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理设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理设计论文范文1
在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过程中,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是各项专业能力之首,地理专业教师的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直接影响新课程的改革和推进。高校地理专业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由教学分析能力、教学目标设计能力、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能力以及教学媒体、方法和策略的设计能力等五个部分构成。高校地理教师要研究高等师范地理新课程特点,把握学生职业定向,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地理专业新课程教学设计面临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地理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的学习,提高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因此,加强高校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能够为地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措施和建议。
由刘桂侠撰写的《地理教学设计》一书对我国高校地理专业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该书分别对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地理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如何设计地理教学、地理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等进行详细介绍。该书按照“原理+教学模式建构+案例”的基本框架来编写,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概述了地理教学设计,论述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与流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发展趋势等。第二章“地理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主要分析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和地理学习心理等,阐述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第三章“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概述了教学设计模式、地理教学设计模式和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等内容。第四章“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论述地理教学目标的设计、地理教学策略的设计、地理教学方法的设计、地理教学媒体的设计、地理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编制地理教学设计方案等。第五章“地理教学设计评价”,概述了地理教学评价,论述地理教学的发展性评价和地理教学设计成果评价,从评价反馈角度反思地理教学设计。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新课程教学设计没有融入课改精神、没有很好领悟地理新课程理念、未能把握住新课程教学设计原则、在教学设计上依然思想守旧、未能将现代教育设计先进理论运用于教学设计实践中、在地理教学过程设计中未完全落实课改思想、教学设计要素不全、方法不当等。此外,地理教师新课程教学设计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地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首先,要加强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研究,应用系统理论整合地理教学因素,深入学习理论以达成地理学与教的变革,融合地理教学理论以促进学生智慧成长,借助传播理论以提高地理教学效率。其次,要加强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原则与模式研究。再次,要加强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策略研究,从地理新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媒体设计、教学评价设计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要加强新课程地理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本着先理论后实践的顺序,开展研究性学习策略研究;重视地理新课程标准研究与教材分析,实施标准内化策略研究,依据课程标准进行选择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以彰显课标理念;积极寻找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实施单要素训练策略研究;进行案例借鉴策略研究,包括案例的合理选择、案例的比较与分析、案例的总结与提升等;学会自我反思,实施过程优化与再设计策略研究等。
总之,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教师对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将会大大促进高校地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作者:吕清华 单位: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地理设计论文范文2
由于地铁工程牵涉到较多工点,因此较难对设计进度履行状况做科学的统计分析,有关领导阶层由整体层面上掌握全面的设计任务状况则面临一定困难,因此使决策管理难度大大增加。在设计进度计划无法有效执行的阶段中,由于权责划分不清晰,使得相关企业集团针对设计院的履行约定考核较难映射具体状况,自然使得对设计院的管控难度不断提升。
2地铁设计管理系统应用
2.1地铁工程设计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针对地铁设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创建完善的应用系统,使其具备人性化的功能。即目录与进度信息管理、自动预警、统计分析、发放图纸、变更查询等功能。首先系统应具备统一填报以及对设计图纸目录与具体进度进行管理的功能,使信息数据能够快速的收集以及传输。同时对于设计进度管控应发挥自动预警功能,也就是在即将达到控制节点时系统应进行自动预警,并警示有关责任单位。对于各个设计院众多的图纸进度信息,系统应实现实时统计,进而便于地铁集团能够实现有效的过程管理以及全面考核。在图纸的发放环节,系统应做到统一管理,针对各个图纸实现有源头、有去向以及有责任人的控制。另外,地铁设计管理系统应对各项设计变更做到统一管理,针对不同变更做到实时可查,使变更责任更加明确清晰。
2.2地铁工程设计管理系统模块设计
地铁工程设计管理系统应包括工点GIS入口、工可设计管理、初步设计管理、招投标设计管理以及施工图设计管理等模块。其中GIS入口功能在于便于用户做好设计统计的研究分析,进行必要的变更管理。工可设计管理模块则是在工可阶段进行设计图纸的控制管理,具体包含工可图纸管理、目录模块、发放台账、工可设计统计分析等子模块。地铁设计管理系统之中的初步设计以及招投标设计模块,其流程同工可设计较为相似,用于初步设计以及招投标设计环节对设计图纸的合理管控。施工图设计管理模块尤为重要,具体涵盖业主代表、建总、目录模块、图纸管理发放台账、设计统计分析、变更管理等子模块。
2.3地铁工程设计管理系统应用
地铁工程设计管理系统实践应用过程中,首先应创建图纸目录,即各个工点有关设计院应创建形成自我负责的施工图目录,并交由总工办进行审核批准。而后应创建交图计划,也就是工点设计部门应依据终极的计划交图时间点,上报施工图目录之中各类图纸过程节点计划时间。例如提交总体图纸时间、设计监理、审图办理时间等,并由建设事业部门进行批准审核。建设事业部门应依据上述计划的时间节点管控各个设计院任务履行状况,由总部填写具体任务的完成时间。另外,系统应依据各个进度节点计划的时间点,在规定要求之前的七天时间做好进度核查检验。倘若没有按照计划时间完成,则系统发出预警,设计部门则可获取到负责各个工点相应的预警信息,并做好设计任务重点事项的安排处理。应用地铁设计管理系统,事业总部可实时查询各个工点图纸进展状况,通过定时统计研究,进行有效科学的过程管理,合理管控设计进度。完成施工图纸之后,设计部门将图纸上交总工办,履行必要的签收手续后在系统之中上报具体的交图期限,并创建发放图纸台账,做好发放管理工作。应用施工图纸的阶段中,总工办应做好各个设计变更的登记汇总,在系统中创建变更台账,便于后续的追溯以及调阅,进而为核算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3结论
地理设计论文范文3
原有受煤漏斗+脱水刮板输送机清理撒煤系统(见图1)是把整个主立井井筒看做一个煤仓,距清理撒煤巷底板适当高度做井底漏斗,漏斗下设溜槽,落入井底的煤和水通过漏斗下的溜槽落入刮板输送机尾部沉淀池内,经沉淀后开动刮板输送机,煤缓慢通过刮板输送机渐变的斜坡,利用刮板输送机网状的底板脱水,水流回刮板输送机尾部的煤泥水池,煤随刮板输送机到达头部,卸载到翻斗车或矿车里。在煤泥水池靠近巷道排水沟的一侧设有一块块木板组成的木制闸门,闸门略低于煤泥水池,经过沉淀的煤泥水溢出闸门后经排水沟流到井底水仓,一般无需另设沉淀池。同时,在检修刮板输送机和清理沉淀池时打开闸门,放出煤泥水。如果是井底车场与清理撒煤巷在同一标高,可用载煤矿车(翻斗车)或矿车直接通过井底车场进入罐笼提升到地面。经沉淀的煤泥水直接流入井底主水仓。如果是井底车场与装载皮带巷同一标高或井底车场与井底煤仓上口同一标高,则需另设专门的清理撒煤斜巷,载煤翻斗车编组牵引至上仓带式输送机上方溜煤眼处或井底煤仓上,将煤卸入输送机进入井底煤仓或直接进入井底煤仓,也可把矿车提升到井底车场进入罐笼提升到地面。但脏杂煤直接进入井底煤流系统,可避免地面另设脏杂煤处理系统,也不污染环境,只是注意,脏杂煤不要在同一时间集中进入井底煤仓,以免发生堵仓事故。同时,还需另设清理撒煤巷积水仓,用扬程较高的潜水泵把水排到井底主水仓。山西潞安矿业屯留矿井即为上述清理撒煤形式。
2优缺点分析及技术改进
2.1优点
(1)整套系统相对简单,实现了清理机械化,改善了工作条件。(2)无需另设专用水仓,减少了巷道工程。(3)无论主井是否提煤,都可开动刮板输送机清理脏杂煤。
2.2缺点分析及相应技术改进
2.2.1缺点分析(1)井底漏斗下的溜槽由于长期经受井筒淋水的腐蚀寿命较短,同时,固定溜槽的螺栓受腐蚀后极易锈死,为更换溜槽带来很大的麻烦。针对这一点,我们曾做过改进。把溜槽法兰盘和漏斗口下外伸出的与溜槽相连的法兰盘的螺栓孔改为U型开口,用哑铃型螺栓直接卡住两个法兰盘,在拆卸时直接砸开哑铃型螺栓即可。虽然情况有所改善,但问题依然存在。(2)木料、钢丝绳等杂物落入井底,又长期疏于清理,或大量水煤泻入井底,导致漏斗堵塞时,清理特别困难。同时,清理时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某矿因大量水煤进入箕斗,导致箕斗超载无法提升,只能打开箕斗闸门让水煤泻入井底,导致漏斗堵塞。在疏通漏斗过程中,大量水煤突然泻下,两名工人躲闪不及,造成两死多伤的重大事故。(3)更换箕斗尾绳时需拆下溜槽,比较麻烦。2.2.2技术改进针对上述缺点,进行了技术改进(见图2)。取消了集煤漏斗及漏斗下溜槽,改为对称的两个斜坡直接落在沉淀池上(见图2B-B剖面),在撒煤巷内斜坡前后是开式的。箕斗撒煤和井筒淋水落在斜坡上滑入沉淀池内,清理脏杂煤时开动脱水刮板输送机即可,系统其他部分与原有受煤漏斗+脱水刮板输送机清理撒煤系统一样。斜坡用掺入铁钢砂的高标号水泥进行耐磨和强化处理。根据各矿情况不同,如果撒煤严重,大块较多可考虑在斜坡上铺设钢轨防砸耐磨。山西国投白羊岭矿,陕西彬长小庄矿等矿井应用了技术改进后脱水刮板输送机清理撒煤系统。
3与传统撒煤清理方式及采用耙斗装岩机的直落式清理撒煤系统的比较
近年来,由于技术的进步、设备的更新和新材料的应用,主立井井底撒煤大大减少,井筒淋水大幅下降,再加上大中型煤矿的不断增多,小型矿井不断减少,原有的传统清理撒煤方式用的越来越少,如主立井小箕斗清理、斜巷小箕斗清理、立井抓斗清理、摇摆式闸门平巷矿车清理等等。一直沿用的沉淀池式扒斗清理撒煤特点是:基本实现了清理机械化,对工作条件有所改善,但翘板式畚箕溜槽将井筒的撒煤定点卸载到沉淀池内,撒煤容易起堆,需经常用水冲开或用耙斗耙开,堵仓及堵仓后清理时的安全问题也没得到解决,同时仍有大量煤泥进入水仓,人工清理劳动强度大。以下就经改造的脱水刮板输送机清理撒煤和这几年兴起的直落式耙斗装岩机清理撒煤做一下比较。
3.1改造后脱水刮板输送机清理撒煤系统的特点
(1)系统简单,可靠性高,清理撒煤硐室的设计和施工较简单,改善了工作条件。(2)实现了机械化,可远程操控刮板输送机开关,工人仅需在机头观察装车情况即可。(3)沉淀池设在地面以上机尾处,充分利用空间减少了硐室工程量,节约了投资。(4)取消井底集煤漏斗,彻底解决了因堵仓问题引发的安全问题。同时,使更换箕斗尾绳更加方便。(5)井筒可在深度上缩短3~4m,对于临近含水层的矿井意义较大,同时节约了投资。
3.2与直落式耙斗装岩机清理撒煤系统的比较
(1)基础工程。改进的刮板输送机清理撒煤系统下口需做斜坡,斜坡落在沉淀池上,另外为抬高刮板输送机机头需做渐变的缓坡。但此种清理方式可以用在清理撒煤巷一端是盲端的情况。例如现在正在施工中的陕西旭升矿,是主副提升在一个井筒内的混合井兼做进风井。井底车场与装载皮带巷同一标高布置,清理撒煤巷为以井筒壁为终端的盲端布置。采用此种清理方式只需把刮板尾部前移,并在尾部上方设置一块斜放的防砸钢板,即可满足此种工况需要。直落式清理撒煤系统井筒下端无需收口,但撒煤硐室内需留出专门的位置设置沉淀池。同时,为防止硐室底板不被耙斗装岩机扒出沟槽,需做耐磨和强化处理。(2)应用比较。对于改进的刮板输送机清理撒煤系统来说,撒煤和井筒淋水直接落入沉淀池,因沉淀池在巷道底板以上,所以可根据具体井筒淋水情况把沉淀池做大或做小,基本不受硐室大小限制;溢出的煤泥水沿巷道有排水沟一侧流出,另一侧检修时行人,环境较好;可远程控制刮板输送机,无需考虑箕斗是否提煤。对于直落式清理撒煤系统来说,撒煤和井筒淋水直接落入硐室底板上,如淋水较多时易造成煤泥水横流;硐室底板虽经耐磨和强化处理,但长期来看仍然易扒出沟槽,破坏底板;不适用于一端为盲端的清理撒煤硐室中。
4结语
地理设计论文范文4
低碳理念贯穿于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人与自然,通过研究开发和推广节能、环保、低碳能源等技术减少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依据低碳理念的居住环境设计以减少能耗为基础,注重室内装修过程中的节能材料的选用,延长材料及装修的使用周期,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为人类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绿色的生活空间。
2居住环境设计中现存的问题
2.1资源浪费非常严重
当前室内装修资源浪费非常严重,装修过程中的砸、扔、换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一般原始建筑配备的暖气片、马桶、洗漱盆、开关和电线等设施基本都在装修过程中拆除换掉。据统计每100平方米的毛坯房平均产生600公斤的装修垃圾,装修过程中折合每平方米至少70元的材料设备变成了垃圾,全国仅“敲敲打打”方面的浪费,每年的损失在300亿元以上。据调查每浪费1平方米的建筑陶瓷,多消耗约6千克标准煤、增加排放二氧化碳15.4千克,装修造成资源浪费与低碳经济发展是相违背的。
2.2室内装修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目前,室内有机污染、无机污染和放射性污染是我国装修污染的三个主要方面,主要超标的污染物是甲醛、苯、氨、氡等化学物质。室内装修使用的人造板材、胶黏剂、墙纸等材料是室内装修污染的主要来源,如果这些材料质量不合格,材料所含的有害和有毒的化学物质就会超标,这些有害物质混合在空气中,对人体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严重的可以致癌。此外,装修过程中产生各种粉尘、废弃物和噪声污染也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
2.3室内装修使用生命周期较短
我们国家室内装修的使用寿命比较短,娱乐场所装修更新周期一般在三年左右,公共场所在四年左右,家庭室内装修更新周期多数不会超过七年。频繁的装修更新缩短了室内环境使用时间,装修是一种利用有限资源消耗的过程,如果延长它的使用期限,就会减少消耗、节约能源,同时也会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3低碳理念下的居住环境设计方法
3.1空间设计的低碳原则
低碳设计就是以设计为起点,通过设计原理、理念、方法、手段、技术等一系列的整合,创造出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物质或精神产品。室内环境空间低碳化设计要注重空间的充分利用,考虑空间的可变性和灵活性,对室内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组织好内部空间的关系,尽量节省交通空间,让室内交通集中有序,增加居室空间的利用率,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并且要尽量减少对原室内主体结构的更改。室内空间设计中还要考虑阴阳面相结合,使其起到冬暖夏凉,节约能耗,对于光照、通风、房门的朝向需要进行统筹安排,通过合理的设计,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室内自然通风要顺畅,自然釆光要合理。减少空间设计中对材料的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源,这是比较直接的低碳化设计手法。
3.2材料选用的低碳原则
低碳材料有低污染、低耗能、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低碳材料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并且可以回收再利用。室内装修材料在生产、运输和施工阶段都会消耗能源,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在低碳环境设计中要选用一些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新型材料,减少碳量的排放,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节能、节材和节水的低碳居住环境设计。装修材料可以优先选用本地材料,缩减运输距离,减少运输过程中碳的排放。在材料种类上可以用一些低碳替代材料,如选用竹材、藤材、棉麻和植物秸秆等天然材料,通过艺术设计和技术处理应用到室内装修上,也可以用硅藻泥代替墙壁涂料和壁纸;用竹地板替代实木地板;用水性木器漆替代装饰油漆;用复合石材替代天然石材等。在保证结构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使用轻质隔墙材料,少用混凝土、水泥等材料。装修过程中也可以选用可回收再次利用的材料,把装修过程中废弃的一些材料进行筛选重新利用,比如利用多层板侧面木质纹理作为墙面的饰面材料,将数张多层板拼合压制在一起,从侧面裁切粘贴在装饰墙面上来减少材料浪费。
3.3施工方式的低碳原则
首先,低碳、环保的施工工艺需要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科学的施工工艺,合理组织施工工序,制定标准化的施工流程,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工程质量隐患,提升装修效果,还能避免重复施工、反复施工造成的能源浪费。其次,在施工环节可以采用工厂生产半成品或者标准配件,在现场安装的施工模式,减轻现场施工压力,减少施工现场产生的装修垃圾,提高效率,缩减施工周期。再次,对装饰垃圾进行妥善分类处理,使垃圾污染和有害物质排放最小化,将装修剩余材料采取保存或者提供给其它家庭使用的方式来减少资源浪费。
4结语
地理设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框架砌体抗震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震害特点
未经抗震设防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其底层的纵横墙数量较少且平面布置不对称,而上部砖房则纵横墙的间距较密,上部砖房的侧移刚度较底层大得多,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由于底层的抗侧力刚度和极限承载能力相对于第二层薄弱,结构将在底层率先屈服、进入弹塑性状态,井将产生变形集中的现象。底层的率先破坏将危及整个房屋的安全。
我国近十几年来的强烈地震震害表明,这类房屋的地震震害较为普遍,未经抗震设防的这类房屋的震害特点是:
1.震害多数发生在底层,表现为“上轻下重”;
2.底层的震害规律是:底层的墙体比框架柱重,框架柱又比梁重;
3.房屋上部几层的破坏状况与多层砖房相类似,但破坏的程度比房屋的底层轻得多。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底层框架抗震墙和上部砖房部分均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但这两部分不同承重和抗侧力体系之间的抗震性能是有差异的,而且其过渡楼层的受力也比较复杂。为了使这类房屋的抗震设计满足“小震”不坏,设防烈度可修和“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房屋的平、立面布置应规则、对称
历次震害调查说明,体型复杂或结构构件(墙体、柱网等)布置不合理,将加重房屋的震害.对于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其抗震性能相对于多层钢筋砼房屋要差一些。因此,这类房屋平、立面布置的规则要求应更严格一些,即房屋体型宜简单、对称,结构抗侧力构件的布置也应尽量对称,这样可以减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
二、房屋的高度要限制、高宽比要适当
在唐山大地震中,未经抗震设防的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破坏较为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底层没有设置为框架抗震体系。在震害较为严重的底层框架砖房中,底层为半框架沿街一跨为框架另一跨为砖墙承重体系,底层为内框架体系以及底层大部分为框架体系而山墙与楼梯间墙处不设框架梁柱等。
基于总结震害经验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一89对这类房屋的总层数给予了较严格的限制,即6、7度区不宜超过六层,8度区不宜超过五层,9度区不宜超过三层,其总层数相对于该地区多层砖房的总层数均有所减少,在7、8、9度区减少一层。在6度区减少二层。
近些年来,通过对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模型试验和一系列分析研究,深入探讨了这类房屋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改善底层低矮钢筋砼墙抗震性能,增强过渡楼层和房屋整体抗震能力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对房屋较为规则且沿竖向较为均匀和满足增强过渡搂层及房屋整体抗震能力要求的;其房屋总层数和总高度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表2.2-2-1的规定。表2.2-1总高度(m)和层数的限值注:
(1)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檐口高度,半地下室可从地下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可从室外地面算起。
(2)上部砖房部分的层高,不宜超过3.6m。上部砖房部分横墙的间距大4.2m的房间面积在一层内大于该层总面积的1/4时为横墙较少,对于上部砖房部分横墙较少者房屋总高度应降低3.0m,总层数应减少一层。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应符合表2.2一2的要求。表2.2-2房屋最大高宽比
三、第二层与底层的侧移刚度比要控制
在地震作用下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弹性层间位移反应均匀和减少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集中,能够能够提高房屋的整体抗震能力。文献1对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弹性和弹塑性位移以及层间极限剪力系数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底层框架抗震砖房第二层与底层侧移刚度比的合理取值范围为1.2~1.8。根据不同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强弱和既安全又经济的抗震设防原则,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第二层与底层的侧移刚度比值在6度时不应大于3.0,在7度时不应大于2.5,在8度时不应大于2.0,在9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
四、抗震墙的最大间距限值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抗震墙间距分为底层和上部砖房两部分,上部砖房备层的横墙间距要求应和多层砖房的要求一样;底层框架抗震墙部分,由于上面几层的地震作用要通过底层的楼盖传至底层抗震墙,楼盖产生的水平变形将比一般框架抗震墙房屋分层传递地震作用的楼盖水平变形要大。因此,在相同变形限制条件下,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底层抗震墙的间距要比框架--抗震墙的间距要小一些。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底层框架抗震墙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较好的变形、耗能能力,而上部砖房部分的,变形和耗能能力相对比较差。为了避免底层过多强于上部砖房的抗震能力,除了计算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层问极限剪力系数、判断薄弱层外,还在一般规定上强调两点,一是第二层与底层的侧移刚度比不应小于等于1.0二是底层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有所放宽,具体要求列于表2.2-3。表2.2-3抗震墙的最大间距
五、底层钢筋砼抗震墙的高宽比
在实际工程中,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底层钢筋砼墙的高宽比往往小于1.0,通常把高宽比小于l的钢筋砼墙称为低矮墙。
高宽比小于1.0的低矮钢筋砼墙是以受剪为主,由剪力引起的斜裂缝控制其受力性能,其破坏状态为剪切破坏。结合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中的底层钢筋砼墙为带边框的钢筋硷低矮墙的特点,文献2进行了带边框开竖缝钢筋砼低矮墙的试验和分折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放入砂浆板和钢筋砼板的带竖缝钢筋砼墙的抗震性能明显优于整体钢筋砼低矮抗震墙,这种开竖缝的抗震墙具有弹性刚度较大,后期刚度较稳定,达到最大荷载后,其承载力没有明显降低,其变形能力和耗能力有较大提高,达到了改善低矮墙抗震性能的目的。
根据试验和分析研究,建议带边框开竖缝钢筋砼墙用竖缝分割的墙板高宽比不应小于1.5,但也不宜大子2.5。
六、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结构体系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一89对抗震结构体系的要求,结合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特点,提出以下要求。
(一)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底层应设置为框架一抗震墙体系
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底层受力比较复杂,而底层的严重破坏将危及整个房屋的安全,加上地震倾覆力矩对框架柱产生的附加轴力使得框架柱的变形能力有所降低等因素,对底层的抗震结构体系的要求应更高一些。
1.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底层应设置为纵、横向的双框架体系,避免一个方向为框架、另一个方向为连续梁的体系。这主要是由于地震作用在水平上是两个方向的。一个方向为连续梁体系则不能发挥框架体系的作用,则该方向的抗震能力要降低比较多。同时,也不应设置为半框架体系或山墙和楼梯间轴线为构造柱圈梁约束砖抗震墙的状况。这是由于底层的地震剪力按各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分配,半框架体系或山墙为构造柱、圈梁约束的砖抗震墙体系中,砖墙较框架的抗侧力刚度大得多,在地震作用下,砖墙先开裂和肢坏,加上砖墙的变形能力较框架要差得多,会形成砖墙构件先退出工作,导致加重半框架或部分框架的破坏。
2.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底层应设置为框架抗震墙体系。在6、7区底层为小型商店时,其抗震墙可为框架填充墙;当底层的砖填充墙较少时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钢筋砼抗震墙,在8、9度时,均应设置一定数量的钢筋砼抗震墙,使底层形成具有二道防线的框架抗震墙体系,有利于提高底层的抗震能力。
3.底层的钢筋砼墙应设置为带边框开竖缝的钢筋砼墙
(二).过渡楼层的抗震能力应适当加强
整体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过渡楼层受力比较复杂,虽然底层的抗震墙先开裂,但是一旦第二层砖墙开裂后、其破坏状态要比底层要重得多。因此,应增强过渡楼层的抗剪和抗弯能力。在设计时可以考虑加强底层框架与上部砖砌体结构接合处楼板的整体刚度,可将此处楼板做成同厚度的一块大现浇板,板钢筋通长布置;还应考虑底框竖向结构与上部砖混竖向结构,在接合处竖向钢筋尽可能上通下行,在构造上加强过渡楼层的抗剪、抗弯能力。
七、底层框架抗震墙砖房的底层与上部砖房部分的抗震能力宜相匹配。
地理设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地热供热锅炉供热供热站房
1概况
武警工程学院位于西安市三桥镇,当地地热资源丰富,学院采用了以地热供热为主、锅炉供热为辅的方式。地热井深度2950米,初投资为5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15年。供暖站房外形见图1。
2系统简介
全院营区规划供暖面积24万m2,地热井出水量140~180m3/h,出水温度95℃。考虑到学院地热水水质很好,可以直供,又考虑到直供水温太高,对热水资源是一种浪费,故地热供暖采用以间供为主直供为辅,直供采暖尾水供学院种植大棚取暖,而后排放;热水供应利用地热水或地热间供采暖的一次水回水,解决军官、家属、学员、医院人员的洗浴热水和游泳池补热用热。
供热参数:
①地热间供采暖:一次水95℃/50℃
二次水65℃/45℃
②地热直供采暖:60℃/40℃
③洗浴热水温度:50℃~60℃,排水温度低于40℃
④游泳池池水温度:27℃
整个供热系统划分为采暖系统、生活洗浴热水供应系统、游泳池池水补热系统。其中采暖系统分为东线系统(设计供暖面积8万m2)、中线系统(设计供暖面积4-8万m2)和地热直供采暖系统(设计供暖面积2万m2),每个系统设两台循环水泵,运行时开一备一。
3工艺流程
地热站工艺流程简图见图2。在供暖季抽出地热水,经除砂器后,一部分送入热水储水罐后再经直供采暖循环泵送往直供采暖用户;另一部分到板式换热器,加热间供采暖用的循环水后,经除铁装置除铁,送入生活热水供水罐。生活热水供水罐的水经加压泵被送往浴室、游泳池等地。游泳池的热水也可以由热水储水罐提供。间供采暖系统循环水经板式换热器被加热,然后送至间供采暖热用户。在严冬时,部分水经调峰锅炉加热后再送出。在非供暖季地热水直接经除铁后送入生活热水供水罐向外供水。
4水处理
在此系统中,对水质进行处理的措施主要有:
(1)在井口设除砂器,清除地热水中的泥砂。
(2)在间供采暖的二次水回水管上设置电子水处理仪对水进行软化、杀菌等处理。
(3)向直供系统中加防腐剂,以减少地热水对管路及设备的腐蚀。在实际运行中因水质很好,就没有加药。
(4)对生活洗浴热水用除铁装置进行除铁。在实际运行中因水质很好,也没有除铁。
5节能措施
(1)选用高效的换热设备,采用了两台占地面积小,换热性能好的钛板板式换热器。
(2)直供采暖尾水供学院种植大棚和花房取暖,而后排放,从而节约了能量且减少了热污染。
(3)设置了自控机房,对整个系统按要求实现自动控制。变频潜水泵可以根据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的流量要求来实现变频控制,洗浴热水系统也设置了一台变频水泵,根据需要来调节供水量。
(4)选用了一台4.2MW的热水锅炉作为严寒期的调峰锅炉。
6运行情况
地热井的运行大大节约了燃煤量,减少了环境污染,整个系统自投入运行以来情况基本良好。下面就运行过程中系统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说一下。
(1)地热井的自喷量越来越少。在投入运行的前两年,几乎不用开启潜水泵,地下水自喷量就可满足水量要求。第三年后自喷量大大减少,也曾考虑到回灌,但地下压力太大,预计10年后再考虑回灌措施。
(2)系统不是全自动的。比如一个泵出现故障,应能自动切换到备用泵。实际情况是一个泵出现故障后,控制台上有显示报警,然后人工切换到备用泵。
(3)在实际运行中直供用户比设计的多了几个,造成直供用户普遍感觉室温偏低。
(4)间供采暖二次水回水管上设的电子水处理仪在控制台上无显示,运行几年以来无法看出它是否在起作用。
(5)井口处设置的电子流量计和电子压力表易出现故障,寿命远比不上机械式的。
(6)当初考虑到初投资问题,潜水泵没有采用质量过硬的品牌,实际采用的潜水泵经常容易出现故障,不得不挖开井口进行维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