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远程教育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远程教育的作用

远程教育的作用范文1

基于聚类的数据挖掘技术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平时及期末考试成绩,挖掘出内在的影响因素,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薄弱章节、课后练习等环节。得到的总结分析应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及日常教学,既节省了大量的练习时间又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图2描述了一个基于聚类分析算法的远程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其中在成绩分析模块中,加入了基于聚类的智能辅导功能模块,用于对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包括选课建议,推荐书目,组卷参数,所在类别特性及成绩特性等。系统根据上述结果给出学习建议和指导,同时修改组卷参数以给出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和特性的试题;学生也可以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智能性。

K-均值聚类分析算法改进研究

为加快聚类算法的计算速度,在K均值聚类算法中加入了基于密度阈值的网格聚类方法,利用网格聚类的速度优势,先对样本空间进行网格划分,通过平滑过滤噪声,完成第一次聚类。密度阈值较小的离散数据应用K均值聚类法实施二次聚类直至条件满足。

基于网格聚类的K均值算法改进令有界定义域集合P={X1,X2,…,Xn},n维空间S=X1×X2×…×Xn,算法的输入则是一个n维空间的点集Q{q1,q2,…qn},q1={qi1,qi2,…,qin},qij表示第i个点的第j维分量。每个网格单元的密度值D(Ci)设定为单元中所有点的数量;在密度阈值的设定上,文献[4]中对传统DB-SCAN算法的改进,选取网格单元中密度最高的N个点的密度值D(Ci)。通常情况下聚类按照D(Ci)降序排列,如果D(Ci+1)与D(Ci)之间的差值较大则认为发生了跳变,此时设N=i。算法具体步骤为:(1)将n维空间的每个维划分成r个不相交且大小相等的区间,形成Rn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单元在第i维的长度计算δi=(hi-li)/p,则有第j个区间段Iij=[li+(j-1)δi,li+jδi]。(2)将数据集中的点映射到单元集中,计算每个网格单元的密度D(Ci)。(3)根据设定的密度阈值对网格单元进行分类:密度大于Minpts的高密度单元被直接标记,密度小于Minpts的低密度单元中的点作为孤立的离散数据等待下一步处理。(4)重复选取聚类未结束网格单元与其相邻单元进行合并直至所有高密度单元聚类完毕,按照公式(2)计算出K个聚类中心的值Gi(0)作为初始聚类中心。(5)对于低密度单元中的离散数据,分别计算其与初始聚类中心的距离dis(a,Ci),当其获得最小值时有a∈Ci,重复这一操作至所有离散数据聚类完成。(6)重新计算二次聚类重心Gi(1),如满足|Gi(1)-Gi(0)|<ε则聚类完毕,否则再次循环K均值聚类方法直到满足条件|Gi(m)-Gi(m+1)|<ε。

实验分析及结论实验采用UCIMachineLearningRepository中的经典数据集Iris,每个样本有4个属性,分为3个类别共150个样本。本文算法GKC(Grid-basedandK-meansClusteringMethod)与DBSCAN和传统K均值聚类法分别进行测试。GKC算法的时间主要为定位数据密集区域以及初始聚类中心的计算。其时间复杂度分别为O(2d×r)和O(K×I×M),I和M代表迭代次数和离散数据数量。表1显示了3种算法在聚类运行时间上的比较,可以看出本文方案在收敛速度上优于另外两种算法。聚类性能采用纯度值进行衡量,某一簇的纯度值Eij等于簇i与类j的交集。从图3中可以看出,GKC在纯度上优于K-means及DBSCAN算法,且纯度值曲线波动较小,具更好的稳定性。

结束语

远程教育的作用范文2

一、利用课程资源中的探究活动,搞好探究实验

远程资源中的探究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取材合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例如,在《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一节的探究活动中“:哪种吸声材料安装后控制噪声效果更好”,其中对活动的目的、活动的形式、内容和要求都写得非常清楚且适合八年级学生的学情及接受能力。要求不高,难度较小,容易操作。于是我根据上面的要求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及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动手操作、详细记录、认真分析、充分交流、认真总结,实验效果非常好。再如,《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实验,通过探究实验最终得出:(1)平衡螺母哪边高往哪边调;(2)实验前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是为了消除杠杆重力对平衡的影响;(3)实验时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是为了便于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4)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这样更加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同时在交流中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随着探究活动的进一步深入,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

二、利用课程资源中的“学科实验”,强化小组实验

利用远程资源中“学习指导”里面的物理“学科实验”,强化学生小组实验。“学科实验”是分类视频资料,可以在学生分组实验之后展示,使学生在对比实验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也可以在学生分组实验前向学生进行播放,对学生的分组实验起到一个较好的指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问题猜想、实验设计、规范操作、观察与现象描述、数据记录、探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能够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例如,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教学中,我利用“学科实验”中的视频资料,通过观察U型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来比较液体压强大小,从而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1)同种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利用“学科实验”中所提供的反复学习与讨论的范例,可以供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并不断提高。

三、利用扩展资料,增强实验兴趣

利用远程资源中的物理“扩展资料”,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更多课外的有趣而又有用的物理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并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启发。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中的“扩展资料”美丽的压花玻璃、奇妙的漫反射、自行车尾灯的反射,激发学生积极地去观察、探究、实验,有的同学出于好奇,就把玻璃打碎来观察,更有的学生课下把自己的自行车的尾灯拆下来并拆散进行观察与实验,可以说他们的兴趣很高涨。

远程教育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远程教育“三农”农民素质服务

广播电视大学自办学以来,一直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地方、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1999年8月,原教育部电教办转发《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贯彻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实施“为三农”服务项目”。2004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转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面向农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央电大明确提出:“电大作为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要在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之一,就必须继续坚持‘四个面向’,并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断充实、丰富其内涵,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作为电大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更加主动地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为建设农村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这一重大目标对整个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奋斗目标,也为现代远程教育展示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运用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为建设新农村服务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是培养新型农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据统计,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4.8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只占0.5%。农业部的调查显示,懂得如何使用农药的农民不足1/3。农村、农民教育的相对滞后,已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尤其是致富能力的提高,并成为制约我国农村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发展农村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已刻不容缓。

1、培育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而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现代化。农民受教育的程度及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总理曾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然不能没有新型农民。

2、培养新型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的重要途径。当今社会,科技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突出,已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到70%—80%,而我国仅为40%,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重要因素是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大量的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的应用与推广。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型农民,可以使更多的农民适应专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发展的要求,使大量的农业科技成果最终要被农民所掌握,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培育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必然要求。提高农民素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职业技能,既影响了现代化农业建设,也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影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而影响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建设新农村,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

二、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农村教育还相当落后,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1、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我国农村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与城市平均水平相差近3年。在15-64岁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受市场、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的从业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真正从事农业的农民,文化程度素质更低。

2、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整体素质偏低。2002年我国农村小学专任教师数为399.5万,占全国小学专任教师数的63%;小学学校数为38.4万,占全国小学学校数的84%,在校生数为8141.7万,占全国小学在校生数的67%。而占全国16%的城镇小学却占有全国35.7%的专任教师。可以看出,农村小学规模小,学生多,教学任务重,相对而言,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农村普通中学的情况与农村小学的情况类似,占有全国49.6%的农村中学却只占全国37.6%的专任教师。从师生比例上说,农村普通中学的比例也比城镇的低。虽然我国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7%;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86.5%。但是,农村教师的专业化不高,边远山区农村教师更达不到上述的学历标准。

3、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不协调。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农村教育并没有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一直在沿袭城市教育的发展模式,与城市教育采取相同的课程设置、教材、教法、进度,满足人们想通过升学来改变学生自身及家庭命运的心理需求。教学内容缺乏联系地方实际,致使农村教育与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视回乡参加生产劳动的大批中学毕业生对生产知识和技术的需要。农民技术培训学校数和办学规模都呈减少趋势,形成了农村基础教育一枝独秀,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十分薄弱的局面。三、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我国现代远程教育是在经济与社会转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定时期产生和发展的新型教育形式,其社会性、开放性的本质特色,决定了它能够更快,更协调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承担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使命,主动为“三农”提供服务。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是现代远程教育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一)与其他教育相比,电大作为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系统运作优势。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分工协作,进行系统办学,是电大远程教育有别于其他国内外教育机构的重要办学特征。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农村,覆盖全国的办学管理体系和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可以及时地反馈不同地方、不同层次人群的多样化教育需求,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教育服务,比较好地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建设需要,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2、远程教学优势。电大系统具有天网(卫星网络),地网(计算机网络和电信网络)、人网(以电大自身独有的办学系统和与之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特点的管理网络)“三网”,“三网合一”是电大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和优势。覆盖全国的卫星教育网,通过卫星地面接收站,延伸到农村,覆盖到千家万户,把中心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传送到基层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供那里的人员学习,为全国各地农村的求知者接受教育和培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办学的开放性、灵活性。电大远程教育秉持开放教育的理念,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突出办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基于网络环境的远程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为学习者个别化、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适应了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要和求学者个人的需要,具有时空自由、资源共享、方便迅速的教学信息、覆盖面广、学习成本低等优势,尤其适合我国边远贫困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等高等教育优质资源难以到达的基层农村人员的学习。

4、教学资源的多样性。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实施远程教育的前提与条件。多年来,电大一直非常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积极构建反映远程教育特征、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多种媒体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努力为参加学历教育、短期培训的各类学生提供优质的多种媒体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体系。在传统文字教材建设上,大多数教材设计采用“合一式”,即注重将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自学指导、自测练习有机结合起来,能有效帮助学生自学与思考;在其他媒体资源如录像、录音、VCD、CD、多媒体CAI课件、网络课程的制作中,积极把握开放性与灵活性、参与性与交互性、智能性与可控性的特点,从而制作出了一批受学生欢迎、形式多样的优秀教学资源。

(二)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1、加强系统建设,增强服务能力。教育部办公厅转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广播电视大学进一步面向农村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指导各地方电大制定贯彻实施《意见》的具体措施,同时注意统筹当地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地方电大的办学优势,积极支持其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农村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大力强化系统建设,把县级电大作为重点,充分发挥县级电大工作站的基础平台功能。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县级电大工作站的硬件建设,狠抓县级电大工作站教师及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使县级电大成为服务三农的中坚力量。此外,有条件的地方还应以县级电大工作站为基点,使教学网络进一步向乡镇延伸,从规范运行、增强活力、资源共享、提高效能和协调发展等方面入手,探索管理的新模式,给基层电大更多的办学和教学自,提升其适应性、主动性,形成地方特色,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转变观念、重心下移。远程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意味着办学的网络、资源、服务和管理等要实现全方位的重心下移。目前,国家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燎原学校”、“村村通”工程等,为教育重心下移的实现搭建了一个平台。此外,在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系统重点打造县级电大网络,其意义不仅在于使这些县级电大具备了功能完备的网络教学平台,成为为“三农”服务的县级区域远程学习中心,更在于以县级电大为基点,教学网络进一步向有条件的乡镇延伸。同时,开辟“新农村”远程教育网站,构建服务平台,把信息资源发送到更多乡镇,使县级电大和乡镇网站成为远程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信息中心。调整教学资源开发策略,提高服务效果。在内容上,要结合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特点,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资源,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贴近农村实际,拓宽服务领域。电大远程教育要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积极研究、探讨和把握农村受教育者的各种需求,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开放教育与普通教育兼有,高等教育、中专教育与各类培训并重,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兼顾,形成立体化、多功能的教育结构和层次体系,从而更好地提供适应性、针对性、实用性、灵活性、实效。大力开展各类大、中专层次的学历教育,培养农村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专门人才;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以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本、专科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和新课程教学能力;积极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文化科技素质和管理能力,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以农村青年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掌握种、养、加工方面的实用知识和技术,为推动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余善云.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服务终身教育体系方略[J].现代远程教育,2005;(5)

2.孙俊芳.关于电大远程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几点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05;(12)

3.张少刚.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远程高等教育服务“三农”[J].中国远程教育,2004;(4)

远程教育的作用范文4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育组织之间采取多媒体方式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的教育形式,是将课程传送给校园外的一处或多处学生的教育。它主要是指通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像)以及包括实时和非实时在内的计算机技术把课程传送到校园外的教育。这一教育模式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以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黑板为主的教学模式,给传统教育带来了源头活水,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了以下几点感受:

一、远程教育为语文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充当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语文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在教师的“主宰”下,学生成了标准的“容器”。而教师只需一本教学参考书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填满这些“容器”。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阻碍了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也大大限制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大大扩展,远程教育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作为“信息源”的身份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成为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和导航者。学生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轻而易举地就能获得大量的学习资源。为了应对知识面日益宽广的学生的需求,教师不得不要求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获取更多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二、远程教育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大幅提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生活是语文知识的来源,但它本身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丰富性。作为年龄尚小的初中生,生活经验匮乏,理解能力有限,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多方面限制,老师又不能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对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困难,尤其是对一些阅读文段的赏析更是无从下手。如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远程教育进入课堂,就为语文情景的创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远程教育资源在语文课堂上的合理运用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形成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教学内容的创作及呈现。而远程教育手段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景,有利于沟通生活中的语文与课堂上的联系,从而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理解语文、爱语文、应用语文,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远程教育为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减负”越来越引起教育各界的重视。这样,抓住课堂的45分钟,成了广大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远程教育资源为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优秀的教学资源要想获得最大范围的共享和最及时的更新,必须借助于网络。网络不仅可以实现教师——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能最有效地发挥优秀资源的价值。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将会空前扩展教师和学生的信息资源,教师和学生借助网络可以访问各种资源库,获得直接相关的素材和资料。通过网站,获得学科的最新信息,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而且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示原来无法直接展示的东西,摆脱了传统的、被动的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因而,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和发现知识创造有利条件。从而真正达到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甚至自我创造新的知识。

例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课,能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的就是作者在文中列举的两个战例。这两个战例有何不同之处,各自有什么特点,具体的情形到底是怎样的,对古代战争生活缺乏感性认识的学生较难理解,单凭教师对文字的解释以及版画的讲解都很难突破这一难点。而借助计算机的演示、能很好地将此难点化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在屏幕上出现古代城池的模型,再用箭头和线条代表作战的路线,最后用形象的符号显示战争的结果。用直观演示,动静结合的效果,无须教师的任何讲解,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完全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从中获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真正认可。正是远程教育资源的巧妙运用,才将学生活动引向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前台,教师也由讲解者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远程教育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教育技术;远程教育

教育技术是育人技术及其创新整合的技术,核心是教学设计技术和课程开发技术。它是20世纪国际教育界新兴的学科之一,更是近几十年来各国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实践领域。从电化教育到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自身在不断发展进步,同时它对教育的各个领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传统教育在观念、理论、管理、实践等方面的变革,更对远程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对远程教育的研究中,各国学者均认同”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处于时间和空间上的分离状态”这一观点是远程教育的首要本质特征,若在远程教育中实现有效的学习,则必须通过某种途径重建教师和学生的联系.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技术在远程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和对其的影响不容忽视,总结起来,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理论

远程教育的发生与发展始终都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一系列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远程教育的宏观理论中,远程教育的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理论就是依据远程教育的发送模式的不同对远程教育进行的分类。在这种分类方式中,不同的学者的分类方法不尽相同。其中,我国学者丁兴富的分类方式是:第一代远程教育是函授教育,以印刷材料,照相,电话,幻灯,录音,电影及早期播音等为主要传播和沟通媒介;第二代远程教育是多种媒体的远程教育,其主要传播和沟通的媒介是大众媒体(广播电话、卫星电视)、个人媒体(录音、录像、光盘、微机)和远程电子通信、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第三代远程教育是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其教学内容的传播途径和师生、生生交互方式主要是远程电子通讯、无线移动通讯、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知识(智能)媒体、虚拟技术等。从上述分类方式中可以看出,远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也在不断进步。.

二、远程教育课程开发中的教育技术

它是指教育院校及其他教学辅导和技术人员用来设计、开发和发送远程教育课程的各类教育技术。这里除了课程开发和发送中必备的教育技术基础设施(如:印刷厂和出版社,视听材料制作中心和音像出版社,卫星电视发射,转播和接收系统,计算机课件设计和开发软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教学平台等),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教学媒体使用技能和课程材料的教学设计的专业理论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人员和辅助教学人员教育技术人员、教学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共同来实现远程教育课程设计、开发和发送工作。

在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和教学设计的应用中,首先,教学要素的扩展和重组是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特点。远程教育的教学要素是教师、学生和资源,在远程教与学过程中,它们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有了不同于传统校园面授教育的新特点,并进行重组,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发送”。其次,各国开发与远程教育实践证实,课程资源开发与学习支助服务是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重点。它们决定着远程教育的质量,更是远程教育成功与否的基础。最后,对远程教与学创新模式的探索是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的难点。即该如何通过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和发送及学生支助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来实现远程教育环境下的教与学行为的重组。并保证学生自治及自主学习与学习支助服务中的双向通信互相平衡是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关键。事实上,历史和现代所出现过的和现存的各种远程教育形式均是对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

三、远程教育学习支助服务方面

在远程教育中,作为学习的学生有着与传统教育中的学生明显的差别。如:他们绝大多数是成人;学习以业余学习为主;学习环境主要以家庭、工作单位为基地;具有工作和家庭负担,学习时间通常较为紧张;对远程学习的要求差异较大,学习目的与动机不同;学生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不均,所处环境差异较大等。了解远程学生这些普遍特征,有利于在远程教育中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助服务。学生学习支助服务是远程教学院校及其代表者教师等为远程学生提供的以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助服务的总和。其目的在指导、帮助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远程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远程院校提供的学生与学校及其代表的双向通信机制的形式可以是人际面对面交流。如:组织学习小组或互助小组、短期住校、集体实验或社会调查等。但大多数情况下,与学生的双向通信仍以基于技术媒体的非面对面接触交流为主要形式。如电话交流、广播电视信息、信函、可视电话、视音频会议、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实时或非实时交流、移动通信和移动上网通信等等。而且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应用,学生学习支助服务的方式和内容愈加丰富。

四、教育技术改变了远程教学系统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观念

当代教育技术与心理科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的以认知主体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在创设的情境中认知主体的意义建构和协作学习等理论,以及教育技术中对教学系统开发与教学设计中新一代以学为中心的理论模型,均对远程教育教学系统中的教师和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支助服务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两方面,不论是远程教育院校、教师、教学辅助人员还是学生,均以学生为中心、为基本指导思想。这就意味着在远程教育教学系统中,不仅学习组织形式以学生自学为主,实现学生自治,而且要求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远程教学全过程的组织实施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包括课程资源的创作设计和发送,以及学生学习支助服务。因此,院校、教师和学生都转换了观念和角色,院校成为主动面向学生提供高质量课程和服务的机构和角色,院校成为主动面向学生提供高质量课程和服务的机构和组织,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和助手,学习的指导者和助学者,学生应该成为教育技术应用的中心。

五、远程教育管理中的教育技术

这是指远程教育院校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及其他种管理中使用的各种教育技术。就教学和学生管理而言,远程教育是一种大规模的工业化形态的教育方式,无论是教学计划的制定到课程设计、源分配再到每门课程多种媒体学习材料的设计、制作和发送,到学生管理中的学习者注册登记和课程选择、作业收集、批发、登记和返还,再到平时的考查和考试。.

综全所述,教育技术对远程教育及其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随着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远程教育必定会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徐福荫.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远程教育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综合素养 写作能力 工作效率

一、提高了农村学生的综合素养

1.开拓视野 增长见识。由于农村孩子的见识少,知识面窄。因此他们对知识的积累仅仅靠书本上的文字及图片来获得。自从农村远程教育开始实施以来,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欣赏到世界各地的美丽风光,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还可以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等等。例如:农村的孩子从来都没有去过北京,可是在新课标的教材里,几乎每一册都有关于首都北京的文章介绍。那些零零散散的文章无法让北京在他们的大脑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当学生观看了《我们的北京》记录片之后,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北京的红墙黄瓦,高楼林立,立交桥纵横,以及神秘的故宫,雄伟的长城??????这样的教学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把对北京的印象深深刻在脑海里,对首都北京充满了热爱和向往。

2.纠正语音 提高朗读效果。农村里的教师一般都是本地的老师,他们的普通话带着浓厚的地方口音,很不标准。上课时他们的口语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就像是在唱山歌。听起来很别扭。运用农远教育后,这种情况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教师在教学生字和课文时,播放生字和课文的范读,让学生反复跟读,再个别练读,慢慢纠正口音。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朗读效果提高了。由“唱课文”变成了“读课文”

二、激趣 提高写作能力

农村孩子的作文大多没有生命,枯燥无味。作文的内容要源于生活,体验生活,对生活的自然流露和感悟。可是农村孩子的生活很单一,知识面也很有限。因此他们写作文时都是无话可说。可是,自从运用了远程教育后,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写作文时也更有热情了。例如:在教写景的作文时,让学生观看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同时再配上适当的音乐以及配音,把学生带到情境中,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祖国的美景。激发学生情感的自然流露。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的作文与以前的相比竟然是天壤之别。

三、提高语文教师的工作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内容仅仅靠书本上的介绍很难让学生有效的理解。因此,教师们在备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其内容。总是要翻阅大量的书籍、文献、典故等等查找资料。这样往往要花很多时间而且所查到的资料也只是文字形式,并不是很理想。有了远程教育后,网上的资源应有尽有。教师们备课就可以在互联网上随意搜索。就可以获得想要的资料。这种方法既方便又快捷。提高了不少效率。

四、提高上课效率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老师“满堂灌”。整节课都是老师在不停的讲,学生在不停的听。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厌烦乏力。运用了远程教育后,大大改变了以前的种种状况。例如:在教学《月球之谜》一课时,学生肯本不理解什么是宇宙什么是太空。教师运用了多媒体手段把宇宙太空的图片以及月球上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同时还配上了声音。让学生犹如乘着宇宙飞船翱翔在浩瀚的宇宙中,想象能力也犹如插上翅膀随之飞翔。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拓宽视野。通过远程教育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图片、声音、动画等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从而协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比如:低年段的识字量很多,识记难度大,学生不喜欢上识字课。远程教育能够利用多媒体以声音、图像、文字并存。向学生展示趣味性的识字方法。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五、实现课堂互动,愉悦气氛

自从运用了多媒体手段进行语文教学后,激发了学生参与求知的欲望,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以丰富的想象、牢固的记忆和灵活的思维获得学习的成功。例如:在教学《找春天》这一课时,教师播放了一些春天的美景图片以及有关春天的歌曲。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下渐渐激发了情趣。主动去观察春天,寻找春天。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他们在小组里编排了《春天来了》的课文短剧。第二节课上课时一些同学扮演燕子,小草,柳树,青蛙等造型,把春天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远程教育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横生,达到了非常理想的课堂效果。

六、拓宽课后延伸空间

传统的教育形式是以本为本。教师只讲解课本里的知识。学生的知识来源也局限在课本里。有了远程教育就不一样了。例如,在教学《赵州桥》这一课时,教师还在课后拓展里向学生展示了现代世界各地不同的桥。有立交桥、潜水桥、气垫桥、跨海大桥等等。使语文教学更加具有知识性和积累性。从而拓宽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