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艺术形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艺术形式范文1
【关键词】皖南民居;建筑特色;装饰风格;传统艺术
皖南古称新安,是历史悠久,经济文明发达的地区。皖南的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时期,形成具有特色的皖南文化,优美的自然风情和个性鲜明的居住形态。皖南民居,指安徽省境内长江以南地区清末(1911年)前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居、祠堂、书院、牌坊、楼台亭阁水系等民用建筑群体。皖南古民居村落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是以徽商资本为经济基础,宗族观念为社会基础,以及徽文化熏陶下造就的具有典型地方文化特色的村落。
一、文化依据
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很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可以从中国古代关于宇宙本源的解释得到证明。中国古代的哲学就是强调天人同构,把人融于这个广大的天地中,由于受这种“万物负阴而抱阳”的风水观念影响,注重自然环境的有利因素,讲究负阴抱阳,藏风聚气,这种思想对人类居住、生存有着可取的成分。皖南民居就是这个哲理影响下的建筑形态。
二、建筑特色
建筑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皖南古民居的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背景极具特色,自然风景优美,居住形态个性鲜明。徽商的成功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形态,以及文化意识形态,这些特点赋予了皖南民居特有的建筑文化形式,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一)外在环境规划
皖南民居依山傍水,巧妙利用大自然环境特点,因地制宜,运用大自然的不同地形,造成高低错落、空灵通透的特色建筑群。建造设计师们对整个村落进行了整体规划,利用地形制造水系,让地形上的落差形成水的流动性,村落中的每个用户都方便地享受到了水系带来的便利。这种水系的利用完全解决了居民生活和生产用水,同时接近水源还可防止火灾。这种水系设计给人一种和谐之感,水系的设置利于生活、生产,利于防火、调节水位、美化环境。这种规划,因地制宜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地势、地形,减少了土、石移动工程,节省了人力、物力。
(二)本体空间结构
皖南的古民居建筑多以砖木为主,简单大方、端庄典雅,每个院落都有着高墙,高墙里面是另一片天地,无论是在建筑上还是在室内装饰上,都透露着精心设计的细节,显示了主人不俗的品位。皖南最重要的建筑特色就是黑瓦白墙以及马头墙,黑瓦白墙色彩分明,在蓝天的衬托下,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韵律美,使传统色调充满了生活的气息。除了马头墙之外,皖南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天井。因为皖南民居没有对外开窗的习惯,即便是开了窗也是有较高的高度,多是一尺大小的小窗,这就造成了住宅采光、通气、换气、排水问题,这时候天井的使用就弥补了光线昏暗的不足,也使室内的通气、换气、排水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另外中国有“四水归堂”的说法,也就是天上的水犹如四方之财,伴随着降雨不断地通过天井聚集到家中来。封闭的古居民内,天井上晴雨变化,阳光与细雨让厅堂里的人感触大自然的魅力,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街道是皖南民居中又一道风景线,街道体系构成了皖南有序的空间结构,街贯巷连也成为环境中的主要景观。街道的形成是由于早期的商业和手工业经营方式决定的,当时的街道多为“前店后宅”“下店上宅”,这样的街道既可经商,也可以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及各式景观,是人们日常交流和商业流通的重要场所。街道又连接每个院落,公共的环境与隐私的空间相串联,构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动态与静态结合的街道。这样富有变化的街道充满了生活的趣味,是生活的体现,也是空间的延续。
三、传统装饰风格
皖南民居除了建筑艺术还有装饰艺术,这主要表现在砖雕、木雕、石雕,甚至把三者融为一体与木柱、梁结构巧妙的综合运用,形成一种技艺独特、气韵生动、自成一体的建筑装饰艺术风格。雕刻的内容也比较广泛,受到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表现内容有孔孟之道的伦理教化、有吉祥图案、有各种市井生活等。这种砖雕、木雕、石雕形式使皖南古建筑群发出璀璨的光芒,深深吸引着现代人不断地思考。在皖南,木雕装饰极为普遍。木雕质地大多纹理清楚、质地优美、材质柔软、易于雕刻。制作过程首先根据安置的部位进行构思,然后完成取材、出胚、描图、粗雕、出细、整修等工序。木雕主要表现在内部建筑的重要部位上,明代的木雕简单明快、线条粗拙奔放、图案简单,菱形、回纹和方格型较多,清代的木雕较为精细。石雕的制作技艺大体与木雕雷同,但是石雕必须在图纸上描绘,在石材上凿出初胚,然而木雕细琢精雕主要用在梁枋、梁架、斗拱、扇窗、扇门、栏板、栏杆等部位,以及桌椅、凳、案、几等家具装饰上,而石雕主要体现在外部门罩,白墙上的漏窗、天井,庭院的石桌、石凳、梁柱等。石雕的纹样主要用几何纹样,自然纹样,动物纹样。石雕的出现突破了单调的色彩,为民居外观增添了不少风采。砖雕的用料、制作过程非常讲究,技艺上有平雕也有立体雕、透雕、浮雕等手法,砖雕装饰多用于门罩、墙面、牌坊、屋脊上人字顶、庭院的透明窗等。
四、结语
皖南民居的特色建筑是我国哲学的一个体现,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皖南民居一直保持着其典雅、端庄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皖南人民用他们的智慧的结晶创造出这份伟大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皖南古民居不仅仅是皖南人民的,也是中国人民的,更是世界人民的。皖南民居的功能美、形式美、艺术美是任何建筑形式都无法取代的。皖南民居是历史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是建筑文化不朽的光辉。虽然皖南民居已经随着封建王朝退出历史舞台而衰落,但是其内涵和特色是我们现代建筑仍需关注和思考的。
参考文献:
传统艺术形式范文2
关键词:传统书画艺术;传统文化思想;现代家居装饰;家居装饰产品设计
一、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思想在家居装饰设计理念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一直以来都被我们誉为中华民族的国粹精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它的气韵、神采和意境上,就在于那笔墨之间,它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奠,反映着中化民族的观念,它表达了书画家们看待世界的态度。时至今日,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趣味。传统的书画艺术以其奇妙的艺术语言、多样的表现形式以及所包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思想所涉及到的内容相当广泛,主要包括伦理、道德、审美、宗教等方面,其本质是书画艺术家们对于现实生活的理想化绘制,是对民族传统和情感的表达。而在现代家居装饰产品的艺术设计中,我们在努力的寻求着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内涵,想要寻找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将传统的文化艺术融入到现代家居装饰的艺术设计当中,因为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具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和思想优势,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好反映出人们尊重民族传统艺术与内在的精神追求。在现代的家居装饰产品设计中,随着外来文化艺术对传统文化艺术所产生的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念、对于设计作品的风格理解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想要真正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只有准确的掌握传统文化艺术理念所承载的人文特征,充分理解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厚内涵,把传统的艺术理念合理的融入到现代多元化的家居装饰产品的艺术设计当中,才能创作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满足现代人们生活需要的作品。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哲学思想和审美意识,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髓,充分认识来自西方国家的各种艺术设计思潮,做到兼容并顾,才能寻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打造具有新时代的民族艺术设计风格,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本民族的艺术设计风格,同时又能够为其他国家所认可的具有深厚中国文化艺术传统风格的现代家居装饰艺术设计。现代家居装饰艺术设计的新思维、新理念使我们重新认识将传统文化艺术融入其中的重要性,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可以提供给我们更多的技术手段来创新,将传统文化艺术以全新的表现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我们这里所提到的传统文化艺术思想在现代家居装饰设计理念中的表现并不是单纯的照搬照抄古典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不仅仅是复古传统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而是以全新的设计手法使传统的书画艺术以其他的表现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家居装饰设计当中,使其更好的融入到当代人们的家居生活,让我们的家居生活在其装点下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传统文化气息。
二、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传统建筑中的装饰性应用
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利用特定的工具(笔、墨、纸、砚)来传达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与装饰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书画的笔墨运用形式,无论是从艺术形象的概括上还是从艺术语言的表达方面来说,都渗透着装饰艺术的特性和意境,大都可以运用在传统建筑的装饰方面。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广泛,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传达传统文化内涵和意境,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装饰建筑物及其内部空间的目的。其装饰性表现为:第一,传统的书画艺术在构图上的变化。由于装饰部位的区别,其主要的形式为条幅、横幅、扇面等,不同的构图形式体现着不同的装饰因素,传统绘画艺术中诗书画印的结合,传统书法中起承转合的章法布局都使书画艺术在装饰风格和装饰效果上更加精彩,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第二,传统书画艺术中造型的装饰性。传统书画艺术中的造型主要通过笔墨所形成的线条和墨团构成,书画艺术家们将自然界中所见的物象通过主观意识的取舍,进行整合与再现,所表现出的艺术形象是赋予其精神意趣的。由此可见,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装饰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自身文化修养、精神意境和独特的审美趣味以及书画艺术中的构图及造型等方面。在传统建筑中,书画艺术的装饰性运用形式及其可装饰部位都是较为多元化的。首先是传统书画艺术以完整的作品形式直接用于建筑内部的居室装饰中。书画艺术作品在传统建筑内部进行装饰时,要根据屋主的个性化要求和需要来决定,不同的身份地位和不同的生活习惯将影响到屋主对于书画艺术品的形式和内涵的喜好。传统的书画艺术作品在传统建筑内部进行装饰性摆放的应用相当广泛,可摆放在任何屋主认为合理并能够装点室内的位置,使其在装点居室的同时更具有可观赏性。其次是传统书画艺术通过衍伸而成的雕刻手法用于建筑外部的局部装饰。作为建筑构建的局部装饰雕刻通常具有一定的祥瑞、祝福等寓意,采用一些具有象征性的文字和绘画图案转化而成的雕刻装饰纹样,表达出特有的意境和吉祥的寓意,以此来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现代家居装饰中的应用
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可以说家居装饰是最能够体现自己的个性和追求了,几乎所有能够得到新居的人都将自己的家好好装修一番。虽然这是一件既耗时又费钱的事,但大多数人还是会将积蓄中的相当一部分拿出来用于装饰新居,使自己的家更温暖舒适。一般来说,人们对于家居生活的各种空间安排有着普遍的一致性要求,但在家居装饰设计方面又会体现出突出的个性化需求,不同的家庭对于居室的装饰风格有着各自不同的要求,以满足人们的家庭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同时符合人们的审美需要和文化品味。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文化内涵和民族特性,一直在我们的家居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时刻在传达着中式家居所特有的文化氛围和审美趣味。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鲜明的民族特征、强烈的地方特色,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点缀现代家居生活用品的重要使命。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这是我们在现代家居装饰产品设计中,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现代家居装饰产品中的应用,主要蕴含着两种品质:一是端庄典雅的气度,二是潇洒俊逸的气韵,象征着深奥超凡的文化意境。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在现代家居装饰产品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烘托家居氛围、创造文化意境。第二,丰富空间层次,柔化居室色调,第三,强调中式家居设计风格,反映民族文化特征。传统书画艺术崇尚自然,对自然采取亲和的态度,并且多以笔墨表现自然形态,这种淳朴亲切的自然情怀反映在现代家居装饰品的设计上,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关系。
(一)传统书画艺术在家居纺织品上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装饰”、“布艺”等概念的出现,家居装饰纺织产品已经成为了物化的文化象征。它兼具美观、审美取向、人文情怀和个性化特征于一体,既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又能够起到装饰室内环境的作用。于是,家居装饰纺织产品便活跃于居室内部各种不同性质的空间。在家居装饰纺织产品的工艺用材方面,从材料、织造到纹样、花色,都力求匹配家居中装饰风格的整体性,营造空间协调一致的视觉效果;在色彩选择上,以色彩来调节人的心理,已经是现代色彩学的研究定论,要做到从色彩的角度来考虑纺织品在家居装饰中所产生的效果;在图案纹饰方面,图案的构成方式、主题内容都要紧密的结合到家居装饰效果的表现中,以产生和谐、美满的装饰效果。家居纺织品主要包括窗帘、床上用品、家居装饰布艺产品等。就窗帘而言,它的主要功能包括遮挡和调节室内光线,用以保护隐私;装饰和美化墙面,窗帘上的图案在装点家居空间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在不同功能的室内空间中,对窗帘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通常在客厅当中,窗帘的选用要求样式简洁大方,能够体现居住者的审美意趣,在中式家居中,客厅的窗帘可选用浅色底色的丝织品,图案可选择清新的兰花或竹子纹样,客厅的整体效果显得明亮、清爽又开阔。在卧室中,窗帘的要求是温馨而安逸的,以保证居住者对保护隐私及舒适睡眠的需要,在中式家居中,卧室的窗帘可选用质地为麻的材料,图案为安静的栖息中的动物形象,麻料的材质可以很好的保护个人隐私又能使人心情平定,有助于良好睡眠。在书房中,窗帘需要高端、大气,来体现居住者的文化涵养,窗帘的纹饰可采用草书体文字,潇洒俊逸,精力充沛。就床上用品而言,它的主要物品包括床单、被罩、枕套、床罩等,它的作用已经从过去的纯实用目的,逐渐转化为美化、装饰等多元化目的,它是家居纺织产品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式家居中,床上用品可采用不同风格的传统绘画作品进行装饰,如国色天香的牡丹、清新淡雅的水仙、傲骨迎寒的梅花等,这些纹样既美观又蕴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二)传统书画艺术在家居墙体上的应用
越来越多的人在装饰自己的居室时,开始注重个性化的装饰元素,人们总是想在装饰家居时能够加入自己的思想和理念,进而使家居生活更温馨、更舒适,于是,彩绘家居开始备受人们的瞩目。彩绘家居除了可以增添居室美感之外,还能够使空间显得更加具有立体效果,起到延伸或拓宽室内的作用。室内家居的墙体彩绘来源于古老的壁画艺术,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国家的古老文明中,都曾使用过这样的壁画来装点建筑、美化建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家居彩绘被融入到家居装饰设计当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家居装饰设计风格。它不仅能够彰显人们的个性理念、时尚观点,更加具有个性化的创新精神,迅速的捕捉到了消费者的心里需要。通过彩绘的方式绘制出来的墙体,即使是在最平凡、简陋、不起眼的墙面上,也会由于心境和灵感来源的不同,产生不一样的风情,运用彩绘手法装饰的家居墙体比想象中的更加美妙。现代中国的家居装饰设计艺术,在备受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的冲击下,过多的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室内设计风格,为了更好的展现中式家居装饰设计风格,在家居墙体的彩绘上完全可以采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以墙为纸,来表达传统文化艺术的无限魅力。家居墙体彩绘是运用绘画艺术的特殊艺术语言来装点居室空间,丰富而和谐的形象,美观而富有装饰性的画面,使家居空间更丰富,更具有表现力,也更加触动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家居墙体彩绘可以让居住空间具有值得回味的众多细节,美观但并不抢眼,与室内的光线、色彩相配合,衬托出居住者的高尚品味。彩绘墙面并不局限于家居中的某个特定的位置,卧室、客厅、书房、餐厅等,都可以进行墙体彩绘。目前,在居室中,墙体彩绘较多见于客厅电视的背景墙、沙发墙和卧室的墙壁装饰。彩绘墙面的色彩本身就具有极好的装饰性,起到美化空间的作用,这就要求在色彩的运用上,要与周围空间的环境色相协调。中式风格的家居彩绘中,淡雅的色彩与写意风格的绘画比较适用,使空间具有古典韵味,而墙面上的内容,主要来源于传统的书画艺术作品。中式风格的墙体彩绘,大多以水墨画形式为主,在居室的墙体上运用水墨创作出书画作品,以这种方式使中国的传统艺术在现代家居装饰产品中焕发出新的光彩。尽管是以墙为纸而进行的书画创作,但是墙体彩绘仍旧保持着传统书画艺术的固有特点,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民族特征。
四、结语
现代家居装饰设计,既要在形式上具有现代感,又要在内涵上满足人们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心理归属需要,现代人们生活中对传统文化艺术的需要,最终形成了中式家居装饰风格的新样式。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是我们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我们有更多的表现手法和新材料可供使用,在备受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影响的今天,我们应该立足于传统文化艺术,领悟并传承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使现代家居装饰产品的设计更符合时代风貌,更具有民族特色,以此来实现现代家居装饰产品设计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龚文.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观念研究.东南大学
[2]马啉.室内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元素探讨.吉林艺术学院
[3]郭雪峰、王建平.绣花图案在家居床上用品设计中的应用.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4]沈林明.《家庭居室设计艺术》.安徽美术出版社
[5]秦红斌.中国书画在传统民居装饰中的应用研究.湖南科技大学
[6]唐锋华.试论中国传统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
传统艺术形式范文3
关键词:装饰艺术;现代性;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2-0088-02
装饰艺术一般是指从属于某种客观对象,适应客观环境,“通过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手段”创作出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我国传统装饰艺术有以下起源论断:图腾崇拜说,祥瑞征兆说,象征隐喻说,生殖繁衍说,神话故事说。装饰最初是先民对器物表面加以修饰以达到美化的一种自觉的追求。这里的装饰只是从属于装饰主体即器物本身。就装饰本身而言同时它还具有独立的审美特性。装饰艺术不但具有独特的形式、内容、文化承载性和有审美的价值,而且包含着特定的社会感情和文化意识,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庞薰l先生在《装饰》1997 年第5 期的《谈装饰艺术》一文中,开篇即解释道:“什么叫装饰?装者,藏也,饰者,物既成而加以文彩也。但这个概念已不适合于今天了。今天的装饰是整体设计中的一部分,它不是后加上的,更不是锦上添花,这一点要明确。”装饰更多的体现了设计师的潜意识需求和价值判断,它具有更多的艺术创作属性,但是装饰从属于设计。我国装饰艺术经过历代工匠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规范有序,全面综合的局面。昭示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脉络。在我国传统器物上,无论是色彩、材质还是纹样以及构成,无不显现出本民族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倾向。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强大,国内可以说出现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民族主义情绪或者说是民族意识的自我觉醒。反对盲目跟随外国风潮,主张发扬自我传统。这一点在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好似“无传统不成设计”一般。比较矫枉过正的代表就是某款红旗轿车的尾灯采用宫灯样式设计,其实这是违背了设计的基本原则的。我们须知,强调传统装饰并非生搬硬套,需得灵活应用。中国装饰艺术符号的资源极其丰富,像龙、风、鱼、麒麟,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都是中华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装饰符号,这些符号也被许多品牌作为形象代言人而采纳。经逐步挖掘、变化和改造的装饰符号成为中国企业形象标志的有方胜、云纹、如意纹、回纹、水纹、太极八卦、中国结等。
如中国传统图形符号“盘长”传达了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哲学思想。这是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幸福生活的情感寄托,在民间广泛应用。在民间它常结合中国特有的吉祥文化图形“方胜”,表达同心双合,彼此相通的美好意愿。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就是采用了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一“盘长”的造型,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相辅相成”的本意,延伸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日久天长的寓意。联通近年来已将原来的蓝色标志改为红色,更加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心理诉求。这一点十分的独到,因为联通的业务主要开展在中国境内,更加应该以国内受众为主要宣传对象。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的标识是最早被外国人知晓并喜欢的标志之一,和中国银行的天圆地方铜钱标志一起成为最成功的中国CI形象。该标志以凤凰为主要设计元素,祈愿凤凰这一神圣的生灵及其美丽的传说,带给人们无限的吉祥与幸福。标识中的弧线,既象征着地平线,还代表数字“一”,演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一而始,至于无限”的哲理思辨。凤凰飞跃地平线,寓意企业不断超越自我,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中国航空作为连通中国和世界主要交通渠道在展示国人风貌和国家形象上可谓是一马当先走在前面,因此好的CI形象十分有利于展示中国形象。
相比较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笔者更喜欢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标志。以“京”字为原形加以变化而成,整体结构也是取自中国结加以变形的“太极拳”,加上中国红的色彩符号籍以祝福北京申奥成功及2008年奥运会吉祥如意。这些设计语言轻松自如,委婉流畅,意境深邃。“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虽然从色彩到形式构成都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元素,但是在标志的表现力度上有所欠缺。中国特有的篆刻艺术历史悠久,治印遒劲有力,断然不该绵软无力。可以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京字飘逸有之,遒劲不足,难以划到精品之中。而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标志从内容主体――舞动太极拳的形象,到外在的现代化形式表现,无不显示出成熟的平面设计造型能力,堪称传统装饰艺术和现代平面构成的结合典范。
在现代装饰艺术中,装饰题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从追求题材的意义转向纯粹追求题材本身的形式感。现代装饰艺术对于所选题材的形式感十分重视。早期装饰艺术对于动物形象的刻画,侧重于简化而生动的描绘。现代装饰艺术则会根据对动物的生活和活动规律的观察,表现出动物的特有属性及动作特点。在面对不同设计要求时注重多种动物形式的组合。对于花卉等植物的呈现则追求色彩的变化,注重其组合方式。现代艺术符号“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符号出现于装饰艺术中,如点、线、面常常让我们看到张力与速度的表现形式,看到现代社会的节奏和精神张力的表达。这种表现力来自内心动力的驱动,以交叉的线条构成无意识的心理场,在笔触上注重个性化的视觉力度表现和情感色彩的应用。像流体一样的形态,既有束缚感又不失流动自如的表现性,充满了心理的矛盾性。心理的意象表现的力度和视觉的张力得到了尽情的发挥。创作上采用抽象的形式,笔触随意自如,色彩跳跃,充满激情。从流动的结构中可以体验到空灵的美感,既能愉悦视觉又能感悟心灵。”
装饰艺术以其既抽象又可感知的图式符号,传达了本民族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不同特征的艺术形式及其精神内涵。今天我们在和别人交流中,我们的传统装饰艺术不能失去自我特征。正是这些符号构成了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面,如何开发好,应用好这些传统装饰艺术形式是我们设计理论界,设计实践界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参考文献:
[1]孟梅林、盛容.装饰艺术[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传统艺术形式范文4
[关键词]传统;吉祥图形;标志设计艺术;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8-0152-02
传统吉祥图形是指人们在事物本来所固有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想象和加工重构,用来表达人们美好情感愿望和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的艺术形式,是人们思想观念的产物。中国吉祥图形从产生、发展到现在是非常久远的,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图形的重要特点是“言必有意,意必吉祥”。古代中国人很重视居住环境,在传统民居中,总要进行一些精致的装饰。这些装饰并不是简单的为了有一个好的视觉效果,而是对生命的一种祈福愿望,是中华民族艺术和中国传统文化千百年来积淀的结果,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体现出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图形语言生动形象,不仅能够传达信息,也能帮助人们理解文意和弥补不足,起到了文字难以表述的作用。传统图形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张道一先生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是群体性的文化,尤其像我们中华民族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民族,如果没有文化的长期积累,是不可能有所发展的。
1 吉祥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吉祥图形之所以在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下呈现兴盛的态势,是因为它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它为现代图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现代标志设计是一种传播符号,它的主要功能是向大众传递信息,将这一视觉符号中所包含的理念传达出去,具有强烈的传达性效果。中国许多企业形象讲究吉祥和内在含义。如中国联通标志(图1)是由一种回环贯通的中国古代吉祥图形,源于佛教八宝的“八吉祥”之“盘长”的造型,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着现代通信网络,寓意着联通公司的通信事业井然有序而又迅达畅通,取其“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通过文化气息与亲和力来传达公司的企业理念。整个设计都洋溢着古老东方的吉祥之气。这种吉祥如意图形的运用,使我们的设计少了一些商业气息。
将传统吉祥图形结合到现代标志的设计中,是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和国际性的标志设计理念。如中国设计作品中常常会以长城为标志,一些地方性设计作品常常以乡土形象为设计元素。如北京的故宫、安徽的马头墙等,而像中国各银行系统的信用卡中,长城卡、牡丹卡、金穗卡等多以公共标志的信誉程度为依托。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牡丹是国花、金穗是国徽的标志等。
传统图形作为设计艺术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客观现象,体现着人类睿智的思想观念。陈汉民先生设计的中国工商银行的标志(图2),以汉字“工”为造型主体,取中国古代方孔圆币为整体结构,把中国人固有的天圆地方思想容纳其中,体现出华夏子孙的一种宽广、团结、博大的胸怀。整个标志经由设计师的刻意安排,用正方形的“工”字替代了古铜币的方孔,而“工”字在造型手法上又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回旋纹样,更富有民族的特色。
把传统图形运用于设计中,是设计师经常遇到的,是随意就把图形套用到设计上,还是经过深思熟虑,从千千万万的图形中选出优秀美观又有特点的,运用新的手法和理念,重新塑造图形,可以使图形展现新的魅力和特色,我们应该重视传统图形的创新与运用,以敏锐的触觉和独到的眼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墨守成规。
2 中国传统图形与标志设计融合的市场化走向
近二三十年以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标志设计更加注重图形以及标志设计的视觉传达性,如果我们能够从现代标志设计的角度去研究我国传统图形并与之融合,这显然是一个新的挑战。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师正在发掘这一点并试图与市场融合,使设计的东西不仅符合审美的意味更迎合了市场的需求,科学的进步给标志设计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市场,因此也产生了新的设计思想和要求。现代的社会,是信息化、科技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层出不穷,这要求我们要重新认识和利用好传统文化,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对传统的元素加以创新和改造、提炼。
20世纪80年代是“思想解放”的10年,例如向西方学习、更新观念、还有模仿一些国外的设计理念等,是中国艺术开放和向国外学习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艺术与全球化、市场化发生关系的10年,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长,成熟并壮大。21世纪的10年,两个因素是并存的。这意味着21世纪的10年,中国艺术已经在慢慢地走向市场并逐步建立。
3 结 论
中国传统吉祥图形是中国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我们应该继承中国传统吉祥图形,将其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继承和发展,必定会使我国的现代标志设计散发出新的光芒。理想的“现代设计”,应是一种融古通今,是庄子所畅想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境界。但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艺术品不可避免地进入市场成为商品,艺术市场是艺术品交流的最大场所。艺术商品要想在艺术市场中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就必须遵循商业之道。而艺术市场营销就是用最有效的方法使艺术品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将合适的产品送到顾客手中,使艺术市场交流达到最通畅的效果。今后,中国的新艺术将逐渐形成自己的市场,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巨德.图形想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
[2]段建华.中国吉祥装饰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3]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传统艺术形式范文5
关键词:传统社区;遗传资源;行政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090-02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从不同视角和层面阐述遗传资源保护的立法模式、具体制度设计、惠益分享安排等内容。学界对传统社区遗传资源是纳入传统知识范畴还是遗传资源范畴尚存争议,而争议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看待遗传资源与传统知识的关系[1]。本文尚且将传统社区遗传资源作为众多遗传资源的一种,重点就传统社区遗传资源行政保护模式进行文献综述如下:
一、传统社区遗传资源行政保护的概念
(一)传统社区遗传资源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遗传资源的定义大都是引用《生物多样性公约》中对遗传资源的定义,即“遗传资源”(genetic- resources)是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遗传材料,“遗传材料”(genetic material)是指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其他来源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的材料。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认为:遗传资源是指具有实用或潜在实用价值的任何含有遗传功能的材料,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DNA、基因、基因组、细胞、组织、器官等遗传材料及相关信息[2]。印度为保护本国的生物遗传资源制定了《生物多样性法》,该法没有使用“遗传资源”这一概念,而是使用“生物资源”的概念。法学博士张小勇通过对印度遗传资源立法的考察,提出立法者之所以使用“生物资源”的概念,是因为在很多情形下,遗传资源往往包含在生物资源之中,如欲获得其中的遗传资源,需要借助有关技术和设备进行分离和提取。这意味着获取遗传资源必须以获取生物资源为前提[3]。
遗传资源的载体是遗传材料,核心是遗传信息。《生物多样性公约》对遗传资源的定义是从遗传资源的载体――遗传材料出发的,突出其物理属性,而忽略了隐藏在遗传资源内的遗传信息。印度《生物多样性法》在本国生物技术不太发达的情况下,采用“生物资源”的概念来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遗传资源,将遗传资源与生物技术联系起来。基于此,笔者将遗传资源定义为: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或其他来源的任何材料中含有的具有实际和潜在价值的遗传功能信息。
本文所探讨的是传统社区遗传资源,作为众多遗传资源的一种,传统社区遗传资源与本土居民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经过本土居民多年的积累和传承,已经超越了“上帝给予的礼物”的范畴,而通常包含了人们由此所获得的知识和才智[1]。传统社区遗传资源应当具备以下因素:第一,在传统或世代相传的背景下产生、保存和传递;第二,与本土居民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第三,该遗传资源的形成凝聚了生活在该传统社区数代人的劳动和智慧。因此,传统社区遗传资源排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植物新品种,而特指与传统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动植物遗传资源。
(二)遗传资源行政保护的概念
当前我国学术界鲜有对遗传资源行政保护的研究,更没有对遗传资源行政保护做出一个权威定义,笔者试图通过对著作权行政保护、专利权行政保护等概念的分析对比得出遗传资源行政保护的概念。我国著作权法中明确规定了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的“双轨制”,参与我国著作权法制订与修改的沈仁干先生曾经指出:“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关有权处理侵犯著作权行为,可以说是我国著作权保护制度的一个特点”[4]。由此,著作权行政保护可定义为: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著作权纠纷、查处著作权违法行为(如行政处罚)等一系列行政执法活动的总称。
笔者认为,学术界对“行政保护”的定义一般是与“司法保护”对比做出的。司法保护强调司法机关在事件处理过程中的作用,而通过对上面著作权行政保护、专利行政保护的定义阐述,不难发现:“行政保护”突出拥有公权力的行政机关在纠纷处理、违法行为查处过程中的作用,其中一方主体必定是行政机关。由此,遗传资源行政保护的定义可表述为:主管遗传资源的行政管理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依法处理遗传资源纠纷、查处遗传资源违法行为等一系列行政执法活动的总称。
二、传统社区遗传资源权的主体
资源实现配置的前提是产权清晰,主体明确,讨论传统社区遗传资源行政保护的前提也应明确传统社区遗传资源权的主体。近年来,对于传统社区遗传资源产权配置模式的探讨国内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主张遗传资源的国有制,即国家是遗传资源的所有权人,但同时提出国家还应当建立遗传资源利用反哺机制,对为遗传资源和与此相关的传统知识做出突出贡献的土著和地方社区进行一定程度的补偿[5];二是主张将遗传资源的所有权和支配权相分离,国家在宏观上享有遗传资源的所有权,传统社区对其中经过数代人保护、保存的遗传资源享有支配权[6];三是主张遗传资源多种产权配置模式共存,林业植物野生品种由国家所有,林业植物传统品种由农民―社区所有,林业植物新品种由私人所有[7]。综观上述,无论哪一种观点,都围绕着一个焦点,即在遗传资源保护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将行政机关的管理职权同传统社区居民的自主性结合起来。至于哪种产权配置模式更适合中国国情,目前只存在理论层面上的探讨,学者们还未达成一致意见。笔者认为,我国可以尝试性地建立遗传资源行政执法机关与传统社区的协作机制。
三、传统社区遗传资源行政保护模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优化配置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遗传资源亦是如此。正如学者所言,遗传资源具有强外部性,遗传资源保护制度中融合了公共政策的多元价值[8]。因此,在遗传资源保护中,行政机关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所阅读的参考文献以及自身体会,从行政机关和传统社区之间关系不同的角度,形成三种利益主体主导模式,即行政机关主导型模式、传统社区主导型模式以及行政机关与传统社区协调型模式。
行政机关主导型模式。在行政机关主导型模式下,行政机关通常对遗传资源的惠益分享实行严格管制。在这种强政府模式下,行政机关一般享有广泛职权,其职权范围包括:对惠益分享事项设立最低标准,负责处理协定的申请、审查并予以批准或拒绝,批准后监督协定的严格遵守,确保遗传资源短期惠益分享及时到位,掌握中长期惠益的渐进情况,保护地方、社区的权益[9]。行政机关主导型模式要求明确管制范围,制定有效的获得公平惠益分享及技术转让的准则,建立高效履行机制和监督方案。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有学者提出:尽管遗传资源具备公共物品的特征,国家可以从公权保护的层面加大对遗传资源的保护力度,积极履行政府的保护职责,但仅仅将遗传资源保护中的全部重任寄托于政府的单方面努力显然是不够的。应当看到在遗传资源的保护过程中,调动地方及原住民的积极性对于实现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意义重大[10]。
传统社区主导型模式。传统社区主导型模式实施的前提必须承认传统社区遗传资源由社区集体所有或所有权虽归国家,但支配权由社区持有。该模式突出传统社区作为一个独立主体在遗传资源惠益分享中的作用,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下,获取申请者同传统社区订立惠益分享协议,按照协议进行惠益分享活动。这种模式可以极大地调动传统社区居民保护遗传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社区作为一个独立市场主体参与遗传资源的获取和惠益分享活动,可以有效解决单个主体势单力薄的局面,但该模式同样存在一些弊端。
行政机关与传统社区协调型模式。所谓“协调型”是指既注重行政机关的管理职权,又强调传统社区自主性的发挥。遗传资源的获取申请者需要获得行政机关和传统社区的双重同意,一方面,必须首先征得传统社区的同意;另一方面,该活动还必须征得行政机关的许可。在具体制度设计时,传统社区可以在行政机关的引导下成立一个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自身作为一个独立主体参与到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同时,应当建立行政机关与行业协会的沟通、协调机制,行政机关应强化对行业协会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对行业协会开发和利用遗传资源过程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对行业协会与遗传资源获取申请者签订的惠益分享协议进行严格把关,在保护传统社区利益的同时,不会致使该协议的执行危害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在我国,传统社区遗传资源权属归国家所有还是归传统社区所有尚不明确,或者将国家所有与社区支配权分离,学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但无论是主张哪种产权配置模式,都紧紧围绕着一个焦点:如何更好地将行政机关的管理职权同传统社区居民的自主性结合起来。围绕这一主题,我们比较了行政机关主导型模式,传统社区主导型模式以及行政机关与传统社区协调型模式三种不同行政保护模式,在这三种行政保护模式中,行政机关以及传统社区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亦有所差异。最后提出行政机关与传统社区协调型模式比较适合未来我国对遗传资源的保护。
参考文献:
[1]杨明.传统知识的法律保护:模式选择与制度设计[J].法商研究,2006,(1):115.
[2]期海明,姜志刚.植物遗传资源保护的法制分析[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1).
[3]张小勇.印度遗传资源立法及其启示[J].法商研究,2007,(1):123.
[4]文宁.关于著作权行政保护的思考[J].商业时代,2006,(35):50.
[5]罗晓霞.遗传资源保护路径选择的理论基础[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11(3).
[6]张海燕.遗传资源权权利主体的分析――基于遗传资源权复合式权利主体的构想[J].政治与法律,2011,(2).
[7]吕祥熙.林业植物遗传资源产权配置问题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8]罗晓霞.遗传资源保护的立法模式探讨[J].河北法学,2011,(9).
传统艺术形式范文6
【关键词】莆仙戏;传统艺术;隐性消失
引言
莆仙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扎根于民间土壤之内,向有“中国戏曲活化石”和“南戏遗响”之称,2006年被列为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莆仙戏其独特的传统艺术价值将日益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消失,如不及时争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扶持和保护,莆仙戏这一古老的剧种将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绝响”。[1]
第一章.莆仙戏的艺术价值
莆仙戏原名兴化戏,因莆田、仙游隶兴化军、兴化路、兴化府而得名,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它所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的重要依据。
第一节.莆仙戏是中原文化在闽东南发展的重要见证
南宋时期,在宋杂剧的影响下,福建莆田、仙游一带出现了将歌舞念白综合起来搬演故事的兴化杂剧。明代初年,兴化杂剧吸收昆山、弋阳、余姚、海盐等声腔的艺术因素,形成兴化腔,用以演出兴化戏。明清时期,这一戏曲样式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54年,后,兴化戏改称莆仙戏。莆仙戏主要流行于福建莆田、仙游地区,在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流传甚广。
第二节.莆仙戏是中国戏剧可持续发展的艺术瑰宝
第一小节.莆仙戏的方言唱腔特色
莆仙戏在语言、唱腔上都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点,受外来剧种的干扰少,一直保存着自己的传统特色。明代昆弋两大剧种风行全国,但莆仙戏不为所动,始终保持自己的风格。莆仙戏方言的底层是古越语(口语词),中上层为上古汉语(多为书面语)。在莆仙戏语言中,道白一般为古闽越语、上古汉语,曲词多为中古汉语。莆仙戏语言保留了周边地区所没有的中古语汇。一些已经消失的中古词汇,成了莆仙戏的专门用语。莆仙戏的说白,有“大白”、“小白”两种。“大白”则是念字说诗,“小白”全用莆仙方言俚语。用于描写世态人情的莆仙方言俗语中,不少提炼自莆仙戏的传统剧目,反映莆仙戏对莆仙习俗观念以及文化心理的深层影响。莆仙戏和继承了宋词“令、慢、引、近、序、三台”等特点。“慢”体的曲子属于“引子”(散板曲) , 如[慢] ;“令”体的曲子既属“引子”散板曲, 如[ 新水令] ,又属“过曲”(上板曲) ,如[ 浆水令] 、[ 蛮牌令] ;“引”、“近”、“序”、“三台”体的曲子属于“过曲”(上板曲) ,如[ 太师引] 、[ 好事近] 、[ 莺啼序] 、[ 祝英台] 、[古轮台] 、[ 高阳台]等。[2]
第二小节.莆仙戏的剧目特色
莆仙戏的传统剧目相当丰富。根据中国戏剧研究资料显示,莆仙戏现存剧目约有5000个,剧本800余篇,数量大大超越、京剧的保存剧目,是中国传统剧目保存最多的剧种。戏剧家老舍先生1962年曾以“可爱莆仙戏,风流世代传;弦歌八百曲,玉珠五千篇”赞誉莆仙戏的奕世流传,剧种风韵。这些剧本大部分是清代遗留手抄本,其中剧目、曲文和人物情节与古南戏大多均同,包括我国最为古老和完整的早期南曲戏文《张协状元》、《王瑞兰闺怨拜月记》、《王魅负桂英》等。
第三小节.莆仙戏的艺术表演特色
在肢体表演方式上,莆仙戏的表演基本功集中在步、手、肩3 个部分,寻求头、身、腰的配合。其中,步伐有三步行、碟步、摇步、拖步、挑步、云步等。旦角的“碟步”最具特色,又分为“细碟”、“中碟”、“粗碟”3 种,均表现古代女子婀娜的走步形态。在角色类型上, 莆仙戏从形成初期的5 个行当(生、旦、靓妆、末、丑) 发展到了宋代的7 个行当(生、旦、靓妆、末、丑、外、贴。俗称“七子”班。) ,到近代才增加到十多种行当,其中“靓妆”一色是我国其他剧种中所没有的。 [3]在服饰演变上,莆仙戏早先也是仿南戏,旦角服不够时常常用生角服代,后受外来剧种的影响,服装才逐渐多样化。在戏剧脸谱设计上,莆仙戏远比京剧细致,其男角大都是粗线条加图案,而女角则与其他剧种更不相同,如长髻排姑黑纱包扎、脑后三角形长髻带一幅长飘纱垂至后跟,前额还插上银顶花、耳佩大耳环等。 [4]在乐器使用上,莆仙戏使用的主要是锣鼓、笛,以及大胡、月琴、三弦等。其中笛又分为“笛管”与“梅花”。莆仙戏的一大特色就是伴奏乐器,先期是以管乐和打击乐为主,也包括了唢呐、笛、管、大锣、小锣、沙锣、大鼓、文鼓、三板、撤板、大钹、小钹等,到了后来又渐渐的加入了丝竹乐器,如大胡、尺胡、四胡、三弦、八角等等,使戏曲显得更加动听。
第二章 .莆仙戏的生存状况
雅致古朴的莆仙戏不仅深植于莆仙大地以及与福建渊源深厚的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各国,而且在具有古罗马传统的意大利以及现代的大都市美英法等国,然而,现今也面临现代文化的冲击,已濒临灭绝,现状令人担忧。[5]
第一节.现代文化的多元化使莆仙戏的受众锐减
第一小节.空间存活价值的淡化
受电视、网络及其他传媒和娱乐工具的影响,现代青年人的业余生活日趋多样,他们所关注的大多都是流行曲目,耳朵聆听的也是当代的流行歌曲,收看的节目也大多是青春偶像剧场或是选秀节目。在此影响下, 现在的青少年已普遍对包括莆仙戏在内的传统戏剧表示出了漠然的态度,因此,莆仙戏的传承与推广受到强烈冲击。
第二小节.时间存活价值的弱化
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加快,使人们的生活兴趣转移,中年人面对生存的压力和工作的紧迫,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欣赏这种传统的高雅的剧种。
第三小节.环境存活价值的异化
莆仙戏的受众以老年人居多,他们大多数喜欢、也有一定的时间去欣赏和品味这门艺术。但如今城区和集镇高楼林立,昔日的茶棚、戏台和剧院早已被电影院、商城和KTV所取代,莆仙戏的生存的环境日趋恶劣。
这些因素都给莆仙戏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莆仙戏的受众逐渐锐减。
第二节.市场经济的冲击使莆仙戏剧团生存艰难
兴化方言地区人口300多万人,已有专业剧团3个、民间职业剧团多达130多个,专业剧团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把创救、继承莆仙戏传统术作为工作重点。民间职业剧团是以追求经济收入为目的,所以采取压戏金、抢戏点的无序竞争,扰乱了演出市场,使专业剧团的生存面临危机。鲤声剧团是国办的莆仙戏主要剧团,财政年下拨经费主要用于交纳在职人员社保及五十岁以上内退和遗属补助,在职人员靠奔波演出,养家糊口。这种经济状况根本无法进行艺术创作和保护。
第三节.从业人员的待遇落差使莆仙戏后继无人
莆仙戏传统艺术是靠代代师傅言传身教以薪传,而没有普通高等艺术院校培养,老艺人健在与否是关系到莆仙戏传统艺术的存亡问题。老艺人的生老衰亡是自然规律,抢救继承老艺人的绝活已刻不容缓。作为古老剧种的莆仙戏,继承是首要问题,只有继承传统才能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现在经济的落差,从业者的待遇福利跟不上社会的步伐,另其生活困难,使得学莆仙戏的后人越来越少,后继无人。
结论
莆仙戏这种传统文化艺术是人类共同的宝贵遗产,它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关注与研究。目前,保护和传承是莆仙戏面临的巨大问题包括外来文化冲击,经济困难,教育传承等,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以图解决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许蔚《 小议福建莆田-莆仙戏》[J] 音乐探索 2006年4月 17-19
[3]陈金添主编《仙游古今》[M]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