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地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地安全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农业机械推广问题安全管理对策农业机械化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农机推广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机推广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水平对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1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1.1农机推广应用体系不完善
在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中有的地区没有专职的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心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只由基层农业服务中心派人进行没有专业的农业机械知识农业机械的推广受到影响基层农业机械化推广的办公条件比较简陋不能有效保存农业机械技术中的一些文件和资料新的农业机械器具没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没有形成有效的体系致使农业机械推广受到严重阻碍
1.2农机安全管理制度未落实
有些地区的农机安全管理不规范农机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不能组织人员进入乡村中进行农机检查对于农机安全生产的各项任务没有进行监督和检查只有发生事故后才进行处理农机安全管理制度未落实使得农业机械生产有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1.3农机操作不规范
在农业机械操作过程中有的操作人员因自身的问题不按照规定进行操作导致农机事故频繁发生农机操作不规范是农业机械在应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操作人员在没有进行农业机械操作培训的情况下进行操作非常危险容易引发农机事故对操作人员和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有着潜在的威胁
1.4农机设备保养不到位
农机设备是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在农机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保养不到位是农机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农机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要进行保养若保养不到位对农机设备的损伤较大并且再次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机械零件失灵的情况导致农机事故发生[1]
2农业机械安全管理措施
2.1加强农机推广应用体系建设
基层农业机械推广应用体系的建设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机械技术对于农业发展有着促进的作用因而要加强农业机械推广应用体系建设对基层农业机械推广单位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办公条件并且为新的农业机械技术器具提供示范基地引进和推广试验基地加强农机推广服务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农业机械推广人才保证农业机械技术能够被人们接受增加具备专业知识人才的数量并对推广区域进行划分使农业机械能够应用在区域内的农业生产中
2.2落实农机安全管理制度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农村的农业机械管理工作进行明确的划分使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人员负责组织农机执法人员深入乡村进行农业机械的检查对于农机操作人员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督促其办理农业机械的入户登记和年检等对拖拉机等进行专项整治查处违法载人无牌照等违法行为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要根据农业生产的时间对农业机械维修等技术进行及时宣传使农业机械操作人员能够及时地进行设备维修保证农机设备的安全[2]
2.3提升操作人员能力
规范操作流程对农业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传授农业机械操作知识提升操作人员的能力在进行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培训的过程中增加农业知识的传授能够提升农机操作人员的农业知识素养对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3-4]对农业机械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将各种农业机械的操作流程进行整理和归纳保证农业机械操作的流程最为科学合理将其制作成册进行刊印并发放给农业机械操作人员使操作人员能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农业机械的使用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因为操作失误而导致农业生产工作延误[5-6]
2.4加强农机设备保养措施
农业机械的保养要从2个方面进行一是在农机作业过程中加强保养二是在农闲季节对长时间放置的器具进行内外清理和保养在农机作业过程中定期对农业机械进行换油和检查加油重点检查油污部位特别是机件连接部位对油污的产生要查明原因在特殊的使用环境下结合不同部位进行保养保证内外部零件能够随时使用保证农业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内外部零件的使用性能良好对于长期停放的农业机械如拖拉机柴油机等保持每个月启动运转1次运转时间为15min左右将油压力输送到摩擦表面防止零件摩擦引起表面氧化生锈对机械表面进行除锈和涂油使农业机械表面形成保护膜减少氧化腐蚀对于长期停放的作业机械要保持封闭将进气口排气口通风口等进行封闭减少杂质水分等进入到机体中防止发生腐蚀造成农业机械内部零件损失保证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
3结语
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对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农业机械推广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加强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能力和设备的保养能够保证农业机械应用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安全推动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农业现代化生产的发展
4参考文献
[1]方洪河.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及安全管理对策[J].时代农机2015渊26-19.
[2]任德元.农业机械推广安全管理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6渊1039-40.
[3]刘洪才.农业机械的维护与保养[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12):88.
[4]李春洁.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及安全管理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4,34(11):44-45.
[5]张伟,李贺,艾青,等.浅谈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面临的问题和改善建议[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1):86.
[6]刘国祥刘兴贵.云阳县农业机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16):219.
[7]徐石林.加强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措施研究[J].南方农机201748(12):50.
基地安全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高校;安全文化;文化建设;管理策略
一、安全文化和高校安全文化
安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人类一切文化的始祖。安全文化的概念最早出现于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对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的报告中,该报告提到“苏联核安全体制存在重大的安全文化的问题”。1991年出版的《安全文化》报告中,将安全文化定义为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我国自1991年开始引进、研究和推广安全文化,相继成立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中心等专门机构,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全民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参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中安全文化的定义[2],论文将高校安全文化定义为被高校全体师生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按照文化的结构层次,高校安全文化是多层次的复合体,由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组成。高校安全文化建设是将安全目标、安全宗旨、安全理念、安全管理哲学和安全价值等要素内化到全体师生的意识中,最终转化为全体师生遵章守矩的自觉行动。安全文化是高校安全管理的灵魂,高校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安全文化深刻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优秀的高校安全文化是校园和谐稳定、师生工作学习的重要保障。高校应坚持统筹发展,将安全文化投入视为一种战略投入,这对高校建立良好社会形象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G大学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针对G大学安全管理的实际现状,结合PDCA的管理模式,借鉴《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国际标准的核心内容,从安全发展理念、安全管理制度、师生安全行为和安全设备设施等维度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发放采取“问卷星”线上调查的方式展开。本次发放学生卷305份,有效问卷305份;发放教师卷73份,有效问卷73份。重点调查数据的分析情况如表1、表2所示:结合表1、表2对于重点调查数据的统计,以下从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和安全设备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在高校安全发展理念方面,G大学的大部分学生在高校安全理念方面有较好的认知,这和学校定期组织安全宣讲有直接关系。但教师对于高校安全理念、安全工作愿景了解程度为一般,这和教师较少参与学校定期的安全培训有关。学校对于安全管理的宣传,主要有校内宣传栏、学校网站、电子屏幕、专题培训等方式。在高校安全管理制度方面,G大学的学生对于学校体系化的安全管理模式并不了解,但对于安全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较为熟悉,该问题主要源于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时间较长,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整改落实较为熟悉。教师对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有较多诉求,这源于教师的自身认知和专业水平。师生对于学校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都有较好评价,这说明学校在进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高校师生安全行为方面,G大学的学生对安全风险有一定的认识,对于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较多地归结为安全意识不强,超过一半的教师也认为安全意识不强是导致学生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学校应通过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师生的安全行为,降低校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目前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有安全知识竞赛、专项应急演练等。在高校安全设备设施方面,G大学的师生都认为学校在安全设备设施方面投入合理、运行状态良好,这说明学校在安全设备设施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学生关注更多的是信息安全建设,这与目前社会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有一定的关联。较多的教师认为学校安全设备设施的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这也是信息化时代的管理诉求。
三、G大学安全文化发展阶段分析
依据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四个阶段,通过对上述调查问题的分析,结合实地的调研访谈结果可知,G大学有较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学校各层级对于安全管理有明确的思想认识,但师生安全文化意识和安全行为仍然是被动接受,因此G大学的安全文化发展处于依赖严格监督阶段,并逐步进入独立自主管理阶段。此阶段主要有以下几个管理特征:1.管理承诺各管理层从上到下对安全责任做出承诺,并表现较好。学校各管理层对安全管理十分重视,近年来不断完善安全文化建设的制度和体系。2.合法合规全体师生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但自主性仍不足,对于校内的安全管理处于按章行事的水平。3.制度流程学校已建立必要的安全规章制度,但师生的执行往往是被动的。[3]师生对于安全的执行程度限于遵守已有的各项安全制度,但对于安全制度的持续改进未有进一步的认识。4.目标绩效学校各级的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门通过不断强调校园安全的重要性,制订具体的安全目标和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保证安全绩效的达成。学校日常重视安全宣传,制度化的监督巡查也有较好的执行。5.全员参与学校把安全视为一种组织价值,除了关注高校本身的安全绩效,同时对相关方进行安全管理,包括外来人员、承包商等。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师生对于校园安全的参与意识,通过提交改进方案,及时评比、奖励等方式为安全文化建设注入动力。6.安全培训安全培训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受训的对象包括全体师生、承包商等。培训目的在于培养全体师生的安全技巧和应急能力,不断改进自我安全行为。
四、G大学安全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G大学的安全文化发展处于依赖严格监督阶段,为了提升G大学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结合高校安全文化的核心内容,从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和安全设备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1.安全系统理念学校领导做出表率,让各二级院系、职能处室、教研室和全体师生感受到学校领导层对安全承诺的自觉实践。学校领导在制订整体发展规划时,对安全发展应予以考虑,保证安全文化的资源投入。各级管理者积极参与安全培训,配合校领导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高校安全文化体系的建设,应更偏向人性化,以人为本,拒绝条条框框,从高校师生的角度去思考和探索更好的安全文化制度,切实保证高校师生的安全。2.安全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对全体师生建立校内、校外相应的安全责任,明确各自相关的职责和权限,形成文件后,统一实施。高校应建立安全风险管理程序,通过组织相关领域的安全专家,识别涉及高校的各类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等级,判断风险可控性,制订风险措施,编制高校安全风险注册表,并对安全风险变更信息进行动态更新。师生自觉遵守安全制度,全面推进高校安全文化的建设。3.师生安全行为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可通过安全教育、安全会议、安全培训、安全演练、安全月活动和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高校安全文化建设需要有效的沟通方式,确保高校与上级主管部门、相关方,以及各级管理者与师生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全体师生主动上报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环境,高校安全责任部门及时处理和反馈。对于在安全文化建设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予以表彰宣传,通过树立安全模范和榜样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4.安全设备设施制订高校安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设备设施的责任人。对于校园建筑物、教学设施等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尤其应关注高校实验室安全,对于国内外已发生的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进行事故横展宣传,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高校的新建、改建、扩建设施应重点关注,保证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安全技术要求,实现高校安全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化。
五、结语
安全作为高校一切活动实施的首要前提与基础,安全与稳定是高校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高校安全研究的意义重大。安全文化是高校安全管理的灵魂,高校作为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安全文化则深刻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优秀的高校安全文化是校园和谐稳定、师生工作学习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分析安全文化和高校安全文化的特点,对G大学安全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高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发展阶段,提出G大学安全文化建设的管理策略。高校应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将安全文化投入视为一种战略投入,这对高校建立良好社会形象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以瑾,刘博智,孙梦捷,等.大数据透视两会热点把脉“后疫情时代”教育走向:2020全国两会教育舆情分析报告[N].中国教育报,2020-05-30(3).
[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9.
基地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
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场所,是高校教学必备的实践基地,在高校教育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功能。实验室根据用途可分为教学型实验室、科研型实验室和教学科研混用型实验室。本文主要分析教学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教学型实验室主要用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课。自2000年国内高校开始扩招之后,因教学资源紧张,实验课通常是整班制上课。因此上课学生人数较多,学生的素质、理解能力和个性上的差异都较大,这导致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实验室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重要。
食品学院的教学实验室根据功能可分为食品加工类实验室、食品包装类实验室和食品检验类实验室。根据具体用途,食品加工类实验室又可细分为果蔬加工实验室、畜产品和水产品加工实验室、粮油食品加工实验室、发酵实验室等;食品包装类实验室又可细分为包装材料加工实验室、包装设计实验室、包装工艺实验室、包装材料检测实验室等;食品检验类实验室又可细分为化学检测实验室、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生物技术检测实验室、食品感官评价实验室等。
由于实验室种类繁多,管理起来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本文主要从实验室的结构设计、实验功能区的划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实验室安全培训机制等几方面来探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一、实验室的结构设计
由于在教学实验室上课的学生人数较多,实验楼的走廊要宽一些,走廊上不要放置仪器设备或其他杂物;实验楼要有一定数量的楼梯和电梯,而且楼梯和电梯要宽大;实验室最好有前后两个门,以便于发生紧急情况时人群的疏散。
实验室的室内面积应该大一些。如果没有大型的仪器设备,30―40人/班,实验室的面积应该不小于100平方米,中央台3―4排。实验台下的柜体要向内凹进一定尺寸,例如:30―40厘米,使学生坐着时有放腿的空间。相邻两排实验台的间距不小于1.5米,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会相互碰撞造成意外伤害,也给指导教师留下巡视指导的空间。
实验开始之前,指导教师都会用板书或者多媒体,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安全操作要点做详细的说明。因此,中央台上尽量不要安装试剂架,否则会遮挡坐在后排的学生的视线,影响讲解的效果。
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水或者要经常清洗实验仪器的实验室,可以在实验台的中间安装一排水槽,根据需要加几个水龙头,或者在实验台的两端安装几个水池,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就近清洗实验仪器,避免拥挤,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台上的电源最好有防水保护盖,可以避免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水溅到电源里引起的电源短路或其他危险。实验台靠近水池的地方尽量不要安装电源,即使安装,也要在水池边加装具有一定高度的挡水板,防止在洗东西的时候水溅到电源上。
食品加工实验室和食品包装实验室一般放有大型设备,食品检测实验室也有大型精密仪器。实验室结构设计时,要考虑在仪器设备之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学生们的操作使用和观摩交流,以防拥挤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或学生受伤。
二、实验功能区的划分
食品加工实验室可划分为原料储存区、清洗区、切分区、加工区、包装区、成品储存区等。化学检测实验室可划分为样品储存区、前处理(粉碎、取样)区、称量区、实验区、仪器检测区、污染物处理存放区等。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可划分为样品储存区、前处理(粉碎、取样)区、称量区、无菌接种区、实验区、仪器检测区、消毒灭菌区、污染物处理存放区等。实验功能区的正确划分和安排,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序进行实验,防止交叉污染,保障实验者的身体健康。
实验中,除了每组都有的实验用具,还会有一些公用的仪器设备,例如:冰箱、烤炉、膨化机、冰淇淋机、天平、离心机、高压灭菌锅、酶标仪、色谱分析仪等。实验室要根据实验的流程和仪器设备的特点划分出一定的功能区,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有序进行实验,防止无序的走动引起碰撞,造成意外伤害的发生。还要避免因仪器设备摆放不合理,造成仪器的损坏,例如:冰箱与烤箱等加热设备放在一起,会造成影响冰箱散热、加速电源线老化等问题。天平、色谱分析仪等仪器需要恒温、洁净、无振动的空间,而离心机使用时振动较大,这些仪器都需要各自相对独立的空间。
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的结构设计和实验功能区的划分都是从硬件方面来探讨实验室安全管理,而制度则是从软件方面来保障实验室的安全使用。笔者所在学院从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化学品管理、突发事件处理、通用实验室管理和特殊实验室管理等多方面制定了相关的安全制度。
其中,人员管理制度包括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主任岗位职责、指导教师岗位职责等。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大型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气体钢瓶使用和保存管理规定、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等。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包括低值易耗物品使用管理规定、低值易耗品损坏赔偿办法等。化学品管理制度包括化学品使用管理规定、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管理办法、危险废弃物处理规定等。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预案、实验中意外事故紧急救治办法等。通用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开放实验室管理规定、实验室门禁管理规定、安全和卫生管理条例等。特殊实验室管理制度包括?工电子学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检测室管理制度、化学检测室安全守则、微生物检测室安全守则、食品加工室使用注意事项等。
四、实验室安全培训与考试机制
基地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 生物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隐患
[中图分类号] R3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8(a)-134-02
生物化学实验室是医学类中职学校比较重要的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是研究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学生的人身伤害,仪器设备损坏和破坏环境事件的发生,因此,分析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生化实验室安全防范机制,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1生化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分析
根据美国海音里希灾害理论模型[1],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是不安全环境和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环境因素是指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化学药品等因素处于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是指人的不安全因素。
1.1环境因素
1.1.1 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指机械设备、压力容器、水源、电源、光源辐射等不安全因素。
1.1.1.1仪器设备仪器安全事故主要指仪器伤人和设备损坏,仪器伤人主要是由于某些学校由于资金不足或生化实验室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仪器设备已经老化,但仍在使用,是主要的安全隐患。另外,中职学生自免试入学以来,素质明显下降,经常会出现不按照正常操作规程操作仪器,造成仪器损坏而引发事故。
1.1.1.2压力容器生化实验室中常用的氢气、氧气、液氨等压缩气体容器,搬运时碰撞,安置时位置不当(靠近热源或阳光曝晒),或者高压灭菌锅使用不当,极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及环境污染等事故。
1.1.1.3 火灾有些学校供电设施陈旧,线路老化,或超负荷运转,极易引起短路,引发火灾,或者在某些实验过程中,需用酒精灯加热,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引发火灾。
1.1.1.4水灾有时在实验过程中停水而忘记关闭水龙头,或精密仪器摆放靠近窗户,下雨时忘记关窗,都会造成实验仪器的损坏。
1.1.2 化学因素
不安全的化学因素包括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的化学药品。
1.1.2.1危险的试剂生化实验中使用的危险试剂很多,如易燃的酒精、甲醇、乙醚等,易爆的三氯甲烷、苦味酸等,剧毒药品像氰化物,还有常用的盐酸、硫酸、氨水等强腐蚀药品。
1.1.2.2化学污染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毒、有害的气体或化学废液,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或污染地下水,未经处理的实验动物也会造成病毒传播或环境污染。
1.2人为因素
1.2.1 实验室管理人员因素
实验指导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而疏忽大意,或管理能力上缺乏必要的实验室安全防范知识,在实验前没有对实验室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或者没有对学生进行实验室仪器、药品等使用的安全教育,就会造成安全事故。
1.2.2 学生因素
现在的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好奇心强,即使老师在上实验课前对学生进行了实验室安全教育,仍有部分学生不按规定操作和使用仪器及药品,发生危险后缺乏正确处理的知识,从而酿成重大事故。
1.2.3 管理体制
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缺失,实验室安全管理不是简单的防水、防火、防盗,生物化学实验室更需要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才能正确管理使用生化仪器、强酸、强碱及一些易燃、易爆的药品。
2生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2.1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生物化学实验室是医学类中职学校重要的实验室,尤其是像医学检验等专业进行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为了保证实验的安全和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如: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压力容器及精密仪器的安全使用管理办法、实验室“三废”处理办法、易燃、易爆及剧毒药品的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隐患定期排查制度等。在各种安全制度中,尤其要加强岗位责任制度的建设,明确岗位、责任到人,防止出现互相推诿、拖拉等现象的发生,有了好的管理制度,还要设立专业的管理人员,对有害试剂做到领用登记、出入登记,确保责任到人[2],这样生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有保证。
2.2 定期排查不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除了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的管理人员外,还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隐患排查,防患于未然。按照美国海音里希的灾难模型分析,产生事故的间接原因是环境因素,不良管理是产生事故的根本原因,而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因此,生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排查环境的不安全状态,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阻断事故的发生。
2.3 制定实验室安全预案
在生化实验中,每次都会接触一些易燃、易爆、强腐蚀或剧毒的药品,为了预防事故发生时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必须有安全急救措施,在实验室必须配备一般治疗伤害的药品和急救箱,并对相关实验室人员进行急救训练和安全培训,以便在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时能及时合理地处置[3-4]。安全预案对实验室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预案准备,包括火灾、水灾、化学灼伤、玻璃仪器割伤等的处理方案,一般中毒的应急处理,及对触电事故的处理。
2.4 科学管理,强化环保意识
实验废液有的具有强腐蚀性,有的剩余标本有传染性,如果处理不当会对人或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实验排放物的管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教技[2005]3号)[5]的精神,首先将实验室排污管理纳入学校日常工作计划;其次,实验室要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试剂;再次,要有实验室污染物排放的制度,定期按规定处理,确认达到安全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预防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和扩散。
3 结束语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实验中心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工作中,实验中心的安全教育应该是全程化、全方位、多层次来进行。全程化是指安全教育要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全方位是指安全教育要在所有实验教学中进行;多层次是指安全教育应该是由浅入深、逐步进行,没有经过安全教育的学生是不允许进入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的内容要全面,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到实验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的应急自救常识和药品安全都是安全教育的内容。进行生物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应该成为中职学校日常安全教育的一部分,多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来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全体师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崔正斌,邱成.企业安全管理新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80.
[2]李五一.强化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M].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 24(9):1-3.
[3]徐德佳.社区医院注射室纠纷与差错预防措施探讨[J].内科,2010,5(1): 78-79.
[4]梁云萍.规范护士交接班的效果[J].内科,2010,5(1): 80-81.
基地安全管理制度范文5
1、溯源调查的意思是向上寻找发源地的调查。
2、溯源最早是1997年欧盟为应对“疯牛病”问题而逐步建立并完善起来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3、食品安全溯源体系,是指在食品产供销的各个环节(包括种植养殖、生产、流通以及销售与餐饮服务等)中,食品质量安全及其相关信息能够被顺向追踪(生产源头—消费终端)或者逆向回溯(消费终端—生产源头),从而使食品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监控之中。该体系能够理清职责,明晰管理主体和被管理主体各自的责任,并能有效处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从而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4、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的建立由政府主导推动,通过食品产业链上的各方参与来进行实现。其中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基地、肉牛养殖基地、屠宰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零售企业、最终的食品消费者。
(来源:文章屋网 )
基地安全管理制度范文6
煤矿企业中的安全文化,是“靠煤吃饭、倚煤生存”的煤企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和必建内容,安全是企业生存、发展、稳定的基石,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永恒的主题。而作为承载和执行企业方方面面的决策和规章制度,决定安全管理制度成效的“根”始终在班组。班组是一个企业最基层的组织和作业单位,千万条线都必须穿过班组这根针眼,通过其精心的“缝制”,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全管理目标。
完善机制,推动班组建设制度化
煤企班组建设要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就必须整体提升班组素质,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在制度文化建设上下功夫。目前煤矿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相当齐全,但是在执行制度上还有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很多事故的发生不是没有制度和规程,而是在执行上走了样。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旨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正常措施,确保安全文化创建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是要在物质文化建设上下功夫。要加大班组安全装备和文化设施的投入,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培训教育和文娱活动,为提高员工实践技能、业务素质和思想水平搭好台、服好务。
三是要在创新安全宣传教育内容和形式上下足功夫。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搞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班组不仅是完成任务的实体,也是孕育企业文化的细胞。班组成员在实际操作中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亲身感悟、点滴体会是形成班组安全文化的素材与源泉。班长要因势利导、善于总结,从班组成员的发言、心得、演讲、班组安全记录、上级指示精神、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四是要在创新安全管理模式上下足功夫。开展班组危险预知预防能力增强安全事故的可控和解决能力;要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的各项基础工作,并对违章者重处、重罚、重教。使班组成员从内在产生对安全的需要,从而做到从自身做起,不断改善,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价值,促使班组安全文化的规范化、制度化、大众化。
二、文化引领,塑造企业精神、培育安全文化土壤
煤企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就是养成员工从有意为之到自然而然,形成稳定的安全行为习惯;企业应该是一个凝聚精神、形成共同价值观的文化基地。打造本质安全型员工“四个文化”建设。
一是培育安全理念文化,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安全理念文化是培育正确的安全生产思想、理念、形成良好的安全思维态势的途径和过程,其目标是“安全自主化”,是安全行为文化、安全规范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的基础,是就是安全型企业的前提。
二是培育安全行为文化,强化员工自律能力。安全行为文化的目标是“行为规范化”,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技能水平,养成法遵守安全法规制度、自觉按照规程施工、严格按照标准作业、实现员工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促进企业整体安全水平的提升。
三是培育安全规则文化,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人的行为的养成,一要靠教育,二要靠约束。约束就必须有机制,有制度,有标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现成管理是建设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实现“管理法制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
四是培育物质安全文化,注重安全和技术投资。把安全作为煤矿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打造“装备现代化”、“质量标准化”的新形象。通过提高安全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完善安全生产的基础设施,可以增强矿井抵御风险的能力,创造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
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形成良好的安全素养
以人本理念,就是把安全工作的基点放在人的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出发,充分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耐心细致地疏导调节每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提高人大素质上下功夫,使每一名员工深刻全面地把握安全规律,详细准确地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具有熟练自如的岗位操作技能,具有从容驾驭现场作业的心理素质和经验能力,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品质具有妥善处置人际关系的基本素养,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操。安全文化的建设,重要的是让员工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使“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意识深入每个人心中,充分体现“我要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