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必修诗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诗词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03-01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理应得到传承和发展。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微妙的艺术底蕴吸引着国内外学者的目光。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很大程度上起源于古典诗词,因此,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选修课的地位和重要性可想而知。教师以此为切入点,对古典诗词选修课教学进行探究势在必行。
1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意义和选修课应遵循的原则
古典诗词在语文教学乃至整个高中文化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产生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古典诗词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陶冶性情,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是古典诗词凝练、丰富的内涵可使学生尽快融入社会,在开拓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自我能力提升和社会综合发展。三是古典诗词教学对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古典诗词美妙的意境使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全面散发,美的熏陶和美的情趣是提升学生鉴赏力的必备因素。
古典诗词选修课教学应基于选修课课程目标、古典诗词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征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师生研究性学习、诗词鉴赏审美化、学生个性化发展、语文课堂开放性原则等四个基本原则。这四点基本原则都是以学生为古典诗词教学的中心,通过不同的途径渗透文化,不断推动学生横向、纵向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古典诗词的把握和运用具有促进作用。
2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选修课教学的可行性策略
基于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和高中古典诗词选修课教学所遵循的各个原则,在选修课教学实践中,认识到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并将所遵循原则科学有效地运用并贯彻到实际教学中势在必行。笔者综合的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三种可行性教学策略:
2.1以加大学生自主活动力度促进选修课程的开展
在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选修课教学中,加大学生自主活动力度是促进课程顺利开展的重要举措。教师可以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放开手支持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研究性小组的建立是不可多得的有效方式,组员可有4-8个人组成,各组员能力应相当,分配任务也应均衡有针对性。不同的角色可以锻炼学生不同的能力,倡导角色互换也是学生自主活动力度加大的重要举措。例如,教师在讲解李白的古典诗词时,可以促使学生建立不同的研究学习小组,然后提出一个讨论问题:“后人誉伟大诗人李白为‘诗仙’,究其原因主要有哪些?”继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搜索,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出该问题的答案。然后各小组代表发言,其它小组补充,这样此起彼伏,整个课堂洋溢在一片欢乐和谐的自主活动氛围中,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将学习的时间充分留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平等发展、独立思考、开拓探究的能力,使诗词选修课教学效率大幅提升。
2.2以强调学生个性发展为指导,推动选修课动态化
坚持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原则要求,教师应以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指导推动选修课课堂教学动态化,做到真正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应摒弃传统以教师和教材为课堂指导的教学模式,基于语文选修课特点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平台,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实现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行动、自主定位和自主评价。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提高学生诗词阅读兴趣和自主性。二是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个性情感因素,使阅读体验个性化。三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推动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例如,在教授宋代婉约派诗人柳永的《雨霖铃》时,针对“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心目中主人公发出此番感叹的心境是什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勇于探究、积极发言,并主动交流合作。这样学生不仅准确把握了诗人宦途失意的失落和离情别绪的缠绵,更加深了对诗歌的深层次理解。
2.3学生选课余地多样化和课堂活动大量化双管齐下
为了达到古典诗词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目的,必须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多样化的审美选择。高中语文课程对古典诗词选修课的设置应基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特点,遵循选修课内容多样化的原则,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和转换自己的选修内容或增减选修科目。例如,为了更好地上好选修课,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积累古典诗词知识,设计几种自己熟识,学生喜闻乐见的选修课形式,更要根据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选择数量适中、内容合理符合自身兴趣爱好的选修课程。另外课下加强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有必要设计一份关于语文古典诗词选修课的调查问卷,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增加学生课堂活动量,课堂活动大量化有利于学生在古典诗词学习中达到“心、神、行”三个层次的活动,三个层面互相牵制和促进,更有利于学生活动质量的提高,达到良好的诗词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古典诗词作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陶冶学生情操至关重要,古典诗词选修课教学应遵循研究性学习原则、诗词鉴赏审美化原则等等,教师应加大学生自主学习力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余地,加大活动量,为提高自身古诗词教学效率,传承中华古典文化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马翠文.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古诗词选修课教学中的实施[D].河北师范大学,2014.
高中语文必修诗词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词教学 教法创新
诗词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考中对诗词鉴赏也有考查。因此,大多教师都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了考试而去教学古诗词,使诗词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诗词之美。其实,古诗词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激起的一朵朵或美丽、或壮阔的浪花,短短几行诗句中蕴藏着诗人巧妙的智慧和真挚的感情。教师应当与古为新,让学生去体会诗词中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让诗词课堂富有生活气息。
一、歌词导入,曲径通幽
学生们大多都喜欢听歌,如果找到与课本上的古诗词有联系的现代歌曲,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发地去寻找联系,比较区别,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古诗词之美。
以选修课本唐诗宋词选读中《将进酒》一诗的教学为例。这首诗作于李白长安放还之后,表达了他怀才不遇的悲叹,又体现了他通达乐观的情怀。深沉的思想内容和成熟的艺术表现使这首诗成为千百年来争相传诵的经典,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歌手在这首诗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我首先让学生预习这首诗,然后在课堂上播放了宋祖英、罗大佑和燕池的《将进酒》。虽都名为《将进酒》,但罗大佑的根据此诗改编了歌词,宋祖英和燕池的《将进酒》对歌词几乎没有改动,只是加上了不同的配乐。我让学生仔细听这三首歌,分析哪一首表达出了他们心中的《将进酒》。学生分析,宋祖英的《将进酒》大气磅礴,吟唱中又能让人感受到些许伤情,既有豪迈,又有悲叹,还原了她心中的《将进酒》;但是燕池的《将进酒》曲调单一,过于忧郁,不太好。但又有学生分析,这首歌曲调看似单一,实则有递进。前几句低沉的唱法也能表现李白对r光流逝的无奈,每句唱法都体现了诗的内涵。还有学生分析罗大佑的《将进酒》,这首歌很有年代感,开头也写了黄河,但侧重描写的是爱情,和李白的格局差太多,但最后的“今宵有酒今宵醉”也颇为豪迈潇洒。我在综合点评学生见解之后,带领他们对这首诗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这样的联系比较,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也展开了更多的思考。
二、集句训练,引导创作
对联大概可以分为自撰联和集句联。集句联是从古诗词甚至成语中选取合适的句子或者词,按照对联的要求重新组成的联句。它难度不高,又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怀和品质,还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贴近学生的生活。
以高中语文必修四中《虞美人》一词教学为例。这是南唐后主李煜被毒死前夕所作之词,以问起,以答结,是一曲生命的哀歌。我提示学生,其中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与其他词中某句话组成集句联。一学生回答道:“这是一句问,可以找一句答,那么辛弃疾的那句‘却道天凉好个秋’正好可以和它组成一对。”虽然对仗不完全工整,但跨越朝代的组合,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以选修课本唐诗宋词选读中《无题》的教学为例。这是李商隐以女性口吻所作抒写恋情的诗,这里面有一句令人动容,“相见时难别亦难”,班内有一学生在学此诗时也找到了从含义上可以与这句诗相对的一句,即“一别西风又一年”。这句诗出自《红楼梦》中一句诗,可见该生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虽然学生可以写出集句联,但是对仗都不太工整,所以我给他们展示了一些比较经典的,比如,“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等等,与他们一同进行鉴赏,并分析可以怎样用在作文中。
让学生从对集句联的创作和鉴赏中,增进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既贴近生活,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互文拓展,升华认知
虽然古诗词的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说十分重要,但是在苏教版的五本必修课本中,古诗词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古文和现代文数量较多。教师可以从这些文章入手,互文拓展,升华学生的认知。
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五的“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歌颂的是人之间的伟大情感,有如泣如诉的亲情,有执子之手的爱情,也有旧日时光中的友情,来自古人,也来自现代人,来自中国人,也来自外国人,这些美好真挚的感情跨越了时间和空间,逐一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感动,不由自主地吟出“此情可待成追忆”这首出自李商隐的《锦瑟》中的经典诗句。在这个专题的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们感受了这些丰富、高尚的感情,体味了“此情可待成追忆”这句诗的含义,学生指出,对于这些文章的作者来说,那些美好的年代和事都只能留在记忆中了,这也启示着我们,把握和珍惜当前的美好真挚的感情,不要等到失去之后才开始悲叹惋惜。
古诗词或许过于深奥,或许过于抽象,但是与其他一些文章结合起来学习,我们就会发现,这一句句诗,是这些文章的升华和概括,也让看似距离我们生活很遥远的诗句,显得贴近生活起来,这都得益于互文拓展。
杜甫曾说过,“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古诗词虽短小,却字字珠玑,是先辈们流传下来的瑰宝。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吸收、再创造,可以通过歌词导入、集句训练、互文拓展等方式,与古为新,使古诗词学习充满生活气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收获启迪。
【参考文献】
[1] 姜有荣.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 语文天地,2015(4).
[2] 宫万兵. 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浅议[J]. 学周刊,2016(2).
高中语文必修诗词范文3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依据课程标准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辅助高中生可以尽快掌握所学知识以及理解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进而有效帮助高中生提升自身学习语文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让高中生在实际阅读的时候能够在情感上产生更多的共鸣与体验,进而可以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活动时,需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进而提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依据高中生的年龄与学习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首先,是通过高中生自己的学习查找并学会文章中的生字与生词,或者是与其他同学合作一起学会更多的生字与生词,同时在此基础上能够理解生字生词在文章中的意思;其次,是教师引导高中生一起朗诵文章,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有感而发、声情并茂的朗读,并通过相关的知识引导高中生展开想象。通过制定教学目标,能够有效提髙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还需要注意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准确、合理、具体。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必须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符合现阶段高中生素质培养的要求,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促使高中生及时掌握所学过才内容,还要重视高中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制定具体化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每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让高中生要掌握文章中的哪些词语或者个别难写的字,文章的哪些段落需要会背诵、会默写,哪些段落的内容只需要读熟即可,以及哪些知识内容需要高中生全部理解。这样可以让高中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有的放矢,进而提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还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以此来逐渐提升髙中生的鉴赏能力与理解能力,并根据高中生的实际状况,也就是他们的接受能力,制定与其学习水平相符的目标,提升高中生的自信心,使其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效率,达到提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需要注意的是在综合运用各类教学方法的同时,一定要结合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实况。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中不同的题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有《鸿门宴》《荆轲刺秦王》,以及必修二中也有《离骚》《孔雀东南飞》等,这些都是非常具有民族文化的古典诗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历史典故提升高中生对阅读的兴趣,陶冶高中生的情操,让他们在人文精神与历史文化的熏陶之下,提升文化欣赏的品位,进而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教师还可以强化高中生对古典诗词的诵读,使其能够获得整体的感知。古典诗词表达的主题各有特色,形式也不尽相同,体现的是作者或者诗人内心的情感独白,因此,让高中生进行反复诵读,能够让他们更深入的体会出诗词所表现的意境,并且在这个不断诵读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高中生的阅读能力。除了古典诗词之外,还有很多说明性质的文章,在面对这类教学内容时,也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果是写人的文章,因为描述对象的不同,教师可以选用讨论法进行教学;如果是叙事类的文章,教师可以选用分析法进行教学;而对于那些较为抽象的文章,教师可直接利用直观演示方法,进行相应的教学,以此来提升高中生对文章知识的感知,进而提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高中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的不断深化,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特别是以前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得到了较大改善,原来的教学模式过分重视对知识的灌输,并没有将高中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进而也无法有效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要想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对教育本质做更深入的了解,将高中生放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位置,重视高中生的学习过程,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提升课堂活跃氛围。例如,教师可以放手让高中生自己去阅读教材知识内容,在讲到《雨霖铃》这节课时,让学生自行阅读,使其通过自己的知识积累,得到更多的阅读体验,然后教师再让高中生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完之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提问,这时教师会发现有很多高中生在阅读讨论之后,会联想到《琵琶行》,主要原因就是因作者书写的内容都是围绕歌姬而作,再结合作者当时的年代背景,由此让高中生有了自己的阅读理解。通过重视高中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仅可以使更多的高中生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同时还可以有效拉近教师与高中生之间的距离,进而达到有效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要想提升髙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对教学的本质做更深入的了解,并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结合髙中生的实际状况,选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展开相应的教学,并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凸显高中生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必修诗词范文4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3002001
高中语文教学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如何认识高中语文中传统文化的形式,以及如何更好地通过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需要进行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有些学者把中国传统文化划分为更细的三个方面:物质文化、社群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有具体的载体,比如饮食、服饰、建筑、文物等;社群文化则主要指人们的道德观念、意识形态、行为规范以及社会规则等;精神文化则指的是传统的学术思想、文史记录、宗教体系、医学积累以及书法艺术等内容。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形式
从小学到大学设置的语文课程,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有效载体,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责任。高中语文具有承上启下、系统学习的作用,它不同于小学的初级形态,也不同于大学的自学形态,是由语文教师进行系统传授的课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的选取以及语文教师自身的修养都是比较重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具体如下表。
传统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应用》
古代文学必修的古代优秀诗歌、散文、文言文、辞赋;选修的《先秦诸子散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国历代诗歌散文欣赏》
传统学者文章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
传统艺术书法欣赏、绘画欣赏
传统民俗文化《中国民俗文化》
具体解释为,传统语言文字包括早期的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以及草行书等传统文字与书法;古代文学则如表中所述,包括优秀的诗歌、散文、文言文、辞赋等,比如屈原的《离骚》、孔子的《论语》、诸葛亮的《出师表》,以及涉及《左传》《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水浒传》《红楼梦》等典籍的诗篇;传统学者文章则有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意味,比如鲁迅、朱自清等人的文章;传统艺术指的是书法、绘画艺术等方面;传统民俗文化比如凤阳花鼓、社戏等。
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教材中,我国传统文化以文学艺术为主体,科学技术方面所占比重较低,这主要和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形式以及普及的接受度有很大关系。
三、高中语文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现状的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在高中语文教材中也占有一定比例,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与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有冲突的一面。
思考一:多元文化的冲击。外来文化有其可取之处,内在文化也有值得珍惜的精华。韩流、美剧、欧洲文化等多元文化的浸染,使学生一方面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中不良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予以传承发扬,内外兼修,平衡发展。
思考二:教师教学功利性的问题。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师大多随社会风气,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高考不考的不讲,高考之外的不讲,只讲高考重点区域,完全失去了对语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重之心与责任,对学生的影响较大。高考看总分的问题不改变,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就难以走上正轨,应该确立单门课程修养达到一定水平就可进入大学的通道,为偏科的学生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也榕嘌高水平的继承者做储备。
思考三:学生兴趣的引导问题。由于社会功利性、世俗风气以及手机、网络游戏等的影响,一些学生专注于外在的炫耀,丧失了内在涵养的培育。我们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引导学生欣赏像《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节目。
总之,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造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让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从而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世英.全球化背景下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J].高考(综合版),2013(4).
高中语文必修诗词范文5
关键词:教学;思考;诗歌
一、以文本为依据,探究诗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所选八首词分别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文学大家的代表作,涵盖豪放、婉约两派。其中柳永和苏轼生活在北宋时期,李清照兼跨两宋,辛弃疾主要生活在南宋,这些诗词的创作时间跨度大约有二百年。柳永、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典范,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他们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人生经历的差异,反映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也就自然有不同的体现。具体表现在:柳永擅长以纤细婉转之笔写离别相思、男欢女爱,常常将自己的羁旅情愁和仕途坎坷融入词中;李清照屡经国家之难,她的词反映了自己的生活变化和内心的真切感受;苏轼虽屡次遭贬,却依然达观豪迈,诗词中表现的是一种超然的情怀;辛弃疾“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负”,但一生仕途坎坷,屡遭排挤,可是他的词没有低沉之势,始终洋溢着爱国情怀。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理解,能够透过表层的描绘,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去探究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达到情感的体悟与作者心绪的融合,获得心灵上美的感受,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即语文教学的本真。
二、以文为媒,陶冶学生的情怀
本单元所选八首词,不论是豪放派的代表,还是婉约派的杰作,作者都能用匠心独运的手法,精巧优美的语言,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涛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作者以生花妙笔给读者描绘出一幅荡人心魄的壮美的画面,展现出祖国山河的无限美好,表达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此为介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美文,深刻体会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刻苦努力,学有所成,将来报效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既学习了诗歌的内容,又陶冶了情操,提升了情感。
总之,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从传统的文化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体会诗情,感悟人生的道理,最终达到诗意的生活。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必修诗词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教学目标
前言
我国古诗词源远流长,从脍炙人口的《诗经》到华美灿烂的《离骚》、从“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到“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或豪情或婉约的宋词再到街市小令的元曲,古诗词异彩纷呈的涌现。古代的使人们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明。如何继承中国的古典诗词,继承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当前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一些有关古诗词的电视节目、书籍、音频等不断出现,引起了热爱古诗词的人们的极大兴趣。但是这些仅仅能够吸引一些热爱古诗词的人士,对于接触古诗词较少的学生来说,毫无疑问,学校才是最好的学习古诗词的场所,教学才能更好的完成中华瑰宝的传承。教授古诗词不能采用传统的语文授课模式,需要采用一定的策略,这样才能达到教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授课应当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开展古诗词讲解时所要达到的教学结果,学生通过在课堂上的自我学习和认真聆听教师的知识讲解后所要达到的学习程度。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导航标,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准绳。教学内容是教师达到其教学目标的桥梁,是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要先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要将教材上的知识点吃透。如果教师无法吃透知识点,在进行知识讲解时自己还存在不懂的地方,那么在教学中面临学生的提问,教师就可能会愣在课堂,出现教学的失误。教师将教材的内容吃透,明确课堂的教学任务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针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联系学习方法,也就是在学习单首诗词的基础上,构建纵向的知识体系。在构建体系之初,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构建比较,例如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第二单元是一个古诗词单元,这一单元包括柳永两首词即《望海潮》(东南形胜)和《雨霖铃》(寒蝉凄切);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苏轼的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辛弃疾的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四位词人分为两个派别,即豪放派的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的柳永和李清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者学生分别比较柳永和李清照的词风,苏轼和辛弃疾的词风,对婉约词风和豪放词风有个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将不同词风的词人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不同词人的创作风格和特色,以提升其诗词鉴赏能力。
二、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动性
高中这一阶段是学生在发育成为成年人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伴随着学生生理和心理的不断成熟,学生们开发激发出最大的潜力,不断萌发出探寻未来生活的冲动,为了未来的发展主动性不断提高。如何将学生对未来生活的主动性提升到古诗词学习的程度是当前教师们关注的焦点。在升入高中之前,已经有不少的学生主动的亦或是被动的认识到高中对于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其未来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作用也被重视起来,所以他们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也越来越热情。随着新的高考模式的变化,高中语文在高考分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随着我国对古代文化的重视程度日增,古诗词、古文言文在高中英语考试中的分值也越来越高。因此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主动性对提高高中生的语文成绩至关重要。让学生在背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回味诗词之妙,推敲古诗词的精巧用法,摆脱机械的记忆方法,让学生爱上诗词,主动学习诗词。
三、提高古诗词学习方面的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渠道,是学生获取古诗词知识的源泉,如果教师的古诗词素养不高,古诗词之上掌握不精,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解读,影响高中生古诗词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当多读一些有关古诗词的作品,多读一些诗歌鉴赏类的书籍,提升自己的古诗词理论系统。古诗词的学习离不开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因此教师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也应当学习一些历史知识。同时面对当前的网络世界,学生们接触的网络事物越来越多,一味的排斥网络文化会造成师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教师要对网络事物善加利用。例如前段时间网络上爆红的电视剧《甄嬛传》、《琅琊榜》等,教师可以援引《甄嬛传》中的《采莲曲》、《小山重叠金明灭》等都是对古诗词的善加利用,教师可以将这些歌曲引入到自己的课堂,鼓励学生对课本上的诗词进行歌曲改编,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高中生的古诗词素养。教师在讲授古诗词时,除了要在备课之时就明确教学目标之外,还要认真的分析学情,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对自己所教的内容和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自己教学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周琦.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9
[2]王艳燕.高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3]张海波.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古诗词教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7
[4]黄美香.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以诗解诗”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