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

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范文1

关键词:高中语文 学生 阅读理解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为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理念与目标:“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应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把高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视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追求成绩,教师硬性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去学习阅读、思考问题,忽略了学生本身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在面对新的阅读文本时产生迷茫不知所措的感觉。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于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而这不仅仅是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中的内容,更多的是阅读课外的文本内容。教材毕竟有限,它是选择代表性的内容来作为示范,进而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督促学生去自主进行阅读,尽可能地将阅读能力内化为自我的一种反应,即:习惯,最终实现阅读的使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阅读很是排斥,不能够静下心来去阅读,将自我融入到阅读文本中去,更多的是将阅读学习表现为“走过场”。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方面入手,以兴趣来推动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就所学的阅读文本为基准,采取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诸如:比赛、活动等来激发学生自主进行阅读的行为产生。如:在学习《守财奴》教学内容之后,笔者开展了“百日阅读我在行”的活动的成功,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刻画吝啬鬼形象的读物,诸如:《威尼斯商人》《吝啬人》《死魂灵》《欧也妮・葛朗台》等等,学生也可以自主选择课外阅读读物。为了赢得活动,学生每天坚持阅读,整整坚持一百天,无形中也就形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同时,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很容易被文本所吸引,主动地去探究文本的魅力,发展了学生的自我想象能力,从而为自我理解能力的培养奠定有效基础。

二、注重启发学生的阅读问题意识

阅读理解本身属于个体行为,教师阅读教学的作用在于引导。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追求成绩,硬性地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去探究,忽略了阅读中学生思考文本本身的存在。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无疑问题是最好的选择,即:借助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面对新的阅读题目时学会提问,进而再去探究,久而久之,学生的自我阅读能力就会提升。笔者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阅读问题意识,即:将问题直指阅读目标,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本内容。

如:在阅读教学中,笔者让学生面对文本首先向自己提出问题,即: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章分为几层意思?文章中运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每个段落的主旨是什么?忠实于题干、忠实于原文。一般来说任何问题的提出都是围绕原文产生的。这样,引导学生对阅读进行自我提问,启发学生的阅读问题意识,来达到督促学生自主阅读的目的,促使学生去分析问题,感受文本,形成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等古语,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读是理解内涵和创作的关键。对此,朱自清先生曾说“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上应该特别注重它。”想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中逐渐地去融入文本,感受作者创作的初心,进而形成自我和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阅读的形式有很多,诸如:泛读、精读、重点读、略读等等。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即:笔者在教学中倡导学生泛读和精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泛读对文本有个初步的J知,之后再结合问题进行精确阅读,找出问题的答案,有助于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在分析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古诗文阅读内容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对通篇的文言文进行阅读,了解文章大概想要表达的意思,之后再去看文章的问题: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画横线句子翻译。结合这些问题再去精读文本,自己探究问题的答案,之后再去比对题目中给出的系列答案,进行选择、翻译等,从根本上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总的来说,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分量越来越大,内容涉及到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等等。我们作为教师应立足学生个体发展,构思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提升自我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黄荣华.高中语文阅读试题解密[M].上海:东方出版社中心,2016.

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范文2

【关键词】语文;小学;阅读;农村;教学

目前,农村中学生的阅读水平现状却并不令人十分满意,主要表现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普遍较差,这自然就影响了他们落实在笔上的语言表达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农村中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

1.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科技的进步,先进的电子产品相继问世,为我们的生活和娱乐提供了很多新鲜事物,同时也分散了中学生的注意力。农村中学生家长监管普遍不力,且留守孩子居多,导致农村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写完作业,就打开电脑或电视,玩自己喜欢的游戏、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很少有学生能安静地拿出课外书仔细地阅读。虽然现在有很多老师强行布置了阅读作业,规定学生们每天阅读几篇文章等,但是收效甚微,大部分同学都是草草了事。所以,没有阅读量,根本谈不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盲目相信答题技巧。随着各类教辅书和各种补习班的各种技巧的流行,大多数同学盲目相信所谓的答题技巧。一些技巧的归纳确实能帮助学生在考试的时候迅速找到答题思路,但是掌握了这些技巧不等于阅读理解能力就提高,而且也没有万能的技巧。要想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还是要从文章的根本出发,不能迷信所谓的技巧。

3.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掌握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因为有很多文章是作者在某个特定时代某种特定心情中创作的,如果不了解这其中的背景,对文章的理解自然就难以达到淋漓尽致。比如鲁迅先生的不同文章的背景是不同的,不能单一地从“爱国”这一个角度出发。这样就会造成以偏概全的结论,影响对文本的理解。

二、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树立学生的阅读信心。新课标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具有深刻的内涵的,都能给学生以某一方面的启示,所以教师要在认真研读新课标、认真分析教材内的课文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现在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在上阅读课时更应如此。再说阅读信心。有很多学生碰到较难懂或较枯燥的文本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有想放弃的念头,比如文言文,科技说明文等。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自信心,不能只读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最初时,可以教学生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从简单的地方着手,帮助学生树立阅读的自信心,以便他们有能力攻克各种类型的阅读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讨论与总结的能力。由于现在的中学生普遍都思维活跃,相较于安静的读书,他们会更乐意与他人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指定书目,进行阅读训练。首先要求学生要吃透文本,将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拿来与大家一起讨论,还可以就别人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见解。为避免冷场,教师首先要仔细研读文本,做好引导工作,适时地提出文章的重难点,文章主旨等问题,防止文章偏离文章主题。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可谓一举两得。所谓总结能力,就是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学生会分析文章的每个段落、每个小节的内涵,就应该会从整体上总结文章的特点、主题等。这也需要教师做好表率作用,在教授每一节阅读时,注意适时地对前面所讲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等。

3.教会学生应该掌握的文本的阅读规律。前面提到过阅读的答题技巧,不可盲目全信,但是也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就需要教师做好精挑细选的工作,将其中普遍存在的阅读规律教授给学生。比如,如何寻找文章的主旨句、关键,如何理解文章出现的修辞手法,如何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等等。这些是理解一个文本的前提,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将其印在脑海,以备不时之需。

农村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实现,其基础还是在于多读书、读好书,并从中吸取能为我所用的东西。

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087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够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的语文教学要与语文课程实现有机统一,教师不仅要提高教学能力,还要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改善阅读教学质量已经十分必要,本人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就此问题展开论述。

一、有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注重通过阅读实现知识的有效传授,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发展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阅读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需要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有效改进。有效改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改革是新课改的要求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业的成败,还关系到以后的人生发展,对一个人的终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的进一步教育,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效掌握语文知识,更要具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阅读教学是将这一教学指导思想付诸实践的关键环节。

(二)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语文教学丰富多彩,而阅读教学最能体现语文教学的这一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使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模块。能否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关系到阅读教学资源能否得以充分利用、优化配置。只有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使学生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新的资源才能得以进一步开发,最终实现语文教学资源体系的优化配置。

(三)进行有效的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新课标指出:学生在阅读作品过程中,要能够有效把握文章的题材,在对文章背景环境有效掌握的情况下,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对文章的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等进行有效把握,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要牢固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学生只有有效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才能对文章有一个正确的了解,最终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效把握中心主旨。

二、有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要想有效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对于学习而言,学生抱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很重要,尤其是像语文这样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有效融入个人情感的学科而言,教师想要进行有效施教,更要能够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不是每一个学生对语文学习都有浓厚的兴趣,对于语文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中更容易有效实现知识的传递,学生对教师的思想与方法也更容易接受。但是对于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厚的学生而言,就会对教师的讲解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为了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把握好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制定与学生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从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出发。从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出发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不管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处于何种水平之上,都需要教师尊重客观实际,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例如:如果学生整体的阅读水平比较高,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阅读训练,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比较一般,那么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还要注重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3.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征,尤其是对于语文这门需要学生投入个人见解与情感的学科而言,不同的个性特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对于不同个性特种的学生,教学方法应该有所区别,这样才能兼顾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板块,阅读理解并不是无章可循的,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也很有必要。就阅读而言,如果能够有效把握文章的主旨,那么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有效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同时很多阅读理解问题又是对文章细节的考察,因此,学生还要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细节问题的所在。有效的阅读技巧并非教师的一次指导就能够有效掌握的,需要学生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不断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

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重要性 教学方法

引言

阅读教学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比重非常大,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都离不开阅读,然而现在的高中生对阅读不重视,既没有阅读兴趣,也没有阅读品位和能力,导致学生语文阅读题做不好,理解不上去,考试成绩也无法提高。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日常的阅读教育有问题,阅读教学不光要教会学生读书,体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还应当让学生从读学写。因此,阅读教学还兼具指导写作的任务。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技能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最常用的技能。从狭义上来讲,想要高质量地完成一份考试试卷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从广义上来讲,无论是与教师、同学、家长进行沟通,还是了解更多的课外信息与知识,每个人做这些事情的第一步都是阅读。然而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重要时间就是高中语文时期,这便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之后,理解了书本知识的内涵与精华,并且经过组织讨论之后,相互交换自己的意见,各自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理解与见解。这样一来,学生们汲取的知识都是自己得到的,而不是老师凭空塞给他们的,所以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加长久,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书本上的知识成为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并且,不仅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理解的基础,那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一定也会轻松许多。理解便是懂得,再加以学生自己的思想,教学的终极目标也就完成了,这就是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阅读教学现存的问题

教师由于教学时间太紧而占用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时间。这个问题看似不成问题,但又是实际教学中最现实、最普遍的问题。新的高中语文课程要求在两个半学期内完成五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每个模块有四个单元的阅读内容,共八十篇课文,与以前的教学内容相比,阅读教学的量增加了,而教学时间却由原来的每周五节课减少到每周四节课,如果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得不压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文本的时间,或是干脆取消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教学环节,直接进入对文本的分析,学生缺少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就没有个性化理解。教师要留给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时间,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有层次的阅读文本,而不是以自己的讲解取代学生的阅读。有的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从头到尾唱独角戏,学生无须读课文,只要用耳听、用脑记就可以了。这样的课堂上,只要老师知识渊博,功底过硬,能把文本讲深讲透,讲得深入浅出,讲得生动传神,学生不读课文也能听得明白。但是,学生所得的却仅仅是老师所讲的,自己的感受、见解、质疑就谈不上了。如今,诸如此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以代替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现象有很多。尤其是学习文学作品时,教师动辄就播放电影电视剧片段,那些动感十足、色彩艳丽的画面的确能够吸引学生,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是,这样却会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应该让学生多亲近文本,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感受作品的魅力。

三、阅读教学的途径

第一,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为例子和凭借,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举一反三,迁移和延伸到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第二,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作,多作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提倡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除了为高考而读书,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更加个性化的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发展。反过来,人文素质高了,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多写读书笔记,持之以恒,一直坚持到高考前夕,因为,语文不同于数理化,其结构不是逻辑性、阶梯性的递增,而是潜移默化、循环滚动的,有如水中养鱼,积以时日,方见成效。若能长期保持学生对阅读写作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有了良好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素养,加上得当的做题训练,高考拿到好成绩不是难事。而语文尖子生的高考成绩的突破也在此举。高一学年进行个好探究性阅读。也就是说,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阅读进度,阅读数量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读书笔记。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进一步地遵循语文的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就能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呈现美好的前景。

四、结语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高中语文教师在不断思考创新性阅读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明白,即使有了阅读的方法,没有阅读量的储备,还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方法的来源是阅读,方法的掌握还是阅读,方法不能替代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足量的阅读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鲍慧莉.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2]王世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放型阅读教学.文学教育(中),2013

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范文5

【关键词】读书日 诗歌朗诵 舞台剧展演

高中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局限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一般不具备很灵活的语言理解能力,往往表现出死板的学习状态,完全忽略语文学科学习的真正内涵和重要作用。

高中语文相比于其他学科,更加注重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语言功底和语文修养方面。活动元教学的方式更加注重于学生思维灵活程度的提高,更加注重学生语文修养与语言功底的培养。

一、举办读书日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由于高中语文的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的阅读资料只来源于课本和练习册,往往接触的课外文章很少,这种情况对于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功底的培养非常不利,这样会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低下,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积极性随之降低。

在高考中,语文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目占的分值很高,也往往是学生的弱项。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太差,理解程度不够深厚。然而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往往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作为铺垫,学生的阅读范围越广,阅读的材料越多,他们对于文字的理解能力就越强,越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和精髓。学生能够在阅读的海洋中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做起阅读理解类题目就会得心应手。

阅读数量的扩充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为学生的作文增色不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下意识地记住一些典故或者人物事迹,而这些典故和人物事迹的积累往往可以运用到学生的文章中。大部分学生的作文的内容都略显空洞,尤其是议论文的内容,往往缺少有力的论点支撑,导致作文的论点站不住脚,整篇文章的内容就显得空洞乏味,缺乏内涵。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可以积累典故和人物事迹之外,还可以从文章中学习优秀的语言表达句式,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受到优秀阅读作品的影响,优美的语句可以自然而然地从学生的笔下流出,为文章增色许多,提高学生作文的分数和档次。

因此,老师可以多组织读书日的活动,每个月让学生拿出一天的时间,阅读课外的优秀读物。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从家中带经典的读物,然后与班级里的同学进行交换,组织学生进行换读活动。这种做法可以保证学生阅读到优秀作品,同时,可以加深班里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感情。

二、举办诗歌朗诵形式的比赛,强化学生对诗歌的记忆

高中语文往往会接触很多唐诗宋词,甚至会有很多需要背诵的优美现代诗。这些诗词让大部分学生头疼不已,大部分学生不愿意进行诗词歌赋的背诵,他们往往会觉得这些诗词歌赋读起来异常拗口,不好记忆。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组织类似于诗歌朗诵的活动,以比赛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对于诗词歌赋的记忆兴趣和动力。诗歌朗诵比赛的形式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内心对求胜的渴望,因而会努力参与诗歌的准备,进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记忆能力。

老师可以在讲完某一个单元或者某一个作者的诗集之后,专门选出几首难记忆的诗词供学生挑选,并且要让学生做到脱稿参赛,即有感情地进行诗词的背诵。老师要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诗词朗诵的比赛中,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从诗歌中体会到中华文化的语言之美,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的文学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每首诗词作者不同,主旨不同,因而朗诵时需要注意的情感也不同。学生在参与朗诵比赛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刻地揣摩出作者当时写这首诗词的心情与背景,做到与作者心意相通。体会到作者写诗词时候的心情,产生灵魂的共鸣之后,往往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在参与诗词朗诵比赛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参赛诗词的理解和记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把握能力,而这种对诗词的把握能力往往是学生在诗歌鉴赏类题目中所缺少的。学生在体会作者的写作心情和诗词的主旨时,会产生一种对于诗词的欣赏与共鸣,这种状态会使得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受诗词的魅力,养成从诗词的言语间体会到其主旨情感的习惯。

因此,诗词朗诵类活动的举行具有深刻的意义,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诗词的记忆兴趣和学习动力,加深学生对诗词的印象和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习惯,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程度,加深学生的语文修养。

三、举办舞台剧展演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揣摩和主旨的理解

高中语文课本中也会涉及一些名家的小说或者话剧,这些小说和话剧往往只是整篇作品中的优秀选段,学生很难从部分的选段中理解人物关系和性格,很难把握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因此,高中语文老师可以多组织些舞台剧的展演活动,将课本上的课文三维化,将文章搬到舞台上,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进行演绎和抒感。

例如,我们高中语文课本中先生的经典作品《雷雨》,这个话剧的剧本很长,因此课本上只能截取部分情感鲜明、剧情跌宕起伏的片段给学生学习。学生很难从片段中读取出整个文章的主旨和背景,很难把握住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时,老师可以从全班征选演员,进行《雷雨》选段的舞台剧展演。参与话剧演出的学生可以在准备角色的时候,对人物进行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的揣摩,由此,才能更好地演绎人物,更好地抒发出人物内心真正的情感和想法。

高中语文的阅读理解范文6

一、高中阅读教学中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阅读的文章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多是古今中外的名著名篇,是作者人生经历的体现,也是作者智慧的结晶,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种文化的不断冲击,学生很容易在多元化的精神世界里受到冲击,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文章的同时,深入地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分析。通过文章的阅读理解进行陶冶情操,实现语文素养和价值观念的有效提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塑造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念。

二、阅读教学中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施行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通常将自己的价值观念融入到教学中来,对学生采用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和自我思考的空间,由于引导的方式不正确,没有把阅读理解教育与价值观念进行有机的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第二,还有一些教师,由于长时间从事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中还一直沿用以前的教学观念,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价值观念的导向性作用,不注重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况,导致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不能够深入地理解,并且不能进行很好地运用,缺乏对学生价值观念教育的建设,而且固定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价值观念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价值观教育

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的养成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培养方法,教师在进行价值观念培养的过程中应该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防止学生因为教师的错误引导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挑选一些引导性较强的文章进行价值观的渗透。由于阅读的文章涉及的内容比较丰富,教师要对这些文章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理解,通过文中的主要思想进行价值观念的培养,并引导学生对这些价值观念进行分析和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人的价值观念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进行价值观念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给学生,应该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引导的过程中进行自身价值观念的树立。

(二)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要想使学生对阅读进行深入的理解,必须要营造积极学习的氛围,使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在思想上受到学习环境的熏陶,才能在价值观念上产生启发的作用,进而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融入到这个环境中来,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去体会和理解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结合文章中的主旨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行自我价值观念的锻炼和情感的提升。教师通过积极的阅读环境的营造,自身要成为积极阅读的榜样,引导学生进行积极阅读。

(三)为价值观念的养成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