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微观经济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微观经济学范文1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 教学方法 趣味性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微观经济学是高校教育中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实践性、科学性、艺术性的应用学科,该课程从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学知识入手,了解和分析生活中出现的经济现象,使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现代经济管理理念,为日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微观经济学课教学程存在的问题
1.1课程难度大
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来解决社会资源分配的合理问题。存在着大量的基础概念、经济理论、经济模型及分析方法,只靠传统的灌输式授课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庞大的课程体系和分析方法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造成厌学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在市场供需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生产者行为分析、成本分析等章节中出现大量的图形及经济数学知识,对于数学程度参差不齐的同学们来说难度较大,特别是多个章节中出现了导数的运用,数学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效果,数学基础不扎实的同学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中一知半解,会产生厌学情绪。
1.2案例脱轨
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理论多、模型多,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因此单纯的理论讲解起不到理想的效果。教学方法方面要注重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生接受到大量丰富的信息,如果案例不能贴近时代特征,教师不重视案例的适用性、适用性,没有根据教学内容精选出与时俱进的典型案例,学生接收到生硬的老旧案例达不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微观经济学作为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理论体系之一,是在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课本的案例教学中大多是西方国家的经济现象,学生在认知层面上缺乏兴趣,也不容易接受。
1.3学生缺乏对经济的认识、意见分歧多
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是以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学生以对中国经济初步认识的眼光看待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难免会存在意识偏差,往往得出错误的结论。而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百花齐放的社会科学,分歧争议贯穿历史的各个阶段,学生们的观察角度、侧重点、假设不同,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2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2.1合理安排课程,把握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体系
2.1.1分专业选择授课难度
微观经济学的内容繁多是不争的事实,授课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对课程的授课有不同的偏重,如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授课内容可以更深入、让学生了解详细的推导过程,而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可以把复杂的经济学理论表述得简单易懂,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对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达成广泛共识。
2.1.2理清微观经济学内容体系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居民、厂商和资源拥有者的经济行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供求均衡、厂商均衡与收入的分配等,要重视内容的联系和统一,把知识点串联起来,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授课中强调学习微观经济学的作用,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机会提出问题,自由讨论,把握经济问题,抓住热点话题,不能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而是侧重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逻辑。
2.2实施案例教学
2.2.1实时更新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案例的选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微观经济学教师在案例教学的实施中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寻找身边的经济热点话题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对微观经济学产生兴趣,例如,在教授消费者行为章节的时候可以选择当前热点话题“双十一”进行讲解,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把枯燥的课本知识变为身边实实在在发生的社会现象的解疑。
2.2.2运用翻转课堂
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学生不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翻转课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查阅网络、书籍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有更多时间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树立自信,肯定自我价值。
2.3探索科学的课程考核方式
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课程考核是衡量教学效果最直接的途径。教师在设计考核方式时,建议把日常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纳入考核范围,使考核方式更加科学有效,而不是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加大考勤、课堂发言、小组讨论等平时成绩的占比,促使学生注重日常的积累,巩固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 雁.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8(1).
[2] 任云霞.微观经济学的几点教学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5(23).
[3] 魏布谊.工商管理类转而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
现代微观经济学范文2
1.微观经济学课程及其教学的特点
微观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经济学说,其理论体系和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理论体系具有综合性
微观经济学以价格理论为核心,以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为研究对象,主要由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等构成;微观经济学中的众多学派,产生了众多的经济学著作、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有些经济学理论是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也有一些经济理论则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因此,对微观经济学各学派的理论和观点要有分析、有鉴别的加以学习和研究。
1.2 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
微观经济学的方法论方面有抽象化、数学化的特点。数学方法在微观经济学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如微积分、求导,几何图形,图表等,但是学生习惯于以普通语言逻辑来分析问题。但是我们说数学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只是为了说明经济现象经济规律,所以说如果只有数学是万万不行的,它会使经济学流于形式主义;必须把数学与其他说明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律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以实证分析为主,广泛运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来论证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需求函数、供给函数、生产函数等。在基本理论的论述中多将语言逻辑分析与数学分析相结合,既有抽象的概念,又有形象的图像;既有定性分析,又有定量分析,特别是边际分析法和均衡分析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可借鉴性。
1.3 研究的内容具有理论性与实用性
如何利用和配置稀缺的社会资源进行生产,以满足人们的多方面的需求是一切经济制度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的经济制度只是以不同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价格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所普遍存在的,因此,微观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等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我们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政府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虽然微观经济学来源于西方,但它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环境、运行方式、调节手段的理论却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所迫切需要的,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通过学习使学生扩展理论分析的空间,懂得多角度、多范围、多层面来分析社会经济问题,能对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客观的描述。
1.4 教学表现出以下明显的特点
一是现代微观经济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门派很多,有的观点针锋相对,这种理论体系上的开放性和挑战性要求我们要有所鉴别、博采众家之长。二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我们不能割裂它们的历史性。在应用上是如此,在理解上也是如此。大多数理论在教科书中都缺乏充足的介绍,这是每本教材无法避免的特点。但学习过程中不了解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尤其是有关的学术背景,则不可能准确把握理论的渊源,对理论的认识就是不全面的。比如微观经济学中的关键术语,如边际效用,我们最初是难于接受的,如果我们知道了边际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边际主义者的实用哲学主义的由来,边际量的理解就不如现在那么生硬了。再如经济学中的各流派的观点,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我们没有对这些理论体系的研究,就不能了解理论的基础。
2.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基本特点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是未来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是未来的职业经理人的主要成员,他们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这个任务要求经济管理类专业不仅要培养他们学习“知识”,更要培养“能力”,不仅要介绍具体的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方法、知识,也要研究公司运营中的战略问题、生产问题、激励员工问题,更重视实际应用性,因此就要求教师在使学生接受良好的知识性教育的同时,不断进行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接触,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所处的知识氛围、校园文化及其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未来就业方向与其他类专业的学生有很大不同,把握这类学生的特点对讲好微观经济学这门课有十分重要。总的来讲,这些学生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生人文知识丰富,数学基础相对薄弱
财经院校有很多文科生,有丰富的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在学习时,更希望把微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纯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来学习。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学生所学的一门专业课,一般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这些刚刚接触专业课的学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他们虽然读过或听说过一些经济理论,但经济学知识不够完善,没有一条贯穿于经济知识的主线,也不能形成体系。他们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微积分课程,但由于经管类专业文理兼收,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财经类院校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学习要求与工科专业的要求不同,他们只需学习“经济数学”。这一明显的知识结构特点,导致学生普遍对定性分析感兴趣,对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不愿深入。
2.2 学生思维方式偏重于感性认识
教学中讲到经济学家的生平、经济学的渊源时,学生非常感兴趣,而讲到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等内容时,则不习惯接受。西方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不同于政治经济学之处就在于它广泛使用数学工具进行经济分析。但经济学毕竟不是自然科学,而是社会科学,对许多经济理论的深刻理解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历史知识和社会学知识,这正是财经类院校学生的优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因势利导,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组织教学,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教师要在教学中要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理性化的东西给感性化。
2.3 学生缺乏对企业和社会的深入了解
微观经济学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大学生刚刚从高中毕业,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知识学了很多,但实践活动却很少,有少数同学甚至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难以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学生迫切需要了解国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指导企业运营管理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了解我国现在的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现状及其深层次原因。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必然选择。
2.4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
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题不及时完成,在上课时有些同学才赶作业,更有甚者有一部分同学直接就是抄别人的作业答案。
3.提高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3.1 把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体系
这点学生往往容易忽视,他们在遇到问题以后不知如何使用头脑中的知识,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理论、什么样的工具来解决。学习过程中他们关心的是知识点而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统一性,结果是他们难以将知识点串起来。微观经济理论是一个系统的学科体系,把握它的基本框架更易于掌握它包含的知识点。我在讲完这门课时进行复习时归纳出如下几点:一是要掌握最基本的概念:比如稀缺性、均衡、机会成本、市场结构、市场失灵等。二是要掌握三大均衡:需求与供给的均衡,消费者均衡(需求的均衡)生产者均衡(供给的均衡)三是要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十大规律(定理):比如需求规律、供给规律、供求定理、恩格尔定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科斯定理等。四是要掌握二个失灵: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也就是说市场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缺陷,需要政府调节;同时政府有时也是不完善的,需要不断改革完善。通过复习归纳使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内容体系及重点。另外要区分政治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从西方引进过来的,它和宏观经济学构成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在学微观经济学这门课之前,许多同学已学过政治经济学,学习微观经济学,要注意不能把这两门课混淆起来。虽然他们都属于经济学,但它们的理论体系与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政治经济学以研究生产关系为主,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及将来灭亡的规律,微观经济学不研究经济制度本身,只研究具体经济问题;政治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属于实证经济学,二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经济问题的。所以,它们的基本概念与理论都完全不同。
3.2 着重讲清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很多。学生要在短暂的时间内掌握这些内容是有困难的。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时就要务求精而不求多,抓住重点,讲清讲透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其概念,决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要侧重于理解。对于理论要注意它本身的推理逻辑,不要以个别现象来否定或批评一种理论。
3.3 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的并用
以讲授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为辅。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也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它一般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听取知识,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微观经济学内容较多,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人数比较多的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内容的含量比较大。对于大堂课主要使用这种方法。但是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对于小班课,也就是学生人数30—60人之间的,可以多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了解众多企业的营运状况,培养了自己独立处理企业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组织案例教学可以结合我国当前经济改革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收集信息、数据、案例,组织学生围绕着老师给定的思考题进行课堂或课外讨论。在案例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和有理有据的论证,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发挥财经院校学生能言善辩的特长。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法并用能取长补短,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下:课前,教师布置一个案例或阅读材料让学生准备,提出讨论的问题。要求学生对布置的案例或阅读材料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解析;课堂上,通过提问、记录,促使学生讨论及提供可能有益于班上思考和学习的数据、理论或见解来引导案例讨论;最后对学生的参与进行评价,根据原定的教学目标对案例和其他材料进行评价并更新教案。在这里要首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时先小组讨论,再由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最后总结。另外案例讨论也必须在讲解了相关的经济学原理之后进行。
3.4 传统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法紧密结合
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各有所长,应该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展示教学内容,信息量大,生动形象。但如果掌握不好仅仅拘泥于多媒体,效果反而不理想,也就是多媒体仅仅是一个工具,是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学生有时候往往重视了那些华丽的外表而忽视了课程的内容,加之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速度快,学生可能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印象就不深刻。而传统方法粉笔加黑板,学生可能更容易跟上老师的思路,理解所学的内容。所以要把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一部分内容可以采取板书,涉及到的案例、图表等资料用多媒体展示以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3.5 考核方式要多样化
考试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对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的一次客观的评价。科学的考试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老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因此,应该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变过去一次性闭卷考试为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成绩可包括课堂发言、课堂讨论,课堂出勤等,目前我院这一部分可占到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我们认为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平时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而不至于只在考试之前突击几天,临时记忆以应付考试,使学生能牢牢掌握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体系。
3.6 注重习题训练,多做习题
现代微观经济学范文3
1.课程教学特点。微观经济学属于经济学,从经济学学科的一般特征来看,其课程的核心就由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组成。并且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目的是为了研究个体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关要义,因此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而正是在微观经济学中,需要将不同个体的经济行为联系起来,因此也导致这一门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思维抽象能力,通过建立虚拟的条件来运行经济行为模式,从而排除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建立起一种科学的理论框架结构。并且,经济学在实际操作中与很多数学理论息息相关,因此微观经济学课程中需要和数学紧密联系,通过运用数学模型来反映经济行为,以此了解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运用数学方法的过程中,由于经济学本身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也需要运用多种方法来分析不同的经济行为,从而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经济学中的不同理论、原理等等。2.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在教学内容上,从目前我国高校中微观经济学课程开设状况来看,最主要的问题仍旧是过于重视理论讲述,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大部分精力用在讲述各种理论之上,而学生是否真的理解透彻这些理论将这些理论运用到实际中去,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并且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看,现代经济学中的很多著名理论和著作都来源于西方国家,而这些理论和著作的创作背景都是基于西方的历史以及社会制度,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没有把我国的基本国情与这些经济学理论结合起来,只是片面的介绍各种经济理论。在教学方法上,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方式基本采取教师讲述,学生学习的模式。这种授课方式固然可以将各种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展现给学生,但由于这些内容本身深奥枯燥,这就导致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低下。而一般的考核模式就是采取期末考试,难以测验出学生的真实应用能力。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对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微课的一般特征分析
1.微课的基本概念。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由美国教育工作者在2008年提出,其基本的理论是认为应当把微课作为一种框架型的知识架构,给学习者提供一种学习思路,告诉他们需要注意学习哪些知识点以及怎样学习,而教师在一旁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监督。伴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加快,传统的教学方式也面临着现代化的冲击,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亦是如此。在以电子计算机等技术为基础之上发明的微课,已经受到很多学校的青睐,并逐步引用到教学过程之中。根据目前的微课发展状况,我们发现其主要有以下几大特征。2.微课的基本特征。教学时间缩短,内容短小精悍。我国现代大学中课堂时间一般控制在45分钟左右,而微课课堂时间在一般情况下最多不超过20分钟。科学研究表明,这种看似时间较短的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加细致化的学习相应的知识点,增加记忆力,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学习时间的缩短,必然要求微课在具体的课堂内容上必须短小精悍,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分钟左右的课程教学,但相对于其他教学内容来说更加侧重于重点、难点知识的教学,并且可以通过移动储存设备存储,便于携带和传播。课堂情景化教学。微课在教学设计中其最主要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微课教学往往会营造情境教学,简言之就是将课堂环境模拟成与教学内容想符合的情景。例如对于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一些微课教学中可以将课堂布置成公司、企业的会议室或者是生产车间的样子,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课堂教学内容,锻炼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除此之外,从微课自身的内容特征来看,微课资源具有模块化和半结构化特征。微课不是把所有的知识点一次性录下来,而是有针对性的,将教学资源有效组合,形成具有模块化特质的资源包,而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来选择相应资源。并且微课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微课资源进行适当修改,在教师点评的环节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修改,因此微课资源也具有半结构化的特征。
三、基于微课资源建设之上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从目前高校中微课发展状况来看,很多学校都已经引进了微课资源,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很大问题。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占主流,微课只作为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存在。笔者认为,在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的冲击下,对于管理学专业学生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来说,与时俱进,引进微课资源,进行微课教学时很有必要的。首先,应当从整体上规划,有效的建设微课资源。对于国内教育界来说,微课资源建设起步较晚,尤其对于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来说,知识点重难点很多,为了增加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应当培养一批专业的微课教师和相关教育工作者来构建一个完善的微课资源平台。其次,应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微课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堂中实践,高校可以把微课资源上传到专门的网站之中供学生下载学习,而这些资源也需要及时更新,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最后,培养专门微课人才。微课资源建设,不仅仅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讲解,更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影像资源的后期制作、剪辑、修改,网站的日常维护等。因此高校需要针对这一点,培养专门的微课建设人才,组成微课建设团队。对于高校中管理学专业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来说,建立微课资源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原有的资源库中筛选出精华部分,进行后期的剪辑成为精品微课资源。二是根据现有情况,组织相关人员针对课程标准,重新选择课题,制作新的微课资源,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学科需要。
四、结语
现代微观经济学范文4
1.高等数学为基础所引致的困境
微观经济学的内容中涉及较多的高等数学知识,是导致微观经济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中涉及到微分知识,而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中需要运用到积分知识进行求解;在成本论中,介绍短期总成本的七种类型曲线关系时,涉及大量的微分计算;在介绍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实现问题时,涉及高等数学中极值问题的求解。多数高校的微观经济学课程都是在大一下学期开设,此时高等数学还没有学完,正在同步进行。由于大学的学生方式和高中已经截然不同。大多数学生本身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已经遇到了许多困难,而微观经济学是相当于对高等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对于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2.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实际案例
结合微观经济学分为初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微观经济学三个不同的难度层面。初级微观经济学主要侧重于对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的阐述,而高级微观经济学则侧重于对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数理验证,中级微观经济学界于两者之间。其中,在学术界,初级经济学和高级经济学的划分界限并不十分清晰。由此,也造成了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对两者之间的界限拿捏不清。如果,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与现实的结合,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难度。比如,在微观经济学第三章关于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的课程讲解中,涉及三种不同类型商品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介绍。如果完全从理论角度运用几何图形进行介绍和分析,再加之引入一个补偿预算线,学生们肯定一头雾水。但是如果每一种类型的商品都举出相对应的商品进行对照讲解并且和前期学习过的需求法则等相关理论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则会让理论真正的融入现实生活,从而增进学生的理解。
3.学生缺乏主动性经济学的学习
在吸收课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学会灵活掌握知识及与现实的结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对经济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概念掌握程度还算可以,但是不懂得如何灵活应用。实际上,大学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摆脱中小学的被动式学习思维,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然而,在大学期间,课堂教学只是整个大学生活中的一小部分,课外时间的合理调配尤为重要。而且,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融汇贯通更为重要。
二、提升微观经济学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增加案例式教学微观经济学中大量的图、表及数学推导
令初学者望而却步。而案例式教学利用典型、生动的案例素材,拉近了学生与抽象理论之间的距离,而且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综合运用例导式、例证式、例说式等不同的案例式教学模式。并且,在的案例式教学中应注重多引入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与专业相关的案例。如在谈及机会成本的概念时,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什么、是多少的问题。
2.鼓励教师参加社会生产实践锻炼
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引入恰当、易懂的经济学案例,并不是因为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不足,而主要是因为实践经验的相对欠缺。经济学理论来源于现实的经济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在大学的课堂中,往往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老师更受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能够将课本的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实现有效的结合。作为高校,应大力提倡教师参加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培养双师型教师。在高校校企合作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参加到与企业的合作中。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为企业提供经济咨询或承担企业的招投标课题等方式与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合作。从而,即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提升了自身的实践素质。如此,在课堂教学中,将自身的企业实践融入到知识的讲解中,从而更有说服力。
3.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课时的有限,所以单纯依赖于导师的单方面讲解是远远不足的,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中应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出一些主题和案例先不讲解,由同学们共同讨论、各抒己见。如在介绍市场失灵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根据字面意思阐述一下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举出相应的案例;另外,布置一些课外作业,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在课余时间,学生多浏览新闻、期刊和报纸,从而增进对现实世界的了解。并且,逐步学会用理论知识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为了形成激励机制,对主动性强的学生,可以通过平时成绩给予鼓励。
4.引入先进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手段
现代微观经济学范文5
微观经济学边际效用分析
边际效用作为微观经济学中消费理论的基础概念,对微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边际分析法作为标记效用在微观经济学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具有重要的分析作用,所以,经济学家只有掌握边际效用的相关知识,才能够对微观经济学具有更好的理解能力,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一、关于微观经济学-边际效用的相关概念
1、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个体经济学,属于现代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分支,是一门以社会中的单个经济单位所产生的经济行为作为研究主要目标的科学,因此,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2、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的含义是,在一定的时间内,由于消费者新增的一个单位的商品或是服务所带来的相关的新增效用,也就是说,在外界相关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随着消费量的增加,从此件商品增加的每一个消费单位之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被称之为边际效用。在边际效用中,商品的消费量是自变量,由商品消费量增加而产生的效用是因变量。
3、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
首先假定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那么,该消费者从此件商品所增加的每一个消费单位中所获得效用的增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通过对该规律的透彻掌握,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消费者所进行的消费行为。
二、在微观经济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边际效用的意义
1、边际效用对微观经济学的意义
边际效用对与微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通俗的来说,正是由于边际效用的出现,才使得商品使用价值、消费者消费目的以及消费者消费感受三者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同时,经济学家也通过边际效用的帮助对消费者在收入确定的情况下,针对商品价格的约束所表现出来的理性消费的行为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因此,边际效用在很大程度上使微观经济学从传统的唯物主义的困境中得以解放,使微观经济学成为一门具有实际意义的社会科学。
2、边际分析法对微观经济学的意义
边际分析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针对经济活动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把进行追加的支出和收入进行比较,得出数值相等时的临界点,也就是所得利益、投入资金以及输出过程中产生的损失相等时的点。随着边际分析法的逐渐普及,对不同经济变量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这对于微观经济学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各种经济学现象进行解释,同时为经济学家进行经济均衡分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边际效用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除了应用范围最广的递减规律以外,还包括成本的递增规律、产品边际转换率的递增规律等等,由此可以看出,边际分析法在经济学家对微观经济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三、对边际效用中递减规律问题的分析
1、边际效用是否唯心
虽然消费者自身的心理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在对商品进行消费的过程中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感,即商品的边际效用,但是,由于消费者具有个体差异性,所以不同的消费者必然会拥有不同的消费偏好和倾向,这就决定了不同的消费者对于同样一件商品在效用评价方面必然会有所不同,但是并不能因此把依存于让消费者心理而产生的效用评价与心理学或是唯心主义划上等号。虽然社会的经济和科技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之中,但是在现阶段人类所达到的科技水平仍旧具有极大的局限性,这就导致了经济学家无法直观的对消费者在进行商品消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相应的边际效用进行衡量,但是并不能以此而否认边际效用的存在,因为在对商品进行消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商品效用是可以被消费者所感知的,商品关于物质方面的属性以及消费者在进行消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观感受都是有客观依据所支持的,由此可以看出,边际效用是客观存在的,而并非是由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所虚构出来的,但是想要对边际效用的存在进行否定却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因此,作为具有客观存在性的边际效用与唯心主义从本质上就背道而驰。
2、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是否唯心
通常情况下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消费者所共有的生理和心理基础是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因,这里需要重点进行强调的是,虽然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是依托于消费者的心理活动而产生的,但是这与唯心主义具有本质上的不同。虽然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无法通过实质性的物质进行准确的衡量,但是,通过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已经将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进行了证实,这说明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不能因为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的产生是以消费者主观的心理感受为基础,就认为该规律是主观唯心的,如果仅仅因为无法被衡量就说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是唯心主义的,那么我们就会进入思想的误区,从而影响边际效用在微观经济学中的运用。
3、货币在应用边际效用时是否遵循递减规律
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曾在《世界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货币具有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这一观点,但是由于货币具有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储藏手段以及交易媒介四种职能,不同的职能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马歇尔提出的理论仅仅适用于贮藏手段和价值尺度这两种货币职能,这是由于边际效用在应用到消费的过程中时,针对商品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则。但是对于货币的储藏手段这一职能来说,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即使适用,也只有在拥有了大量货币的人身上才能体现。除此之外,由于过量发行货币而导致的通货膨胀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当做是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的应用,所以,在货币的发行量正常并且进行正常流通的基础上,经济学家在消费者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对通过商品价格的约束所形成的理性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就可以对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而造成的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进行忽略。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除了以上两种货币职能之外剩下的流通手段和交易媒介的职能来说,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并不适用。实际上,边际效用的递减规律在微观经济学中具有普遍适用的特性,该规律是一个具有客观存在性的经济规律,同时它又没有特定的阶级属性,并且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最后一点,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世界,而经济只是占据了世界中的某一个层次,所以经济学在很多时候都与法律和政治紧密相连,这种情况的出现就导致了某一现象通过微观经济学中边际效用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具有合理性,但是在法律或政治的层面上来看,就无法实行,因而,在运用边际效用进行微观经济学的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与其他领域进行结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综上所述,边际效用的合理应用对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就需要经济学研究者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通过对边际效用在微观经济学中应用到的相关知识进行透彻的理解,达到促进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目的。参考文献:
[1]黎有.微观经济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边际效用”分析[J].金田,2013(04):172.
[2]邹传伟.银行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理论研究[D].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2013.
[3]陈凯.基于习惯形成和地位寻求的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现代微观经济学范文6
一、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微观经济学内容多,难度大
微观经济学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和知识点较多,许多概念和术语比较抽象和晦涩,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学习热情不高。在学习消费者理论的核心概念效用时,一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效用本身实质上是主观心理分析,无法数量化,因而不能简单通过数量进行比较,而消费理论又要计算比较效用程度大小,从而推导出消费规律和特征,在这一点上学生感到难于理解和分析。在整个微观内容体系中,这样的抽象概念还有很多,诸如均衡分析、边际分析等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分析工具和专业术语,学生理解起来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往往认为微观经济学不好学也学不好,进而不愿意学,久而久之就产生了无法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
2.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轻视微观经济学的学习
虽然微观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一些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轻视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微观经济学本身理论性较强,一些理论观点、基本概念和分析过程又比较抽象难懂,使学生对这一理论不够重视,认为其只是抽象的语言描述,缺乏实用性,与自己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关系不大,对其就业没有直接的帮助。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时间投入,使得学生消极对待微观经济学的学习,导致学生上课出勤率低,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只是应付考试,学习效果差。
3.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
微观经济学一般在大一和大二开设,很多新生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还停留在高中时代,不会自我学习和主动学习,往往只是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很多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不思考,课后也不及时复习和总结,整个学习过程不努力,表现为被动地听课和学习,更不会进一步阅读经济类相关书籍和进行课外拓展。
4.教师缺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
目前,高校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经常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很难主动学习,不能拓宽知识面,更不能开展创新性学习。尽管多媒体教学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广为采用,改进了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但在授课过程中部分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课件。此外,部分教师备课不充分,授课形式和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教师讲课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提高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建议
1.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听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适宜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多角度强化知识的传授和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一,大量运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优点在于将理论联系实际,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案例的选取和使用要注重现实性和相关性,避免空洞化,尽量选取社会生活及日常生活中与课程主要内容紧密相关的案例,特别是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给出案例,从而有效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理论现实性和应用性。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能过多进行讲解,而应主要由学生就案例分析内容、阐述观点或提出问题,也可组织学生结合案例进行分组讨论,要注重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善于启发教学。启发教学可有效吸引学生听课,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因而要重视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侧重引导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启发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列举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然后引导和启发学生就经济现象分析其中所表现出的经济理论和规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经济学思维习惯,体会到经济理论的重要性,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第三,重视课堂考核,考核方式多样。课堂随机考核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要重视课堂考核,并运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可以通过课堂发言、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形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可以督促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和训练,而不仅仅是在考试的前几天突击复习,使学生能牢牢掌握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体系和基本知识点。
第四,将传统板书授课方法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法结合使用,不可偏废一方。传统板书授课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各有优缺点,要将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用于课堂教学活动。现代多媒体方法可以展示更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特别适合进行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使用多媒体,特别是不能流于多媒体表现形式而忽视内容讲授。
2.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重难点和基础知识的讲授
微观经济学内容涵盖面较广,涉及知识点较多,加之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有所取舍,因此要重新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
第一,根据微观经济学主要内容体系和结构安排,在教学内容与时间的安排上应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重点讲解供求理论及应用、均衡价格理论及应用、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等基础知识,做到精讲并讲透。其他内容可以简单进行介绍,或者以课外作业形式要求学生自己阅读,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经济学相关的财经类文献,并进行简单分析,从而加深对经济学的了解,增强对经济学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通过讲授内容的调整和优化,力求培养学生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兴趣, 克服学习障碍和心理畏难情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