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导与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导与练范文1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高校跆拳道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训练过程中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以及因材施教原则,然后又从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耐力素质训练、柔韧素质训练以及灵敏素质训练几个方面详细的分析了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希望对高校跆拳道教学训练的开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 跆拳道 身体素质训练 高校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对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在跆拳道运动中,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是确保运动员的技战术得以充分有效的发挥的基础因素,因此,在开展高校跆拳道教学训练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同样也应将身体素质训练作为教学训练的重点内容之一。
一、高校跆拳道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对于跆拳道运动来说,虽然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有所侧重,但却是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有所侧重,切不可有所疏漏。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各项身体素质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某一方面的欠缺,势必会对其它素质的发展造成影响和制约。反之,各项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则能够相互促进,有利于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因此,在训练中一定要重视全面性的基本原则。
(二)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不是一时一日之功,必须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如果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追求教学训练成效盲目安排过大的训练负荷或是训练的量,很容易导致过犹不及的情况,不但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还极易引发运动损伤事故,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训练效率,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因此,任课教师在开展跆拳道教学时,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问题,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
(三)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主要指的是任课教师在高校跆拳道运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现有的身体素质水平、个人的优势特长等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和训练安排,以尽可能的让每个人都通过教学训练让自身的身体素质水平有所提升。
二、高校跆拳道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具体来说,在高校跆拳道教学训练的过程中,要通过身体素质训练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主要包括力量素质训练、速度素质训练、耐力素质训练、柔韧素质训练以及灵敏素质训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以下就从这几个方面对身体素质训练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力量素质训练
在开展高校跆拳道运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力量素质训练,是提升学生跆拳道运动成绩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在跆拳道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主要可以分为最大力量训练、快速力量训练以及持久力量训练三个主要的部分。其中爆发性的快速力量训练是跆拳道力量素质训练中,最为主要的训练内容。而且,由于跆拳道运动的运动特征为以腿法为主,以拳法为辅,因此,对于跆拳道运动教学来说,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水平尤为重要。在开展力量素质训练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在确保学生力量素质发展全面性的前提下,还要注意重点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
通常来说,在开展力量素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为了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立定跳远、跳绳或者是蛙跳等多种方式来开展训练;为了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则可以通过俯卧撑或者是爬杆练习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训练;而为了发展学生躯体各个肌肉群的力量素质,确保力量素质发展的全面性,任课教师则可以通过负重体前屈或者是仰卧起身练习等方式来开展教学训练。
(二)速度素质训练
因为,在跆拳道运动中非常讲究“以快制胜”,因此,在开展高校跆拳道教学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加强和提升学生的速度素质训练同样非常重要。
在跆拳道教学训练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速度素质而言,主要强调的专项速度素质主要是反应速度、步伐移动速度以及动作击打速度三种。而要提升学生的跆拳道运动速度主要采用的教学训练方法则主要有利用信号或者靶子来进行的反应速度训练、利用行进间各种步伐练习来进行的步伐移动速度训练以及利用单个动作或者是组合动作的快速训练而进行的动作击打速度练习等方式。
(三)耐力素质训练
跆拳道运动的比赛时间较长,因此,对参与者的耐力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在开展高校跆拳道教学训练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耐力素质,任课教师可从有氧耐力素质训练和无氧耐力素质训练两个角度同时开展教学训练工作,且注意将耐力素质训练将跆拳道专项技术进行巧妙的结合,以实现学生专项耐力素质提升的目的。
(四)柔韧素质训练
由上文所述可知,腿法在跆拳道运动中的重要性。而对于跆拳道运动员来说,其柔韧素质的水平是影响腿法的关键性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动作完成的质量。因此,任课教师在开展高校跆拳道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学生的柔韧素质训练也是日常教学训练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开展柔韧素质教学训练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采用的教学训练方法十分多样,例如:正压腿训练、弓步压腿训练、虚步压腿训练、分腿侧压训练以及坐位体前屈训练等等均可有针对性的运用于学生的柔韧素质教学训练中。
(五)灵敏素质训练
灵敏素质是跆拳道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迅速、准确、灵活的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运动员必须具有高水平的灵敏素质,才能在运动的过程中顺利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因此,任课教师在开展高校跆拳道教学训练时,同样应将灵敏素质训练纳入身体素质训练的范畴。常用的教学训练方法则有技术组合练习、急跑急停练习以及快速变化方向练习等。
参考文献:
[1] 马波.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身体素质测量指标与评价标准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6(01).
高中语文导与练范文2
既然文言学习属于阅读范畴,那么它就要遵循阅读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招生考试说明》中也强调:浅显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是侧重于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以考查对文言词语的掌握情况。二是侧重于文言文句子的翻译,以考查对文言句意的理解和表述能力。三是侧重于文言文内容要点的归纳、中心意思和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以考查对全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基于对文言文语言特点规律的认识,根据语文课程改革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面就“四导一评”(导读、导练、导议、导疑、评价)教学方法,结合高中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谈谈我的实践体会。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任何一项教学计划,如果不能通过教学实践付诸实施,它终究是没有实现的理想蓝图。所以,为了便于今后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尽量前后座位合作,注意同组异质的差异性,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机制,以利于形成督促竞争的氛围。后面的许多教学环节都离不开小组的合作,如检查背诵、作业检查、课堂质疑等。
按照“四导一评”教学模式,首先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导读上,可以课前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如诵读课文,试译课文,学习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等。据此可以督促学生分类作较为完整的课堂笔记,不至于每节课下来知识点杂乱无章。也可以在导读时进行背景知识介绍,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荆轲刺秦王》《项羽本纪》《鸿门宴》等课文,可以铺垫一些生动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还可以介绍如李白、杜甫、柳永、苏轼等文学名家的坎坷生平,这样,让每位学生或多或少体会到学习文言文的快乐,避免了教师串讲模式所导致的被动接受的枯燥和乏味。
教学的第二环节导练。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在这一环节中,题目要典型,少而精要。题目分量要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一般适宜在20分钟左右,要尽量让学生自我质疑,通过比较整理,互相交流,完善答案。如“鄙”“或”“数”等教学大纲规定考查的120个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卑鄙”“以为”“风流”等词语的古今异义;文言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倒装句式、省略句式以及固定句式等。在导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给予指导帮助,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形式,调整自己的认识思路,使思维品质不断得到完善。尤其在高一起始阶段,就强调文言基础知识的自主探究学习,这对提高学生的文言解题能力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的第三环节导议。导议的过程即是为了解决导练中的问题,也是为了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和深刻的思维品质。教师一定要强调每个人在阅读时都要努力发现问题。针对导练中需要探究讨论解决的问题,教师自己不要包办,尽量让学生回答,特别要叫平时不提问题的同学起来回答。这样,就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迫使其深入阅读,质疑思考。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积极暗示,正面激励评价,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耐心地落实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不断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联系所学的课文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教学的第四环节导疑。主要是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和对文本的鉴赏感悟,能够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理解作者的人文情怀。如,《鸿门宴》中可“试探究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如何看待楚汉之争?”从《赤壁赋》中“探究苏轼的人文精神和旷达情怀”等。教师也可以拓展知识,使课堂“小语文”变成生活“大语文”。如补充介绍“重耳流亡”“秦晋之好”“楚汉之争”等课外知识。
最后,实施评价环节。收集每个小组对本课文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指导。可以通过习题形式进行当堂复习检查,也可将学生的课堂笔记收上来进行批阅指导,还可以采取交流小组学习成果等形式,起到检查和示范作用。通过评价环节,可有效反馈教学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最后,针对导练、导疑过程中表现较好的小组和学生给予表扬、激励。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学生的自评,主要是建立学生自评档案袋,实行动态管理,档案袋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装入材料,让学生把在学习、参与活动等方面该装的装进档案袋,作为教师对学生评价的参考。推行“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四级等级评价制,关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的兴趣等。
高中语文导与练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良好 学习习惯
平时与同行们谈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农村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颇有几分感触。一般地讲,老师们在教学活动中很注重自己的“教”,对学生的“学”,特别是学生学习习惯容易忽视。有的老师教得很好,但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成绩很一般,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对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惯,没有严格的要求及应对策略。
一、引导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教师给学生一个预习提纲,即把预习内容概括成几个问题或知识点,再辅以一定的参考资料,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做好预习并做好笔记,这样有利于上课专心听讲,解决问题,同时课堂上有时间进行各种练习活动,如知识点专项训练、听读练习、对话表演练习,使语言知识迅速转化成言语技能。在上课前二、三分钟,老师在班内巡视一圈,检查预习情况,表扬预习好的同学,督促不按要求做的同学,坚持下去,同学们就会形成习惯。
二、培养学生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
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是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滔滔不绝的讲授“冲”掉学生的各项语文训练,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长此以往”,学生在堂上就少了自己阅读实践。至于课外阅读,要么是被繁重的作业负担挤掉,要么放任自流,初中生怎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顽症”,只有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新观念,优化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堂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养成勤于阅读,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习惯,这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等能力。总之,初中生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过程中,都应养成自觉摘抄、作读书笔记等积累知识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
目前的语文教学,重写而轻听、说,故不再赘述“写”。课堂上,带着疑问聆听教师的讲解、范读等,边听边思索,这是每位初中生读能做倒的,但课外的聆听、思考则被我们日常所忽视。胎教的流行,证明人类对世界的最初认识始于听觉。婴儿哇哇坠地到成长为一名初中生,随着他们自身知识的增长、生理上日趋成熟,他们进入成长的烦躁期,对周围的大部分“声音”开始有点不耐烦,或只停留在听的阶段。俗语说的好:身边一切皆学问,平时收听广播、听别人争辩等,如果能边聆听边思考,亦能获得和提高语文能力。如当一名初中生在家观看电视节目,发现电视节目主持人把姓氏中的“任”读成“rèn”,如果这学生能深入思考,联系到课堂上老师读“rén”,想到是主持人读对或老师读对,翻开字典,发现主持人念错了,那么这位中学生的语文认识能力就得到巩固、提高。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导学生养成边聆听边思考身边一切声音的习惯,从中获得、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四、培养学生练口的习惯
这里所说的练口,主要指练口才、练说话。因我们面对的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人们在科学探讨、经济活动、人际交往等中,需要谈论、争辩,需要彼此间理解、认可、支持,需要用最简练、最精确的语言来表情达意……,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口才,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练口,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言善变的本领。培养初中生练口的习惯,具体应抓三方面的工作。1、在静态语境中练基本功。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安排适宜的练动的时间,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使之养成良好习惯。2、把课上活,促进交谈。学生在静态语境中说话能力的培养固然重要,但当他们以后步入社会,更多的将是动态的交际语境。因此我们还应注重培养他们对动态语境的适应能力。语文教师必需把课上活,要为各种形式的交谈创造条件。3、样板效应,熏陶感染。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严于律己,力求做学生在朗读、演讲、辩论等方面的榜样,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寻找高水平的样板,进行学习、欣赏、评论、效仿。如收看电视辩论节目、体育比赛实况解说等,让学生欣常高水平的“说话”。认定样板,找到差距,学生在效仿过程中自然学到真本领。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论语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些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勤于复习,通过复习这个环节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与记忆。此外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进一步的思考,又会有新的认识和发现。如果学习了新知识,不及时复习就会很容易遗忘。如果想要长时间保持印象,必须勤于复习。如果想要进一步地获取知识,仍然少不了复习。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则认为复习是多此一举,宁愿花时间去玩耍,也不愿意花时间去复习。复习的过程是一个梳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复习要定时形成规律,要善于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归纳。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牢固掌握的目的。
有人说,学生的心田是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良好习惯的养成对人生的重要,我们相信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乃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为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栋梁之才而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潘洪泽.新形势下高中语文学习培养什么习惯[J].语文建设,2011.01.
高中语文导与练范文4
一、转变观念,吃透教材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学、讲、练”教学模式中的“学”就是学生自主学,“讲”就是教师精讲,“练”就是当堂进行巩固训练。要实施这一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过程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新理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伙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以支持,积极培养学生自觉、自律的能力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敢于大胆质疑,打破定势,多向思维,发现问题,挖掘难点,深入探究。其次,教师必须吃透教材,明确文本的教学目标,把握教材的主旨,弄清课文的重点、难点,也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然后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分析教材,领悟教材,适时、适度地发掘教材深意。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水平,变“组织教学”为“创境激趣”,让学生在研习教材的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欲望,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所有这一切,都要以吃透教材为前提。
二、善于激发,巧妙设计是高效课堂得以实施的保障
“学、讲、练”教学模式得以顺利实施,首先要求教师能够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有了兴趣,就会萌发创新意识,而在创新过程中产生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又再次促进创新。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其实从教师的角度看,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是很多的。例如,教师精彩的导入,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因素,课堂中采用多媒体手段,改变学习形式等,都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课堂变得有活力而达到高效。例如我在《小狗包弟》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200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中关于巴金的一段视频,以此导入,让学生了解巴金,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其次,要巧妙设计好课堂教学过程。“学、讲、练”教学模式操作示意图为:
“学、讲、练” 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活动形式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学生思考―交流精讲―巩固练习―课后作业―课后反思。
“学、讲、练”教学模式的具体流程:
1.创设教学情景,提出学习目标
创设教学情景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效组织教学。引出课题,交代这节课的学习任务、相关内容及要解决的问题。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自主学习更有针对性,使课堂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更加有成效。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使学生摸得着、够得到。我在《小狗包弟》这堂课的施教过程中,课前引用《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中关于巴金的一段视频作为导入后,通过多媒体展示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①学习拈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的写法。
②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③正确评价作家在特殊时期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④感受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自我反省、忏悔的意识。
学习目标的提出,为学生树立了前进的路标,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方法,防止学生走弯路、上岔道,使课堂变得优质高效。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质疑讨论,展示交流
这一环节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狗包弟》施教过程中,笔者依据学生实际设计了如下问题:
①本文的文眼是哪一句?
②为什么文章的开头不直接进入对小狗包弟的描写,而是写了一位艺术家与狗的故事,这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③作者描写小狗包弟突出了它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何用意?
④作者为什么一定要送走小狗包弟?
学生就以上问题分学习小组讨论,互相补充,得出答案。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注意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做到面向全体。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后存在的问题。若后进生答错了,就引导中等偏上学生分析,引导、更正、归纳,这一环节既是补差,又是培尖,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过程中,会的学生帮教不会的学生,让会的学生讲,达不到深度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错的更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3.教师点拨升华,拓展提升
教师主讲,归纳总结教学任务,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解决学生自主学习时碰到的疑难问题,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不惜时间,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掌握,真正做到“解惑”,决不留下疑问,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从“学习目标”回归到“教学目标”。《小狗包弟》这节课的重点是: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你觉得作者是怎样的人?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作家在特殊时期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为了突破难点和重点,笔者先从“十年”这一特殊时期入手,通过展示一组“十年”时的图片让学生对那个“浩劫”的年代有一个简单的了解,从而能深层次地把握作者的内心,理解作者放弃小狗的行为,教育学生学会宽容,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人和事,学会自我反省,勇于承担责任,学会正视历史,敢于吸取历史教训,从而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使课堂达到优质高效。
4.当堂达标检测反馈补偿
高中语文导与练范文5
关键词:高中 语文课堂 活力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旧的观念,无法摆脱旧的思想、习惯势力、旧的传统的影响,注重40分钟课堂知识的讲授传播,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语文课的本质属性,就是语言的学习和应用,而语文课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听说读写、修辞、逻辑等等,每节课就不可能面面俱到的讲授,只有集中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语文实践,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几点体会,希望能给奋斗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一、转变角色,轻松驾驭课堂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角色不是单一的,也不是课堂中最重要的,教师可充当多种角色,把课堂这个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
(一)教师——指导者
传统的语文课堂以解读文本为主,就是把别人的文本当作别人的东西来分析,发掘其中蕴含的意义,学习文本的形式。而欣赏是把别人的作品当作自己的东西来感受,感受别人作品内在的思想感情,体会别人这样写的情趣意味。对照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注重的往往是解读,而不是欣赏。在新课改中,我们应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教会学生欣赏作品。带领学生真正地用心欣赏作品,再做适当的解读,而不宜作过多的讲解,把活生生的文本解剖得支离破碎。
(二)教师——启发者
语文教学是一个听说读写的实践过程,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不能靠灌输,只能靠领悟积累。因此,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能做的,很大程度上就是诱导学生走向文本,在学生疑难上给予启发。应该在学生阅读品味文本,碰到疑难问题的时候,给予提供另外一些思考的角度、方法,为问题的解决做一些铺垫。当然,接受学习也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一些基本的知识与方法,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直接灌输也无妨。
(三)教师——演讲者
学生的情绪是很容易被老师的情绪所左右的,要想学生有激情,老师就必须要激情澎湃,要想学生瞬间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老师更要有敏锐的思维。如在指导朗读时,我们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和特定的情境,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不同的情感体验,或舒缓或急促,或高昂或低沉,或喜悦或悲伤,或激动或惊讶......一个充满激情的语文老师,他的语言一定是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能让学生听得入神,不知不觉间受到感染,情不自禁地模仿,从中积累词汇,形成语感。
(四)教师——评价者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尤为重要。评价不是简单的肯定或表扬,应该在正确处激发潜力,在错误处激发信心,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通过课堂的评价,为学生指出探究性解读文本的方向。教师的评价激励要抓住最佳时机,才能产生最佳效果,起到表扬一个而教育全体的作用。教师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进行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这样,受肯定的学生会有成就感,其他同学也会以他为榜样,争取受老师表扬肯定的机会。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课堂有吸引力
对于青少年来说,周围世界是智慧和能力取之不尽的源泉。“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打开教室的门,尤其是心灵之门,让学生走出校门,让其呼吸新鲜空气,看到空阔的闪动着夺光异彩的生活。”
教师必须经常教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学习中,使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要说,培养他们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素质。事实证明,这些对学生的写作是很有益的。许多优秀的作文,都是精细观察的结果。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观察人,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培养学生对审美的敏感性,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美、创造美。当然,乐学趣练不仅仅表现在课外活动上,还包括把生活带进教学中,让生活融入课堂。
三、创设气氛活跃的课堂
(一)让课堂书声琅琅
朗读就是一项很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一般的阅览相比,更是一项很重要的深入理解文本的方法和手段。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读书的声音是不可或缺的。
(二)让课堂议论纷纷
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的单纯的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老师满堂灌式的“一言堂”当然不是合格的语文课,老师和学生的“你问我答”式的“问答堂”也不是合格的语文课。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就必须要有对话。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我让学生讨论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故事,学生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过去爱睡觉的同学也精神抖擞。
(三)让课堂充满质疑
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学生在课堂上应该对文本、同学、老师有所质疑,不能人云亦云。当然,这里的“疑”是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同学和老师的观点,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是怀疑一切的盲目的“疑”。不仅学生应有所疑,教师本身也应该有所疑。“有怎样的师傅就会有怎样的徒弟”,本身欠缺独到见解的老师,是教不出有独立精神的学生的。
(四)让课堂充满知识
高中语文导与练范文6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学案设计还存在诸多不足,突出体现在几个方面:有些老师编写的学案只是在教案的基础上添加了几个问题,多提几个问题就好像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有的教师只是堆积练习,把学案设计成教学内容的习题;有些教师的学案形式内容单一,缺少阶梯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种种问题反映出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的落后,没有深入理解学案的功能,对于学案只是被动地实施,缺乏自我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精细化设计,题海战术违背了学案教学的初衷。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方案,学案教学要面向全体,鼓励个性,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讲求设计策略,使学案的价值获得最大程度的发挥。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因此教师设计教学案必须立足于学生这一主体,必须尊重学生,给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教师要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激励,让学生有成功感,这是设计的基本原则。我们知道学案教学在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的同时为学生谋划自主学习的策略,为学生设计课堂自主学习的方案,这样就增强了备课的实用性,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的具体设计要体现出科学化和规律性,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实施细则。教师要精心安排设计好预习案,把基础知识和相对容易的问题放在预习部分,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教材,学会圈点批注,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教师要调动学生参与意识设计好课堂探究案,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练习,带着问题去与老师和同学讨论;教师要统筹谋划设计好自学检测案,通过检测,暴露学生自学中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展开讨论辅导,并进行深入训练;教师要精致谋划设计好课后巩固案,让学生在课后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的作业,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如此有目标有步骤的学案设计可以从更大的范围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在学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真正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
学案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目标就要注意梯度发展目标,并积极拓展内容空间。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人生观、世界观等处于成长期,因而他们个性鲜明、思想活跃。学习的主体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和学案设计的思路、内容方面必须体现出这种差距,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保护,同时在学习、思想、情感等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呢。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注意梯度发展原则,课前预习、课堂导学、课后巩固等要有适当的梯度效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用作文评价的原则来说就是要保证基础等级和力求发展等级,基础等级包括课文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字词、句法知识、写作背景、作者思想情感等相对固定的内容,每位学生都能够掌握。发展等级也就是个性化阅读和个性化写作,比如作品中语句在特殊环境下的含义,对作品拓展式的阅读和探究等,这些发展层次的内容学有余力的学生去探寻。
对于拓展教师要有更明确的思路和具体可行的方法,设计学案时如何设置问题,如何处理素材等问题,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留给学生探究问题的余地,引导学生积极地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创新。语文学习中教师能够拓展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教学因此变得更加灵活、生动。在这一点的设计上教师要体现出足够的智慧,给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特质、不同情感倾向的学生留出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