企业财务状况调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财务状况调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财务状况调查

企业财务状况调查范文1

关键词:表外融资;财务状况;

表外融资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反映的融资行为。由于表外融资行为未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因此利用表外融资可以改善企业的负债比率,优化资产结构,同时还能开辟融资渠道,加大财务杠杆作用,提高自有资本金利润率等。但是由于表外融资使得会计报表的信息缺乏完整性和真实性,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投资规模和投资收益率,所以可能成为企业管理人员蒙骗所有者及其他报表使用者的手段。虽然会计准则机构在表外融资予以表内化的过程中,付出的巨大努力初见成效,但是不可避免地仍然存在局限性,所以对表外融资的问题仍然不能忽视。

一、关于表外融资调查结果

经过对张家口市100人的随机调查分析,不论是投资者还是潜在投资者,不论是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还是政府工作人员,100%的人不了解表外融资。目前涉及表外融资的事项,会计准则基本上都是要求对其在报表附注中加以披露。但是据调查显示,投资者中仅有3.3%的人在分析企业财务状况时会关注报表附注。至于涉及到表外融资是否会影响投资决策的问题,投资者中仅有1.7%的人认为会影响投资决策,而少数人认为不会影响,大多数人甚至对这个问题是不清楚的。所以有必要阐述常见的几种表外融资业务,分析各种表外融资业务对于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提醒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加以关注,以免投资决策错误,导致经济损失。

二、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经营租赁

在经营租赁中,承租方获得了长期生产、服务能力,增加了物质基础,但在资产负债表上却没有把这种增加的生产能力或物质基础反映出来,造成对资产确认的不完整。同时企业还少记了预计租金这一项负债,从而导致了表外融资的产生。这一后果的产生,是因为现行的会计准则是以规则为导向的。租赁分为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满足融资租赁的规定条件就需要表内反映,所以企业会在签订租赁合同时逃避租赁资本化。例如合同符合租赁期满,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该项租赁就属于融资租赁,那么企业签订合同就不签订所有权转移给承租方。由于少计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会导致我们分析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例如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较低,误以为企业偿债能力强。同时通过经营租赁,租赁资产发挥生产能力,为企业创造利润,所以应将租赁资产视为企业的投资,而企业却因经营租赁产生表外融资,导致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能力指标的高估。

(二)附追索权转让应收账款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将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转入方的,应当终止确认,作为销售处理;保留了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不应当终止确认,作为融资处理。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应收账款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其一,放弃了对该应收账款控制的,应当终止确认。其二,未放弃对该应收账款控制的,应当按照其继续涉入所转移应收账款的程度,确认继续涉入形成的资产和负债。利用这种表外融资会对企业现金资产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现金比率。所以我们在分析企业现金比率时,应当将其从现金总额中扣除,或者采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作为计算的基础,以消除对财务指标造成的影响,反映企业真实的短期偿债能力。

(三)售后回购

售后回购,是指销售商品的同时,销售方同意日后再将同样或类似的商品购回夫人销售方式。在这种方式下,销售方应根据合同或协议条款判断企业是否已将所售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到购货方,以确定是否确认相关的销售商品收入。大多数情况下,回购价格固定或等于原价加合理回报,售后回购属于融资交易。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收到的款项应确认为负债;回购价格大于原售价的差额,企业应在回购期间按期计提利息,计入财务费用。但是如果卖方有回购选择权,并且回购价是以回购当日的市场价为基础确定的,在回购的可能性很小的情况下,也可在售出商品时确认为收入的实现。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一方面现金资产增加,会导致高估企业的现金比率。另外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收入,就会导致高估企业的各项营运能力指标。因此建议从谨慎性原则角度考虑,在采用售后回购方式销售资产时,应当作出统一的规定。不管什么情况均不确认收入,只有待回购期满,根据实际情况再做处理。

三、对策研究

(一)完善会计准则制定机制,建立高质量会计准则。

首先,制定机构应当独立。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做法,IASB全权负责准则制定,其成员的首要条件是技术专家,他们要与原雇主解除一切雇佣关系,且不能保留任何有损于准则制定独立性的其他利益关系,在准则制定中仅代表自己而不受任何组织或地区的影响。其次,要有广泛的参与性。虽然财政部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几乎不会受到外界利益集团的干预,但是直接参与准则制定的人员,基本上都是财政部会计司的工作人员,其他方面社会人员较少介入。我们是否也应该考虑扩大参与准则制定人员的范围,比如可以来自于会计职业界、证券交易所、企业界、政府、专业研究机构、投资人等各个方面。

(二)选择有效会计准则制定基础,增强会计人员可操作性。

会计准则的制定基础有两种:一种是以规则为导向,试图详述每一种假定情景下恰当的会计处理,除了给出某一对象或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财务报告所必须遵循的原则外,还力图考虑到原则适用的所有可能情况,并将这些情况下对原则的适用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规则。但是包括太多的例外情况、很多的界限检验和大量的操作性指南。最终使得会计准则制定的越是严格、详细,对提供报表公司的实际情况的适用程度也就越低。另一种是以原则为导向。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体系能在一个完整、一致和清晰的概念框架下提供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会计准则,从根本上避免了众多例外事项,同时也减少了准则间可能存在的冲突,从而减少了利用形式重于实质的交易设计进行舞弊的机会。但是要求公司会计师及其审计师更多的运用职业判断,也留给公司管理层一定的操纵空间。鉴于此,我们应当克服两种制定基础的各自缺陷,使得会计准则既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又可以清晰地反映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p#分页标题#e#

(三)提高自身认知水平,做出正确投资决策。

前两种对策是需要我们比较长远的努力才能达到的,目前情况下我们能够快速做到的就是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认识到目前存在的表外融资方式对我们分析企业财务状况会产生何种影响,排除这种影响即可揭示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以便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万宇洵,黄翮.表外融资表内化成果及其经济后果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

企业财务状况调查范文2

关键词: 企业财务分析 基本程序 方法

财务分析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等经济组织过去和现在有关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状况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企业的投资者、债权者、经营者及其他关心企业的组织或个人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确定合理的分析程序,选择正确的分析方法是企业财务分析的关键。

1.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程序

结合我国企业财务分析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程序。

1.1财务分析信息的搜集整理

首先要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确定为什么要进行财务分析;在明确财务分析目的的基础上,制订财务分析计划,包括财务分析人员的组成及分工、时间进度安排、财务分析内容及拟采用的分析方法等;最后根据分析目的和分析计划,搜集整理财务分析信息。

1.2战略分析与会计分析

企业战略分析,通过对企业所处行业或企业拟进入行业的分析,明确企业自身地位及应采取的竞争战略,以权衡收益与风险,了解与掌握企业的发展潜力,特别是企业在价值创造或盈利方面的潜力。因此,企业战略分析通常包括行业分析和企业竞争策略分析。通过企业战略分析,分析人员能深入了解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济环境,从而进行客观、正确的会计分析与财务分析。

会计分析的目的在于评价企业会计所反映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真实程度,揭示会计信息的质量,修正会计数据,为财务分析奠定基础,并保证财务分析结论的可靠性。

1.3财务分析

在战略分析和会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财务分析方法来分析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1.4财务分析综合评价

财务分析综合评价是财务分析实施阶段的继续,其将定量分析结果、定性分析判断及实际调查情况结合起来,以得出财务分析结论;并根据财务分析结果预测企业未来财务状况与企业价值。

2.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按财务分析的基本程序,我们将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方法分为以下两种。

2.1会计分析方法

会计分析的目的在于评价企业会计所反映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真实程度,所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2.1.1水平分析

水平分析法,是指将反映企业报告期财务状况的信息与反映企业前期或历史某一时期财务状况的信息进行对比,研究企业各项经营业绩或财务状况的发展变动情况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另外,水平分析也可用于同类企业之间的对比分析,但一定要注意其可比性问题。

2.1.2垂直分析

垂直分析是通过计算报表中各项目占总体的比重或结构,反映报表中的项目与总体关系情况及其变动情况。它既可用于同一企业不同时期财务状况的纵向比较,又可用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横向比较。同时,这种方法能消除不同时期不同企业之间业务规模差异的影响。

2.1.3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连续几年或几个时期的分析资料,运用指数或完成率的计算,确定分析期各有关项目的变动情况和趋势的一种财务分析方法。使用指数趋势分析时,如果将指数除以通货膨胀率,得到去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数额的时间变化,就能说明问题。分析者可以通过观察数值变化的幅度,找出重要的变化,为下一步分析指明方向。

2.2财务分析方法

进行财务分析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2.2.1比率分析

比率分析法是财务分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是根据会计报表中两个项目或多各项目之间的关系,计算其比率,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按分析内容的不同,一般将比率划分为以下四类。

2.2.1.1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按债务偿还期限的长短又可分为以下两种。

①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流动负债,也就是需要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付的债务,它一般需要用流动资产来偿还。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主要如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从债权人角度来看,这两个指标越高,说明债权越有保障,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从企业和投资人的角度来看,该指标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入/年末流动负债×100%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从现金流的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看,它比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更真实、更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②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本金和利息的能力。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主要有: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表示企业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资的,是评价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是衡量企业负债水平及风险程度的重要判断标准。从债权人的角度来看,资产负债率越低其债权越有保障;但对于权益投资者来说,由于杠杆作用的存在该比率过低,说明企业没有很好地利用财务杠杆。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

企业财务状况调查范文3

[Abstract]The criticisms about the system of enterpris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closing have been more and more sharply since 1980s.They focus on that enterprise financial statements couldn’t catch up with the pace of social development or provide useful decision information. Financial statements are not to go by the rules of perspicuity. It is difficult that the users extract the relative information from the “three-chart-system”.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tend moderately the information, which comes from 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statement.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告 会计信息的透明度 决策有用性信息

[Keywords]Enterprise Financial Statements, Transparenc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seful decision information

一、文献综述

Glosten 和Milgrom (1985) 、Diamond 和Verricchia (1991) 等提出了公司透明度提高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 Barry 和Brown (1985) 则发现公司透明度提高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的预测风险;Lang 和Lundholm(1996) 进一步提出,公司披露程度越高,证券分析师和投资者对公司的收益预测就越精确。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对财务信息披露及透明度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吴联生(2000)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报告对人力资源,财务报表,分部信息披露不足,对财务预测信息,物价变动信息,管理者对会计信息的分析等完全未披露。齐炳忠、汤寿珩(2003)提到了我国在WTO框架下有关会计信息披露的会计标准制定、明确会计信息披露的重点及建立信息披露支持系统等方面的问题。张立民、钱华和李敏仪(2003)对我国2001 年75 家和2002 年132 家A 股ST 上市公司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高达40 %的上市公司监事会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与董事会报告中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自相矛盾,同时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关注程度在下降。

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我国的市场经济程度不高,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企业管理者由于资本成本、竞争风险及个人利益等原因,很少自愿披露比较明晰的会计信息。我国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以财务报告为主要载体,其透明度不高。所以,很有必要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进行研究,以增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

二、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内涵

信息约束会计透明度(transparency)最早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IASC“核心准则”的声明中提出。此后, SEC多次将会计透明度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加以运用。

会计信息透明度指透过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明确、清楚地知道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以及这些经营活动的后果,从而得到清晰、完整、可比、不失真的影像。透明度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概念,其理论视角有契约观、投资者保护观和信息观。会计透明度的信息约束主要在于企业公司治理和会计控制制度以及外部因素,也就是说要从技术保证、制度引导和法律强制三个方面着手,才能实现高透明度的会计信息。

从具体的国内外会计实务来看,有以下几点具体要求:

第一,对表内信息的说明与展示。主要包括:1.会计政策的清晰解释。2. 对资产中的重要项目的披露要求――存货的详尽披露要求、对应收账款的明细披露及坏账准备的计提披露、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披露要求、建造合同的披露、无形资产的分类及摊销、对大额长期待摊费用的列示及摊销等。3. 对负债项目的披露――主要包括应交税金的各项信息、长期借款的明晰构成及发行债券的有关情况。4. 对所有者权益的披露要求――主要应揭示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信息。5. 对本期各项收入的明晰列示。6. 对本期各项费用的明晰表示。

第二,其他有关经营、财务事项,如非常事项、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分布信息及关联方交易信息等。这些信息的披露在于对当期的报告利润组成内容的进一步揭示,显然向投资者传递的信息有了一定深度。

第三,,其他非财务事项,如管理当局讨论与分析、董事会会议记录、社会责任等信息。以上三方面的披露范围意味着在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环境下,信息披露应为投资者、债券人做出合理的投资与信贷决策服务的主导思想。明晰的披露必定带来信息的透明与可比,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的财务分析。显然,我国的信息披露在第一、二部分更加详细,而在后两部分明显粗糙。

三、我国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现状

我国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有这样的描述:“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明晰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是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二是要求会计信息相对相关、明晰、通俗易懂;三是希望更多地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生成过程及处理方法,以便尽可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们认为,会计信息的不透明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三大报表披露的信息内容不完整:

1)资产负债表只反映了企业期末数据,不能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期间变化情况。

2)利润表只有期间数据的累计数,无法表现收入、成本及费用等主要项目的期间分布情况我们也无法从中获取。从利润表中无法了解收入、成本是在年度内哪个时间段确认的。

3)现金流量表也无法反映现金流入的时点情况,不能从中获取企业现金流入、流出中规律性的信息。

4)三大报表表内披露的内容都相当不明晰,主要项目的明细内容大都在附注中简略披露。

第二,报表附注披露的信息不明晰:

1)会计估计运用比较随意,没有明确合理估计的标准。

2)或有事项常常不能充分、及时地反映,预计负债金额确定的标准不够具体。

3)对不履约应收款项(应收贷款、预付货款及其他应收款)可能形成的损失,不予披露或披露不充分。

第三,财务会计报告披露不及时;

目前我国除上市公司外,企业均按年度编报财务报告。然而,就广大投资者而言,单凭过去的年度财务报告对企业持续经营和成长能力作判断,显然是不行的,即年度报告在时效上不能很好地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中期报告、季度报告等就显得特别重要。

第四,对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披露不充分;

对企业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披露不充分是我国目前企业普通存在的问题,也是广大投资者、债权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从我国上市公司现行的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信息披露的实务来看,处于财务危机中的上市公司大都没有在财务报告中对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作特别说明,。除上市公司外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基本上未对企业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予以恰当揭示和披露,严重影响了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预期,并合理做出投资和信贷决策。

第五,财务会计报告的相关性欠佳;

相关性又分一般相关和决策相关,一般相关就是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变动信息都视为与使用者经济决策有关的信息。决策相关是指财务报告使用者有些共同的信息需求外,还需要一些特定决策信息。如投资者会更加关注企业的投资报酬和投资风险,更需要能够帮助做出正确决策的信息;债权人则会主要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信息;政府主管部门则更为关心有利于决定税务政策和控制企业活动的信息,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只有在真正满足了使用者的特殊需要后,才真正意义上符合相关性原则。

四、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的设计框架

现行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是以三大报表为基础,加上利润分配表、资产减值明细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等组成的财务报告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目前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内容,是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相互妥协的结果,并没有完全真实、明晰的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情况和成果。在现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下,大部分财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无法从报表层面获取较为明晰的财务资料。

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前提下,为减少预期投资的不确定性,他们迫切需要各种有助于决策的相关信息(包括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企业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来增强决策因素的维度。从目前来看,企业综合经营信息的提供主要依赖于财务会计及其最终输出品财务报告。传统的企业财务报告重视企业财务资源和财务状况信息的披露,而事实上,会计信息用户不仅需要企业财务资源与财务状况的信息,而且更加需要企业财务能力尤其是财务核心能力的信息。

企业财务报告的核心是增强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而现行以财务资源与财务状况为重心的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存在明显的局限,忽视了企业未来财务潜力和财务核心能力信息的披露。由于现行“三表体系”的局限,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相关信息难以从“三表体系”中完全提取。加上企业不同的相关利益主体获取的企业信息并不对称,因此,借助增强信息披露功能,提供更多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就成为许多国家的现实选择。

我国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定义如下: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对于改进的财务会计报表要实现的目标就是实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性。换言之,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得到的财务信息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企业财务表现能力方面的信息、企业财务活动能力方面的信息和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方面的信息。

财务表现能力信息主要体现在企业财务资源、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方面;企业财务活动能力包括筹资能力、投资能力、分配能力和日常管理能力等;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既包括企业组织的预测能力、决策能力、计划与规划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等,也包括组织的控制能力、协调能力、激励能力、创新能力等。

财务资源是基础,财务状况是主体,财务资源、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是延伸。这些信息集中体现在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其附注,以及相关补充信息上。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就是以财务资源、财务状况及其变动为核心,并间接反映财务表现能力。

对于企业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方面的信息,财务信息的使用者都是从企业财务表现能力方面的信息中获取的。财务表现能力方面的信息是基础,财务活动能力和管理能力方面的信息是可以通过对前者的延展而获取。企业的投资能力、筹资能力、持续盈利能力、决策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都能从充分透明的企业财务表现能力方面的信息中分析获取,因此,必须充分提供企业财务表现能力的信息。

五、结论

会计信息披露的明晰性和适度性一直是矛盾的共同体,国内外学者对此的研究和争论也一直无法停止。会计信息披露不透明有会计理论内在缺陷方面的原因,也有会计报告制度无法提供足够的披露动机的缘故。本文改进企业财务报告设计的构想,就是通过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使得财务报告使用者能获取企业财务表现能力方面更充分的信息,从而可以延展出企业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方面的信息,为其经济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第一,现行财务报告是企业相关利益主体博弈、妥协的最终产物,不能为通过公共信息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财务报告阅读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第二、从财务报告的完整性、客观性和明晰性出发,现有“三表体系”主要项目设计的不明晰、不透明:

1)资产负债表项目明晰性较差,静态数据的表现力、关联性和配比性不够;

2)利润表内容比较笼统,透明度不高,缺乏相关性;

3)现金流量表数据比较含糊,无法体现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内在联系。

第三、根据明晰性、适度性原则,提出了对三大报表主要项目进行扩展设计的一些构想,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延展性信息的挖掘,以期较为全面的反映企业资本结构、经营方针、竞争力及持续增长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1)把会计报表附注的明细内容纳入表内披露,并使其更加明晰化;

2)增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披露的相关性,使报表阅读者结合三大报表能作出更有效的决策分析;

3)增加资产负债表发生额信息,增加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季度信息,适度的反映企业会计信息的动量变化。

参考文献:

[1]IFAC, PSC, 2002.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Sector Accounting Pronouncements, [M]. December 2002.

[2]Standard & Poor's Company. Transparency and Disclosure: Overview of Methodology and Study Results-United States, October, 2002.

[3]Price Waterhouse & Coopers. The Opacity Index.2001. 转引自魏明海,刘峰,施鲲翔. 论会计透明度. 会计研究. 2001(9)

[4]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文献汇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主要包括《银行和证券公司交易及衍生产品务的公开信息披露》、《增强银行信息透明度》等

[5]魏明海、刘峰、施鲲翔.论会计透明度.会计研究.2001年第9期

[6]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景网络有限公司.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调查分析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01.11.5. 第10版

[7]陈春锋.证券市场透明度的理论争议:一个简要评述.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3期

企业财务状况调查范文4

关键词:财务危机;目的;内容;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143-02

在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概率也在不断提高。有效地发现财务危机并对其进行规避,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都极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一、财务危机分析的目的

(一)为企业预警,使企业及时应对财务危机、避免破产

财务危机分析人员通过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可以为企业进行财务预警,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财务危机,及时找出财务危机的成因,并提出恰当的财务危机应对策略,使企业及时走出财务危机,避免破产、倒闭。

(二)为投资人和债权人预警,使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财务危机分析人员通过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可以为企业的投资人和债权人进行财务预警,帮助投资人做出投资、再投资和终止投资的决策,帮助债权人做出是否进行债务重组以及如何进行债务重组等信贷决策,以减少投资人和债权人可能遭受的投资风险。

(三)为政府机构服务,使其做出合理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决策

财务危机分析人员通过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可以为政府部门进行财务预警,帮助政府部门进行资源的配置、再配置和优化,同时妥善安排破产企业的人员,以减少破产成本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四)为企业客户预警,使其做出恰当的购买和销售决策

财务危机分析人员通过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可以为企业的供货商和采购商进行财务预警,帮助供货商做出正确的信用政策,帮助采购商制定正确的采购策略,以减少企业客户可能遭受的连带财务危机。

二、财务危机分析的内容

(一)发现财务危机的征兆,建立财务预警机制

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企业的财务结构是否恶化、财务经营信誉是否降低、自有资金是否充足、经营主业是否明确、经营效益是否明显下降等征兆来识别财务危机,同时通过建立单变量和多变量财务预警模型来判断财务危机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

(二)发现财务危机的内外部诱因,提出财务危机的应对措施

财务管理人员在识别财务危机之后,应进一步分析企业财务危机的内外部诱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财务危机的应对措施。财务危机的内部诱因可能包括负债过度、资产周转缓慢、扩张速度过快等。财务危机的应对措施可能包括拓展融资渠道、处置闲置资产、盘活存量资产、保持合理的现金流量、建立财务监控体系等。

三、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与方法

企业财务预警是财务危机的预测与警报,是以企业财务信息为基础,利用企业财务报表、经营计划等资料,通过选择和观察敏感性预警指标的变化,借助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分析方法,对企业可能或将要面临的财务危机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报警,并及时向企业管理者、债权人、所有者及潜在投资者等诸多利益相关者发出警示。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可以分成定性和定量预警两大类,定性预警得出的结果是一种判断,定量预警得出的结果可以测出财务危机的警度数值。本文主要对定性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与方法进行探讨。

(一)标准化调查法

标准化调查法是指通过风险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就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详细调查与分析,通过企业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形成对警情的预测,形成报告文件供企业经营管理者使用的方法,标准化调查法又称风险分析调查法。标准化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识别风险的方法。标准化调查法通过直接观察风险管理单位的设备、设施和操作等,可以了解风险管理单位的活动和行为方式,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标准化调查法简单易懂、操作性强、对所有企业普遍适用。其缺点是:标准化调查法耗费的时间较多,成本较高。无针对表内问题的解释;缺少对表外信息的判断。

(二)“四阶段症状”分析法

财务危机潜伏期:盲目扩张;企业资产流动性差,资源分配不当;无效市场营销,销售额上升,利润下降;财务经营信誉持续降低,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资本结构不合理,疏于风险管理;无视环境的重大变化。财务危机发作期:过分依赖外部资金,利息负担重;自有资本不足;利息负担过重、缺乏会计的预警作用;债务拖延偿付。财务危机恶化期:资金周转困难,债务到期违约不支付;经营者无心经营业务,专心于财务周转。财务危机实现期:资不抵债,丧失偿付能力;宣布倒闭。根据上述,每个阶段都有反映危机轻重程度的典型症状。企业如有相应症状出现,一定要尽快弄清病因,判定公司财务危机的程度,如果财务运营情况不佳,出现资不抵债等财务危机时要对症下药,使企业尽快摆脱财务困境。这种方法使用简单、易于实施,缺点是在实际中很难将这四个阶段作截然的划分。

(三)“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

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判断是通过结转额占收入的比例和企业三个月资金周转表而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该方法认为资金周转率是判断企业运营能力的重要标准,而企业是处于一个时刻变化的经营环境当中的。从短期来看,若企业不能制定出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则说明企业发生了财务危机,财务状况已经恶化;若能制定出资金周转表,而且转入下个月的结转额超过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应付票据总支付额占销售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以下〈制造业〉或百分之六十以下(批发商)。否则的话企业将发生财务危机。该方法的实质是企业为抵御财务出现困难时的危机而在多变的理财环境中保持一定的现金流量和资产的流动性。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懂、实施方便,但是目前来说判断标准不够科学,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四)流程图分析法

流程图分析法对识别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关键点特别有用,它是一种企业动态的识别其生产和财务的关键点以防范风险的分析方法。一些关键点必然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流程中,如果关键点出现堵塞和发生损失,那么企业全部经营活动将会导致终止。对企业潜在风险进行判断和分析,画出企业流程图并找到关键点,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这种方法对识别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的关键点特别有用,而且流程图分析法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实施方便。但流程图法作为一种防范手段,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应与识别损失的其他方法同时使用。但绘图人员须有较高的水平,且对企业情况有较深的了解。

(五)管理评分法

管理评分法是由美国学者约翰·阿吉蒂最先使用的,这种方法又称人记分法。他根据可能导致破产的企业缺陷和企业的管理特性,对这些缺点、错误进行对比打分,并对破产过程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处理,以总分数的高低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这种管理评分法试图把定性分析判断定量化,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公司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细致的调查,才能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客观的评价。这种方法简单易懂,行之有效,但其效果需要评分者对企业及管理者相当的了解。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状况调查范文5

关键词:阿尔曼模型(Z-Score模型);财务预警;XBRL文档数据;途径

面对当今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且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多数企业面临的首先往往是生存问题,然后才是发展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的发展,有效地规范和控制风险,财务预警的重要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阿尔曼模型在国外发达资本市场的应用较多,而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提高,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也更加的广泛。

一、研究背景

1.财务预警的内涵与构建原则

(1)财务预警的内涵

财务预警是以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通过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而对企业或集团可能或将面临的财务危机实现预测预报和实时监控的财务分析系统,具有监测、诊断、控制和预防功能及预知性、及时性、完备性和实用性等特点。一个有效地的财务预警系统可以预知财务危机的征兆,并能及时发现导致公司财务状况恶化的原因,在危机到来之前向企业 发出财务危机的警告,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及时地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潜在的财务危机或者财务风险演变成损失。

(2)财务预警系统构建的原则

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目的要明确,实现其功能,从而保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因此企业在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即企业在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时所采用方法和监测指标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第二,要遵循系统性原则,企业在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时必须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企业本事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第三,要有一定的预测性,即预警系统应根据企业历史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来分析预测企业未来的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已经潜在的风险;第四,要遵循动态性原则,企业的发展处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因此企业在建立预警系统时,其选择的各项指标要一定的弹性,能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更新;第五,要遵循实用性原则,预警系统再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成本与收益,同时设计的系统应该简单易用,不能过于复杂,预警信号要比较明确 ,能够让企业相关的人员及时发现企业存在潜在的危机与不确定性。

2.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模式

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目前在理论与实务应用中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定型模式,另外一个是定量模式:

(1)定性模式

定型模式主要依据企业过去发展中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发展中总结的经验教训,直接抓住企业财务的主要方面,将同性质在数量上的差异性暂时略去,也即在预测企业财务状况时根据企业历史的发展状况表现出来的特性,不用财务数据单纯的从环境等变化上去分析预测企业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主要包括标准化调查法、四阶段症状分析法、三个月资金周转表分析法、流程图分析法和管理评分法。定性分析具有探索性、诊断性和预测性等特点,它并不追求精确的结论,而只是了解问题之所在,摸清情况,得出感性认识。

企业财务状况调查范文6

关键词:非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判断;非财务因素选择与分析

财务分析与评价工作千头万绪,其中核心的工作内容是根据客观情况和实际需要筛选、设立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大体上可分为财务因素指标和非财务因素指标两大类。作为财务分析与评价两大指标体系之一的非财务因素指标,其明显的特征是,它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在指标体系中存在着与评价结果的因果关系不明显的问题。一般而言,非财务因素指标的影响结果都不能直接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比较,也就是说,该企业按选定的分析评价指标比较,只要企业其他财务因素评价指标处于正常的合理变动幅度内,非财务因素指标的影响就显得微乎其微;而当财务因素评价指标没处于正常合理的变动幅度内,往往又被认为是非财务因素的影响。非财务因素指标与财务因素指标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人们往往只重视财务因素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而对非财务因素的影响则重视不够。因此,积极探讨非财务因素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对全面做好财务分析与评价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全面、准确地对非财务因素进行分析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虑。

一、正确认识非财务因素的主要载体,准确把握其获取途径

非财务因素的载体十分复杂且呈多样化,如调查报告、企业档案资料、财务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企业财务情况说明书、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资料、报纸、政府公告、法律文件、上市公司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等等,这些都可能是非财务因素的载体。它可以是成文信息,也可是不成文信息;有来自企业内部本身的信息,也有来自于企业外部的信息;等等。

一般来说,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上市公司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及管理建议书等集中了纳税人主要的非财务因素;同时,在一些管理工作较为健全的管理和中介机构,如工商所、税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一般都建立有较完善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企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来全面、及时地记载企业的非财务因素。目前,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互联网等公共信息网络日益成为分析者获取非财务因素的重要来源。

对于分析者来说,要充分、全面地了解企业的非财务因素,首先必须认真全面地查阅以上相关资料所提供的主要非财务因素;其次,利用与企业人员的讨论获得有关相关资料之外的重要信息(非资料信息),在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下,企业档案资料应能提供财务分析所需的主要非财务因素。但对于管理基础薄弱,档案资料不够规范、齐全的企业来说,采取与其相关人员和企业管理层的交流讨论是一种有效的增强和补充方式;再次,利用媒体和公共信息网络系统,获取有企业的行业因素、宏观政策、经济环境因素等非财务信息。

二、准确判断非财务因素影响的方向性、时间性和程度差异性

1.影响的方向性

非财务因素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即有的对其产生消极的不利影响,但也有的是“雪中送炭”,会产生一些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如破产企业的重组、有经验管理人员的任命等,均可能增强其财务状况健康发展的可能性。分析者应当实事求是地评价非财务因素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2.影响的时间性

非财务因素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不仅具有方向性,也具有时间性。有些非财务因素的影响也许是“立竿见影”的,影响较为短暂。但有些因素,尤其是那些主要因素并不是短期存在、暂时影响的,而是一种长期的过程和“循序渐进”的影响。当前的许多非财务因素是在过去就已经存在着的,并可能持续存在、影响下去。所以,我们必须关注非财务因素影响时间的持续性,进行动态的分析。

3.影响程度的差异性

影响企业财务的非财务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但各项因素对其影响的程度(相关程度)存在差异,一项因素与财务状况正相关,与经营成果可能负相关或不相关。也就是说,有些因素对于一些企业或具体的财务方面来说,影响是重大的、决定性的,但对于另一些企业或具体的财务方面来说,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对非财务因素影响程度判断的目的,是要将这一判断客观、准确地运用到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预测之中。其中,行业风险因素、经营风险因素和管理风险因素等,作为影响企业财务能力的非财务因素,它们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分析、动态评估的变量因素。

由于非财务因素的量化程度较低,如何评价和判断其影响很难把握。一般而言,在未来的短时间内,非财务因素不是影响企业财务的主流因素,但它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变化,演变为主流因素,即随着其时间的变化,影响程度会发生变化。如一些不利的非财务因素持续性存在,会使一些当前或短期看来没有问题的财务状况成为财务状况问题。也有一些非财务因素从一开始就是影响企业财务的主流因素,它们一般是一些重大事项,如水灾等自然灾害,会导致企业财务的质量状况骤然恶化,甚至功败垂成。

作为分析者应秉承客观、求实的专业精神,准确判断非财务因素的影响程度,既不能无视其影响,也不能无限地夸大其影响。如当某一行业整体出现经营问题时,不能一概而论地以此判断该行业中所有企业财务的质量,而应具体分析企业个体的财务能力。

三、非财务因素的选择与分析要抓住重点

非财务因素的上述方向性、时间性和程度上的差异特征,要求分析者在非财务因素分析中,要有主次之分,不能对所有的非财务因素进行面面俱到的分析,而应抓住重点,重点分析那些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性因素。所谓关键性因素,就是那些影响方向明显、影响程度较大的重要因素。这些关键性因素一般是以行业类型、企业特征、财务特点等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对房地产行业的分析显然区别于对汽车制造厂财务的分析。在非财务因素评估中,必须在对所有因素综合考察的基础上,突出主要因素和因素的主要方面,从影响企业财务的关键风险点出发,动态地、全面地进行分析。这也就需要分析者根据掌握的信息进行高水平的判断,这一分析判断很难用电脑来代替,此时,分析者的知识、经验就显得十分重要。

四、正确理解非财务因素和财务因素的关系

目前,我国会计环境不是十分规范,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不完整和不真实的现象较为普遍,这就使得企业所进行的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在财务分析中显得较为重要。但事实上这并不能改变非财务因素在财务分析中的地位,即不管会计信息是否完整和真实,非财务因素的分析都只能是建立在财务因素分析基础上的。单纯依靠非财务因素并不能决定财务分析级次和结果。忽视非财务因素对纳税评估的影响是不当的,而过分强调非财务因素分析的作用也是不恰当的。

五、正确认识非财务因素分析的主观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