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授权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技术授权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技术授权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授权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内部控制;结构建设;控制方法;县城医疗单位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219-02

一、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其主要作用:一是有助于管理层实现经营方针和目标;二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除此之外,保证单位内财务活动的合法性也是内部控制的目标。

二、县级医疗单位内部控制结构建设

内部控制的结构建设主要着重于以下三个方面:

1.完善适合县级医疗单位的内部环境。具体包括:提高管理者的思想认识;改进管理人员的经营作风;建立适合现代县级医疗单位管理的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县级医疗单位的管理制度,包括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奖惩制度;确定内部审计的机构和方法。

2.强化会计系统的作用。县级医疗单位会计人员具有会计控制的基本知识,是内部控制的有生力量,在具体工作上要求会计人员做到,准确记录所有真实的经济业务,及时并充分详细地描述经济业务,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披露重大会计事项。

3.建立控制程序。具体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批准权;明确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并有效防止舞弊;业务单据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使用要有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等。

三、县级医疗单位内部控制方法

县级医疗单位内部控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组织规划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预算控制、实物控制、成本控制、风险控制和审计控制。

1.组织规划控制。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县级医疗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县级医疗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而组织规划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如会计工作中的会计和出纳就属不相容职务,需要分离。应当加以分离的职务通常有: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审核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要分离;保管某项财产的职务与记录该项财产的职务要分离等等。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两个人无意识同犯一个错误的可能性很小,而一个人舞弊的可能性要大于两个人。如果突破这个假设,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就不能起到控制作用。二是组织机构的相互控制。一个县级医疗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其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应体现相互控制的要求。具体要求: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

2.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指对县级医疗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县级医疗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审批。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县级医疗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授权批准有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两种形式:一般授权是对办理一般经济业务时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通常在县级医疗单位的内部控制中予以明确;特别授权是对特别经济业务处理的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如当某项经济业务的数额超过某部门的批准权限时,只有经过特定授权批准才能处理。授权批准控制的基本要求:首先,要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的界限和责任;其次,要明确每类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再次,要建立必要的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的经济业务的工作质量。实践证明,权利应受到制约,失去制约的权利既容易导致腐败,又容易造成县级医疗单位的决策失误。

3.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县级医疗单位经济业务编制详细的预算和计划,并通过授权,由有关部门对预算或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其基本要求:第一,所编制预算必须体现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并明确责任。第二,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第三,应当及时或定期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在预算控制过程中,尤其要求县级医疗单位各部门的积极参与,不要把预算控制理解为仅仅是会计部门的工作。

4.实物资产控制。实物资产控制包括限制接近控制和定期清查控制两种,这是对县级医疗单位实物资产安全采取的控制措施。主要有两条:第一,限制接近,以严格控制对实物资产及与实物资产有关的文件的接触,如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存货等,除出纳人员和仓库保管人员外,其他人员则限制接触,以保证资产的安全。第二,定期与不定期结合进行实物资产清查,保证实物资产实有数量与账面记载相符,如账实不符,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除上述外,县级医疗单位还应对实物控制人员不定期轮岗,从中发现县级医疗单位存在的问题。

5.成本控制。现代成本控制可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成本控制,是指在医疗技术、医疗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减少耗用来降低成本的成本控制法;集约型成本控制,是指依靠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来降低成本的控制法。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是现代成本控制。(1)粗放型成本控制。这种成本控制是从药品材料的采购到最终使用,贯穿始终,是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控制方法。第一,采购过程的成本控制。对药品、医疗器械、材料一般采取公开招标法或择优厂家直接采购。第二,医疗服务过程的成本控制。一般可以采用一是项目法,以医疗项目作为核算对象,定期核算每个医疗项目;二是病种法,按不同病种核算成本;三是综合法,以单位内部各部门、科室作为核算对象。第三,其他辅助的成本控制。主要是管理费用的控制和宣传成本控制,值得注意的是,广告效应只能起到促进作用,医疗质量才是患者信赖的基础。因此,应从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分析来看待投入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掌握投入与支出的配比原则。(2)集约型成本控制。又可分为两类:一是通过改善医疗技术来降低成本控制。改善医疗技术的方法很多,如引进新的医疗设备,采用高科技产品等。二是通过医技人员医疗水平的提高来降低成本的成本控制。集约成本控制有赖于智力成果,它能使成果带来超额利润。

6.风险控制。县级医疗单位的风险一般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类:一是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县级医疗单位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由于县级医疗单位生产经营的许多方面都会受到来源于县级医疗单位外部和内部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些不确定性,会引起县级医疗单位的利润或利润率的高低变化,从而给县级医疗单位带来风险。正因为这些不确定性,县级医疗单位跟更应采用有效的内控措施加以防范。二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县级医疗单位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县级医疗单位举债经营,全部资金中除自有资金外还有一部分借入资金,这会对县级医疗单位自有资金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同时,借入资金需还本付息,一旦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县级医疗单位便会陷入财务困境。财务风险的大小受借入资金对自有资金比例的影响,借入资金比例越大,风险程度随之增大,借入资金比例越小,风险程度也随之减少。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关键是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这一融资方式获取财务杠杆收益,提高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同时要注意防止过度举债而引起财务风险的增大,这是县级医疗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必须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以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量比率作为重要的参考值,合理把握资产负债规模。

7.审计控制。县级医疗单位主要是指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对县级医疗单位全部经营流程的控制和再监督,包括但不限于对会计资料进行内部审计。县级医疗单位可抽调一部分财务人员和各部门管理人员组成内部审计组织,在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进行独立、相互评价,以确定既定政策的程序是否贯彻,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县级医疗单位的目标是否达到。

医疗技术授权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专利;专利管理;公立医院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292-02

医院专利管理是医院根据自身特点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专利进行的管理活动。就医院专利来讲,一般包括:药品发明专利,医疗器械发明专利,医疗器械实用新型专利,医疗器械外观设计专利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我国《专利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是不被授予专利的。通过专利管理,公立医院可以提升医院在专利创造、保护、运用方面的水平,依靠专利优势,提升医院的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此外,由于公立医院承担着国家公共服务职能,科学的专利管理还有利于实现公共利益。

1医院专利管理的特征

1.1专业性:专利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这是由于知识产权本身学科交叉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医院作为医疗机构本身就具有专业性,其专利与医学紧密相关,这就更需要组建专门的管理机构,培训医学、法学等交叉复合型人才对医院专利进行管理。

1.2依法性:医院对自身专利进行依法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必须要符合我国有关专利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我国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规定。二是符合医院内部规章制度进行管理。通过医院具体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医院在专利取得、运用、管理、保护方面,有章可循,提升医院专利管理的实效。

1.3市场性:尽管公立医院是事业单位,承担着对社会的医疗卫生的公共服务职能,但公立医院同样需要生存和发展,单靠政府的支持是不现实的。因而,当医院具有某种专利的时候,应该尽量进行实施,通过这种合法的垄断权利,来弥补在发明创造中消耗的成本,获取合理的利润,为医院发展创造条件。

1.4公益性:公立医院由于其特殊性质,在注重市场性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自身所承担的公共职能。在面临全国性或者区域性重大疫情时,应当主动将自身掌握的与疫情有关的专利技术,以较低的价格许可或者免费许可有能力的其他医院进行使用。不需要等待专利主管部门按法定程序对其进行专利的强制许可,以节约时间,从而有利于疫情的防治。

1.5动态性:医院的专利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在动态发展的。对专利进行管理,最终是要服务于市场竞争,因而依据市场的变化做出一定的调整是必要的。同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调整,也会影响医院的专利管理。此外,在医院整体管理方式改变的情况下,作为其中一部分的医院专利管理也必须做出相应改变。

2公立医院专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专利管理意识不强:由于我国知识产权制度起步较晚,公众和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并不强,医院亦是如此。根据研究结果提示,我国医院专利意识比较薄弱,掌握和运用专利制度的能力和水平不高。医院科技人员对专利的认识不足。[1]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医院领导层缺乏一整套完整的专利管理指导思想,对专利作用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申报荣誉或彰显医院科研成果上,并未意识到专利背后的巨大经济效益;即使认识到了,也没有相应的制度加以实施。二是医院职工存在着:“重理论、轻应用”、“重成果、轻转化”的现象。医院职工在获得科研成果后,往往习惯于、热衷于成果鉴定及申报科技奖励,却忽视了专利申请,技术流失率高。[2]

这就导致了医院专利数量少、质量低、利用率低、转化率低的情况,影响了医院经济效益的提高。

2.2专利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是制度在各种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它是用文字形式对团体的各项管理活动所制定的各种规则、章程、程序等的总称,是团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准则和纪律规范。[3]专利管理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置、管理权限的划分是医院专利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部分医院专利管理意识不强,有些医院具有专利管理制度,但不科学,难以形成实效,而有些医院甚至没有专利管理制度。医院专利管理本身就是一项专业而又复杂的管理活动,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专利管理制度,这使得医院在管理制度中捉襟见肘,对自身专利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在他人侵犯其专利时不能及时发现进而得到保护。

2.3权利主体不明确:权利归属问题是医院专利管理中的核心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医院由于没有形成科学的专利管理制度,因而没有对职务作品和非职务作品进行区分。这就将本应属于职务作品的发明创造归属于职工个人,放弃了医院的自身的权利。

我国《专利法》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在理解上述条文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这里的权利只是专利申请权,而不是专利权。专利权是否获得,还需要专利专管部门的授权。其二,我国《专利法》在“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方面有一定的特殊规定,即“单位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订有合同,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也就是说,医院职工利用医院的物质技术条件,如利用单位设备、设施、实验材料、技术资料等,专利申请权并不一定归属于医院,还需要看医院和职工之间有没有其他约定。如医院在相关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某些发明的专利申请权归发明人所有,在实践中把某些发明的专利申请权直接归于职工个人等,这些都可能被视为有其他约定。

2.4与专利主管部门沟通不够:在医院的专利管理方面,医院必须加强同国家专利主管行政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在积极推动企业、事业单位制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向企业聚集。公立医院作为具有市场功能的事业单位,由于缺乏与专利主管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导致医院在专利管理方面得不到应有的帮助与扶持,从而在医院专利管理制度上形成了较为落后的局面。同时,在医院专利投入商业运营方面,缺乏与企业沟通的平台,导致商业转化率较低,专利管理部门的介入有利于解决这一难题。

2.5专利中介机构有待加强:在实践中,大部分医院在专利问题上往往忽视了一支重要力量,即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它的主要业务包括促进知识产权实施转让、推进知识产权管理、提供各类知识产权服务等。专利权的取得是一系列复杂而又专业的程序,医院本身目前缺乏知识产权人才,因而可以尝试由专业的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代为申请。医院的专利管理的目的仍是要将专利转化为经济效益,而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在专利的转让、许可使用方面,可以搭建医院与企业合作的平台。同时,在医院构建专利制度中,知识产权中介机构也会帮助医院建立、制定和实施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医院自身特点的专利管理制度。

3完善公立医院专利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3.1提高医院专利管理意识:目前医院专利管理落后,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对专利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因而必须将提升专利意识作为医院专利管理的重点。首先,医院的领导层作为医院发展的领航者,应当率先树立专利意识,促进医院专利管理的完善。其次,医院职工也应当具有相关的专利意识,了解有关专利的基本知识。其中,医院的中层领导干部与医院的科研干部是关键。中层领导干部与基层职工联系最为密切,能够较为直接的接触到普通职工在一线工作中的发明创造,可以发现发明创造的潜在专利价值,并对职工给与指导和帮助。同时,中层领导干部一般为医院的技术骨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在工作中亦会进行发明创造。对于医院的科研干部更是如此,科研干部的科研成果相对是最多的,对科研成果能否转化为专利的认识也是最直接的。因而科研干部树立专利管理意识,对医院科研成果转化为专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2完善专利管理相关制度

3.2.1明确权利归属:区分职务作品与非职务作品,是明确权利归属的前提。对于利用本单位物质技术条件完成技术创造,可以通过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由于职工必须遵守医院相关的规章制度,这实际上构成了专利法中的“另有约定”,使这些发明创造必然划入到职务作品中;也可以依据医院的有关制度,制定专利转让或许可使用的格式合同,医院对该发明创造虽然不具有专利权或专利申请权,但通过与发明人订立这些合同,仍能保证医院获得优先购买权或优先使用权,从而保障医院在该发明创造上的利益。

3.2.2完善对职务作品发明人的奖励机制:对于职务作品的发明者,由于在其发明创造中,投入了大量智力于经理,医院应当给予奖励,作为补偿与激励。奖励一般包括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我国《专利法实施细则》明确规定“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未与发明人、设计人约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中规定奖励的方式和数额的,应当自专利权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发给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奖金。一项发明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3000元;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或者外观设计专利的奖金最低不少于1000元”。“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未与发明人、设计人约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中规定报酬方式和数额的,在专利权有效期限内,实施发明创造专利后,每年应当从实施该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2%或者从实施该项外观设计专利的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0.2%,作为报酬给予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或者参照上述比例,给予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一次性报酬;被授予专利权的单位许可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实施其专利的,应当从收取的使用费中提取不低于10%,作为报酬给予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从上述规定中不难看出,在奖励方面,医院与职工之间的约定或医院本身制度的规定,相较法律的规定是具有优先适用性的。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奖励制度不仅能够避免日后医院与职工之间的专利纠纷,同时又能够调动职工发明创造的积极性。

至于奖励的具体形式,医院可以依据自身状况自行规定相关的制度。但在物质奖励方面,笔者认为可以依据该专利的市场潜力进行划分。对市场潜力一般的专利,可以对发明人给予一次性的物质奖励,而对于市场潜力巨大,经济效益良好的专利,医院可以从实施专利所获得的利润、转让专利所获得的收益、许可他人实施专利所获得的费用中,给予发明人一定比例的提成。这样,既可以防止发明人因收益差距巨大而产生心里不平衡,又可以激发全体职工的创造热情。

3.2.3科学构建专利管理部门与人才培养:医院专利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医院专利管理部门的设置。专利管理部门,应当全面负责医院与专利有关的各项事务,如专利申请、专利检索、专利维持、专利运用等。医院专利管理机构既可以是专门的专利管理部门,也可以是履行专利管理职能但又兼有其他职能的部门。对于科研能力强、专利申请量与专利持有量较大的医院,最好建立专门的专利管理部门。而科研能力相对较弱、专利持有量较小的医院,可以将专利管理工作交由医院其他相关部门承担,不需要组建专门专利管理部门。如由于专利管理与法律的密切相关,可以将专利管理职能由医院法律部门承担,或者基于专利在运用过程中涉及大量转让、许可合同,可以将专利管理职能由医院合同管理部门承担。医院专利管理需要医学与法学等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因而造成当前医院专利工作人员相对缺乏。医院应当加强对医院高级管理人员和普通职工进行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教育培训,培养或招聘符合医院需要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同时可以以顾问的形式,聘请知名知识产权律师或者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充实医院专利管理队伍。

3.3加强同相关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医院的专利管理应当加强与专利行政管理机关的沟通与合作,医院与专利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不应仅仅局限于专利的申请与授权,医院应当充分利用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事业单位专利管理制度的构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的公共服务,从而提升医院自身专利管理水平。同时,专利行政管理机关亦应当对医院专利管理工作进行必要的指导,促进医学专利的发展。可以由多家医院联合与专利行政管理机关进行直接的沟通与合作,也可以通过卫生行政主管机关,由卫生行政主管机关与专利行政管理机关合作对医院专利管理工作共同做出指导性意见。

专利行政管理机关与卫生主管机关是政府机关,不可能过多介入医院专利管理工作,只能提供必要的指导。因而,在具体构建和实施医院专利管理制度时,医院应当加强同知识产权中介组织的合作。发挥知识产权中介组织在专利事务上的专业性,提高医院在专利创造、运用、保护上的水平。

4结论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多数公立医院并未形成科学合理的专利管理制度,这无疑是对自身专利资源的极大浪费。有条件的公立医院应尽快构建科学合理的专利管理制度,设立专利管理部门,培养专利管理人才,加强与国家有关机关的合作,注重知识产权中介组织的作用,以促进医院专利创造、运用的水平,切实将专利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同时,公立医院又要承担起更多的公共服务职能,利用自身专利技术,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1]王云亭,齐松仁,叶晓兰.《医院科技人员知识产权问卷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5,18:100-102

医疗技术授权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规范收费 内部控制 信用额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121-01

随着医院信息技术的发展,HIS系统已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HIS系统克服了传统的以财务管理、收费管理为中心的核算医院信息系统的不足,实现以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电子医嘱、无纸化办公为核心的医疗信息系统;支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流程管理和服务质量优化,有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患者就诊方便,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医院管理思想和计算机技术的完美结合。怎样利用HIS系统实现《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止实施细则》,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笔者拟从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HIS系统授权管理程序是医院内部控制的基础

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信息中心要加强信息系统的应用控制,建立近授权控制模块,强对操作员的控制,实行操作授权,严禁未经授权操作数据库。建立建全岗位责任制,确保收费项目增减与价格执行、病区医嘱的开取与收取费用、检查的开单与执行、办理退费与审批、现金收款与收入审核等权限分别由不同科室,不同人员办理,从而形成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之间的相互牵制;严格各类人员的密码管理,保证系统的操作安全,操作人员离岗应及时退出操作。

二、HIS系统为规范收费提供了保障

HIS系统所建立的完整的诊疗项目库确保了收费的准确性,规范性。医疗服务由物价管理员按照物价收费项目编码统一录入到收费基础项目中,药品目录由药品会计按编码统一录入到药品基础项目中,一次性材料由材料会计根据可收费的材料目录,按编码统一录入到材料基础项目中,并实行授权控制,限定专人进行项目增减维护,取消了非授权科室人员增减项目和药品材料目录的权限,所有科室计费人员只能按照医嘱,输入项目名称和数量,系统便会自动计费。这样,一方面确保了医疗服务项目与收费价格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住院记账部门应加强当对各病区收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复核。每天及时给患者打印“住院费用一日清单”明细,让患者核对诊疗项目,参与监督,能够及时发现收费错误,加强患者关于费用的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

三、利作HIS系统加强财务明细帐务管理

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建立健全住院收入、门诊收入、医疗预收款、票据、退费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财务部门应设置专职的稽核人员以加强对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的审核,利用HIS系统提供预收医疗款借方明细账与预收医疗款贷方明细账、与总账核对无误后,按月存为预收款明细账,利用HIS系统提供住院病人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贷方明细账,反映出院病人结算时的按每一位出院病人结算金额,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借方金额由月底根据HIS系统查询的住院收入总额核算,与总账核对无误后,按月存为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明细账,这样住院病人预交金明细账、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明细账就可以由HIS系统提供并管理,保证了住院资金的安全,防止舞弊情况的发生。

四、利用HIS系统完善住院退费内部牵制制度。

利用HIS系统完善收费处、各病区、检查科室、药房等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制度。实行医嘱开取与检查执行相分离,系统已经执行的检查项目不能进行退费操作。各项退费必须提供交费凭据及相关证明,严格审批权限,一般退费要详细说明退费原因,并得到相关执行科室、人员的电脑系统退费确认方可办理;医院要建立减免、助困等授权审批制度,住院记账处要填制减免审批单经有关人员审批后才能执行;在HIS系统中长期保存退费、减免的操作日志以备审核。

五、利用HIS系统强化患者信用额度管理

公立医院应当坚持公益性质,把抢救患者的生命放在首位,为加强欠费控制,利用HIS系统进行患者信用额度控制管理,医院应在HIS系统中针对各类不同医保病人类别,分别设置不同的信用额限额,如果超过限额,HIS系统应能自动提醒病区操作人员,并打印出催费单应及时通知病人缴费,若未按时缴费,则应限制或暂停其记账,各科室应坚持先开电子医嘱记账,再进行治疗和检查的原则;如果抢救患者需要开通急救绿色通道信用额度,医院应制定信用额度授权审批程序,经过授权审批后由财务科统一管理,确实无法收回的欠费,应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后核销。

以上是利用HIS系统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几个重要方面,HIS系统实现了系统自动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地提升了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好HIS系统为医院管理服务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课题,HIS系统将在医院管理中发挥中心作用,因此一定要用好用活HIS系统。

参考文献:

[1] 习瑞蕾.医院HIS系统对门诊财务管理的影响.新疆财会,2007(5)

医疗技术授权管理制度范文4

1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医院发展过程中,有时会侧重于硬件设施及应用层面的投入,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问题重视不够。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健全,操作规程及职责的不明确,也会导致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中出现网络安全问题。

2使用者自身信息安全意识不强

由于医务工作者自身因素,并没有经过网络安全理论知识与技术的专业培训,网络安全意识相对较薄弱。在医院局域网内,工作站计算机未配置光驱并禁止USB端口,极个别员工将自己的光驱连接到计算机上,安装并传输一些未经检测并可能携带病毒的文件。网络中其他客户端计算机可以通过网络共享下载使用该文件,从而导致计算机网络安全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使用人员存在一定的侥幸依赖心理,认为出现问题也有专人来解决与维护,忽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使得对网络的监管、检查、维护困难重重。

3计算机病毒的威胁日益严重

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发展而来的是日渐繁多的网络病毒,随着计算机病毒的不断扩散,对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工作的进行带来很大的阻扰。由于对网络安全管理及维护的投入较小,网络安全管理技术的相对滞后等原因,导致无法对新型病毒采取相应的有效的预防及应对措施,结果轻者导致占用存储空间,影响系统效率,重者破坏数据完整性,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二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的相关建议

1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网络安全管理依赖于安全有效的技术措施的同时,也需要有严格的制度保障其实现。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建立及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职责,明确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及操作人员的工作规范及职责,各工作站的操作规范,建立合适的奖惩机制,做到计算机网络安全制度化管理,认真做好落实和监督工作。

2保障做好岗前培训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需制定详细的岗前培训工作计划,对医务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使其能明确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医疗工作中的操作规范及流程,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培训人员可以由各科室进行推荐,先组织较年轻,接受力、理解力较强的工作人员先进行培训,以起到示范带教作用,之后再分批次对各科室人员进行整体培训,以达到各部门全科室普及的效果。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医院网络功能应用的不断增加,人员的不断变化,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不间断的过程,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提前规划,落实工作。

3计算机网络硬件管理

对于医院计算机网络而言,服务器的安全在网络安全中处于最核心地位。因此,应当遵循对于机房环境建设的国家规范,建立良好的机房环境,同时也应有严格保障的UPS电源,避免因断电而造成的数据丢失。同时也应对网络各组成硬件,如网线、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等连接设备制定详细的日常维护计划,并做好工作日志记录,做好值班记录,做到维护管理程序化、规范化,保障医院网络的正常运转。

4提高网络安全软件技术水平

若从资金的角度考虑,在未能投入大量网络安全硬件辅助设备的前提下,加强网络安全软件的技术水平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加强防火墙控制。防火墙技术是防范外部网络攻击的有效途径,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防火墙控制,提高医院计算机网络网络防火墙的技术水平,是避免外部非法入侵的有效手段。但因其不能防范来自网络内部的攻击,作为辅助手段,可以适当采用入侵检测手段,加强对系统运行安全的监控。防毒墙(网络版)的使用。防毒墙(网络版)可以对文件系统进行实时扫描,以保护终端客户机和网络服务器不受病毒/恶意软件、间谍软件/灰色软件等威胁攻击的危害,而基于Web的管理控制台可以轻松的在每台终端机和服务器上设置协同的安全策略和部署自动更新。

5网络隔离措施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将内网与外网独立设置的策略,从物理层面上将医院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进行隔离,避免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同时对连接外网的计算机进行严格控制,以保障医疗信息的安全。内网可通过交换机划分VLAN将整个网络分为若干不同的广播域,实现网络中不同网段的物理隔离,防止影响一个网段的问题对整个网络造成影响。

6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最主要策略,要严格控制工作站子系统使用人员的授权,在保障日常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其授权。对于工作中确实需要授予特权的情况下,尽量控制授权人数,如科主任和护士长,便于管理,有利于出现问题时查找责任。同时做好用户登录口令管理,杜绝共有、共知用户口令的现象,确保发生问题时可以顺利查找责任人。

7数据库备份与恢复

为防止因意外而导致的信息丢失和网络瘫痪,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是数据库管理员维护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

三结束语

医疗技术授权管理制度范文5

POCT血糖仪由于操作简便、快捷、不受场地限制、报告及时等优势,已经被临床科室广泛应用,医院内几乎所有临床科室均备有POCT血糖仪。但目前临床上血糖POCT检测的操作者主要为当班的护理人员和部分临床医师,均为非检验专业人员,如果在应用过程中缺乏全面的质量管理措施,很容易导致POCT不合格报告的发出,给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带来错误的信息。因而对POCT血糖仪进行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现将本院2013~2014年POCT血糖仪质量管理措施及前后情况作一对比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17台POCT血糖仪来自于本院各个临床科室,分别为罗氏卓越型血糖仪、CareSensN血糖仪,试纸条、质控品为各厂家配套产品,有效期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贝克曼AU5800生化分析仪,生化试剂原装进口,质控品:BIO-RAD质控品,有效期内使用。

1.2方法

1.2.1完善制度设备科、护理管理科、医学检验科共同成立POCT血糖仪管理小组,制定了《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制度》、《便携式血糖检测仪标准操作规程》、《便携式血糖检测仪比对流程》等制度和操作规程。文件统一装订成册,每个科室下发一本,存档。

1.2.2培训授权护理管理科与医学检验科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方案,并组织全院所有需操作POCT血糖仪的护理人员严格按计划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规范学习,如《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2)POCT血糖仪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和院内管理制度;(3)POCT血糖仪标准操作规程,如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仪器维护和保养规程、标本采集、血糖仪检测的操作步骤、室内质控及比对管理;(4)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并正确报告、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安全预防措施等。培训后护理管理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岗前考核(包括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授权上岗,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合格性。

1.2.3加强室内质控管理本院《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每台血糖仪均应当有质控记录,应包括测试日期、时间、仪器的校准、试纸条批号及有效期、仪器编号和质控结果;每天血糖检测前,都应当在每台仪器上先进行质控品检测,至少包括高值、正常值两种浓度。当更换新批号试纸条、血糖仪更换电池、仪器及试纸条可能未处于最佳状态时,应当重新进行追加质控品的检测。护理管理科负责对临床各科室内质控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1.2.4做好室间质量评价本院每年均参加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血糖仪检测室间质评活动,对质评反馈结果分析总结,持续改进检验质量。

1.2.5定期比对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中附件《血糖仪与实验室生化方法比对方案》方案二进行比对试验:空腹状态,临床护理人员先取指尖末梢全血用血糖仪进行测试,记录结果,随后立即采集静脉血标本送检验科,15min内离心分离血浆,30min内用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血浆葡萄糖测试。每台血糖仪需比对50个标本,<2.8mmol/L标本2个、2.8~<4.2mmol/L标本8个、4.2~<6.7mmol/L标本10个、6.7~<11.1mmol/L标本15个、11.1~<16.6mmol/L标本8个、16.6~<22.2mmol/L标本5个、≥22.2mmol/L标本2个。当血糖浓度小于4.2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偏倚应在±0.83mmol/L的范围内;当血糖浓度大于或等于4.2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偏倚应在±20%范围内,按该标准判断POCT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偏倚是否符合要求,如符合要求判为合格,反之判为不合格。检验科发现不合格的仪器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弃用,并更换新的血糖仪重新进行比对;合格仪器检验科下发比对合格报告。

2结果

2013年全院17台POCT血糖仪中有14台比对合格,3台比对不合格,合格率为82%。2014年全院17台POCT血糖仪全部比对合格,合格率为100%。2013年起本院对POCT血糖仪实行统一管理,两年来管理前后状况对比,见表1。

3讨论

医疗技术授权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JCI标准 公立医院 人力资源管理

JCI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简称JCAHO)用于对美国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认证的附属机构。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服务标准,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也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认证模式。JCI 标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为员工的资格与教育(SQE),并有具体要求与管理方式。目前,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还比较滞后,用JCI标准指导,将会促进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一、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滞后。虽然我国的事业单位在不断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在用人制度已出现一些重大的转变,但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事管理思想的影响,还没有实现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真正转变,人员聘用还停留在形式上,竞争上岗、择优聘用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2.内设机构职能较差。由于体制关系,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分别由医务、科教、人事、护理、经管等多部门进行。相应的管理部门——“人事部门”仅仅是一个行政服务部门,只负责人员的“进”与“出”,人员的管理也就是负责考勤、例行的工资增长审批、职称的申报等常规性工作,员工的在职培训、绩效考核都有相应的职能部门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滞后。如员工知识、技能的评价标准不统一,缺乏规范的程序;医院人才评价体系主要用高、中、初级职称来评价;工作职责针对性不强,没有建立员工资质的评价制度,履职情况的考核与评价缺乏数据化,管理不够细化等等。

4.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医院人员配置标准还是1978卫生部颁布的。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与改革,各类人员的配置要求已远远不能满足医院临床、教育、科研的要求,工作人员超负荷工作的现象在大型公立医院普遍存在。

二、引入JCI标准寻求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对策,与国际医院管理接轨

1.进一步改革人事管理体制,减少人员计划、编制等方面的束缚。适当而充足的人员配备不但对病人治疗至关重要,而且对教学和科研工作也非常重要。医院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人员配备计划,不应受到上级部门规定的编制计划的限制。

2.整合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针对目前多部门管理的现状,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及详细的操作流程,使各部门能用统一而规范的制度与流程开展工作尤为重要。同时,要建立协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使人力资源管理得到有效的整合。

3.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应服务人员的数量配备标准要进一步提高。根据JCI的标准,医院人员配置数量需大幅提高,如JCI标准要求接触每一位病人都要进行手消毒,对门急诊病人要做疼痛、营养评估,这会让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如果员工配置不足,超负荷工作,要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是非常困难的。

4.政府要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以保障人力成本。JCI主要关注的是不断改进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患的安全。改善医院陈旧的基础设施、设备,购置控制院内感染的物资等等都需要经费的投入,如果政府不加大投入,医院的经济压力增大,人力资源成本将得不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