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常识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常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常识总结

高中语文常识总结范文1

关键词:知识经济;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G633.3

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是指高中语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为完成教书育人任务和自我职业发展所应具备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职位对其知识、能力所要求的程度。

高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具有下列特征:首先,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社会化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体现在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每个个体在后天社会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且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培养出来的。其次,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由多个层面构成的。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包含四个层面,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情意。

一、专业知识是语文学科的基石

要想给人一碗水,自己要备一桶水,这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学者同样要遵循这样的规则。

语文学科专业知识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基础知识包括文学常识,语言学知识,逻辑知识,文学鉴赏知识以及语文教师应该掌握的其它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例如,掌握汉语拼音、标点符号、积累一定的名言警句、修辞方法、听说读写方法、语法常识、文章体裁、写作方法格式等等。

高中语文教师的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及评判能力。表达能力由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组成。高中语文教师的交流能力主要指能用语文语言传递信息并进行沟通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师的阅读鉴赏能力包括:熟练掌握各种阅读方法和技巧;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审美评判能力主要指敏锐的审美感知力;独特的想象力以及批判的精神。这些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的如何,是教好课程的关键,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必修课。

二、专业技能是语文学科的重点

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学重在能力强。高中语文是基础教学的收尾又是学生知识水准更上一层楼的开端,这一时期学生处于生长的多重期和活跃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学生的接受程度至关重要。对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是一场考验。

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技能,包括教学知识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教学知识由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知识组成。教学的理论的知识由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语文教学方法论、语文教育心理学组成。教学经验知识主要是指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总结而成的课堂教学经验。包括使用普通话、规范书写板书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等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主要是指课件制作和使用教学电子设备的技能。掌握好语文教学的专业技能,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三、专业道德是语文学科的准则

教人先做人,育人重育德。语文是国学的主枝,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语文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从事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专业道德的行为准则,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语文教师是用语言表达实现授课,用情节描述反映思维,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他面对的是从少年走向青年的学子,是思想渐熟的一代,这个时期才和德缺一不可,有时德比才更有积极作用。在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于教师的专业道德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划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同样,以上的道德规范也适用于高中语文教师。除此以外,还应该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勤学进思,无私奉献。可以说语文学科专业道德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高中语文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

四、专业情意是语文学科的职责

爱岗要敬业,责任重于天。高中语文教师岗位平凡,但位置重要责任重大。

语文学科专业情意是指教师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个方面:(1)教师的专业理想,主要指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等方面内容;它要求教师工作要专一,进取和主动不能缺少,勇于负责和开创。(2)教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3)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4)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高中语文常识总结范文2

李丽莉

(安远县第一中学,江西  赣州  342100)

摘  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的本质进行了诠释,认为语文教育要以“培养人的素质,提高人的素养为目的,同时还要着眼于人的终身学习。”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提高学生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之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高中语文课堂成为文化传承的主阵地,使自己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及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文化传承;运用

文化传承主要是指文化的传递和继承,在此基础上实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学校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高中课程中,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为文化传承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及现状

新课标认为,语文教育要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要让学生吸收到民族文化的智慧,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因此,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高中语文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文化传承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语文教育的大环境下,当代高中生在传统文化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失,不少学生缺乏基本的古文化常识,对传统文化也知之甚少。有很多学生的历史知识极度贫乏,逐渐淡忘了传统文化。有的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呲之以鼻,不但没有继承和发扬,反而在道德和修养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要积极探讨实现文化传承的有效渠道,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使学生成为文化传承的主体,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的运用策略

(一)高中语文教师应成为文化传承的使者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才的主要培养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还要以自己的学识修养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教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文化传承者,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的兴趣。要做好这些工作,高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范,努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积淀文化素养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解读能力,使自己符合文化传承的要求。

(二)引导学生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营造一种文化气息浓厚的教学氛围。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蕴含传统文化的优秀篇章比比皆是,这些课文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料。高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比如,可以在墙上悬挂古人的名言警句,增添文化信息;将教学方法和手段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课前导入时尽量选取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诗文典故或名人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重视课外活动,让学生走进传统文化。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走近传统文化的机会。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一些经典作品,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启发。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作用不可低估,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还可以举办多种形式的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使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可以举办各种旨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讲座、辩论赛等活动。

最后,还可以将课内外结合起来,提高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也是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系统的学习语言文字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根本途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以文化的角度去了解汉语字词的文化内涵,去品味语言文字和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积累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使学生在积累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其热爱传统文化,从心理上亲近传统文化,这对于文化传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意义,针对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教师作为文化传承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上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还要重视课外活动对于文化传承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尽最大努力让文化传承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罗墅森.把传承文化作为高中语文教育的责任[J].考试周刊,2011,(87).

高中语文常识总结范文3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方面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充分、不重视、不扎实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未能体现

有效促进功能部分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中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设计教学课件时基本上靠“拼贴”成品课件,这就导致许多课件在课堂上“水土不服”,无法发挥促进课堂教学的功能。

(二)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搜集整理教学资源时渠道较为狭窄,主要是从一些教辅资料中搜集知识点,未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开展这项工作。还有些教师在教学资源搜集过程中贪大求全,没能突出重点,也没能和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挂钩,导致所搜集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满足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资源未能凸显重点对于教学资源,部分教师重搜集

而轻整理,导致资料如同乱麻一样杂乱无章,也没能针对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疑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影响了实际运用的成效。

(四)学生能力发展缺乏有效空间

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将课外活动资源的作用体现出来,甚至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直接略过这一环节,或是仅仅停留于计划环节,没能对语文课堂进行有效延伸,导致这一方面存在空白,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紧扣重点优化整合,充分发挥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的功能

(一)尝试自主设计教学课件,增强教学匹配程度

教师应从初始的直接运用教学课件,逐步过渡到自主设计、灵活运用教学课件。这里的重点是要将课件设计与学生感知结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深化认识为目标,搜集相应的素材,演示的流程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具有积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充分提高自身有效驾驭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自主设计教学课件的能力,使语文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联系得更为紧密,更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广开教学资源搜集渠道,及时获得优质信息

高中语文教师应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教学资源的搜集,一方面要从各种教辅资料、教学刊物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平时也要注重积累,围绕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另一方面,要注重汲取其他学校、其他教师在教学资源整理方面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有效地搜集各种资源。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挥网络的作用,通过浏览专门的教学网站,搜集下载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这样的综合整理方式获得与教学相关的各类优质资源。

(三)专人整理,便于运用

每位教师都有搜集整理教学资源的义务,但是如果一哄而上,势必耗时费力、效率低下。较为恰当的方式是对目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哪些属于文言文的,哪些属于文学常识的,哪些属于阅读理解的,哪些属于基础知识的等,经过分门别类使之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共享资源。教师还可以进行分工,每个人选取一个方向或一个类别、一个项目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然后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另外,教学资源的整理还要突出重点,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应试要点为方向,整理出一批重量级的教学资源,以便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发挥课外活动促进功能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发挥课外活动资源的作用。课外活动资源是对课堂的有效补充和完善。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趣味活动,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另一方面,还可以指导学生借助课外活动进行互帮互助,从整体上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三、总结

高中语文常识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转变,要求老师必须及时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

一、改变教学理念,激发创新意识

传统教育教学的目标在于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理解、吸收所教的知识内容。虽然这一教学理念的初衷是好的,尤其对于高三学生,时间非常紧迫,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的知识丰富起来、能够掌握所学内容,固然是好的,但是这对高中生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利。比如,学生仅能学到老师所教的内容,只是在前人基础之上“拿来”而已,自己却无所进步。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变教学思想观念

比如,老师备课时不能仅考虑如何教的问题,还要换位思考,体会学生如何学、怎样用,即将学生语言实践作为教学的重点。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将原来课前备课时所考虑的内容,比如这节课应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变成这节课练什么、先后顺序怎样安排等。老师通过改变自己的思考角度、思维方式,可以改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大有益处。

2.优化课堂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读、练、思、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学讲说以及指导后,必须留出一段时间,督促学生多练习,而且还要严格按照规格进行练习,非个人练不可。从叶圣陶先生的话中可以看出,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结构非常重要。

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最大限度地减少无重点、无深度以及无层次感的串讲,而是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动口、动脑和动手,并且要进行有层次、有重点的训练,以此来巩固知识。

二、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高中阶段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除应当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和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外,还应当为学生营造一种可以激发创新欲望的学习氛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应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创新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比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课前引导,采用导学案的方式将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具体而言,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分组合作学习;每一节课都给学生30分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当然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己预习、讨论以及提问和总结,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

同时,对于部分课程,如何创设很多个角色,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甚至可以创新性地开一个小小的化装舞会。通过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创新的平台,可以使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尤其是给后进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允许他们犯错误,但一定要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改正错误、相互尊重,主动进行合作探索和创造。

三、强化实践,培养和提高高中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更加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对实践缺乏重视。在当前新课标背景下,倡导创新教育,其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是要关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才能体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确定主题,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

比如,以培养青少年成人意识作为自主活动主题,给学生推荐基本书目,然后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开展阅读评比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使他们能够了解社会与自己之间的关系,提高认知、评判能力。

2.举办辩论赛,让高中生的思想火花迸射

通过组织开展小型辩论会的形式,向学生注入新观念、新思维,以此来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投身到社会实践中来,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语文创新能力。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常识、了解作家和作品内容时,可以引导他们接触网络文学,并且指导他们或者让有经验的学生给大家分享如何应用网络查找所需的资料,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

3.培养学生对新领域的认知

实践表明,创新人才总是能够快速接受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从个人的生活、社会、家庭中收集相关资料,展开激烈的讨论。

语文极富创新内涵,而且蕴含着较多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关注,并且利用好这些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芳.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05).

[2]杨辉.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08).

高中语文常识总结范文5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资源的优化整合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这方面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不合理、不充分、不重视、不扎实的现象,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多媒体教学资源未能体现有效促进功能部分

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中奉行简单的拿来主义,设计教学课件时基本上靠“拼贴”成品课件,这就导致许多课件在课堂上“水土不服”,无法发挥促进课堂教学的功能。

(二)资源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搜集整理教学资源时渠道较为狭窄,主要是从一些教辅资料中搜集知识点,未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开展这项工作。还有些教师在教学资源搜集过程中贪大求全,没能突出重点,也没能和学生的学习薄弱环节挂钩,导致所搜集的教学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无法满足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三)资源未能凸显重点对于教学资源

部分教师重搜集而轻整理,导致资料如同乱麻一样杂乱无章,也没能针对学生语文学习中的疑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整理,影响了实际运用的成效。

(四)学生能力发展缺乏有效空间

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将课外活动资源的作用体现出来,甚至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直接略过这一环节,或是仅仅停留于计划环节,没能对语文课堂进行有效延伸,导致这一方面存在空白,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紧扣重点优化整合,充分发挥教学资源辅助教学的功能

(一)尝试自主设计教学课件,增强教学匹配程度

教师应从初始的直接运用教学课件,逐步过渡到自主设计、灵活运用教学课件。这里的重点是要将课件设计与学生感知结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理解教材、深化认识为目标,搜集相应的素材,演示的流程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具有积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充分提高自身有效驾驭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自主设计教学课件的能力,使语文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联系得更为紧密,更有利于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广开教学资源搜集渠道,及时获得优质信息

高中语文教师应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教学资源的搜集,一方面要从各种教辅资料、教学刊物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平时也要注重积累,围绕教学难点搜集资料;另一方面,要注重汲取其他学校、其他教师在教学资源整理方面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快速有效地搜集各种资源。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挥网络的作用,通过浏览专门的教学网站,搜集下载各种教学资源,通过这样的综合整理方式获得与教学相关的各类优质资源。

(三)专人整理,便于运用

每位教师都有搜集整理教学资源的义务,但是如果一哄而上,势必耗时费力、效率低下。较为恰当的方式是对目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哪些属于文言文的,哪些属于文学常识的,哪些属于阅读理解的,哪些属于基础知识的等,经过分门别类使之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共享资源。教师还可以进行分工,每个人选取一个方向或一个类别、一个项目进行教学资源的搜集整理,然后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另外,教学资源的整理还要突出重点,教师应以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应试要点为方向,整理出一批重量级的教学资源,以便有效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四)发挥课外活动促进功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高中语文常识总结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育;传统文化;渗透融合

我们都知道对于我国来说对学生实施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为学生创设一种语言文化氛围,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很多外来文化也被引入了我国,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很多中国人逐渐对传统文化失去了信心,他们觉得传统文化已变得愈发不重要了,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为了唤醒国人的意识,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非常重要,以此使传统文化得以不断发展与壮大。

1传统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育的意义

1.1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大都是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或是一些优美的散文、诗句来表现出来的,内容形式较为丰富多彩,学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学生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主人翁的悲惨命运并对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有力的抨击,从而更容易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长知识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有所了解与掌握。

1.2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当代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学生从古今优秀的文学名著中能够汲取知识的养料,从文学作品中通过感受主人公的品质在生活中也能对自己的个人修养以及良好品质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1.3有效防止社会现代化对传统文化发展影响随着时展的潮流不断涌进,一些新思想、新词语层出不穷,已经越来越多的充斥着年轻人的思想,只有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让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学生心中扎根,这样才能使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更加持久、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制止了一些新词语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2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

2.1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面较为单一化

我们都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传统文化也是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青少年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以及古人在面对苦难与磨难时保持的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习这些对青少年的健康茁壮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不断的渗透传统文化的内容,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所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很多高中语文老师却并未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只看重的是高考方向,对于高考所关注的焦点话题对学生们讲解的较为细致,而对于一些常识内容虽然很实用,但由于高考几乎不涉及所以在教学中也不曾讲到,这使得学生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知之甚少,由于平常的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接触课外知识,使得传统文化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2.2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渗透方式不科学

目前,纵观高中语文教科书我们可知传统文化的渗透大都体现在古文的教学中,由于古文艰涩难懂,学生理解起来困难重重,因此他们在学习中会借助一定的参考资料进行辅助,教辅资料对古文中大到每句话的含义以及表达思想小到每个词语的解释等都讲解的非常透彻,学生无需细细阅读便可将文章的中心思想等描述出来,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使语文教学失去其真正的意义所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能很好的将传统文化掌握到位,自身的语言鉴赏力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这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3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与社会文化发展方向不一致

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环节中实际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然而很多高中语文教师还未意识到这一点,在课堂中没有根据文章内容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拓展练习,只是照搬照抄书上的语句进行一定的赏析,这使得传统文化与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相背离。有的高中语文教师则认为倘若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延伸,不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更有甚者会让学生产生误导觉得中国传统文化较为落后,很难与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相匹配,因此也就不自觉的出现对传统文化的漠视,这种现象是极其不可取的,会影响学生的认知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健康发展。

3传统文化在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3.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全方位、多角度的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内容体系全面,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其中的语言文字的描述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大继承与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渗透传统文化,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加以重视:首先教师在对课文进行讲解之前要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进行赏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对文中出现的优美词语进行同义词替换,从中发现我们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优美语言文字的赏析,使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能切身感受到中国汉语的艺术魅力。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课文背景中了解古人的治学之道、为人处世的哲学,比如可挑选些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提升自己的内涵。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多向学生讲解古人在面对磨难时的心境态度,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在逆境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得之淡然使之坦然,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2有效运用教材中的古文诗词

纵观古代的诗词歌赋我们发现其中很多诗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不管是在传统文化民俗方面亦或是饮食文化、人生观层面都有所涉及,我们在学习中心灵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心境也会在瞬间变得豁然开朗。这些传统文化都值得我们学习与思考,并不断的去探究。尤其是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探究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传统文化内涵,积极思考文中所表达的深层次含义,不断丰富与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对高中语文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要对深层次的含义进行挖掘与发展,重视古文诗词的创作背景,对作者的个人背景要熟知以及对古文诗词的语言结构等内容要有全面的掌握,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到作者的相关思想感情以及古文中所蕴含的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增强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3.3传统文化的渗透要与现代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只有将传统文化的渗透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不断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通过古人所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去指导自己在学习以及生活中所碰到的难题,时刻勉励自己。此外,还可通过现代化语言以及学生身边的实例来说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掌握,使其在生活中能将其有效应用。

4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4.1增强全民传统文化的素养的提升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的发展之路也是充满坎坷与曲折的,受到了很多思想的冲击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传统文化不被很多国人接受。所以,应端正态度,让全民深刻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样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才能更具针对性与有效性,为学生自身的发展创设一种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

4.2发挥母语的有效影响力

我们都知道母语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而汉语则是我国的母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汉语中我们能深切的感受到中国几千年所积攒的宝贵财富,母语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国民的素质水平高低,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国人对汉语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崇洋现象时有出现,这对汉语的发展造成了有力的抨击,所以为了使汉语的有效性真正发挥出来,增强母语的社会地位,让国人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影响力,我们只有从青少年抓起,在语文课堂中不断渗入传统文化,使我国的语言文化得到大力发展。

5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非常关键。尤其是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在课堂中应将内容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向学生不断的渗透,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此外教师还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的提升,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用自己的言行去感化学生,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参考文献

[1]胡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5(01):59-60.

[2]罗风.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科技资讯,2013(25):56-57.

[3]赵晓辉.探讨为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12(18):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