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平面设计主要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平面设计主要课程范文1
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其课程设置关系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也影响着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为了提高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应当将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进行对接,提高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进而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素质与就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
中职教育;平面设计;课程体系;职业标准
平面设计在当今的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平面设计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将来要从事的职业多为广告、软件、影视以及印刷行业,近年来,这些行业对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应与专业人才的职业标准进行对接,提高中职平面设计毕业学生对自身所从事职业的适应性,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1根据平面设计专业的职业需求改善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理念
中职学校的教学理念关系着专业教学课程的主要方向和教学的重点。在教学活动当中,应当采用与职业需求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并以教学理念为指导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在理念上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将平面设计教学与工作的过程结合起来。在企业当中,员工的工作有着一套完整的工作程序,在学生进行教学培养的时候,应当注重对他们工作过程的培养,通过完整的工作程序让学生对工作过程系统有所了解,提高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增强其适应能力。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设计应当以典型的案例为突破点,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设计,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最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方案的修改和设计。通过让学生在完整的工作过程中的锻炼,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
2完善专业实践课程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平面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工作岗位当中,企业往往对平面设计人才的专业能力以及实际运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平面设计的专业内容包含着较多的内容,例如:图形、文字、形象系统等的设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借鉴传统教学方式的长处和优势之外,还应当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完善,并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突出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平面设计专业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在该专业的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来看,也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教学当中,应当注重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并将平面设计与文化、艺术相结合。平面设计主要应用于包装、广告、宣传海报等内容当中,在工作当中,学生平面设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多种设计软件的复制。在平面设计课程当中,学生对设计软件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软件使用技术能够帮助学生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在实践教学当中,有必要开展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软件的学习。首先,Photoshop是Adobe出品的图形处理软件,具有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在实际课程当中,应当将学生对Photoshop软件的学习当做实践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对Photoshop设计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文字输入排版、图像色彩调整、制作特效、编辑修正以及合成图像等方面的内容。其次,学会使用CorelDRAW平面矢量绘图软件。CorelDRAW的使用能够为平面设计提供先进的手段和便捷的工具,制作出来的作品可以进行任意放大输出,打印效果十分清晰,CorelDRAW设计能够展示出平面设计作品从设计、构图、草稿、绘制以及渲染的整个过程。CorelDRAW设计是当前众多用户应用的主要设计。最后,illustrator软件具有处理位图图形和矢量图形两种功能,此外还具有Web图形工具等其他创新功能。学生可以利用该设计软件进行快捷、灵活的平面设计。
3联合企业开展综合实训教学
平面设计专业学生最终要到企业当中供职,做好企业的平面设计工作。根据平面设计专业的职业特点,需要加大对学生的实训教学力度,提高学生运用平面设计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当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往的教学经验表明,联合企业对学生展开实训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将平面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在综合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相关的设计软件配合设计工作的进行。同时,可以采用综合实训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各种设计软件应用目的与使用特点的认识,促进学生将实际的平面设计与理论知识、设计软件进行紧密结合。同时,展开企业团队模式的综合实训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文化,熟悉岗位工作的运作方式,并深入理解平面设计岗位工作的需求,进而提高学生进行综合实训的积极性和目的性。通过综合实训,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的实践,并加强与其他人员的合作协调。通过综合实训既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小结
综上所述,中职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当以职业需要为指导,在兼顾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实际设计工作的需要,加强对学生应用多种设计软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进行平面设计的综合应用能力。此外,还需要与企业联合开展综合实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作者:孟延芬 单位:江苏省通州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季妍.中职平面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J].新课程•下,2014,(4):128-129.
[2]王林.浅谈中职建筑装饰专业(室内设计方向)的课程设置--基于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建设[J].职业技术,2014,(5):46-47.
平面设计主要课程范文2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计算机 平面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1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平面设计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利用计算机将点、线、面等元素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形成的图形空间感,以此来传递信息的过程。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对实践性要求很高,同时其应用性也很强,然而,当前的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对学生进行一味的灌输教育,从而使学生缺乏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必要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从而降低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率。这迫切的需要对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改革,以此来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效率。
中职学校的任务就是为社会输送具有高专业水平的人才,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中职学校需要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对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改革,有针对性的建立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注重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从而为社会输送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人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改革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的专业技能,学生掌握了平面设计的相关技能后,可能会从事广告设计、居室装潢、影视动画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应该重视从艺术设计的角度进行改革,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措施
2.1树立以人为本与平面设计教学相适应的教学观
中职学校设立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的专业技能,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有效性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相关知识,说明教学过程是有效的,教学质量是高效的。这不仅包括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包含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否提高,学生的价值观是否进步等。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进行改革时,要以当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为基础,将其与计算机平面设计过程中的教学观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平面设计教学的兴趣,从而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
2.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在企业发挥作用。企业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学生,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在改革时,要以此为导向,构建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有效的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中职学校在进行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3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是提高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步骤,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其最终目的。而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学生学习和实践计算机平面设计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的课程体系,学生能够更好的对平面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掌握,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课程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2.4强化关联性教学
中职学校的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发展成为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多样性的教学,让学生对平面设计专业的应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在此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让学生从一个企业的设计体系中观察其综合的形象,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并提出改进意见。进行关联性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商业活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结语
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同时其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改革是提高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的改革必须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从理论中掌握对相关知识的运用,并通过“动手”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沈涵.计算机平面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29(7):7199-9200.
平面设计主要课程范文3
我国现阶段中职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并不十分理想,中职学校虽然对平面设计专业越来越重视,但在教学上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所培养的学生大多只会软件操作,却缺乏设计上面的创新;而且许多学生在工作中不能够独挡一面,缺乏学习的全面性,因此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分析出现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为中职平面设计教学并没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导致学生缺乏职业能力,难以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中职平面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由于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平面设计专业在当前经济社会的各种商业活动中越来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平面设计专业是现在社会职场之中的香馍馍。如商品的宣传离不开它,广告设计离不开它,服装设计、装潢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设计等等都离不开它,因此,整个社会对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然而,作为中职这一培养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摇篮来说其现状并非十分令人满意,有待于更进一步地得到改善。
1.教学课程的设计没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由于社会在发展,对于教学而言也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战略。有研究发现,中职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课程多年才调整一次,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中职平面设计教学课程仍然以传统的专业课程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并没有涉及到学生将来走上就业岗位的职业技能。教学课程中教师还是以传统的设计软件教学为主,学生将全部精力花在学习设计软件上面,因而不能较好的掌握设计的理念和要点。在课程安排上,学校缺乏一些实践教学,大部分课程只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又或者以软件的设计为主,导致中职设计专业学生虽然能够较好的掌握设计软件的应用,却难以设计出好的作品,在工作岗位中不能独立承担工作任务。
2.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中职平面设计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却没有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导致学生所设计的作品不能推陈出新,吸引人的眼球。部分学校虽然开展了一些实训课程,但实训的内容和方式均过于简单,学生实训操作仅在机房做些简单的作业,学生对实训缺乏兴趣,大多数学生只是敷衍了事,因此,实训并没有达到激发学生创新的目的。在这种状态下培养的学生不仅缺乏动手能力,而且缺乏创新能力。
如何在中职平面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职平面设计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主要与广告、印刷等行业息息相关,这些行业均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生要能够独立设计平面广告、图文排版、印刷等。所以,中职平面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师应该以实践教学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学校应该加大实训力度,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对实训课程予以高度重视,确保每位学生均积极参与。 广告设计大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国内各种极具影响力的广告设计大赛,在各艺术院校中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大多数院校都投入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来组织这些赛事。现在,广告大赛已经变成了推动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非常有效的举措,竞赛不仅可以激发参赛者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给予我们教学改革的深刻思考。实践证明,广告设计竞赛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当今进行的各种广告大赛层出不穷,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大赛基本代表了行业的需求和标准,积极参与广告大赛有助于把握行业标准和行业需求的变化,对于专业建设和人才定位都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优化课程,淘汰一些在社会上不适用的课程,添置一些能紧跟时代步伐、更具专业特色的课程。 广告大赛同时也是教学内容的标准,能及时帮助教师修订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完善专业素质。 在实训方式上,可适当进行调整和创新,并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学生通过在实践过程中亲身动手一方面加强了自己对设计的鉴赏力,尽管学生设计的作品在水平上表现得十分有限,但是,这个设计作品毕竟灌输着自己的心血,他必然会将自己的动手作品与好的作品相比较,从而加强了自我鉴赏力,与此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信心;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动手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的表达水平,使自己丰富的想象能够在较强的动手能力中得到完美的实现。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职业能力不仅体现在基本的职业技能上面,而且还体现在创新能力上面,学生只有具备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对于设计而言,如果不进行创新,将极有可能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对于中职平面设计而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也非常重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内容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过程将更为轻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采用趣味性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发挥了想象力,而且也培养了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的思维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变通性、独创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需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开放的学习,不能禁锢学生的思想。学生可在课堂上自由发挥,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属于个人特色的作品。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以不同的角度看待作品,积极思考问题,挖掘新的思路。如在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对优秀的设计作品进行点评,并对不同的观点均给予肯定,并从中发现学生的个性风格及其潜力,并从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培养学生。
3.教学课程与方法的改革
首先,中职平面设计教学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该对市场经济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并根据市场的形式变化及时调整课程。课程的设置是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增加学生的就业率。中职平面设计的教学课程可灵活多变,要转变传统的完全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时,可根据职业能力培养为前提进行合理调整,对于一些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无重要作用的教学内容可简略带过,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上面。如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为广告设计,其不仅需要掌握技术课程,而且对于与之相关的色彩构成、透视原理等相关知识也需要掌握。因此,中职学校的课程设计必须以企业发展为前提,并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
其次,中职平面设计教学在课程内容应设置上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原则。中职学生一般习惯于教师将所有知识均传授给自己,自学意识较为薄弱。但对于平面设计专业而言,如果仅靠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将难以取得较好的成绩,并且在进入社会以后,将难以在社会中长期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可组织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交流,更多的是将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在必要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即可,从而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学习,改变传统的学生坐等教师讲练的模式。另外,教师还可安排一些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去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在教学方法上,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中职学校应将课程教学模式转为以行动为导向,
再次,中职平面设计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创新。例如,利用情境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通过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应该与企业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校可邀请企业或行业专家对平面设计教学进行指导,并在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使平面设计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符合企业发展需求,通过这种方法确保了中职平面设计教学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并且学校培养的人才将能够更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最后,中职平面设计教学可通过与企业合作,采取“请进来”和“派出去”的方式进行教学。由于平面设计教学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且教师还需要对企业发展的动态十分了解,为了培养出更具市场需求专业型人才,中职学校可通过与企业合作,聘请行业优秀人员进行课程教学,或者对平面设计专业教师实行见习制度,教师需定期到企业进行学习,以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提高实践经验。中职学校在平面设计教学方面的实训基地还不够完善,学校可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专用的实训室,实训室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均由企业提供,从而保证学生的实训质量。通过这种实训方法学生能够近距离的与企业接触,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也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结束语
当前,我国很多的中职专业学校都开设了平面设计专业,然而,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固囿,使得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学生毕业以后进入社会职场难以适应职业环境,职业能力相对薄弱。中职平面设计教学应以职业培养能力为主线,不断发现教学问题,并进行改正,将就业市场作为导向,调整教学战略,并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平面设计主要课程范文4
一、信息图形思维的定义
前文已介绍,信息图形思维是笔者在研究信息学和艺术设计学科交叉关联部分的理论后,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所以在定义信息图形思维前,有必要对促使概念形成的相关理论作简要的阐述。
1.信息思维信息思维(InformationThinking)将现存事物的结构、关系、过程作为信息的载体或符码,并由此破译出其中蕴含着的关于事物历史状态、现实关系、未来趋向等间接存在的内容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将现实对象物或信息人为符号化,并赋予其特定的代式关系的方式和方法,便构成了信息认识方式和信息思维方式,亦即信息思维1。
2.信息可视化和信息图形信息可视化(Informationvisualization)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领域,旨在研究大规模非数值型信息资源的视觉呈现,以及利用图形图像方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人们理解和分析数据2。在“维基百科”词典中,信息可视化概念容易与科学可视化概念产生混淆,故以信息图形(InformationGraphics)或信息图(Infographics)作更为明确的定义。信息图形主要应用清楚准确的可视化形式或手段,解释、表达、呈现甚为复杂且大量的信息。它与平面设计(GraphicDesign)的传播手段与方法重合之处在于:借助人类的视觉感官,准确传达信息。信息图形通过跨专业和多学科的途径,并且结合了平面设计、计算机技术、心理学、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的技能,达到交流和传播的“极限”,在整合大量复杂信息快速而有效的呈现上,传统的平面设计无可匹敌。
3.信息图形思维信息图形思维(InfographicThinking)是指以清晰、准确的视觉手段或形式映射事物的结构、关系、过程、趋势的方式和方法。视觉是人类发现和探索未知世界最为灵敏、快捷的感觉系统。而信息图形思维兼具有信息思维和视觉思维的特征,利用视觉通道将数据、结构、关系、过程、概念等抽象思维活动作具象化、直观化呈现,所以,其具有抽象和具象结合的思维过程,即明确意义基础上结构式样的整体性把握与传达。
4.平面设计平面设计(GraphicDesign)泛指利用各个视觉要素和组织形式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信息沟通手段。与侧重于利用人类的视觉能力,梳理抽象信息的内涵、加强人类认知活动的信息图形设计相比,平面设计偏重“美化”视觉效果。在平面设计专业教学里导入信息图形思维的目的,从根本上扭转平面设计观念和方法,避免单纯地为了迎合信息时代变化而简单地设置图表设计等课程,将信息分析、建构信息呈现框架、多媒体技术手段融合、跨学科合作模式建立等作为教学改革要点,也是符合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趋势。
二、信息时代背景下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局限性
1.信息时代的新产业背景伴随着媒体技术和信息传播的高速发展,文化与技术,特别是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更为紧密,创意的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创意产业随之得以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从而促进了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的主导之一的艺术设计开始探讨新产业背景下的创新思路。创意产业是一个产业、学术、政策范畴的综合概念,亦直接反映了信息时代艺术设计的产业背景和整合方向。以创新和文化为特征的艺术设计,将以新的理论和方法在新产业开发中扮演重要角色。
2.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高校的平面设计专业教育在进入21世纪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其课程设置根据培养方案的调整,也相应有所革新。现有课程依据调研结果大体归纳为:构成体系的基础课程、插图设计、字体设计、编排设计、图形创意、广告设计、CIS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网页设计等。总体而言,其课程设置依旧和“工艺美术教育”时期的课程设置相似,人才培养目标和信息社会的人才需求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按照“‘工艺美术教育’到‘设计教育’是一个思考问题角度的变换,这一变换将为中国艺术教育的这一领域带来意义深远的变化”3的观点,高校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之所以不够彻底,究其根本,是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依旧停留在工艺美术教育阶段。“设计教育将是以设计活动的艺术内涵、科学内涵与文化内涵的实现为主线的,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人的合乎社会发展趋势的、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的‘创造力’的培养。”4现有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侧重于审美品位的提升,课程设置缺乏对大容量信息分析、处理和呈现手段的训练,缺乏对新兴媒体的接触,更无从谈及如何训练学生加以运用;教学内容缺乏以信息图形思维梳理信息条理、建构信息呈现框架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缺乏对信息接收主体——人的认知行为特征的心理分析,亦无从谈及如何针对信息接收主体实现有效的信息传达。
3.从时代特征审视专业拓展的必要性今天的信息交流已经进入多维时代,设计的范畴越来越模糊且内容复杂。以传统学科的单一知识和技能培养出来的设计师,已难以解决这类复杂问题。旧有平面设计的承载媒体日益受到数字媒介的冲击,信息服务的交互性手段、动态影像、视听综合等表现手段越来越多地被纳入设计创作和表达中,以获得通过建构综合体验式的信息传播框架强化信息有效传达和实现情感对接的目的。反观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乎社会特征和发展趋势、全新思维协同发展的创造力培养目标相去甚远,我们的学生将因缺乏处理信息的手段和对数字媒介的驾驭能力,难以应对信息时代的需求,疲软的社会竞争力亦将无法帮助其在职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因此,以信息图形思维为主导,拓展平面设计专业新的发展方向,大力革新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是现阶段我们的当务之急。
三、基于信息图形思维拓展平面设计专业新方向——信息设计
1.何为信息设计信息设计(InformationDesign)是人们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技巧和实践,通过信息设计可以提高人们应用信息的效能。520世纪70年代以前,信息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一个子集,经常被穿插在平面设计的课程当中。在20世纪70年代末,“信息设计”成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领域。当时已有不少平面设计师开始使用“信息设计”这一术语。到了80年代,信息设计逐步涉及到文本类信息内容和语言领域,此时就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加入更多的用户测试,这在传统平面设计中是极为罕见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信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推动作用,设计与所处时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水平和科技成就紧密相连。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继承自平面设计后又逐步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信息设计在新的形势下,融合多学科知识、集成文字、图形、视觉、听觉等多维多媒的艺术呈现形式,必将推动设计观念和设计手段发生重大的变革。对于平面设计专业新方向和新思路的拓展而言,既是新挑战,亦是新机遇。
2.信息时代对平面设计人才培养的要求
(1)信息时代平面设计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职业能力主要是指多种能力的综合,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针对高校教育,主要培养平面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两个层面。关于专业能力,平面设计专业设计人员应该以视觉传达设计为指导,做到:掌握造型、色彩、质感的基本表达技能,掌握视觉要素不同形式组织的基本法则并加以实践运用的创新能力;熟悉各个设计辅助软件的应用技能;依据符号学、视觉心理学等理论,通过图像的组织结构、视觉感应引发联想机制,理解图形(像)的“意义”;重视字体对视觉识别、结构和特征与视觉效应的研究,了解和掌握中英文字体设计的视觉规律和设计方法;重视对编排学的理性分析和研究,整体性把握视觉中心、视觉层次、视觉流程导向、视觉趣味应用规律;掌握图形、文字、色彩、编排应用到包装设计、CIS设计、书籍设计、网页设计等不同设计类型中的不同视觉要求。关于综合能力,我们主要以信息时代所需求的专业设计人员特征为依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跨专业的能力,如掌握计算机软件的操作能力,掌握或了解新兴数字媒介的基本应用,对信息科技前沿性动态的观察能力等;第二,方法能力,如具备信息收集和筛选的能力,具备整合信息科技与艺术设计的能力,掌握制定工作计划、独立决策和实施的能力等;第三,社会能力,主要是指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2)信息时代职业能力要求对课程体系设计的要求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要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明确课程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关系,只有明确了目的的思考,才是一种科学的系统性思考,才能确保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构建形成制定目标——建立体系——方法调整——效果达成的紧密贴合模式。针对专业基础课,要以学生的专业能力为培养主线,充分考虑课程安排的先后顺序和学时分配,既满足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课程设置合理性,又要通过充分的实训和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针对专业设计课,以培养能够整合信息文化和视觉传达的交叉型平面设计人才为主线,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完成这一培养目标,必须“打破以纵向、以行业划分为基础的教育模式”6,调整课程设置体系。举例说明,将信息图形设计、界面设计(新增)、视觉传达设计方法论(新增)、网页设计等以研究信息设计方法论和信息呈现为核心内容的课程,在考虑其理论逻辑递进性、实践表达相关性特征分析后进行课程整合。笔者所理解的“打破”,并非四门课程学时分配上的彻底拆分与整合,而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具体而言,被整合课程的学时安排和独立的课程名称与培养方案保持一致,课程讲授内容以阶段化、模块化、多维化方式进行,实训课题的制定贯穿四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如以同一设计项目实践体现理论指导的连贯性、深入性和完整性,且以设计项目或实验项目为载体,拓展跨专业、跨学科的宽度。
四、基于信息图形思维的平面设计教学改革要点
高校教育的培养,必须满足时代的要求。第三次科学革命使信息系统整体综合世界图景得以科学实现,对世界的描述采用了新的科学范式,相对应,也必须采用新的科学思维模式——信息图形思维,来探索高校教育改革以应对新的局面。笔者分别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三方面进行探讨。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是动态的、连续的、变化的、多维的。依照这一特质,平面设计教学首先应该用信息图形思维模式逐步改造模块课程结构和教学环节。其次,调整建立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第三,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创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1)用信息图形思维构建新的课程体系面向信息时代的平面设计教学改革,不是简单地增设信息设计类课程,而是要结合信息产业的特征和潜在的市场需求,以发展的眼光整合各个知识模块,并需考虑到高校学分制特点,既要保持课程教与学的相对独立性,又要符合信息科学多维交叉性,因此,构建全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并非简单粗线条地打破课程壁垒,而是通过梳理信息设计专业知识的构成要素,结合平面设计专业知识特点,进行整体性、模块化思考。关于创新课程体系,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一,信息的构建和视觉表达层面的专业知识,需培养学生通过理解、选取、分析、呈现信息内容,构建信息图形的表达框架和表现形式。为此,在现有构成类专业基础课、字体设计、编排设计、设计摄影、计算机设计基础课程基础上,新增信息结构、信息设计方法论等理论类课程,信息图形设计、网页设计等实训类课程。其二,人的认知和信息之间的互动与互生层面的专业知识,需培养学生关注用户的行为和交流特点的意识与分析方法,并具备遵循有效协调二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设计形式。配合此目的,应增设的理论课为用户体验研究、可用性设计,专业实训课为人机交互设计(界面设计)、数字媒介技术。
(2)用信息图形思维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优化和改造主要针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信息科学是一个拥有众多学科的大家族,导致了信息理论几乎与所有的传统学科间普遍交叉、渗透,这也是平面设计能在信息科学里找到切入点的原因。平面设计是“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7,“信息设计是对信息清晰而有效的呈现,它通过跨学科的途径达到交流目的,并结合了平面设计、技术性与非技术性的创作、心理学、沟通理论和文化研究等领域的技能”。8从以上两个概念定义不难看出,信息设计与平面设计的区别在于,前者整合多学科技能和科学的分析研究方法,使更为精确的信息传递得以实现。从这个分析里面,笔者找到了创新平面设计教学内容的明确方向。以书籍装帧设计课程为例,旧有课程内容为封面设计、内版式编排、纸张选择、开本设定等,讲授和实训内容主要侧重视觉审美层面的训练。创新书籍装帧设计课程内容,应首先以信息图形思维重新审视设计对象:书籍本身就是信息载体的集合,信息是主体,实现大容量信息快速、有效的传递,才是书籍设计的内核。“书籍设计不单是给书‘化妆’,而且是实现信息交流。”9用信息图形思维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优化和改造,在现有平面设计专业相关课程里带入信息设计内容,旧坛装新酒,这也是逐步推进改革过程中的合乎现实的方式。(3)淡化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鼓励跨界2011年9月北京设计国际周拉开帷幕,作为设计周核心板块“设计之旅”的重要项目之一——AIGA(美国专业设计协会)365:年度佳作展登陆2011北京国际设计周。入选此次展览的作品,全部符合一项重要准则——必须在信息传达实效和艺术审美美学上实现双重效益。2001年5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行“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率先提出了“艺术与科学”这一命题。2005年7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成立信息艺术系,随后开始招收面对数字媒体和信息交互设计领域的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在信息世界里,专业之间本来就很难有太明确的界限。其次,信息的复杂性和海量性也需要学生有融合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强调综合学科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方面,淡化专业界限,强调文理科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交叉。在当今的重大课题研究和创新中,具有“艺术与科学”交叉知识背景的人才都显示出了更强的设计整合与协调管理能力。跨界,即信息设计系统中涉及到的设计艺术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文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交叉合作。10传统平面设计的设计对象集中在二维媒体领域,单一学科的知识储备已经不能适应当下需求,在跨国企业的设计开发和实践中,跨学科人才组成的设计团队更有助于产生原创性的成果。文理交叉、技艺结合也是应对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艺术与设计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大势所趋。
3.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信息图形思维并非全盘否定平面设计有关视觉语言研究部分的教学理念,而是在此基础上导入信息设计的方法论,优化信息传达的有效性。信息的复杂性和海量性,也不可能通过本科课程设置,深度讲授和研究。笔者认为,拓展信息设计发展方向的教与学,除部分陈旧课程需更替为信息设计相关课程和在现有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带入信息设计相关知识外,其余部分则需要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得以实现。其基本的要点是:以前瞻性研究为依据,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导,以项目实训为驱动,以产——学——研为对接平台。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项目驱动教学方法的比重教师应从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导角色转变为引导、观察、激发的支持型角色,变静态的教学为动态的交互,这也是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特征之一。将课堂讲授与网络信息、设计公司、信息产业相关企业等教学资源相结合,备课重点放在教案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组织与设计上;强化学生创意思维的启发,通过开放式设计项目的布置,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书籍、光盘查阅资料的方式,提出有独特视角的设计思路;通过分组讨论与交流,教师在尊重学生设计思路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对明显性疏忽和不足做出适当调整;通过项目进展阶段性汇报方式,训练学生对设计项目的管理能力,师生共同点评,鼓励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并在该过程中,观察学生缺乏哪些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手段,并适时提供支持帮助。
(2)逐步建立“产、学、研”的教学体系平面设计、信息设计都属于应用性非常广泛的实用性学科,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科技、市场等诸多方面因素。平面设计专业拓展信息设计方向,应该从教学和实训机制的创新与完善、搭建院校与企业市场对接平台两方面并进。为了满足信息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要求,近年来各高校已逐步着手发展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教学与科研并重,实验与创作并举方面不断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新模式。“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是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平面设计主要课程范文5
平面设计课程设置理论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平面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其中经历了各种坎坷的发展历程。由于缺乏经验,开始发展平面设计教育时就直接引进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不加筛选的套用被人的路数是行不通的。经过多年摸索,逐渐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体系。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国的平面设计和西方国家相比还很落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应该怀着谦逊的态度继续努力。笔者发现,目前我国在平面设计教学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理论课程设置不科学等问题,都为教学工作的成效造成障碍。
平面设计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课程,需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设计软件操作技能,以及发散思维的创造性等,是一门集创新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专业。但是,设计理论课程的学习是实现平面设计内涵的支撑,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根基,应该在保证操作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对理论课程的学习。
目前,我国的平面设计专业在教学上普遍侧重于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对于设计理论知识的学习过于漠然。确实,从表面看,平面设计就是一个作品的展现过程,主要通过操作来完成,就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如果过于强调平面设计的动手能力培养,忽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就容易造成学习上的不均衡。根据笔者调查发现,很多教师花费大量精力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比如色彩、设计软件操作、素描等技能,花费大量的课时,有的甚至长达一年。笔者认为,实践操作虽然重要,但是花费时间过长则造成了资源浪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课下等自由时间进行练习。在课堂上,应该加强对理论课程的讲解。笔者发现,现在高校对艺术理论课程的设置很不科学。很多学校在理论课程的设置上过于单一,且学时过短。甚至仅仅安排一至两门相关专业理论课程。比如设计发展史、广告心理学、公共关系等课程。众所周知,每一门专业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学习这段历史不仅能够了解其专业的基本概念,还能够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可是现实是残酷的,很多学校对于平面设计的发展史并不重视,在课堂上也是轻描淡写般的略过。笔者认为,设计专业的发展史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应该作为平面设计教学中理论课的基本课程。平面设计中理论课程的学习就相当于上小学时学习加减乘除,直到后来的几何方程式,是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如果没有平面设计理论支撑的平面设计,无异于建设“空中阁楼”,缺少根基。笔者认为在高校中平面设计专业的理论课程学习存在以下好处:第一,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增加知识面,是增加专业知识和开阔眼界的最佳途径。第二,强化对专业的认同,从感性认识提升为系统的高度。第三,为今后的专业研究打下扎实基础。另外,为了开阔学生思维和提高见识,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尤为重要。就拿广告设计来说,首先必须了解广告的设计理念,广告主的心理,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展示框架,掌握观众的心理,促使观众接受产品等,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需要通过交叉学科为自己打开思路。因此,广告心理学对设计师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平面设计理论课的重要性。可由于传统认识造成的偏差,还是使学生和学校的关注重心停留在设计表层,忽视了理论教学,造成了目前平面设计专业的困境。现在的很多学生由于年轻好奇心强,不安于枯燥的理论学习,感觉没有多大用处,学习过程中不安现状。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就经常遇到学生提问“老师,什么时候开始实践练习啊?”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做法不可取,平面设计的学习是一件循循渐进的事情,不可能凭一时兴趣就能学好,一定要按部就班,注重轻重缓急,学习要有调理。虽然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理论知识用处不大,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是,在以后的实际操作中,就能慢慢体味到理论课程的好处。理论知识会通过潜移默化般融入学生的设计理念。当然,和操作性强的课程不一样,比如美术设计软件,只要上几节课都能熟练掌握软件的部分功能,容易让人产生成就感。但是,这是一个误区,不能说因为能够运用设计软件都懂得平面设计。一个优秀的平面设计师一定要依靠理论与操作相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一直在对教学工作进行深入改革,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如今高校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向学生展示,使课堂更加生动直观。但是,在教学形式上还有待提高,应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建立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的课堂氛围。比如法国的“主题教学”方法,根据平面设计专业来说,通过行业趋势确立主题,然后师生围绕主题深入分析,最终完成学习任务。笔者通过此种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效。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强化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了提高高校平面设计的理论课程教学,优化理论课程设置,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手段。第一,根据平面设计专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其发展需求的理论课程。第二,为了实现学生的开阔性眼光,设置交叉学科课程,打破史论课的衔接不畅问题。第三,改革考试形式,增加评价性考核。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教育深入改革的今天,社会究竟需要怎样的平面设计人才,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适应社会,都是我们今后教学工作中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冯晓.浅析现代高职教育中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与措施.青春岁月, 2012,(10).
[2]凌继尧.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罗静.关于平面设计教学的几点思考[J].商情,2008,(7).
平面设计主要课程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 平面设计 课程教学
一、平面设计教学的地位及课改意义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借助图形图像处理、矢量图像制作等多个软件的学习和使用实现平面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为企业产品形象进行平面宣传和推广。学会平面设计软件的操作技能是学生胜任平面设计师岗位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创新思维和创新设计是平面设计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通过平面设计教学改革,在教学中采用实践教学方式,把课题设计引入课堂,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成为平面设计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课程设计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独立设计出一定水平的广告设计方案、广告设计成品等一系列的广告设计形式。
二、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平面设计作为为现代社会创造美学和观感学的实用性为主的学科,社会对专业设计人才的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教学还比较传统,平面设计教学还是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方面更注重理论教育,导致学生的锻炼机会很少。降低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热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2.教学模式单一。目前,部分教师教学仍然停留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上,在教授平面设计软件课时一味地做示范演练,并且让学生照搬操作,教学缺少互动性,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这是一种纯粹的记忆式教学,导致了学生在实际应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存在思维单一,作品风格类似,表现手法僵化,形成了风格统一化的、规范化的学院派设计体系。不利于平面设计实际需要的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设计风格的培养。
3.创新设计能力欠缺。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平面设计教学中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在社会就业导向和舆论导向的引导下,学校对平面设计中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而忽略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忽略了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上的引导作用,忽略了学生在作品设计中的创意、创新的引导。许多设计美观、质量较高的作品或许是参考它人作品或复制其它平面设计作品获得的,而许多设计相对粗糙,但比较有创意、有创新的作品却无法获得较高的分数,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新热情。
三、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调整教学内容。平面设计课程涉及到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等诸多理论知识。这些意识在学生课题设计和实训设计中均要得到加强,培养学生从多学科的角度看待广告作品的内涵与表现,深入分析作品,为自己的平面设计提供经验。根据市场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整合,强化实践环节,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完整系统讲解软件操作方法技巧,另一方面要结合工作实践进行大量实例讲解和演示,使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首先,计算机专业的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其次,应当在掌握基本技能基础上进行创新。
2.加强关联性和“项目式”教学教学,提高修养和专业水平。注重学生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深入“市场调研”,学习印前处理技术,加强关联性教学,譬如,标志设计、cI设计等也是设计中的一套实效设计体系,它们把平面设计、品牌设计、包装设计等统一起来 ,塑造了整个广告的整体个性形象。设计不是单纯用来欣赏的,设计应为销售服务,做到这一点,才能称为合格的设计。采用“项目式”教学,增强学生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项目小组型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沟通能力、组织能力,掌握从创意设计到实际制作的设计全流程。其次,采取分层次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作业,布置不同程度的练习课题。在充分放松、无拘无束的状态下,进行各种各样的创意实验,灵感不时涌现,激情不断提升,能量得到释放,创作能力不断增强。最后,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开设针对性实验,使学生既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又能较好完成考试。
3.平面设计教学强调人性化设计与环保设计。在现代的工业文明促进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平面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当向学生们传递环境保护的理念,环保应当在平面设计产品中占据重要地位,作为衡量平面设计产品优劣的重要因素,平面设计者应当减少材料浪费,避免使用不环保的材料,杜绝固体废物污染、光污染、视觉污染。应当充分体现人性化的特点,如在产品宣传、广告中,如果主要针对儿童,则产品中应当体现出儿童的童贞、梦幻、激发儿童想象力,针对老年人则用稳重的色彩和经典的主题。总之在设计中要学生充分理解尊重每个人,用心体验每个群体的感受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4.加强校企结合,增强职业意识。顺应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以探索开发和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为前提,共享资源,共建培训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制订学生培养方案的一种紧密型实质性的办学模式,是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满意的办学模式有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通过与企业联手建立实习基地是双赢的策略。提高了专业技能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接受了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强了职业意识。
总之,平面设计课程具有知识更新快、动手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在教学中更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逐步具备就业市场需要的专业能力。在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为技能服务,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争取在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工作岗位实现零距离。因此,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系到未来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l].浅析高职广告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外资,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