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风险评估 控制方法
我国财政部于2013年12月17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下称“控制规范”),并要求2014年1月1日起在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派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实施。“控制规范”实施一周年之际,笔者拟结合工作实际,对“控制规范”有关内容谈一点粗浅之见。
一、何谓内部控制
“控制规范”从国家制度角度将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这里,“控制规范”有三个要点:一是,内部控制主体是单位,包括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二是,实现内部控制规范的目标,亦即合理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完整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能够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三是,“控制规范”的内容,即制定控制制度,实施控制措施,落实控制程序,执行控制活动;四是,控制对象,即“控制规范”经济活动的风险。
二、何谓内部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规范表明是一种管理系统。它是财政部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减少贪污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制定的一种管理制度,实际上更是一种管理,内控的理想状态是无需内控就可以遵守规章制度。
因此,作为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主要有三项内容构成:一是,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应遵循原则有四项,主要有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等原则;二是,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规范方法,即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这些控制方法,包括单位组织层面,包括组织环境等内部控制的方法、业务层面内部控制两个方面的控制方法;三是,监督与评价,监督是指自我监督,评价则包括有效性评价和自我评价。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方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重点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例如,这类支出主要会议费、水电费、办公费、招待费等行政事业单位行政经费的支出,没有或者很少有严格的控制标准;那怕有制定的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无法有效控制;固定资产重购置轻管理,如何在使用环节加以有效控制,似乎比较薄弱。例如,事业单位大额支出中的固定资产一般实行政府集中采购,采购环节得以控制后,但使用环节缺乏控制,管理上得不到有效控制。这种现象,在不少行政事业单位比较普遍;还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弱化,会计工作只起到记账、算账、报账的作用,在预算管理、资金管控等方面不起作用。甚至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不监督,也不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票据管理不到位,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指出重点性控制。其业务层面重点主要有预算管理情况、事业单位收支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方面、资产管理业务、合同管理情况和其他情况等七项内容。“控制规范”对这些重点控制对象分别进行针对性风险评估,梳理重点控制对象的缺陷、提出针对性风险控制方法,加以具体规范。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方法
“控制规范”列出内部控制的重点内容,根据控制对象,指出规范控制方法。例如,预算管理情况与预算控制方法对应、收支管理情况和政府采购管理情况与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对应、资产管理情况与财产保护控制对应、建设项目管理情况与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合同管理情况与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对应等、政府采购管理情况与预算控制方法对应等。
1.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情况。事业单位单位可以采用滚动预算或零基预算方式,与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协调,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相结合、预算编制工作与具体工作相对应;一旦编制完毕,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执行,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有序,支出合理,决算报告编报应该真实、完整、准确、及时。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从顶层开始,灌输严格执行预算,按照预算管理财务的思想,加强预算控制,强化对事业单位收支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2.支管理情况。事业单位收支应严格按照有关财务制度要求,实行收入归口管理,有关单位办理收入业务时,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财务部门办理完毕,应加盖“收讫”字样。财会人员及相关人员应按照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发生支出业务时,管理人员应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核,防止不法人员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
3.府采购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主要包括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按照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程序,按照规定保存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事业单位针对这些要求,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4.产控制管理情况。事业单位资产应实行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管理责任,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的资产,包括盘盈、盘亏资产,都应该及时进行处理,使之账实相符。同时,事业单位还应该按规定处置资产,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5.项目管理方面。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应严格按照“三重一大”管理模式执行。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按照概算投资,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杜绝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为做到上述项目管理,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同时,各单位还应当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6.同控制方面。事业单位合同控制包括实现合同归口管理、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等几项内容。为加强合同管理,事业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结合内部控制规范,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合同的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妥善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严禁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名义对外签订合同,严禁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和借贷合同。同时,单位还应当对合同实施归口管理,建立财会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
四、如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提升效率、防范腐败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是行政事业单位提升效率、防范腐败的前提。那么,如何如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提升效率、防范腐败?我们认为主要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学习内部控制规范,统一认识
首先要解决内部控制规范的认识问题。从单位领导开始,认识内部控制的概念,认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意义和重要性,学习内部控制的内容框架。统一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有关问题的认识;其次,建立健全内部控制规范领导小组,依据内部控制规范,评估检查评价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情况。这个领导小组主要领导牵头、各部门业务骨干参与,全员管控。
(二)制定内部控制建设计划,为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依据
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初期没经验的单位来讲,处于摸索阶段,应作为暂行规定实施。其中期与短期计划相结合,中期计划明确阶段性目标,短期计划用于工作进度和效果的控制,并根据执行情况不断进行计划调整。
(三)明确单位各控制主体职责,制定职能规划
单位内部各单位,乃至个人均有工作,有职责。根据工作职责,制定单位工作计划、长远规划。
(四)梳理单位业务流程,检查业务节点可能存在的缺陷
通过梳理单位业务流程,从制度上描述其运行流程,厘清单位业务的运行过程,并确定与职能规划相关的重要业务和事项,依此检查业务节点可能存在的缺陷或风险。
(五)根据风险,提出管控措施
梳理单位有关管理制度、管理文件,厘清现有的保障业务,检查单位内部管理存在缺陷或管控风险,根据单位内部管理存在缺陷或管控风险以便有效开展的控制措施。
(六)对照内控规范,建立内部控制环境
对照“控制规范”,开展“内部环境”设计,规范业务流程,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内控制度,完善治理架构;同时,对照“控制规范”,对重要业务进行风险分析、优化设计。一般而言,通过业务流程的梳理之后,试行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一些问题,进而优化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七)检查内部控制规范实施,评估内部控制规范
内部控制规范要点就在于明确对内部单位或个人分工、落实其责任,随时检查评估落实情况,建立内控规范建设工作考核机制。
最后,建立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监督评价机制是保证内部控制规范有效性前提,旨在督促内控建设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改进机制,以期达到保护资产安全完整,提升资产使用效率目标。
参考文献
[1]方周文,张庆龙,聂兴凯编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指南(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4.
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基本建设 项目管理 主要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279-02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重点工程规模快速扩张,基本建设项目逐年增多,加之项目资金流量大,专业性强,权力集中,基建领域也成为财政监管的控制重心。而大部分基建单位在项目管理上不够重视,存在内控制度不完善、招投标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等问题。本文通过详尽的分析,对如何加强基建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有效地管理运用资金、进行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二、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决策和内部控制方面。(1)投资决策上存在缺陷。总体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有待完善,特别在可行性论证和决策上,缺乏细致的调研,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阶段对基建项目在短期内发展预见不足,一些项目建设为了尽快取得立项和可行性研究批复,投资规模报小建大,规模控制不力使得工程项目中“三超”现象普遍存在。(2)项目立项时间较长,建设工期失控。个别建设项目在上级立项批复之前先行施工,由于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或工程监督管理不善,项目一拖再拖,成为“马拉松”工程。(3)对资金使用效益的监控力度不够。由于重点基本建设项目大部分为非经营性项目,政府财政为资金筹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样更容易导致基建部门对基本建设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尤其是一些临时成立指挥部的项目,在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上更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和奖惩措施不完善、不落实。(4)部分建设单位基建管理机制不健全,人员分工与职责未落实。对超概算项目没有进行事后绩效评价和人员奖惩制度;没有配备专职基建财务会计和专业的工程管理人员;没有在内部执行互相稽核制;基建档案资料不全,内部控制薄弱,管理不规范。
2.基建项目招投标及采购管理方面。(1)基建项目存在抓大放小的现象。招投标对工程项目必须采用招投标的标准中规定:对50万元(市级)以上的主体工程、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采购规定必须进行招标,对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的采购在30万元(市级)以上的必须进行招投标。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单位往往突破招投标规定限额。(2)基建单位采取各种方法规避招投标。如少计工程量、压低造价等方式规避招投标,然后在施工中以增加工程量或变更工程设计来追加工程量,或者借口项目工期紧,改公开招标为议标、邀标、指定招标,将工程发包给有关系的施工单位,搞假招标,从中谋利。(3)招标人员职业素质有待加强。在实际招标过程中,对招标单位、投标单位资质、评标人员资格审查不严格,不按规定程序选择队伍,甚至陪标、“转包”,对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违纪现象执法监察力度不大。
3.工程监理及合同管理方面。(1)合同条款不完善,项目变更存在漏洞。由于工程合同履行周期长、工程价值量大、工程变更多,以致施工合同普遍存在内容不完善、施工单位“算计”建设单位等问题。(2)部分监理机构和人员素质不高,对施工质量不负责任,往往按照施工单位的要求随意签发变更签证,增加投资。(3)建设单位对监理机构和人员的资质评审和监督不严格,赋予监理单位的权力也不够,有些单独大型修缮、装饰等工程没有实行工程监理制度。
4.财务管理方面。(1)基建项目资金来源使用不合规。个别建设单位挤占公用经费,将基建费用列支在行政事业经费中,或在基建专户里列支行事单位费用,基建款项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或未经批准使用其他项目结余资金、使用借款垫付基建款项。(2)缺乏经验丰富的基建财务人员。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一般对基本建设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在实际中存在未按基建项目进行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设立账户进行财务管理、工程明细项目核算列支未细化、零星工程未按明细核算入账等情况。财务人员在处理会计业务时主要是依据财务制度办事,由于对工程计量与进度环节的不熟悉,单纯从财务制度上审核各项开支,难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3)基建财务核算体系不健全,支付工程款审核把关不严。特别是未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的基建项目,存在违规使用现金支付大额工程款、支付工程款时没有开具正规的税务发票、无工程进度报告直接支付工程款、未按照约定条款支付工程款、或记账凭证附件不全等问题。
三、基本建设项目管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操作出现偏差。现行的经费来源已从过去的单一渠道转化为多渠道、多方位的筹资,包括财政拨款、社会捐助、科研经费、自行贷款等,但与之相应的监管机制未得到有效的实施,另外,个别基建法规要求不明确、不一致、操作性不强。
2.缺乏基建管理的专业人才。基建工作相对程序复杂,法规政策性强、涉及领域广,缺乏拥有丰富专业技能和经验的人员,难以使项目管理科学化、财务管理规范化,不少基建单位往往会聘用一些临时技术人员,实际上因为薪金待遇问题,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
3.内控不力,基建管理执行力欠佳。建设单位的内部各个部门管理分工职责不明确,在上项目、跑批文、要资金上积极主动,而在财务核算、工程管理和监督检查方面相对松懈,部分环节失控。
4.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纪检、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广泛的监督渠道基本能够发挥作用,但由于基建管理专业的特殊限制,监督实际上也存在着“不到位”的现象。首先是专门监督弱化。由于有些纪检审计人员对工程技术及预决算等方面并不在行,尽管他们也全程参与项目建设,但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其次是群众监督淡化。群众中对于基建领域的腐败行为议论很多,但由于不能深入其中,从而很难发现问题的症结,监督不能到位,造成问题屡查屡犯。
四、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对策措施
1.加强管理和监督,强化内部控制意识。(1)严格落实立项审批程序和标准,从源头上对总规模控制。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谁决策、谁负责”的投资体制。(2)加强基建管理人员业务学习,重视项目建设的管理。加强建设单位基建管理人员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基建管理专业知识和工作程序的力度,增强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执行法规制度自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基建管理水平。(3)建立严格的内部经济责任制,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建立有效的奖惩措施。
2.规范招投标采购制度,健全监督机制。(1)规范采购行为,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招投标法规和采购管理办法。基建项目按规定实行集中采购管理,做到采购方式、采购程序合规合法,对达到规定标准的采购必须实施招标。对一些不需进入招投标中心的,基建单位可自行自主招标,并对招投标的工作程序、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在制度上堵塞各种漏洞。(2)健全基建项目监督机制,加大违规问题查处力度。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对违规建设项目进行处罚和通报,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确保基建工作依法合规。
3.实行合同管理和项目跟踪审计制度,严格资金管理。(1)实施基建工程“全过程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加大指导和审计监督检查和处罚力度。聘请项目审计单位对工程进行跟踪审计,并贯穿于基建项目立项、开工建设到竣工等各个阶段,特别对工程招投标、合同签订、设计变更、隐蔽工程验收、暂定材料认价、竣工决算等环节进行重点监督审计。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审计监督与评价,有效控制防范风险,减少或避免违规问题和损失浪费问题的发生,确保工程质量。(2)严格合同管理制度。施工企业中标后要及时签订承包合同,在合同中尤其要明确规定按照工程进度支付资金、设计变更的计算方法等关键性条款。
4.加强基建财务管理,修订和完善相关基建管理办法。(1)重视基建会计人员配备和会计基础工作,健全财务管理核算体系。(2)加强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财政投资效益。通过各级会计核算中心或委派会计对建设项目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严格审核,有效的防止建设资金被截留、挤占和挪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定期组织基建会计知识专业的培训,及时更新知识体系。(4)建议上级主管机构制定或修订基建管理办法,并结合地方实情制定基建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增强日常基建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5.加强监理工作,提高施工管理水平。(1)充分授权,发挥监理主导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监理作用,应积极向监理授权,在施工过程中的“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都授权监理单位执行。(2)明确关系,加强管理。建设单位在给监理授权的同时,应注重对监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管理。重点是对监理单位的资质和监理人的素质进行全面考查和审核,优选监理单位及人员,使监理资源配置适应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要求。(3)制定监理奖罚制度。建设单位针对监理工作,应定期进行总结评比。对科学合理安排施工进度、认真、负责、严格工序验收、监理效果好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差的单位进行处罚,以此来激励各监理单位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程管理中去。
6.严把工程变更签证关。(1)制定工程变更管理办法,明确变更签证应遵循的原则、程序以及变更的审批、变更的时限等。(2)把好变更签证关,控制工程成本。严格执行签证制度,防止人情签证现象的发生。大的变更内容要经过设计部门出具变更通知书,小的变更内容要经过甲方代表和项目监理签字认可,特别是针对三边工程(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更要加强审查。(3)认真检查变更项目内容是否合规。必须注意审查变更签证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手续是否齐全及内容是否清楚,认真核实,隐蔽工程签证要以图纸为依据,避免虚增签证工程量和费用。
参考文献:
1.王志民.基建甲方规范运作与科学管理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李飞.高校基建管理手册[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3.单岳娟.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经济师,2007(6)
4.周放生.企业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J].中国流通经济,2009(11)
5.王选民.发挥监理作用,提高工程质量[J].山西建筑,2003(13)
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铁路建设;财务管理
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铁路部门的大力支持,铁道部对新建路网、客运专线、运输装备技术升级、信息化建设等提出了明确目标。“十一五”期间,将建设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复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90000公里以上,复线、电气化率均达到45%以上,快速客运网总规模达到2万公里以上,煤炭通道总能力达到18亿吨,西部路网总规模达到35000公里,形成覆盖全国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基本实现技术装备现代化,运输安全持续稳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据统计,从2003年到2007年9月,新开工大中型项目160多个,完成投资4000多亿,在建规模8000多亿。
在这场大规模的铁路建设过程中,如何管好、用好如此庞大数目的建设资金,实施有效的监督,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节约工程建设成本,加强成本管理是广大铁路建设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更是铁路建设财务管理者必须正确面对的问题,因此加强基建期间财务管理格外重要。
一、财务管理应贯穿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不局限于建设实施阶段的资金收入和拨付管理,还应从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建设项目竣工阶段三个环节进行,才能有效控制建设项目投资成本,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果和项目的投资效益。
目前工程建设财务管理主要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对工程前期工作中的财务管理不到位,大中型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一般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研究单位进行实施,建设项目工作由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建设项目中财务管理人员很少参与可研阶段,建设单位往往在工程实施阶段才介入建设项目的管理,财务管理不能贯穿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建设成本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建设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超预算、超计划的现象时常发生。因此,应加强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立项、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需要收集大量的财务数据,认真仔细的进行财务核算、分析、评估和经济评价,找到最合理的可行性方案。
在工程投资实施阶段,搞好财务管理,准确核算工程建设成本,把握款项的支付和资金的安全;在竣工决算编制阶段,搞好财务管理,正确、完整、有效地编制财务决算,准确反映建成资产价值,通过项目建设的审计验收,为生产单位提供准确的资产核算。
二、要建设科学、有效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必须加强基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
(一)要建立预算管理制度
建设单位应制定预算管理制度,明确财务、工程、概算、合同等各专业在预算管理的职责,使预算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
(二)资金的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
应根据年度投资计划,科学、合理地编制年度资金预算,在资金总量控制的同时,按照“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安排好月份、季度的资金支出预算,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预算。
三、财务管理制度应及时跟上基建改革的步伐
目前铁路建设项目的投资渠道具有多元化,主要有权益性资金和债务性资金,其中权益性资金有国家铁路建设基金、中央财政资金、专项资金、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企业投资等;债务性资金有铁路债券、外资借款、国内银行借款等。因此,安全高效地使用建设资金,有效控制投资额,是铁路基本建设的重要任务。从资金来源来看,无论是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还是建设者自筹,都希望用最少的资金建设出更多、更优质的资产,就需要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就需要完善的财务管理。只有将完善的财务管理融入项目建设整个过程,才能保证资金合理、安全、有效的利用。投资者与建设者之间,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要求整个项目建设过程加强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建设单位的建设资金筹集、调度、使用应实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厉行节约,防止损失浪费,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提高基建财务人员的道德品质和业务水平
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要在思想上形成基建项目必须要按照特定的程序和规范去办理的概念。通过群策群力的方法来寻求如何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途径。要搞好项目建设的财务管理,财务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技能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还要有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能力,熟悉项目建设各项程序和主要技术工艺的关键点,能将财务管理融入项目的各个环节,为项目建设提供服务,搞好财务监督与控制,发挥财务作用,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财务主管委派制,为保障投资者或所有者的利益,顺利完成项目建设,防止虚假的财务信息,有必要由投资者或所有者委派财务主管来加强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的财务监督。
五、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强化建设资金监管
建立相关的财务内控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使全体成员能熟悉各项内控制度,参与到内控中来支持财务工作,协助财务监督管理,才能使建设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强化建设资金使用的控制和约束。
(一)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建设资金必须用于经批准的建设项目,按照批准的概算控制使用各项建设资金,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挤占和挪用。
(二)落实建设资金监管责任人
《会计法》明确规定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因此建设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建设资金监督、管理、使用负责,建设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建设资金监管的各项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监督管理。
六、加强对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财务效益的预测分析和评价,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评价分析指标体系
做好项目建设投资财务概算、预算、决算和投资年度计划与分析。在项目立项,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国家的现行财税政策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项目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外汇平衡的财务状况,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并结合国民经济评价进行综合考虑,提出投资决策建议。根据不同筹资渠道的特点,提出策略和合理组合。目前我国财务预测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有: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借款偿还期、投资回收期(动态、静态)、财务净现值等,财务监督就是对所做的财务预测分析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评价。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性,从而促进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为施工单位作好服务,我们不仅只要求施工单位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和工期,还要为施工单位服好务,使施工单位同我们密切配合,搞好财务监督管理,搞好项目建设工作。
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4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政策措施的出台和落实,各地政府投资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政府投资项目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逐年增高,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财务管理,对于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和财政支出绩效有着重要意义。在此,本文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财务管理谈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政府投资 财务 管理
一、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建程序管理和计划执行不够严格,部分项目存在前期工作简化和“三超”现象
基建程序履行不到位。政府投资项目存在“重建设、轻管理、少论证、无评估”的现象。如未按规定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编制初步设计和概算时未按规定的建设规模和投资估算进行控制,概算金额与投资估算相差过大,项目决策未经深入研究和充分论证,前期工作简化。个别项目为了赶工期,搞突击,甚至是设计方案尚未确定就开始施工,形成了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导致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频繁,项目投资难以有效控制,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和损失。
(二)建设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基础比较薄弱
一是缺乏成本经营理念,不重视控制建设成本,忽视向管理要效益、要资金。二是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建立健全与项目相适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即使建立了也没有很好地予以执行,内控制度流于形式。三是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滞后。一些项目完工后长期未办理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基建投资长期反映在“在建工程”科目,影响财务信息准确性。四是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素质无法满足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需要,内部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三)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监督考核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我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政府投资项目财务收支计划为主线,以会计委派管理中心财务管理、监督和预算审核中心预算及变更审查相结合的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财政监管体系。但由于激励约束和考核机制还不完善,后续监督检查力度不足,责任追究制度未落实,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尚未全面展开,一是难以激发出项目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二是难以对项目的投资效果和管理效益进行全面分析和合理评价,三是不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违规行为。
二、对策
(一)严格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建立以计划管理为核心的政府投资项目财政管理体系
严格履行基建程序。政府投资项目应经过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初步设计、项目招投标、开工报告、年度投资计划等管理程序。遵循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预算,预算控制决算的原则,做深做细项目投资估算、概算和预算,实行重大项目公示制。严格执行项目法人(业主)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建设监理制。
严肃项目计划管理。项目投资计划和资金收支预算一经下达,各建设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如发生重大设计变更或其他不可预见因素,确需调整项目概算和资金预算的,必须根据基本建设管理规定按原审批程序报批。财政部门根据本年度项目进度和资金需要情况,提出项目之间财务支出计划调整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二)规范建设单位财务行为,建立以资金管理为重点的政府投资项目财务管理制度
强化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建设单位应依据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确保办理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确保每项经济业务都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授权批准程序。要重视财务部门的建设,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管理职能,让财务人员参与事前预测和决策,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和评价。做好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对已完成工程建设符合项目设计要求和工程质量标准的建设项目,及时组织相关部门人员验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报批和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
加强项目资金全过程监管。财政部门在加强计划管理同时也要从微观入手,把资金管理工作贯穿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参与项目可行性认证,主要对建设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合理和可行,进行全面分析、论证,作多方案比较,提出评价,从经济角度把好审批关。根据项目年度预算计划,实施进度和合同约定等情况拨付建设资金,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办理已完工项目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对建设单位报送的竣工财务决算及时进行审查批复。
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支付”。目前,我市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实行集中支付制度,将各行政事业单位建设项目财务及各国有投资公司财务统一纳入市会计委派管理中心,按照“统一管理、集中支付、分户核算”的原则,由会计委派管理中心统一核算和管理,建设单位的财务职能不变,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建设单位对资金的使用权、审批权不变。
(三)完善项目资金监管机制,建立以绩效评价为龙头的政府投资项目监督考核体系
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高校 基建投资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154-02
高校基建投资具有资金流量大、权力集中、建设资金性质公有等特点,是高校投资内部控制的重要领域,高校基本建设投资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是在预定的工期内,以合理的投资完成高质量的校园建筑,为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各校在多年的基建工程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基建投资内部控制机制,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借鉴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4月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有关规定,以全面的视角、系统的眼光对高校基本建设投资内部控制进行梳理。因我国高校属于国有事业单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同于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内部控制应主要从高校文化建设、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控制度建设、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下面结合我校近几年基建投资内部控制管理的实践经验,对高校基建投资的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论述。
一、深厚的校园文化是实施基建投资内部控制的基础
高校文化包括高校的管理哲学、管理风格、管理者的价值观以及全体教职工对制度的认识、态度、遵循意愿。文化建设是内部控制建设的中枢神经,是培养诚信、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刻苦钻研、勤勉尽责的一种制度约束。高校的基本建设能综合体现其办学思想与办学特色,对其进行投资内部控制必然以各高校的校园文化为基础,突出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因为我校是一所以城市建设各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工科院校,是培养城市建设领域各类人才的基地,拥有一大批非常优秀的建设专家,在校园基本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长期的工作积累和不断学习,对于校园建设的总体思想、总体原则、总体目标、实施原则以及内控制度的认识和遵循意愿等逐渐形成共同的认识,校园建设者具有良好的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积极在项目方案论证、施工图设计、施工管理、资金管理及竣工后运行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校园空间与建筑赋予丰富的文化信息,彰显具有城建特色的校园文化底蕴,实施基建投资内部控制有着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设置科学的组织机构,建立和完善投资控制体系
在现行体制下,基建项目投资的内部控制已不仅仅指基建财务内部控制,还包括基建工程管理内部控制、物资内部控制以及内部审计等,因此,高校应建立以基建财务内部控制为核心,基建工程管理内部控制、物资内部控制为重点,纪检及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实时监控的基建投资内部控制体系,应设置常设机构进行日常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每个项目特点确定项目管理模式,结合学校组织机构运行的特点,建立该模式下的项目管理架构,赋予该架构下相关单位相应的权利与义务,保证基建投资得到有效的控制。例如,我校2006年进行的新校区建设采用代建制模式进行管理,因以型CM模式为基础,代建单位不具备项目法人资格,在随后确定的组织架构中,学校将代建公司纳入学校基本建设管理体系,接受学校扩建工程领导小组的指挥,成为学校扩建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与投资控制体系的一个关键环节,在相关费用审批、采用材料审批、工程资金拨付、合同协议会签、工程变更审批等方面具有审核及建议权,使代建公司的权利与责任相匹配,同时在学校、代建、监理、总包等单位之间建立了相互约束的监督机制,工程风险预警机制顺利启动,基建财务控制和基建工程管理控制并行,使财务管理人员在代建制管理模式下能够统筹好基建财务管理与基建工程的关系,科学地管好、用好建设资金。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基建工作流程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对基建项目投资进行科学、规范、高效控制的保证,是内部控制能够良好运行的前提,因此,高校需要从基建投资控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制定基建财务制度、基建工程管理制度、基建项目内部审计制度及与其相关的制度,并根据高校的内部环境变化,不断地改进完善制度,以此来规范我们的工作流程,达到最终控制投资的目的。我校先后出台《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基本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关于对基建工程招标实行公开的实施办法》、《基建资金管理制度》和《基建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等,通过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在基建工作中逐步形成一系列严谨的内部控制流程,主要包括:基建工程前期规划设计程序(前期规划设计流程图见第156页),基建资金付款审批程序,工程预决算审批程序,基建项目招标工作程序,基建设备、材料采购工作程序,工程变更审批程序等,在基建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强化授权审批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会计控制与预算控制,通过基建各环节活动的控制完善基建项目投资内部控制内容。以学校对工程变更授权审批控制为例,学校明确规定工程变更的审批权限,重大变更在监理工程师提出初步审核意见后,项目负责人组织相应专业的工程师或专家对工程变更进行论证,形成初步意见后联同变更预算报学校审核,经研究批准后再行实施,一般性工程变更按照基建程序办理,建设、监理、施工、设计等单位初步审核意见一致后,经分管校领导批准后方可实施变更。再以新校区扩建工程款支付控制为例,在学校扩建工程管理规定中对于工程款的支付程序和审批内容与权限做出专项规定,由总包公司依据完工工程量提出申请——填制扩建工程资金拨付审批表,经监理公司、代建公司、学校先后审核并签署意见,财务部门依据施工合同、会签单等的约定,按照学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予以支付。
四、加强内部审计与监督,重点控制基建项目投资高危领域
工程审计是高校基建投资内部控制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合理确定工程项目造价、高质量进行项目建设、保证项目按期完工的有力手段,因此,内审部门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等为依据,运用现代审计方法对工程建设活动进行实时的、全过程的审计与监督,避免采用传统的结算审计方法等进行事后审计,可依据项目规模或资金来源不同,分别采取内审、外审或内外相结合的审计方式,对整个建设过程的经济活动进行动态跟踪控制,加大高校内审的监督力度,积极化解各种风险,使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都置于审计部门的监督之下,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对基建内部控制的检查和评价,充分发挥内审的职能作用。我校不仅制定《基建修缮项目审计实施办法》,使基建审计工作有章可循,重视基建投资高危领域的控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大监督力度,比如在基建招标工作中积极引入法律调查机制,由纪检和审计部门到检查院调查中标单位有无诸如商业贿赂等方面记录,经学校审议后最终确定中标单位,将内审监督落到实处。
五、高校基建投资控制的薄弱环节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高校基建投资的风险控制到目前为止还未有成熟的识别、分析模型与应对措施,大部分院校都是依据基建管理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许多潜在的风险往往无法预判,再加上因部分高校纪检审干部对基建管理尤其是工程技术及预决算等方面并不在行,造成监督弱化,极容易滋生腐败现象,使高校蒙受损失而无法避免。因此,今后在高校基建投资内部控制的建设中,应加强风险评估的研究,增强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高校应运用系统的眼光看待高校基建投资内部控制活动,加强建设项目投资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从内控机构、内控制度、内部审计、专业管理人员的胜任能力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着手,全面梳理建设过程中各环节建设活动控制要素,使高校基建投资的内部控制发挥最大的效能。
参考文献:
1.上海会计学院编.2011年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辅导用书精讲.
2.魏乾梅.高等院校基本建设内部控制的探索[J].会计之友,2008(3)(中)
3.阚淑媛,杨红艳.高校内部环境控制优化浅析[J].财会通讯,2012(1)(中)
内控建设项目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石油企业 工程建设项目 管理模式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时也是我国的短缺资源之一,作为三大国有石油企业之一,出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需要,中石油应该积极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石油市的场竞争,迎接海外投资的挑战。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工程建设项目的恰当管理是提高石油开采、利用效率的关键所在。因此,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健全、高效、可实施性强的管理模式,以提高石油的开采利用效率,进而创造更大的收益,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
一、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存在的主要管理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中国现在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在各方面建设没有完成时,对石油需求仍比较大。因此,国家为了发展本国石油产业、减少进口,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
1.石油企业中各个部门应该加强交流
石油企业的各个阶层、各个部门分管不同的职责。在每个项目提出之前,决策部门需要对项目制定出具体的规划,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法以供管理部门参考,而管理部门则需要具体去管理安排项目实施的具体步骤。但是在实际的项目中,决策、管理、执行三个部门的交流却很有限,而项目是一个整体的工作,缺少合作交流势必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效率。
2.应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部门整体水平
管理人员水平不高无疑是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硬伤”。企业应该在制定管理机制的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教育。只有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提高各个项目的管理效率。
3.管理部门应该追求创新、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
石油企业的管理理念应该跟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只有跟上时代的潮流才能不断调整管理模式,制定出最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案。
二、针对自身企业提升项目管理效率的方法
石油企业在具体工程建设项目中的管理效率直接影响到该项目的最终结果,因此,管理效率对于一个石油企业的具体工程建设项目尤为重要。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探寻最适合自身企业、自身项目的管理方案,以提高效率。
1.要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强化战略管理
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航标。中国石油总经理周吉平对科学管理进行了简明扼要、准确到位的阐释,即“科学管理=战略管理+精细化管理”。战略管理解决的是做正确的事,管的是宏观,是方向与目标,精细化管理解决的是如何把正确的事做好、做到位,管的是微观,是过程与细节。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要紧紧围绕石油企业的发展战略,即资源、创新、低成本,制定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和措施,把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抓好。
2.企业应该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与时俱进,把质量放在重要位置
石油企业的工程项目建设成功与否,是由各部门协调程度来决定的。所以企业在跟随社会发展脚步的同时,要与时俱进,重视对项目的管理,制定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机制。同时,管理质量会直接决定项目的完成质量,因此,企业应当尤其重视管理人员的管理质量。
3.企业应该把安全放在首位,确保项目安全可行
随着国内石油资源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对环境产生复杂多样的影响。企业必须把项目的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不断完善各个部门的机制。特别是管理部门,一定要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安全管理方案及应对措施,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可以快速有效解决。企业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检查,确保项目实施安全。
4.企业应该在保证项目安全性和质量的前提下,不断提高项目管理的专业程度
企业要注重提高项目管理的专业程度,坚持精益求精,科学、规范、细致地对各个部门进行管理,并发挥各个部门的管理特长。企业要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目标,保证项目安全和质量为前提,加强对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尽量覆盖更多的部门和领域,尽量细致化地对企业各部门各方面进行无缝严格管理。同时,对于基础管理企业更是要下大力气去完善,只有搞好基础管理,石油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其他更高层面的管理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5.企业要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内控管理
企业按照系统优化、过程简化和运行标准化的原则,深入推进内控平台、管理平台的整合。坚持体系化运行的思想和理念,所有的专业管理必须统一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大平台下运作,杜绝管理政出多门,消除专项管理的重复和矛盾,保证各项业务运行简洁高效。要把标准、流程、制度与管理平台相融合,科学处理制度的规范性和经营活动的创新性的关系,发挥好管理平台的作用,筑牢廉洁从业的防线,确保工程项目运行安全,确保项目决策、管理人员政治生命安全。
6.企业应该建立实施风险管理机制
石油企业管理复杂艰难,各个机制紧密联系,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风险。因此,进行国际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对于中国石油公司乃至外国石油公司从事国际油气勘探开发项目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管理人员应该深入每个阶层,对各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做到横向上分类管理,纵向上分层管理,整体上综合管理,将精细化管理覆盖到生产经营全过程,贯穿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各个层面,有效提升管理的长效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确保各部门之间有机结合,整个流程正常运转。从小方面入手,各个击破,从而提高整个项目管理系统的运作效率。
三、总结
对于石油企业的工程项目建设,一个恰当的管理模式对整个企业的运行都至关重要。企业在制定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时,应当坚持以科学、高效、高质量为原则,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着眼社会发展方向以及全球石油产业发展方向,不断调整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企业应当把安全和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实施安全管理制度,时刻保证具体项目的安全性。不断寻找方法来调整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着眼企业甚至国家的长远发展,努力为我国石油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林昌,石油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2009(11).
[2]李小琳,中石油海外企业安全管理研究[J],2010(3).
[3]杨宝君,国际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