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范文1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教育 英语教育 公安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的演变

可持续发展教育成长于可持续发展运动。可其目的是通过教育达到可持续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目标。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可持续发展教育就是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公众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备实施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价值与观念,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提出,90年代、的普及、推进和落实直到21世纪的完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着眼点更注重人类社会的整体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该人人参加,贯穿人的一生。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念演化过程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独特、整体和跨学科的性质。可持续发展教育并非一门课程,而是"了解各门学科是如何通过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相联系,开发这一新的教育所要求的内容",一切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都应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囊括了从幼儿到老年教育的全部人生教育,并遍及社会的各个方面,需要教育者与参与教育的学生家长、企业、社区以及政府的合作。从环境教育转向可持续发展教育将是"国际实施计划"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价值

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是追求人的发展,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的教育与发展不仅仅是要求知识的积累、观念的更新,更要求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人是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核心,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强调在不同阶段关注发展个人的意识、能力、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和学会发展,使其能够有效地参与地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行动,以建立更具有公平性及可持续性的未来;使其具有整合环境、经济与社会问题的决策能力。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教育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这是使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人与自然、社会相和谐的人文价值。

二、英语教育的发展及问题

(一)公共英语教育的发展及问题

在中国中小学和大学进行普遍而大规模地进行英语教育是近30年的事情。英语课在中国各个阶段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30年来,英语课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教学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民众的英语普及程度有一定的提高。但随着发展,人们对英语教育提出了质疑,如英语教育的核心地位、各类考试中英语考试的强制性、英语教育质量等问题。以下笔者就英语教育中的部分问题做一分析:

1.对英语教育认识的偏差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而且也是文化的载体。然而我国持续升温的英语热和发展迅猛的英语教育产业,部分是为了迎合市场和应试的需求,忽视了英语的实质是一门用来交流语言。英语教育是一个过程,考试不过是用以评价教学的一种手段,并且不是评价的唯一手段。然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把通过考试当作自己学习的目的。教师、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在学生能否通过某种形式考试上。不论中考大、高考还是决定其学位证以及就业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甚至包括教师、医生、律师、科技人员的职称晋升英语都成为了必要条件之一。由此可见,外语(英语)考试已经与每个人的前途和经济利益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成为每一个想要改变自己命运的中国人必须跨越的门槛。应试教学主导英语教育的一个严重后果是扭曲了正常的英语教育。学生主要以背单词、做习题,通过模拟考试掌握了一些考试技巧,但却不具备最基本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形成了有技巧无实效的现状。当前,一股要求对英语考试制度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发表谈话,历数所谓"标准化考试"的种种弊端。一些学校已经表态或正在考虑与英语四、六级考试脱钩,但应试主导教学的总体情况,却没有任何改观。

2、重理论轻实践

英语教育自上个世纪70年代持续稳步高速发展,显示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对此学术界从外语教学理论研究、外语教学与文化关系、外语教学研究与发展、外语学习与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各种观点。一时间外语教学理论快速发展,但从最终测评结果和实用状况来看,学术研究与专业教学脱节的倾向明显,学术理论研究未能反哺一线学科教育,英语教育过程中理论未能指导实践、技能未能达到实效,英语教育陷入困境之中。

(二)职业类院校英语教育的发展状况

1.职业英语教育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办学能力的发展也成了人们关注的问题。但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职业院校办学并未形成比较丰富和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是重量不重质。 职业教育定位和办学目标的不完善导致职业教学学科发展的不完善,其中以职业英语最为严重。职教的英语教育成为了本科压缩型的"二流学历英语教育",职教类英语教育和高校的英语教育没有根本的区别,只是相对于高校降低了难度和要求而已。当然这种状况的形成是和根深蒂固的"重学轻术"传统观念、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不顺、培养技能人才的制度不够完善、僵化的职教英语教育模式的共同作用分不开的。此外职教英语教育模式僵化,教学指导思想老化,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学生未来工作的要求,没有培养起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等问题都是束缚影响职业英语教育的发展的原因。虽然教育部于2000年就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思想,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但是,由于职业院校在面临的市场压力和内部动力都不大的情况下,这一具有高职高专教育特色并充分体现了大学外语改革方向的崭新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在教学中加以贯彻和实施。多数职业院校的英语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要指导思想,更有甚者,一些职业院校的英语教育成了"专生本"或其他形式升学的应试辅导课。

公安类职业院校警务英语教育现状

2. 公安英语教育现状

公安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领域,公安高等职业教育既具有普通高等职业教育 一般规律,又不同于普通高等职业教育。2000以来,公安高等职业类院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得以发展,并形成了独特行业特色,例如学生法律素质突出、学历教育与民警培训结合、专业设置特色鲜明等,但在各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公安类院校英语教育的发展一直困步不前,其中最主要的是公安院校英语教育的定位问题。从教学课程设置上不难看出,我国公安类院校英语教育主要成两级分化趋势,大部分院校遵循传统的普通高等学校的英语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基础英语的学习,另一些由于受公务员考试及就业影响,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英语学习,英语课程只是开设很简单的口语课程最为选修课。此外公安英语专业的教师和教材的缺失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此以往,公安类院校英语教育将形成更严重的恶性循环。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安机关的执法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公安人员不仅是从事打击犯罪的主力,同事也是服务社会的公仆。我国加入WTO后,公安人员从事对外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他们不仅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因此,进行涉外警务知识储备,提高涉外警务技能是公安人才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用可持续教育理论指导职业院校英语教育改革

综上可知,英语教育目前面临诸多问题。国发〔2005〕 35 号文《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中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促进学习型社会建立。这一要求的提出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相吻合。"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育既是存在的问题的一部分,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教育在高层次上被当作更持续社会的关键,与此同时,它又在一个不可持续的社会的再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未来发展的主力军,理应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学科、教师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面对英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公安类职业院校英语教育应找准定位,目标明确,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对《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用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指导深化教学改革,促进英语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公安类院校的英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学科的可持续发展,教材的可持续发展相统一,最终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向前进,曹佩升,刘文平.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 钱丽霞.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发展的新理念[J]. 全球教育展望. 2006.

3. 朱春华,陈红. 浅析高职英语的现状及对策[J]. 创新教育. 2013.

4. 陈锦娟. 高职公共英语教育面面观[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

5. 李大鹏. 对公安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 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2.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范文2

论文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各大城市的头等难题。因此建立高效、快捷、低成本、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迫在眉睫。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的基本思路是:大力建设和鼓励公共交通;完善城市规划组织结构;整合城市规划;统筹规划城市各功能区域与交通枢纽;坚持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构建科学现代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

城市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美好的城市生活是无数人的梦想。2010年我国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赢得世博会的主办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关注越来越密切,我国各大城市也以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为重点提出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政策,如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等,以期实现城市交通节能减排,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添一份力量。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渐跟不上城市人口的需求,严重阻碍了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城市交通是城市空间转换的实现途径,是具有人或物运输功能的综合系统,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各大城市城市规划的难题之一。我国的地面交通资源现状决定了仅仅依靠不断扩张交通用地和扩充道路不可能解决未来的城市交通问题,因而必须从转变城市发展模式和调整交通结构入手,通过制度政策层面、综合管理、技术创新等多角度入手,才有可能使中国的城市交通迈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对国家前途和命运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 是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一种发展战略。城市交通系统是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就是既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改善交通日益拥堵的现状,还能够降低交通系统建设运营的资源消耗、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在提升社会公平度、提高交通系统效率的同时与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相协调。根据公路与城市发展规划,从“九五”到2020年,又将是一个道路建设发展的高峰期。因此,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是当前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大力建设和鼓励公共交通

要全面落实公交优先的发展理念,调整、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对于不断扩张的城市来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环节是最大化成长空间和最小化废弃物。以往为了拉动消费和增加税收,各地执行的都是鼓励私人轿车发展的政策。随着城市人口收入的不断攀升,使用私人汽车的人数逐年倍增,导致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造成部分城市交通承载到极限,造成严重的拥堵。而与使用私人汽车相比,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于大多数老百姓来讲,城市公共交通仍是出行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以法国巴黎为例,拉·戴防斯综合枢纽集城际铁道、城市铁道、地铁、轻轨、常规公共交通、出租车为一体,形成了高效率的综合交通系统。而目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很多地方政府忽视公共交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考虑公共交通系统的配套建设,往往造成城市交通拥堵,造成极大浪费和污染。

公共交通系统低消耗、低污染。大力建设和鼓励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结构应该是以多样化的公共交通系统(地铁、轻轨、公共汽电车)为主流,以辅助交通系统(私家车、出租车、非机动车等)为有益补充,形成多层次的城市交通立体网络体系实行公交优先原则,可以大大减少汽车运行的数量,从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缓解废气处理问题。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着力推进“公交城市”建设,提高交通设施承载能力和交通运输服务水平。计划到2015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45%。其中,高峰时段通勤出行中,公共交通分担比例达50%以上。轨道交通承担公共交通总客运量力争达50%左右。

因此,在进行城市公交线路规划时,我们应紧密配合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综合协调新老线路之间的关系,慎重调整已有公交线路;充分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用地布局变化,扩大公交线网的密度和公交站点的覆盖率,消除公交“盲点”。此外,根据世界各国范围内的成功实践证明,快速公交(BRT)和智能公交系统作为过渡和补充是可行的,它能持续和有效解决现有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完善城市规划组织结构,增强政府职能部门间相互协调

城市交通系统要实现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需求相一致,要实现交通与土地利用、不同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与枢纽、交通规划与管理相协调,鉴于城市交通系统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其内部的复杂性,实现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可持续发展不仅仅需要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完善的组织协调,还需要社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由城建、规划、公安交警、交通和市政公用等多个管理部门管辖。而正是多部门管理的现状造成了各项城市交通规划面临数据采集、资料获取、方案协调、规划实施等方面的困难。而完善城市规划组织结构,可以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坚实的信息支持,职能部门间的良好协作,也能为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效果监测和动态反馈机制的有效运作建立长效协作机制,进而实现城市交通规划对城市化进程的促进作用。

三、整合城市规划,以滚动计划法规划城市交通

城市规划和管理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可持续交通理念。交通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是有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避免决策失误和投资浪费、保证城市化和交通运输系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环节。管理理论中的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若用在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中,则可采用短期规划、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相结合的方式,强调城市交通规划的连续性。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各项基础设施都在不断的修订和优化,这就要求各地方政府整合城市规划,对城市交通规划进行滚动编制,提供既有的规划评估技术,以及规划方案的行动计划,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执行这一计划并为此负责。城市交通规划不仅要有短期的城市交通优化方案和行动方案,还应提供中长期城市交通规划的优化空间,并就土地开发、自然资源、环境和历史保护等问题综合考虑,编制后续五至十年的交通改善项目计划。

四、统筹规划,合理匹配城市各功能区域与交通枢纽

制定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重要保证措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城市人口急剧上升而导致大量住宅区的建设,另一方面高新科技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企业城大量涌现,而连接这两个区域的中间走廊却不能及时跟上,由此引发的潮汐式交通拥堵问题在所难免。因此,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将城市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在交通规划中充分考虑居民工作、生活的出行需求,使居民能够在较短时间到达公共交通枢纽,借助现代公共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另外,尽量采用立体化、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的设计模式,加强一体化和立体化的交通枢纽建设,在相对集中的空间内,将多方式换乘行为整合在高效率的建筑综合体内部,在交通接驳、转换过程中最大限度压缩步行距离,体现公共交通系统的快捷性、方便性和舒适性。在周边土地上集中设置金融、商业、娱乐等多种服务设施,乘客可以利用换乘过程,完成多个出行目的。

五、以人为本,坚持公众参与的城市交通规划

就是从人的需求出发,关注人的发展,注重社会公平,建立高效舒适、环境友好的城市交通系统。使公众参与城市交通规划是以人为本的体现之一,其实质是通过公众参与,实现公众监督,以确保规划执行的公平、公正与公开性,提升规划的合理性,满足公众利益需求,构建和谐社会。公共交通系统是居民生活的必需品,是居民出行的首要交通工具,对居民生活影响重大。因此,应加强贯彻以人为本,公众参与的城市交通规划,坚持将公众意见真正贯彻到规划方案中,构建合理的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和反馈机制。

六、构建科学现代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

首先,建立综合协调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保证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科学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与维护。城市交通系统内各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衔接、城市“公交优先”政策的实施、城市交通与城市间交通的联系,都需要统一的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和相应的政策保障。其次,要提高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及其网络的使用效率。这是提高城市交通供给能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其本质是最充分的利用现有交通资源,实现在同等投入下的最大产出;其次,制定并贯彻完善的城市交通管理调控政策。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汽车化水平以及交通需求特点,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具体包含交通投资政策、市场运作、交通环境政策、交通发展政策等方面。再次,增加交通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使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系统效率更高。城市交通系统各部门要提供体制和政策方面的保驾护航,为技术开发环境和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以汽车为代表的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应继续加强对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的汽车的研究、扩展其应用前景。如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研发等。

总之,实现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各部门以及公平度等方面的系统工程。虽然我国政府积极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面临着很大挑战和困难。要想真正实现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摸清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建设、管理等诸多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通过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社会各部门理性对待,通力合作才能够实现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卫,过秀成,孔哲,等.美国城市交通规划发展与经验借鉴[J].现代城市研究,2010,(11):69-74.

[2]任宇.建可持续化发展的城市绿色交通[J].文学与艺术,2010,(3):265.

[3]乔新生.解决中国城市交通拥堵的出路何在[J].观察与思考,2010,(11):55.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范文3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可持续发展教育 背景和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Background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Colle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LIANG Peng, QIN Xiaoqiong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Changsha, Hu'nan 410205)

Abstract Since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roduction, it has been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and social hot topic of public concern. However, eve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strategic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not to mention the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reveals the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fac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 as to clarify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alyze what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deal with the worsening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lle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虽然可持续发展概念已经提出了近30年,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个人享乐已经导致了不可逆的、破坏资源基础和自然、社会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而欠发达国家的人民则成为这种过度开发模式的受害者。一般认为,当所有的消费者都遵循环保的、损害最小化而利益最大化的消费模式时,可持续发展就可以实现。因此,各国均将重点放在改变消费者行为,明确消费模式和废弃物管理等方面,而对生产者的生产、包装和运输仅给予有限的重视。但是在全球范围内,没有明显的证据能证明这种方案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上取得了实质进展。本文将分析当前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并探讨在此背景之下,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当采取的改善措施。

1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障碍――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背景

1.1 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问题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问题的核心是对可持续发展内涵及其目标正确理解。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the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当前社会需求,同时仍不减损后代子孙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①由于媒体的广泛宣传和热议,很多人对“可持续发展”这个词颇为熟悉,但是包括政府决策者、知识分子、大学生和普通民众在内的大多数人对其定义、内涵、目标等概念却知之甚少。

1.2 技术手段的局限性

过去,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停留在观测自然环境的变化上,尤其是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和温室气体排放等因素。另一个研究重点则是能够显著减少资源消耗的新技术及其应用。②这些新技术的特点是能够维持原有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水平,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局限性在于:很多时候,看起来比较新潮、环保的新技术手段反而可能增加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例如电动汽车,从表面上看,电动汽车可以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消耗和废气污染,但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电就一定是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吗?在我国,超过70%的电能由火力发电厂通过烧煤来生产,这本身就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背离。所以很多学者认为,为了发明新的、干净的技术,已经花费了太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③

1.3 传统政策、经济手段的局限性

政策方法也存在许多局限性。虽然像世界贸易组织一样的国际组织在规范国际贸易以保护全球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某个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这种规范很可能会与该区域内的文化传统、民族风俗或公民自由理念相冲突,难以为基层民众所接收并付诸实施,往往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

基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消费者被视为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付出货币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理性个人。如果消费者个人不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共享资源的整体的一部分,那么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将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而不会考虑社会和环境的长远利益,因此对整个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几乎起不到正面作用。

1.4 基于消费者行为手段的局限性

另一种关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的关注点是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归因于个人和家庭即普通消费者的“粗心”行为,而改变消费者行为将可能导致资源的更有效管理。Noorman于1998年提出了“家居新陈代谢”的概念,用来描述个人或家庭物资和能源的流动,以此作为一种理解小范围内消费者日常行为对全球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实际方法。④根据这个模型,由于政府决策部门以及普通民众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作为“社会行为决定单元”的重要性,使得人们丧失了许多改善行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然而,寄希望于消费者行为手段的改变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依赖于消费者可以并且愿意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当代消费者通常被要求选择某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商品,例如可降解的塑料制品等。这实际上假设了消费者有一定程度的选择余地,并且可以得到相应的激励去做出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选择。然而,消费者通常并不一定做出改变去选择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因为他们通常觉得自己的决定并不会对宏观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这种将责任强加给消费者的方法其实很难带来明显的改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个人看作整个社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一部分,因此需要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方案。作为社会精英人才育成之所的高等院校理应承担应有之义,及时改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 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改善措施

高等教育凭借其对社会影响和探索新思想的学术自由,应该对可持续发展承担重要责任,高等教育课程应当直接来源于其为之服务的社会的需求。在可持续发展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当适应时代需求,对其方针、政策及具体措施做出相应的改善。

2.1 增进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正确理解

普通民众对“可持续发展”这个专业术语的误解和矛盾情绪已经延伸到了高等教育部门。很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认为,环境科学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唯一领域,普遍把可持续发展教育等同于环境科学教育和研究。由于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其涉及的术语的灵活性,使得高等院校和教研人员可以精巧而毫无意义的辞藻来掩盖其局限性,从而潜在地掩盖了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真正原则上的勉强和无能。过往的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狭隘性导致对大学生的教育效果微乎其微,在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栋梁之际往往并没有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理论。

因此,增进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正确理解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建议对高校行政、教学各部门的全体教职工进行可持续发展有关教育,让教育主体首先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然后才能在教学、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给学生进行完善而正确的理论传授和实践引导。

2.2 建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综合体系

由于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人、自然和社会系统的交流方式,单一学科内的学习和研究显然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和空间。笔者认为,应当在可持续发展涉及的诸多概念、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综合体系,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教育资源和手段,而不是像传统方式一样,局限于单一学科或者各学科领域互不影响、各自为战。

这种措施实际上是对高等院校已有课程的相互渗透和融汇贯通,这需要对高等院校的既有的教育政策、教育资源、教学人员和教学实践做出比较彻底的调整和修正。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管理、教学及行政人员能够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则可以很好地改善可持续发展教育成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各个高等院校之间的教育理念的差异以及高等院校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价值冲突很有可能妨碍这种建设性合作,从而阻碍这种措施的实施。因此,与改变整个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相比,开发新的课程可能是一种更加有效的途径。

2.3 开发可持续发展教育科学课程

开发可持续发展科学课程是克服在传统学科领域内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诸多限制的好方法。可持续发展科学的特征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以在局部或全球水平范围内如何将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进程结合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可持续发展科学必须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并且鼓励新颖的、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则当然来源于实际问题,并立足于实践进行教学。

可持续发展教育科学课程应当能够使大学生真正具有处理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时所必需的价值观、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以及批判性思维。经过课程教学,学生应当学会寻找关于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效果的经过验证正确的各类科学信息,还应学会衡量非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的后果,并且对其修正。这样,大学生将认识到社会中可持续发展涉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兴趣,并且能够搜寻、辨别和筛选可以促使这些利益相关者做出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所需的正确而完善的信息。

3 结论

可持续发展问题牵涉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的方方面面,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人上。现实表明,仅仅依靠改变消费者行为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不甚成功,而应当将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理念、增强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有关理论及相关决策信息的获取的能力作为突破口。作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高等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日趋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表明,传统的高等教育并没有承担起其应有的责任和效果。因此,高等院校亟需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针、政策、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以培养出具备解决或部分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

基金项目:2012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可持续发展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研究”[12C15]

注释

①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1991.

② Noorman, K.J. and Uiterkamp. Green Households Domestic Consumers,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ility[M]. London: Earthscan Publications Ltd,1998.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范文4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式教学;大学英语

一、可持续发展教育观的教育内涵

2005年3月,联合国颁布《联合国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05~2014)国际实施计划》,意味着“可持续发展教育”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同时也意味着“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概念与内涵已经发生了彻底的转型与适时的扩展。十年计划的出台,对当今中国的教育有着切实深远的指导意义,更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传统的教育将目标定位于全力为经济服务,这就必然造成教育根源的片面性,人的发展的片面性,以及社会整体的片面性,从根本上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可持续发展教育观的提出无疑是对上述教育弊端的全面调整,它是一种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理念,要求教育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基础之上,将教育的目的定位于培养具有与周边的一切事物和谐共处、共存、共荣的能力的人。为此,所有的教育工作都应该以可持续发展教育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建构,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十二五”发展规划和2020年教育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阶段,应该把教育作为可持续发展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中。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观与“环境式”英语教学的关系

“环境式”英语教学是以人类社会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为出发点,其根本意义在于解决环境问题,以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为手段,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环境式英语教学就是以学习者与周围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为主旨来开展的一系列的教和学的活动。

可持续发展教育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就是指考虑到学习者未来发展的教学观,是传播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知识并转化为学习方法,使受教育者在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前提下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提高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这一概念可以分为以下几层含义:

首先,可持续发展教育观的构成主体:教育发生的场所——学校,教育活动的参加者——教师和学生。

其次,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含有以下几个特点:区域性、阶段性和社会性。

再次,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实施的方法与途径,即通过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及参与合作来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

文中我们只把可持续发展教育限定在狭义的范围内。环境教育是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根据相关文献分析,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属于之前提到的环境教育发展观当中的高级阶段,环境教育中包含着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两者关系是互动的,环境教育需要以可持续发展教育观为导向,可持续发展教育观有赖环境教育实现其功能。

三、可持续发展观在“环境式”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1.可持续发展观与我国的教育现状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佳途径。据统计,中国在教育方面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是全世界最多的,但其结果却不尽人意。到目前为止,教育领域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我国的教育还不完全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育内容方法比较陈旧,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的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总体而言,教育教学的落脚点仅仅局限于如何应对考试、升学。

“十二五”时期是贯彻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五年,其核心是两个词:一是“服务”,二是“落实”。“服务”就是突出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为改善民生服务。“落实”就是要把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总体目标和战略任务落到实处。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更加坚定不移地以可持续发展教育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使学生将外在的知识与感受内化为个人内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2.“环境式”英语教学的实践功效

在我国各地区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往往缺乏对学生自主选择的尊重,教师为学生安排一切,这就使得学生在踏入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开始按照某种外在的意愿为其设计的人生发展道路行走,例如统一化的课程、统一化的教学、统一化的考试。教师的可利用资源有限,只靠说和写就能完成一堂课,学生们需要的也只是听教师教授就可以了。

随着现代化多手段多媒体教学的介入,革新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师的角色及任务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教师身边的可利用资源增多,所以,广大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去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功能。这就意味着教与学不仅仅是原有的听、说、读、写练这一系列活动,还要包括对学生的注意力的吸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始终抓住学生整堂课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贯彻和落实环境式英语教学活动,是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具体的说,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能够为教育服务的环境越来越多,这里的“环境”既包括教育活动的外部环境,也包括教育活动的内部环境。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转化能力加强,但不可忽视的是人类一味向大自然索取,不计后果地加大生产而忽略了有限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不容小觑。

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应对,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全力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环境。做到这一点,需要大家有牢固的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了解环境科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策略,真正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杜绝不利于环境的行为,才能使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

环境式英语教学,将环境与教学合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参与到环境保护之中,将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观有机地融合到一起。教育者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受教育者输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学习者也学习到科学的环境思维方式和科学发展的学习理论,为今后更好地解决生存、发展、创新等问题做好铺垫,它符合教育观及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观,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变革。

3.注重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角色并非是一个静态的、单层面的人格模式,而是一个具有动态性和多层面性的复合系统。传统的教学只是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接受教学活动。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多角度的立体教学模式,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变化,变得更注重双方的沟通、交流与合作。

具体说,教师角色转变,首先需要转变的是教育观念,将过去以既定教案和现成理论为教育前提,转变为以充分注重学习个体的自主学习为前提。广大教师需要营造出不同于以往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给予每个学生尊重与信任,这种信任不是表面的,而是贯穿于课上、课下、校内和校外的。大到学期学习规划、小到作业完成情况,教师应及时监督指导并给予反馈,学生只有体会到这份关爱与信任才能获得自尊、自信,以便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

一旦教师与生之间建立起这和谐的师生关系,许多教学环节都会发生变化,比如教师不仅仅传道、授业、解惑,而转化为多方向、多角度地沟通交流、合作与探究。学生乐于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技能,增进情感认识,进而主动配合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也逐渐掌握如何更好地创设学习条件、营造学习气氛、及时引导与纠错,在这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受益者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广大教职员工。学生、教师在如此理想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升华感情,完全符合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观念,同时也对学习者身心发展有极大的好处。所以,教师角色的转变势在必行。

对于可持续发展教育观的哲学诠释,首先它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它不仅是传承上千年的教育文化,还应该是顾及后代、惠及百年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观兼顾“历时性”与“共时性”,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将个体的“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更好地诠释可持续发展教育观,教师们需要作出相应调整,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学生一味被动接受的状况。在教学进程的设计中,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角度出发,在教学环节与步骤上要多样化、灵活化、实效化,替代过去大一统、死板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动力,使其学习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钱丽霞.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与实践的趋势[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范文5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全民战略。全民参与的程度,将直接决定持续发展所能达到的实现程度。目前,我国青少年和儿童占全国人口的57.5%,他们是未来的决策者和建设者,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广大青少年的广泛参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当前,我国正加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满足全国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对青少年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对青少年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以适立当前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可持续发展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主旋律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具有复杂层次的巨大工程。其核心是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即人地关系。其主要内容不外乎:人口可持续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学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同时以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细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正好是地理科学的研究主题,也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综合考虑自然、人文因素。一切环境问题、发展问题,只有落实到具体的区域才能得到合理解决。这又正是地理学研究的传统思路和方法。由此可见,地理学与持续发展关系极为密切。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中学地理教育,比其它任何一门学科都更具备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资格。所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就成为中学地理教育的主旋律。

中学地理教育要义不容辞的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协调好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既要考虑局部利益,又要树立全球意识;既要顾及当代的需求,还要照顾后代的生存与发展;既要追求眼前效益,还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观点。使他们在未来的各项活动中,能够具有较高的素质,自觉地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稳定的关系。不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取得经济效益;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中学地理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学地理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但要以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中学地理教材为依据。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就蕴含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而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中,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丰富具体、更系统完整。下面以新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高中一年级必修课程为例,谈谈中学地理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

(1)资源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新大纲第一至四单元,分别讲授以人类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着重揭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观点。

(2)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大纲第五至八单元,讲述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居住地、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人类的旅游活动等。讨论人类活动(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探讨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范文6

【关键词】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

对于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历来说法不一。有的把二者等同起来,有的认为环境教育包含卡持续发展教育,有的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包含环境教育,有的则认为二者互不包含,但是有相同的部分,还有的观点则是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教育的最高阶段。我们普遍认为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之间是互动关系,环境教育需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来重新定位,而可持续发展教育可以实现环境教育所无法实现的功能。

一、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产生背景

环境教育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可持续发展于20实际九十年代产生。尽管诞生的时间不同,但是二者都是在全球环境遭受破坏,同时面临极大的资源危机的背景下产生的。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加重,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逐渐提高,环境教育的问题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当前,环境教育已从生态和自然的领域逐渐扩展到生态、自然、经济、文化的综合领域,这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见,可持续发展理念涉及的范围宽广。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众多学者已经就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之间的关系作出了广泛的研讨,得出的观点各不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种观点:1.两者是等同的关系。这种观点把两者等同起来,环境教育先于可持续发展教育产生,所以没有再提出可持续发展教育;2.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环境教育的组成部分。这种观点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下形成的一个新的分支,也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一种新的手段;3.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一部分。这种观点与第二种观点相反;4.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相关独立的关系,但两者之间有相互重叠的部分;5.可持续发展是环境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看出,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不应该是对立关系。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比环境教育更深刻、更广泛的概念。

二、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在概念上存在极大的差异。中国大百科全书里对环境的定义是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所有自然因素的总和,但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宽泛得多。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深入,环境的的概念也得到进一步拓展,从自然环境拓展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同时,换进教育的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环境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人地关系的教育,即是让学生了解国内、国际及当地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从中获得关于环境方面的知识。这种关系的教育强调人与环境、资源的和谐发展,人是一方,资源、环境是另一方。相比之下,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要宽泛得多,它包括了:1.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人类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2.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3.社会及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即是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不仅是人们环境观的体现,还是人类简价值观、社会观与道德观的体现,决定了整个社会发展的整体动向的科学性。

三、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是互动的关系

教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首先,环境教育为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根植于环境教育中。环境教育不仅是一门教育课程,更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支持者;同时,可持续发展又为环境保护起来正确的引导作用,它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环境教育的内容将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进行定向,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法也大多源自于环境教育。

四、可持续发展在环境教育重新定向中的作用

(一)环境教育概念演进

环境教育的概念最早于1970年提出,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所接受。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使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全球环境保护的教育开始出现,环境教育也有了界定,人们开始关注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依赖性。到了八十年代末,环境保护向更生层次发展,“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全世界的强烈反响,环境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会议之前,人们对环境教育的理解局限于自然环境,这次会议之后,环境教育更多的强调可持续发展性,即把环境教育与发展、人口教育结合,环境教育的概念范围扩展到兼顾生活、生产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二)环境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演变

全球的环境危机让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的教育和保护,也赋予了“环境”一词新的含义。之前的环境教育仅仅局限于自然的教育,其内容强调自然生态,自然经验才是环境教育的核心,可持续发展仅仅局限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现如今的环境问题已经被当作社会问题,这是人们的共识。环境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得到扩展,更多的强调人类生态,强调社区经验是环境教育的核心,关注当代人的需要和后代的需要是否平衡,可持续发展也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的范围之内,而是作为衡量各方面是否合理的标准,而且也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五、可持续发展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功能区别

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其根本目的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受教育者的生存质量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教育既是可持续生活的手段,也是可持续生活的一部分。而传统的环境教育的范围狭隘,只是以解决环境问题为根本目的,这一点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是有本质区别的,因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和能力的培养,其次才是解决环境问题。

六、结束语

总之,环境教育只是基础,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涵则更加丰富,融合了全球教育、世界研究、发展教育等的理论和方法,强调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核心。

参考文献:

[1]王民,蔚东英,霍志玲.论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