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明朝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明朝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明朝知识点

初中历史明朝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历史课培养 新课改认识欲

初中历史课使我们培育学生的认识欲和智慧的集结,与此同时我们作为历史老师来说就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是要培育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爱好,二是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了解和对先人的智慧的继承和发展。今天我就带领大家走进初中历史课,谈谈我的看法:

一、要培育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爱好

初中历史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各种各样的课前导语。新颖、生动、富有启发性的导语,能够先声夺人.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唐朝的历史”这一知识点时.我先用说书的方式描绘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及唐玄宗的治国方略,然后话锋一转:为什么如此强大的唐王朝却衰落了呢?唐玄宗又是怎样由明智变得昏庸的呢?这个前后对比的设问.创造了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最佳气氛,使学生兴趣陡增,思维闸门顿开。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课文中,《隋唐演义》这一课,我们利用多媒体放一段这一时期的历史质料,让同学们进行观看,让他们从中吸收那个时期的历史脉搏和风土人情,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我们所学历史知识中来,反而对于初中历史知识有一个全方位的兴趣感。所以,要培育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爱好,我们就要通过好多途径来诱导和参与各个感兴趣的历史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阶段是人才出现的最基础的阶段,也是人才培育的起步阶段,因而做好初中历史课教学,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这一阶段非常重要的任务。创新精神的培养又不是一门学科所能完成的,而是依赖各门学科的共同努力,只有多学科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任。学生的兴趣是创新的基本,没有兴趣也就没有了创新,因此创新首先要学会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对历史兴趣爱好。中学生是兴趣爱好最为复杂的年龄阶段,又是兴趣发展最关键年龄阶段。所以,我们作为一名中学历史老师来说,我们要引导学生形成多的兴趣爱好和兴趣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我在历史的教学中就特别注重学生对不同事物进行不同的分析,和对同一事情进行多角度诱导,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例如:对历史上有名的将军,袁崇焕是明末抗击清军的名将,明朝皇帝中了反间计,把它处死,我们要把这些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给学们看一看,学生就会对这一历史课,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我们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从对历史的认识,亦即历史的结论,形成于历史学习过程之中之后,而不存在于历史学习过程发生之前。走进历史,发现问题,对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辨别、论证,得到答案,这是现代历史学习的一般程序。然而反思我国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可以发现其编写方式长期以来往往是用单一的史观裁剪史料,最后推演出历史结论。所以我们要利用现在的声、光、电来推演我们教材中的历史观点和人物事件。

三、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了解和对先人的智慧的继承和发展

初中历史明朝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 课外阅读;历史课外阅读;教师指导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过:“学习过程中,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大概是三七开吧。”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而要引导学生走进历史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

(一)初中生课外历史阅读的必要性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要求。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涵盖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又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内容博大精深。而初中三年的历史课程安排,只能是精炼抽象、非常浅显的学习人类发展轨迹的轮廓,从中领略一下人类文明发展中留下的经验和教训,所以学生如果仅仅依靠老师历史课堂的讲解,对学习初中历史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加大历史课外阅读的容量,扩大课外阅读的知识面来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历史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历史新课程标准的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阐述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历史课程资源中,新课标把“文字资料”,包括教科书和其他各类历史书籍认定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同时,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即倡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外阅读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选择阅读时间、阅读地点,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内容,是一种完全自主的学习过程,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3.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阅读可以引发思考和拓展视野,缺乏阅读则必然影响视野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并具体表现为狭窄的知识面、较差的文字理解力、浅薄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历史课外书籍中记载着大量的朝代兴衰更替、历史人物的崛起浮沉,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更重要的是当学生阅读到这些内容时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对历史发展的规律也就有了一定认识,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初中学生的历史课外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和教师依旧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很多学生每天要应付课业,忙于作业,他们的课外阅读时间非常有限。即使能抽出时间来阅读课外读物,阅读的娱乐化倾向也非常严重,大多数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休闲放松,他们没有认识到有益的课外阅读对于促进学习、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业的关系,如何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发挥课外阅读的功效,是值得历史教师深思的问题,需要历史教师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一些方法指导。

(二)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历史课外阅读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历史课外阅读有了兴趣,很自然地就转化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中去,能自觉地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而学习和研究又促使他们去进一步阅读,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学习的责任感,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学习“古代希腊的文明”这一知识点时,我通过提出问题:“你更愿意生活在古代的雅典还是斯巴达?”来激发学生对雅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希腊著名城邦不同点的探究,引导学生去阅读课外书籍,而后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畅谈对古代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向往,或者对古代斯巴达崇尚武力、报效祖国的憧憬。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学习兴趣。

2.方法指导。虽然历史课外阅读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但是,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乐读、会读、读得好、读得深。

(1)推荐与历史课程有关联的、适合学生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的课外书籍。历史学科的课外读物浩如瀚海,一个人穷其一生都难以读完,初中学生接触到的只是其冰山一角。如果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会很茫然,感觉无从下手,因此需要教师做适当的推荐,给学生的阅读指明方向。初中阶段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的,学生的理性思维处于形成发展时期,感性思维还特别强烈,所以教师推荐给学生的书目,一定要跟历史课程有关,如初一、初二、初三分别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历史,还要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学术性太浓。学术性太浓,学生会感觉枯燥、读不懂,从而丧失读书的兴趣。所以初一的学生,可推荐他们看《中国通史故事》、《上下五千年》、《明朝那些事儿》、《汉朝那些事儿》等通俗读物,初二可以阅读的书目有《中国近代历史人物》、《故事》、《》等。总的说来,初一初二的历史课外阅读以培养阅读兴趣,拓展知识面为主。学生到了初三以后,历史课外阅读的内容可以适当少些,因为学习任务紧,其目标以培养分析能力为主,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阅读的课外书目有《两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欧洲历史名人》等。

(2)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阅读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科学阅读的方法,有助于促进阅读效率的提高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科学的阅读方法有很多,“精读和略读是阅读的两种基本方式。”各种书籍因性质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一样。教师要告诉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阅读内容等灵活使用阅读方法,做到行之有效。由于受阅读时间的限制,略读是历史课外阅读中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内容比较浅显、阅读目的在于拓展教材知识的历史读物,可以快速阅读,在阅读中要能抓住关键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阅读重要的史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使用精读法,“如要重视史料的来源和作者,认识史料的性质;学会认读和解读史料,把史料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等。”在精读课外历史读物时,要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3)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历史课外阅读与其他学科课外阅读的关系。首先,历史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在实际教学中,不能简单把历史课外阅读等同于历史学习,要使学生明确历史课堂是历史学习的中心,教师要不断地从教材中挖掘既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又与学生的阅读兴趣密切相关的阅读主题。其次,历史知识的包罗万象决定了历史课外阅读必然会有无数的线索与其他学科相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历史学科的方法,突出历史学习的特色,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外阅读中逐步提高历史学习的语言和文字的表述、整理和归纳、分析与运用的能力。在讲述九年级上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这一课中的《马可·波罗行纪》这个知识点时,学生普遍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马可·波罗究竟是如何描述东方的,是否真的把东方描写成遍地是黄金?一个同学去书店买了一本《马可·波罗行纪》放在班级的图书角,供其他同学阅读,并相互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还提高了他们分析材料,归纳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合理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历史课外阅读也是历史学习和历史教学的一部分,所以也需要建立一种长效的评价体系,以激励学生更有效的去阅读并促进教师指导策略的不断完善。课外阅读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过程,所以课外阅读评价应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要从多方位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另外,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督促评价,容易半途而废。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可以是举办历史故事会和历史知识竞赛,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或是开展历史小论文、历史小报评比,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也可结合历史开卷考试的特点,有意识地在试题中选用历史读物材料,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读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阶段特点和年级特点,举办各具特色的活动,笔者所在的学校,初一学生每年都有历史小报设计评比、优秀历史读书笔记展出,初二学生的活动则为课外历史知识竞赛、历史讲坛等,初三则是请学生根据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材料来命题,效果都非常好,学生的参与度很高。

目前,初中历史课程设置时间较少,只有两节课,教师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学生阅读的背景知识点较低,升学考试制度等等都影响着历史课外阅读的开展。但只要历史教师与学生形成合力坚持不懈,因地制宜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定能实现历史课外阅读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梁琼珍.《走出盲点,关注学生历史课外阅读》,《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3]杜芳主编.《新理念历史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刘小茹.《谈课外阅读作业的布置》,《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第7期

初中历史明朝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 插图 中学历史教学 作用解析 应用方法

插图辨识教学作为中学历史教学体系的有机成分之一,在整个历史教育教学系统中发挥着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意识、提升学生联系统筹能力的关键作用。而切实有效的插图素材的适配教学对于调节优化中学教学的整体结构、辅助协调其他学科教学开展、促进保障学生群体综合发展等多样层面也具有附带辅助意义。而针对现阶段中学历史教学的课堂互动上还普遍存在的教学方法闭塞单一、课堂氛围沉闷消极、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热情度不高等典型性的瓶颈问题。适时灵活地将插图素材的适配教学融入具体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之中,通过鲜活生动的插图展示、风趣诙谐的看图问答、灵活多元的辨图探究,调动整个历史课堂教学向“斑斓多姿”的“图解历史”模式转变纵深。

一、插图素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适配定位

中学历史学科涉及的历史人物事件繁多、科学人文宏富,所以与之契合适配的插图资源也丰富多彩、不胜枚举。历史插图不仅囊括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场景再现、重要事件翔实生动描绘、关键地图图表展示、人文建筑简洁勾勒、自然环境完美展示等方面,而且蕴含着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意识、增强学生辨识理解能力、拔高学生实践应用的技能的独特效用。

中学历史教材中的插图素材主要分布在重点时间事件点标示、关键人物器物凸显以及其他典型自然社会系统的适配解释这三大环节上,针对以上环节流程所涉及的内容图像化的插图筛选、插图放置、插图自制就显得必要而关键。插图筛选的素材资源基本来自于课本教材、教辅书籍中的既存图片,这些图片具有完整性、契合性、精确性,也是学生进行看图、读图、辨图的主要对象,合理有效地将其进行穿插设置,对于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可谓至关重要;插图放置是在插图筛选的基础前提上进行的针对性操作,需要在重要历史时间事件产生出现、关键人物器物活动展示等环节进行及时规范的放置,从而进行适配纵深的剖析讲解;插图自制则相对灵活多样,既包括教师自身根据教学设计需要而创设的类似原创类的图像图片,也涵盖学生在教师诱导以及自身主动进行探究下的图片图像载体,这两类插图素材是进行互动教学、交流反馈的重要媒介,也是需要侧重开展的插图素材适配教学环节。

二、插图素材适配教学的创设解析以及具体途径

(一)立足学生阶段实际,在插图展示中融入群体性特征

在进行插图素材适配教学途径方法的创设实践之前,教师需要进行整体备课规划方针的思维更新,一方面要根据新课改大纲所规定的中学历史教学要求,适时适当增删历史教材的部分内容,划定知识讲授的精准范围,将一些偏、难、杂的教学实践价值不大的内容范围予以舍弃,这样也节省了大量筛选插图、处理插图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则要突出中学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合理灵活地将一些本阶段学生喜闻乐见的历史大剧、史学综艺、野史趣闻等要素巧妙具体地进行插图转化,融入实际的插图素材适配教学之中。譬如教师可以利用近来流行的“甄痔濉钡牧榛畋嗯牛利用“甄帧庇胗赫皇帝的图像罗列、模拟“对话”,进而引出公元1723年左右雍正皇帝对于“摊丁入亩”以及“改土归流”等改革措施的要点进行风趣幽默的讲解,这样就使得学生在自己熟悉喜欢的氛围环境中去轻松愉快地接纳消化相关知识,从而使得学生想学历史、要学历史、爱学历史。

(二)结合社会场景的协同解读,将看图读图具体生活化

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实施插图素材适配教学的途径方法,实质上就是让本阶段的学生群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体味历史,二者是彼此独立又交互衔接的统一关系。所以在进行平和化教学的实践之时,教师需要侧重将谐音技巧、生活场景、社会经历融入这种新型的模式方法之中。譬如在讲解公元1644年李自成明朝、清军入关这一节时,通过自制的“清军入关行军图”,以顺口溜“一溜柿子”谐音化地表述公元1644年这一历史事件,同时为了加深记忆,也可以进一步阐释“一溜柿子”这种常见的生活意向其实就是插图中八旗清军拖在身后的柿子球状的长辫。这样鲜活生动的比喻不仅使得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历史时间有了生活化的感悟,加深了对于这一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进一步诱使学生触类旁通地进行其他类似知识点的灵活记忆,可谓一举多得。

(三)结合现代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插图素材适配方法的多元性

实现教学内容更新、方法模式转化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的前提,也是插图素材适配教学创设推进的核心价值追求。所以教师可以将趣味盎然的历史人物轶闻故事、丰富多样的幻灯片演示、翔实经典的纪录片播放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插图素材适配教学途径方法的表现形式与创设内容。诸如在讲解讲述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之时,就可以将中央电视台录制的《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进行截屏剪辑,处理生成与课本教材迥然不同的新鲜插图,并通过投影仪进行幻灯片的连续演示播放,同时在观看插图演示之时,及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心得抒发、感悟分享。这样就使得学生在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的同时,通过图像化的视觉感染,加深巩固了对所学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

三、结语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插图展示辅助教学这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不仅仅丰富增添了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的切实性、趣味性、人文性,而且也显著有效地增强拔高了学生的发散探究意识、感知解析能力、实践操作技能。进一步细化具体插图素材适配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系统中的创设应用,开展灵活多样的插图观赏、插图感知、插图辨析,从而充分发挥插图素材适配教学更新教学理念、调节课堂氛围、辅助学生全面发展的独特效用,最终快速协调地实现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进程的积极、持续、长久推进。

参考文献:

[1]张信旭.谈插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 2011(4).

[2]张坤.巧用插图,让历史教学锦上添花[J].教育艺术, 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