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古诗词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古诗词重点范文1
一、立足课堂,激发兴趣,提高古典诗词鉴赏素养
与新课程标准相匹配的新教材,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需要出发,增加了古诗文的分量(新教材的古代文学作品篇目约占41%),因此,借助这些课内篇目的学习,将目光聚焦在课堂教学上,一方面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基本素养,在鉴赏方法的传授上做文章。
(一)学会诵读,激发阅读兴趣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的“熟读”,首先是准确的朗诵。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1.读出古典诗词的韵味。语文老师都知道,读诗一定要读出韵味,这韵味一是要准确断句,按古诗词平仄、押韵、抑扬的基本要求流畅地读下去;二是能读出一些古音,诸如“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一句中“衰”的读音,就不能读成“shuai”,而应该读成“cui”。“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中的“斜”就不能读成“xie”,而应该读成“xia”。“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中的“得”,就不能读成“de”,而应该读成“dei”。
2.培养诵读能力。在利用教材提供的文本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应该提出具体要求,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是普通话朗读的要求,尤其是农村中学,由于学生说普通话的环境差,很难迈出说普通话的第一步,语文教师一定要执着,教师要教给学生基本的朗读常识和技巧,诸如五言诗、七言诗断句的位置,不同词牌的词断句的位置,以及古诗词在平仄、押韵、变读有哪些要求等方面的基本技巧,采用教师领读或跟着朗读磁带朗读的方式,从模仿开始,通过自由朗读、齐读、男女声读、小组比赛读、品味性自读等方式,培养学生准确朗读的能力,为鉴赏奠定语言基础。
(二)驰骋想象,理解诗词含义
鉴赏诗词,最基本的就是先要理解诗词内容,所以,在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将诗歌熟读成诵后,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了一些关键词和关键句后,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将诗词以书面形式,改写成散文,要求语言准确,流畅而优美,让人读后有美感,以达到理解诗词内容的目的。
(三)教给方法,培养鉴赏能力
新课程理念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是我们经常强调的,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教给学生阅读鉴赏的基本方法。概括起来,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有四个要点,即读题、识人、辨文、看注释。具体是:
1.外部感知:(1)读诗题:就是读诗词的题目,了解诗词所写内容属哪一方面,也可从试题中直接解读出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题目本身就是诗词整体意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韩琮的《暮春水送别》,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是一首送别诗,那肯定抒发的是离情别绪;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我们也能看出是一首怀古诗,抒发的当然就是世迁,物是人非,借古伤今之情了。(2)识诗人:就是了解诗词的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有利于诗歌的阅读鉴赏。例如,同样的诗歌题材,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当然不同。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都以“柳絮”为题,写过一首诗,由于她们,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叛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两人的出身和目前在贾府中的地位不同,尤其是两个人的性格不同,对“柳絮”的理解也就大相径庭。林黛玉写道“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柳絮在东风中任凭摆布,也正是象征黛玉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不但是借柳絮来感叹自己的不幸身世,也是对她自己将要到来的悲惨结局的无可奈何的哀叹。薛宝钗却写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反平时为人处世的安分守愚,志得意满之态跃然纸上。整首诗用语平易,不露声色,与宝钗内敛性格极似。这一番表白和诗中表达的意境都可以约略看出她在大观园里的春风得意和自命不凡。所以,了解诗人,应该是阅读鉴赏古诗词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了解诗人时,一方面可以调动文学常识记忆库中的知识储备,诸如在教材提供的文本中接触过的诗人、词人;另一方面,借助现场的材料――诗词后面的注释。(3)辨题材:古典诗词按题材可以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羁旅诗、宫廷闺怨诗、送别酬答诗、咏物写景诗、寄兴咏怀诗等,阅读鉴赏时,就要根据题材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通过对诗歌内容的辨认,有助于对诗歌情节的把握和情感的领悟。(4)看注释:注释往往能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背景以及其他有关情况,有些注释还能替我们解释一些生僻难懂的词,介绍有关典故的出处和提示用典的意思,所以,看注释,有助于我们直接进入诗歌的鉴赏环节。
2.象境体悟:这里的“象”指意象,“境”指意境。(1)品“意象”:所谓意象,指含有作者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作者创作时选取的对象,完全是根据内心情感和表达志趣的需要。一般来讲,有些意象,有着传统的文化象征意义,意义比较固定。如鸿雁象征相思和信使,象征清高和坚强等。“梅花”是傲雪、坚强、身处逆境但不屈不挠的象征。“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柳”与“留”谐音,经常暗喻离别,又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等等。但是,有时候,同一个意象,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所表达的寓意是不同的。例如,严维写的《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和韩琮写的《暮春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两首诗中同样写到了“水”这个意象,但寓意却有所不同,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用“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因此,品意象,最重要的是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准确理解诗歌中意象的寓意,决不能直接拿某一意象的固定意义硬套。(2)味“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即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三个方面。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所以,鉴赏古典诗词,一定要处理好景、情、境三者的关系,要让学生明白,诗词中写景的句子,都是为了渲染和烘托气氛,为抒情主人公抒发思想感情服务的,绝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许多句子,在写景的同时,已经将感情寄寓到了景物描写中,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而诗歌在描写景物时营造的氛围,就是诗歌的意境,这样,就达到了三者的完全交融。
3.技巧品赏:这部分主要是教给学生一些鉴赏古典诗词的技巧,包括一些专业术语。一般来说,鉴赏古典诗词可以从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烘托渲染、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对偶、用典、夸张)、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方面入手。具体步骤是:(1)明色调:就是明确诗词所表达的感彩。人的感情或热烈欢愉,或淡泊明净,或黯然悲哀等等,这些反映在诗中往往让景物带上了主观的感彩,所以,鉴赏诗词时,就要通过阅读,首先把握感彩。例如,韩琮的《暮春水送别》:“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整首诗将友情以及对历史,人生的感慨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所组成的画面中,用叶子和花的暗淡色彩来渲染作者与友人的惜别之情,而夕阳昏黄之景犹如日薄西山的唐王朝,潺潺流水又如同时光的流逝,蕴含了诗人对朝代兴亡,历史变迁的感慨。(2)觅诗眼:散文有文眼,诗歌有诗眼,所谓文眼,就是贯穿全文内容的一个字或者一个短语,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个短语就是文眼,起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绿》的文眼就一个字“绿”,同样起了线索作用。所谓诗眼,也指贯穿全诗的一个词或者几个词,这些词,有的明显,有的含蓄。如杨万里的《昭君怨・咏荷上雨》中诗眼就明显,词中写道:“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其中“却是池荷跳雨”一句中的“跳”就是诗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水打在荷叶上又反弹起来的情景以及雨之急、雨之大。王安石的《葛溪驿》诗眼就比较含蓄,诗歌写道:“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全诗以“鸣蝉更乱行人耳”一句中“乱”字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黄的灯光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名“乱”的部分原因,为他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步;尾联用衬托的手法,借“鸣蝉”、“疏桐”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到极致。“乱”是全诗的线索,串联诗人所见、所感、所想的内容,使诗歌内容丰富集中。(3)析风格。诗词的风格有多种多样: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鉴赏时,首先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其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最后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语言玩味:这部分就是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方法等方面所体现的个性特征。它往往与诗人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有关。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古典诗歌语言多种多样,要鉴赏,就得先了解常见的古典诗歌的语言风格。鉴赏语言风格特色,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进行赏析。
常见语言风格及其特点有:清新雅致、朴素自然、明白晓畅、含蓄蕴藉、委婉含蓄、平实质朴、华美绚丽、绚丽飘逸、豪迈雄奇、雄浑豪放、沉郁顿挫、朦胧隐晦、幽默讽刺、慷慨悲壮、婉转缠绵等。
鉴赏诗歌语言特色风格时,首先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然后用诗中语句具体分析,再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运用专业术语,不同角度鉴赏
要进行诗词鉴赏,就要运用专业术语,而鉴赏角度不同,所用专业术语就不同。
1.语言的角度。首先要掌握语言风格方面的专业术语:清新雅致、朴素自然、明白晓畅、含蓄蕴藉、委婉含蓄、平实质朴、华美绚丽、绚丽飘逸、豪迈雄奇、雄浑豪放、沉郁顿挫、朦胧隐晦、幽默讽刺、慷慨悲壮、婉转缠绵等;其次,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赋比兴、象征、双关、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等。
2.形象的角度。古诗词中的形象分为景物形象(意境类、意向类)、事物形象、人物形象。(1)景物形象就是把景物中所营造的意境与氛围。所用的专业术语有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雄伟、萧瑟、清幽、凄冷等;(2)事物形象即“物象”,古典诗词中的咏物诗词,一般都是为了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所以,所咏之物,都有其特殊内涵,所用术语,必须与这一物象包含的内涵相一致。如“梅花”象征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象征坚韧不屈,凌寒怒放,甘于寂寞;“杜鹃”象征凄凉哀伤,悲苦无依;“鸿雁”象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等。(3)人物形象包括诗中的人物形象与抒情主人公。所用的专业术语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战,爱恨情长等。
3.表达技巧的角度。表达技巧是指诗人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所用的专业术语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2)表现手法所用的专业术语有: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或对照、抑扬、照应、动静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起兴、虚实结合等。
4.评价作者思想内容的角度。“诗言志”,鉴赏诗词的重点就是把握诗词的主题,古典诗词的重要主题分为情感类、诗体类。情感类主题一般用的专业术语是:忧国伤时、建功立业、思乡怀人、别恨离愁、隐者情怀、生活杂感等;诗体类主题一般用的专业术语是:咏史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别离诗等。
二、研究试卷,把握题型,教给解题步骤与方法
这一环节是将课堂教学和应试能力衔接的桥梁。只有了解了高考试卷中古诗词鉴赏的题型和基本的答题步骤,才能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一)研究试题,明确解题步骤
不论是“大纲卷”还是“课标卷”,古典诗词鉴赏的主要题型有:分析意境型、分析技巧型、情感和主旨型、炼字型、判断和评价型、一词领全诗型、赏析语言特色型等。根据不同的题型,相应的答题步骤分别是:
1.分析意境型。(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分析技巧型。(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情感、主旨型。(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若无特别的技巧则可省略这一步);(3)抒发什么情感。
4.炼字型。(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判断和评价型。(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时还要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要紧扣评论关键词
6.一词领全诗型。(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7.赏析语言特色型。(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运用术语,分类解答问题
高中语文古诗词重点范文2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中语文;诗词;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堂中离不开古典诗词教学,但是通过对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课堂进行仔细研究和比较之后,就会发现初中和高中阶段虽然都进行古典诗词教学,但是教学的侧重点和重难点等方面是截然不同的。无论是初中教师还是高中教师,只有明确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差异性,才能够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让古典诗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真正的价值光芒。
一、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进行差异分析的必要性
(一)实现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衔接的需要
初中和高中的语文古典诗词教学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学生通过初中和高中阶段古典诗词循序渐进性的熏陶,才能够真正地领悟古典诗词学习的真谛,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分析诗词。因此,语文教师只有把握住古典诗词在初高中教学的差异性,才能够让古典诗词的学习从初中到高中实现完美的衔接。初中阶段的古典诗词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求学生能体会诗词的感情、节奏韵律,重点在读读背背,了解诗词内容,而对于品味诗词的语言、展开联想和想象等方面则不需要重点掌握。而高中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则不仅要分析意象、意境和形象,品味语言,还要鉴赏古典诗词的象征等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更要求学生能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培养审美能力。
(二)提高古典诗词教学实效性的需要
在初、高中的古典诗词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例如教学方法的单一化;重理性而轻意境;诗词分析程度不适宜等。这些问题的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差异性,从而在课堂上笼统地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程式化地进行古典诗词教学。因此,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的古典诗词教学,其实效性都大打折扣,达不到原有的教学目标。可见,要提高古典诗词教学的实效性离不开对初高中诗词教学中差异性的探究和理解。
二、导致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差异性的原因分析
(一)初、高中学生理解能力不同
古典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具有丰富的内涵。当初、高中生学习这样底蕴厚重的知识点时,离不开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参与。然而,初高中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初中生的感知能力虽然具有一定的发展,但没有高中生感知能力的深刻。从思维能力上看,初中生具有了逻辑思维能力,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不强;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占有绝对优势,他们的思维开始成熟,越来越表现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评性。总之,对于古典诗词而言,高中生的理解力比初中生的理解力要好,并且高中生对古典诗词问题的分析和探究的程度也要强于初中生。
(二)初、高中学生学习兴趣不同
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诗词,是一种集哲学思想、人生经验与审美意蕴于一体的瑰宝。古典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初中生还很难理解和体会古典诗词中的深层含义。因为古典诗词离现实生活比较遥远,学生更易对眼前的可知可感的事物或是具有超前理念的新奇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虽然,很多古典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由于缺乏探究古典诗词深层次之美的好奇心加上初中生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比较模糊,因而对于古典诗词的兴趣并不浓厚。不过,高中时期的学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评价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提高了,能够比较客观、全面、主动地分析问题。当高中生们面对古典诗词这样有富有诗意和美感的作品时,往往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陶醉于古典诗词中那特有的意境之中。可见,初高中学生对于古典诗词学习的兴趣不同也是不同学段诗词教学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初、高中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不同
初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还不成熟,适合理解简单的古典诗词,对于意蕴丰富的诗词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对于大部分古典诗词存在着理解障碍。然而,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来说心理发展水平提高,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个性品质趋于成熟,情绪体验更加深刻,自我评价的能力开始成熟。对于古典诗词的分析会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因此,鉴于初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的不同,在教授古典诗词时要考虑到初高中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从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三、初高中古典诗词课堂教学差异性表现
(一)初中重在“诵读”,高中重在“理解”
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中古典诗词教学注重诵读,教师既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搜集名家的朗诵来作为范读的版本,指导学生诵读古典诗词;也可以自己给学生范读,做到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富含感情,根据诗词内容抑或温柔低沉,抑或嘹亮激昂,带领学生走进古典诗词的美丽殿堂。相信初中生经过耳濡目染也会激起对古典诗词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在细节方面加以指导,教给学生有关诗词的节奏、停顿、音律方面简单地知识,更好地完成诵读教学。
然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古典诗词方面的教学则应该是积累性学习向鉴赏性学习的转变,教学重难点侧重于诗歌背后蕴含的情感及情感形成的历史和社会原因等。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诗词的背景介绍是古典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对高中生读懂并理解诗作有重要意义。高中的古典诗词教学重在解读文本。对于高中诗词课堂而言,对每一首诗词的理解都必须立足于“知人论世”。总之,初中的古典诗词教学中在诵读,高中的古典诗词教学重在理解。因此,初高中教师要把握住初高中教学的差异,从而实现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的完美衔接。
(二)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意象、意境分析的程度不同
初中学生也学习有关意象、意境方面的知识,但不需要很深入的讲解和分析诗歌。只需要对意象意境有个初步地了解即可。例如:杨柳、梅花等意象多代表送别;梧桐、明月为思乡的代名词;丁香、猿猴多为愁怨类诗歌的意象。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体现了幽清明净的意境;“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现了深远绵邈的意境。初中生只需要对一些常见意象、意境熟悉即可,从而进行零散的知识积累。高中教学对于意象的分析则不像初中只重视零散的意象积累,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系统性地积累。同时,在意象的积累过程中还要注意多重意象的掌握,意象具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
(三)初高中古典诗词教学目的不同
初中阶段对古典诗词的教学重点在于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希望学生们在诵读的过程中提高赏析古典诗词的水平,为今后的诗词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高中阶段对古典诗词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加强诗歌体验,阅读优秀的古典诗词,品味文学语言,感受古典诗词的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帮助学生培养古代诗歌的语感,提高思维层次。在古典文学名著的熏陶下积极探索个人价值,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在学习与思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丁治玺.语文课程中古典诗词教学与现代诗词教学的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高中语文古诗词重点范文3
1. 朗读指导——变“囫囵吞枣”为“细嚼慢咽”,让古典诗词的课堂充满音韵美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地“读”和“背”,导致的恶果必然是把字写错,背过就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读”不仅指读准字音,还包括读出节奏、读出缓急、读出感情。
早读课是古典诗词诵读的最好时机,可是我们听到的“书声琅琅”中有多少朗读是读准了字音并读出了感情的呢?这种只求声音洪亮不重朗读质量的“囫囵吞枣”式的朗读必然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古诗词,更别说体会古典诗词中的人情美和意境美了。“读”历来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法宝,它能够让学生从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一项不可忽视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而在这一项语文基本功训练中,教师的范读和导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范读是教师从教材中感受了作者的情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理解了作者的情思,把无声的语言文字通过有声的朗读,正确地、示范性地表达作者情感的一种方式。古典诗词的朗读,节奏的停顿和语速的快慢及字词的轻重读尤其重要。节奏停顿要注意连而不断,并且要注意为加强语气、阐明观点、表达感情作逻辑的停顿;语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节发展与感情的表达灵活处理,一般情节紧张、情绪欢快昂扬时快,情节舒缓、情绪忧郁悲伤时慢;重音的处理,要结合句子找出规律,以更好地表情达意。
2. 斟词酌句——变“望文生义”为“举一反三”,让古典诗词的课堂充满语言美 古典诗词经过了岁月的沉淀而能流传下来,这就说明,它作为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留给后人的不仅有艺术魅力,而且有人生的魅力。可是,古典诗词教学却游走在语文教学的边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教法单一且用读与默代替古诗词的斟词酌句,常见的教学流程是:读诗正音-作者简介-名句强调-串讲意思-分析思想感情-背诵默写,诗歌的教学变成了诗歌知识的教学,变成了诗歌内容的分析;诗歌作品自身的感人力量在教师自我陶醉的分析中随着横飞的唾沫星消失了,学生非但没有在教师的讲解中受到熏陶,反而增长了厌恶、反感情绪,进而排斥及逃避。
诗词是千百年来中国的百科教学之本,虽然现代诗派别纷呈,但是在艺术性、凝练性、音乐性、思想性等方面,无一达到古体诗词的高度,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抒情,都要有所领悟,必须溶进文本,斟词酌句,方能体味其中的妙笔妙味之所在。无论是余映潮老先生“解说注释——描述诗联——品析字句”式的教学思路,还是胡立根老师的“物象——诗人形象——情感”式的品诗过程,方法不尽相同,但都把品词析句作为古诗教学的重点,一言以蔽之,没有词句玩味的古诗词课堂是没有语文味的课堂。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如何通过字斟句酌品出诗意和诗味?以下几种方法值得一试:(1)换字法,即通过更换同义字让学生体会诗人炼字的精准;(2)描述法,即创设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画面。如曹操的《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在这几句里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如果不介绍曹操的生平和该诗的写作背景,则学生无论如何是体会不了这几句诗开阔而壮大的诗境的。为此,我借助多媒体播放曹操的生平和该诗的写作背景,并展现了几幅大海的图片,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诗歌的意境慢慢凸显。(3)比较法,即通过同一诗人不同诗的比较异同,加深对诗人和诗歌的理解。如苏轼的《浣溪沙》中的“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同样是体现词人旷达乐观生活态度并流传千古的哲理名句,前者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后者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通过这种的比较,学生能更好理解诗词包含的深刻内容,进而再现诗词反映的厚重而广博的历史画面。
3. 古今“穿越”——变“含英咀华”为“融会贯通”,让古典诗词的课堂充满人情美
新课程理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文本、教师、学生、多媒体课件等都属于课程资源,语文教学要在诸因素的互动中展开。要实现这些互动,首要的是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而打破时空的界限让学生借助古诗词与诗人古今“穿越”,就是“动”起来的一种有益尝试。
高中语文古诗词重点范文4
古典诗词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为字数的限制,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显得言浅意丰,这就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又因为学生是从高中才开始接触古典诗词,因而难免显得生疏。而许多老师光凭着一张嘴也很难真正挖掘出诗词背后的深刻意蕴,因此在平时的高中语文古典诗词课堂教学设计中,许多老师往往是粗略的带学生把诗词读上一两遍,然后便开始囫囵分析,最后便草草结束,渐渐地,学生觉得古典诗词学习越来越索然无味,于是古典诗词也愈发难以理解。诗歌鉴赏,鉴赏的前提是读懂诗词,这是许多专家的共识。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活动,让学生走进诗词、了解诗词、分析诗词、融入诗词,让学生充分揣摩古典诗词的意境,钻研诗词的语言、用词,体味作者的情感,充分感受到诗词的魅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古典诗词鉴赏的能力。
网络使过去学生的信息资源主要来自于书本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改观,借助于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实现了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尤其是网络与各门具体学科教学的整合,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更加展示出网络应用于教学的广阔空间。网络技术为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活水,并必将带来古典诗词课堂教学的全面变革。与传统的古典诗词课堂教学设计相比,网络环境下的古典诗词课堂教学设计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直观性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古典诗词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一般理科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直观教具、实物或者进行示范实验直观演示的方法有所不同。网络环境下古典诗词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便是指充分利用网络,让古典诗词的背景、内容、意境显得直观、具体可感。在古典诗词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让学生详细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简况及创作风格;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学习和诗词相关的赏析文字,加强对诗词的直观理解;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介,通过名家解读加深对晦涩难懂的诗词的直观认识;可以通过感受名家朗诵,加强对诗词情感的直观领悟。例如在设计《满江红》时,可以详细讲解北宋的时代特点,岳飞的个人经历及创作特点,通过名家朗读充分感受词的意境及情感,借助名家视频解读充分领会词的内容。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古典诗词不再显得晦涩难解,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的运用,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内容显得更直观,更易为学生所接受。
二、精细性
诗词鉴赏,其最高境界是鉴赏。要想达到让学生能鉴赏诗词的境界,功夫主要在平时,网络技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最大可能。在平时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将网络的活水引进课堂,借助网络的强大功能,秉烛探幽,深耕细作,实现精细化教学,有效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这种精细化主要体现在诗词字词理解的精细化,揣摩字词的作用、好处,揣摩意象的含义、作用,揣摩这些字词对于刻画人物、揭示情感、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手法的精细,分析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表达方式等,并力求全面;情感的精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悉心领悟诗词具体语句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主旨的精细,通过词句的具体分析,搞清作者的创作动机,明晰诗词的写作主旨。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在平时的诗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秉承精细化教学理念,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力求让学生做到弄懂,弄通,弄透,必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的诗词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古典诗词鉴赏得分低的局面。
三、拓展性
在以前的古典诗词课堂设计中,囿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往往只注重文本的分析。而在网络背景下,教师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来观照诗词,做到既注重诗词的内涵,又注重诗词的外延,既可以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提高学生解读古典诗词的能力,极大地扩充课堂容量。古典诗词课堂设计的拓展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识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可以扩展和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作者的相关常识、有趣的故事;通过不同的名家评论拓展对诗词内容的多元认识;通过课后拓展,领悟和所学诗词作者相关的其它不同风格的作品,或归纳出和所学诗词同一类型的某类诗词的共性特点,或和其它诗词进行对比阅读,拓展和加深对诗词的认识。二是思维的拓展,通过对诗词中所采用的不同的版本信息的比较,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通过对背景、词句和主旨的不同认识和理解的深入探讨,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声声慢》为例,其中有“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一句,对于“满地黄花堆积”一句,一种见解认为是盛开的景象,一种见解认为是凋零的景象,引导学生深入辨析。再如《声声慢》一词的创作背景,有人说是李清照中年的作品,有人说是其晚年的作品,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网络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辨析,还可以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网络环境为高中语文古典诗词课堂设计注入了“活水”,也使高中语文古典诗词课堂设计呈现出和传统教学设计迥异的特点,不仅更直观,更易于为学生所领悟,而且分析的更精细,更利于培养学生解读和分析诗词文本的能力,通过知识的拓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有这一切都必将转化成学生切切实实的能力,从而有效改变当下古典诗词教学效率低下的窘境,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成绩。
高中语文古诗词重点范文5
关键词:教育改革;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改革措施;
1.前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有较大一部分的比重。古诗词作为中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之美,感受古诗词的音韵,感受古诗词的思想境界和写作手法。但在新课改的教学环境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目标,探究高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经典文化的兴趣,运用创新的教学手段,充分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体味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2.1教学枯燥,淡化意境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强化学生的背诵,死记硬背中理解和体味古诗词,不仅使得学生失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还不能正确的理解和领悟到诗词中的意蕴。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意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不注重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而是更加注重从字词句、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讲解,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无味,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影响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2.2忽视想象,缺乏见解
高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缺乏学生自主想象力,在学习古诗词时,常常需要学生通过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结合古诗词的情景,身临其境才能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诗人真正的思想感情和当时的心境。现在的教学中,教师的表达能力有限,并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诗词情景,只能从字词句及写作手法中单一、大概的揣测诗人的思想感情。学生对古诗词的分析没有自己的见解,只能死记硬背古诗词,不能充分理解诗词的内涵,失去分析和评价的能力。课堂的知识灌输式的授课,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利于学生学习古诗词。
3.影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因素
对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因素,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把握不正确和不理解,逐渐失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一是外部因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国内外的流行文化冲击了中国文化教育,学生接触网络、广播、电视更多一些,更愿意看一些课外书、杂志和小说等,不愿意学习和研究古诗词,加上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生硬,致使学生失去学习古诗词,语言水平大幅度下降。二是内部因素,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上越来越懒惰,懒得去思考和学习,没有上进心,只是简单的应对考试才死记硬背一些诗词,不去进行深度的探索和研究,对于诗句的真正含义和意境没有理解。
4.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对策
4.1朗诵诗词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是五千年文化艺术的瑰宝,在学习古诗词时进行富有感情的朗诵,从朗诵中体味诗人的内心感情。古人在怀才不遇、生活不顺等情况下,会通过书写诗词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情,大部分诗歌中蕴含着爱国情感、政治抱负及生活遭遇等抑郁之情。只有通过深情的朗诵,不断推敲和琢磨,才能真正体会诗人当时的心境,欣赏诗词的真正内涵。
4.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学习古诗词时,需要想象诗词的情景,置身其中才能更好的感受到意蕴,发挥丰富想象力,模拟当时诗词环境,从而近距离的去体味诗人的心情。教师要学会运用新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脑海中出现一幅幅诗词的景象,才能身临其境的去感受诗词所蕴含的经典,才能体味艺术之美,欣赏古诗词的韵美。在实际教学中,创新教学内容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乐意探索研究古诗词。
4.3优化古诗词的意境
现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为了应对高考,大部分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诗词字词句的翻译和讲解,以及写作手法的分析,忽视了对古诗词真正的内涵及意境的讲解。意境是古诗词的主要内容和要点,通过优化古诗词的意境,可以进一步感受诗人的心境。联想诗人作诗词的情景,与诗人产生共鸣,体味当时诗人悲伤、迷惘之情。优化古诗词意境,促进学生学习古诗词。
5.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应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古诗词作为高中语文的重要教学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真正的蕴含,体会诗人的切身感受。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助于中国经典文化艺术的传播。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古诗词重点范文6
近几年来,随着古文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重视。如何做好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成为众多教育界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古诗词通常都是诗人抒发自己内心情感和寄托抱负的一种方式,其中包含了诗人许多情感因素,所以如果教育方式不当的话,会使学生受到错误的情感因素的影响,使其难以体会到古诗词中作者的真实意图。同时,也会影响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教育作用。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比较大
当前,在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传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着着。一些教师在讲解古诗词知识的时候,还是以让学生背诵为主,只是注重字词和语法知识的讲解。这样就使得诗词被讲解得支离破碎,意义和内涵消失殆尽。一些时候,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只是让学生简单地理解字面的意思。尽管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开始使用新教材。但是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还是以前的,这样就会使教学方法与实际不符,僵硬化的教学必然会使学生出现一些抵触情绪,最终直接影响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方法落后,难以满足学生需要
在当前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于古诗词教学研究的不够深刻,所以缺少新颖的教学方法。教师对于古诗词了解得不够透彻,导致其自身的鉴赏能力不强,这样导致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首先,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还停留在讲解字词句的层面上,许多内容知识和诗词韵味没有涉及。其次,教师的讲解过于注重标准答案,在分析诗词的时候过于强调与答案的一致性,这样就会使学生对于诗词审美和情感的共鸣消失。最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会把时间放在高考考点上,许多有意义但是不经常出现的内容会被忽略,导致古诗词讲解变成了单调的语法讲解。
(三)学生的文言文基础比较薄弱,认识能力有限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迅速传播,这对高中生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高中生往往都会喜欢一些新鲜有趣的事物,但是古诗词相对来说可能会节奏慢,比较枯燥,需要细细的品味和体会。但是因为与学生的思维模式格格不入,所以学生会不喜欢这些内容。许多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多数是带着抵触情绪,态度也会比较浮躁。同时,由于许多学生没有认识到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所以诵读的目标比较单一,主要针对高考的目标诗词,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学校受到限制,学习的效果也不不尽如人意。
二、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于语文古诗词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使学生内心产生学习的驱动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于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教育,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教师也可以联系相关的诗词背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自己朋友离开的时候自己是什么感受。同时在介绍一些背景,王勃和杜少府都是抑郁不得志,得不到重用。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有更多的兴趣学习诗词,也就能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练习,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
对于学习古诗词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加练习。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诵读,使学生通过诵读来逐渐掌握诗词的大概意思,从而不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体会诗词中的内涵。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诗词诵读的时候,首先可以让学生整体阅读一次,使其对于诗词有一个基本的印象。然后教师把诗词的作者以及背景介绍告知学生,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最后,让学生进行诵读,再诵读的过程中不断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感受诗词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思想意蕴。例如在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次整体阅读,然后把作者以及文章的背景介绍给学生。最后让学生发挥想象思维,体会大漠的孤烟直和落日圆。这样学生对于诗词的了解就会更加深入。
(三)注重情感交流,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情感体验是开展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手段。通过情感体验和交流,能够让学生很好地领悟诗词中的意境,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注重增强情感交流,引导学生探索诗歌中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时候,作者通过抒写西域八月壮丽景色来抒发塞外送别的离愁和雪中送客的相思之情。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诗歌中的意境进行探究,使其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把握诗的意境,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熟练掌握高中古诗词知识对于学生的素质和修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提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逐步开展。这就需要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同时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创设古诗词氛围,开展情感教学,使学生能够在一种良好的意境中学习古诗词,使学生迅速掌握古诗词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