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研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教研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教研总结

初中历史教研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研究

一、当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农村基层初中在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活动方面表现较为突出,相对薄弱的则是政、史、地等小学科。在我国农村基层学校,这些小学科的教学工作或多或少面临着一些农村中学特有的实际问题,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农村基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不足:

(一)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在许多农村基层初中,专业的历史教师寥寥无几,历史学科大多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教学,他们缺乏对历史教学的专门研究,在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敷衍搪塞现象,严重滞后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实际需要。

(二)教师教学研究不深

笔者发现,走进有些教师的历史课堂,发现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少有创新。有些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堂灌输,只顾将所有历史知识点罗列出来,甚至将一些需要理解的内容以问答题形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对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教学缺乏深入有效地研究,未能融合并利用当前历史教学改革中一些新的、有效的、能大大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技巧、经验,教学成效停滞不前。

(三)校内教研活动流于形式

有些学校虽然也在学期初制订了历史学科教研计划,但直到一学年结束,这样的计划还是停留于书面,停留于完善会议记录、应付上级检查,而实际组织的活动次数少、质量差,有些纯粹是走过场,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未能发挥校内教研活动对历史教学成效提升的促进功能。

(四)课堂改革推进不足

课堂改革是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成效提升的最主要抓手,遗憾的是,农村初中部分历史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环节的作用,不愿多动脑筋想一些“花头”,甚至也不愿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引用别人的一些成功的课改经验,课堂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大多以灌输方式进行,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非常低下。整个课堂演变成为教师唱独角戏的过程,与当前如火如荼开展的新课程改革形势大相径庭。

(五)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不力

许多历史教师虽然也能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的巨大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他们在教学中依然嫌麻烦不愿意适应多媒体手段,或是技术掌握不熟,不能灵活运用和自主制作历史教学课件,导致初中历史课堂上难见多媒体踪影。

(六)课外拓展程度不高

在农村基层中学,有些历史教师只片面重视课堂教学,没有对历史课外活动进行深入研究。部分历史教师图省事、怕麻烦,在课外根本没组织这样的活动,甚至连对学生的基本指导也较为匮乏,无法体现历史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如何突破当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

(一)多措并举增强师资队伍建设

历史师资队伍建设是整个历史教学成效提升的核心与关键,农村学校也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保证有一定数量的专任教师、骨干教师,历史专业出身的教师原则上应当专门从事历史教学,还要培养一批在历史知识方面较为丰富、历史教学研究方面比较深入的骨干教师,形成以专业出身的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龙头,带动其他教师共同发展的优质师资队伍。其次,要重视历史教师岗位培训工作,在业务能力培养方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脱产培训、跟班学习、教学观摩等,培养一批在本校、本区域有影响力的教学能手,并在本校范围内开展培训。另外,还要重视专业师资力量的引进。通过新教师招录、中心校教师送教走读等多种形式,不断优化现有历史教师师资结构,为教学工作的有效推进提供人才基础。

(二)主动积极开展历史教学研究

在历史教学中,广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主动深入研究教学经验和方法,要主动汲取外地外校在历史教学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将他人经验技巧加以消化吸收,为己所用,这也是提高历史教学成效的重要方面。学校应当鼓励教师通过网络学习、订阅教学刊物、浏览教学网站等多种方式,积极搜集历史教学经验,将先进的经验与本校教学联系起来,加以消化吸收和运用,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养成博采众长的良好习惯,这对于提高历史教学效率有较大帮助。学校还应将教师自身能力素质建设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参加课题研究、取得教研成果、发表历史教学论文等方面进行表彰奖励。

(三)丰富载体推进校内教研活动

校内教研最为直接有效也更加形象直观,是提高历史教学成效的有效抓手。每一位历史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学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学校也应当通过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等扎实有效组织开展、监督校内教研。首先,教研活动计划要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要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历史教师能力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计划要细化到时间节点,细化到活动方式、内容,细化到责任人员,体现教研项目化、项目节点化、节点责任化。其次,要对教研活动的形式、内容进行丰富。教研形式既可以通过座谈会、研讨会、教师沙龙业务学习等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实践课、观摩课、微型课、说课等方式进行,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加生动的教研教改活动,让教师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提高。只有建立起层次分明、内容丰满的校内教研活动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广大教师岗位成才。

(四)与时俱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历史教师要重视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专门研究,要站在时展和教育改革的层面落实、推进这项工作。首先,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采取一言堂的灌输模式,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研究,踊跃发言、拓展思维,保护他们在历史学习中创新的智慧火花。教师还要通过现代信息手段演示设置情境,以及组织研讨专题活动等方式,赋予初中历史课堂更多的活力,使历史教学呈现出更加活泼的良好状态。课堂教学改革是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和主体性的体现,教师一定要以此为目标和抓手,扎实有效推动教学深入进行。

(五)体现现代教学手段促进功能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历史教学所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泛,需要的信息量也较大,教师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提高历史教学的生动丰富程度。例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理解的直观效果,笔者专门开展了教学演示,通过图片对比、数据对比,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人均收入、家庭拥有的家电数量、存款数量,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对比,基础设施投入以及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等方面素材,在学生思想上引起强烈震撼,尤其是对比的巨大反差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这同时也是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效果的有效路径。

(六)积极开展拓展活动巩固成效

历史教学中,许多内容可以通过课外拓展的方式进行延伸,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效果,也可以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研究、梳理和总结能力。笔者在教学中注意拓展教学课堂,例如《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中,指导学生编写调研计划,针对当前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其背后揭示的深刻道理,自由组合开展社会调查,从生活方式的变化中感受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从而达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效果。这样的拓展活动既是对历史课堂的延伸,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的教育。广大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拓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周密计划、精心组织、有效部署,确保每一次的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农村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广大农村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立足农村基层教学实际进行拓展延伸,学校也应加大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力度,创造、优化各学科教学的条件和环境,帮助教师着力打造更具活力、更加高效的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教研总结范文2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师 备课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初中历史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在每节课之前都应当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把握该节课应当讲解的重要知识点,以及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意义

1.1旨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决定着其学习这门课程的效率,兴趣是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关键,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目的在于找出提升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兴趣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初中历史课程的主动性,这将会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达到教师备课的根本目的。

1.2旨在提高课堂讲课的效率

初中历史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在学习之初学生会对这门课程感到陌生。此时初中历史教师备课的目的在于整理每节课程的历史知识重点,想好教育学生的整体思路,在课堂上用最精练的话语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1.3反思自身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时不仅需要考虑教学内容,也应当反思自己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方式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在备课的时候,通过自我的不断总结和归纳,并且将新的方式方法做出规划,应用于下节课程的教学之中,找出真正能够提升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

2初中历史教师提升备课能力的措施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闲暇之余,总结自己教学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断的改进,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此期间,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中历史教师加强课前备课,提升教学的效率。如何提升初中历史教师的备课能力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

2.1结合课文、图例和注释,逐字逐句逐图进行研读

初中历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需要弄清楚教材里面的内容,注意历史地图和相关的注释内容,将需要作为教学要求的地方勾画出来,在课堂上重点讲解;不需要做教学要求的,在课堂上可以直接简单的带过,减少教学中的弯路,同时也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地学习历史知识。在此备课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自身的备课能力将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2.2对整体教材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最近几年以来,在中考历史试题上,出现很多的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题目,并且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论述,该类题目极为考验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这也加大了初中历史教师教育学生的难度。这种现象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充分考虑,利用怎样的办法才能够将知识灵活地传给学生?初步分析,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历史教师借助教材参考资料重新对历史教材的每个章节内容进行研究,并且结合中考的考题考虑,对历史教材每个章节做出综合性质的总结和分析,让学生充分理解历史基础知识,在考题中能够灵活的进行运用;第二,总结、概括历史教材中每个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出一个简明的提纲,提供给学生进行参考。这两点都需要历史教师自己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去分析、总结。只有初中历史教师真正用心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总结,才能提高历史教师备课的效率,提高历史教师自身的备课能力,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

2.3备课时注意搜集课外教材

长期从事历史教学的初中历史教师,实际上对初中历史教学课本内容已经非常的熟悉,历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如果只是温习课本内容,那实在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对历史教师的备课能力也没有提升。在初中历史教学课本之中的内容较为笼统,受课本的限制,很多历史事迹未曾列出来,如若历史教师能够查阅历史典籍,收集相关的历史素材,再考虑通过怎样的方法将这些历史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去。看似讲解这些对于学生考试没有多大的作用,实际上通过这种方法很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记忆。如:在讲解三国的时候,历史课本上只有短短的一章就带过,此时历史教师可以选取三国演义中的一些经典片段进行讲解,相信很多学生都会对其感兴趣,学生为了接这段历史会主动通过网络、书籍主动地查找,这就是教师备课所需要达到的效果。但是,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分清教学的主次,仍旧要以教学课本为主,历史相关资料作为辅助。

2.4改变传统备课的方式,提升备课能力

初中历史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局限于温习当前课程所需要讲解的知识要点,思考利用怎样的方式顺利地讲解给学生,此种备课方式在课堂上所取到的效果是有限的。初中历史教师为提高自身备课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效率,可以尝试改变传统备课方式,引入一些网络平台。如微信,当前微信在学生之中使用较广,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或者公众号,在每节课之前,将自己备课所准备的资料通过微信平台传给每位学生,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大概的了解下节课要讲解的知识要点,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提出一些历史问题,在上课前要求学生进行短暂的讨论,引导学生向着备课的大纲前进,从而达到自身备课的能力的提升。

3结语

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总结历史课程备课的经验,让自身教学的历史课程效率最大化,让自身在初中历史方面的备课能力得到广泛的提升。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来,发挥历史教师教育学生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洪生.初中历史教学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珠海市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4(08):81-84.

[2] 贾淑霞,李艳洁.初中历史校本教研探索――以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八中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133-136.

[3] 李茜.基于胜任特征的初中历史教师培训模式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04):56-58.

初中历史教研总结范文3

【关键词】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实践研究

初中历史校本练习是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师自身的优势、学校的资源和特色,形成学校特色的练习,是近年来教学与课改的热点课题之一。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的实践研究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课题,而且对于初中历史课的教学实践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能够在实践中帮助初中历史教师在面临新的教学形势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全新的、符合时展的教学观念来进行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使教师和学生对校本练习的设计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特别是在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一情况时,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学习方式,促进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升,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使其成为能够真正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2)通过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帮助学生和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树立全新的练习观,使初中历史学习环境得到优化,让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发挥出桥梁作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通过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使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统一走向多元,除了获得更加S富的知识外,在练习过程中还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和合作精神,并将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做到学以致用,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的内容

(1)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功能进行优化。使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的巩固和检查功能得到优化,在练习系统中有侧重的应用“三维”课程目标。

(2)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内容进行优化。使学生解答问题时有一定的思考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练习的答案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

(3)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容量进行优化。练习量、难度、完成时间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可一刀切。

(4)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整合进行优化。将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使其他学科的知识渗透进初中历史校本练习中。

(5)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的评判进行优化。在评判过程中,将过程性和激励性有机结合,评判主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担任,研究校本练习在推行过程中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深度,从而去伪存精,使校本练习得以完善。

三、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二个月左右):广泛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有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课题研究思路,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研究人员及分工;论证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研究价值和可行性;请专家论证实践方案,确定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申报工作;课题组所有成员认真仔细学习历史新课程标准等相关理论知识,统一思想,明确研究方向。

(2)实施阶段(半年左右):围绕研究内容收集原始材料,做好课题研究的分层分类指导工作;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做好课题研究的开展;编写《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初稿,召开专题研讨会,做好阶段小总结。

(3)实践阶段(一年左右):编印《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初稿并试用,收集并记录《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初稿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召开专题研讨会,通过修订,编写《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第二稿。定期做好阶段性总结,撰写成研究论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研究方案,调整研究思路,并做好中期检测工作。

(4)总结阶段(三个月左右):整理好课题研究的相关原始材料和研究材料,编写《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的定稿;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课题组成员汇报展示课题研究的成果;向县进修学校及有关专家汇报课题成果,接受专家评估。做好课题研究成果转化推广工作。

2.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法:课题实施启动前,通过查找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借鉴成功的经验,及时了解和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把研究的理论层次提升。

(2)调查研究法:课题实施启动初期,通过比较新课程标准,领悟新课程内容,明确新课程目标,总结历史校本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行动研究法:在校本练习优化设计的实践中,要把课题研究和教学实际结合起来,通过自我实践、自我总结,不断找出问题,改进教学方法,精选校本练习资源,满足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教学效果的检测,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寻求最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4)经验总结法:认真撰写课题研究有关的阶段性小结,把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归纳、综述,及时肯定研究成果,修正研究方案,撰写研究报告,实施并推广研究成果。

四、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普通练习相比,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能将教学与实践更加密切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更加广泛地接触社会热点、科技动态等实践内容,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也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些都是普通的练习方法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了让学生多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要让学生也参与到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之中,在动态、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来建构知识,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2)有利于促进历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初中历史校本练习的开发与实践,必须要与新课程的教学目标相吻合,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在开发校本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更要深入的了解学生,特别是教师现有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科知识储备的丰富,教学能力的提升;对初中校本练习的开发效果说,这些因素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各种学习资料时,需要教师的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就使教师的资源开发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对于遇到的各种困难和解决方法方案,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反思,完善校本练习,在反思的过程中,也能够促进教师自身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3)有利于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实效。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是基于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瓶颈,其目标是改变当前历史课堂教学僵硬化的教学方式,将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标。校本练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教师对教材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的优化重组与整合,加深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解读能力,从而开发出符合实际教学需求,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校本练习。

对初中历史校本练习开发的实践研究,是以学生为本,旨在构建符合初中历史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初中历史校本练习设计体系,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课内外、校内外、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联系和融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成果,还可以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也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教研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初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初步的贯彻与落实,所以很多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历史学科,注重的是“回首过去,展望未来”,通过对曾经发生的一些历史事件的学习认识,从中汲取经验,获取感悟。要想学好初中历史,就应该在其教学中展开合作探究模式,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最大有效性,将学生都培育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是以“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老师为主体,学生单纯地只是接受知识的灌溉,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就需要在历史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合作,乃是当前社会的大势所趋,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相处之道,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一点就尤为重要。而我们当前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既有历史性,又有时代性,历史学科的合作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历史中发现问题,以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通过个人与他人合作的方式从事学习。这种合作探究教学方式,是当前对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必然要求,更是新形势下培养社会型人才的必要途径。

二、开展初中历史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具体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虽然很必要,但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想将其贯彻落实到实际教学中,需要采取以下策略。

1.合作预习,课前探究

课前预习对于历史课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地达到预习效果,可以让学生实行合作预习的方式,进行课前探究,集思广益,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会学习《辉煌的隋唐文化》,由于隋唐时期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现在要学习那时候的文化,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就需要学生提前查阅资料,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去图书馆,先对那时的历史进行必要的了解。同学们可以一起去,共同合作,将每个人的查阅结果都综合到一起,再对其进行探究,如此一来,老师在上课时,学生就可以很轻易地理解其中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小组合作,课堂探究

课堂上,为了实现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最大有效性,老师可以将班上的所有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然后给每一小组分配任务,让小组内的所有成员搭档合作,一起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再在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评比,看哪一组的合作效果最好。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有一课是《》,历史老师在讲这一课时,可以给每个小组分配以下任务:(1)总结“”是如何发生的?(2)“”中出现了哪些新事物?(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老师都不给答案,让每个小组自己去寻找,相互之间合作探究,得出属于自己小组的答案,然后再让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评出哪个小组总结得最正确、最完善。

3.课后交流,加深探究

课堂学习,学到的知识也许当时记得很清楚,但是时间一久,学生就有可能会忘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注重课后巩固。初中生不像小学生那么懵懂无知,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家的思维方式也都不一样。所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后交流,相互合作,把自己的想法公之于众,大家一起借鉴学习,以求共同进步。例如,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中学到《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革开放前,人们食物匮乏、单调、营养不足;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吃饭问题基本解决”这一结论,历史老师可以给他们布置“查找资料、了解历史”的课后作业。学生通过调查父辈、祖辈的生活方式,可以知道: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居民每天只能凭粮票、肉票、菜票领取有限的食粮。七八十年代,百姓都挖窖储藏萝卜、白菜、土豆等蔬菜,粮食以粗粮为主。改革开放后,大米等精细口粮成为人们的主食,蔬菜种类日益丰富。20世纪90年代以来,营养搭配、绿色食品、膳食平衡已成为百姓饮食的“主旋律”。然后,在下一节课上把所有人的想法都综合到一起,让大家共同探究,加深对课堂内容的学习,这样就能取别人思维之精华,弃自己思维之糟粕,达到共同进步的境界。

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是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改变一些不好的学习方式,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而在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就是为了实现质的飞跃,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加强他们与人的交往沟通能力,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学会进步,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李顺衡.浅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生习惯[J].新课程:教研,2011(06).

初中历史教研总结范文5

【论文摘要】: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堪忧,加上各种教学条件的制约,严重影响了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课改,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树立自我发展意识,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农村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是学生发展的最大机遇,同时,新课程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机遇。作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第一次重大改革,新课程对教师生存状态的冲击是巨大的,在新课程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课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迅速转变观念,提高专业水平,迎接新课程的挑战是每一位教师无法回避的现实。然而,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蓬勃开展的今天,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实现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自我发展,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

一、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现状分析

1.各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不必赘述。但在实际工作中,历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在中学教学过程特别是初中阶段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作为中考当中进行开卷考试,且在与政治课进行合卷时只占总分的30℅的历史科,引不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学校在师资配备和教师培训方面也将其放在陪衬位置,即使是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毕业的教师,也往往兼任着政治、语文等其他科目。长期以来,历史教师普遍缺乏,好多学校的历史教学由课时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以达到满工作量的要求。或由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大多未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他们缺乏必要的理论素养,对理论的学习研究不积极,不接触历史教学理论,也就无法从理论角度来审视、指导、改进自己的教学。其中有部分教师,由于对教材的生疏,甚至把握不了所教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要求。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知识,许多历史教师可以说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运用。

2.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

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绝大多数是从旧教材,并且是从其他学科的旧教材中成长起来的,旧教材、旧教法在他们脑子里打上了很深的烙印。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方法。广大教师形成了只要把课本中的知识无保留、无差错地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的观念。在历史教学中,忽视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情感目标的培养。学生历史学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其记忆力强不强,会不会背,他们难以参与课堂活动,很少,甚至没有问难、质疑的机会,无法体会到历史是一门充满活力、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这些都不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影响历史教学质量。

3.教学条件简陋,教学环境差

农村中学普遍班额大,历史教师又缺乏,教师授课任务重,按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史地生等学科教师任课要达到每周15或16课节,教师疲命于常规教学及应付名目繁多的检查,很少能留出时间去给自己充电,加之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无从接触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更谈不上去实践运用了。农村初级中学教学设备较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有的学校甚至长期没有历史挂图,没有幻灯、录相器材,就算现在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和帮助下,个别学校装备了一、两个多媒体教室,使用率也不高,同时还得优先满足其他科目的教学。所有这些,都给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课题。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历史课改,面对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所有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必须努力实现自我发展,积极应对才能使新课改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到使教学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使自己由“教书型”向“专家型”、“学者型”、“复合型”、“学习型”人才过渡。

三、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途径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

历史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必须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顺应时代的要求,主动学习新课程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眼花缭乱的信息、无孔不入的传媒,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处在一个起跑线上,需要共同探索、共同发展,教学再也不是教与学的简单相加,而是教学双方“交互主体”,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只能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积极参加培训和自我进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历史教师应具有“专博结合、层次适中”的历史专业知识结构,不能因教师本身的历史功底而制约了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力度,不能因教师的知识面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不能因教师的历史素养而抑制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首先,教师应重视自我学历的提高,积极参加函授、自考等学历教育,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坚实的历史知识做后盾,那就谈不上做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其次历史教师除了精通通史之外,平日还应该广泛的结累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对与历史相关的政治、语文、地理、民族知识也应不断学习吸收。历史教师在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之后,还应大量学习、掌握、探索各种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到的专门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与书写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绘制图表与使用直观教具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中的应变能力(即教师的教学机智)等。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勇立潮头,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次,教师应订阅相关教育刊物,如《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杂志,了解本学科教育教学新特点,把握本学科教育教学发展新动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历史教师的培训力度,多给基层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加各级培训的机会,教师本人也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新教材培训,参加新课程实验观摩、研讨活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三)潜心教研,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随时都可能碰到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如历史课上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快下课了而学生讨论还没有结束怎么办?学生准备的史料不够完善还让他们继续展示吗?如何把传统教学与课改有机结合起来?等等。不少教师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不够周密审慎,多为随即思考,而不善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归纳。所以,有相当多的历史教师虽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强的教学应变能力,但却很少把它作为一项专门问题加以研究总结,而使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不能得到认可和推广,长期以往教师也会感到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自身的理论素养也不易得到提高。

因此一定要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参加校本研究活动,主动钻研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教师应依据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农村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克服新课程实施中的困难。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和实践学习策略的教学,在丰富自己的陈述性知识及程序的同时,还要研究策略性知识,探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从而为学生提供策略上的咨询和指导。

(四)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推动者

初中历史教研总结范文6

【摘 要】在探究教学中,学生一切的学习能力都被有效调动了起来,他们自主观察、讨论、调查、分析,独立地解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评价历史人物,洞悉纷乱的历史现象后的实质。这是一个学生体验历史学家一般探索乐趣的过程,更是有效提升知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初中历史;探究

“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学科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一语道破了学习的真谛,作为主体参与知识的习得过程才是真正的学习。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笔者看到了太多将学生作为一个空图书馆不断填充的例子,导致学生只会死读书、读死书,临考前突击背诵,考试一过仍然什么都不会。如此教学与新课改的精神背道而驰,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毫无裨益。笔者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以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不断完善自我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情境探究,开启思维起点

历史事件发生在过去,有些甚至距离现在千万年之久,尽管这些大事件给当时那个时代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学生的眼里已经尘封太久,觉得与自己的关联微乎其微,无法切身体会历史事件的激动人心,只能以局外人的角度来面对历史的重大转折点,这种心态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历史教学效率低下。

探究学习的第一要诀就是要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关心历史,体验历史的惊心动魄。情境探究的最大优势就是它以最直接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真实、生动的历史情境,仿佛带领他们穿越历史,自己也作为历史中的人物亲历了历史的沧桑,这种“经历”和“体验”会让学生以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历史、感悟历史。

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综合声音、图像、色彩等多种要素,再现历史画卷,将教材中的文字用有血有肉的方式展现出来,给历史课堂增添生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由情景开始展开探究。

二、史料探究

历史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媒介,也是初中历史学习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利用史料开展探究教学能够有效锻炼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历史。

历史资料不仅包括文献资料,还包括历史图片、数字表格、文物古迹、雕刻、壁画等,只要有条件,这些形式的史料都应该被用到历史教学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将历史学习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让学生接触更丰富的史料,拓展视野。例如现今所存的苏州园林多是明清时期士大夫所建,在学习明清文化的时候,笔者就鼓励学生到园林中走一走、看一看,用心感受园林设计理念中所体现出来的明清文化精髓。

从内容上看,现有的历史资料非常丰富,包括历史人物传记、轶闻趣事、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史实,以及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等,笔者就学生对史料的兴趣展开了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最感兴趣的三种史料分别是轶闻趣事、历史人物传记和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史实,在进行史料探究时,教师必然要以学生的兴趣倾向为参考,选取那些能够准确反应历史信息、并激发学生兴趣的史料用以教学,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利用史料,展开探究活动。

让史料自己说话比教师讲解要有用得多。只要教师提供足够有价值的史料,并进行有目的引导,学生就有能力探究出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并总结出其重大意义,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的知识总是比教师的讲解来得更加深刻。

三、时事探究

任何一门科目的学习都是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学习历史并不是只要知道历史事件、人物就可以的,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科学的认识世界的方法,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问题,这才是历史学习的精髓。结合社会时事热点,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探究历史问题发生的原因、科学地分析其产生的背景,更有利地指导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为学生的迅速成长和终身发展服务。

教师要把握学生对时事的关注点,并将时事与历史建立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将历史问题与时事热点进行比较,探究二者的异同,以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了解时代背景。此外,报告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探究学习方式,以历史事件为先导,结合当今事实,请学生就历史问题的后续发展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可以自选角度,拟定探究主题,在课后进行调查、搜集资料,撰写报告,并在课堂上分享探究成果。这种学习方式有一定难度,但是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开发创造性功不可没。

在探究教学中,学生一切的学习能力都被有效调动了起来,他们自主观察、讨论、调查、分析,独立地解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评价历史人物,洞悉纷乱的历史现象后的实质。这是一个学生体验历史学家一般探索乐趣的过程,更是有效提升知识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需要我们教师大胆地突破创新,探究式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教师要把握历史的学科特点,通过情境探究、史料探究和时事探究等活跃学生思维,丰富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让每个学生在历史课堂上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真正实现学习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爱上历史,爱上探究性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继新.历史课探究式教学初探.中国校外教育·课程探索,2011

[2]张应林.探究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政史地教研,2011

[3]赵晨飞.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尝试.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