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项目质量风险控制的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项目质量风险控制的内容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控制,风险控制
1 风险控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建筑领域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与我国现行的建设监理制度相比,工程保险制度下的风险控制,是对建设工程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从设计阶段开始,经施工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直到保修期为止。它关注风险控制,强调预先控制,纵向延伸,横向扩展,对整个建设项目的实施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1]。
在这种模式下,风险控制单位在与保险公司签订风险控制合同之后,对风险评估报告做出分析,提出风险控制方案和大纲,然后派出以风险控制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控制班子,在设计阶段就开始介入,开展风险控制工作。工作内容的核心是针对工程质量进行质量和安全的全面控制与监督,以提高工程质量、降低风险、减少损失为工作目标,通过将事前预控与事中监控紧密结合,抓住风险源头,公正独立的对项目参建各方进行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的方法和手段是建设工程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也是突破原有控制体制的关键点,分别体现在以下四个阶段。
1.1 设计阶段
以严格设计审图为基准,以变更过程控制为核心,全过程降低项目技术风险。
(1)加强设计风险的识别与风险预控。风险控制在设计方案确定后开始介入,通过专家调查等风险识别办法对设计方案进行风险识别,然后进行风险评估,按评估结果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审查等阶段进行风险指导和预控,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设计产品的质量。
(2)强化设计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在保证设计产品符合强制性规范条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设计工作的特殊性和当地的气候和施工条件,把强调设计产品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
(3)发挥专家的技术优势,把好“四新”技术的应用关。利用风险控制单位强大的专家技术优势,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这四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的安全。
1.2 施工阶段
以事前预控为基础,以过程监控为重点,以治理通病为手段,降低工程质量风险。
(1)建立风险源清单,确定风险控制对策和措施,实现预前控制。风险源清单的建立,对业主、施工单位和风险控制单位起着未雨绸缪的作用,可以及早确定风险控制对策,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实现积极有效的预前控制。
(2)建立数字化风险控制平台,实行风险动态控制。结合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以及数字工地的影像控制,制定有效的风险监控方法,根据各个专业分项工程重大风险等级的风险特征值和报警值,对施工现场以及相关的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1.3 实施动态阶段
创建施工过程的全方位动态控制程序,从而利于各监管部门对整个施工动态阶段监管从一而终,并且对工程的质量安全起特定的主导作用。
(1)强化要素控制,控制风险诱因。通过对现场人、机、料、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的有效控制,从资质审查、准人控制、工艺样板引路和质量通病的治理等环节着手。
(2)强化过程控制,完善关键工序和重要部位的跟踪控制平台。对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控制,对于工程的关键工序和重要部位采取旁站等跟踪控制措施,严格把好质量关。
(3)检测公正、科学化。采取科学的检测、检查方法,实现对工程质量的评价以数据说话;充分发挥检测机构的公正、独立和科学性,确保工程内在质量。
(4)强化安全教育和方案审核,完善安全监管体系。通过宣传、授课、观摩等相对直观的教育方式,做好一线工人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对安全问题的感性认识和风险意识。做好安全专项方案与技术措施的审核,确保安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转。
(5)强化重大危险源的跟踪控制和应急预演,完善险情应急机制。应急预案的制定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不可或缺,通过跟踪控制和应急预演进行过程控制,有利于风险事故的减少。
(6)对工期要求过紧的工程,必须控制其盲目赶工,从而造成一道工序没完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因此对这类工程施工单位在投标之前要做好工期安排,对一些政府性工程必须要有详细的施工工期安排,防止个别不懂工程的领导盲目催赶工程进度从而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1.4 运营保修阶段
(1)制定缺陷责任期和10年责任期的风险控制工作计划,督促有关单位提供建筑物和机械设备使用与维护手册,做好设施控制工作,避免因使用不当而引起的质量问题。
(2)组织专家对建筑物竣工及保修期结束后的状态进行检查,以后每隔一年对使用状态进行检查,出具检查与评估报告(以理赔范围为基础),必要时可以采取向使用者问卷征求意见的形式。
(3)督促尾项工程和质量问题的整改落实,合理规避缺陷责任风险。
1.5 政府职能部门监管阶段
政府职能部门应该从工程立项开始就对其工程质量组织专家进行风险控制论证,从而对设计阶段的图纸审查必须要求在质量风险控制范围以内,必须杜绝因其造型新颖而忽略质量安全,对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新施工工艺必须严格控翩,层层把关,时不时对其施工部位进行突击检查,把安全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对整个质量风险控制极其关键。
2当前产生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2.1 产生的问题
风险控制单位在风险控制过程中,按照风险控制大纲,对业主、承包商、供货商等项目参建方进行控制和监督,在试点工程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2]:
(1)风险控制中的责任分担还不明确,业主方、设计方、施工方和供货方的责任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等来界定。这给风险控制单位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风险控制单位在操作模式上虽然与原有的监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摆脱不了原有监理体制下的做法,仍然存在很重的监理痕迹。
(3)风险控制单位的组织大部分仍然是按照原先的监理单位的组织来实施的,其人员也以原有的监理人员为主,缺少有经验的风险控制评估、分析人员。并且具有工程保险相关知识的人员也非常缺乏,降低了风险控制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2.2 改进措施
面对在推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下进行风险控制所产生的问题,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逐步解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建立相应的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法规体系。通过确定建筑工程质量保险中的业主财产险与参建各方(勘察、设计、施工方和风险控制单位)的责任险的配套实施措施,明确和落实参与建筑工程项目各方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样可以更好地开展风险控制工作。
(2)建立对风险控制单位的资质认可和监督机制。由于风险控制单位工作性质的重要性,因此,对风险控制单位的资质认可和监督控制非常重要。应该建立有关风险控制单位资质认可的办法,使风险控制单位可以不断增强技术能力,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风险控制体系。
(3)整和资源,建立具有充分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的风险控制单位。从审图机构、设计单位、保险公司等引进人才,与现有的监理公司的技术力量相结合,充分整和相应的人力资源,进行工程保险方面知识的培训和累积,使得监理单位可以顺利的向风险控制单位转变,切实提高风险控制单位的市场地位。
(4)加强风险控制工作的力度,不断弥补实际工作中不足。针对风险控制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还要进一步加强控制,优化方案,落实和加强风险控制措施,充分发挥风险控制信息平台的作用,提高风险控制人员的水平,使风险控制工作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
项目质量风险控制的内容范文2
企业战略要涵盖企业3年~5年内的发展问题,需要考虑对战略制定、实施和控制有重要影响的要素,这些要素都具有不确定性特征,负的不确定性就是风险,战略风险可理解为企业整体损失的不确定性。损失可能是经济利益损失,也可能为非经济利益损失(如竞争优势减弱),或者两者兼有“。企业风险具体包括经营风险、投资风险、技术开发风险、合同风险、多元化业务风险等。勘察设计企业的风险主要包括由质量和安全事故引起的企业信誉危机和政府严格监管的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风险控制的工具包括: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2。
2经营风险控制措施
近年来国家建设规模扩大、工程项目数量多、周期缩短,造成勘察设计任务不断加重,企业内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捉襟见肘,情急之下只好委派刚出校1.的研究生或大学生承担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的职责,项目质量安全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控,存在生产经营风险,即人力资源风险。对此,笔者认为,企业重点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风险控制:
1)企业管理层增强风险控制意识企业管理层要能够对即将发生的风险进行识别,并且恰当地衡量、分析风险,据此提出解决办法和控制措施。目前许多勘察设计企业的一些项目,尤其是外地项目任务重,工期紧,利润少,外地业务实施时不能充分利用总部的技术和质量管理资源;同时外地的经济、社会环境与总部所在地存在一定的差异,未知困难比较多,可能存在着合同违约、质量不达标或赶工期,造成安全事故等风险,使得领导决策处于两难的境地。所以,企业管理层需要加强风险控制意识,充分考虑到各种风险因素,对项目成本和利润进行科学预测和分析;或放弃风险较大的工程项目;或项目实施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或规避合同承诺以及定价风险。
2)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建立风险管理流程风险管理的流程与活动应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将风险管理整合到企业的经营业务流程之中,由此来控制运营风险的产生”。风险控制过程包含许多与企业内各职能部门的沟通与互动——前期的信息收集,中期的措施实施以及后期的评价考核等;以及与企业外部关系人的沟通。例如,设计人员完成设计文件后仍需深入施工现场,加强与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的沟通,一方面对原设计内容进行修改、完善、优化;另一方面将设计意图或技术资料等信息准确传递给施工技术人员,及时纠正由于理解设计文件偏差所造成的质量隐患(即风险降低)。在公司的设计流程管理中即需要加入设计人员到现场指导施工作业的内容以降低风险。
3)引导企业文化建设,加入风险理念员工对风险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风险管理的实施及效果。勘察设计企业的员工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大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强,知识面宽等较高的个人素质,容易认可“风险控制是每个人的工作”的理念。风险控制是企业全部职能部门和员工都参与的管理活动。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引导员工真正理解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4)控制合同决策风险随着企业承揽建设项目的规模加大和环境的变化,不可控因素增多,企业的决策风险也不断加大。许多业主利用企业急于承揽工程项目的迫切心理,在签订合同时附加某些不平等条款,使企业在履约开始即处于不利的地位,陷入合同陷阱I。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加强决策风险控制的能力建设:一是在承接工程项目前首先分析、明确风险点和风险环节,有针对性地在合同谈判中即转移或规避风险;二是履约时对于可以控制、管理的风险采用专业机构、工具和手段,转移和管理风险(即风险转移)。例如,对测绘使用的重要仪器设备保险或重大风险项目进行专门人身保险等;采取业务外包来减轻资金或人力资源短期需求的风险。
5)加强项目经理的培训与管理勘察设计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大多定位为工程咨询公司,逐步实现单纯的技术盈利模式转变到技术+管理的盈工程项目蕾理1删利模式。工程咨询项目涉及工程前期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到工程竣工甚至运营管理阶段,工作内容和范围远远超过勘察设计项目,对项目经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项目经理是受企业法定代表人委托对工程项目全面负责的管理人员,其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工程质量、安全、成本和效率的高低。由于勘察设计单位的项目经理通常是由专业技术人员承担,通常专业技术水平较高,但大多没有经过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项目经理如果缺乏某些合格的经营管理素质必然会带来各种质量、安全以及亏损的风险。公司应加大对有管理潜质的员工的项目管理培训,对风险较大的项目选派优秀的项目经理。
6)加强各级管理、技术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的质量安全管理技术培训勘察设计企业的许多勘察、测绘和检测项目等包括一些外业工作,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不仅给伤者及其家庭带来不幸,也给企业带来法律责任风险和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必须加强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安全知识培训教育,重视质量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加强内部的检查监管,奖励处罚并举。笔者工作的上海勘察院所发生的浦东某项目安全事故可以说明后果的严重性。该项目的钻探取样工作由于技术交底和培训的不到位,班组施工过程中偏移设计的孔位,钻杆掘进时碰到地下10kV高压电缆,一名工人当场死亡。事故对逝去的工人的家庭的伤害是巨大的,同时,事故发生后,项目建设方上海浦东项目建设管理公司禁止上海勘察院参与该公司的招投标工作1年,公司的品牌信誉受到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7)进行风险预警分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收集和分析各种相关信息:进行工期、成本的跟踪分析、合同执行情况分析、各种质量监督报告以及现场情况报告等,及时了解工程风险,捕捉风险前奏的信号,提前对风险做出反应。
8)进行危机管理、应急制度建设危机管理是及时针对危机评估出来的结果与行动方案,通过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决策过程、执行及追踪考核等程序,以达到保护员工、维护企业资产以及重视社会公众利益的目的。危机管理着重于防患于未然,企业应建立危机管理系统,强化危机意识,尽可能将危机消灭在潜伏期,做到防微杜渐[4。例如,对于质量事故项目负责人首先进行预警初判和报告,然后根据事故等级将情况迅速汇报至相关领导和部门,公司启动危机处理应急预案:①组织有关人员,尤其是专家参与,成立危机处理小组;②参考已有的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经验及获得的信息从各方面评估其损害性,制定应变方案;③方案制定后领导分工负责,执行时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以及时修正方案,减少危机发生时仓促应对造成更大的损失。
3财务风险控制
勘察设计企业为提供智力的技术服务单位,现金流量主要构成部分为销售商品(提供技术服务)、接收劳务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时勘察设计公司一般基本依靠自有资金运营,所以筹资风险较小。工程咨询公司盈利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与客户(业主)共同开发,共同承担风险,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存在一定的现金流动性风险。除此之外,勘察设计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第一,信用风险,即企业的应收账款得不到回收的风险;第二,收益分配风险,即公司在分配净利润时,分配的选择和权衡会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财务风险控制除严格成本管理外,还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在信息化管理基础上建立风险责任制财务部门应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一方面对资金的使用状况进行控制;另一方面从项目合同签署之日起,将该项目的合同应收款项纳入财务管控范围。日常管理中结合项目进展情况或合同阶段成果的验收,根据客户的性质及应收款账龄的时间对项目经理进行催收提示,并对催收情况纳入考核体系中,防范财务风险。
2)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控制资金风险资金统一调配和使用,加强成本和利润控制;在资金的流入、流出环节,加大控制力度,防范由于交易关联方资金出现问题影响企业的资金链的正常运营。严防工程款拖欠,从业主资信评估、资金到位管理、竣工验收结算、拖欠资金追讨几方面落实责任,严格监管,不留利润外部沉淀和流失的缝隙。
3)健全各项收款管理制度
(1)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财务管理部门在进行各种经营活动时应尽可能采用统一的格式文本合同,其中合同应对收款条件的约定根据能够提供的阶段成果尽量细化(如可分为合同签订、外业工作完成、中间审查、图纸递交、后续服务等阶段)。从收款源头上就设法杜绝了收款风险的产生。
(2)财务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应收款项,将信息及时准确反馈给各级管理者。对账龄较长的欠款,组织单位的法务部门进行专项催收。
(3)建立内部的信用管理制度。根据客户的信用标准制定收款政策。定期对用户进行信用评估,减少坏账发生的可能性。例如一般政府业主能够按时支付工程款项,信用等级高,民营房地产企业容易产生拖欠工程款和项目工期拖延现象,信用等级较低。
4)进行合理评估,减少收益分配风险企业制定收益分配政策时应考虑:一是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基础上,争取使投资者每年的收益率呈平稳递增趋势;二是考虑企业下一年生产情况和资金使用来源,满足企业扩大再生产需要,尽力降低资金成本;三是结合企业偿债能力强弱,确定收益分配率的大小;四是企业划拨出一部分盈余基金作为财务风险基金,如偿债基金,增强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即风险保留)。
项目质量风险控制的内容范文3
关键词:市政工程;施工风险;控制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基础设施要求越来越高,市政工程施工项目随之增多,市政工程在城市发展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城市经济发展建设离不开市政工程支持,只有科学开展市政工程,才能避免城市污染,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矛盾,促进城市建设。为降低市政工程施工风险,有必要采取有效风险分析与控制措施。但实际上很多工程在施工中,对风险分析与控制缺乏认识,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没有制定详细风险控制计划,导致市政工程施工风险高、问题多,实际工程效益难以实现。
1现阶段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的概况
近几年来,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不断加大,掀起了市政工程建设的,市政工程项目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难度、等级不断提高,而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本身工期的紧迫性,这些因素的存在一方面为施工单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又带来了新的挑战。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多变性使得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发生将会阻碍工程的顺利开展。市政工程工程项目多分布广,施工复杂,工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是项目风险管理理论应用的重要领域。我国现阶段,人们淡薄的风险意识以及人情化的社会风气制约着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成熟与发展,多数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者在资金紧张的状况下,不愿意增列风险管理费,他们宁愿冒险采用风险自留和风险不合理转移的办法,减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费用的投入,以达到减轻项目资金压力的目的。但是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自留的风险量已远远超过了为项目风险而设置的储备量,这是非常危险的,自留的风险量如果发生,企业或项目将产生巨大的风险,承受巨大的损失,甚至将不可能恢复财务稳定和连续经营。
2市政工程施工风险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分析
2.1安全风险。在市政工程施工中,其主要的操作者为施工人员。施工人员在实际的施工中存在着很多的安全风险。例如,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没有考虑到自身的安全防护问题,针对于一些安全隐患没有及时的解决,导致安全问题的发生,甚至是直接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造成施工人员的伤亡,影响到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也给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2.2质量风险。质量风险主要是指在市政工程后期的使用中出现很多的质量问题,甚至是出现坍塌等重大的事故,影响到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也影响到市政工程的使用寿命。针对于此种情况,导致出现质量风险的原因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材料存在着质量问题、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存在着问题等等,不利于市政工程施工高质量的完成。2.3环境风险。①建筑物风险,譬如房屋的不均匀沉降,开裂以及其他方面的情况。②管线风险,通常是不同管线的断裂而导致的危害,譬如火灾、水灾以及断水等其他类型的问题。③交通风险。这类问题譬如道路变窄,路况恶化,导致的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等。④环境污染风险。一般有扬尘、弃土、废气以及废水等其他方面的污染问题。⑤市民安全风险。譬如高空坠物、道路坑洞等。因此,市政工程施工中的风险不容小觑,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加强对施工风险的控制,提高施工的质量,促进市政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实现最佳的建设效果。
3市政工程施工风险控制的控制措施
3.1提高对风险分析与控制的重视。任何投资行为和经济活动都存在风险,自然市政工程施工也不例外,而且市政工程施工复杂性强,风险分析与控制更加必不可少。因此,施工企业应正确认识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必要性,完善风险分析与控制体系,明确风险管理目标,保证风险管理力度,全面落实风险分析与控制工作[2]。为提高分析分析与控制质量,为工作开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施工企业应对人才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不仅要引进专业管理型人才。同时要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强化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高素质人才是展开有效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如人才素质得不到保证,自然无法展开有效的风险管理。3.2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市政工程不论是施工内容,还是相关利益方,都具有特殊性,所以风险管理制度制定中,必须保证制度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全面落实风险分析与控制工作离不开制度支持,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在制度的硬性规范,才能保证风险分析与控制的有效性和工作质量,约束相关工作人员行为,增强其责任心,降低人为风险,保证工程流畅性与有效性,使风险分析与控制走向规范化、制度化[3]。制度内容应包括质量、进度、安全等多方面内容,并且要遵循详细、明确、可行等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为保证制度实施力度,发挥制度职能,需采取有效的制度实施监督措施,完善制度监督职能。3.3强化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从前文分析中可以知道,市政工程施工作业点分散,作业线长,施工工序多,所以风险分析与管理难度大,传统风险分析与控制模式已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因此,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工程相关信息输入计算机,进行信息化风险分析,提高风险分析水平,对整个工程进行模拟,制定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风险控制措施。3.4制定风险控制详细计划。很多工程中风险控制效果不理想,有序性差和缺乏详细计划有直接关系,导致工作目标得不到明确,组织过程混乱。因此,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应基于风险分析,制定详细风险控制计划,明确风险控制目标和策略,进行有条不紊的风险管理,科学规避风险。3.5加强安全环保风险管理。安全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它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项目能否顺利进行。(1)加强工程项目的安全施工体系的建设,根据安全施工的制度,对施工方案不断完善,做好施工安全工作,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要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等,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违规操作要及时排除。(2)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将施工安全责任落实到位,达到人人安全的局面,制定安全操作的相关规定,同时要做好材料的整理和清查工作。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3)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建设,加强施工环境的用电管理,杜绝电线落地的情况发生,严谨私自拉电的情况,保持施工环境的整洁,及时处理淤积的垃圾,对废弃的金属制品要进行分类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市政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与控制的研究,对于其良好施工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市政工程施工中,应该加强对其风险分析与控制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应对实施策略与途径的客观性。
作者:陈泽柯 单位:成都天府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种松新.市政工程施工风险及其控制措施分析[J].科技风,2014(09):88~89.
项目质量风险控制的内容范文4
一、研发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总额有了大幅提高,根据资料显示:2003年三星研发费用经费达33亿美元,R&D强度为8%;2004年研发经费为36亿美元,R&D强度为8.4%。可否想过:企业是否从日益上升的研发投入中获得了预期的效果?企业研发项目带来的耗费能否与获得的收益一一配比呢?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必须从研发资源的有效利用谈起。研发资源有效利用关键的问题还在于研发成本的控制,控制不仅在于研发过程中成本的控制,更要注重研发失败成本的控制。
(一)研发过程中成本控制。研发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是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起点。研发成本作为新产品开发投入的研制阶段孕育了产品的雏形。新产品意味着开发新的或改进、改善某种原产品,仅仅是原产品的细枝末节的变动将会产生联动效应,随之而来的是采购成本、材料成本、仓储成本、装配成本、装运成本以及资金成本等的不期而至,这一后续成本的发生加大了企业的盈利压力。
(二)研发失败成本控制。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在产品研发成本控制方面显得薄弱和无能为力,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忽视了研发活动中失败成本的控制。根据资料显示,高新技术企业成本中由于研发失败引起的成本耗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研发失败成本的通常理解是,由于技术上不可行而造成研发活动终止所引起成本支出。然而,按照现代成本的理念,这种解释就显得有些狭隘。新产品开发是否成功取决于产品最终投放市场收益是否大于成本这一标准。笔者认为研发失败成本是一种风险成本,它还应该包括生产技术上可行,但产品上市后不符合市场需求造成收益不足弥补耗费所产生的成本支出,以及由于竞争对手的领先占据市场份额所带来的机会成本的支出。
二、对基于风险控制研发成本控制框架构想
在全新的企业经营环境下,以低成本战略为主要特征的企业竞争力的培育成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重心,如何树立全新的成本控制理念以适应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是成本会计信息服务于管理的重要课题。很多企业研发的中止或失败失去的不仅仅是研发活动中的耗费,更多的还是潜在的市场机会。而这一影响往往非常的重大和广泛。这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企业没有将企业研发成本控制和企业的风险控制相结合,以有效的回避研发失败风险,降低我们的研发成本,提高研发资源的利用效率。
笔者认为,构建以风险控制为基础的研发成本控制框架,其理论基础有以下三点:
1、风险的客观性。无论研发的产品和技术如何,对其效果的预测多么精确,其活动必然存在着风险,除非不实施研发活动。正是由于风险的客观存在,产品研发失败成本的出现也成为必然。
2、风险的相对性。企业各业务流程上的风险给研发成本带来的增量有大有小,涉及的各部门要对风险有一个预先的识别和评估,制定出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相对降低研发成本。
3、风险的过程性。风险贯穿于产品生产周期的全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从企业整体出发,对各环节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相互协调,在此过程中降低研发成本。
经过多年在激烈竞争市场上的搏击,现代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研发部门越来越贴近市场,始终围绕着公司总的战略目标展开研发活动。但是,在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除了有明确的导向和战略目标,还必须要有对研发活动的有力事前管理和控制。这事前的管理和控制不仅仅来自于研发部门的内部,还必须要有各个部门的有效参与和协调。笔者认为,研发成本控制的重心应该放在研发的成功率上。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提出之后,相关部门必须对其可能带来的与自己有关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制定出有效的防范和降低措施,再将各个部门的风险识别结果进行综合和协调,对产品开发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价,以决定项目的取舍。笔者认为,企业研发成功与否主要与6个部门的风险控制有关:供应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销售部门。(图1)
三、建立基于风险控制链的研发成本控制机制
企业的风险控制链是建立在价值链基础上的,涉及到风险防范和控制的各个部门。风险控制链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协调性。如果把价值链说成是一条协作链,那么风险控制链就是一条协调链。作为一个新项目的开发,应该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的参与,这样有利于大家集中精力从全局的角度去考虑风险的控制问题。研发设计人员往往容易陷入过于重视表面风险成本而忽略了隐含风险成本的误区。正是有了其他部门的参与,可以防止为降低某项风险成本而引发的其他相关风险成本增加现象的存在。
笔者认为,风险控制链上涉及研发活动的主要风险有:
(一)供应风险。企业业务流程的起点是物资采购,而物资采购过程中面临着质量、存量等多种风险。从某种程度上说,供应风险往往一开始就决定了研发成功与否。质量是研发产品的生命。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加工产品的性能达不到质量标准,从而给采购方的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并给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乃至人身安全等方面损害的可能性,这就是采购质量风险。采购中还须关注的就是存量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采购量不能及时供应生产之需要,发生生产中断造成缺货损失而引发的风险;二是由于进货批量过多造成物资积压,甚至造成冷背、残次品,使得大量资金沉淀于库存中,失去了资金固有的机会利润,在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很大时,甚至还会引起价格风险。
(二)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新产品上市后,往往需要一段与市场磨合的时间,这就意味着研究开发成本短期可能无法收回,从而造成债务危机的可能性;二是指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因资金供应出现问题或新产品研发费用超支而导致研发失败的可能性。研发项目通常对资金需求量大且难于预测,在新产品开发活动中,可能由于估计不足或项目费用控制不力造成超支,如果此时资金供应链出现断裂,就会迫使研发活动中止,延误市场机会。
(三)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是由于新产品开发技术本身的不成熟、不完善或新的替代技术提前出现所带来的风险。由于新产品开发具有探索性和不确定性,可能会因为技术上不成熟、不可行而造成研发项目半途而废,或者虽然能研制开发出来,但达不到预计的技术效果。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使得产品寿命周期和技术寿命周期大大缩短,因而现代企业新产品开发活动的技术风险愈来愈凸显。
(四)生产风险。新产品即使能在技术上成功研制出来,但在批量生产及规模化方面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企业的配套技术不适应、生产工艺不过关、设备适应性差、生产规模难以迅速提高或工程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专业技能无法满足需要等因素都会产生生产风险,导致研发产品质量与性能达不到设计标准、生产能力不足或者生产成本过高而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五)人力资源风险。人力资源是企业研发活动最重要的资源,核心技术人员的作用更是巨大甚至主宰着企业的命运。人力资源风险主要体现在人才流失风险和道德风险上。大约十几年前,北京中关村内资高新技术企业关键技术人员流入外资企业,致使多家内资企业一蹶不振。笔者曾经所在的一家大型国企,研发部门提出了一项在财务、技术上都可行、市场前景很好的绿色产品,并且已经为投产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是由于核心技术人员的突然“跳槽”,使准备的设备和原材料都成为了沉淀成本,使企业损失巨大。在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的今天,识别、防范人力资源风险已显得尤为重要。
(六)销售风险。销售风险产生于新产品开发的市场化阶段,指由于研发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及其变化而导致未被市场有效接受的可能性。销售风险来源于:一是顾客需求不明,不了解目标市场的特点,不懂得顾客的需求重点;二是市场接受新产品的时间以及市场容量的不确定性;三是忽略销售渠道,缺乏有效的销售策略。一些企业在还没有确定销售渠道、选好商的情况下,就急于扩大生产,全面上市,这种做法是极其危险的。
项目质量风险控制的内容范文5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和管理方式,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于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增强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建筑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实践可以发现,当前不少企业管理者在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缺陷和不足,这些问题制约着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益,不利于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正是基于此,建筑企业管理者应当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依靠内部控制的实施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企业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建筑企业项目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执行力有待提升。一部分建筑企业项目管理者不重视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没有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建立了相关机构但不能够有效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从管理实践来看,建筑企业一般都制定了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导致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实,难以发挥约束作用。同时,内部控制制度不全面,内容上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建筑企业的会计内部控制也不到位,事前监督、始终核实以及事后的审计监督也只是流于形式,执行力上需要进一步提升。
其次,内部控制组织设计上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建筑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应当按照有效性、合法性、及时性、全面性以及实用性等特点要求,确保内部控制组织设计的科学合理。组织分工的科学有效可以保障经济业务按照既定的目标来实施,也有利于保护资产、提高管理效率,属于内部控制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建筑企业来讲,集团化、集约化是其发展趋势,无论是子公司还是母公司,或者是具体的项目施工单位都应当结合自身实际以及行业特点设计合理的内部控制组织机构。
再次,建筑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风险的评估控制能力有待提升。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所面临的生产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所受到的风险因素也越来越多,风险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正是基于此,风险控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经常性以及基础性的环节,应当进行专门的人员及以岗位设置,做好风险规避以及风险控制工作。不过在管理实践中,建筑企业的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控能力普遍需要进行提升和发展。
最后,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不全面,项目风险较多。对于建筑企业来讲,项目一般较多,同时项目的施工时间也会比较长,假如管理控制不到位很容易导致项目管理出现失误,引发损失,增加项目风险。同时在市场招投标中部分建筑企业存在恶性竞争现象,内部控制不到位也很可能会导致项目出现亏损风险。
三、建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建议措施
首先,进一步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事前、事后监督以及内部审计。逐步建立和完善预防为主的管理控制体系,逐渐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同时积极采取主动措施,减少管理误差,对于管理偏差分析研究具体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管控。对于建筑企业来讲,其工程项目施工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应事先确定控制方案加以管控。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的控制作用,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独立经济监督活动来落实,确保其能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以便加强管理,提高效率。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评价以及监督活动,依靠对经营活动以及内部控制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等进行审查推动企业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内部审计能够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促进会计制度的贯彻落实,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除此之外,内部审计还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薄弱环节,帮助管理者查找原因,找出对策,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其次,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项目内部控制制度。在这一方面,建筑企业管理者应当重点制定和完善项目进度控制制度、项目质量控制制度、项目安全控制制度以及项目成本控制制度等。管理者应当结合项目的施工要求来制定整体的项目进度计划,同时对进度计划实施监控,抓紧落实每个环节的施工进度,切实保障项目的整体进度。同时,项目的施工质量也是施工企业管理者应当进行持续关注的重要内容,应当依靠内部控制的强化,制定出尽可能详实的项目质量控制要求和标准,切实保障项目的施工质量。在处理项目质量成本的过程中关注质量损失、预防费用以及检验费用等几个相互关联的关联关系,确保施工质量达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施工成本。安全跟质量同属于建筑企业的生命线,建筑企业在施工中需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结合自身生产实际制定安全控制制度,确保施工的安全,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在保障项目质量的基础上还需要制定项目成本控制制度,建立完善内部成本控制制度,严格控制原材料成本,降低项目成本,提升项目的经济效益。
再次,强化建筑企业工程造价的科学管理。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工程造价。有些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仅仅注意施工技术,忽视工程施工的经济费用致使工程的经济效益下降,或者为降低工程造价而不能够保障工程质量。风险控制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经常性以及基础性的环节,应当进行专门的人员及以岗位设置,做好风险规避以及风险控制工作。在实际的工程造价管理中,工程经济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到工程施工之中,动态比较分析工程造价,及时掌握造价信息,实现工程造价的有效管控。
最后,加大建筑企业重大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并推进信息化建设,降低市场风险。在投标时需要强化对于招标企业的信誉考核,避免不规范行为。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考核,将供应商的资料信息进行完善并进行科学选择,减少盲目性,减少存储挤压、原料短缺以及物价变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依靠信息化建设,提升内部控制的管理效率和效果,依靠机构整合完善集约化管理机制,实施财务资金的集中化管理,对投入和产出进行有效管理,依靠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对费用成本进行管控,缩短中间链条,确保整体优势的发挥。
内部控制是建筑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企业提升自身科学化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实力的必要手段和关键途径,企业管理者应当进一步重视内部控制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自身生产实际和行业特点制定完善符合自身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加以落实。建筑企业管理者应当将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依靠内部控制的实施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企业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作者单位为临沂市建设安全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处)
参考文献
[1] 胡以亮.构建以内部审计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项目质量风险控制的内容范文6
关键词:税务师事务所 内部控制 内部治理 风险控制
一、优化税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环境
(一)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当前,我国税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制两种。对于有限责任公司形式而言,税务师事务所应当严格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设置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健全税务师事务所的内部管理机构。股东大会要负责讨论和决定公司章程修改、出资变动、主任税务师任免、经营方针变更等重大事项;对于合伙制形式而言,税务师事务所要按照《合伙企业法》的相关规定,制定合伙协议,将其作为内部治理的重要依据,构建起以执业人员为主体,以内部控制为核心的管理机制。
(二)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是税务师事务所的核心资源,对事务所的业务开展和长远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优化税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环境,事务所应建立起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增强注册税务师的内部控制意识,避免因优秀人才流失导致执业团队不稳定。首先,在人才招聘方面,事务所应当不断拓宽渠道,广泛吸纳业界的精英人士。如可通过优厚的待遇,招聘具有多年执业经验的注册税务师,并多吸引一些年轻的税务人员加入执业团队,给事务所注入新鲜的活力,为其长远发展储备人才资源。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事务所应当转变传统的培养模式,通过加强对员工的后续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岗位工作。再次,在人员考核方面。要改变以往仅重视业务数量测评的做法,采取综合性考核,具体内容包括完成业务的质量、客户的满意程度、社会的认可度等等,并按照员工的实际考核结果进行奖励。
(三)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
税务师事务所的利益分配制度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事务所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有着直接影响。为此,税务师事务所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首先,建立工资等级制度。可按照事务所的自身规模,并结合财务状况,依据各级人员学历、岗位及分工的不同,对具体的工资进行合理制定,真正实现以人定岗、按级别分配酬劳。其次,制定工资晋升制度。可在每年的年终时,对各岗位人员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逐项检查,并依据相关程序进行严格考核,对于考核结果符合晋升要求的人员,给予工资晋升。再次,制定并落实效益分配制度。事务所可以从毛利或税后利润中提取一部分,按照人员的贡献多少及工作表现等情况进行合理地量化分配,这样有助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最后,实行股权分配制度。可在充分考虑事务所长远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股东应当享有的权益,将税后利润及滚存的执业风险金扣除下一阶段经营计划所需的资金后,进行量化分配。
二、强化税务师事务所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税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事务所的长期稳定发展。由于税务师事务所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会面临着较大的执业风险,若不能有效规避,则会对事务所的声誉和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影响,为此必须强化事务所风险控制。
(一)建立风险预警与规避机制
税务师事务所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识别、监控、诊断和抵御,以此增强税务师事务所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提高事务所内部控制水平。事务所可从内部不同岗位选取专职人员,并聘请专家学者为事务所发展出谋划策,帮助事务所识别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找寻有效的风险规避方法。在风险规避中,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提高人员风险意识,通过专业培训和风险意识教育,使人员明确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及相关内容,了解执业风险的危害性。其次,按照风险类型对风险进行细化与评估,对风险进行全面预测,制定应对措施。在风险应对措施实施后,要监测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应对策略,将风险损失将至最低。同时,在内部控制体系下,明确人员应承担的风险防范职责,形成人人参与风险控制的局面。
(二)加强执业风险控制
税务师事务所应强化风险意识,规范内部管理流程,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风险控制与规避机制,促进各项涉税业务合法合规开展。首先,建立三级复核制度。因我国的税法体系相对比较复杂,从而使得大多数涉税业务都存在数据多、计算量大的情况,为了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应当建立健全由项目组负责人、部门经理及分管质量所长联合组成的三级复核制度。同时,还应针对一些重大项目制定质量控制复核制度,并由项目组以外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负责全程跟踪,重点对计划、程序、问题、报告结论等内容进行复核。其次,定期检查已完成业务。对于已经完成的各项业务,可以年为单位进行不少于1次的定期性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质量控制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看是否需要对制度、程序等内容进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要对检查范围加以明确,并保证检查结果公开,为奖惩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再次,加强风险后续管理。当受委托的项目全部完成之后,应及时与委托方进行联系,借此对涉税报告的应用及税务机关的稽查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要对税收政策的变化加以密切关注,当涉税报告与政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时,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将该情况告知委托方,并进行协调解决。此外,如果发现已经签发的涉税报告中有比较严重的错报时,要尽可能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如出具补充报告对错报问题进行更正等,并做好应对诉讼的准备。
三、健全税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为了保障税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有效执行,事务所应健全监督机制,规范事务所各项业务流程,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位。首先,落实授权审批制度。税务师事务所应针对不同岗位明确相应的权责范围,规定各部门的分工以及审批条件和额度,禁止出现越权审批行为,强化对各项业务的质量控制。其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事务所应当进一步明确内审部门的检查对象及具体的检查内容,并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各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同时,还应建立对内审部门的监督机制,利用各部门及员工对内审部门的监督,促进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再次,完善内部控制问责制度。税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工作包括许多不同的内容,为使这些内容全部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事务所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问责制度,通过该制度的建立,对具体的权利、义务及责任进行明确划分,以此来保证各个部门均能有效施行内部控制制度,这对于推动税务师事务所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加强税务师事务所内部有效沟通
由于税务师事务所尚未建立起与自身发展情况相符的信息集成系统,从而制约了内部沟通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提升税务师事务所的内部控制水平,应当不断加强内部的有效沟通。首先,事务所应当加快建立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高效集成信息共享平台,借助该平台能够显著增强事务所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沟通的有效性,使所有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全部可以在事务所内部实现共享与传递。其次,各部门可以依托信息共享平台,结合本部门的实际使用需要,建立一个信息子系统,由此能够使部门内部的交流与沟通更加方便,同时,还可将一些对事务所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汇总后传至信息共享平台这个大系统当中,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各部门在信息甄选上的工作量,而且还不会使有价值的信息被遗漏。再次,事务所的决策部门应当随时了解并掌握事务所的整体状况,为决策者在各类重大事项的决策上提供全面、详细、可靠的参考依据。最后,事务所可以建立一条内部信息举报与沟通专线,在确保信息质量同时,促进内部的有效沟通。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受政策变动的影响,税务师事务所正面临着行业调整的现状,这对事务所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税务师事务所必须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构建起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增强税务师事务所的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为事务所健康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何正华.促进我国税务市场的发展[N].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0):66-68
[2]陈矜,张艳.基于风险管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N].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4):86-90
[3]张龙平,鲁清仿.构建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的探索[J].当代财经,2012(5):112-118
[4]韩洪灵,郭燕敏,陈汉文.内部控制监督要素之应用性发展一一基于风险导向的理论模型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2013(8):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