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予受理的法律依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不予受理的法律依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不予受理的法律依据

不予受理的法律依据范文1

    仁某(男,57岁)与郑某(女,55岁)系夫妻,二人于1968年经别人介绍而结合为夫妻,并已生育二子三女。自2002年起,因仁某身体状况不好,郑某即不愿与仁某同居生活,仁某在向郑某提出同居要求被拒绝的情况下,便到法院起诉向郑某索要同居权。

    分 歧:

    立案人员对仁某要求通过诉讼索要与郑某的同居权问题法院应否受理,存在不同认识。

    一种观点认为,仁某与郑某系合法的夫妻关系,相互间应当履行夫妻应尽的义务,夫妻间有同居的权利。在仁某的同居权因郑某的不愿意而得不到实现时,仁某想通过诉讼来维护自已的权利,这是正当的。仁某索要同居权应属民事诉讼的范畴,而民事案件法院在立案审查应否受理时,其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的规定,从本案案情来看,仁某起诉郑某索要同居权,符合该条关于民事案件立案条件的规定。故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种观点认为,人民法院不应当受理。因为仁某的请求在现有法律中找不到依据,也即是说,关于合法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其之间的性生活问题究竟是一种权利还是一种义务或都不是,这一点法律并没有作出规定。若从伦理上来讲,夫妻间好象应该尽同居的义务,这是相互的,但从法律规定的男女平等以及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平等这些规定来看,夫或妻的任何一方在行使权利时,不受任何一方的非法强制和干涉,所以郑某有不与仁某同居的权利。既然同居与否系受当事人自已意志的支配,而不是法定的义务,故仁某的此请求便没有法律依据,所以法院对仁某的起诉应裁定不予受理

不予受理的法律依据范文2

四川成都精济律师事务所 何宁湘律师

2004年1月17日中国法院国际互联网站主页报道《北京法院受理全国首例人事争议案件》([作者:李东民 韩玲 时间:08:40:27] 本站)

该文称:

其后,原告就此人事聘用合同纠纷事宜,于2003年7月14日向人事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在京直属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了“仲裁申请书”。该仲裁委员会于2003年8月12日以不属受案范围为由向原告送达了一份“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原告不服,向该仲裁委员会申请了复议,结果同样是不予受理。

在原告依据人事部《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申请仲裁未果后,2003年9月5日,《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施行,这意味着刘某不服人事争议仲裁裁决,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此起案件的原告刘某系某著名学府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1月15日向海淀法院递交诉状。

今天,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一起因不服人事争议仲裁而诉至法院的人事争议案件,该案为《人民法院审理事业单位人事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实施后,法院受理的首例人事争议纠纷。

从该文看,本案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

1、人事争议仲裁委作出的“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属于什么性质,人民法院对于“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是否可以依法受理?

2、对于法释[2003]13号实施前(即2003年9月5日前)的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的当事人对人事争议仲裁裁决不服,起诉到法院有没有期限限制?

3、除此之外,本案还有一个值得思考与探讨的程序问题,人民法院如何处置人事仲裁中的程序问题?

一、关于人事争议仲裁委作出的“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的性质:

对于这一问题,法律、规章以及司法解释均未作正面或直接、间接的规定与说明。人事部1999年9月6日的人发[1999]99号·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和《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十五条 对经审查符合条件的仲裁申请,仲裁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在5日内作出立案或不予立案的决定。决定立案的,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7日内向申请人发出书面通知,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并要求被申请人在15日内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据,被申请人没有按时提交或者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仲裁程序的进行。决定不予立案或者初步审查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作出决定或者审查结束之日起5日内制作不予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请人。

该《规则》对此只有第十五条这一条规定,该条既没有载明“不予受理通知书”的性质,也没有说明其法律后果以及对当事人的救济措施,更没有规定可以申请复议。

1997年8月8日人事部·人发[1997]71号·关于印发《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第十三条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并说明不予受理的理由。

......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有证据证明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0日内向作出裁决的仲裁委员会申请复议:

(一)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是违反法定程序的。

(二)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三)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

(四)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受贿索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仲裁委员会经审查核实裁决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另行组成仲裁庭处理。

复议期间,不影响裁决的执行。

该《规定》第十三条规定是15日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它同样没有规定“不予受理通知书”的性质,也没有说明其法律后果以及对当事人的救济措施,没有规定对“不予受理的决定”可以申请复议,当然也没有复议的程序。第27条的复议是针对“仲裁裁决”的。

该文中称,“原告不服,向该仲裁委员会申请了复议,结果同样是不予受理。”,不知依据何在?

根据人事部的上述两个文件,我们无法确定“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的性质,但可以看出,它是没有任何法律救济措施的终结仲裁,阻止仲裁程序起动的生效法律文书。如果当事人没有其他解决手段或途径,可以说,当事人的申诉被其封杀。

而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3]13号也未对此作出规定,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的受理应当说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且人事部的政策文件顶多是部门规章,也不能成为法院受理此案的依据,人民法院受理人事争议案件的法律依据应当是《民事诉讼法》、《劳动法》、《法释[2003]13号》。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受理人事争议案件还有一种可能,人事争议案件不须以仲裁为前置条件,即人事争议当事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其可能性到底是哪一种现虽不得而知,但该案必竟突破了《劳动法》及劳动仲裁的现行程序模式,开了人事争议仲裁委作出“”后受理的先河,其受理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当事人有利,是一个可取的案例。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该案决不是全国“首例”,各地法院受理的人事争议案件已很多,只是没有公布,或地方不公布罢了,该案准确讲应当是“媒体公布首例”。

二、关于人民法院受理人事争议案件的期限:

讨论分析这一问题的前提:1、仲裁为前置条件;2、以《劳动法》为依据。

根据法释[2003]13号以及《劳动法》,人民法院受理人事争议案件是有法定期限的。

《劳动法》第八十三条 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该文中称,“该仲裁委员会于2003年8月12日以不属受案范围为由向原告送达了一份“不予受理案件通知书”,原告不服,向该仲裁委员会申请了复议,结果同样是不予受理。”如果以该文中的2003年8月12日起算,到法释[2003]13号实施的2003年9月5日,“十五日内”肯定超过。如果以后面的“复议”,我们现在不知道其“复议”的程序与期间,因此仍无法分析。根据《劳动法》与《法释[2003]13号》“自收到仲裁裁决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而本案仲裁又根本没有仲裁裁决。

三、人民法院如何处理人事争议案件仲裁中的程序问题:

不予受理的法律依据范文3

经济仲裁期限可以延长,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的,经批准可以延期,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

【法律依据】

根据《仲裁法》第二十四条,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来源:文章屋网 )

不予受理的法律依据范文4

(一)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到12315投诉后,消协(12315是消协的电话)会来组织商家去协商解决。若商家与消费者协商不好,消协会将此事报给工商行政管理;

(二)商家被投诉侵犯消费者权益,工商行政管理会对商家的行为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对商家(企业、商户)进行行政处罚。包括吊销营业执照、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业等等;

(三)如果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可能会到法院向商家(企业、商户)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商家各项赔偿。

【法律依据】: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消费者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投诉人:

(一)符合规定的投诉予以受理,并告知投诉人;

不予受理的法律依据范文5

在民事诉讼中,一般的案件只要符合立案的基本条件就可以立案,至于有没有证据,证据的证明力等问题是立案后业务庭的法官进行审查,从而判决是否支持你的诉讼请求。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第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第二有明确的被告;第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第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因此,按民事诉讼法规定,并没有要求当事人在立案环节必须提供证据。当然,在审理环节当事人如果不提供证据则很可能导致败诉。

(来源:文章屋网 )

不予受理的法律依据范文6

    原告欧先生诉称,原告与北京蓝色极光广告公司签订合作合同,对合作项目进行投入并实施承包管理,提供劳务。因为业务上的需要,原告受北京蓝色极光广告公司委托,于2005年6月30日前往北京市海淀区地方税务局学院路税务所办理涉税事宜,目的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普通发票。但在办理过程中,税务所的工作人员答复:你单位向海淀区地方税务局学院路税务所申请领购发票并已经获得批准,依照国税函<2004>第1024号和京地税票< 2004>第598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你单位不符合“代开发票”的范围,故而不能代开发票。

    原告认为学院路税务所上述行政行为妨碍了涉税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于7月1日以原告是负责具体申请代开票的承办人和此票的责任收款人,面临经济上的风险是同具体行政行为有间接利害关系人为由,以涉税当事人(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的身份独立向本案被告申请行政复议,而被告认为原告不具备申请人资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九条、第十条第一款、第十七条的规定,决定不予受理。

    原告认为,原告在复议中是作为其他涉税当事人(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单独提出申请,没有以广告公司纳税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名义申请,是有法律依据的。被告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认定事实及适用法律错误,故诉至法院,请法院确认被告作出的不予受理决定无效并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