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部日常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政部日常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政部日常管理制度

行政部日常管理制度范文1

小学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与其他学校的管理有很大的不同,对行政管理力度有着很大的要求。执行力作为对校园内部行政工作的思路、战略、方针和机会执行的决定性力量,其执行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能否实现自身的教学目标、管理目标和发展目标。

2、执行力对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不足

能否达成学校的管理目标,是对于学校管理水平检验的最明显标准,也是关键的标准。管理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组织和个人进行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执行进行完成。执行力对于小学的行政管理工作来讲,是其工作任务的质量、时间、效果保障的关键,也是学校发展战略落实的关键。对于管理层来讲,执行力体现在管理者的决策、领导、检查、指导等方面。对基层教职工来讲,执行力则体现在日常工作的落实、难点攻克、重点突破等方面。无论是基层教职工还是管理者,其开展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必须突出明确的执行目标,才可以更好的实现学校的长效发展,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管理水平,打造高质量的一流学校。

很多人缺乏良好的责任感,对于日常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过于被动,并且对自身的岗位职责认识不全面,工作的开展缺乏足够的主动性。基层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着消极怠工的行为,一旦遇到一定的困难,就会在工作中难以保证良好的工作情绪。行政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不佳。对于学校本身而言,其自身属于一个复杂的管理体系,相关的行政管理决策在执行的过程中,会受到了很多因素影响,管理制度的落实效果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虽然现阶段的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是很多教师本身对于相关政策了解不足,并且对相关规定不能进行严格的执行。

3、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的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管理干部的精神状态。管理干部自身的精神状态水平,决定了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效果。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者必须要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热情,并且有明确的事业追求,保证良好的工作动力。小学内部行政管理工作较为繁杂,如果不具备良好的奋斗精神和拼搏精神,就难以真正的落实相关行政管理工作,提高执行力也成为了空谈。

第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学校行政管理部门,要定期的召开交流会议,就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基层意见反馈,制定出相应的针对性解决对策,提高行政工作的落实效果。相关教职员工要不断的深入学习,并且将学习作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态度,建立一个学习型的行政管理队伍,不断的提高自身业务管理能力,更好的适应行政管理工作的需求。与此同时,行政管理人员还要积极的进行理论创新,并且加强实践,积极的在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总结,更好的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

第三,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落实相应管理责任。行政管理工作水平,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管理决策的效果。学校管理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决策水平,并且制定出科学的决策。学校行政管理中,基层教师和学生的数量很多,管理者相对数量较少,面对于复杂的管理情况,管理者难以真正的面面俱到的完成管理。在进行日常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要深刻的研究师生的具体需求,并且更好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最大限度的考虑到学校行政管理环境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面对决策的局限性,学校管理者要深入到学校基层工作当中,加强与基层管理队伍的沟通和交流,并且从下到上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研究,最大限度的提高行政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外,针对于决策落实和执行的过程来说,要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并且做出执行效果、时限等多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中,决策也需要体现出相应的民主性,提高决策的执行力度。

第四,完善现有行政管理制度。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上,要保证制度的完善性,并且对制度中的疏漏进行不断改进,结合实际学校行政管理情况和管理需求,保证行政管理制度和方案足够清晰和明确,并且为后续管理工作的执行提供良好的依据,并且真正的起到指导与督促的作用。行政管理制度是学校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同时对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规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对策。通过对相关制度的应用和执行,有效的为管理者提供了相应的管理标准与依据,是管理工作时效性的重要保障。管理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执行的规范性,并且建立公平与公正的执行环境。

第五,加强检查。在管理制度的执行上,要以高强度的检查管理,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加强日常的检查与督促,并且通过制定合理的监管体系,有效的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在日常监督检查的过程中,要对于行政工作的执行内容进行明确的考察,并且保证行政管理目标得到有效的完成。对执行时限的督查上,要对于行政任务工作进行统一的时限的规定,并且做出相应的管理计划,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工作的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要对执行人的责任进行明确的限定,从而有效的保证行政工作的执行效果。执行指令的下达上,要保证清晰、准确,并且结合日常考核,提高行政工作的执行效率,避免重复和低效的管理效果。另外,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深入的执行精细化的管理理念,并且引导管理模式的变更。对于行政管理工作中的细节进行严抓,并且重视管理工作的执行过程,对于每一项行政管理工作,都事无巨细的进行完成,保证时效,精益求精。

4、结束语

行政部日常管理制度范文2

(一)固定资产不定期清查盘点,日常管理不得力固定资产作为行政单位的一项资产,应做到帐帐、帐物相符。单位应定期(至少每年年末)对固定资产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盘点和核对,但行政单位因专业人员少,工作量大,长期积累的问题较多,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核对,导致资产的帐物不符。

(二)会计核算不准确,导致会计信息不真实一是固定资产价值按原始成本记录,只登记发票购买价,对运输费、安装费、购机时无法分割的软件费等没入账,导致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准确,由于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下要求提取折旧,会导致折旧提取不准确;二是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后,列经费支出,未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导致资产未入账,会计信息失真。

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单位负责人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对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深入广泛的宣传固定资产管理知识,充分认识管好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管理出现的新制度、新业务、新方法,强化财会人员的管理技能,增强财经法治理念,适应改革的需要。

(二)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依据《会计法》《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成完善且科学的管理体系。单位要认真做好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固定资产定义、主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统一分类,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目录、具体分类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行政单位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在标准范围内,经本单位领导办公会研究后核销,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处置;

(三)现代办公自动化与固定资产管理想结合运用现代化网络优势,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录入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结合年初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优化固定资产资产配置,如增人新增购置计算机采购项目,财务部门依据使用科室申请,结合单位实际,如有预算确需购买,财务部门再向主管财政部门提出申请,主管财政部门进行审核批准后方可购买,规范了单位采购固定资产的合理性,明显减少浪费.体现“效率、规范”要求,有效地提高政府固定资产采购工作质量,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

(四)加强监督,健全监督机制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要不断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固定资产使用管理专项检查,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处置情况,对违规违纪问题要按规定严肃处理,将应当上缴的收入上缴,应当追回的资产追回,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结束语

行政部日常管理制度范文3

一、档案安全物质保障体系

物质保障是档案安全保障体系中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内容,物质保障系统包括档案制成材料子系统;档案馆内外部环境子系统以及资金和人力资源子系统,它们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具体包括:档案制成材料安全保障,我们要做好档案制成材料的安全保障工作,就必须从档案制成材料的选择和档案保管的外界环境两方面着手,既要选择耐久性好的档案制成材料,又要创造适宜档案保存的外界环境条件。应区别纸质档案、声像、光盘等类型等不同类别采取不同的保护方式;档案馆内外部环境系统建设;档案安全资金及人力资源保障;档案安全资金保障;档案安全人力资源保障,如大力加强档案安全的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改善档案部门管理模式,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探索新的档案安全管理体制,切实加大档案安全检查的幅度,加深档案安全的监督检查力度等。

二、档案安全技术保障体系

档案安全的技术保障体系可分为传统载体档案安全的技术保障子系统和现代电子档案安全的技术保障子系统。前者着重在借鉴我国档案发展史上有效的档案安全保管技术与方法基础上,构建适于目前条件下传统载体档案安全的技术保障系统;后者主要针对电子文件的新变化、新特征,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构建电子档案的安全技术保障系统。如对纸质档案的安全保管与修复和2电子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制定国家层面的电子档案安全规划。档案部门应加强普遍的教育宣传,全社会都应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保护意识。同时,档案部门可以考虑采用通过数据仓库的建设方案、基础档案数据与对外服务档案数据的边界划分机制,内网与外网的分段策略等技术手段来实现电子档案的利用保护。)通过技术升级,保障电子档案信息安全做好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实行电子档案等级保护,建立健全档案信息安全工作制度;加快构建档案利用信息安全网,推行基于访问控制的电子文件加密体;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安全责任制。我们要做好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工作,向欧美国家学习先进的电子文件安全保障技术。

三、档案安全法规制度保障体系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行政行为,任何行政行为都必须有政策法规的指导,档案安全管理也必须有档案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作为行动指南,这些政策法规就是档案安全保障工作的基石。统领全局、普遍适用的档案安全政策法规像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导各地档案安全保障工作,否则将会各行其是,一盘散沙。因此,应该修改完善档案法,充实关于档案安全的内容;完善档案行政法规,统一全国档案安全保障工作的内容和程序;完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如完善、配套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建设,加强档案应急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拓展完善档案备份制度,加强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被认真贯彻落实。并切实把安全至上的理念物化到档案管理各个环节中去。

四、档案安全应急机制保障体系

行政部日常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馆藏文物;馆库设施;系统管理;科技维护;人才队伍;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2

馆藏文物是文物、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馆藏文物保护工作事关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局。

一、基础设施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是馆藏文物保护的基础。

1、建设高标准馆库

展厅、库房是馆藏文物的集散地,按照高标准建设安全度高的馆库势在必行。2008年5月,四川大地震使当地馆藏的一些珍贵文物惨遭损毁,绵阳市博物馆在地震中虽也成为危房,但存放在中心库房里的5000余件珍贵文物仅损2件,这不能不说是库房的功劳。

2、配置高质量装具

四川省绵阳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在四川大地震中的幸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物的装具――性能良好的囊匣。囊匣,一般是用木头做成的,形状长正不一,里外一般裹有很厚的绸布,文物放入后,空隙部分用海绵、泡沫、纸等软材料来填充,可使文物缓解外部的撞击。囊匣是文物保护、存放中不可忽视的防具。

3、实行专库存放

根据藏品分类存放的原则,设立专库,分别存放陶器、瓷器、实质类、金属类、纸质类、服装(饰)类文物。库房中的设备也应根据所存放藏品的特质和藏量要求而配置。专库存放的原则,在大多数展厅内获得施行,而由于条件的限制,文物库房中还存在混放的现象,亟需改进。

(二)高标准安防装备是馆藏文物安全保护的保障。

安全是馆藏文物的保障。安防设施建设,一方面要根据馆舍的基本性质和功能,安装出入口导示牌、紧急疏散标志等。另一方面要做一些细致入微的工作,如安装监控探头,设立监控室,建立智能化的安全报警系统、自动化的消防预警系统。简单明了而细致入微、智能又自动化的现代化安全、消防设施的建立,为馆藏文物构筑了一道安全屏障。

二、系统化管理

(一)建立健全文物藏品管理制度

藏品制度是反映藏品情况的基本资料,是藏品保管和陈列、研究的基础。《藏品管理办法》要求藏品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帖、差用方便。

1、征集、鉴定、区分等级制度

文物藏品根据其具有的历史、艺术或科学的价值,区分为一、二、三级及一般文物、未定级文物等,其中珍贵文物必须重点保管。馆藏机构可根据《博物馆藏品征集管理办法》对文物藏品的征集原则、征集范围、入藏标准与程序、藏品征集与鉴定等组织、人员及制度作详细规定。

2、分类放置、专库专用制度

文物藏品要按科学的方法分类放置。珍贵文物、经济价值贵重的藏品,要设立专库或专柜,重点保管。陶瓷、书画、钱币等文物,可根据藏品质地分库保存,以利于温湿度控制,并便于日常管理和研究。

3、建立档案制度

文物藏品从入库开始应当建立相关记录档案。一是对文物的征集、入馆(库)、鉴定及区分等级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应做好科学详实的记录,填写凭证、清册。二是做好文物藏品的登帐工作,落实《办法》中对文物的定名、计件、计量单位、年代、来源等方面的规定,并建立分类账、总账。三是建立藏品编目卡片,用准确、简明的文字记录藏品的铭记、题跋、流传经历等。

4、藏品管理制度

根据《文物保护法》、《藏品管理办法》精神,各馆库单位可以制订《藏品日常养护操作规范》、《藏品出库规定》等规章制度,对文物藏品的日常管理与养护,对藏品的提用、借用、注销及化验、修复、复制等行为作出具体规定。

5、丢失、损毁上报制度

《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36条规定,馆藏文物被盗、被抢或者丢失的,文物收藏单位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同时向主管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主管的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文物收藏单位的报告后24小时内,将有关情况报告国务院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文物保护法》第48条对一、二、三级文物做了具体规定。

(二)完善文物人员管理制度

馆藏文物的保管是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的经常性工作,应设立专门保管机构,配备专职保管人员。根据工作性质和人员情况制定相应工作及管理制度。

1、库房人员管理制度

设专人管理文物库房,并制订库房管理人员规定,如《文物库房管理人员守则》、《非库房工作人员入库守则》等。

2、安全人员管理制度

制订《安全工作管理制度》,规范馆库安全保卫人员工作行为,内容包括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与各部、室签定岗位安全责任书,实行带班和查岗制度,严格交接班制度,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实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等。

3、消防人员管理制度

制订《消防对组织管理制度》,规定消防队员的组成、职责,进行消防培训、演习等。还有《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消防应急预案》等相关规定。

三、文物保养和修复

(一)加大馆藏文物的科技保护力度

根据需要与可能,建立藏品消毒、修复、复制、标本制作和科学实验等设施,培养专门技术人员,逐步加强藏品保护科技力量。

(二)加强环境检测与控制技术运用

文物库房、展厅和展柜内的空气污染物浓度普遍较高,温湿度日变化幅度较大,是文物保护的亟待解决的难题,因而加强环境监测与控制势在必行。迫切需要应用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多功能调控微环境的储藏与展示柜,研究与建立一项对文物藏展材料可作出快速检验与评价筛选的技术,以实现预防性保护文物环境的目的。

四、专业队伍建设

(一)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培养力度,逐步实行文保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每年有计划的对文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利用书籍、电视、报刊、网络等平台,提高文物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拓宽引进渠道,积极引进各类文物保护与管理专业人才。积极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充实到文物保管、修复等岗位,并确保其专职性和相对稳定性,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的需要。

行政部日常管理制度范文5

为了确保电力企业运行的安全与稳定,必须建立完善电力系统,加强电能生产和销售管理,做好行政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在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从电力企业内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电力企业改革背景下行政管理创新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电力企业;行政管理;改革创新;电力系统;电能生产;电能销售

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企业通过使用有关的法律规章制度来规划发展战略与业务发展方向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服务的对象是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负责处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行政事务。电力管理是指有关人员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模式与管理特点,以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原则为依据,通过计划方案实施进行协调控制,以满足社会的基本需求。因此在电力企业改革背景下,如何改变传统的行政管理方法,不断进行创新优化,做好电力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工作是当前丞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电力企业内部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行政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电力企业要想提升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离不开内部行政管理。因此必须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做好领导和管理、沟通和协调、控制和监督等行政事务管理工作,形成一整套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为有关人员决策提供有效依据。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我国部分电力企业内部还未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工作职权不明,造成企业内部业务的行政事务处理模式过于混乱,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行政管理流于形式,形同虚设,降低了行政管理效率,使得企业进一步发展受阻。

1.2竞争与激励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加上我国电力企业发展,受历史因素影响,导致我国部分企业的人才培养缺少有效管理体系,给电力企业顺利转型带来不利影响。具体体现为在行政管理工作中,部分电力企业还未建立完善行政考核管理体系与选拔录用体系,缺少有效的竞争与激励体系。在工作过程中,部分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低、知识能力薄弱,一旦出现问题,工作人员之间相互推诿,打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降低了行政管理效率,不利于电力企业的改革创新。

1.3行政管理认识水平有待提高

电力企业对于行政管理的认识过于片面,仍停留在管理层面上,忽视了协调与服务对自身生产经营的重要性。行政管理人员不只是领导的好帮手,还需在企业生产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以及管理策略上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与正确的处理方式。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大部分行政管理人员没有充分发挥协调和服务在企业业务开展中的作用,只是单纯地传达领导的指令,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没有做好各个部门之间在工作上的沟通协调工作。

1.4行政管理效率低

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低已经成为阻碍电力企业稳定发展的主要问题,具体体现为: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部分电力企业的行政管理模式没有得到适时更新,仍沿用传统的沟通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极易导致企业行政管理出现人员冗余,行政机构复杂,人力资源机构的配置不合理,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等现象。而引发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历较低的人员无法适应快节奏的工作规律,与新经济背景形势难以匹配,加上电力企业的部分中层管理人员思想陈旧、故步自封,缺乏创新意识与精神,不利于电力企业的改革创新。

2电力企业改革背景下行政管理创新的方法

2.1建立完善行政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切管理的核心,必须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与故障制度,严格根据规章制度来实施,才能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因此在行政管理执行过程中,电力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在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按照电力企业经营的特点、发展战略以及市场定位,建立完善行政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行政管理的审核指标、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以及方法,完善内部行政管理机构,对企业的行政管理行为加以规范,以维护电力企业稳定运行。此外,还需按照行政管理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对已有的工作机构进行调整,将职工安排到适合的管理岗位上,建立一个行政管理系统,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效用,真正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循。

2.2建立完善激励体系

在新经济背景下,电力企业要想提升整体管理的工作效率,离不开人才的管理。因此在规范职工的工作行为过程中,电力企业必须按照自身需求,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将工作薪酬、奖励以及合理的评估标准纳入到竞争与激励体系中,形成完整的激励体系,以此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让他们抱着负责任的心态积极投入到行政管理工作中,为电力企业稳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此外,还需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机制进行改进,明确工作职责与权限,通过领导负责,咨询机构和监督部门监督的方式,保证行政负责人能够按照规定要求指导行政管理工作,实现行政管理的无痕衔接,以免发生信息失真与沟通受阻等情况,从而提升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为促进电力企业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例如要想确保行政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电力企业必须建立完善奖惩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要求有关人员定期对有关人员的考核工作进行评估,并纳入到职工的成绩考核中。同时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资金奖励、晋升机会,相反,对于工作表现屡次出错,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经过通报批评屡次不改者,应做辞退处理。以体现企业行政管理的公正与公平,真正做到有功必奖、有错必究,对职工的工作行为进行评价,从而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认真仔细对待工作。

2.3提升对行政管理认知水平

电力企业要想增强竞争力,在竞争激烈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有关人员必须提升对行政管理的认知水平,清醒认识到行政管理的质量对整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协调、管理以及服务在行政管理的效用,在管理上做到站在战略家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协调上做到领导与职工的沟通桥梁,在服务上充当幕后英雄的角色,提升信息上传下达的效率与速度。此外,企业还需加大宣传力度,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每一个管理环节中,增强实效管理,反对形式主义,以节省成本投入为原则,反对铺张浪费行为,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灵活变通管理模式、手段与方法,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同时还应培养企业形成踏实、务实的工作作风,支持与鼓励职工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发展包容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建立民主和谐的新型人际沟通交流的关系,从而促进企业稳步发展。

2.4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在新经济形势下,受政府管控与制约,企业行政机构的管理职能在行政管理中的效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之间的行政管理发生冲突。因此在进行行政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必须加强改革创新力度,结合有关规定与自身需求,实施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适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技术进行管理,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以此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充分发挥行政管理效用。此外,行政管理人员作为执行者与管理者,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关系到企业稳定发展,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电力企业必须定期组织培训工作,通过继续教育方式来提升他们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同时开展座谈会与交流会,让他们能够将工作中的想法与意见提出来,实现协同进步与发展,从而提升整体企业的管理水平。例如在行政事务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可通过云计算局域网在企业总部建立一个互联网信息平台,将各种供电终端提交的需求传送到总部,并经过平台处理后安排到有关人员手中,督促有关人员尽快解决,从而提升行政管理效率。此外,在日常工作中,电力企业还需制定培训提拔政策,定期安排工作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到联合合作的院校进行学习,了解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也可定期组织座谈会,邀请经验丰富的专家与人员到公司面授,吸收同行的丰富经验,以弥补自身不足,实现协同进步、共同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完美转型,必须摒弃传统的管理观念,不断进行改革创新,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建立完善行政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激励体系、提升对行政管理认知水平以及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行政管理人员还需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与操作能力,才能为电力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最终实现协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谢丰羽.新时期电力企业改革背景下行政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6,(33).

[2]何坤.基于电力企业改革背景的行政管理创新途径探究[J].大科技,2015,(9).

[3]史晓辉.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创新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5,(10).

[4]马保江.新时期电力企业改革背景下行政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4,(2).

[5]赵社伟.针对新时期电力企业改革背景下行政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J].科技展望,2015,25(26).

[6]王莉.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创新必要性及创新途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6).

[7]叶笑尘.探究新时期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J].管理观察,2015,(3).

[8]吴萍.深改背景下电力企业行政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1).

[9]王钦兵,杨俊.提升电力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策略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4).

行政部日常管理制度范文6

一、商标授权经营管理制度的建立

秀水街市场是北京最有影响的国际旅游购物市场,商标权保护问题突出。分局采取打击防范和引导提升相结合,不断强化市场主办单位保护知识产权意识,促使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力推商标授权经营管理制度,使秀水街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以加强。

1,实施商标授权,打造“品牌秀水”

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面提升秀水形象,分局和秀水街市场管理公司决定共同打造“品牌秀水”。

打造“品牌秀水”,就必须全力推进商标授权经营,弘扬民族品牌,引进中华老字号和中国当代驰名商标,引入国际知名品牌,将秀水市场打造成为一个品牌市场。

为此,分局通过清理清退涉假商户,调整整合业态形式,形成了以中华老字号(包括谦祥益、内联升、盛锡福)为主要特色的中华丝绸一条街和精品走廊,为进一步推行商标授权经营提供了经验和示范。

2,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专项基金”

商标授权经营的推行,必然涉及商户经营模式的调整和转型,亟须资金支持和扶助。为此,秀水街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专项基金”,对按商标授权经营要求调整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的商户给予租金减免,并为知名品牌进入秀水提供信誉担保,全力推进商标授权经营工作。

3,与国际知名品牌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

2006年6月7日,在中国商务部和欧盟高级官员的见证下,秀水街与欧盟20余家国际品牌代表签署了《关于加强市场管理及时有效制止售假行为的谅解备忘录》,其内容主要是双方确定了“二步处理”原则,即市场对第一次被发现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商品的经营者,予以停业整顿:对第二次被发现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商品的经营者,终止租赁合同;同时,建立有效保障机制,并协助联合维权企业追究销售侵犯知识产权商品经营者的法律责任。

4,汇编《市场管理规范》

在实施商标授权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制定了进货备案登记制、日常巡检制、导购违规记分卡制、黄牌警告制和奖励政策。分局将这些内容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汇编成《市场管理规范》,可供国内同类市场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借鉴。

二、建立商标数据库。完善商标授权经营制度

为了更好推行商标授权经营管理制度,落实项目管理目标,分局总结团结湖辖区的经验,进一步建立以“一个核心,四项制度”为内容的商标授权经营管理制度。

一个核心:

指导市场主办单位进行商标数据收集,建立所、市场两级商标数据库,形成以商标数据库为核心的商标授权经营制度。

为实时掌握商标授权经营动态。我们为每个市场建立一个商标数据库,把市场内商标信息全部录入微机。对市场商标工作实施量化管理,截止到2006年10月底共收集商标数据7110条。数据库由市场情况统计表、注册商标统计表、未注册商标统计表、商标统计表、重点监控商户统计表五部分组成。

商标授权经营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经营者对其经销的带有商标的商品来源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证明文件。市场主办单位要在市场内实行商标授权经营管理,完善市场自律体系,积极引导商户走“品牌”经营之路。要从调整商品结构人手,疏通渠道,积极引进在国际和国内有竞争力的品牌,将假冒品牌、“傍”名牌、信誉差的商品清退出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项制度:

1,市场商标数据实时分析制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商标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之势。为此,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必须依托商标层级流转监管机制,利用商标数据库强大的统计功能,对不同市场做出针对性分析,从而快速准确地发现商标侵权行为,把有限的人力物力更多地投在被侵犯风险系数高的商标上,从而震慑潜在违法者。商标层级的标准是商标的风险系数,该系数可以通过对商标数据库进行数量分析来导出。

2,数据交换与信息通报制度

该制度帮助T商部门对市场商标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发现问题时能及时与商标权利人及商标人取得联系,实时地做出行政指导:促进经营者、市场主办单位、商标权利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三方搭建工商服务平台:定期对商标授权工作开展培训,请辖区内示范店介绍经验。积极帮助质量好、信誉高的未注册商标注册,让质量好、信誉高的商标受到更全面地保护,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市场良性竞争。

由于商户变更或季节性换货等原因,商标数据库内的数据容易滞后于当时的具体情况。因此。我们特别注重数据信息的实时更新,要求市场主办单位必须将商标变更情况统计列入日常管理工作中,每周向工商所报送市场商标变更情况统计表,工商所每月汇总。工商所市场外勤在日常巡查中也要将商标变更情况列入工作内容。将巡查中所获得的信息及时录入数据库。

3,以商标权流转层级为依托的商标分类监管制度

根据商标权流转的不同途径,分局制定了相应的监管要求。对于注册商标采取以商标权流转方式为依据的自有品牌、品牌、多级品牌、进口品牌实施层级监管,经营者对每一类品牌商品来源提供真实、合法、有效的证明文件,对于未注册商标以国内品牌和进口品牌为划分标准实施单独监管。这种模式能够使市场主办单位在日常管理中更有效地将侵权商品清理出市场,能够帮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更及时、准确地打击商标侵权行为。

4,以户管标、以标管货的日常监管制度

为了能够对商标侵权违法行为精确定位和准确定性,确保商标侵权行为得到有效地遏制,工商所从五个方面落实此项制度:1,指导市场建立健全每个商户经营商品的商标管理档案和商标授权管理档案。2,制定服装小商品市场日常巡查的“六查六看”制度。3,开展阶段性商标自查自纠工作。4,设计具有商标检查内容的新式巡查记录单。5,商标禁售预警制度,监控除48种通报商标的其他注册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