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典文化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古典文化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古典文化的理解

对古典文化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古典音乐 严肃音乐 文学赏析 舞蹈赏析 绘画赏析

本论文为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sgh10171。课题名称:高师声乐课程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研究。

古典音乐泛指西洋古典音乐,即中世界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一种承载厚重、内涵丰富的音乐形式。而现今的乐界,古典音乐多用来特指1750-1820年这段时间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所创作出来的欧洲主流音乐,是一个独立的音乐流派,艺术手法考究。

古典音乐,在乐界,因其主要体现理性的情感表达方式,而被更多的学者认为是所谓的“严肃音乐”。[1]在我国,80后、90后这些从出身就带有强烈自由主义色彩的一代,更多地把个人喜好放在了情感宣泄自由的浪漫主义音乐上,逐步远离了带有强烈“严肃”色彩的古典音乐。因此,在自由主义蔓延的当代,如何正确引导和培养年轻的音乐人对古典音乐的兴趣,也就成了音乐教育中一个急需解决的教学难题。[2]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往往因其耳目一新的授课方式,而更容易被学生所关注和接受。通过对古典音乐深厚的文化背景的研究,本人采用以下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在古典音乐的教学课程中引入欧洲古典文学赏析课程

1750-1820年的欧洲,恰逢古典主义文学和启蒙文学盛行的时代,从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到巴洛克文学的兴起,无不体现当时新文化新思潮的改革,随即出现了昌盛一时的古典主义文学,兴起于当时文化科技繁荣的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当时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它和古典音乐的特点类似,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古典文学课程赏析,通过对时代背景的理解,对当时文化意识形态的理解,更容易加深学生对音乐旋律背后诠释的文化的融会贯通。往往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复原文学作品中表达的大时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力通过自己独有的方式呈现当时的文学作品以及那个时代的特征,再对比古典音乐的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激发自我的创作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和创作,更有效地吸收了古典音乐的精华,且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在古典音乐的教学课程中引入欧洲古典舞蹈赏析课程

舞蹈是在三度空间内用身体为语言的一种交流方式,是用人体的运动来体现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且舞蹈往往借助音乐伴奏,用形体的动作更加丰富地诠释音乐的力量。舞蹈赏析是通过观赏舞蹈时,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以及理解思考的整个过程,其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时伴有自我思维的升华过程。舞蹈作品很直接很形象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情感特点、舞者对于生活的自我审美,是一种全方位多人共同参与表达的艺术形态。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芭蕾作为欧洲古典舞蹈的经典流行并逐渐职业化。芭蕾在发展过程中有严格的规范和结构形式,要求女演员穿特制的足尖鞋立起用脚尖起舞。在古典芭蕾舞剧的赏析课程上,我们要求学生尽量重现18世纪的场景。我们的课程设计上,尽量模拟18世纪的欧洲剧场,前10分钟,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舞剧简介,对接下来赏析的舞剧有个最基本的了解,接着通过对《睡美人》、《胡桃夹子》、《天鹅湖》等经典芭蕾舞的赏析,有一个全面直观丰富的体验。最后,在课程结束前通过简短的讨论和提问来对比古典舞蹈配乐和整个舞台效果与真实的古典音乐之间的差异,理解所谓的欧洲现实生活和欧洲当时理想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差异,从而轻松地理解所谓古典音乐严肃背后的理想主义色彩,通过讨论和提问的形式来达到每个学生的自我理解消化,且所提问题不当堂解决,留为下一节课程的授课中心,学生和老师共同准备下一堂的教学内容。

在古典音乐的教学课程中引入绘画赏析课程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常常将绘画称为“猴子的艺术”,指的是人类如同猴子一样通过绘画的方式模仿人类活动,因此绘画是一种临摹自然的艺术,因为每个人对自然的理解有偏差也有自我

的独特性,绘画里面通过夹杂了画者不同的自我风格,而体现不同的意识流。

在教学中,我们主要加入对理性主义的“拉斐尔前派”作品的赏析,因为这个学派往往取材于神话、宗教传说以及一些文学作品,通过画者的理解和幻想而表达出来的,如《世界之光》、《盲女》、《基督家庭》等代表作。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不但可以通过作品了解到当时西方很多的神话、宗教故事等文化起源的故事,同时还可以了解到18世纪欧洲的画家对于文化起源的理解和自我剖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当时文化时代的意义,也理解到所谓“严肃”音乐在那种特定的时代大背景下为何“严肃”的原因。[3]

只要音乐教育者肯下功夫,结合时代特色,采用多元化教学,古典音乐也必将冲破“严肃”音乐的局限性,被年轻的音乐人和更多的音乐爱好者所喜爱和接受。

参考文献:

[1]宋莉莉.西方音乐简史与欣赏[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2]周佳毅.浅谈中国古典音乐现状及发展前景[j].声乐舞蹈,2012,09:119.

对古典文化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唐诗赏析;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各种课程的广泛扩展,作为我国的文化财富唐诗就更应该受到重视,对小学生实施从小培养政策,让小学生意识到民族的文化底蕴,并从中学习到丰富的文化知识,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而古典诗词涵盖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小学义务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关注当代小学生关于古典诗词的学习及赏析是有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古典诗词赏析的具体含义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传统文化底蕴充满着多样化,而古典诗词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古典诗词给我们展现的是一种古人的生活作风及其独特的思想及表达方式,例如,在《孔雀东南飞》这一诗词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用优美生动的方式写出了孔雀幽怨不舍的情感,如此的表现形式,也造成了现代人对于古典诗词理解上的障碍,所以,要想把古典诗词学好,不应只是简单地把表面意思理解好,而是要对深层含义进行挖掘与探索,正确地理解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和意义。

二、关于小学语文唐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干预过多,导致其依赖性

在教学过程中,诗词教学关注程度是越来越高,但是仍存在着教师干预过多,导致学生失去了个人的观点,造成其依赖性,在小学语文唐诗教学中,教师应时刻处于引导的角色,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尝试去想象、去理解古典诗词中所表达的意境及包含的意义,而不是一味地去照搬照抄,按照老师的思路去走,那么,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依赖的心理,不会自己去思考,导致小学生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下降。

(二)注重死记硬背,不能理解含义

由于中华古诗词的博大精深,其数量也是非常庞大,而在小学期间,规定需要背诵的古诗词大约是在150篇,拥有一个记忆力好的头脑是非常重要,但死记硬背并不是学习唐诗的最终目的,而是要融会贯通地去理解,了解其中的意义,当前,一些教师的思想仍比较陈旧,只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重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使小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赏析缺乏主动性及积极性,最终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缺乏感性教育,开拓新式方法

现在语言与古代语言的区别在于,现代我们说的是白话文,特点是通俗易懂,而古代则是文言文,文言文的特点是用最少的字数去表达多层的含义,通过诗词赏析教育,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小学唐诗赏析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唐诗的基本特点,更重要的是在翻译时应保留住原诗词的神韵,例如,李白的《静夜思》,这是一首五言的律诗,单看名字就感觉充满着无限的意境,但由于许多教师只注重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更深层的意思不会进行细致的探讨,像为什么夜这么安静啊?作者又在思考什么呢?想表达自己的什么情感呢?如果像这样进行唐诗赏析教学,跟古板的教学方式相比更具有直接性、引导性,容易引发小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爱好,从小培养其对古诗词的意境理解,让唐诗越来越成为伟大的民族智慧。

三、小学语文唐诗赏析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积极采用游戏教学法

现今,唐诗在教学方面仍然是一个难题,而如何提高唐诗教学的成效,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游戏教学法是当前教学中的有效方法,教可以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幻灯片播放,并找一些图片、视频等与课堂有关的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更容易了解其深刻内涵。

(二)培养小学生自主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占据引导地位,而不是主体地位,教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思想、去探索,而不是一味地接受教师所讲述传授的。

(三)注重唐诗美感的领悟

一首诗词的教学过程,要学会重视其阅读这一环节,充满感情地用优美的语言将其阅读,体会诗词中的韵律感、意境美,增强自身的感染力,把握发展的步调,长此以往,就会提高小学生古典诗词的赏析能力,引起与文章作者强烈的共鸣。

在小学期间关于唐诗赏析的培养是有必要性的,要把中国宝贵的文化财富传承下去,就必须不断地加强唐诗赏析能力的教育,帮助孩子深刻理解其意境,通过唐诗赏析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让小学生能不断地思考与探索,实现最终的领悟。

参考文献:

[1]李兵.小学语文唐诗赏析教学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

对古典文化的理解范文3

一、课型的设计理念

(一)课型

课型泛指课的类型或模型,是可操作性的教学结构和程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结构是课型分类的主要依据之一,特定的课型必然有特定的教学过程结构。通过对课型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各种类型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规律,提高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能力。根据文体类型,语文课型可分为:记叙文课型、小说课型、议论文课型、文言文课型、古典诗词课型等。

(二)古典诗词课型

古典诗词课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文字精炼、意境深远的特点,通过学习,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修养,能促进艺校学生的艺术专业水平。

(三)创建有针对性的课型设计理念

一直以来,古典诗词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难点,艺术学生认为古典诗词苦涩难懂,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模式陈旧低效。而艺术学校学生有着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强、擅长艺术表演的特点。只要在教学中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就会找到古典诗词课程探索的入口。我国在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教师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思想,转变教学观念。我们可以尝试把古典诗词课与艺术专业结合起来,使诗、乐、舞融为一体,创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

二、课型实施的策略与手段

(一)确立古典诗词课型教学目标,建立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策略,实现多维互动教学。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作品的意思,欣赏其文采,品味其内涵,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为将来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提供养份。如何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呢?建立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策略是关键。“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论,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索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笔者围绕着古典诗词的教学内容,将教学环节循序渐进、科学有序地设计为:“再现情境――走进古代――融情入境――二度创作”,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穿越时空,融情入境、诗意盎然,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以学生为主体,找出学生与课型的契合点,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艺术学校的学生思维敏锐,富于联想,表现力丰富。笔者力求把静态的古典诗词知识用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联想力和创造力,把课堂知识和艺术能力结合起来,互为促进。比如:在学习《诗经・蒹葭》时,先用歌曲《在水一方》引入,优美、熟悉的旋律让学生甚感兴趣,很快学生就能背出诗文。通过老师对时代背景的介绍,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接下来让学生自由发挥,讲解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老师选取在《诗经》的精粹篇章,把风雅颂、赋比兴等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深化知识的结构层次。最后让学生上台以朗诵、歌唱等形式进行表演,从而展示教学成果,进行教学评价。

(三)结合教改的新趋势,独辟蹊径,进行创新性探索,实现文化课学习和专业课学习的有机结合。

人教社《关于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构想》中提出:“中职语文教学应适应培养目标,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形成以符合专业学习需要,职业生涯需要、职业持续发展需要为主,兼及社会生活需要、个性发展需要的语文应用能力。”中职语文的教学特征之一就是为专业服务。按照这一理念,在课型的实施中,则应侧重于找出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相通之处,两者有机结合,以艺术的形式和手段理解、深化主题,使学生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并学以致用,增强走向社会的竞争力。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推陈出新,以新的思路、新的姿态走在教改的前沿。

(四)充分运用多种资源,建立古典诗词课型实施的基本操作流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精心设计课件,把作者的生平、趣事用形象生动的PPT展示出来;通过播放有关诗词的歌曲或视频,使学生身临其境,兴致盎然;调动歌库及声乐老师的有关古典诗词歌曲的教学资料,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把教学场地移到有音响设备的音乐室或小舞台,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歌、舞、诵、小品、演奏等),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设计“古典诗词表演大赛”,用比赛的形式激励学生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充分发掘其艺术潜能,达到文化为专业服务的目的。课程教学寓教于乐,灵活运用多种创新教学法,最后通过创新竞赛展示教学成果。以下是笔者创建的基本操作流程,仅供同行参考。

古典诗词课型实施的基本操作流程

课例 再现情境 走进古代 融情入境 二度创作

《诗经・蒹葭》 播放邓丽君歌曲《在水一方》的视频,让学生体会诗歌的主题。 让学生寻找有关《诗经》的资料,还原古代的文化氛围。 化身为那个时代的青年男女,体会他们的爱情生活与婚姻追求。 让学生进行歌舞表演,再现古代浪漫,唯美的爱情意境。

《明月几时有》 让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诗歌引入此文,播放王菲演唱此词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对苏轼生平及其创作风格的简介,组织学生对诗词的主题思想进行讨论。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最喜爱的苏轼的诗词,变身为宋朝的坡朗诵其作品。 通过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演,并融入个体的创作。

《琵琶行》 播放名家朗诵此作品的录音带,使学生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对作品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的介绍,让学生联系历史,体现朝代兴衰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变身为白居易和琵琶女,对自身的命运进行独白,体会他们此时的情感。 集体表演,用旁白、舞蹈、服饰、背景音乐、器乐表演等衬托朗诵,再现诗词的神韵。

《虞美人》、《相见欢》 播放邓丽君的歌曲《虞美人》、《独上西楼》,体会作者的离愁别恨。 收集有关史料,介绍李煜跌宕的人生,引入本文。 化身为亡国之君南唐李后主,体会其失去国家的痛苦。 让学生用演唱歌曲的形式,表现作品主题。

三、课型实践的成效与反思

(一)建立有效教学评价机制,及时检验教学成效。

老师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学生的表演形式、学生对作者及时代背景的理解、学生表现作品主题的程度、学生创作的积极性。由此,老师能客观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有效教学评价一览表

题目・作者 学生的表演形式 学生对作者及时代背景的理解 学生表现作品主题的程度 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诗经・蒹葭》 能和作品内容相结合 理解透彻 能创造性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高涨

表现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现主题 积极性一般

表现形式不合适 不能较好地理解 不能较好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较低

《明月几时有》・苏轼 能和作品内容相结合 理解透彻 能创造性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高涨

表现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现主题 积极性一般

表现形式不合适 不能较好地理解 不能较好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较低

《琵琶行》・白居易 能和作品内容相结合 理解透彻 能创造性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高涨

表现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现主题 积极性一般

表现形式不合适 不能较好地理解 不能较好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较低

《虞美人》、 《相见欢》・李煜 能和作品内容相结合 理解透彻 能创造性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高涨

表现形式一般 理解一般 基本能表现主题 积极性一般

表现形式不合适 不能较好地理解 不能较好地表现主题 积极性较低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效果显著。

课件的丰富多彩,手段的创新运用,较好地带动学生融情入境,打破了以往课堂的沉闷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动起来,让古人活起来。实践大大激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艺术加工,融入个体二度创作,使文化和专业两个层面互为促进,不断进步。

(三)有助于学生艺术表演能力的提升和增强语文学习的实用性,有利于推进语文教改的实施。

以学生对主体的表演活动从策划、创作到表演、化妆、道具的制作,均由学生一手操办,老师只是从旁指导,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提供的这个展示平台,展现了学生多姿多彩的艺术潜能,诗词与朗诵、小品、器乐、声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真正体现了歌、乐、舞圆融相通的特征。学生通过表演展现自我,互相切磋,互相学习,达到文化课与专业互为促进的作用。

(四)由于笔者专业水平及设备的限制,古典诗词探索仍有诸多方面有待完善。

探索中的古典诗词课型,没有现成的教案、教辅资料和参考模式,教师在短时间内引领学生对作品理解透彻,难度的确较大。因此,更要求老师多才多艺,一专多能。我们需不断阅读作品,查找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设置生动的教案,制作丰富有趣的课件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文化课老师也应多向专业老师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养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把课堂搬到舞台、音乐室等地方,但有时由于场地的限制,活动内容无法按计划完全展开;学校歌库、音乐库资料还不十分齐备,也制约了我们的选材;有些服饰、道具没有现成的,只能学生动手制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表演的发挥;乐器种类单一,对表演的效果也有影响。

总而言之,我们的探索只是一个开头,各种课型的研究,还有待于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互相交流。只要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就能通过语文教学点亮学生的职业前途!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吴必尊.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现状调查报告[J].广州师训,2007,(05).

对古典文化的理解范文4

作者简介:胡思宇(2001.3-),女,满族,辽宁义县人,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高级中学高三17班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90-01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体悟其内涵无论是对于我国的文化传承还是保护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在语言研究方面也有突出的意义,另外,诗词中的意象更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内涵进行了概括,所以分析解读古典诗词中出现的意象,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典文化内涵。就诗词研究来看,诗词当中的动物、植物形象十分的普遍,而本文就动物形象进行重点的分析。

一、“马”的形象解读

“马”在中国文化当中的寓意十分丰富,其作为我国十二生肖当中的一员,在诗词中常常会表现出两种相反的文化意义。

第一是“马”作为追求者、奋发者的意义。在成语当中有“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用法,从这些成语的意义解读来看,其表现是积极的、正面的,体现了一种前进的情怀。在诗词当中,“马”的出现与战场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比如“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再比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在这诗词当中,马都是作为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形象出现的。在战场上,勇于冲锋陷阵的都是英雄,而“马”充当这一形象,充分地体现了我国文化中的英雄情怀,也表现了面对战争,将士保家卫国的大无畏精神。

第二是“马”作为交通工具的形象在诗词中表现羁旅情怀。在古代,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平时代,人们的出行主要靠马匹,所以在诗词中有马出现的时候,要看马所处的环境,如果在路上,那么整个诗歌的基调便不会积极,因为其要表现浓浓的思乡情绪和羁旅情怀。就“马”的这一形象意义,体现最为彻底的是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这句诗里的“马”不仅在路上,而且突出了“瘦”字,浓浓的羁旅情怀扑面而来。当然,除了马致远的“瘦马”有羁旅的情怀表达,其他人笔下的“马”也有这样的意味,比如李白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比如岑参的“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二、“牛”形象解读

“牛”和“马”一样,同样是中国十二生肖当中的一员,其文化形象也十分的丰富。就一般的解读来看,“牛”这个形象的出现也有两层意义,不过这两层意义具有相关性。

第一是“牛”具有踏实、勤劳的文化寓意,所以在诗词当中着重用来表现高洁的品质。比如南宋李纲在《病牛》中写到“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这首诗详细地写出了老牛希望天下百姓都能吃饱的美好愿望。这种得福天下人,受累我一人的理念正是李纲通过“病牛”这一形象进行体现的。除了李纲,北宋孔平仲也有“老牛还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的诗句,这些诗词都是借“牛”这个形象进行品质的表现,所以说“牛”这个形象的出现,往往会体现一种勤劳的品质。

第二是“牛”具有平静生活的寓意。“牛”是田园生活的重要装饰品,是一种淡然的田园风光的体现者,所以在许多表现田园自然生活的诗词中,往往可以看到“牛”的出现。比如“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月”,比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再比如“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等,这些诗词描写,大都是比较舒适的生活,所以说“牛”的出现,根据整首诗词的环境描述,可以将其作为生活安定、闲适的形象进行解读。

三、“鸟”的形象解读

在古典诗词当中,“鸟”的形象出现是比较频繁的。从具体的诗词分析来看,不同的“鸟”具有不同的含义,下文就几种比较常见“鸟”的形象进行解读。

第一是大雁。在古典诗词中,大雁的形象主要流露出的是浓浓的思想之情。之所以说“大雁”是思想情绪的代表,主要是因为有“鸿雁传书”的存在。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就是对“大雁”这一形象思乡寓意的最典型表达。

第二是黄莺。在古典诗词当中,此鸟的出现一般表现的都是一种自然的美好,换言之,黄莺的出现多在一些描写自然风景的诗词当中。比如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再比如杜甫的“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都是对自然的美好讴歌,所以说黄莺的寓意多为美好的事物。

第三是白鹭、鹤。白鹭这种鸟的特征是孤傲,而且其颜色洁白,能飞入青天,所以白鹭的出现一方面表明志趣的高洁,另一方面体现远大的志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的“黄鹂”和“白鹭”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再如“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其中的“鹤”就有凌云之志的意思。

对古典文化的理解范文5

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是时代对高中生的要求。《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古典诗词能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仰,培养人的想象力和人文素质。青年学子应自觉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杨叔子教授有一句诗非常深刻:“国魂凝处是诗魂。”他呼吁:文化要继承,经典要诵读,诗教应先行!

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更是高中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孔子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是说修身当先学诗。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站在人生的高度总结: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决不会觉得人生是一种干枯的东西。高中生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对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塑造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明的精神品格,具有十分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如何培养和提高高中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呢?

一、要了解诗词的一般特点

高中学生,除了熟悉古典诗词的体裁、分类、押韵、对仗等等常识以外,还应了解以下几个特点:

1.流派繁多,题材不同,风格各异。了解不同流派的艺术特点,对于我们鉴赏古典诗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表达技巧丰富多彩。比兴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喻今、对比、烘托、象征、借代等等,诗人们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艺术创作典范。

3.抒情诗居多。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就是说诗歌是因情而发的,是为了抒发作者感情的。《尚书》说:“诗言志。”这个“志”就是思想、情感、志意。而抒情诗往往是先写景,后抒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如唐代赵嘏《长安秋望》:“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前三联写景,描写深秋拂晓长安城中远远近近的秋色:首联写全景,颔联写仰视,颈联写俯视,无不触发诗人孤寂怅惘的愁思。尾联抒情,表达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

二、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艺术创作特点及相关的社会背景

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鉴赏古典诗词,品评其“苗”(语言)、“华”(音韵)、“实”(意义),就要追溯其“根”(情感),因为“苗、华、实”皆由“根”而发。诗人为什么有情感要抒发?背景是什么?所以说“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是鉴赏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即要鉴赏作家作品,就必须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经历,了解其艺术创作特点,考察其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一诗,只有了解了李白被排挤的时代背景,才能理解诗中作者的愤懑的心情;只有了解了李白的生平思想、个性、抱负和诗歌风格,才能理解诗中作者忧国伤时的怀抱以及意寓于言外的余味,才能对这首诗作出正确的审美判断。

三、要积累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和古文化知识

中国古典诗词是根植于丰富的古汉语和灿烂的古文化的土壤之中的,鉴赏古典诗词,就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如杜牧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坐”字,取古汉语中的“因为”义;乐府诗《陌上桑》“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中的“但”字,取古汉语中的“只、仅”义。类似的词类活用、语序倒装、成分省略等在古典诗词中也都很常见。

几千年的文明史,不仅形成了我们民族的共同语,也形成了我们民族大致的心理认同,因而古典诗词中出现的一些习俗和花草鸟虫、月露风云等往往蕴含特定的含义和文化内涵。如《诗经》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再加上“柳”与“留”谐音,“柳”便代表了一个场景、一种情绪。类似的“渭阳”、“南浦”、“秋月”、“夕阳”、“雁”等等,无不带有我们民族的特定含义的心理认同。还要了解古人的一些口语、惯用语等。如被《词旨》推为“警句”、《古今词话》又誉为“妙语”的刘克庄的《清平乐》词句:“贪与萧郎眉语,不知舞错伊州”,其中的“萧郎”泛指女子所爱慕的男子。再如崔珏的《和友人鸳鸯之什》,题中“什”因《诗经》中小雅、大雅、周颂每十篇为一“什”,后称诗文的篇、章为“什”。

另外,还要了解古诗词中的典故。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等人的典故,再如赵嘏的《长安秋望》,尾联中“鲈鱼正美”和“南冠”就分别用了西晋张翰和春秋钟仪的典故。如果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不了解,就很难去理解与鉴赏了。

四、要多读勤背,积累诵读量

对古典文化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 高职语文 古典诗词 吟诵教学

古典诗词教学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素养相对薄弱,理解能力不强,学习古典诗词很难做到入情入心。如何提高古典诗词教学的质量,成为一些高职院校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探索适合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既能继承传统,又能适应高职语文课堂的实际。鉴于此,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语文课堂推行古典诗词吟诵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下面笔者在长期进行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的基础上谈谈如何在高职院校语文课堂进行古典诗词吟诵教学。

一、关于吟诵教学

吟诵就是吟咏和朗诵。吟咏,是我国传统学习古典诗词特有的方法,是按照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充满感情地吟诵古典诗词。吟咏伴随着诗歌的产生而产生,历史悠久绵长。五四时期,提倡,吟咏受到很大冲击,代之而起的是朗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吟咏开始复兴。吟咏讲究平长仄短,字正腔圆,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吟咏是学习、欣赏、创作古典诗词的需要,也是开展诗教的需要,更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

朗诵是指朗诵者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作,将其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表演艺术。中国的朗诵艺术开始于二十世纪的。优美的朗诵需要标准的普通话、清晰的吐字、自如的呼吸和优美的声音,正确处理停顿、重音、语气、语调和文本的情感。朗诵始终以昂扬的精神风貌承担着引导民众、传播文化的重任。

吟诵教学就是把吟咏和朗诵相互结合,在深入了解吟咏和朗诵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吟诵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最终让学生能在古典诗词的学习上达到入情入心境界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

二、吟诵教学的必要性

古典诗词大多是中国古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结合自身生存境遇的一种感发。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人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做到入情入心,光靠解释古典诗词的含义,以及进行简单的朗诵是远远不够的。在传承传统文化的语文课堂,进行吟诵教学就显得十分必要。它可以让高职院校的语文得到如下改变:

1.变死气沉沉的语义解释为书声琅琅的课堂。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古典诗词教学大多是释题,作者简介,背景介绍,语义解释,思想感情的体验和点缀写朗诵的程序下进行的,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语义可能有初步的理解,可是很难做到入情入心。学习古典诗词光靠语义解释是不够的,需要反复吟咏,在不断吟咏的基础上达到对古典诗词语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吟咏无限地接近作者当时的情感,做到入情入心。

2.变学生被动接受为学生跃跃欲试的课堂。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素养相对薄弱,可是活动能力较强,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高,表现欲望强烈。教师为何不因势利导?吟咏没有固定的调式,完全是按照读者的理解,各吟各的调。这就给予学生巨大的自由度,学生之间完全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一改过去教师一味讲,学生一味记笔记的课堂现象。

3.变教学效率低下为高效活泼的课堂。教育是塑心工程,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懂得事理,更要让学生懂得情理。通过吟咏,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时代的不同个体在不同境遇中的情感,从而真正发挥文学艺术的熏陶作用。而不是只记住些词义、诗义和中心思想等。

三、如何开展吟诵教学

一切先进的理念或者方法只有转化为实践,才有巨大的效能,吟诵教学也不例外。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的普遍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提出如下吟诵教学的方式或方法:

1.让学生掌握吟诵的基础知识。吟诵是吟咏和朗诵,吟咏时下学生还不是很熟悉,甚至不知吟咏为何物;朗诵相对来说较常见,我们要把吟咏的知识的普及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吟咏,是我国传统学习古典诗词特有的方法,是按照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充满感情地吟诵古典诗词。吟咏既有传统的吟咏,又有时下普通话吟咏。流派纷呈,各有特色。讲究字正腔圆,字正就是读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讲究平长仄短,平长就是发音绵长,仄声发音短促;讲究韵字必长,就是押韵的字发音相对绵长;讲究依字行腔,就是根据字的平上去入确定字的发音;依意行调,就是要根据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确定吟咏的调式。要详细地讲解吟咏中的四声,特别是入声字。另外,还要讲解古典诗词的格律,学生在吟咏中才能运用自如。朗诵要让学生正确处理停顿、重音、节奏、语势和语调。

2.结合具体的古典诗词作品分别进行吟咏和朗诵。结合具体的古典诗词作品分别进行吟咏和朗诵的目的在于:在吟咏和朗诵中体会二者的不同,既能传承吟咏的古典式读书法,又能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真正深入地理解古诗词,做到入情入心。比如杜甫的《春望》,《春望》是仄起五言律诗,各句吟咏的停顿处在各句的第四,第二,第二,第四字上,简单地说就是“四二二四”及押韵处。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字是上平声删韵,“河”是下平声歌韵,都是应该长吟的,按照吟咏的一般规律,“河”字自然应该长吟,调值应该高一些;“山”字可以吟得稍微短一些,而且调值低一些。此处表现出诗人对故都的思念对未来充满希望,故“山河”二字可以适当提升音高,与后面的“城春草木深”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念。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除了“时”,“惊”及韵字“心”必须长吟外,“花”字是下平声麻韵,自然可以长吟,但由于前面的“时”已经长吟了,此处不宜吟得过长,但可以适当加重语气,以示强调。“鸟”字为上声S韵,本来不能长吟,但“鸟”字前面的“别”是入声屑韵,不能长吟,“惊”字在节奏点上,必须长吟。颈联“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字是下平声先韵,本来就是可以长吟的,此处适当长吟表明战火时间之长,同时也表现诗人对亲人思念之深,为下一句吟咏做好铺垫。“万”字是去声愿韵,自然是不宜长吟的。但此处为了强调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家书有无以伦比的价值,可适当提升“万”字的音量,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才能吟出最佳效果。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头”字,“胜”字,“簪”字自然应该长吟,“搔”字是下平声豪韵,虽然前面的“头”字已经做了长吟,但“搔”字仍然可以适当长吟,表示诗人是天天搔首,经常搔首,这也为下一句做了铺垫。“簪”字一定要长吟,甚至可以加长的长吟,只有如此,才能将心中的忧愁、酸苦一并宣泄出来。教师可以吟咏的方式先吟咏一遍古典诗词,然后说明如此吟咏的原因。再以朗诵的方式朗诵一遍,然后说明原因。让学生在吟咏和朗诵中逐步加深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感受。没有条件的老师可以事先下载吟咏和朗诵的视音频。特别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多吟咏,各吟各的调,加强交流,互相借鉴。

3.成立吟诵兴趣小组。成立吟诵兴趣小组,选出小组长,加强指导和管理,以一群人带动一批人,营造吟诵的浓郁氛围。可以由语文教师选出几首比较优美、难度不大的吟诵作品,在每天早自习的时候,由组长起头,全班吟诵。一方面通过吟诵加强对课文的背诵和理解,另一方面形成浓郁的学习古典诗词的氛围,形成班级的文化特色。

4.定期请吟诵名家举行吟诵讲座。吟咏流派分成,各有特色。方言吟咏和普通话吟咏可以相互结合。闽南语是中国语言的活化石,可以通过闽南语吟咏,体会中古音和上古音的特色,王伟勇、王更生和施榆生的吟咏可谓代表。将吟咏和传统民歌相结合,形成优美动听的吟咏调,戴学忱先生可谓代表。博采众长,古今结合,优美动听,采用普通话吟诵,徐建顺、陈琴可谓代表。总之,吟诵虽然在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复兴,但发展迅速,受到时下很多重视传统文化人士的追捧。通过延请名家讲座,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形成持久的兴趣,甚至是习惯。

5.举行专题晚会进行吟诵表演。可以依托系科或学校的平台,适时举办吟咏专题晚会,让吟诵水平出色的学生登台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吟诵的兴趣,让社团成员得到表演的机会。也可以积极参加学校的文艺晚会,技能汇报演出等,以各种形式展现吟诵风采,形成人人爱吟诵、人人会吟诵的格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