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模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阅读教学模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模式范文1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阅读;能力

一、引言

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除了明确高校应着重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人文素养、并且熟悉本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语从事外事、翻译等各项工作的人才培养目标外,还要求学生能学习其他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并培养“与海外人士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1]文件还细化地规定了《报刊阅读》为英语专业知识课程。因此,对于英语专业教师来说,能否有效地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到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是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方面。英文报刊本身具有时效性强、语料真实、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特点,可以成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然而,目前许多高校教师在本课程的教学上仍然使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来授课,注重了学生英语语言知识与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培养,但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缺乏足够的关注,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本文拟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根据其教学理论内容来分析、探讨并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以期改善英语报刊阅读课程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使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涵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及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3]针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形成概括了相应的建构主义教学原则,其中以何克抗为代表的专家认为,建构主义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4]在上述理论的指引下,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过程,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既不是机械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也不纯粹是学习系统中的独立个体,而是基本的社会结构。与此同时,它也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三、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英语报刊阅读教学模式建构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原则的启发下,笔者根据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英语报刊课程本身的特点,在英语报刊阅读教学实践中,探索提出了以下教学模式:(一)创新课前准备活动现今英语报纸杂志种类繁多、具有信息量大、知识丰富且更新快的特点。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教师如何选择合适的题材并加以整合,借此设置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是成功开展英语报刊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如果教师只选择新近发生的新闻作为讲授内容,不可避免会融入教师自己的偏好,而且也会导致话题不够经典、不全面。因此,在题材的选择上,教师可以把经典的报刊阅读教材与时尚的最新时事新闻有机结合起来。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下,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及通讯技术不仅能实现多种信息的有机结合,还能为非英文环境下的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创造生动丰富且具有深刻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课文的导入与预习放在课前进行。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通过慕课或微课等相关视频使他们对课文所涉及话题的背景进行直观的了解,并通过微信群或QQ群等方式向学生推送课前思考的问题。实践表明,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取的信息更直观生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如果能巧妙地选择契合文章背景的多媒体资料,不但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地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还能将学生对于观看视频、浏览网站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了解的兴趣,提高阅读效率。[5]学生预习完指定的课文后,要求其思考这三个问题:WhatI’velearned?WhatIdon’tunderstand?WhatIwanttoknow?学生还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或老师的微博进行线上讨论。在网络情境下,一些平时在公共场合不太活跃的同学也能相对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除此之外,每次课前指定一个小组(可以以寝室为单位)把与课文背景相关的内容用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要求小组长明确每位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别负责资料的查阅与搜集、整理与记录、PPT的制作乃至PPT的最终课堂展示等,确保每一位成员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课前的导入与预习性阅读,使学生将新闻事件及其背后的深层文化背景联系起来,帮助他们尽快地切入文章主题,为深入理解文章和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首先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说要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之相反,这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不能将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学生活动的展示,自己仅仅扮演观众和点评者。[6]教师此时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课堂学习的合作者和问题讨论与思考的引导者。在学生课前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更侧重于对课文内容作进一步的分享和交流。学生在课堂开始时的PPT展示,系统地呈现课文背景以及相关拓展性信息,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交流碰撞以及知识深化的过程。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如宏观上可以从篇章的社会功能和评价性阅读的角度提问,微观上从语法词汇以及篇章的细节等信息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选择正确的方式多角度地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成为积极的读者来建构认知图式,使学生从单一的接受或提取信息转变为积极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诠释。教师应深度挖掘素材,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深入探索问题,再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的理解引向纵深,在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意义。[7]这个过程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内容,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引导,达到育人和学以致用的目的。当然,思辨性问题的提出也是教师对学生课前准备工作效果了解和评估的过程。此外,针对学生的课前与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特点,挑选出思辨性较强、小组成员可协商可选择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让每一位小组成员感受到参与的价值,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与长处,通过成员之间的合作与对话,相互借鉴与讨论,得到启发,最后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这个过程能让他们自己找到答案,同时也达到从多种角度剖析文章的深层含义与不同价值观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有意识的主动构建者,通过创新合作与交流的形式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依靠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等四大要素的有机整合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注重课后的反馈与巩固课后的及时反馈与有效的巩固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学生在课堂学习与讨论中有可能产生新的疑问,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把有限的课堂时间延伸到相对充裕的课外时间是应对课堂时间不足的好选择。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提出进一步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同时给学生提供同一话题不同来源的文章供拓展阅读,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不同媒体因立场角度的原因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报道与评论,促进他们进行思辨性思考。除了在线平台的进一步讨论,学生还可以针对课文在“句酷批改网”上撰写课文阅读摘要与评论。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与思辨能力。教师可以把写得好的文章在班级群中分享,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借此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到学生知识掌握与技能发展的情况。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补充阅读最新的时事新闻报纸,通过国计民生等时事热点问题激发课外阅读兴趣,进一步拓展报刊类相关知识。总之,教师应以深度挖掘学习者主动性为前提,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形成“吸收新知识经验一转化知识经验一构建知识体系”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总之,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帮助学习者通过亲身体验来建构属于自己的新知识和内容的过程。教师要给学习者提供亲身体验的机会,并引导他们完成新意义的建构过程。[8]因此,报刊阅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对新知识进行理解,还需要其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本文所提出的报刊阅读教学模式不是将学生束缚在阅读技能的训练上,而是着重激发学生超越当前的认知环境,在自己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以及特定的情境下有效地建构属于自身的知识体系的教学过程。教师在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动机以及情感态度等多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认知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作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专长个性化地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佩 单位:安徽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3]戴炜栋,刘春燕.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与外语教学模式的嬗变[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4,(4):10-17.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8,(3):3-9.

[5]程跃.信息化环境下英语专业外报外刊阅读课程教学模式探究[J].牡丹江学学学报,2016,(3):174-177.

[6]张露.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计[J].鄂州大学学报,2016,(3):79-82.

阅读教学模式范文2

关键词: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模式 阅读策略

阅读是一个心理语言的翻译过程。《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理解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它承载着各单元主要的教学内容。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构建阅读策略是每位英语教师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应依托现行英语教材,创建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根据阅读目的正确运用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阅读模式

1.“自上而下”的模式(top-down model)

1976年古德曼(K.S.Goodman)提出了“自上而下”的阅读理论模式。他认为阅读是“心理猜测游戏”,就是主动的“猜测-证实”的活动。这种教学理论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地、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它强调学生的已有知识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主张调动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积极思考和扩展的主观能动性。依据这一模式,学生阅读就是不断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是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而是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在文章中找出相关信息验证自己的预测。这种阅读模式强调整体语篇的理解,采取跳读、猜测等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但同时又不利于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容易造成学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这种由面及点的模式多见于中高年级英语教学。

2.“自下而上”的模式(bottomup model)

在这种阅读模式中,学生获取信息是从辨认最基本的语言符号开始的,即从字母到单词、短语,然后从短语到句子、段落,最后从段落到篇章,再到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教师运用这种阅读模式,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弄清词、短语和句子的意义,侧重培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用这种阅读模式,学生会过于关注个别词的意义,如遇到生词或难句时觉得读不下去,从而减慢阅读速度。这种由点及面的阅读教学模式多见于中低年级英语教学。

3.“相互作用”模式(the interactive model)

随着对阅读心理过程研究的不断深入,“交替互补阅读教学模式”逐渐形成并趋于成熟。根据鲁哈姆特(D.Rumelhart)1977年提出的“相互作用”模式,在实际阅读过程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模式会交替出现或同时出现,它取决于文章的类型、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及语言能力等因素。该理论强调学生的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一旦能够激活这些知识,就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语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

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运用阅读模式及策略

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时,会采取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以提高阅读效率,如猜词、略读、寻读、找主题句、揣摩寓意和排序等方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提高阅读速度。比如,在运用“自上而下”模式教学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预测法、查读法、略读法或跳读法等快速阅读策略,以便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快速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特定信息,在不必要通读全文的情况下,使学生快速、准确地找到想要索取的内容就算完成了阅读任务。“从段落中找主题句”(find topic sentence),是英语教学中一种主要的阅读策略。每篇文章都是由若干个段落按照内在逻辑关系组成的有机整体。主题句则是每一段落的核心,其他句子都围绕主题句进行说明或阐释。通过找这些主题句,学生能理解掌握整篇文章的主体,进而把握段落结构,了解文章细节和体裁。在运用“自下而上”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可采用“猜测词义”的阅读策略,利用上下文的同义或反义关系来猜测词义或整个句子的意义及利用语法知识、构词知识等猜词。

三、结语

现代外语教学研究证明:中学生的阅读效率与其认知水平、词汇量、文化背景、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及阅读策略等密切相关。因此,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教师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设定不同的阅读达标要求,侧重课堂上各阶段的阅读理解训练。总之,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合理、灵活地把上述阅读策略运用于阅读课教学实践中,就能够实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使英语教学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阅读教学模式范文3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创设环境 课外阅读

个性创造是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在遵循客观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各方面积极主动因素和潜能创造性地实现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社会化过程。对于教育领域来说,个性创造一是指建构符合自身个性特点的模式、方法、理论;二是指建构模式的多样化。创造个性化模式是教师追求自身教学水平的必然结果。

一、个性创造的必要性

追求自身发展的需求、教学模式的特性、阅读教学的内在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得阅读教学模式的个性创造成为必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寻求自身发展的需求

作为有理想、有追求的群体,语文教师们不会停留在模仿借鉴阶段,不会满足于既有教学模式,形成教学个性、展现个人风采是他们的共同追求。因此,他们不满足于选择、运用、模仿他人的模式,他们更注重突破教学常规、更看重个性化创造。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学思想观念逐步形成、教学技能逐渐成熟、教学经验逐渐丰富,这些丰厚的实践积淀即为语文教师创造符合自身特点的阅读教学模式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又推动和刺激他们展开个性创造、寻求自我发展的欲望。

(2)教学模式的特性使然

一方面是教学模式对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教学因素的条件限制,使得不存在"拿来即可用"的理想模式;另一方面是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的发展,使得建构--解构--重构成为教学模式运作的基本规律。因此,不断地建构和创造符合时展要求、体现先进教育理念、切合实际情况的阅读教学模式理应成为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

(3)阅读教学的内在要求

首先,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应用文,还包括文言文,文体不同教学要求不同,此外,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多元化的,语文教学的内容是综合化的,这都要求教师在借鉴基本模式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独特思考进行个性创造。其次,语文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需要教师创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活他们的想象能力,从而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二、力求给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创设宽松愉悦的环境

因为个性化阅读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体验,这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所以需要学生积极的自愿的参与。如何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呢?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象和思考能力。因此,我们在课堂中提出了"以目标为核心,以学法为线索,以活动为手段"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中以"活动为手段"就是在阅读课上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角色演读活动,句段品析活动,美点寻踪活动,探究发现活动,情景剧展现活动,实践示范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给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环境。

比如在教学《吆喝》一文时,由于时代的关系,大多数同学对于吆喝都很陌生,所以我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搜集关于吆喝声的资料,然后再模仿这些吆喝声让同学们展示。上课时同学们绘声绘色的对他们搜集的吆喝声进行了实践示范,这样大家对吆喝有了初步的感知,体会了老北京的语言特色,然后再找同学对文中的吆喝声进行展示,如卖硬面饽饽的、卖馄饨的、行乞的等。这些活动大家都非常积极,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更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三、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是意识性的知识,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学生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会到他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渠道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

阅读教学模式范文4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导读式”阅读模式 操作程序

一、模式的提出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极重要的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提出了这样的理念: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我们应从确立阅读教学新理念入手,建构起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导读式”阅读教学模式。

二、模式的理论依据

第一,现代语文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为目标,这是该模式建立的主要依据。所谓以教师为主导,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诱导和指导的作用,设计最佳教学方案,采用最佳教学手段,探索最佳教学结构,取得最佳教学效能。所谓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究,使他们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深入钻研的学习品质、有效的读书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所谓以能力发展为目标,就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达到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程度。

第二,语文教学本质上是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教育原则上,教师应该贯彻“以读为本”、学生群体参与语言实践的原则。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营造和谐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变“讲堂”为“学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模式的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独立的阅读过程,培养阅读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应培养学生的语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中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进入言语的内化阶段,使朗读能力得到提高,并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四、模式的操作程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语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其作用至关重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课课前导入语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形象、多样、新颖和简洁,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是: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范读、游戏等手段,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做到“课伊始,趣亦生”。二是与学习内容相链接。可以利用故事引入、谜语揭题、质疑课题、谈话导入、情绪渲染、直奔主题等形式,但无论哪种方式,目的都是设疑激趣、启迪思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奠定基础。

2.细读感悟,自主探究。

这个环节是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由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的主要环节。教师抓住重点问题,引导学生精读课文。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得知识,在精读中感悟文本内涵。而教师只作引导、启发,为学生提供思考方向。

此环节的基本点是落实细读,深入、准确地细读文本,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还是一个人享受阅读、品味文学之美的过程,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抓住主要词语、句子或段落,体会语句的联系及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课文中心的理解,明白其怎样写,领会其为什么这样写。这一环节是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体现。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就把阅读教学过程变成“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通过“对话”使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高.

3.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老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朗读是通过读词语和句子的声音把诉诸视觉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因为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把储存信息的文字符号载体变成带有朗读者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景跃然纸上,使作品的情感入于目、出于口、闻于耳、铭于心,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于喜怒忧伤中体会情感,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其情调、明确其情理、激扬其情怀,使学生准确把握情感基调,达到升华情感体验的目的。

4.顺向迁移,拓展延伸。

阅读教学模式范文5

一、加强预习,提高效率

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及时将课文内容的背景知识材料和预习练习提供给学生,指导他们预习。背景知识材料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前预习不仅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心理和知识的准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预习练习能使学生明确预习目标,使预习有的放矢。

二、激趣引入,预测故事

我县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四川教育出版社的《新路径英语》。该教材在每一个Unit里面都安排了Read and answer。其个性鲜明、趣味浓厚的小故事,并配有精美生动的图片,像连环画一样。这种设计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教师可利用课本里精美的图片及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或其他相关事物,巧妙地设置一些悬念,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英语知识,预测故事内容,紧紧抓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精讲生词,初读故事

新授课时,生词讲解必须过关,否则学生就会因生词障碍而影响理解故事内容。在学生预测故事之后,就是老师带领学生阅读了解故事的最好时机了。老师可先让学生初听故事内容,并结合故事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要求学生着重于用耳朵听录音,眼睛看文本)。适时教会学生必要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显得尤其重要,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英语的阅读技巧中,人们最常用的是三种:略读、精读和寻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使学生重点获得寻读能力。寻读是指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有针对地寻找问题的答案的阅读方法。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问题,要求他们捕捉文章主要的、重要的信息及主题思想或主题句。带着教师提供的问题去阅读,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强语感。如:有时也可让学生在预习时自己设计提出一些问题,与其他英语能力的培养相互渗透。为了扫除阅读中的语言障碍,对于阅读材料里出现的生词则让学生尽量学会结合上下文或书中图片去猜测词义。老师对于阅读材料里的词汇教学也应放在上下文的语境中进行,不要剥离语境进行单独的词汇教学,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四、细读故事,找出关键

在老师和学生一起细读故事后,通过分析故事中人物、情节的戏剧性变化,在文中寻找出上一环节老师提出问题的答案,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核对。订正答案时要照顾到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差异性,并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和评价。再和学生一起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并拟出故事的提纲。这样做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技巧,又为以后让学生复述故事做好了铺垫。

五、听读故事,培养能力

在前面环节的铺垫下,学生对故事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时老师播放录音,让学生带着感情跟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验角色,让学生从情感上更进一步地了解故事内容。录音可听两至三次,直到听懂为止,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

六、多做练习,巩固提高

一是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帮助设计一些巩固练习题,如补充或设计文章题目,练习的题型可以是判断、改错、填空,完成表格等。这是考查和培养学生语感和教会提炼中心思想的好方法。

二是复述、背诵阅读内容。复述或背诵故事既可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在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大量背诵名篇名著是人们学习汉语的常用方法。现代语言学习的理论告诉我们大量的语言输入为语言的输出创造可能性,这都告诉我们积累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要求学生经常背诵,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复述阅读内容,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这时学生可以利用前面环节老师和学生一起拟出故事发展的线索,按照提纲复述内容,这样不但可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还可为学生提供复述的模式。

七、角色扮演,体验故事

经过以上环节,学生对故事已经非常熟悉了。这时老师可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表演故事,然后请两三个小组上台表演。表演前老师可先做示范,并提醒学生注意人物的情感、语言、动作、表情等,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借助一些现成的物体做道具辅助表演。这种小课本剧表演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形式之一,表演的同学很兴奋,小观众们很激动。这样既可以保持阅读的趣味性,又可以锻炼学生编排、设计、表演等多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小组合作能力。通过阅读材料的交际化处理,有助于加深对阅读材料的深层理解,学生再次更真实地体验了人物情感,而且大大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在快乐的气氛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八、联系生活,领悟道理

阅读教学模式范文6

关键词:网络阅读 有效学习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随着教育改革推进,网络也逐渐被应用到教学之中,对网络教学的研究也随之产生并深入。

一、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结合,优势互补的一种双重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一方面,网络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利用留言板、聊天室、电子邮件等进行交互学习;另一方面,结合传统教学,还能弥补网络教学的缺陷(情感缺失),师生可以进行面对面交流等。

网络教学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关注网络教学的研究和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仍未转变,还是以传统教学为主;对网络教学认识不足,认为网络教学只是简单的情境创设来吸引学生,如看图片、电视、电影片断等,或忽视了师生互动和教师的指导性和控制性,仅仅把课本内容呈现在多媒体计算机上供学生自主学习等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网络教学的良性发展。

二、初中英语网络阅读教学模式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初中,是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基础阶段,因此广大英语教师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简述

英语阅读教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模式,国外一般采用德国赖因“五段”、美国史密斯“四级”和日本石山修平“三读”三种阅读教学模式。在我国,主要有四种模式:“自下而上”传统阅读教学模式(逐字逐句疏通翻译)、“自上而下”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宏观把握文章概貌,内容上知大体)、“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作用的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整体一部分一整体)、图式阅读教学模式(把已有的知识图式和所阅读文章的新的知识图式有机联系,找到最佳“综合点”)。

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许多弊端。如江苏《牛津初中英语》教材选用了大量的听说读写材料,其内容涉及生活常识、科普知识、风土人情、人物传记等各个领域,阅读材料更是体现了难度大、题材广、篇目多、篇幅长、生词多的特点,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要想达到高效、高质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构建网络阅读教学模式。

2 初中英语网络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网络英语阅读教学集文字、图像、动画于一身,在激发学生兴趣和想象力的同时,教师教学也应当考虑教学教材的选择、教学引导等具体内容,构建合理的网络阅读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已广泛使用。它围绕某一主题,借助影视、音乐、幻灯片等多媒体技术,创设图文并茂的逼真的情境,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再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问题情境创设以a simple questions fortext comprehension提出,如Yes or No Questions和True or FalseQuestions等,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把握,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以success为例:学生首先在网络上搜索相关文本、视频、图片资源,要求题材丰富;也可根据自身兴趣进行搜索,如对Bill Gates(比尔・盖茨)、Premier Wen Jia Bao(总理)等与主题词相关的人物进行搜索。然后由老师引导,如播放《真心英雄》音乐,活跃氛围,以学生搜索到的某一信息为例设置问题,如扮演Bill Gates和相关角色进行情景对话等。

(2)提出问题

英语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把握文意,自主思考,提问就是十分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问题的热情。提出问题包括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两种形式。学生对查阅到的资料感兴趣,并提出相关问题,教师可借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则以提问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如针对上述Bill Gates事业上的成功案例的文章,让同学们阅读后提问:What impressed you most in this article?why wecan say it is a case about Success?Why will Bill Gates choose to dothis thing?最后进行讲解。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问题的质量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和启发性,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又要符合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合作交流

阅读的核心是自主阅读,但合作与交流也必不可少,这也是新世纪对人才的基本能力要求。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利用留言板、聊天室、电子邮件等进行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辩论,还可以跨时空开展合作,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集体参与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教师也可以2 4人的形式组成合作小组,分配任务,进行小组间的竞赛,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如教师在网上sueeess这一主题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搜索信息,讨论成功人的共同特点。成功最需要的特质是什么?教师在网上答疑辅导,进行辩论,然后进行自评、互评、他评,增强学习效果。

(4)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