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与企业的关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与企业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与企业的关系

财务与企业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企业;财务;业务;关系

企业财务与业务同属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活动,一般认为企业财务就是对企业投资、筹资、运营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等的管理,业务就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生茶、经营、投资、劳动力、服务以及专业技术服务等各项业务的控制管理。

企业财务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的,主要对企业财务资金进行严格的管理、运用、分配,以及对财务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提供决策依据等等,可以说,企业财务主要侧重于企业资金流动管控以及企业价值管理。企业业务是由业务部门负责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市场发展状况、找准市场机会,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及技术服务,实施控制企业业务活动等等,主要侧重于开拓市场、进行需求分析与管理。

一、财务与业务的关系

财务与业务自企业运营时就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之间缺一不可,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财务与业务各有自己的运行规范与标准要求,侧重的任务职责也各不相同,但两者都是以企业绩效为重心开展工作的,并且财务与业务开展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生存、发展、获利,促进企业稳健可持续发展。

企业财务通过监督、控制资金流动情况,分析、梳理财务活动及相关数据,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财务信息,帮助其针对生产经营做出相应的调整、决策。有效的财务管理能够尽可能的降低企I的运营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而提升企业整体效益。企业业务是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手段与工具,企业开展生产运营活动离不开业务机构、业务活动以及业务管理的支持。

二、业务与财务之间存在的矛盾

业务与财务是企业运转的基础条件,可以说,财务与业务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共生关系,然而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财务与业务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且由于两者工作职能、工作流程以及标准要求等的不同,也会产生一定的矛盾。

一是财务与业务沟通的矛盾。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标准都不一致,两者侧重专业能力也不同,这就容易导致双方沟通时产生矛盾。财务部门对企业业务认识不足,实施的财务管理、提供的财务信息不能契合业务部门的需要,也无法有效利用财务管理促进业务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二是财务与业务工作标准的矛盾。企业财务活动是根据相关的法律、制度开展的,如税法、会计法以及会计制度等,财务部门开展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开展,具有较强的规范性、严肃性与强制性。但对于业务部门来说,业务活动是具有较强灵活性的,可以随时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工作标准不同导致双方有工作交集时会产生较多的矛盾与问题。如业务部门在调整变动业务活动时,往往希望财务部门也能随之灵活变动,但对于财务部门来说,任何财务活动都必须按照严格的制度及流程进行,不得随意进行变更。

三、企业财务与业务关系的协调建议

企业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协调运行对于企业的稳健发展有阵极为重要的作用,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愿意看到自己财务与业务脱节运行,只有协调好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与互助作用,再能有效推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充分认识企业财务与业务的关系

企业应充分认识到:业务的展开离不开财务的支持,财务的展开主要是为业务提供服务。企业财务为业务运行投入大量的经费,最终目的是以业务为企业赚取更多的资金,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而业务则是企业财务活动的主要服务对象,业务部门通常被当作企业的利润中心,是资金筹措的一种渠道,也是资金投放的一个重要领域。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不止要明确本身的职能特点与运行标准,还要进一步加深对对方职能特点与标准标准的了解,以便在企业运营工作中进行较好的对接。

(二)根据业务需求合理制定财务计划

业务活动的展开离不开财务的支持,良好的业务活动可为企业扩大市场,降低经营成本,增加财务收入。因此,财务部门在制定财务计划及财务预算时,要及时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充分了解业务活动的开展需求,并以业务活动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财务方案。部分业务预算制定可交由业务部门制定,由财务部门进行辅助指导与把关复核。

(三)结合企业业务分析财务数据

企业产生的财务指标与财务数据是极为复杂的,财务部门要做的不仅仅是分析表面的财务数据信息,更重要的是分析各数据后面隐藏的情况,从而对业务状况进行合理的把握,为业务活动的调整改进提供可靠的依据。财务部门要积极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把财务分析数据告知业务部门,如某一段时期内的成本变动、预算超支情况等,使其针对性的调整与改善。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深入分析,明确业务部门需要改进和控制的地方。

四、结语

从财务部的角度分析通过协调与业务部门的关系有利于财务管理充分推动企业的整体管理。那么从业务部门的角度出发,业务部门也应该主动向财务部门提出需求,并积极向财务部提出相关财务指标的培训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琳曼.浅析会计业务能力与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在关系[J].青春岁月,2015(23).

[2]薛梅芳.浅议协调财务与业务的关系有助于财务管理充分推动企业的整体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09(12):72-72.

财务与企业的关系范文2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区别;相互关系

1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概念

1.1管理会计的概念

管理会计又称作“内部会计”,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的,在科学管理理念基础上,将管理理念和会计进行融合统一,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存储和利用等,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信息,帮助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经营情况做出预测[1]。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体系在财务控制和决策方面的主要构成部分,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评价、计划、控制、确保资源有效利用和财务数据分析报告,企业管理层通过发挥这五项职能,为管理层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帮助企业管理层更好的掌握各项经营动态信息,帮助企业管理层对经营规划、经营决策和控制措施做出合理调整,从而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内部管理的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2财务会计的概念

财务会计又称作“外部报告会计”,主要以报表的形式定期向企业外部与企业经济有利害关系的投资方、债权方、债务方、税务部门和政府部门等提供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以会计准则为依据,以货币形式,利用复式记账原理[2],采用相应的数据处理程序与会计方法,对企业已经产生的经营活动予以会计计量、会计确认和会计报告,并最终形成会计报表,为用户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为会计信息用户进行决策提供帮助,在开展财务会计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中相关规定进行财务信息编制,会计信息的形式必须规范,所呈现的财务信息必须保证信息使用者能够理解,通过财务会计工作所呈现的财务信息必须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2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2.1职能不同

管理会计主要发挥对内管理职能,主要是为企业内部职能部门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目的在于监控企业的经营效率,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财务会计提供财务信息的对象不仅包括内部职能部门,也包括与企业经营经济状况有利害关系的外部对象,其职能不侧重于企业职能部门对数据分析和管理,而主要反映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益和财务状况,

2.2工作方法不同

管理会计工作方法比较灵活,不仅以现代数据方法处理信息,也以货币计量形成数据,并且形成的内部报告和核算表格不再局限于固定形式,财务会计则必须遵循严格的工作流程与方法,并严格按照会计循环和计算方法监督的原则,计算内容则以货币为主。

2.3遵循准则不同

管理会计属于企业内部活动,不受任何会计制度和准则的约束,凡是有利于企业提升效益和改进管理的方法都能作为管理会计的工作准则,财务会计则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必须严格遵照会计准则、会计法规和国家法律。

3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相互关系

3.1会计系统一致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组成会计系统有机整体的两个分支,两者联系紧密,财务会计通过记录和整理已经发生的经济事件进行核算和监督,随着经济结构不断复杂,单一计量方式导致财务会计无法全面适应企业财务管理需要,管理会计能很好适应这种情况,管理会计能够满足企业管理层与各部门之间的各种需要,在决策规划和选择方面使得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更强,所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会计体系发展的共同产物,两者相互依存并相互制约。

3.2最终目标一致

管理会计主要向企业内部人员提供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信息,并对原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目的在于使企业管理层和各部门共同参与到企业的方案和决策制定中,通过对方案和决策的规划和控制,保证企业的经营效益最大化。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人员提供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等信息,目的在于反映企业的经营实力、资金实力和获利能力等,吸引企业外部人员进行决策,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效益提升。

3.3基础信息来源一致

财务会计在对每一笔经营活动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等一系列会计程序时,都必须严格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连续不断的进行确认、计量、核算和报告。而管理会计则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之上,通过对这些财务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后编制出相应的报表,为企业内部管理层和各部门提供相应的经营和财务信息,所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原始资料基本相同,都是企业发生的各种经营活动。

4结语

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会计系统的两大分支,两者既有联系也有不同,在不断完善两者的同时关注两者的相互关系和区别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和重视人才培养,才能满足不同群体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才能促进企业经营模式的完善,使得企业向着健康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与企业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财务核算;会计行为;企业管理;决策依据;资金流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企业的财务核算以及会计的发生机制

企业的财务核算实质上在早期,主要是属于微观经济学领域之中的一个概念,在后来的发展之中,渐渐以微观经济学的知识作为该行为的基础,进一步对企业的资金回收、分配运用以及筹集进行统筹,而统筹过程当中主要是进行协调、控制、指挥以及组织。企业的财务核算行为,最大的目的就是用最少的资金成本,以此来实现企业的最高效的资金利用率,从而促使企业的股东权益得到最大地兑现,从而促进企业的价值能够得到实现。因此,企业中的财务核算,其发生机制就是和企业的利益分配机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也可以说,企业对于利润的追求,促使了企业的财务核算出现以及发展。

企业的会计行为,实质上是具备高度普遍性的经济行为。会计主要是产生在货币计量大发展的时期,其目的在于运用专门的方式系统,并且连续地对企业或者相关单位的资金运行状况,以及各项资金运动后的结果进行核对以及监督。会计行为在早期实质上只是一种财务上的核对,但是后期渐渐成为以企业的财务核算状况为基础的决策参考行为。因为企业的会计行为所能够涉及的面相对较多,其以直观地数据形式,对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予以呈现,因此,其对于促成企业的决策,从而形成企业综合统筹的重要项目。因此,企业的会计行为的发生机制则是建立在企业的综合管理之上,根据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而提供决策参考。

二、企业的财务核算和会计行为之间的共同点

第一方面,企业的财务核算以及企业的会计行为所围绕的对象是相同的,都是针对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进行反映,其最主要考量的就是企业资金流动的价值实现状况,因此,企业的会计行为以及财务核算行为,都具备一定程度上的数据统合功能。在针对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的作用过程之中,会计行为主要是侧重于对各种相关的财务信息进行决策综合,而财务核算行为主要目的是对资金流动状况,以及与此配套的财务行为的有效性考量。

第二方面,企业财务核算行为和企业的会计行为之间,其所依据的基础是相同的。这两种行为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企业在经营以及生产的过程当中所形成的价值,以及这些价值所呈现的经济信息。会计行为实质上并不是属于生产的过程,与此同时,财务核算行为也并不是直接在生产过程当中出现,这些行为都是根据资金管理的需求,由各自的发生机制共同促进和发展的,离开了企业的资金管理需求,企业的会计行为和财务核算行为就失去了意义。

第三方面,会计行为和财务核算行为二者互相交融,形成了管理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已经成为了宏观财务管理核算与会计行为之间联系的纽带,并且有着联系和维护两种行为关系的重要职能价值。会计行为的预测机能,控制机能以及计划机能,还有财务核算过程之中的责任会计机能,这些都统一到了管理会计学的学科知识范畴之中。

三、企业的财务核算和会计行为上的差异点

第一方面,主要是会计行为和财务核算行为之间的职能存在差异。企业的财务核算主要的职能是两个,分别是控制职能以及反映职能。而企业的会计行为则在只能上存在更多的差异。实质上,会计行为包含了控制、计划以及其他的综合性职能,因此,其职能间的分化也相对更多。会计侧重于服务企业的决策,而财务核算更多是对经济业务的一种客观数据反映,是对已发生的财务行为以及财务信息进行整合。

第二方面,会计行为和财务核算的目的是存在差异的。会计行为主要采用更为科学的方法,根据企业当前的财务信息状况,进一步提出管理决策以及优化策略,其本质上是围绕企业的利润实现过程的最大化,从而以较少的资金运转成本,来实现更好地资金应用率,从而给企业创造出更高的经济利润。企业的财务核算行为主要是一特定的统计方法,对已经发生的企业财务信息进行量化核算,从而进行分析、整理,最终形成对企业资金流动状况的科学反映。

第三方面,企业的会计行为和财务核算行为的任务是有差异的。财务核算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更好地对企业已经发生了的经济行为进行反映,最主要是对经济业务所产生的原始信息予以账务呈现,进而为企业提供出更为完善的会计信息。不过会计行为更多是运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经济上的思路,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综合宏观的思考和分析,从而对企业如何降低行为风险,从而对利益分配机制的优化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四、企业的财务核算和会计行为上的互相影响机制分析

企业的财务核算是会计行为的重要基础,而企业的会计行为这是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目标。因为企业的财务核算为企业的会计行为提供了丰富,并且真实的原始经济行为资料,因此,企业的会计分析行为必然是建立在企业的财务核算行为之上的。企业的财务核算行为者必然是服务于企业的会计行为的。企业的会计行为是最佳的经济调配行为,企业的财务核算所提供的具体资料,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更为优质的企业会计行为。

企业的财务核算行为能够更为直接地体现出企业的资金流动的原始状况,并且对于企业在资金运转的过程当中所出现的新状况以及新问题都能够直接反应,不过对于市场变化的动态分析,则需要系统的企业会计行为,通过会计行为配合财务上的综合管理,对各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进行合理化的控制以及科学的预测,最终为企业的财务行为决策提供最为坚实的依据。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财务核算行为和企业的会计行为是密切相关的,企业只有重视企业的会计行为和企业的财务核算行为,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从而在新时期争取到更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冯萍.正确处理会计与财务关系,搞好企业经营管理[J].茂名学院学报,2004(5).

[2]崔赛群.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区别与联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1999(1).

财务与企业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财务治理;企业价值

一、公司财务治理

财务治理大体上可归结为:是在公司制条件下,政府、出资人和经营管理者之间在财务收支管理、财务剩余索取、财务监督、财务利益分配和财务人员配置等方面划分权限,从而形成相互制衡关系的财务管理体制。一般体现在:

1.公司内部财务管理权限划分制度及相对应的人事安排制度

公司资本投资决策权、经营收入和产品定价决定权、成本费用开支权、利润实现确认权与分配权、注册资本扩张与缩小决策权、对外融资举债决策权等方面的权限划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中,国家政府作为所有者或出资者,成为财权划分的主要方面。同时,掌握财权的人员、特别是高层掌管财权的人员选聘安排制度,是公司财务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和其他管理体制一样,没有相应的人事安排制度作为其基本条件,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及其引起的财务行为就不能做到令行禁止,也不能在企I内部形成财权制衡。在国有和国家控股的公司中,政府职能部门代表国家制定和掌握该人事安排制度。

2.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上层经营管理者对下层经营管理者的财务监督体制及财务激励机制

监督机制在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中,国家政府以所有者和社会管理者双重身份参与公司的财务监督活动,设计和调整公司的财务监督体制。激励机制是促使不同层次的经营管理者认真努力工作的条件。在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中,国家政府直接以所有者身份参与财务激励机制的设计、建立和调整,并监督其实行。

3.下层经营管理者对上层经营管理者和所有者的财务信息反馈制度,财务监督体制

为了尽力消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利影响,上层经营管理者和所有者会建立一种定期的信息反馈报告制度,迫使下属及时、尽可能准确报告企业的财务信息,而相对应的下属对上层、一般员工对高层和不同层次经营管理者的财务监督,通过工会或派员参与监事会、董事会的形式表现出来。

公司财务治理是内含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关于企业财权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可以说财务治理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治理可理解为:是以财权为基本纽带,以融资结构为基础,在股东为中心的共同治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财权的合理配置,形成有效的财务激励与约束机制,实现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决策科学化的一套制度安排。

二、企业价值

从传统会计的角度,企业价值指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在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但均以历史成本为前提,并没有考虑任何风险因素,所以企业的账面价值可能与企业的真实价值相差甚远。从现代财务管理的角度看,企业价值是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通常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法对企业进行估值,该种方法一定程度考虑了一定期间内资金的风险因素,有利于统筹安排长短期规划、有效筹措资金等。

企业价值管理是指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以价值增长为目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它强调以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增长为目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遵循价值理念和价值增长规律,其核心内容是进行价值衡量,通过对价值驱动因素的分析和评估,挖掘企业生产、采购、销售、研发、投资、财务等经营环节的价值增值潜力。因此,整个企业管理就是价值管理,它强调的是一种整体视角和观念,与传统的财务管理区别显著。

三、企业价值与财务治理的关系

1.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现代财务治理的目标

2.有效的财务治理可以提升企业价值

财务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对企业的价值造成影响的过程。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财务决策,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具体来说,财务管理提升企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1)创造企业价值的活动。包括税收筹划、集中化管理(尤其是资金)、盈余管理、融资管理、投资并购、成本控制等;

(2)支持企业价值的活动。包括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流程再造、运营资本管理、利润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风险管理等;

(3)保持企业价值的活动。包括财务管理系统建设、会计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制度与组织管理等。

四、结束语

探究发现财务治理水平与企业价值存在正相关关系 ,财务治理的确影响着企业价值,即治理水平较高的公司,其企业价值也越大,可以将其理解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们愿意为拥有良好财务治理水平的公司支付溢价。尽管财务治理机制在我国现代企业中并没有完全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但是不断提高企业财务治理机制,强化财务治理对于公司整体的有效性及全面性,以提升企业价值为最终导向,最终以期将财务治理与企业价值的有效融合迈向新的境界。

财务与企业的关系范文5

关键词:企业多元化战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一、企业多元化战略简述

1.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基本概念。我国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是从多个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及相应作出决策的,发展多元化战略要求企业必须生产或经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统一进行战略分析,使公司逐步发展扩大。多元化战略以满足企业的利益为核心,同时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共享,并产生协同效应。主要目标是拓展新的市场,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经营规模及模式有所改变,进而产生一定得规模效益。与所有改革方式一样,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存在一定的利益和风险性。多元化战略可以扩大企业的市场价值,提高原有的竞争优势。风险性在于实施不当,会造成企业资源浪费分散,使企业效力降低,从而影响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严重会导致企业破产。企业多元化战略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主要是从财务方面出现的,只有有效的做好财务预警系统,才能抵抗多元化战略带来的风险。因此制定多元化战略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财务系统是否安全得当,以及行业或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中的位置,市场变化等相关因素。2.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中型企业先后进行企业多元化战略,并效果显著。由此在我国各行各业都开始了实施企业多元化的浪潮,但是由于企业自身及市场变化的不可控性,多元化战略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适用。其中,部分企业综合市场条件及自身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合理制定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成功,使企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有效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反,一些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不但没有使企业得到发展,反而使企业走上失败,给企业带来风险,陷入危机。

二、财务预警系统在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应用

1.我国财务预警系统的发展。中国对财务预警系统的研究起步晚,而且更多地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在国内研究中,吴世农和黄世忠已经提出了破产分析指标和预测模型;陈静对54家公司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二次函数分析,创建出了6指标的模型;周首华、杨继华和王平在奥特曼基础之上考虑到了资金流动因素而创建了F标记模式。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们国家还没有合适的并通过一般证明的财务预警系统。2.财务预警系统在企业多元化战略中的应用现状。我们国家的很多学者已经开始对财务预警系统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并在我国企业多元化战略与财务预警系统之间做系统深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现阶段,我国财务与企业管理相结合的理论的不成熟,通过现有的财务预警系统相关理论研究还是不能对企业的多元化战略提供足够的可操作性的支持。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关的财务预警系统,由于研究时间较短和客观环境的制约,我国的财务预警系统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因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使财务预警系统不被重视;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运作缺少组织和制度的保证;资金流量指标很少采用;系统的应用忽视定性分析等。3.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对财务预警系统的要求。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对充分了解企业财务信息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必须应用在企业多元化战略的整个过程,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指标,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然后再根据企业的财务报表和相关数据,研究企业遇到的各种风险情况,得出综合的预警结果。在企业进行多元化时提供有效数据,减少风险,促进企业多元化战略的有效实施。

三、企业进行多元化战略需要财务预警系统具备的特点

1.财务预警系统的可参照性。应用财务预警必须以企业日常的财务活动为前提,从企业的财务变化来看企业的运应情况,通过有效的数据分析,预测出公司的整体情况和各项指标是否符合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使其成为企业多元化战略实施中的判断和认识企业财务运行规律的参照或依据。2.财务预警系统的预测性。财务预警系统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清晰的观察出其各项财务指标,企业可以根据这些指标准确判断并加以分析,预在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同时,实时监控,对多元化战略的发展有预测性的作出相关决策。特别是在企业多元化战略中发现财务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解决,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及时改正有效预防,减少企业决策失误。3.财务预警系统的预防性。在企业进行多元化战略中,发现企业在其过程中出现问题或失误,财务预警系统及时发挥其预防性的作用,及时预防企业多元化战略实施的失误,防治财务重大损失,以化解财务危机,使企业可以有效的实施多元化战略。与此同时,企业在财务的日常操作系统上,可以实时记录下企业在处理这些问题时使用的方法及决策,及时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以免类似的财务危机再次发生。

四、针对企业多元化战略对财务预警系统的优化

1.建立适合中国企业进行多元化战略的财务预警系统。不同国家、行业和企业有着不同的会计惯例,其标准财务指标不尽相同,要想使财务预警系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符合企业多元化战略要求和特点的财务预警系统。财务预警模型建立后应定期评价该模型的有效性和精确度,检验模型的理论基础,不断对其进行修正更新,使之适应企业多元化建设及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要求,保持较高的预测能力。 2.针对企业多元化战略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全面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可以有效的避免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战略时出现的危机及风险,所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财务预警系统不但可以采集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分析,更可以有效的避免。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对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要求,使企业走上健康,良性循环的道路。

五、结语

1.通过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基本概念及现状的分析,了解财务预系统对企业多元化战略的重要意义。2.财务预警系统在企业多元化战略的应用,在企业进行多元化时提供有效数据,减少风险,促进企业多元化战略的有效实施。3.企业进行多元化战略需要财务预警系统具备的特点,分别为:可参照性,预测性及预防性。4.针对企业多元化战略对财务预警系统的优化。

参考文献:

[1]何丹.现代企业集团现金流风险预警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2012(17).

[2]韩忠雪,朱荣林.多元化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02).

[3]张慧君,陈丽荣.从财务指标的选用看财务预警系统的有效性[J].华东经济理.2010(02).

财务与企业的关系范文6

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主要是企业现金收支情况,其重点围绕企业收入和成本进行管理。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为了降低企业的发展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目前来说,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主要分为几个方面:一是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财务活动进行科学规划;二是将财务体系中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让职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三是根据企业指定的财务目标,财务管理监督并指导员工严格执行,及时发现并解决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关的应对措施,加强财务控制;四是以多种多样的协调管理措施来保证财务协调管理的职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简而言之,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对企业资金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不仅关注资金的筹集、使用、核算工作,还会对资金的后期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监督,以此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财务管理就像是一只有形的手,它通过对企业资金命脉的控制来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保证企业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二、企业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一)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相互扶持

从企业的发展角度来说,经济效益与财务管理是相互扶持、相互帮扶的关系,具体来说,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管理为企业的未来决策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性作用,有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预算管理需要企业的财务部门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及时收集市场的发展情况、企业的发展现状等与企业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资料,以充足的信息来支撑企业决策,准确预估市场的未来变化情况,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科学地估计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盈利水平和能力。总体来说,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知其经济效益发展情况的。就另一方面来说,企业经济效益数据也是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数据,经济效益数据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

(二)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相辅相成

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经济效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企业经济信息的优化,有利于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为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之后,会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加大其资金投入,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企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增加其经济效益的相关措施

(一)保证预算的全面性和执行的严格性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企业首先需要做的便是加强自身的预算管理,规范预算管理的程序,尽可能地准确预计现金流量、科学合理地填写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做好企业的融资预算工作。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强化企业的业务预算管理。企业在进行业务预算管理时,要严格规范人员的工作行为。企业员工在进行预算工作时,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企业具体的业务来制定合理的业务预算,保证业务情况反映的真实性,为企业后期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及时掌握国家政策,科学研究历史数据。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前,应该对现有的国家政策有一个及时的把握,对企业原来的历史数据做一个科学的分析。例如,企业的市场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应该要以市场各个时期的不同价格为基础,再充分考虑企业市场的月度、季度、年度预测销量以及企业的月度、季度、年度目标利润和产品的结构等。而企业在进行资金预算时,需要结合企业产业结构以及生产的规模,在进行财务预算时,则需要充分参考企业资金预算编制以及市场部预算。除此以外,企业在编制生产预算时,应该要充分参考企业库存、人工的消耗、企业的生产水平以及原材料的损耗等。当然,企业在编制预算时一定会遇到各种的困难,这就需要企业的执行者去不断地调整和掌控。再加上企业预算执行者的福利、工资与预算的执行情况直接挂钩,预算在执行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出现相互争执的情况,这都需要企业预算执行者有足够的智慧。

第三,以各项指标为基础来进行预算工作。就企业来说,为了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企业在编制预算时,需要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来计算各项指标,从而保证各项指标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指标可以及时地反映实际情况。除此以外,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还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保证预算的执行。

第四,关注历史数据,重点分析上一年预算的执行结果。上一年预算的执行结果将会对今年预算的执行有一个方向性的导向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历史数据,通过分析上一年预算执行的问题来有效防范今年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通过对以往问题的分析来完善现有的预算管理,积极改进相关工作,并寻找上一年有利于预算执行的措施,予以积极学习,从而保证今年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的有效性。

(二)强化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

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工作,是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加强成本控制和成本管理是企业目前的重中之重。具体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成本管理:一是加强企业原材料管理,企业在购买原材料时应该要注意岗位的不相容性,建立核算制度和监督机制。完善原材料购买制度,先由生产部门对材料需求进行审批,再由采购部门考核市场价格情况、厂家的生产能力以及产品的质量等多个方面,确定3个或3个以上的供应商,以竞价的方式来科学确定供应商。二是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的管理,建立合理的工资机制和业绩评价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强企业间接费用、直接费用的管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企业制定相关的成本控制体系,严格控制资金管理的各个程序。

(三)加强对费用支出的控制

对于原材料来说,企业应该要完善内部的原料购买程序,并设置专业的人员对原材料的购买进行记录和监督,从而避免因为采购人员的主观行为而导致企业成本费用的提高。在原材料购买完成之后,企业还需要注重事后控制,对原有的材料购买行为进行及时的修正,保证未来支出的有效性。避免设备使用的浪费,企业员工在运用电话等设备时,应该要坚持适度原则。同时,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要对企业产生的每一笔费用都进行详细的记录,并构建费用管理明细账目,以方便随时查询,保证财务费用支出的透明。

(四)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

奖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当然,企业在制定奖惩制度时,应该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企业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例如,针对采购部门,企业可以对更节约成本、科学的采购方法进行奖励,鼓励采购方式的创新。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