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战略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战略论文

企业战略论文范文1

1.完形观

根据完形观的相关知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对复杂,包含较多不同的层次,该系统还被综合划分为外部系统和内部系统。内部系统就是在企业发展内部,对员工个人的管理要与企业发展目标保持一致,这也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发展过程中达到内部适应的相关要求;外部适应,主要是指企业所构建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要能够与企业各种核心战略想符合。只有保证外部适应和内部适应与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核心目标互相适应,才能够保证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发展战略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根本上提升整个绩效效益。

2.普遍观

普遍观就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开展各种普遍性的研究,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模式、规模、经营理念和管理理念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企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出满足发展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系统。但是,在这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制定和寻找过程中,相对困难。寻找到能够满足所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求的系统,能够从根本上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浪费的时间和精力,还能够对企业发展绩效产生相对积极的作用。普遍性较强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够从根本上消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差异,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进行探索和思考。

二、企业战略、企业绩效以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影响因素

从根本上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所以,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指定的战略目标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系统与企业发展绩效存在的各种关系相对较为复杂。这种复杂性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之间表现得较为明显,在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企业战略目标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也较为复杂。不同行业在对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制定时,具有不同的表现和要求,作为特殊性的要求,行业之间存在的差距对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系统的制定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成为企业绩效受到影响程度高低表现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制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企业发展战略时,要能够综合选择同种行业进行比较和制定,才能够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发展战略达到显著的可行性要求,按照企业发展的特殊性要求所制定的战略措施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的要求。

三、企业战略、企业绩效、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研究存在的内部变量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绩效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企业绩效之所以会产生影响,其主要原因就是二者之间存在较多的变量,这些变量在企业绩效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之间建立较多的联系。

1.企业能力

企业发展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要按照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能力来进行开发和培训工作,从根本上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造更大的素质和潜能,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发挥出更多的能力,从而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企业战乱充分集合,从根本上达到提升企业绩效的目的。

2.企业资本

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来分析,属于人才之间的竞争,企业资本主要是指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要通过各种有效、科学的方式来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优势进行挖掘,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经营工作来帮助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帮助员工实现自身效益。这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本,还能够提升员工的自身价值。

3.企业行为

企业战略论文范文2

初期发展阶段。市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从年开始筹划,年委托中国市政西北设计研究院实地考察并撰写了《市天然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开始施工建设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金5000万元,位于市装备制造基地。公司燃气工程是配合市政府建设的一项公益性项目,主要为装备制造基地入驻企业、居民小区、商业集中地区等提供天然气,预计园区天然气年用量可达4亿立方米。企业多元化阶段。年前后,全国煤炭等能源进入涨价周期,为带来滚滚财富。中国煤炭价格开始不断上涨,到涨势更加迅猛。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市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层对煤炭行业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公司管理层认为进入煤炭行业的主要壁垒是煤炭资源的限制。我国煤炭资源由国土资源部门进行统一管理,企业进行煤炭生产和经营需要取得国家相关部门的采矿权证、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经营许可证。另外,近几年国家正在对煤炭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煤炭企业的规模、生产工艺、环保、安全等各项指标提出了行业政策,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壁垒,增加了进入煤炭行业的障碍,但是在市进入煤炭行业的壁垒基本不存在。另一方面,市的煤炭行业仍将持续走高。在天然气工程已经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开展多元化经营,进军煤炭行业。此后,公司将企业获得利润大部分投入到煤炭行业,甚至减少并取消了企业职工的部分奖金,以加大对煤炭行业的投入。

二、回归主业阶段

下半年开始煤炭行业出现重大转折,煤炭市场的供需关系开始再一次发生了逆转,供大于求的局面一直持续至今。涉煤企业亏损、关联产业风险高企,银行信贷风险也进一步暴露。市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煤炭行业仅仅一年的时间,就遭遇了煤炭行业的巨变,公司为此遭受了损失。公司的领导层再次聚集,讨论公司的发展问题。领导层认为对煤炭行业的预测有失误,其原因是未能在考虑煤炭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国家对煤炭行业的整合和限制问题,导致公司投资决策失误。今后一段时间内,煤炭需求疲软,供给则存在之前产能过剩导致的去库存压力。加之进口量的增加,预计煤炭价格将继续维持低速增长。有鉴于此,公司决定逐步从煤炭行业撤资,将公司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仍回到天然气行业上来。

三、研究结论

1.资源型中小企业战略定位困难。资源型中小企业没有清晰而专注的战略,这也是执行力大打折扣的重要原因。资源型中小企业一方面依靠资源生存。另一方面具备中小企业的特点,如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人才匮乏、现代化管理程度低等。所以中小企业制定合适的战略也很困难,只有全面分析外部环境和自己的企业,才能合理定位。资源型中小企业更应该注重战略的执行。在本案例当中,市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导层对战略制订工作高度重视,公司成立前和成立初期在各级战略的策划和设计方面,可谓不遗余力,制定了各种规划、规章制度等等。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战略执行方面的资源却往往投入过少。战略执行缺乏组织设计和组织文化保证、战略执行工作缺乏起码的计划性、量化管理手段严重不足。资源型中小企业由于组织结构简单,权力集中,企业大都不很重视战略执行力体系建设。执行层面执行困难,不能有效地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战略规划所考虑的环境因素不可能全面细致而又准确。

2.应重视保障战略执行力的“即时战略运行系统”。企业“即时战略运行系统”是基于企业各级战略目标,指导企业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执行全过程活动的原则、方法、流程和标准的信息化系统。“即时战略运行系统”使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能够了解企业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对他们的要求和具体期望,激发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他人员履行战略执行相关职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确保各级战略执行的理想效果。在本案例中,如果企业运用了“即时战略运行系统”准确分析投资煤炭行业的组织结构方案、行动与控制方案、战略执行评估方案等,也许不会草率的投资煤炭行业。多元化战略规划不能过于激进。企业在发展的历程中,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沿着单一化、相关多元化//非相关多元化的路径前进,但并非说企业一旦获得了成绩就要进行多元化的发展。是否要多元化需要企业客观评估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必要性与能力,要坚持把主业做好之后再考虑多元化。所以资源型中小企业在发展情况渐渐明朗的时候,需要果断放弃,避免业务范围过大,交易成本过高,超出企业的控制能力,这也利于集中精力发展优势产业。

企业战略论文范文3

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必然结果

《企业战略管理》特别强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实践。这就要求该学科的教学应当面向企业、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把学生的思注意力引向对现实的思考,善于分析与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然而,多数教学方法只是强调理论性概念的传授,缺乏理念向实践的迁移,致使理论与实际脱节;在现行的教育条件,不可能让教师每节课都到社会实践中去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而案例教学法恰好是缩短教学情境与实际管理情境的鸿沟的有效手段。案例教学法基于现实中的生动案例,将企业的运营、决策等活动真实而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探索各种处理现实问题的方法,从而发展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必然要求

根据现代教育理念,《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功能应该从纯粹的知识传授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转变,既注重理论知识的给予,又尊重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权力。通过案例的深刻剖析,教师能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的内在驱动力。案例教学法帮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来自不同背景、文化的学生都能在同一个教室就一个热点问题展开激烈讨论,从而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自身认识。在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互动中,学生会经历到思想碰撞产生火花的奇妙感受,从而对该课程充满兴趣甚至在课下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增长。

二案例教学法在《企业战略管理》中运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所选取的案例缺乏针对性

案例即是教学工具,又是案例教学课堂的核心。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案例,还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程度。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理解从图书、网络报道、商业杂志中获取素材。然而,教师普遍没有受过案例教学方法的培训,在浩如烟海的素材面前不知如何在知识点、学生兴趣、教学目标和实践意义等指标的把控上做到恰如其分。至于素材是否能吸引学生,是否能提供较大的讨论空间,是否能获得优秀的学习效果只能在教学结束后才能被证实。因此,教材选编是否合适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为了解决案例筛选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从目前已有的几个权威案例库选取案例。这几年,中国已有少数几个高校建立自己的案例中心,比如大连理工大学创立的“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清华大学成立的“工商管理案例中心”。这些案例库的案例不仅提供案例正文,还配备了案例使用说明,指导教师如何正确、科学地运用该案例进行教学。其次,选择案例既要紧扣教学目的,又要突出教学重难点。再次,案例选择要顾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其难度不宜过大超出学生目前的接受程度。

2教师驾取课堂能力不足和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传统教育模式长久“浸润”下,学生已经习惯“老师讲,我们听”的教学模式。学生严重缺乏“课堂主人翁”意识,思维相对僵化,不善于动脑思考,这些问题常常令课堂讨论气氛沉闷至极。面对冷场情况,教师受到以往教学方法的影响,加之缺乏引导学生思考的技巧,往往是直接把自己的答案“灌输”给了学生。即使出现学生热烈讨论的情况,教师也难以很好地把控课堂秩序。由于案例教学主张开放地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这就导致有些学生过于发散思维而脱离题目侃侃而谈。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一般采取放任或者打压这两种方式予以应对。然而,放任会让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打压又会打击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提高对课堂的把控能力。第一,打破冷场。当出现冷场的时候,教师不宜直接灌输答案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投向信任的眼光。如果沉默片刻之后还是没有学生打破僵局,教师可以点名叫平时表现较为优秀的学生起来,耐心引导该学生思考问题,逐步打破僵局并带动其他学生参与。第二,教师要注重营造轻松愉快、民主自由的讨论环境,帮助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鼓励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第三,引回正题。教师是案例讨论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当出现学生严重跑题的现象,教师应该先等待有学生率先出来纠偏。如果纠偏的学生迟迟未出现或者跑题程度越来越严重时,教师可以用一些过渡性的语言把讨论引向正常轨道。第四,平衡发言机会。一个班中,总有些学生性格外向、思维活跃,喜欢参与课堂讨论,而有些学生性格内敛、害羞、怯场,不擅长发言。久而久之,案例讨论被固定几个学生所“垄断”,其他学生则成了听众。为了让所有同学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教师应该平衡讨论过程中发言的机会。通过适当控制发言过多的学生的发言机会,鼓励内向学生大胆发言,真正让每个学生成为讨论的参与者。

三总结

企业战略论文范文4

【关键词】营销战略营销效果中国汽车企业

汽车作为当今社会的主流交通工具,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中国的汽车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在中国有哪些优秀的汽车企业?哪些企业生产的汽车最能够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汽车企业通过怎样的营销战略能够取得最好的营销效果?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笔者就中国汽车企业的营销战略作了以下分析。

一、中国汽车企业的现状

2006年的中国汽车业交出了一份令人兴奋的成绩单——全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27.97万辆和721.60万辆,同比增长27.32%和25.13%;2006年还创下了我国汽车工业增长的新记录:这是我国车市第一次在一年之内跨过两个百万辆级台阶,不仅从2005年的570万辆跃上了600万辆级,又在2006年的最后一个月攀上了700万辆级的新平台。回顾历史,我国汽车工业的第一个百万辆整整耗时36年,实现100万辆到200万辆的跨越历时8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每个百万辆的实现基本只需一年时间,2006年又将这一速度记录改写。

放眼全球汽车市场,这一成绩的确引人注目。2006年,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汽车市场趋于饱和,增幅十分微弱,有些市场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而中国市场在快速增长了多年之后,还能保持25%以上的增幅,用“一枝独秀”来形容并不为过。同时,高速增长还使中国汽车市场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006年中国新车消费量占全球市场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0%,比加入世贸组织之初的2001年增长了一倍多。今天的中国车市,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二大新车消费国。这样一个市场,将不仅是影响世界主要汽车企业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还将对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特点及优势

2006年中国汽车的自主创新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我国汽车行业市场竞争能力得到提升。自主品牌在商用车市场的占有率超过70%,在乘用车市场中的份额为41.47%,在整个汽车市场中的比重已接近了一半,自主品牌已经真正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的中坚力量。在消费者最关注的轿车领域,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了25.67%,有三个自主品牌入选轿车品牌销售前十位,前五大SUV品牌中有三个是自主品牌,销量前五位的MPV品牌中有两个是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迅速提高。

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与半个多世纪前我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时的创新不同,今天的汽车工业必须面对“如何在对外开放的环境下坚持自主创新”的新课题,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一课题已经成功破题。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自主创新并不是闭门造车,并不需要每个螺丝钉都是自己的原创,也不必排斥引进合资,而是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在确保自主的前提下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

2、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汽车企业不断推出各种新型汽车品牌和产品,然而在汽车产品极大丰富的市场繁荣背后,中国汽车工业却始终摘不掉“技术空心化”的帽子。汽车是一个高难度产品,国内企业出于技术和资金的匮乏,自主研发周期长、风险大等种种考虑,特别是合资是赚钱的捷径,而国外汽车厂商也不约而同地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所以才出现了近年来让人眼花缭乱的合资厂商和汽车品牌。合资成风带来的一个负面效应就是“技术空心化”。众多国内汽车厂家忙于从合资合作中追逐利润,占领市场,忽视和弱化了自主研发能力的培育,导致在合资中几乎毫无例外地处于被动地位。

3、发展趋势

随着民营汽车企业的异军突起,特别是奇瑞、吉利等汽车公司在自主研发和创新上的稳扎稳打,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又重现曙光。

奇瑞公司已经成功地实现了“AT”、“AMT”、“CVT”等变速技术的自主研发,目前正在向具备世界最前沿技术的六档自动变速器技术发起挑战。而吉利公司一直秉承“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造车理念,从发动机、自动变速器、安全设备等关键组成做起,目前已经建立了具有亚洲先进水平的研发中心,并在向海外出口汽车和建立生产基地。

二、中国汽车企业营销战略的特点

一个好的营销战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参加营销战争的最好武器。如果没有优秀的营销战略,即使产品再出色也不会有突出的销售成绩。现在商界流行一句话“酒香也怕巷子深”,所以现在很多企业为了保证出色的销售成绩,都在不断努力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优秀营销战略。

1、营销战略的分类

中国汽车企业在营销战略方面所采取的方案可谓各有千秋,但观其总体趋势,中国汽车企业的营销战略可以分为四大类。

(1)针对不同的时期,迎合当时的主流氛围。经典的例子就是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宣传时就打出了以“月圆时分梦更圆”为主题的广告语:“元宵佳节,合家欢乐,还有梦想未实现?一汽——大众圆你购车梦,全系列的齐备车款——充满驾驭乐趣的新宝来、成熟魅力的高尔夫、理性扎实的捷达、全能空间的开迪,让你游刃有余挑选心仪爱车。元宵佳节,请您莅临一汽——大众展厅,带爱车回家团圆!”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元宵佳节之际推出了这样的一个营销战略,很好地符合了当时的主流氛围——元宵佳节,让消费者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也能够圆了自己的购车梦。为了满足社会各领域人士的不同需求,广告还列举了四种不同车型的突出特点,来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以技术领先为切入点,突显其价值。经典的例子就是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在宣传其“NISSANTEANA天籁”时就以技术领先为主要卖点,它的广告语为“天籁非凡尊享,七大人性化电子科技突破升级:免费新增DVD影音系统、智能倒车影像监视系统、蓝牙免提系统、7英寸彩色液晶显示屏、前席按摩坐椅、LED迎宾踏板和木纹饰板组件等七大人性化科技配备。电子科技升级,尊贵体验升级,非凡驾乘感受更升级”。

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的这一个营销战略,就是以技术领先为宣传的主要重点,让消费者能在驾驶车的时候体验到其独有的技术价值。

(3)以权威认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经典的例子就是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在宣传其“中华骏捷”的时候,醒目地打出了“中华骏捷荣获2006年度中国公众最喜欢的乘用车汽车品牌”,“中华骏捷喜获2006CCTV中级轿车”。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就是利用其特有的权威认证,吸引消费者的眼光,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4)抓住消费者的生活品质,迎合消费者的味口。经典的例子就是长安福特在推出其“福特蒙迪欧MONDEO”时,宣传的主题就是“在风驰电掣中,成就非凡!”,其广告语为“成功,来自对信念的执着追求。福特蒙迪欧新装版,将追求完美的激情淋漓演绎,把德国工艺与卓越操控品质完美融合,在优雅气质中洋溢出激情与自信!全新设计的前后保险杠及前雾灯造型更富活力,全新铝合金轮毂和车尾扰流板赋予全车更趋大胆自信的动感魅力。福特蒙迪欧,伴随你在成功路上风驰电掣,成就人生非凡精彩!”

长安福特在推出营销战略的时候就很好地抓住了成功人士的心理特点,以“福特蒙迪欧,伴随你在成功路上风驰电掣,成就人生非凡精彩”为主要的卖点,巧妙地迎合了成功人士的味口。

2、营销战略的总体趋势

纵观中国汽车企业的营销战略,他们都是在大肆的宣传汽车的非凡特点。不管是长安福特在推出其“福特蒙迪欧MONDEO”时,宣传的是“在风驰电掣中,成就非凡!”,还是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在宣传其“NISSANTEANA天籁”时以技术领先为主要卖点,或是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在宣传其“中华骏捷”的时候,以权威认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这些做法都在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宣传自己企业的汽车有着和别人不同的特点,利用这些特点来吸引消费者。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中国汽车企业也将延续这一特点,制定出更优秀的营销战略。

3、营销战略的效果分析

中国汽车企业使用的这些营销战略是否都有出色的战绩呢?来看看下面的这些数据就知道了。

2006年我国汽车市场再度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汽车产销双双突破700万辆,且出口势头良好。据统计,去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27.97万辆和721.6万辆,同比增长27.32%和25.13%。其中,进口汽车20.17万辆,同比增长40.42%;出口汽车31.16万辆,同比增长100.11%。上汽、一汽等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共销售汽车605.2万辆,占国产汽车总销量的83.87%。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07年1月至3月,国产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153.73万辆,同比增长22.36%,其中轿车销量112.16万辆,同比增长30.14%。这些数据统计告诉我们了一个事实——中国汽车企业在使用了最适合自己的营销战略之后都是硕果累累。

三、中国家庭用车的趋势分析

无论何种商品,其好坏与否、是否畅销,都得由消费者和市场说了算。2006年车市上众多新老车型拼争一年,战绩大多可圈可点。那么,2007年中国家庭用车的趋势会是怎样的呢?

2007年1月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家用轿车市场上,两厢TIIDA销量首度超过三厢颐达,两厢POLO劲情也超过三厢POLO劲取。此外,两厢标致206、雪铁龙C2都成为这个市场的主流车型,此外,在中级车市场上,上市半年不到的两厢CIVIC和标致307的国产进展也日益成为众多车迷关注的焦点。家庭车转向两厢已经成为大趋势。

2007年,中国家庭用车市场必将上演两厢车、三厢车势均力敌的场面。但我们相信一个简单的道理:无论什么车型,只有真正顺应市场发展、切实符合消费者需求,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心。

【参考文献】

[1]周文辉:营销战略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企业战略论文范文5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大约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1938年,切斯特•巴纳德首次将战略的概念引入管理理论,认为在需要做出决策的任何情况下,企业都必须考虑战略因素,并提出组织与环境匹配的主张,成为现代竞争战略分析的基础。战略明确用于企业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1962年,美国管理学家阿尔福来德•D•钱德勒出版《战略与结构》一书,他将战略定义为“确定企业的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选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所遵循的途径,并为实现这此目标而对企业重要资源进行的管理”。在该书中钱德勒首次分析了环境、战略、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企业的经营战略要适应环境(满足市场需要),企业的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并随企业战略的变化而改变,从而确立了“环境—战略—结构”这一以环境为基础的经典战略理论分析方法。

1965年美国学者安索夫发表了《公司战略》一书,把企业战略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认为战略构造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的计划过程,企业高层的任务是制定和实施战略计划。从此,制定和实施企业战略被看作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并逐步普及。安索夫的研究开创了战略规划的先河,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理论研究的起点,标志着企业战略理论的研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形成了各种理论流派。明茨博格等人在其所著的《战略历程:纵览战略管理学派》一书中,沿着战略管理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将战略管理理论归结为十大流派,它们是: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知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这十大流派分别从各个角度或层次反映了战略形成的客观规律,它们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

近期理论研究的重点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以及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企业、环境乃至整个世界经济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场社会经济变革和企业变革的大潮中,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和咨询界的各种管理思想纷纷出现,战略管理理论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观点主要有战略资源学派和核心能力学派。1995年以来,科利斯与蒙哥马利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凭借资源展开竞争:90年代的公司战略》和《创造公司优势》等多篇论文,后又出版了《公司战略:企业的资源与范围》,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基于资源的企业战略理论。

战略资源学派强调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认为企业不可模仿、难以复制、非完全转移的独特资源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其核心思想是:企业竞争优势是建立在企业独特资源以及在特定环境中配置资源方式的基础之上,如果一个企业拥有异质性的且有价值的资源,那么这个企业在资源占有上就具备了一种类似于“垄断”的市场地位,由此而产生持久的竞争优势,获取长期的超额利润。按照科斯利和蒙哥马利的观点,企业资源包括三类: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组织能力。他们认为资源价值的评估要将其置于所面对的产业环境并通过与其竞争对手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比较,从而定位其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了资源价值评估的三项标准: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

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企业核心能力》一文是核心能力学派的代表作。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多种生产技能以及整合众多技术流的能力,把企业各项的业务紧密融合成为协调一致的整体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1992年斯多克、伊万斯和舒尔曼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基于能力的竞争—公司战略的新规则》,认为成功的企业极为注意行为方式,即生产能力的组织活动和业务流程,并把改善这些活动和流程作为首要的战略目标。斯多克、伊万斯等人的研究对核心能力论的发展进行了有力补充。核心能力学派强调组织内部的技能和集体学习以及对组织的管理技能,认为竞争优势的根源在于组织内部的能力,核心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能力学派主张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特有能力为出发点,来制定和实施企业竞争战略。其主要观点有:在对企业竞争本质的认识上,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不在于产品或市场结构而在于其行为反应能力,战略的目标在于识别和开发他人难以模仿的能力;在识别和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上,认为核心能力来自于企业组织内的集体学习、经验规范和价值观的传递以及组织成员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参与;在制定和实施企业竞争战略的政策主张上,能力学派强调通过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了解企业自身的能力结构并制定竞争战略,通过实施战略建立并保持企业的核心能力,借此赢得竞争优势并获得突出业绩。

其它重要理论的最新发展

(一)集群竞争战略

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集群的概念后,在1998年又发表了《产业集群与竞争》,在该文中波特肯定了企业集群对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性。他认为在一定的地理位置上集中的、相互关联的企业以及相关机构可以使企业享受集群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好处,而又可以保持自身行动的敏捷性。基于诚信基础上的企业集群可以减少交易费用,可以使经验、知识、技能在企业之间很快地传播,有利于企业创新机制的培育。集群将是产业组织的发展模式,在未来变幻莫测的环境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体现为集群之间的竞争。

(二)合作竞争战略

美国学者詹姆斯•莫尔在1996年出版的《竞争的衰亡》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竞争战略形态—企业生态系统观,将生态学的原理用于商业研究,提倡企业应该和谐共生于一个丰富而利益相关的动态系统中。这一新的理念打破了传统的以行业划分为前提的战略理论的限制而力求“共同进化”。1996年纳尔巴夫和布兰登伯格在合著出版的《合作竞争》中提出了企业合作竞争的新思想。他们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有竞争,也应该有合作,是一种可以实现双赢的非零和博弈。这种思想强调合作的重要性,有效克服了传统企业战略过分强调竞争的弊端,是对企业在网络经济时代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的新思维。(三)边缘竞争战略

1998年布朗与艾森哈特合著的《边缘竞争》一书针对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新问题,提出了全新的战略管理理论。其理论基本思想是:企业应该不断变革管理来构建和调整企业的竞争优势,根据一系列不相关的竞争力来彻底地改造企业优势,保持企业在无序和有序之间的微妙平衡。边缘竞争战略把如何制定战略目标和如何实现战略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不断地寻找新的战略目标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方法,这种战略充分显示出企业的关键动力就是应变能力。边缘竞争理论认为战略是公司不断调整组织结构形式,与组织结构调整相适应采取半固定式的战略趋向是一种必然结果。

(四)价值创新战略

2005年由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合著的《蓝海战略》一书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出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蓝海战略要求企业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从关注并比超竞争对手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通过跨越现有竞争边界看市场以及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与重新排序,企业就有可能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从而摆脱“红海”(血腥的已知市场空间),开创“蓝海”(新的未知市场空间)。在研究1880年-2000年30多个产业150次战略行动的基础上,作者指出价值创新是蓝海战略的基石。价值创新挑战了基于竞争的传统教条即价值和成本的权衡取舍关系,让企业将创新与效用、价格与成本整合一体,不是比照现有产业最佳实践去赶超对手,而是改变产业远景框架重新设定游戏规则;不是瞄准现有市场高端或低端顾客,而是面向潜在需求的买方大众;不是一味细分市场满足顾客偏好,而是合并细分市场整合需求。蓝海战略的颠覆性思想反映了在当今商业现实和竞争态势下,全球企业界对寻求新的手段以实现获利性增长的强烈渴望,为企业指出了一条未来发展的新道路。

当前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理论研究的内容趋于融合各学派的观点。战略管理的本质就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随着环境日益复杂,竞争更加激烈,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从总体上加强长远的综合管理。外在的研究形势和内在的学科特征相结合,促使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要进一步打破各个理论学派从某个角度或方面分析问题的局限,逐步融合各种先进的理念和思想,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严密的理论体系。

理论研究的范围趋于综合各学科的知识。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管理学的范畴,而是渗透到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各个学科之中,在更大的范围里体现了战略管理工作和战略管理学科的综合性。不同学科的相关理念和思想相互作用,促进了战略管理理论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完善。

理论研究的思路趋于兼顾刚性和柔性的发展。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一方面继续重视产品和技术等硬性因素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于理念和宗旨等软性因素的分析。在研究如何扩大产品市场、创新生产技术以提高企业的刚性同时,也开始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先进的理念,建设优秀的文化以提高企业的柔性。

理论研究的方法趋于规范和科学。战略管理是一门社会科学,其理论研究很难借助仪器进行精确的测量,并运用公式展开科学的计算,尤其是过去技术不发达和统计手段落后。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借助于计算机等现代化的分析工具和分析手段,战略管理研究将逐渐从过去主要以经验判断为主的定性分析方法,转变为更加科学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规范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倪义芳,吴晓波.论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J].经济管理,2001(6)

2.罗珉.西方后现代管理的研究特点[J].南开管理评论,2002(10)

企业战略论文范文6

「关键词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财务机制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或职能部门)为了特定的战略目的,通过一定的方式组成的松散型网络式的联合体[1].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市场也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其竞争程度也日趋激烈。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以及克服市场不确定性的需要,增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显得尤为必要。但是,由于任何企业只能在价值链上的某些环节拥有优势,构建扩展到所有结盟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能够极大的增强结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战略联盟作为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三种战略之一,越来越多的企业趋向于采用战略联盟的营运机制。它可以使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结盟企业共同分担风险、共享资源、获取知识、进入新市场[2].相关文献对企业战略联盟组织与运作的研究涉及颇多,而对于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方面的文献极少。对企业战略联盟实施有效的财务监控,对于企业战略联盟良性协调的发展极其重要。

一、对企业战略联盟实施财务监控的必要性

为了准确限定我们的研究范围,我们将伴有资本流动的企业收购、兼并等形式不列入企业战略联盟研究的范围。而且把企业战略联盟分成两大类:即在某一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链中承担不同环节任务的企业之间的垂直联盟,如产销战略联盟;在价值链中承担相同任务的企业之间的水平联盟,如研究开发联盟,市场拓展联盟[3].

从企业战略联盟实践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问题在实践中是客观存在的,但其理论落后于实践的发展。企业战略联盟作为各个结盟企业松散的联合体,如何对其实施财务监控,的确存在一定的难度。他们之间既不具备行政隶属关系,各自的利益目标也并不一致,不可能像单个企业的内部财务监控那样,监控的主客体明晰,目标明确,监控手段多样。各个结盟企业也是基于生存战略的考虑,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得先机,因而结成的企业战略联盟。无论是联盟内部经济利益的分配,还是企业战略联盟正常有效的运营,以至于最终战略目标的达成,都离不开有效的财务监控。在企业战略联盟的运营中,如果财务监控机制设计不当,极易导致结盟企业的个体利益偏离企业战略联盟整体利益的方向。因此,对企业战略联盟实施有效的财务监控就显得尤为必要。

二、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机制的构建

企业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松散的企业联合体,其组织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其财务监控的机制也较一般的单个企业,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监控建立在协商的机制之上,其管理的强制性不高,管理力度较弱。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机制包括原则、主体、客体、对象、目标、方式、内容等具体体内容:

1、构建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机制应遵循的原则。其主要原则是协调一致原则、实时性原则及前瞻性原则。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监控与其说是一种监督活动,不如说是一种协调活动,结盟各方协调的行为有助于企业战略联盟的协同效应的产生。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监控又是一种适时的财务监控[4],借助于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动态的财务监控。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监控也是一种跨越单个企业主体的财务监控,客观上需要在战略层面上考虑问题,具备前瞻的眼光极其重要。

2、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主体。由于在企业战略联盟当中,存在垂直战略联盟和水平战略联盟。这两种形式的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主体是有着差异的。就垂直战略联盟来说,各个结盟企业处在产品价值链的不同环节,一般存在某一核心企业,出面组建这一战略联盟。核心企业可以是生产企业,也可以是零售企业。由于核心企业在垂直战略联盟中处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交汇中心,核心企业能够有效的协调各个加盟企业的财务行为,以达成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目标。因此,核心企业作为垂直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主体是合适的。就水平战略联盟来说,各个结盟企业都处于平等地位,只是就为增强结盟企业自身价值链的某一环节而组成联合体,这种建争———合作关系上的水平战略联盟,不是法律意义上独立的实体,水平战略联盟中的财务监控是一种结盟企业之间的财务协调,水平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主体就是各个结盟企业。

3、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客体。在垂直战略联盟和水平战略联盟中也存在少许差异。就垂直战略联盟来说,财务监控的客体是企业战略联盟中的其他加盟企业,相对于核心企业而言,处于实现战略联盟目标的从属地位,是被协调的对象。就水平战略联盟来说,财务监控的客体是其他结盟企业,作为平等的伙伴,他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动态的博弈关系,互相的监督,有助于水平战略联盟维系良好的运转状态。

4、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对象。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对象与一般单个企业相似,是资金及其流转。但在垂直战略联盟和水平战略联盟中的具体表现有较大不同。就垂直战略联盟来说,资金流会伴随物流、信息流在整个结盟企业之间循环流动,有效的监督与协调各个结盟企业之间的资金流动,对于整个联盟的有效运作至关重要。就水平战略联盟来说,存在联合投资行为,资金流等财务资源从各个结盟企业流盟当中,并结合其他的相关资源,经过一定转化过程,会最终加强各个结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会以更大的现金回流为表现形式,呈现企业战略联盟到各个结盟企业两者之间的往复运动。

5、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目标。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目标是在实现共赢基础上顾及各个加盟企业利益的整个企业战略联盟价值最大化。单个结盟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有赖于整个企业战略联盟价值的最大化。

6、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方法。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方式上,与一般的单个企业相比,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监控缺乏权威性,不能简单的依靠行政命令或者凭借外来投资者的身份对结盟企业施加外部控制,企业战略联盟财务监控的方式是在联盟协议详细规定的基础上,主要采取协调的方式来进行。

7、财务监控的内容。(1)在选择联盟伙伴组建企业战略联盟时,要分析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财务状况,评估价值链外在连接点,预测组建企业战略联盟后的财务指标,以决定是否加入或组建企业战略联盟。(2)企业战略联盟的谈判签约阶段,在联盟的协议中,需要包括财务监控方面的具体条款,同时,为了保证财务监控有效实施,还应在协议中明确规定财务信息流的传递方向。(3)在战略联盟运行期间,首先,应确保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信息流的畅通,可以确保各个财务监控主体做出有效的调控行为。资金流和物流的畅通,有助于战略联盟协调的运转。其次,还应注意监控资金流等财务资源的使用效果,同时也要对各个财务监控客体的投融资,利益分配的行为进行监控,以确保结盟企业的行为不违背企业战略联盟的整体目标。最后,结合企业战略联盟的运行状况,对各个结盟企业进行绩效评价,依照各个结盟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和所付出的代价,协调利益的分配。

三、对企业战略联盟实施财务监控的配套措施

要对企业战略联盟实施有效的财务监控,良好的配套措施必不可少,以下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1、努力培育广泛的合作基础。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监控机制要得以有效运行,需要结盟各方的积极配合,有许多协调工作要做。而协调工作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盟各方的友善和信任态度。没有信任,企业战略联盟的伙伴关系无从立足,有效的财务监控更无从谈起。

2、塑造共同的价值观[5].结盟企业只有在设定共同的价值观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地推动合作进程。造成联盟财务行为产生分歧的重要原因常常是价值观的碰撞,导致结盟各方合作效率低下。结盟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应努力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并逐步统一双方不同的财务行为机制。

3、积极沟通,保持良好的战略协同关系。结盟企业之间必须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本着共赢的合作理念,确保协议中规定的财务监控有关条款得以落实,以此保持结盟企业的发展目标与企业战略联盟整体目标的高度一致,并最终提高企业战略联盟的绩效。

总之,企业战略联盟作为一种整合结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要使企业战略联盟有效运作,严格的财务监控必不可少,对企业战略联盟而言极其重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我国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不可控的国际环境因素,企业战略联盟将成为我国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的主要营运机制。企业战略联盟的财务监控必将成为战略联盟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袁春生战略联盟的新动态与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集团经济研究,2006,(18):54-55

[2]杨强战略联盟———企业发展的新思路[J]管理现代化,2001,(1):18-20

[3]庞艳桃基于R&D的战略联盟发展高技术企业[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6,(6):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