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

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范文1

学前教育学是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准确把握学前儿童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培植坚定的幼儿教育信念,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所必须掌握的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也是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的核心内容。然而,调研发现,当前幼儿园普遍反映幼专学生存在的问题很多,这主要与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前,幼专学生在校只要通过学前教育理论考核合格就很容易获得幼儿教师资格有直接的关系。这就要求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探索一条使幼专学生能迅速适应幼教发展需要,成为合格幼儿教师的成长之路。

关键词:

国考;幼专;学前教育学;问题;解决策略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正式实施。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文件规定,从2014年起入学的师范生(包括幼专学生)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严格的教师资格考试(即教师资格“国考”),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幼儿教师资格证书也是如此。改革后的幼儿教师资格“国考”,增设了综合素质的考查,同时,加强了幼儿教师岗位保教知识与能力的考查。

1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因而社会对幼儿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幼儿师范教育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专学前教育学是幼专学生学习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师范院校体现师范性的重要标志性课程。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专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教学水平质量的高低。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的保育和教育,探索学前儿童教育规律的科学。它是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学前教育理论知识,准确把握学前儿童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所必须掌握的教育基础理论课程之一,也是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的核心内容。然而,经过对幼专学生实习的幼儿园调研和对毕业的幼专学生就业的幼儿园进行追踪调查发现,当前幼儿园普遍反映幼专学生存在很多问题:如幼儿教育理念落后;幼儿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强;教师专业思想不稳定等,这不利于幼儿优美人格的塑造和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当前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极不适应。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教师资格证考试改革前,幼专学生只要在学校通过学前教育理论考核合格,普通话达标,经过短时间的教育实习就可以获得教师资格有直接的关联。而幼专学前教育学作为幼儿师范院校的教育基础理论课程,教师在教学中重书本知识,轻活动设计的训练,教学方法仅仅依靠讲授,幼专学生通过记忆的方式,学习并记住一些有关幼儿教育和保育的书本知识,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上述问题的发生。鉴于此,就要求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探索一条使幼专学生能迅速适应幼儿教育发展需要,成为合格幼儿教师的成长之路。

2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幼儿教育理念落后

幼专学生的教育理念落后,这主要与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有直接的关系。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教师不太清楚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认为幼专学生只要掌握了幼儿教育相关知识,就自然形成了相关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忽视幼儿园活动设计的训练。二是教师认为学生到学校来是接受教育的,教师只需要“传输”,学生“接收”就可以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自己的“教”,课堂教学中只有自己的“独白”和“表演”,忽视了幼专学生的“学”,这种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没有情感交流的教学活动,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三是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只注重“教育”内容,忽视“保育”知识的传授,各幼专学校普遍重视教育课程的开设,而有关保育知识的课程除了开设《学校卫生学》外,几乎没有其它课程,这必须导致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只注重“教育”内容,忽视“保育”知识的传授。

2.2幼儿教育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

幼专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幼儿教育的条件性知识和保育的实践性知识的缺乏,与当前学前教育的发展不适应。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条件性知识。幼专学生在校学习教育科学知识,正如前面所讲,教师的角色是传递者,承担的是“传输”知识的任务,而学生的角色是接受者,承担的是“接收”知识的任务,师生之间没有情感交流。同时,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很少到幼儿园听课和进行调研,不了解当前学前教育的实际,不能将所学的教育科学知识运用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检验,教学往往从理论到理论,因而幼专学生所学的教育科学知识必然不能解决幼儿园教育实践问题。学习中,幼专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而考试往往也只以知识性考题为主,这就是造成幼专学生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教育知识(即条件性知识)与幼儿教育和保育的实践性知识的主要原因。

2.3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强

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强,表现在所学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适应幼儿园教育保育与教育实践的要求。幼专学生在校进行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的途径主要有:学前教育学教学中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学校统一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试讲和参加一定时间的教育实习。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教师仅仅以讲授为主,幼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缺失主体性,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幼专学生特点和幼儿园实际需要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幼儿教育专业技能不能有效得到提升。试讲虽然安排有教师指导,但主要是由幼专学生自主进行练习,指导教师听两三次课,因此,幼专学生教育专业技能训练质量很难保证。教育实习根据目前幼专学生的就业需要,所以一些幼专学校安排为集中实习和自主实习相结合,实习时间很难保证,加之一些学校对实习过程不够重视,学生实习流于形式,这是幼专学生教育专业技能不强产生的主要原因。

2.4教师专业思想不稳定

幼专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没有坚定的教育信念,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严重不足等。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由于重知识传输,轻能力培养;重“教育”内容的传递,轻“保育”知识传授,不能根据幼儿园教育实际需要,真正做到保教合一。更有甚者认为,幼儿教师只要在幼儿园让孩子吃好、睡好,有责任心,孩子不出事就可以了,幼儿教师哪谈什么专业发展?这样自然不能引导幼专学生养成正确的幼儿教育态度,更不能在为幼专学生从事幼儿教师职业之前作好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准备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教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升幼专学生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是造成幼专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3当前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要使幼专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快速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实际需要,迅速将所学的现代幼儿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幼儿教育能力,这就要求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主动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使幼专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以保证幼专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和快速成长。为此,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改革的路径就是要帮助幼专学生:

3.1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

要让幼专学生掌握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资格证考试实行“国考”后,对考生的要求更高了,表现为:考试的难度加大了,考试的形式多样了,内容更广泛了。具体针对幼专学前教育的学生而言,“国考”后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加强了幼儿教师岗位保教知识与能力的考查,增设了综合素质的考查,考试的形式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考试内容更为广泛,包含了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和幼儿园活动设计能力等,因此,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幼专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而且要善于发现和发展幼专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幼专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同时,还要帮助幼专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改变以往幼专学生只通过简单模仿和操作,解决一些学前教育实际中创造性程度较低的问题的学习方式,促进幼专学生“能动、自主、有创造性”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位幼专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3.2形成复合型的专业知识结构

幼专学前教育学的教学,不仅仅是为幼专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打下理论知识基础,还应当为幼专学生提供认识世界独特的视角、域界和思维的方式,了解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过程和成功的原因,特别是在他们身上展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对于增强幼专学生的信心和创造意识具有重要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让幼专学生形成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满足社会对未来幼儿教师知识结构的需要,从而提升幼专学生的教师专业素养。

3.3提升幼儿教育专业技能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加了幼专学生获得幼儿教师资格的难度,对幼专学生在校的学习、考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幼专学前教育学的课程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要提升幼专学生的幼儿教育专业能力,在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前教育理论与学前教育实践的结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幼儿园典型教学视频、微格教学、带领幼专学生到幼儿园见习等方式,突出幼专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积极引导幼专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学前教育实际中的典型案例,帮助幼专学生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并将所学教育理论知识运用到幼儿教育实践中,从而提高幼专学生分析和解决幼儿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使幼专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和领悟幼儿教育规律。

3.4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

要让幼专学生树立崇高的专业理想,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应当通过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幼专学生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和价值观,懂得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幼儿教育事业中。还要让幼专学生意识到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自己肩负着为国家未来人才培养奠定基础的历史重任,并将热爱幼儿和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作为自己人生最重要的职责。我们只有总结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基础上,认真思考教师资格证“国考”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准确定位学前教育的功能,才能不断推进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幼专学前教育学教学的改革,从而促进幼专加强对幼专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构建适应时展的新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作者:郑枫 单位:铜仁幼儿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范文2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美术 一体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一体化教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一体化教学”是指针对幼儿教育的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融教、学、做三者于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指要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生的做共同来完成教学任务,让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与做中,充分地将美术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

1.1 美术课“一体化教学”的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幼儿教育专业主要以培养具备“品德+技能”双核能力的优秀幼儿园教师为目标,美术教学是幼儿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育的初期阶段,他们的思维能力还不健全,只能是进行形象思维,抽象记忆的能力也没有,只能是形象记忆。与之相对应,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技法的主渠道,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进行美育,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与其它专业的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除了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美术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法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绘画能力、手工工艺的造型及制作能力、艺术创作的实践能力,并且具备幼儿美术教学的方法,并把所学知识和所具备的技能灵活地应用到幼儿教学及各种活动中。

1.2 美术课“一体化教学”的是社会对幼师素质的要求

随着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和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期望值提升,致使社会、家庭乃至学校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人看着孩子,不伤着、不冻着、不饿着就行,所以那时的幼儿教师通常被称为“阿姨”,相当于孩子的保姆。如今,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要求很高,希望他们能歌善舞,能写会算,能书能画,希望每一位教师都是全才,都是全能。于是,具有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幼儿老师成了当今的宠儿。因此,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一定要承担起培养高素质师资的重任,通过“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教、学、做”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为幼儿教育事业培养出令众人满意的、高素质的、合格的幼儿美术教师。

1.3 美术课“一体化教学”对培养幼儿教师的多种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一体化教学”是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兼顾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因素,又兼顾了幼儿美术教学实际的需要因素,同时还注重学生在幼儿教学实践方面的尝试和经验积累,让学生在教师的教中,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美术知识,学到了美术作品创作的技巧,而且也学到了如何面对幼儿进行教学的方法。很明显,美术课中的“一体化教学”对培养既有美术基础知识又掌握美术的基本技法,既有传统美术功底又有创作及创新能力,既有幼儿教学方法又有幼儿教学理论的幼儿教师,有着其它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2 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一体化教学”的探索

2.1 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幼儿教育不断得到重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巨大的进步背后,处于专业与非专业之间的幼儿教育专业中的美术教学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1)过于专业。因为担任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教学任务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美术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倾其所有地进行知识传授,把他们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把他们所受的专业教育方法用在了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明显过于专业化,不适合用在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学中。因为这样过于专业的教学,会使学生所学的美术知识与幼儿教学实际相脱节。

(2)过于单一。众所周知,幼儿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多半是幼儿教学,因此一些教师甚至是学校,认为幼儿教师能简单地画画就行了,因此一些美术课的内容便以蜡笔画、水彩画、卡通画、简笔画为主要教学内容,致使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掌握过于少。而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美术知识应该是全方位的,系统的。只有美术知识全面的教师,才能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或指导时,驾轻就熟地为孩子们讲解,恰到好处地点拨,科学合理地拓展。

(3)过于理论、传统。幼儿教育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其职业性决定其美术课的内容不能过于理论化、传统化。而目前的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因为受到实训基地不健全,教学方法不得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传授轻创作”的现象。许多学生美术课上了两三年,却只会教师教给的一些作品的制作,自己无法独自创作。甚至有极个别的学生只会纸上谈兵,动手能力极差,别说是进行独立创作,就是仿做成品,他们也会觉得力不从心,无法胜任教师工作。

2.2 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途径和方法

在幼儿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实践经验告诉笔者,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一体化教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结合美术欣赏教学及活动,教会学生正确评价和欣赏美术作品。美术欣赏教学及活动也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评价和欣赏,另一方面要给学生参与评价和欣赏的机会。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美术欣赏课教学及相关活动中,无论是国内外大师、教师、同学还是无名氏的作品,都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和欣赏,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不同于他人的想法,鼓励学生在评价老师、同学作品时,要敢于批评,敢于突破,同时也要敢于面对他人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勇于争辩或接受,一定要借助作品进行深度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使学生具有对美术作品的初步分析、评价能力。

在此基础上,笔者还不忘记提醒学生,对于幼儿的美术作品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因为他们极富想象力,他们的落笔、用色都非常大胆,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一定要注意,不能以画得像不像为标准,而是要注意让孩子通过绘画来进行内心意象的自然表达。不要因为孩子画得乱就批评,而是要让孩子把自己的画讲一讲,说出来画的是什么。之后再根据孩子们说的进行合理的指导,引导他们进行取舍,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他们对美术的学习热情。

(2)结合幼儿教学实际需要,进行美术教学。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课课时非常有限,而学生需要学习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却非常多,如果美术课教师不顾具体情况,一味地按照手中的教材和传统的美术课教学方法去教学,那么培养出来的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无法胜任幼儿美术课教学,也满足不了社会、家长及学校对幼儿教师的高标准要求。因此,美术教师一定要结合幼儿教学实际需要,灵活地运用教材,打破传统的美术专业课的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美术教育教学特点、幼儿园环境的布置、自身美术素养等方面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比如,笔者在对低年级的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进行教学时,便是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素描造型能力训练,来提高他们对物体的形态、结构、比例等方面的认识与把握。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色彩明度、纯度、冷暖感觉的练习和一些水粉静物画的练习来提高他们对物体色彩的感知程度。从而使学生在“教、学、做”中既学习了美术知识,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表现力及审美能力,还渗透了绘画教学中素描及色彩的教学方法。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美术教学。手工是美术的一个范畴,它是靠手的技巧和使用简单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的一种造型活动,要比绘画更具有创造和想象、组合的特点。因此,美术课教师进行手工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以绘画知识为基础,把绘画中的形体与色彩知识充分利用到手工的各种材料中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进行“蛋壳工艺”教学时,笔者便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蛋壳的外形、色彩及纹理特点,大胆地制作出别具特色的手工制品,通过在蛋壳上加画一些彩绘图案,增加蛋壳制品的美观度。此外,笔者还提醒学生注意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或边角余料,鼓励他们利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不同的作品。对于制作得好的,制作得别出心裁的作品笔者总是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要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互相提高。

这样“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相关的美术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技法,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对毕业后从事幼儿美术教学工作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4)结合实训活动,进行幼儿美术教法教学。幼儿美术教学法是学生为将来从事幼儿园美术教育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和教学方法,因此,在幼儿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或是学生参加实习、职前培训时,一定要注意幼儿美术教学法的渗透或是传授。

笔者会在教学时提醒学生,幼儿的学习过程往往是在语言的伴随下进行的。他们在学写字时会不停地读,在绘画时也会不停地说。比如,他们画刀、枪时,嘴里会发出砍杀、开枪的声音;当他们画妈妈时,会模仿妈妈讲话;当他们画动物时会学他们的叫声,或是学他们走路的样子。为此,笔者在进行教学时,便会让学生通过精心设计,根据绘画对象的特征,编成形象的儿歌,其顺序是绘画过程的步骤,让学生能够说、学、画、演同时进行。

比如,笔者在进行素描《鸟》这一教学时,便和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沟通:我教你们可以直接用美术术语讲课,但是,你们给小朋友上课一定要注意,不能用成人化的语言,一定要想办法让儿童喜欢听,愿意听,又能记得住。学生便问怎么办?笔者便告诉学生可以用类似下面的歌谣进行教学,边示范画,边诵读歌谣,边做动作给学生看。每画一笔都对应着其中的一句歌谣进行诵读,然后做出相应的动作。画好后,让学生看作品的整体效果,然后再带着学生一起画,一起读,一起演。

小鸟头,圆又圆,像个太阳在前边。

小鸟眼,溜溜转,画个小圈放里面。

鸟身体,半月弯,画个半月放后边。

尾巴嘴巴尖又尖,画两三角放两端。

3 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3.1 强化基地建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一体化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见习、实习活动,因为通过这些实训活动,可以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美术理论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使美术理论和美术教学实践有机地紧密结合;也可以使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实际,学校的美术环境,教材的具体内容,合理地选用教学方法,使美术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目标,为将来从事幼儿美术教学工作积累经验;还可以提前适应未来的工作,强化学生的专业身份认同度。因此,一定要强化基地建设,建立比较固定的见习、实习基地,有比较大型的幼儿园作为合作伙伴,必要时可以让学生“顶岗”实习。

3.2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美术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只枯燥地讲美术理论而不让学生动画笔真正画一画,学生就不会把听到的理论应用到绘画实践中,如果只讲泥塑的理论而不让学生动手去制作,学生就永远不能真正掌握泥塑的技能。美术课的教学,“三天不练手生”,因此尤其需要加强操作性训练。要建议、引导并督促学生勤动手、勤动脑、勤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生巧”,才有可能进行独立创作。

4 结语

总之,幼儿教育专业美术课的“一体化教学”,还需要任课教师、学校、学生以及实训基地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才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幼儿教师的培养不能仅靠枯燥的美术理论,不能仅靠课堂教学,不能仅靠美术课教师,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到实习基地实践,将自己所学理论和技巧运用到实习过程中,用实际活动来验证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郭玲玲.幼师美术手工课堂创新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考试周刊,2011(29).

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范文3

【关键词】幼儿教育;心理学;职业中专;教学思路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由教师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须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探讨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的心理成长.它在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职业教育的一些特殊性,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大教育环境中”的地位不够重要,为了更好的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的促进当前不断前行的职业教育改革,有必要对当前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探索一些新的思路。而要找到新的思路,首先就要具体地分析一下目前职业中专在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教材的原因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所用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是教育部推荐的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用书第二版。教材体系科学、合理,例证丰富而恰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当前,适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并不多,而这本教材从总体上来讲内容比较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系完整,因此被多数中职学校用作主要教材,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反思。

(1)理论性强,表述较难理解。由于大多数中职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心理学,所以在理解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和原理时存在困难。有一些章节理论知识点比较多,但缺乏实例说明,让学生产生困惑,难于理解。

(2)内容繁杂,易混淆。幼儿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教材将幼儿心理发展观和教育观渗透于各个章节当中,人们比较热点关注的有关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等也编排在特定的章节中,这些内容虽然丰富,但也比较繁杂,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2.学生自身的原因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大学现象,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生多数因为喜欢声乐、舞蹈、美术等艺术类课程,学生更倾向于动手操作能力,在趣味性十足的这些领域当中,学生很容易收获成就感,而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性比较强,相对比较枯燥,因此学生对此学科的掌心兴趣不高。

3.教师自身的原因

由于教师自身存的一些问题,造成教育教学理论不够强大,不能够合理管理教学课堂,做不到幽默灵活的方式处理问题以及教学效率不高等等问题。

二、教学新思路

1.根据职校特点,适当调整幼儿教育心理学教W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和比例

(1)职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的教学时间具有间断性。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高中,虽然学制三年,但并非是六个学期不间断地进行教学,而是根据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在不同时期存在着间断性的外出实习、社会实践、用人单位提前招聘、参加高职升学考试等因素的影响。这样,不但使教学的系统性、稳定性受到冲击,而且教学总时数相对缩短,难以完成大纲规定的内容及要求。因此,必须作出适当调整,以适应职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

(2)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专业技能课较为感兴趣并加以重视,普遍存在着对幼儿教育心理学重视不够的倾向。我们必须把学生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培养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把专业技能与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3)职业学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对于未来职业素质的各项要求,根据教学的可行性原则及职业学校学生文化理论素质的特殊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内容和比例作适当的调整,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体系,使教学更具有可行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改进教学方法,是每一位任课教师经常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与学生相互协调配合,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例如,联系幼儿园实际进行拓展性训练,教会学生写教案,并分组进行教学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做到讲练结合。

(2)由于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新旧联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讨论中讲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职校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加强课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仅从培养特点上看,职校主要是为社会输送中等专业合格人才。因此应该通过不断实践,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真正做到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曹中平.幼儿教育心理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如平.学前教育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范文4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保育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善于沟通与合作、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专科层次学前教育工作者。

二、对接《专业标准》的人才培养规格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在《专业标准》指引下,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突出特点和保教工作的基本任务。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强调了幼儿园教师要将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掌握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具备设计、实施教育活动及教育评价的能力;具备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合理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幼儿园班级管理和个别教育、以及计算机操作、阅读、写作等能力;强调了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热爱儿童,维护儿童合法权益、具备沟通合作能力、富有爱心、责任心、细心和耐心、个性乐观开朗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品质。

三、高等专科学校开放兼容的课程体系

(一)完善课程体系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根据《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设置了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专业拓展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教育实践模块。公共基础课设置的要求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掌握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具备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普通话、外语水平、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等。专业理论和技能课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从职业能力培养出发,帮助学生掌握幼儿生理、心理、教育的知识、幼儿文学的知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知识、幼儿园管理的知识;具备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游戏活动设计观察和研究幼儿以及吹、拉、弹、唱、书、写、画等一般教育能力和综合教育能力。选修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育实践课程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适应岗位需求打下基础。

(二)优化课程模块

1.公共基础课模块。为了让学生能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全面了解幼儿教育政策法规,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更名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将《形势与政策》更名为《形势与政策(幼儿教育政策法规)》。

2.专业理论课模块。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只有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历史,才能借鉴中外教育史上有关学前教育的思想,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指导幼儿园教学实践,因此增设了《学前教育简史》;同时,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环境是一种性形的课程,通过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增设了《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对于儿童心理规律的认识,是从事教育的基础,因此,将《学前心理学》更名为《儿童发展心理学》,并将课程学分从3学分调整为4学分;针对五大领域理论重复较多的情况,开设先行理论课程《幼儿园课程》,将幼儿园教材广泛运用到课堂,重在课堂实践教学,确保学生一毕业就能顺利组织幼儿园活动;《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更名为《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学科内容更加精细化和有针对性。

3.专业技能课模块。基本技能与综合教育技能是关键。因此,重视教育技能的开发,对于艺术技能的培养坚持“贴近岗位需求,够用为度”,不可过分重视。该模块一方面调整了部分课程名称,课程内容侧重“学前儿童”的舞蹈、音乐、美术教育。同时,缩减了其相应的课时比例。

(三)推行“课证融合”

在高等职业院校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是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我校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提出了毕业获取英语、计算机证书的要求,并鼓励学生获得育婴师、营养配餐师、书法等级考试、舞蹈等级考试等证书。但证书获取基本上以开设考证课形式进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把专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辅导合二为一,实现了“课证融合”,使课程内在逻辑结构、教学进度安排和要求与考试要求一致,真正做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标准完全融合,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

(四)设立“模块化”的专业拓展选修课

必修课程能培养学生基本素质,满足共性需求,而选修课程能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一直坚持“合格+特长”的培养理念,因此,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兴趣以及社会需求,开设了模块化选修课程。新人才培养方案共开设了幼儿体育与营养保健、幼儿文学与语言创作、幼儿科学教育、幼儿音舞教育、幼儿美术教育、幼儿园多媒体技术、幼儿英语七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包括6门课程。这些模块能加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促使其成为学有所长的幼儿教师。

(五)注重实践教学

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对策

国内幼儿教师任职之前的一种教育方式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近些年来,国内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迅速,而相比较于高校本科学前教育,高职学前教育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为此,有效地认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规律,且以此作为前提条件分析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高职学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与稳定发展。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能够给幼儿提供优质的教师资源。作为启蒙教育的幼儿教育,属于人生当中最为基础的一种教育,是开发一个人智力的黄金阶段。在此教育时期,能够实现幼儿智力的开发,从而奠定幼儿以后的小学教育基础。因此,学前教育的教学效果跟幼儿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学前教育教师的水平与综合素质决定了学前教育的教学效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职学前教育的教学效果理想与否决定了教师的专业水平高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有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确保孩子接受系统化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从而奠定孩子将来的学习基础。并且,也可以对幼儿教育实施最为理想的教学,而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变成幼儿教育的主导。2.培养优秀的幼教人才能够提高高职学校的知名度,在扩大生源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如果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可以培养大量优秀的人才,使人才达到高水平的专业技能,那么这些优秀的人才必定会获得幼儿学校与教育机构的青睐,从而有助于学生就业率的提升。而且,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口碑好,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前来考察和报名,从而在提高高职学校知名度的过程中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总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上,能够实现学生跟学校之间的互惠互利,从而实现双赢的终极目标。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对策

1.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是有着非常强的实用性与综合性。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该专业培养的是掌握现代化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涉及到科学、社会、艺术、医学、教育、自然、生物、文学、心理等等一系列方面)和基础理论,有着较高的英语、美术、舞蹈、纸工、琴法、音乐等专业技能,以及具备较强的科研、管理、教学能力,可以胜任幼儿园平时的管理以及教育工作,且可以持续地开展专业化学习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实用人才。具体的培养目标有:一是有着坚定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国家和教育事业;有着良好的敬业精神与道德素质,热爱孩子,具备比较强的自我教育观念,认真钻研,埋头苦干,有着较高的品德和修养。二是全面地学习和掌握幼儿教育的基础性理论知识,把握前沿的幼儿教育理论动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科研的技巧,有着相应的科研技能;有着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念,以及具备相应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技能。三是明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有着较高的动手操作能力;具备较高的纸工、舞蹈、音乐、琴法等专业技能;了解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全部内容、方法等;结合实际工作,可以创新性地解决和处理各类问题。2.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情意。培养教师的专业情意属于师德的一种具体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中需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而专业情意属于教师师德的一个关键性组成部分,需要高度关注。有学者提出,所谓教师专业情意,就是对教育事业充满深厚的情感,教师完善的专业情意意味着进入了一种高超的专业成熟境界。鉴于此,专业情意跟教师的专业发展联系密切,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动力。当今,幼儿教师队伍流动性大、不稳定,教师也缺少专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可以归根于缺少专业情意。并且,由于幼教工作充满神圣的使命,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备对工作的向往与激情。只有如此,才可以在该领域获得持续的发展,为幼儿谋福利。具体来讲,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而且需要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情意的培养,也就是要求学生对幼教事业充满追求和热爱,对幼教工作充满信念与理想,以及让学生明确幼教工作的专业性、幼教事业的伟大和光荣,从而使学生更进一步地认同专业,最终积极主动地学习和钻研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最终为幼教事业奋斗终身。3.改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培养模式。基于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影响下,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大大提升。在学生学习了专业课程之后,业已具备相应专业素养的过程中,高职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到幼教场所实习的机会,让他们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这就要求高职学校首先要实现自身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扩大,进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空间,高职学校能够跟周边幼教场所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进而实现共赢。并且,需要实现学生实习内容的进一步丰富,如能够有效地统一幼教场所平时的教学管理与幼教场所的实习,进而让学生切实感受以后的工作现状。这样学生在具备实践经验之后,以后毕业踏入社会就可以迅速地适应环境,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总之,教师要激励学生打破空间的制约,提供条件让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幼教工作岗位,从而使学生在参与实际考察的过程中真正地体会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顶岗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实习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这就需要高职学校强化管理顶岗实习模式,在建设顶岗实习的体系上:首先,确保尽量丰富多彩的顶岗实习内容,这样学生在进行实习的时候能够系统地把握幼教工作的全部内容,逐渐地掌握自主带班的方法,可以在不需要外界帮助的基础上编写带班教学的全部文案。其次,需要指导学生的实习过程,承担指导任务的教师务必明确具体的责任,还需要引导学生坚持行业规范。再次,需要规范学生的实习过程,能够划分实习过程为几个联系密切的环节,环节一的时间为1周,学生在这1周当中务必把握幼教工作的大体内容;环节二的时间为6周,学生在这6周中需要学会自主带班的方法;环节三的时间为3周,学生在这3周中需要根据自身的实习感受,编写教学案例与实结。最后,教师需要有效地监控学生的整个实习过程,学校需要成立专门的实习指导小组,由小组的教师负责执行。4.建设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团队。要想实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是根本所在,应当注重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增加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双师素质是指专业指导教师不但具备专业实践指导能力,而且具备讲解专业课程知识的能力。这就需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不但具备丰富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把握幼教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这样才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渗透幼儿教师的工作岗位要求,才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并且,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能够在幼教挂职,从而跟幼教一线紧密接触。与此同时,坚持“请进来”的原则,请具备丰富幼教经验的教师或者是专家担任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以实现教师队伍的充实和壮大,这是由于他们可以以实践作为视角探究专业建设的策略,制定适宜的人才培养档案,而且能够直接地讲解具备较强实践性的专业知识。5.优化学前教育专业的考核评价模式。培养人才的基本方式是高质量的人才考核评价模式。为此,需要建设和完善开放的教学评价机制与多元课程考核体系。一是针对专业理论课程来讲,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以笔试、日常考核、实践考核相统一的方式进行,且根据6∶1∶3的比例在期末总评中计入。笔试的根据是教材,选择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内容、难点知识,以此编制为试题库,在考试之前抽选试题进行考核。实践考核的根据是理论课程要求的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实践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实践项目情况进行记分,在期末的时候相加多次的考核成绩取平均数。日常考核是根据学生日常的作业完成情况、提问情况、出勤情况、课堂交流情况、听课情况等记录分数。总之,笔试、日常考核、实践考核相统一的考核模式有效地统一了技能测试和理论测试、笔试和口试、闭卷和开卷,从而打破了传统的笔试模式以及纯理论考核模式。并且,如此的考核模式完善了学生为了应对考核而临阵磨枪的不足之处,因而能够客观和真实地体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二是针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的考核来讲,也能够实施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即有效地统一比赛成绩和课程考评分数。具体来讲,首先,建设专业能力(语音、舞蹈、音乐、美术等)的达标体系,如此一来,能够确保所有任课教师都具备一致性的人才培养观念;其次,在进行考核的时候,由相关教师集体组织打分,如此一来,能够确保分数的公平性;最后,在课程规划中组织艺术性的技能比赛,这涵盖绘画、舞蹈、声乐、钢琴、手动操作、课件制作等等,且以附加分值的形式在期末的总评中计入。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来讲,需要明确目标,建设课程体系和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改进实习培养模式,以及优化考评模式。只有如此,才可以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的幼教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易.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策略[J].艺海,2016,(10).

[2]周霞.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6,(32).

幼儿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范文6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179-02

现代幼儿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具备较全面的育儿知识和音乐、舞蹈、美术、设计功底,以及组织幼儿活动等多方面的专业技能,这些标准无疑给当前从事学前教育的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脱离幼儿园实际,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较为普遍,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在幼儿园的顶岗实习中适应周期不断增长,甚至被退回到原教学单位。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制约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改革。

一 重视专业技能课,强化基本功训练

学前教育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领域,其目标是培养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具备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职业技能和艺术教育能力的新型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教育课程既是必要的教育内容,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通过对专业技能课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必要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做(泥工、纸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并擅长其中一、二项,既有利于今后开展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利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声乐、琴法学科的现状改革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由于生源状况决定了大部分学生缺乏艺术天赋,加之后天艺术课程设置比例失调,导致学生艺术素质“营养不良”。针对这一现状我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大了学习与训练的课时比例,在音乐素质方面,将技能训练贯穿于学生在校就读的全过程。如钢琴课,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安排专业教师进行辅导,强化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同时不断完善考试制度,定期对学生进行抽样检查,督其勤学苦练。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有关声乐、钢琴的考核,不过关者,不予毕业。几年来,到我校招聘的成都市幼儿园有八十多家,招聘单位对我校学生声乐、钢琴的表演技能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2.美术、手工学科的现状及改革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手工课老师大多数是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老师,他们往往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系统的认识和理解,更缺乏对学科教学目标的把握以及对幼儿园教改新趋势的了解。这样导致了专业课老师在课堂中往往更加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美术、手工学科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幼儿美术天赋和鲜明个性”的教学目标。因此美术课更应该强调“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美术老师利用寒暑假到幼儿园搞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开发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校本教材及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体系,参照幼儿园的教学情景新建了美术、手工实训室。通过这一系列软、硬件的建设,增强了专业教师对专业系统的认识及学科间的纵横联系,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及方向,梳理了教材的重难点,进一步把握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动向。

3.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现状及改革

幼儿园教育理念是保教结合,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是被放在第一位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中提到“每天为幼儿安排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更要坚持”。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中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体育学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现在大多数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中直接忽视或者用舞蹈学科取代了体育课这样的做法是有失偏颇的。结合目前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集中了体育老师和舞蹈教师,强强联手共同开发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同时把两个学科交叉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有机地把体育融入到了学前教育的专业课设置中去,提高了学科自身的地位与作用。

二 加强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中职学前教育的专业理论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课程,主要有教育法、心理学、英语、幼儿卫生保健、游戏理论、蒙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基础理论课。通过以上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懂得幼儿“保教”规律,掌握教给幼儿各种知识的教学模式及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方法。为实现上述目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基础课教学必须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设计、组织、实施幼儿教育活动等相关能力与素质着手,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教材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如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及《幼儿卫生保健》等专业基础课教学中,任课教师通过收集各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制作成动画,教材内容全部以课件形式进行传授。根据教学内容,课堂时间可按6∶2∶2的比例进行分配,即60%的时间由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授课;20%的时间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并向全班汇报;20%的时间用来组织学生观看教学辅助录像,如从幼儿园采录的精彩的教学片断等。这样,学生就能较为直观地接触到真实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通过以上教学,彻底改变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 注重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幼儿园的见习、实习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积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实现幼儿园见(实)习制度化。同时要积极推行先进科学的校外实践模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观摩性实践

观摩性实践即幼儿园见习。各学期根据需要安排时间不等的见习。如新生刚进入学校,可安排一次见习,增加学生的专业感性认识,帮助学生了解今后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强化职业意识,提高专业兴趣,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另外,结合幼儿园的重大活动,让学生观摩、参与,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专业的认识与热爱。

2.参与性实践

参与性实践即专项实习。各学期根据需要安排时间不等的专项实习,重在职业基本技能分项学习与训练。如一年级上学期结合幼儿卫生保健课程进行一周保育实习;一年级下学期结合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进行两周教育实习;二年级结合幼儿园活动与设计课程进行随堂短期针对实习,等等。通过专项实习,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提高了专项技能水平。

3.综合性实践

综合性实践即顶岗实习。在三年级时安排一年集中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将三年所学的知识、技能、经验等能力要素转变成一定的从业能力,重在职业亲身体验和职业核心能力实践。

通过以上课程改革,学生在学习中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实践能力,获得了丰富的育儿知识、提高了毕业生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工作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参考文献

[1]李辉.千禧回眸:展望中国幼教改革之路[J].学前教育研究,2001(4)

[2]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牵引幼儿教育[J].中国教育报,2001(4)

[3]刘强.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