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美术和创意美术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美术和创意美术的区别范文1
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带有民族文化气息的传统工艺美术文化被更多的人提到了继承和保护的日程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成为响彻大街小巷的口号。在历史长河中,深厚的文化底蕴奔流在悠久的时光中。从艺术的分类来看,传统工艺美术的范畴非常广,对建筑设计、服装服饰等都有所涉及。这些元素,单拿出任何一个都是传统艺术留给人们的文化瑰宝,带给人们深远的余味,足以让观赏者有“绕梁三日”的深切感受。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门类中的民间美术与传统手工技艺,是一种活态的历史文化资源。从现代创意方面来讲,它是一种迎合现代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精神实践,是面对当今消费市场的创意产业链条。由此可见,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高度结合是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必须面对的课题。
1.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发展和传承需要规范
由于市场经济的推动,广阔的消费市场使传统工艺美术得到了优化升级和高效利用。但从工艺美术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它的适应能力大大提高,却仍然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以及政策环境、法律规范的保障。由于经济利益的推动,一些人忽视了工艺美术作品的质量问题,打着“创新”的名号进行劣质的模仿,对传统工艺的形象和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如,在天津杨柳青年画的正品门店销售中,一张2开纯手工绘制的传统年画价值为800~3000元,而部分假冒伪劣产品只要50~200元。其实,传统的年画需要制作人员进行长达数十道工序的手工绘制和加工。有些商家利用印刷的方法,仿制出外观与正品极其相似的复制品,降低价格,严重打击了传统工艺美术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即使有一些新颖、具有实践性的设计理念也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做好市场调配,长此以往,不规范的工艺市场会降低产品质量。因此,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待增强。
2.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市场定位不明晰
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指的是在创作工艺美术产品时,相关的设计需要呈现日常生活中所看不到的惊艳创意。创作人员通过大胆创新,带给人视觉冲击力和设计美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传承需要更加贴近生活。传统工艺美术的消费市场有着重要的发展特点。传统工艺美术普遍符合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大众审美,对消费层次的区别并不明显。但是,长久不更新的产品会让人们产生乏味的感觉,固守陈规就不能更好地扩大消费市场。为了加强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应该对工艺美术产品进行现代化的创意、升级和研发,以便迎合地区差异、文化差异所造成供求关系的变化。
3.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设计结合的人才培养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美术,需要对该项目的人才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从传统工艺美术的大趋势上看,由于小作坊、家族式的创造规模所限,很多项技艺在一代代口口相传中流失。很多年轻人也看到了这样的情况,想参与到传统工艺的队伍中却又无门可循。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艺术类人才,是传统美术工艺与现代创意设计的绝佳结合。对设计创意类人才的培养需要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年轻人思想活跃,个性独特,想法新颖,掌握了现代科技和产业知识,是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工艺品设计的领头军。现代创意的价值在于其并非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建立在深厚理论基础上的创新。加强创意设计的人才培养需要系统性的规范。
二、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结合的相关策略
为了使传统工艺的运用能够更加广泛,要组建相关设计文化创意产业。从根本上说,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我国着力发展的高端产业,也为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相关结合,可以从模式改革、技术创意、人才强化几方面进行改革。
1.规范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融合的措施
在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过程中,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大传统工艺产品的科技含量。广大相关工作者要积极主动地引导企业产品的研发与设计,从而不断改进产品的适应范围。规范传统工艺美术的生产和设计,不仅能够促使企业进行积极主动的产品研发,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科技占领市场的销售份额。企业在提高自身产品质量的同时可加大生产力度,对于保护和继承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文化知识产权,形成严谨的市场规范非常必要。如,在苏绣的生产中,手工的绣品固然受到大众欢迎,但是相对高额的造价、较长的生产周期使其渐渐无法满足注重效率的现代社会的需求。在一些大型的苏绣生产厂家,厂方应用了大型机械和计算机操作程序,对产品的前期设计、配色、配图、配线进行机械操作。这样一方面大大节省了前期不必要的人工费用,另一方面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加快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只有对产品自身进行深刻认识,才能对市场具有精准的定位。
2.丰富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意文化基因
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创意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传统工艺品的创意,为现代设计、工艺跨界的创意提供了更广阔的方向。如,将手工生产的方式方法扩大,从而符合不断发展的现代生产和营销的个性化风格,不断满足现代人对文化和艺术享受的各项要求。在这样的设计和改革中,还可以参考国内外系列传统工艺美术的案例,如朝鲜族绘画、日本的陶俑等。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我国着力发展的高端产业,也为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行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了丰富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意基因,对材料的选择应该适当改进。如,广州的牙雕原本是用珍贵的象牙雕刻,可是象牙在我国禁止销售,广州牙雕艺人改变了雕刻材料,使用质地较为相似的动物骨头,一方面解决了材料来源的问题,另一方面逐步提升了这一传统工艺的表现力,在这个基础上创造出了不同款式的雕刻产品,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融入现代创意丰富了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氛围,使工艺美术内部之间的交流和跨界更加融洽。
3.培养扎实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当今,人才的培养是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的重中之重。为了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对人才的培养要提到工作日程上。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学校的共同努力,从而形成浓厚的设计氛围。培养扎实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更需要建立精简的教育项目,相关教育部门和机构应该出台一些政策和措施,以应对市场的人才需求。
三、对传统工艺美术融合时代创新的几点启示
1.坚持进行适当的手工原创传统工艺美术
本质上是人们生活生产实践的产物,起到了美化生活的作用。一方面,传统工艺美术是生活的必需品,起到了生活工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这些实践物品也具有强大的装饰作用,为装饰家庭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辅助。传统工艺品要具有产品的文化性、历史性和情感性。传统文化的手工特点决定了它的独特性、创造性,同时它兼具了地域特点和人文特点。在普及机械化制造的今天,传统手工业被逐渐替代,手工创作的温情也逐渐消失。为了保护手工原创的设计,在时展的历程中,创作者应该不断加强创新,坚持适度的手工原创,守护手工艺术的独特发展,使其散发特有的魅力。
2.将传统工艺美术设计融入日常生活将
传统工艺美术融入生活,并进行有效的创造,才能保持原有的意味。在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创意发展的过程中,把握企业改革和创新的度非常重要,不能背离传统文化的本质精髓,从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上进行颠覆。创作者应取长补短,创造出适应现代生活的艺术之美。工艺美术是一门综合类造型艺术,将传统工艺美术设计融入生活需要遵循艺术的发展规律,充分重视材料应用和技术创新。尤其是一些现代风格浓厚的家具设计、室内设计,要不断融入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运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材料进行各种样式的创新。一些本土的工艺美术加工机构在自身的艺术转型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浙江黄岩工艺美术,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的高效结合。这种“1+1>2”的绝佳融合实现了文化元素的多项互补,在提倡中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的同时,重视产品的时尚发展和创新。在项目研发中,传统工艺美术需要运用精巧的工艺技术征服大众,用现代的设计美感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在这样的项目发展中,转型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如,山东绢人的制作中不乏繁琐复杂的工艺过程,为了实现绢人玩偶的规范生产,相关责任人对绢人的制作进行了现代化经营。在模型初始阶段,进行流水化作业,在镶嵌掐丝等工艺上去繁就简,转变成更符合现代化审美的生产。为了使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得到继承和发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全面掌握,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发展的大舞台。
四、总结
传统美术和创意美术的区别范文2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意性写生;价值
国外的美术教育专家率先提出了创意性写生教学方法。创意性写生教学是基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自由创作,绘画出想要表达的内容。这种教学的目的不单在于让学生掌握一门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学习和训练过程来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
一、创意性写生对于小学美术教学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阶段学生还处在孩童时期,看待事物的眼光和角度与成年人有所区别。学生对待事物不会像成人那样进行理性的思考,很多时候学生做事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创意性写生很好地考虑到了学生这种纯真的天性。这种写生方式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进行写生创作。学生普遍喜欢涂鸦的绘画方式,创意性写生与涂鸦有着相类似的地方,那就是学生可以画自己想画的内容。但是创意性写生又有更高层次的进步,它是在学生已有的绘画基础上展开的,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绘画创作的积极性[1]。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1世纪是一个极其注重创造与创新的时代,而创意性写生的教育模式对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学习美术的过程就是感受艺术的过程,艺术离不开创作。小学美术的学习既是学生接受艺术熏陶的启蒙阶段,也是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黄金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普遍对未知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创意性写生很好地做到了保持学生好奇心,并调动学生的动手创作能力,实现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进行创意性写生时,不仅对学生的绘画技巧有要求,而且还要求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倾入自己对作品的情感。学生在进行绘画时,同时动用了自己的眼、手、脑。这样的结合使用,使得小学生的审美、想象、绘画实践能力同时得到提升。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偏向于让小学生临摹各种各样的作品,但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只是机械地描摹,对于艺术的综合感知能力却很难得到提升。
(四)将生活和艺术紧密相联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大多局限在绘画教室内,教师总是要求学生临摹原有的绘画作品来提高学生的绘画技术。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画画技术,但是实际上与生活脱节。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艺术在学生眼中成了一种工具。而创意性写生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在创意性写生的影响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意性写生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
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喜欢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绘画课程上,临摹或是填涂占了更多训练学习的时间。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掌握了一门绘画的技巧,却不能领悟到学习美术的真谛。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创意性的写生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自然,让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汲取灵感,进行创作[2]。
(二)创新写生的内容和角度
学生进行创作需要灵感的启发,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写生的内容和形式来改变学生写生的状态。人们总是喜欢接触新鲜的事物,千遍一律的写生内容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状况,寻找不同的写生内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想法,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好写生内容更新。还有一些学生绘画出来的东西总是一成不变,教师可以就这种情况,引导学生变换写生观察的角度。因为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学生的想法和感触也是不相同的[3]。
(三)创新写生的形式
除了写生内容和角度需要更新外,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创新写生的形式。创意性写生可以有一些不同的写生形式。例如,教师可以让几个学生组成创意性的写生小组,由小组内的学生共同完成创意写生。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和其父母进行亲子互动性写生,在父母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也可以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绘画作品。
三、结语
创意性写生教学方式的运用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自发地创作绘画,对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就需要积极地尝试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好美术。
作者:马亮亮 单位:西夏区第九小学
参考文献:
[1]叶国强.创意写生在绘画中的现实意义[J].美术大观,2012(1):63.
传统美术和创意美术的区别范文3
不对孩子说“不要”
在阳光明媚的周六,辣妈学员李青明带着5岁的儿子壮壮早早地就来到了位于二环路上的番茄田美术中心,参加成都辣妈学院的亲子教育课。
一走进番茄田美术中心,活泼的壮壮就被这个装饰得花花绿绿的美术中心吸引住了,一溜烟地跑到大厅左侧的游戏厅里,拿起一把玩具枪对着一位老师比划起来:“开炮!”李青明立刻制止了儿子的行为:“壮壮!不要随便动人家的东西!不要打扰正在工作的老师!”没想到,这位老师不但没有生气,还立刻配合壮壮的“炮声”做出了“中弹”状姿势,逗得壮壮哈哈大笑。同时,一旁的工作人员对李青明说:“没有关系的,我们这里就是要让孩子放开玩,不随便对孩子说‘不要’两个字。”看见身旁转眼间就和老师玩得不亦乐乎的壮壮,再想想工作人员说的话,李青明觉得这就是细微处体现出的教育理念,而孩子的个性就是由这次培养点滴塑造而成。
宝宝和妈妈都需要上课
在课程开始后,老师让家长都离开了孩子身边,进入了另外一间教室。看见妈妈走了后,怕生的宝宝们立刻露出了胆怯的表情,皱成苦瓜的小脸几乎要哇哇大哭喊妈妈了。这时,老师Jessie带着这次课程用的彩色泥巴来到了孩子们中间,让好奇宝宝们立刻忘记了“失去”妈妈的紧张和害怕,都挤上来要摸摸这里鲜艳的泥巴。接下来,Jessie让宝宝们想象,这些五颜六色的泥土分别都代表了什么味道。“绿色是草味!”“红色是太阳味!”“不对,红色是妈妈味!”孩子们五花八门的答案很多都带有成年人无法想象的奇思妙想,而这些正是需要我们培养和保护的童真想象力。Jessie老师满意地笑了笑,接着告诉宝宝们:“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怪物蛋糕!宝宝们要把自己想像中的味道全部放在蛋糕上!”宝宝们一听,都开心地用手中的彩色泥巴做起了“蛋糕”。
而宝宝们参与寓教于乐的手工创意课时,妈妈们也没有闲着,在多功能教室里听着美术中心经理杨淼淼讲解科学育儿知识。这些年轻的辣妈们纷纷认真学习怎样做一个懂得科学教育孩子的好妈妈,甚至有的还拿出纸笔记着笔记,俨然是有备而来,决心做个辣妈学院的好学员。
传统美术和创意美术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美术教育;中国画;面向全体学生
推动义务教育的平衡发展是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新目标,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让孩子受到公平的义务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从学科价值来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是一种基础美术,也是一种公民素质教育,那么它就应该面向全体学生。
然而,“面向全体学生”是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如何来实现中国画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目标呢?
首先,教师必需深信每一位孩子都具备学习美术的潜能,并使学生能在他们差异潜质的基础上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教学内容的抉择上留意选择那些孩子感兴趣的、可以学会的美术常识和技能作为教学的根本内容。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的“面向全体学生”强调了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普及与强制性,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基础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新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其中一方面是指“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权利”,为人师者要注意因材施教,兼顾班级上不同层次学生美术学习的需要使之可以各取所需,并能够做到互为合作。针对像美术课这样教授时间短、实践活动时间长的学科,一般以2-4名同学为一小组围坐在一起进行合作学习为佳。小学三年级孩子的认知进程由具体绘像向抽象绘画过渡,心理活动由不随意性向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有很强的求知愿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团体意识开始形成。然而对于中国画这一较为传统而又枯燥的特殊画种,孩子学习国画能力水平较低,因而选择相对不太复杂的内容组织教学,使学生易接受新知识并善于发问。在了解抽象的生宣纸特性时,教师在课堂上先让学生从观察开始,对比“生宣纸小纸人”与以往的儿童画里的人物在着装上的区别,带动学生回顾学过的着色知识,引出教师另类的着色方法――将生宣纸直接放入彩色水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学生观察老师示范,回答发现了什么?培养了学生观察才能、语言表述才能。当学生对这种特有的纸产生浓厚的兴趣时,教师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满足了学生的体验感。全体学生带着这份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国画基本知识的学习当中来。
其次,“面向全体”要求老师做“园丁”,而不是“伯乐”――多一些培养与灌溉,少一些鉴别与选拔。真正表现素质教育真谛的美术教育应该具备广泛的适应性和容纳力。
在美术教育中,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个孩子的美术文化素养得到进步并使他们喜欢美术,这是美术教师的基本责任和任务。让每一个学生在美术学习上体验胜利、享受快乐,这是每一位美术老师在教学中所应关注得焦点和致力的目标。比如,在《中国画之宣纸篇》中,新授环节中教师特别设计了信封里装两种不同纸质的纸,让所有的学生在动手探索时发现其区别,从而自主地学习、思维并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改变学生传统的思维学习方式,以达到培养学生扩散性思维的效果。此时小组合作学习,彼此之间交流信息是互爱互助、情感交流、心理沟通的过程。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不同纸质的区分、辨别,用语言把所理解的表述给组员听。此时的学生消除了紧张心理,比较容易开口,且思维得到了扩展,建立起自我价值意识和信心。学生收获了成功,保持了学习的激情,便会很容易接纳一些枯燥乏味的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知识。接着学生将进一步体验中国传统绘画所用到的生宣纸特有的性质,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之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通过共同作画学生们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
最后,关注每一位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采取教学策略和手段,力争让有差异的学生同样能够取得不同的收获。《标准》强调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一起讨论并选定展示作品的方案。
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设置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构造创意并使用美术语言和多种媒材创造性地加以表达,处理问题。这是教育界提倡的“以问题为基础学习”在美术学科的具体运用。正所谓“思维起于问题而至于结论”,此种教学措施更多是对学生个人智慧和探求能力的尊重,教师只需做到有效地引导和适时地启发。《中国画之宣纸篇》这堂课贯穿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使课堂教学与学生体验有机的结合起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丰富有趣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以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善于发现“不同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述枯燥乏味的中国传统绘画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友好的、积极的氛围中进行。特别是小组合作创作习作――给花仙子变出五彩的花这一环节,学生的热情更是达到了极至。在习作当中,学生们体会到了合作的快乐,懂得了集体的力量大无边、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教师简单的赞赏和鼓励足以让学生更加肯定自身,对美术的兴趣更加浓厚。作为教师,在学业评价中,因人而异,无论是谁,不论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以关注他们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意识、学习过程和合作精神等综合才能作为评价标准。最终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让全体学生获得了胜利,收获了快乐!
美术课虽非主科,但它关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的眼光,良好的行为,对生活的热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不可漠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将来的生活都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只有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方可让绝大多数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核心素养”,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美术素质教育的初衷。
参考文献:
[1] 姜凤华 著:《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与实践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 应湘 著:《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 宋秋前 著:《课堂管理问题问诊与矫治》,载《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34期.
[4] 《书画教宛》《论素质教育下的儿童美术教育》 2001年 第十期.
传统美术和创意美术的区别范文5
一、阅读形式的变化对传统出版业所产生的影响
众所周知,出版的终极目的就是让人来阅读。读者通过对不同出版形态的出版产品的阅读,来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现在的关键是阅读形态正在发生的变化,对国民阅读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阅读本身没有变化,因为阅读是一个过程,对读者来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像我们这代人对纸质书籍的依恋,还是现在的年轻人对手持阅读终端的执迷,它们都是一种阅读。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的普及,的确对我们过去传统的阅读形态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从这一点上来讲,新的阅读方式不仅冲击着传统的阅读形态,实际上也在冲击着传统的出版业。
我想,过去我们对出版产业本身的理解是一种传统形态的理解。它依附于传统的载体,通过印刷术,把所需要的内容通过书籍的形式、报刊的形式传播出去,这是传统意义上对出版的解释。而当代出版的概念,特别是在移动互联时代,我觉得应该对出版定义的理解更广泛一些:如通过各种可利用的载体来传播内容,既把移动互联的载体,像ipad、阅读器、手机等载体看作一种新的阅读形式;也把博客、微博,包括我们刚刚普及的微信,看作一种新的出版形态。一般来说,只要把自己的思想、把要说的变成文字传播出去,那么撰写文字的人都可以被认作为是作者;如果在一个载体上传播出去,应该都能算作为一种出版,一种传播形式。当然,这种出版形式不具有书号、刊号和报号,但不能否认,这也是一种出版。
新的阅读形态伴随着新的出版形态,不仅阅读的定义被扩展了,出版的定义也被扩展了。
出版的定义是一种形态的变化。在这种形态变化下,我们作为出版人,对于出版概念的包容性和宽容性都应该加大。不是说新的形式来了,我们对出版的这种理解和对出版的未来就产生了一种不可预测的恐惧心态,我觉得大可不必。作为出版人,也应该根据时代的需要来不断地提升出版的理念,用新的科技和新的社会对阅读的需求来促进我们对传统出版形态的改造。
媒介形态一直在演变。伴随着介质形态的较为革命性的变化,我们美术出版应该是积极面对,而不是消极等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出版业虽经千余年的发展,在新形势下仍可算作一个朝阳产业。很多出版人面对目前较为严峻的市场挑战显得比较消极,甚至情绪低落。但是,放眼全球出版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出版不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新媒体新形态的出版,仍然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美术出版与其他出版还有一定的区别,美术出版更多是通过纸介质的展示来传达视觉审美的作品,通过纸介质来实现创作展示的需要。但是我们也在积极开发数字形态的美术产品,包括数据库、互联网出版以及借助三网合一的电视资源所开发的美术出版产品。
二、在美术出版领域,仍然保留了纸质出版的一块净地
近几年数字出版发展迅速,但是对美术出版的影响并不大。通过ipad,我们也在做一些产品,人们可以通过ipad看一些世界名作,很好看。但是这种好看不是艺术领域的高端欣赏而是一种大众审美。对于艺术家来讲,他们还是希望通过纸介质的表现来获得自己想要的再现原作的效果。在我接触的一些画家里面,很少用ipad来展示自己作品的,还都是通过传统印刷的画册。我觉得,未来出版业的发展,越专业的出版社其出版形态越相对稳定。对美术书而言,书籍的艺术化可能也是一个方向。书籍本身也是一个创意设计载体,如再加上美术类的内容,可能其承载的艺术成分和阅读成分就会越多。将来,也有可能是书籍的创意会变成一种艺术创作形式。当然,不仅仅是装帧艺术。所以,美术专业出版社还将在未来承载着另一种功能。而对一般大众类型的出版社,则要求产品的大众性和市场化程度,应当跟随市场的阅读需求来考虑产品的形态。当然,这并不完全都是成正比的。
内容的无限性,决定了创意的无限性。实际上,现在阅读存在的问题并不在于我们出版的规模,也不在于出版的内容,我们整个社会对于文化意义理解上的缺失是阻碍阅读最根本的问题。我们上周举办了一个天津地区18个区县的订货会,很说明问题。过去我们对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对身边的读者群了解得不够深入,今年以来,我们做了一些调查,包括天津的艺术院校、美术机构及美术爱好者,这几种人群加起来应该至少不低于2万人;这其中还不完全包括业余喜欢画画的人,而后者也有一定的绘画水平,是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是理解绘画的。仅这个市场,如果能做到精准定位,效益可想而知。
这个市场至少是半专业水准以上的人。不低于20万人,很可观的数字。我们现在出书,印3000册、印5000册似乎已经不错了,销售期还在一到两年左右;但实际上,这些书跟读者的需求、与我们的市场需求差距很大。只能说我们的市场现在没做到位,并不是读者不需要。对于这20万人,我们要是把他们的需求了解透了,把东西送到他们的手上,他们会拱手相谢的。
读者找不到他喜欢的好书,我们的好书找不到读者,而智能手机正在普及。在美术领域,我们暂时不用考虑利用手机载体去出版画家的作品,但如果用它来推广我们出版的画册,对这20万人中用手机上网的人进行精准营销,有没有可能呢?在移动互联时代,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为传统纸书进行营销推广,是否恰逢其时?
在这个时代作为一个出版人,应该利用好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一切机遇和一切条件。要利用好,而不是拒绝;拒绝了,时代的特殊性也就没有了。我注意到,从去年开始,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出版形式,比如说微型出版。因为体量轻,内容少,类似于我们在外面吃一份快餐,而且在出版内容中间加了一些广告或图片,都是些能吸引人眼球的东西。这些出版形态将来可能会更大一些,实际上是介于纸介质出版与数字出版中间的一个形态。微型出版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中青年。他们是社会活动的主力,工作忙,有家庭,有事业,要交友,要做事,很难有完整的时间来进行阅读。因此,微型出版提供的微型阅读可能未来将会大规模地发展,再进一步发展会跟电子书结合起来;而退半步呢,可能就是类似日本现在特别普及的报刊形态书。日本地铁车厢里经常有很多书,人们看完之后就扔的,属于一次性消费读物。
这种微型出版应用到美术这一板块,可能更多的会涉及到美术知识的普及、艺术市场的分析,可能是美术与其他领域的结合,比如艺术品投资,就是与把美术与大众的生活结合起来的资讯或内容有关系。对一般的普通老百姓来说,这种出版形态可能会很好用。比如说坐在北京的地铁里,谁会拿ipad、手机去看一幅齐白石或徐悲鸿的画呢?但当这幅画和他的生活有关系的时候,他就会去看看,今天自己家藏的一幅齐白石作品的价位已经上升到什么什么指数了,他会关心这些很具体的跟他的生活有关系的事情。
传统美术和创意美术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 美术基础教学 设计意识 自觉 探索与实践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的艺术教育就处在一个新老交替的氛围中,与设计相关学科体系的建立使得整个艺术设计实践与教育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设计发展到今天,不仅通向了艺术和生活,而且紧跟经济和生产的实际需要,达到了实用和审美的完美统一。对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现状的理性思索,可有效改善设计教学中美术基础与专业设计相脱离的现状,为学生设计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美学支撑和灵感来源,促进设计作品质的飞跃。
一、设计专业大学生美术基础教育的现状
对我校09级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出,在入学前有过美术基础的学生占97.5%,绝大多数学生在高考前都经历过素描、色彩等美术训练,但其中14.5%的学生接触美术的时间不足三个月。36%的学生无法准确地表述出美术基础训练对设计专业所起到的作用;23%的学生在进行专业设计时无法灵活地将美术基础课程中所学习到的形式美规律运用到设计当中。为了正确认识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育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对设计及其发展趋势的认知
设计艺术是在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并没有绝对的分界。但迄今为止,设计艺术学所涉及的方向和学科内容显然要比工艺美术学更丰富和完善,也更实用,更贴近市场。g守尧认为,在当今社会设计已成为结合艺术世界和技术设计的“边缘领域”,即“对立双方融合、对话、交融的场所”[1]。艺术设计产品不是纯功能的创造发明,不是纯精神的艺术创作,而是功能的合理性与审美价值的融合。
近年来,艺术设计的发展呈现以下三个特点:1.学科方向拓宽,艺术设计与市场需求的关系更加密切。社会对服装设计的要求剧增,相应的市场和人才需求就显得十分迫切,服装设计教育迅速崛起。2.向交叉学科发展,不仅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连,而且重视美学要素。3.艺术设计与人类文化的相关性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揭示了人类物质文化创造的历程及其规律,或可称为“设计文化”。
(二)明确设计与美术之间的关系
艺术设计是以设计为本,以现代科技为依托,是强调功能领先的创造行为;美术创作通过长期锤炼的技法表达,注重作品的美化功能和情感功能。简言之,设计是为人造物的艺术,美术创作是慰藉人类心灵的艺术。作为生存于社会潮流中的设计师,不仅要具备理性的设计思维,较强的操作能力,而且要具有能设计出集功能性与审美价值于一体的产品的掌控力。
设计与美术虽存在着本质区别,但二者也有着天然的联系。美术基础教学可以发掘学生对美的认知,培养其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最终塑造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意传达能力,而这些都是优秀的设计师所必备的素质。设计专业学生应充分理解设计的本质是为人造物,在美术训练中注重设计思维的表达,以专业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
(三)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模式
如今,国内设计专业大都开设美术基础课程,作为设计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完善需要进一步合理化。在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无论是前期美学基础入门、中期的技法灌输还是后期的创作,能否将创新思维和设计意识的培养贯穿教学始终,是评价教学模式合理与否的重要指标。
设计与美术专业的培养目的存在着根本区别,面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独特性,学生在设计思维启蒙阶段的美术训练作品,要与设计专业的教育目的相符合、教学内容相适应。在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进行基础图案教学时,我们发现,部分学生造型能力欠佳,但构图与色彩搭配上则独具创意,表现出原始稚拙的设计风格。设计教学者应注重发掘学生的潜能,如果仅以教师个人的喜好进行教学评价,就很容易使培养方向走入误区。
二、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对设计意识自觉的探索与实践
通过对我院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长期的观察,发现入学时美术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后设计出的作品并不令人满意,长久形成的认知风格和特定审美眼光成为设计时的最大障碍,图案创作与款式创新的能力一般。因此,设计教学工作者应努力将美术基础教学中所培养出的能力转化成学生设计时的动力来源和美学支撑,真正起到美术基础教学为设计意识开发服务的作用。
(一)明确美术基础教学对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设计”引入后对中国的美术基础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设计教学模式很快在艺术教育领域流传开来,但大量设计专业毕业生设计的作品还不如工厂里批量生产的产品。设计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美术基础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审美、造型能力,而且起着对下一步设计学习的引导作用。
服装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主要涉及图案基础、时装画基础、色彩基础、综合设计训练等相关应用技巧。服装设计教学工作者应根据专业特点调整教学内容以形成合理教学模式,把教学重点从单纯的绘画描摹转向对创意思维的开发、技能的运用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紧紧围绕服装设计专业特点来进行,“使各阶段的针对性明确,切实提高所培养的艺术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在专业领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
(二)注重设计基础课程对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结果的提升
在现代设计教育体系中,设计基础课程是以三大构成为主要教学内容,从美术训练向设计实践进行转变,是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和设计语言的重要阶段,是对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结果的进一步提升。设计基础课程可以有效地使学生了解艺术原理及形式美法则,深入认识形态、色彩、材料等要素,从而更深层次地掌握现代设计表现的可能性。
清华大学张宝华教授指出,美术基础课程对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意思维的开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将美术基础训练与专业设计相挂钩,完成两者之间的巧妙渗透,需要设计者进一步探讨和思索。我认为,两者之间并非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作为中间状态的设计基础课程起到了架桥作用,对其合理的建构可以帮助设计教学达到原先所设想的效果。
(三)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设计审美能力培养的种种途径中,技能可以传授,精神却需要塑造。对于设计师来说,改革精神的树立、勇气和毅力的锤炼,是加强设计意识和抗挫能力的重要手段。“美术基础训练在某种意义上发挥着协调心智的功能,使学生的理智、情感、想象力相结合,使设计活动成为紧贴社会人生的有效方式”。[3]
在设计中“对称”是公认的形式美法则,古典的、近现代的设计都借助它而达到和谐。但现当代设计不仅扩大了不一致性的跨度,甚至摒弃了对称而追求“反对称”的视觉效果,以发散结构和残缺向整体感提出挑战[4]。因此,美术基础教学只有充分发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改进审美价值观念,把握色彩特性与材质的融合,把握市场动态和最新流行趋势,将各种创意造型与设计构成要素相统合,努力追求各种视觉满足,走在时尚潮流的最前端。
三、结语
当今中国的设计教育应当以更开阔的眼光看待世界变化,以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探索和总结,继承传统设计文化,发扬现当代设计的革新精神。在美术基础教学中,要使学生摆脱单一的募仿,将视觉造型语言、艺术表现形式与设计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设计意识的自觉,从而确定更加合理有效、具有时代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意义的设计教育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综合型设计人才,使其作品真正达到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参考文献:
[1][美]马克・第亚尼编著,滕守尧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和艺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1.
[2]贺晶晶:浅谈美术基础在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J].大舞台,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