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管理
【中图分类号】R15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422-02
近些年来,传染病的发病趋势非但没有减缓,反而与日俱增[1]。在这一新的时期,传染病的发病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新时期出现了新的传染病类型;②有很多已经被控制了的传染病又重新出现[2];③在新时期,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传播速度较之以前明显增快,并且传播的范围也明显拓宽[3]。因此给予以上三点原因,需要对传染病的防治和管理工作进行巩固,基于此原因,我院在2012年到2013年管理的228例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所有病例做出了充分的研究,结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现将主要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2年11月到2012年11月管理的这228例传染病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93例,女性患者135例。患者的最高年龄为89岁,最低年龄为6岁,平均年龄(38.6±2.5)岁。所有患者经过诊断均为传染病患者,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在所有的患者当中有乙类传染病患者45例,丙类传染病患者183例。患者患病的最长时间为32天,最短患病时间为2天,平均患病时间(15.4±1.7)天。分组以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和病程等方面都没有显著的差别,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将我院在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管理的228例传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例的发病特点做出研究,并针对相关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有效的传染病防治与管理方法措施。
2结果
通过本研究,我院建立起了健全的疫情管理组织和疫情报告网络,也针对我院当中所存在的个别问题和综合性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产染病的防控与管理措施。
3讨论
3.1传染病的防治与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本研究的相关论证和分析,笔者得出,传染病在防止和治理过程当中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重大问题。分别是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没有按照传染病的诊断标准来进行、医务人员对于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相关知识没有充足的知晓率、不能正确填写传染病的报告单、报告卡等。
在我国现行的法定报告传染病一共有三十九种,除了最近这几年最新纳入在内的手足口病和H1N1甲型流感以外,其余的三十七种传染病都有完善的诊断标准。但是对于很多临床医生来说,对于临床诊断都缺乏必要的诊断标准意识,在对传染病进行诊断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靠着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只是主观地认为这种疾病的表现像是某种传染病或者不像是某种传染病,而并不理会诊断是否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此外也有资料表明,2013年的全国传染病的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关于传染病报告管理的相关知识知晓的合格率仅仅只有38.23%,而且乡镇一级别的医院的合格率比上一级别的更低,这说明级别越高的医院,医务人员关于传染病报告管理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也就越高。笔者通过分析,得出,一些乡镇级别的医疗机构并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临床医生的培训机构,对于新进人员的培训也非常的落后,甚至有些制度仅仅只是为了应付检查;通过调查发现,对于传染病的及时报告率还有待于提升,特别是对报告卡和报告单的填写规范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2传染病的防治和管理措施分析
通过本研究,笔者对患者的调查和治疗过程分析,得出关于对传染病的防治和管理措施主要可以从七个方面说起。
①要建立起健全的疫情管理组织和疫情报告网络。在医院的内部,疫情管理组织需要对医院传染病的管理制度和每年度及每季度的传染病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以及相关事宜作出总结,对于漏报或者不报的人和事要做出严肃的处理;
②将具体的防治和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分片进行。可以分为六个方面来处理。对于门诊部门来说,要将急诊科的主任和门诊部的主任划分在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组织之内,对于进修的医师、轮转的医师介绍相关的疫情报告制度和工作情况。病区需要有首诊的传染病医生对相关的传报卡和转诊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预防保健科需要对病区内所有的传报卡进行分类登记并送发收发室。收发室要签收所有的传报卡,并建立签收登记记录。病案统计室对门诊日志进行收集和保管,对住院的病案也要负责保管。检验室要做好对检验单的检验工作。
③发挥预防保健科的监督作用。对于传染病的有关管理工作,职能科室具有专管权,因此,职能科室的相关领导需要对传染病的诊断和预防知识做到精熟等;
④疫情的报告工作要强化。对于预防和控制传染病而言,疫情的报告工作尤为重要,可以说在传染病的管理和预防过程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⑤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关于入院的新员工,一定要做好相关的培训工作,并将相关的疫情报告知识纳入到培训内容当中,还需要对全院的医务人员普及《传染病防治法》,并做好相关的考试和考察,保证每一个医务人员都能够正确的处理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⑥规范传染病的诊断。对于传染病的诊断标准,各级医疗机构的相关医务人员都需要做到全面的掌握,对传染病的诊断和报告,也需要进行必要的规范。对于因为诊断不规范的医务人员一经发现必须做出严肃的处理;
⑦传染病的报告和管理质量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鉴于此,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都必须将相关的制度进行完善,要加大自查和定期检查的力度,严格防治漏报和不报的情况发生。
综上,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关于传染病的防治与管理,需要针对特定地区的相关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与管理措施,这样做能够促进传染病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黄仙钟,林矛,黄惠珍,等.卫生监督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职责及存在问题初探[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2,05(04):265.
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范文2
参与涉及公共卫生工作队伍建设、医院院区规划、房屋建设、公共场所及设施配置、饮食饮水等工作的开展。
2、承担医院公共卫生规划、计划、工作方案和制度起草工作,负责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规划、计划、方案和上级检查及活动的组织、落实、督查、考核与总结汇报工作,
3、承担各种涉及公共卫生的法律法规和各种规范要求、制度、技能的组织、培训指导和考核工作。
4、承担医院传染病管理、传染病上报流程指导和传染病信息规范收集、上报工作;承担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建设指导与督查工作;
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信息上报工作,参与医院应急预案制(修)订和风险评估,负责医院突发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公共卫生处理工作,参与协调与联络。
5、承担医院放射卫生、职业防护及职业暴露管理与指导工作。
承担医院职工健康档案建设与管理工作,承担院区居民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重发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
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寄生虫等感染机体后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该类疾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且暴发流行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不可预知性,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人类一直未停止与传染病的斗争。20世纪以来,抗生素、化学疗法、计划性疫苗等实施,传染病的防控取得了巨大成效,部分传染病如麻风病、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等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结核病、病毒性肝炎等慢性传染病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但随着环境污染、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人们之间交往更加频繁等因素的影响,仍会导致疾病的传播及新的传染病出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每年基本会出现1种或几种新型传染病,目前已确认40多种。由于传染病致死患者占各种疾病致死患者的25%,其仍为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传染病的防控是全社会的责任,需多部门合作,全民共同参与,医疗机构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传染病的监测、治疗、感染控制、预防等工作,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1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中的作用
近年来,性病、结核病等过去已控制的传染病的又开始传播,SARS、埃博拉、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的出现,某些人畜共患传染病的高发,增加了人类对传染病的防控难度。国内医疗机构不断通过各种措施规范传染病管理,提升医院和医生的传染病应变能力。①构建完备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为进一步规范传染病管理工作,解满霞等[1]认为应成立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包括行政管理、医疗、护理、检验、药剂科、感控等部门负责人)、感染管理科和临床科室组成三级管理网络,设立专门办公室统筹负责传染病防控工作,随时收集意见和建议,定期总结防控经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科室成立质控小组,负责检查、督导各项制度落实情况。②健全制度。许多国内学者认为应依据《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等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完善医院传染病防控相关制度、操作规范、流程,且应简便、操作性强,包括消毒隔离、医疗废弃物管理、职业暴露处理、环境清洁消毒等,并真正落到实处,以制约和规范医务人员的相关行为。③严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科在医院传染病管理中承担管理、监督等职能,参与应急预案的制定、监测网络的成立、调配防控物资、动员医院全体人员参与传染病防治,使传染病能得到及时、规范治疗,尽快消灭传染源,阻断其传播,达到在医疗机构内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根本目的。有调查显示[2-3],部分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相关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细化,且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不仅在正常状态下发挥其相关职能,还应发挥在突发事件中具有疫情第一知情权、制定各类应急处置预案、指导监督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制定操作规程、感染信息的职能,并与其他科室密切合作,建立协同机制。在综合性医院建立传染病管理体系与防控联动机制可降低传染病在医院的传播。首诊医师在发现疑似患者后应立即做好个人防护,将患者就地隔离,上报医务科、感染控制科等相关科室,并邀请发热门诊医师会诊。感染控制科边流调边防控。确诊后传染病病例后,由医务科评估后给予隔离治疗或协调转院。感染控制科对患者滞留区域进行消毒防控。医务科将患者及密切接触者信息上报院部领,为医院制定早期防控医院传染病流行措施提供依据,信息科负责网络直报等。③提高认识。毛青等[4]认为各级医院是发现、隔离、治疗患者和切断传播途径的最前沿的医疗机构,处于传染病防治的第一线,是传染病防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各级医院对防控传染病的认识不同,导致相关设置也存在差异。吕小芳等[5]对60家三级综合医院、137家二级综合医院、4家传染性性疾病专科医院的调查显示,其感染科设置率分别为65.00%、49.64%、100.00%,感染科具备负压房间的比例分别为21.67%、3.64%、75.00%,独立发热门诊的比例分别为95.00%、80.29%、100.00%,感染科具有高级职称和学历的人员也也存在差异,以三级医院最高,二级医院最低。感染性疾病科室作为筛查和防控传染病的重要科室,还应进一步加强感染性疾病科设置和医疗质量控制。马丽平等[3]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公共卫生职能现状进行调查,相关医疗机构在应承担的传染病报告和诊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健康教育、免疫预防等方面与落实情况差异明显,其存在经费补偿严重不足、医疗机构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机制缺乏、信息化发展滞后、从事相关工作人员整体水平偏低等现象。需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医疗机构对公共卫生工作的落实。④优化实践。毛青等[4]认为医疗机构应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和医院传染病管理,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风险,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同时,更好地履行医院在传染病防控中的责任和义务。
2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的角色
医疗机构是传染病防控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功能决定了其在传染病防控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角色较多。
2.1医疗机构是防控传染病的前哨
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多会选择综合医院、私人诊所等医疗机构就诊,在确诊或疑似传染病患者后由就诊医疗机构转诊至传染病医院或医疗机构传染科进行治疗,患者一般不会到疾病控制机构寻求医疗帮助。因此,医疗机构是首先接触和发现传染病患者的第一现场,也是最前沿阵地。
2.2医疗机构是防控传染病的主力军
医疗机构承担着对传染病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疑似患者的诊断、医疗救治、隔离、现场控制、传染病上报和协助流行病学调查的任务,是防控传染病的中坚力量。医疗机构通过建立应急预案、配置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化操作流程、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隔离病房的管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的落实,加强管理力度,最大程度减少或避免传染病疫情在医疗机构内的发生和传播。同时,也需通过科学、有效的救治和隔离措施,及时准确完成疫情上报,科学、精准施策,以控制传染病疫情发展。
2.3医疗机构是传染病信息的主要来源
传染性疾病的报告是防控传染病的有效和必要手段。而作为发现传染病患者第一现场的医疗机构则是传染病信息的重要来源[1],承担着将相关传染病信息上报给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据统计,超过90%的传染病疫情信息来源于医疗机构。其上报的信息是制定疾病控制策略的重要依据,因此,其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完整性、报告的及时性对传染病防控的成败意义重大。
2.4医疗机构是急性传染病扩散的关键场所
医疗机构是传染病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首诊的机构,是传染源相对集中的地方,也是最易造成病原体传播的场所。医护人员是传染病防控的主要力量,但其长期在医疗机构中工作,为各种人群提供医疗服务,易发生职业暴露。而门诊或住院患者,多抵抗力相对较差,受病原体侵袭后容易发生感染。尤其是新生儿、老年人、长时间住院、接受特殊药物治疗、手术或其他有创操作的患者、各种慢性病患者,均是传染病的高危易感人群。另外,抗菌药物的滥用、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放化疗的开展、感染控制措施落实不利、人口密集等因素也为病原体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使医院成为传染病扩散的关键场所。
3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功能
3.1传染病监测
监测是防控传染病的基础,其功能包括病例的发现、确诊、登记、疫情报告、数据分析等。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诊断和报告工作,传染病诊断包括临床和实验室诊断,前者是根据症状体征、流行病学史、现病史等作出判断,后者是根据实验室病原学、分子生物学或免疫学检查作出诊断。其中实验室病原体阳性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目前,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主要包括法定传染病报告(共3类39种)、传染病相关征候群、传染病暴发疫情报告。医疗机构通过传染病监测提供准确数据,实现对传染源的有效管理和防控[6-8]。
3.2传染病治疗
传染病及时、科学、规范治疗可治愈疾病,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同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消灭传染源,阻断传染病传播和扩散,达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目的。治疗包括门诊治疗和住院治疗。对慢性传染病如结核、乙肝、艾滋病等症状较轻、治疗时间较长患者可在门诊进心规范治疗,同时,加强随访、按时复查;对症状较严重者的慢性传染病、某些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等则需住院治疗。
3.3感染控制
医疗机构通过预检分诊、隔离、防护、消毒、合理处置医疗废物,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病原体在医院内扩散。①预检分诊:依据《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规定,二级以上的综合医院应当设立感染性疾病科,负责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医院感染疾病科应独立于医院其他科室,设有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等,在重大传染病发生时,应分别设立疫区发热门诊和普通发热门诊。感染科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在传染病诊治过程中固定人员、仪器、设备,减少患者在门诊的移动,设立清洁和污染通道,有独立的出入口,对有流行病学史、传染病接触史、传染病相关症状者应转至感染科门诊就医。②隔离:合理设置隔离区域,确诊和疑似患者分开安置,尽量将其安置在单独病房,对确诊和疑似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给予佩戴口罩。③防护:对医务工作者的暴露风险进行分级,按照级别实施不同的隔离措施。普通门诊、病房等低风险情况,可选择医用外科口罩、工作帽、工作服(一般防护);发热门诊和留观病房,选择医用防护口罩、隔离衣、手套(二级防护);对咽拭子采集、气管切开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增加面罩。④消毒:定时对门诊、强留观室、抢救室、病房的等室内清洁消毒,疑似或确诊患者的护理用品做好规范的清洁、消毒,患者转出后对接触环境进行终末处理等。⑤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处置。
3.4预防
3.4.1筛检筛检是利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可能有病或者缺陷的患者,与健康者进行鉴别,是疾病预防的二级预防。筛检的目的是早期发现患者,以早诊、早治,防止疾病扩散;发现高危人群,以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分为普通筛检和选择筛检。前者是对某一范围内的普通人群进行筛检,筛检出患病可能性较大者;后者是筛检某区域内的高危人群,提高筛检效益。
3.4.2免疫医疗机构提供的免疫服务包括对一般人群特定年龄段实施疫苗接种(如儿童计划免疫)和对某疾病易感的特定人群(如高危行为、职业暴露等)实施免疫接种(如预防破伤风、狂犬疫苗等),以减少或阻断传染病的发病。
3.4.3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多种手段、各种传播媒介传播传染病防治信息、健康知识,并给予行为干预措施,使大众掌握卫生保健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及技能,树立健康观念,提高健康保护意识,识别高危因素,自觉摒弃不利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健康教育旨在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而行为的改变需长时间、反复的强化教育。且受教育者应对施教者有一定信任度[9-11]。医疗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有明显的优势。医务人员具有丰富的医学、心理方面的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相对更人性化的医患关系,是最有权威的人员,易获得患者的信任,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同时,就诊者或家属在医院亲身经历或目睹疾病的痛苦,对了解疾病的知识更迫切-,因此,在医疗机构内健康教育更有时效性。医疗机构可实现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如候诊厅的滚动屏、宣传栏、墙报、发放宣传册、电视等,且成本低廉是人群便捷地获得健康保健知识的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对传染病和危险因素的知识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12]。
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范文4
(一)、居民健康档案工作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搞好综合协调。为迅速落实建档工作,我院多次向办事处 居会等基层管理组织单位进行协调与沟通,得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分管领导亲自组织召开协调会,亲自安排部署,使居委会对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十分重视,每个辖区都安排专人负责协助建档工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站专门成立了由站长任组长的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整个街道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组织领导,制定了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成立专门建档工作小组和居民健康体检小组相互积极配合采取进入户调查统一体检服务的方式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主动建档意识。为提高我辖区居民主动参与建档意识,我站大力宣传发放各类宣传材料让每一名社区居民了解居民健康档案,积极主动配合我院建档工作小组顺利完成居民建档工作。
四、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为确保居民健康档案保质保量完成,我站对每一名参与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多次业务培训,让每一名工作人员熟悉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熟练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建档程序。
截止2012年11月底,我站共为七社区居民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纸质档案3974份,并把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完善合格录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根据《包头市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工作方案》及区卫生局要求,我院开展了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一、结合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我街道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对所有登记管理的老年人免费进行一次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测试,并提供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
二、开展老年人健康干预。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的慢性病患者进行管理;对存在危险因素且未纳入其他疾病管理的老年居民进行定期随访,并告知该居民一年后进行下一次免费健康检查。
(三)、慢性病管理工作
1、高血压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居民诊疗过程测血压;健康体检测血压;和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高血压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询问病情、测量血压,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随机血糖测试)。
2、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
一是通过健康体检和高危人群筛查检测血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患者。
二是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提供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空腹血糖和血压测量等检查,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提供健康指导。
三是对已经登记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含一般体格检查和空腹血糖测试)。
(四)、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及上级部门的各项健康教育项目工作。采取了发放宣传材料、开展健康宣教、设置宣传栏的各种方式,针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和我苏木主要卫生问题和危险因素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五)、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
一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以及传染病报告与处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了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二是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对我街道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制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了社区居民传染病防制知识的知晓率。
三是依据《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如下困难:
(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基本卫生服务的发展。
(二)、人才缺乏,全科医师人员不足,影响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度。
(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降低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四)、居民基本卫生服务认识存有距离,上门建档和随访主动配合存在一定困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强化职能,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
(二)、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吸引—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三)、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四)、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五)、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传染病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03-01
在护理工作中,即使是最谨慎的医务人员也会出错,即使不让所有出错的人从事医疗活动,也不能防止以后不再发生医疗差错。特别是传染病护理突况多,护理危险性更大,保护好医护人员和病人不出现传染等问题,是传染病护理安全管理重中之重,任何疏忽大意都可能酿成严重不良后果,从而带来终生遗憾。
1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传染病患者发病比较急,没有做好住院的准备。住院后住院环境的变化和生活的不适应会使其产生很大程度的不适应感。为此医院要努力营造充满人情味的、尽可能体现家庭式的温馨和舒适的环境。病房布置以整洁、安静、安全、便利为原则,病室明亮宽敞,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房配备24h冷热水供应,电视机,完备的一次性使用的生活必需品,床单要整洁舒适,根据患者需要随脏随换床单、被套。护理人员耐心热情,举止文雅,端庄大方,语言温和亲切,让患者放心、信任。根据疾病的种类、传染途径选择正确的隔离方法,比如慢性乙肝患者可以在本病区内设置患者的共同娱乐区域,避免不必要的隔离。通过温馨、舒适、整洁的医疗环境缓解患者紧张心理,促进疾病康复。
2耐心的心理护理
传染病病人比较特殊,住院后由于其病情的特殊性,大多采用隔离措施,严禁外出,病人往往在这样封闭环境中比较苦闷。加上病人担心自己会受到同事、朋友的歧视,会成为家庭的负担,往往心理压力比较大。而且传染病具有复发性,有的病人多次住院,而且久治不愈,导致很多病人失去信心,性格暴躁不安恐惧、焦虑,为了一点点小事就发脾气,苛责护士。针对传染病人这种心理特点,护士在对病人进行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要考虑疾病的特点,加强对病人心理的护理。首先,要主动与患者谈心,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诉求,耐心细致的安慰患者,以春风化雨般的温暖去感化病人,使患者感到如同家里一样温暖、亲切和舒适,从而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其次,护理人员对患者应进行传染病护理治疗措施的宣教工作,帮助其了解传染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能正确认识和面对病症,消除心理障碍,安下心来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
3加强一般护理
(1)加强消毒隔离观念。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开窗通风,每日对各病房进行60min紫外线空气消毒,病人出院要对病房进行终末消毒,减少所发生的锐器伤及污染物危害。
(2)加强对传染病人的饮食护理。传染病患者多有高热、新陈代谢旺盛而食欲减退。对其饮食护理要注意营养调配,根据患者饮食习惯给予流质、半流质、软食或普食,做到少量多餐,尽可能保证热量的摄入。鼓励患者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
(3)患急性传染病时,常有体温变化等各种生命体征的变化。出现高热后,应及时采取措施适当降温,最好不用冰水擦拭,以免病人出现虚脱。
4加强护理人员护理安全教育
(1)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医院要对护士进行标准安全管理教育及预防知识宣教,进行职业安全教育,指导每位护士如何在发生职业暴露后正确及时处理。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由于其工作经验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力,防范意识差,更应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增强防护意识,积极防范各种潜在危害因素侵袭。
(2)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排除外界干扰,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对各种复杂情况做出正确的判定,做到沉着冷静。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加强自身涵养,迎接每一天的临床护理工作。
(3)强化服务观念,提高道德修养。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规范,是护理安全管理重要的基础,传染病人存在极大的恐惧心理,因此,减少应激不良反应是护理人员重要的责任之一。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既往病史,介绍患者目前的病情状况,治疗护理和注意事项,从而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4)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护理人员不断更新观念,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注重基础知识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学习,使护士视野更开阔,技术更熟练。同时鼓励支持护理人员参加各级护理自学考试,选派业务骨干外出,学习听课学习及学术交流会。
5争取家属的支持和帮助
实践证明,病人与家人、朋友间的关系在应对疾病的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染病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由于传染病的高传染性,病人住院期间不能得到家属的呵护和陪护,因此病人会出现很大的失落感和孤独感,病人还担心自己的疾病会给家人带来困扰。作为护理人员应帮助家属及其亲朋好友获得传染病及有关消毒隔离的知识,并告知他们不要将对病人的不满情绪流露在外,以免对病人造成负性影响,如可以经常来探视病人,交流一些他关心、感兴趣的话题,使病人相信自己是被关心的、被爱护的,对患者的心理和情感起着支持的作用。
总之,传染病是一种特殊性的疾病,患者会产生焦虑、恐惧、孤独的心理。加上没有家属陪护,因此护理工作在传染病的防治中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患者和社会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稍不慎,服务态度不好,法制观念淡薄,很容易发生护患纠纷。护患纠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秩序,同时给医院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传染病医院患者病程长,疗效差,心理压力大,护士工作压力大,护理安全带来巨大隐患。作为护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传染病护理安全的重要性,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护理安全,将传染病护理的危害性扼杀于萌芽之中。唯有如此,才能既提高护理质量,又保证了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凯红.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防止差错事故[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8)
传染病患者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规范化管理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如果处置不当,不仅会对医务人员构成职业伤害,还会造成社会环境污染和疾病的传播,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2003年国务院颁布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条例指出国家推行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我市于2006年12月份建立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负责全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工作。现将我院在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总结报道如下。
1存在的问题
1.1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不规范医疗废物未严格按要求分类,收集损伤性废物的利器盒盛装过满没有及时更换,利器盒不加盖,可能造成工作人员锐器伤。损伤性医疗废物混入感染性医疗废物,导致包装袋破损医疗废物泄漏,专职运送人员意外暴露的危险,并给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最后处置工作带来不便。包装袋过满>3/4,标识不清,封袋不严;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废物,不符合医疗废物减量化原则;对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生活垃圾没有严格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造成环境污染。
1.2交接转运环节不完善专职转运人员每天转运结束后转运工具未做到及时清洁消毒。交接记录不完整。产生地未做到日产日清。有时与处置中心不当面登记交接,未做到共同填写医疗机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2管理措施
2.1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了使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根据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六安市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对医疗机构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成立了以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业务院长、医务科、护理部、院感办、总务科和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负责管理和协调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制定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贮存、处置工作流程》、《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处理预案》和质量考核指标,使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做到职责分明,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2加强培训采取全院组织和科室组织等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各类人员对医疗废物危害性的认识和规范管理的法律意识。
2.2.1医务人员的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国家和部门颁布的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医院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相关制度、质量控制标准、职业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措施,要求掌握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和管理流程。
2.2.2卫生保洁员和专职运送人员的培训保洁人员文化程度低,清洁卫生理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差,要加大培训力度。培训重点:医疗废物处置流程,清洁、消毒知识和职业安全防护,强调当面交接的重要性;禁止出卖医疗废物的行为,确保医疗废物处置的安全有序。保洁人员流动性大,科室随时做好新进人员的培训。
2.2.3新上岗人员的培训实习、新入人员均进行岗前培训。在学习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工作制度和流程的同时,现场指导分类、收集的要求和如何做好自我保护,考核合格后上岗。
2.3加强医疗废物处置流程的规范化管理
2.3.1临床科室产生地的管理将《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和处置流程张贴在各科室处置间,要求科室在产生地将医疗废物按照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药物性就地进行分类,及时分别放置于医院统一购置的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的具有防渗漏性能的专用包装袋和利器盒,医疗废物收集达到包装袋的3/4满时及时有效的封口,系上统一制作的标识卡,卡上注明:医疗废物产生科室、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殊说明,由专职运送人员负责收集,做到日产日清。加强传染病患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生活垃圾的管理,用双层包装袋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加强对患者及陪属的教育和引导,防止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废物,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3.2转运、暂贮、移交的管理医院修建了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医疗废物暂存房,标有醒目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 的 警示标识。配备了相应的清洁消毒设施和病理性废物低温储存柜。为专职运送人员配备了口罩、帽子、工作服、橡胶手套和胶鞋等防护用品。专职运送人员每天两次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下科室用密闭的专用医疗废物中转箱将分类包装好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到暂存房。同时和科室交接人员填写好交接登记,登记内容包括:产生科室、废物种类、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和经手人签名。运送人员在运送时必须查看包装袋的标识、封口,不得把不符合包装要求的医疗废物转运到暂存房,沿途不得泄漏、撒落。运送人员负责每天向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移交分类包装好的医疗废物,同时严格执行医院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当面填写医疗机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交接双方签字留存备查。每天移交结束,运送人员对暂存房和转运工具进行清洁消毒。
2.3.3加强督查持续改进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和总务科负责对全院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的监督管理,重点检查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暂存、转运。科室由科主任和护士长负责,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监督医护人员因为不良习惯及便利导致的错误或疏忽。对发现的问题,组织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监督整改到位。
3讨论
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危害性和医疗废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对医疗废物管理不重视;医务人员对于医疗废物管理知识的欠缺也直接影响医疗废物管理质量[2]。医疗废物规范处置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保障患者及医务人员健康的重要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的危害,医护人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医疗废物管理中的责任义务和权利[3],在工作中将医疗废物规范处置作为自觉行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处置流程,领导重视,加强培训,人人参与是医疗废物规范管理的保障。我院通过加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规范化管理,明显改善了医院的环境,避免了对社会环境和公众健康的危害,减少了疾病的传播,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引起的医院感染和医务人员职业伤害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