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被动句整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被动句整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被动句整理

高中语文被动句整理范文1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问题; 建议

【Abstract】Poetry as the longest history, the most popular genre of literature, in the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s the Chinese nation great crystallization of creation. Middle school language especially in high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he poetry teaching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high school Chinese poetry teach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High school Chinese poetry teaching; problems; suggestions

诗歌对一个人的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启蒙与领航的作用。所以诗歌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自有别的文体无法替代的特殊位置和重要作用。正如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所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因此,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是不容忽视的。

1 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1 重理性分析,轻感悟探究。

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重理性分析而轻感性品味、重知识传授而轻情感培养,字字解释,句句分析,以致脍炙人口的诗歌佳作,经教师的条分缕析而失去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参与鉴赏的权利被剥夺了,本应让学生由衷喜爱的古典诗歌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诗歌以其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教师的详解往往使学生的自我体验消解,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

1.2 重功利目的,轻审美探究。

受高考压力的影响,一些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把诗歌课上成了练习课,训练课。在诗词教学中只注重教给学生应试技巧、诗歌评论的术语,忽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课本内容只是作为出题的资料,而不是审美、探究的对象。久而久之,不仅会削弱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而且对其能力的培养有害无益。

1.3 教学观念陈旧,不敢越过“雷池”。

每一首古诗(或词)都像一件玲珑的艺术品,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看到不同的美。在具体的教学中,虽然有一些语文教师也尝试着让学生参与诗歌鉴赏活动,但力度和范围非常有限,往往流于形式,基本的框架还是在教参范围内,结论也必须由教师控制,学生的一些颇有见地的看法最终被排除在外。

2 加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建议

2.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家经研究发现,交往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交往动机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动机。如果教师和学生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那么这种相互交往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相反,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融洽,甚至出现相互不信任、对立、敌视的态度,那么对学习将起到消极的作用。在诗歌教学中,同样应重视师生关系以及学生的交往需求,使学生的交往需求得到足够的满足,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的重要因素,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互动交流过程。

2.2 创设问题教学,提高兴趣。

问题教学法是师生合作共同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诗歌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选择和明确有利于启迪思维的适当问题,或组织课堂集体讨论,或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整理、总结相关文献资料,在上课时给大家讲解,最后确定结论,解决问题。这种新型研究性教学,将会激发学生阅读、思考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选择问题的巧妙性,既要考虑到问题的疑虑性,又是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主观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

2.3 培养学生多读、勤思的好习惯。

多读书、读好书是语文教育对高中生的起码要求,多读书不仅可以积累知识,增长见识,扩大视野,还有助于形成敏锐的语感,提高对诗歌的鉴赏水平,领悟诗人的情感生活,接受诗歌美的熏陶,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也十分重视熟读文本。“多读、多背、多思”是古代私塾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古至今,阅读就与教学水融般的难舍难分。青少年时期又是读书的“黄金年代”,学生们不仅精力旺盛,思维敏捷,而且记忆能力超好,所以教师应多敦促我们的学生多读、多背,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许多文人墨客都非常重视广泛阅读,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学生阅读诗歌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要广泛涉猎,增加阅读量,这样刁‘能对诗歌作品有透彻的领悟和自己独到的见解。多读还可学会作文,古人所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2.4 品味诗歌意境,走入诗歌生活。

“意境是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以及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每一首诗歌都孕育着自己的意象,学生在学习诗歌过程中如果能抓住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氛围展开自己的丰富联想,能够积极地把握诗歌意象背后所蕴涵的深意,就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在学习王维山水诗歌《山居秋暝》时,笔者就要求学生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进行联想,让学生想象这些画面并将其表达出来。课后笔者还与美术老师合作,让学生对这幅画进行创作。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对这首诗有了深刻的体会,同时体会到王维“诗中有画”的境界。

2.5 斟酌诗歌字句,品鉴诗歌韵味。

对古诗而言,诗人特别注重对字句的锤炼与斟酌。贾岛之“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王安石之“春风又绿江南岸”、苏小妹之“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等,无不诠释着诗人炼字的艰辛与古诗的伟大魅力。因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诗歌关键字句的鉴赏能力。

在学习晏殊的《蝶恋花》时,教师则引导学生理解“昨夜西风凋碧树”中“凋”字运用的妙处。学生通过探究会发现,这个“凋”字是用得最精辟的一个字,换成任何一个字都难以表达秋天的萧索悲凉以及作者满眼满心的伤感。通过对诗歌字斟句酌的赏析,探讨关键字句的妙处,学生更好地领略到了诗歌的独特魅力。同时学生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汉字的博大精深,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自己遣词造句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诗歌教学应在立足传统诗教经验的基础上,要运用诗歌鉴赏教学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上大胆创新。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使学生感悟到古代诗歌的深层意蕴,在鉴赏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得到美的感受和心灵的愉悦。

参考文献

[1] 陈圣生.现代诗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9).

高中语文被动句整理范文2

[关键词] 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措施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生活的任何内容都离不开语文。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和获得知识及必需技能的基础,是衡量人才知识与素质的标准之一。然而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重要性,加之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使得有些学生产生了错觉,以为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经常会出现语文课堂上,教师讲课时,学生在座位上或偷偷看小说,或悄悄学习其他科目习题。那么,如何打造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课堂呢?笔者就实际语文教学中的切身体验谈几点思考。

一、找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问题,为制定可行教学措施提供方向

当前,随着教学手段、教师素质、教材改革等方面的发展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一些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难点问题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一是“满堂灌输”的课堂教学。这种填鸭式被动灌注的教学方式,既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的提高,还导致了学生主体精神的弱化。二是“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虽然许多学校已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多数教师仍习惯采用“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一方式教学,无论是从时间节省,还是信息输量出,这种传统的方式明显低效。

二、综合考虑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诸多因素,为探寻各要素最佳组合方式奠定基础

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有诸多因素,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能只限于某一方面,必须对教师、学生、教法三个重要因素通盘考虑。首先是教师的自身素质。这既包括明确的教学思想、广博的知识、过硬的功底、高超的教学手段等教学因素,也包括道德修养、敬业精神、人格魅力等非教学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对能否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学生的语文修养。作为施教对象的学生,心智能力、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态度方法等都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兴趣更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学生原有的语文知识基础薄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再次是教学的方式方法。目标确定以后,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省时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介体,具有教师语言和辅导材料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设备的更新,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现代辅助教学方式的运用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增大了课堂的容量。

三、探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为课堂教学实践提供支撑

一堂语文课,可以成为一堂声色并茂、师生互动、收益颇丰的“知识盛宴”,也能是一次枯燥无味、死气沉沉、败絮其中的“滥竽充数”。如何针对存在的问题,整合各方要素,需要我们在实践的不断摸索和反思中寻找答案。

1、把握“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增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课前准备环节上,教师既要研究教学参考书和备课用书,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揣摩学生学习课文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吃透教材、扩展教材、升华教材,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环节上,教师是课堂教学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参与者、亲历者和跟进者,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会使学生陷入被动,过分强调学生的作用就会使教学无序、低效。所以,在这一环节,必须把握好教师作用与学生作用的互动关系,创新方式方法,避免“满堂灌输”的教学和“一支粉笔”的讲授。在课后巩固环节上,要引导学生再现课堂教学的情景,将课后巩固作为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有效延伸,通过整理、归纳,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抓住“时间、范围、载体”三个重点,增强学生全程参与、深入思辨的主动性。语文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而听、读的理解和说、写的运用都离不开思维,为学生提供充分思辨的时空和载体尤为重要。在时间上,针对“满堂灌输”的问题,需要教师给学生留足思考、答问、对话、讨论、争辩、练习、表演的机会,培养和激发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在范围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语文修养”等方面的因素,既要关注少数尖子生,也不能忽略多数一般和偏差的学生,尽量实现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范围最大化。在载体上,尽量设置矛盾,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载体,为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一个平台,激活学生积极的思维,触发学生主动思考、探求、研究的神经,培养和激发培养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习惯和精神。

3、采取“讨论式、启发式、自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语文教学的教材特点,在情境教学的创设上,教学方式的丰富上,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语文教学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讨论式”、“启发式”和“自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被动句整理范文3

  语文老师教学总结1

  这个学期,我担任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我继续深入地了解学生。一个教师必须不断深入地了解他的工作对象的特点,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比如:语文学习中生字是一个重点内容,这是学生们必须掌握的知识。如果学生的生字不过关,很多内容都不易掌握。一般来说 ,总是老师指定某一课的生字,然后由学生集体朗读。在朗读的时候,有的学生愿意读,有的学生在偷懒,只要老师不注意,这些学生就会走神。有的时候,老师也会指定个别学生站起来读一读生字。这样读的时候,其他学生都觉得没有自己的事,走神的人也比较多。怎样让全体学生热爱读生字呢?我设计了一个朗读词语的游戏。指定一课的生字,由两三个学生来读。怎样读呢?每个人读一个词,轮流读,速度必须快,不能迟疑。哪一个学生读得慢一些或者读错了,就是输家。这个学生要把这一课的生字都读要以词的形式读出来。学生们在做这个游戏的时候,都觉得很有兴趣。尤其是有一个学生是输家的时候,胜利的学生感到很有成就感。而输了的学生,也不甘失败,他们会再接再厉,找到下一个输家。开始的时候,由老师说明规则,然后指定三个或者更多的学生来参加。后来,学生们感到自己就可以做这个游戏。我就放手让他们去做,我在一边观察。我发现学生的热情很高。大家读了很多次仍然想去读。兴趣上来了。这样,学生读生字的问题就有了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法。

  同时,我也在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成功的教学方法。这是大家都在做的,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

  总之,我会继续努力,做出更大的成绩。

  语文老师教学总结2

  转眼间,本学期二年级语文科教育教学工作已经圆满结束,现对该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该期本班共有学生34人,其中男生19人,女生15人,语文科差生有5人。

  二、该期工作:

  1、开学初,根据本班具体情况,拟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2、为了转换语文科差生,该期工辅导语文科差生30次,家访15次,到期末结束转换差生3人。

  3、为了上好语文课,在上课之前认真学习教材,认真备课,备课时既要根据教材内容出发,又要根据学生实际出发,该期备课工作全部完成,上课时注重双边活动的开展,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课后认真批改作业,该期共批改作业180余次,批改作业后认真写好作业批改记录,找出失败之处,准备补救措施,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记牢。

  4、利用语文课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向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

  三、取得的成绩:

  该期语文成绩有一定提高,同学们在做题的方法上有所改进,能灵活应变。

  四、存在的问题:

  如:看图写话还有待加强,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弥补不足之处。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写话刚入门,这是一个难点,学生一提到写话就感到头疼,无从下笔。有的学生为了应付,随便写几行字。关于写话教学,我认为写话教学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这是重点;其次是重视读适合他们的图书、多说话,加强积累;再次就是加强指导与训练。

  1、加强阅读

  我要求学生坚持天天读书,读我们所学的语文书,读适于学生读的课外书,如故事会、童话系列、看图写话、连环画、谜语故事、成语故事甚至小说……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2、重视说话训练

  除了课堂上进行说话训练外,利用活动课对学生进行训练。先小组交流,讲给同伴听,再推荐几个在班上讲。学生在说话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努力寻找他们成功的优秀的地方。

  3、写话从最简单入手

  (1)从造句入手。根据一个词写一句话,要求把话说完整。下一次在这个基础上把话说具体。如用“书包”造句,有的学生写:我有一个书包。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我有一个什么样的书包。

  (2)学生在能写出一句或几句通顺的话后,要求有所提高,就规定写某一方面的主题。如给出一幅画,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写话(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秋天你有什么发现(你发现天气有什么变化,动植物有什么变化,人们的穿着)。

  当然对学生的写话训练方法多样,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将在今后工作继续努力探索和吸取好的方法。

  语文老师教学总结3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对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探讨高中语文在教学设计上的转变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是在“教师满堂灌、学生满堂听”的方式下完成的。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型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心态等素质。这对惯于应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是要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另一方面,还要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素质。而对教师来说,最难的部分当数在教学过程中要放弃传统教学方式的同时,还要接受创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教师转变理念,才是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上关键的转变。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的基本技能又多了一项,即利用多媒体教学,把多媒体应用到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这对教师来说,不仅方便教学,也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达到多种感官共同作用的效果。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增加语文教学的生动性,减轻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枯燥、乏味的现象。此外,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教师在课堂上的地位,让学生不用在教师满堂灌的方式下被动地去接受所学的知识。

  三、教学步骤的转变

高中语文被动句整理范文4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一、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以扩充学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与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相关,许多作品虽具文学性,但基本忠于历史史实,且人物、事件互相关联,牵一动十,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晋公子重耳之亡》、《荆轲刺秦王》等,均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相搅合,构成严密的因果联系,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讲授课文内容,不注重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其结果,一是不易激发兴趣,使学生感到内容单调、枯燥;二是不能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理件这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记忆效果;三是不能让学生更深切感悟到知识原野的广阔性,求知欲望便极难得到引导和培养。因此,笔者认为,语言教师应该多读史书,了解、熟悉中国的历史。在给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时,甚至在比历史老师的讲授更生动、细致、传神。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善于指导,背诵要力求准确

诵读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郎读课文,它必须尊重创作者铸在文章中的真实的思想感情。而这思想感情不是一开始就能把握得准的,它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句意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所以笔者认为,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起初应让学生自学,最好是默读,发现问题,初识文意;其次是质疑和答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句意和文意;而诵读则在这两个步骤之后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语感来。这一步做好了,将大大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受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诵必须忠实于原文,力求词句准确,这也是文言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有人认为,要求准确背诵,完全忠实于原文,是一种死教,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首先,学语文必须学语言。能流传于世并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多为古代名篇,其语言的优美和谐和准确严密无论怎么说都应该是典范。而我们中学生按照自己现有的水平随意加改变,多数只能改糟,不会改好,这就会把自己引上学习语言的歧途。其次,我们在运用知识、运用语言时,常常免不了要引经据典,而一旦误读误记,就不单是张冠李戴的问题,有时甚至是无中生有了,这必然影响到期引论的效果。其次才是应付高考的问题。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原文填空占有相当的比例,阅卷要求也十分严格,错、漏、添加一字均不得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要求学生准确背诵,准确书写,决不能擅自增删和改变。

三、对字、词、句式的教学要死中有活

所谓“死”,就是对文言字、词、句式所涉及的基本语法现象和考点要反复强调,并对其概念化、条理化。如文言文中的文字教学,除基本的字形、字音外,我们还必须反复强调“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概念。

例如,通假字就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另一个字,它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用字现象,我们无须向学生引经据典或想当然的过多分析它的形成或由来,但反复强调这个概念,让学理解、掌握常见通假字是必要的,这不单是高考题中可能或必然涉及的内容之一,也是后人解读文言文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调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如:“畔”,其本义是田边,所以引申为“旁边”的意思,如河畔、桥畔等;“畔”与“叛”同音,所以又借用为“背判”的意思,如“亲戚畔之”的“畔”,即用其假借义。

尤其新《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增多,更是常提常讲常归类的对象,必要时教师要对其进行集中整理,打成资料印发给学生。对于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词和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要指导学生专门归类掌握,切不可马虎懈怠。句式也是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后”、“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了解他们的一般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所谓“活”,就是在教学方法上,要立足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生动灵活,增强互动性,便于让学生接受。教师应努力避免传统教学中一讲到底,只做翻译了事。

四、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技巧

正确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关键所在,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是有必要的。

首先,让学生遵循翻译文言文的基本原则,即“信、达、雅”。信: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达”: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泽文简明、优美、生动。

高中语文被动句整理范文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这条教学目标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对我们高中语文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提出还是较高的。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发现自己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上花的时间并没有少,但学生的收效却是甚微。这主要将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1)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通过有效地朗读来培养语感。过多地强调“字字落实,句句清晰”的。(2)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强调文言文的“语法规律”,以求达到“速成”,不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根据上下文来“猜读”字义的能力,而是让学生在这种脱离了语言环境,机械式地做练习中,忽视了其能力的真正的培养。那么,如何让高中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文言文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大声朗读习惯、增强阅读语感

诵读是一门艺术,要咬嚼文字的意思,揣摩说话者的神气,体会文章的神韵。诵读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必修经过的首要阶段。朗读要求学生能开口大声读出来,她是心、眼、口、耳等感觉器官并用,将文章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再了然于心,这样,作者的语言就渐渐化为读的人的语言,心领神会。

文言文的朗读,首先要求学生要读准每一个字音,在每篇课文新授之前,要学会通过自我查阅工具书,对于其中的通假字、异读字、生僻字要字字读准读音,并要求学生将注音标注在书本中,加深学生记忆。再次要读准句读,古人对于句读就十分重视,往往把读准句读看作读懂古书的标志。因此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很好地把握句子的停顿,不读破句,这样就能对文章的理解增进许多。

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注重调动每个学生的朗读的积极性:教师要注意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对于读得过板的学生,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多了解作者的知识背景,知人论世,不把自己作为文章的旁观者,而是将此作为自己与作者交流的平台,这样就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找些录音范读,让学生尝试着跟读,努力让学生模仿大家朗诵的语速和口吻;对于在朗读过程中常常有漏字、添字、改字的学生,他们常常是因为平时默读时未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像这类学生就要求学生朗读特别细致,特别认真,不要一目十行;总之,让每一个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多采用齐读的形式,尤其是让一些无朗读习惯、或是羞于开口的学生能够开口朗读。这样即可以朗读增进理解。

总之,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上要做到书声琅琅,“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在一遍遍的朗诵的过程中,培养了阅读兴趣,提高了语感,这样就从源头上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培养独立思考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早在两千年前孔子就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会思考,是学习文言文的不二法宝。

中国的汉字起源是图画,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形声字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因此一些文言文实词我们可以从它的字形来推测它的含义。在古汉语中,构成句的最小单位以单音节词占绝大多数,而现代汉语中以双音节词居多,在由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近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这样,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实词时,可以使用组词的方法,来猜读其意义。如“砭”字,在《古代汉语字典》中注释道:形声字,石为形,乏为声。其本义为用石针刺穴治病。①在欧阳修《秋声赋》:“其气栗烈,砭人肌骨”。在这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太强调所谓的语法规律的掌握,并以为这样就可以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其实,对于文言文中出现的一些语法现象,可以让学生用“比较学习法”:例如“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事不目见耳闻”(《石钟山记》)中两个“目”的解释,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名词作动词,它后面不可能带动词,名词作状语,它后面肯定是动词。还可以开展学习竞赛,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句子,比谁找得多,找得快,找得准,学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在积极思考中不断得到提高。

三、培养自主翻译习惯,夯实学习基础

我每次在新授课的时候,总是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做到“三看一查一翻译”:“三看”就是看课文,看注释,看课文前后编者设计的导语和思考练习题;“二查”就是能勤查工具书,并能质疑;翻译,就是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课本的注释,结合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在遇到有疑问的句子,可以在课上拿出和学生讨论,这样就能纠正一些学生严重依赖教辅书的习惯,培养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慢慢地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来。

“温故而知新”,文言文课后的复习巩固环节也很重要,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学生“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在每篇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将文中的实词、虚词加以归纳整理,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基本含义,牢记典型例句,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语言的积累不是简单的等同于对课文的随意“肢解”,而是在对课文进行语言分析的过程中培养文言意识和语境意识,能够站在历史的角度理解古今词义的异同,能够根据语境合理推断词义。

这样,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读、质疑、解惑的过程。自读、质疑、解惑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研究、收获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不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去掌握知识,而且会发现教师发现不了的问题,将课堂引向深入。通过自主学习,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增强文言课堂的思维力度,文言课堂才能真正活起来。

高中语文被动句整理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一、联系史实和相关的背景,以扩充学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高中教材所选的文言文篇目,大多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与这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相关,许多作品虽具文学性,但基本忠于历史史实,且人物、事件互相关联,牵一动十,如《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晋公子重耳之亡》、《荆轲刺秦王》等,均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相搅合,构成严密的因果联系,如果教师只是孤立地讲授课文内容,不注重与历史事件的联系,其结果,一是不易激发兴趣,使学生感到内容单调、枯燥;二是不能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历史理件这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影响记忆效果;三是不能让学生更深切感悟到知识原野的广阔性,求知欲望便极难得到引导和培养。因此,笔者认为,语言教师应该多读史书,了解、熟悉中国的历史。在给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时,甚至在比历史老师的讲授更生动、细致、传神。这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善于指导,背诵要力求准确

诵读不是让学生随心所欲地郎读课文,它必须尊重创作者镕铸在文章中的真实的思想感情。而这思想感情不是一开始就能把握得准的,它必须建立在充分理解句意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所以笔者认为,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起初应让学生自学,最好是默读,发现问题,初识文意;其次是质疑和答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句意和文意;而诵读则在这两个步骤之后进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把握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语感来。这一步做好了,将大大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受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背诵必须忠实于原文,力求词句准确,这也是文言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有人认为,要求准确背诵,完全忠实于原文,是一种死教,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首先,学语文必须学语言。能流传于世并选入教材的文言文,多为古代名篇,其语言的优美和谐和准确严密无论怎么说都应该是典范。而我们中学生按照自己现有的水平随意加改变,多数只能改糟,不会改好,这就会把自己引上学习语言的歧途。其次,我们在运用知识、运用语言时,常常免不了要引经据典,而一旦误读误记,就不单是张冠李戴的问题,有时甚至是无中生有了,这必然影响到期引论的效果。其次才是应付高考的问题。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原文填空占有相当的比例,阅卷要求也十分严格,错、漏、添加一字均不得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要求学生准确背诵,准确书写,决不能擅自增删和改变。

三、对字、词、句式的教学要死中有活

所谓“死”,就是对文言字、词、句式所涉及的基本语法现象和考点要反复强调,并对其概念化、条理化。如文言文中的文字教学,除基本的字形、字音外,我们还必须反复强调“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概念。

例如,通假字就是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另一个字,它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用字现象,我们无须向学生引经据典或想当然的过多分析它的形成或由来,但反复强调这个概念,让学理解、掌握常见通假字是必要的,这不单是高考题中可能或必然涉及的内容之一,也是后人解读文言文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调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如:“畔”,其本义是田边,所以引申为“旁边”的意思,如河畔、桥畔等;“畔”与“叛”同音,所以又借用为“背判”的意思,如“亲戚畔之”的“畔”,即用其假借义。

尤其新《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和18个文言虚词,更是常提常讲常归类的对象,必要时教师要对其进行集中整理,打成资料印发给学生。对于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词和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要指导学生专门归类掌握,切不可马虎懈怠。句式也是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步认识、掌握诸如“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后”、“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了解他们的一般构成、识别和使用方法。所谓“活”,就是在教学方法上,要立足教材和学生的实际,生动灵活,增强互动性,便于让学生接受。教师应努力避免传统教学中一讲到底,只做翻译了事。

四、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技巧

正确翻译文言文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关键所在,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是有必要的。

首先,让学生遵循翻译文言文的基本原则,即“信、达、雅”。信: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达”: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雅”:泽文简明、优美、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