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元智能教与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元智能教与学范文1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素质教育实施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2-0191-02
一、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与现状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方法和标准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目前,课堂教学评价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从评价本质上看,课堂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是否满足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需要的价值判断过程,应该考虑到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否做到了有效地传达和熏陶以及学生是否有效的吸纳和发展。目前的评价活动中,存在着仅凭课堂表面现象进行评价的情况,如:教师在课堂上是否使用多媒体,教师是否有提问及提问的次数,而忽略多媒体使用的有效性和所提问题的价值。如果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关注这些表面指标,容易失去评价的实质。
从评价方式上看,重结果而轻过程。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而现实的课堂教学评价往往依赖于考试和测验所得的分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区分学生及教师的“等级”,这种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方式严重阻碍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以下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进行探讨。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介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er)在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智力并不是某种神奇的、可以用测验来衡量的东西,也不是只有少数人拥有。在综合了生物学、遗传学、心理学、神经学、人类学等多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确定了社会文化在人的智能发展中的重要性,将智力定义为:“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作产品的非常重要的能力。”并指出,每个人至少有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在1996年,他又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即自然观察者智能。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力观之所以狭窄,是因为把智力主要限于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两方面,忽略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方面。以传统的智力观为基础的智力测验和考试,也主要集中在语言表达和数理推断方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能力。这种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好的预测性,但对预测学生的毕业以后的情况,今后的潜力和表现则无能为力。
多元智能理论所带给我们的全新教育理念是:教育要让每个学生拥有自信,看到自己发展的希望,打开他们智慧的大门。多元智能理论不信奉“谁最聪明”,而是看重“谁在哪个领域更聪明”,让他们在学习中有一种参与感和胜任感。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启示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看到,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将学生的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结果是:有的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突出,而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则显薄弱;另一些学生不仅这两方面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其他类型智能也受到抑制,出现厌学的现象。课堂教学评价的初衷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偏离这个轨道就会出现伪评价,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影响其成长。
多元智能理论对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统一的教育理念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它们具有共同的教育理想。多元智能理论强调通过教育教学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其核心是为了提高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或生产及创造新产品的能力,这与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的21世纪的创新人才具有一致的价值追求。课堂教学评价就是要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不能陷入为评价而评价的泥淖。
三、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评价
(一)主体多元化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智力观中,智力的生存环境是特定的文化或社会,强调了一种实际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应该是自然的学习环境中或者说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使评价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自然地进行,而不是在一学期学习时间的剩余部分中外加的内容,仅仅针对其最后的结果所进行的静态评价。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进行相互间的评价。对于学生学习评价,可以由多元主体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就其相关智能的发挥情况做出判断,如学生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情况。这种过程性评价,侧重于质性上的衡量和评判,使评价更自然轻松,不僵化,体现了一种人文性。
2.同学之间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样,属于一种外部的评价,多个外部评价主体可以使外部评价不单一、多元化和合理化。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相处的时间较多也较灵活,特别是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他们的交流讨论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也容易对其他同学做出非盲目性的评价。这个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的提高。
3.学生的自我评价。这种评价属于内部评价形式。未来社会,要求每一个人能够成为自主的终身学习者,学校学习只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使学生不只是对外部评价单向被动地接受,自己也能主动地参与其中,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例如:学生可以主动地用日志、同伴评价会、展览会以及非正式师生讨论等来记录他们的学习,并依此进行自我评价;或者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来实现对自己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方式也可以在学习结束后通过让学生填写学习反思性问卷来实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情况。这个过程同时有利于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提高。目前比较流行的自我评价法有档案袋评价,它主要是通过收集学生经过选择的各科作品,以及一切和学生学习有关的并能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
学习过程评价补充了学习结果评价,使评价具有情景性和动态性,接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使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二)多元化课堂教学结果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为他们提供有关智能强项和弱项的信息,以及提出以后继续学习方向的建议。因此多元化的学习结果评价方式更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开展。
如何实施多元化的学习结果评价呢?举例来说,如果学生认为他可以运用图表、音乐等一些非言语逻辑智能形式来展示他的学习结果,就可以选择不用语言智能或逻辑智能来解答。换言之,对于教师出示的用于检查学习结果的试题,学生可以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有把握的智能形式来完成试题,而其他智能形式的答题表述可以只作为最后评价的一种参考,这与传统的只通过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更具体的说,比如几何中关于两锐角互余的学习,有的学生可以运用数理逻辑智能通过书中的图形很好的理解并掌握;而对于有的学生来说,利用实物进行操作演示即发挥他的视觉空间智能才可以深入的理解记忆。虽然这两种智能类型不同,但都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即对于两锐角互余知识的掌握。在评价中,我们不能说哪个学生更聪明,只能说前者数理逻辑智能是优势智能,而对于后者而言,视觉空间智能是他的优势智能,他们利用各自的智能优势最后都达到了学习目标,而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也符合多元智能理论所谈到的教育教学观点之一即利用多元智能来教与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优势智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多元化的学习结果评价方式打破了以往只以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为单一评价标准的局面,这一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轻松自如,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也就不必为所测试的智能是自己的弱势智能而担心。教师也不会仅仅通过考试分数而筛选出“差生”。
四、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不再为“淘汰与选拔”服务,现代教育评价的一个理念是“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只存在发展方向不同的学生,不存在“差生”。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就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建立自信,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素质教育提倡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从这一点来看,也可以说多元智能理论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在素质教育潮流的引领下,多元智能理论观下的教学评价,应是我们当前甚至是未来教学评价的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美]James Bellanca,Carolyn Chapman,Elizabeth Swartz著,夏惠贤等译.多元智能与多元评价――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美]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著,霍力岩,沙莉等译.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第三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美]卡罗琳・查普曼著,致庭瑾主译.在课堂上开发多元智能[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美]Howard Gardner 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多元智能教与学范文2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孔海兰 贾镇南
一、基本含义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主体性发展,研究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主导着教学改革发展的走势。如何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是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
“多元智能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英语教师改变过去单一传递、讲授、灌输语言的方式,转为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的差异,着力研究学生的学法分层,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学生的不同,采取启发性讲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动手实践、调查探究、交流辩论、自主合作等多种方式,甚至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经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中,选择、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智力与个性,开发和培育学生智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理论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语言智能(1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spatial visu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 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8项天赋智能。语言智能就指有效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以表达自己想法和了解他人的能力;数学逻辑智能是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空间智能是以三维空间来思考,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内在的空间世界表现出来的能力;音乐智能是觉察、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肢体动觉智能是善于运用肢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运用身体的一部分改造事物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是觉察并区分他人情绪、动机、意向和感觉的能力;内省智能是自我觉察的能力,并能以此做出适当的行为、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自然观察者智能是对生物分辨观察的能力。
三、基本特点
传统的教育侧重的是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训练、开发和评价,使相当多的学生潜能被忽视,被压抑,而“多元智能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每个学生树立自信,开发潜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以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的多元智能课程的特征是:从教材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找到发挥每个学生智能优势的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智能手段传授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教学中设计多感官参与学习的活动,譬如视(图画或文字)、听(录音)、唱(英文歌曲)活动相交替,说(口语)与表演活动(角色)相结合,以训练不同的智能;根据学习的内容,创设相关的情景,利用直观教具或实物,把游戏引入课堂,模拟生活,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英语与交流英语;根据学习的阶段,把语言学习与智力开发相联系,通过作业、小组研究项目和讨论,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合作能力、自我认识等各方面智能;运用各种评价工具,评估学生的智力表现,促进他们综合地运用多种智能,帮助他们选择适合其智能特点的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
四、基本要素
“多元智能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有四个教学要素:能力的感知──通过触、嗅、尝和看等多种感官经验激活各种智能,感性认识周围世界事物的多种特征;能力的沟通──通过接触他人、事物或特定的情景体验情感,调节并强化认识活动;能力的传授──在教学中传授学习方法与策略,把智力开发与教学重点相联系,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智力程度,发展潜能;能力的综合运用──通过评估促进学生综合地运用多种智能,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学习,并有所作为。该教学法根据人的不同智能特点,构建每个人学习英语的最佳智能途径和个性化高效学习方案。使所有学生感到学习英语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比如:有人背诵和演讲英语表现出色;有人对数字、运算的内容非常敏感;有人阅读配有图片的文章事半功倍;有人身体语言及表演胜人一筹;有人通过唱歌记歌词过目不忘;有人合作式学习兴趣高涨;有人独立学习专心致志;有人对动物、植物、天文、地理方面的内容情有独钟等。通过发掘每个人8项智能中的优势,激发全脑智能效应,从而突破传统英语教学机械教条、单一僵化、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传统英语教学,从最古老的语法翻译法到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意念—功能法再到暗示法、全身反应法等,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片面依靠语言分析及模仿和死记硬背,不可能发挥每个人的最佳潜能和激发每个人的兴趣,因而无法因材施教,难以保证教学效果,难免大面积掉队。而英语多元智能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任务型教学,教会学生发现和运用自己8项智能中的强项或强项组合在运用英语的过程来掌握英语,确保学习的最佳兴奋点和最优学习效果。
五、基本流程
“多元智能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训练认知策略,发展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能运用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释、说明、创造知识、建构意义以及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语言技能的发展对学生取得任何学科学习成绩的成功都有显著的影响。教学中教师应训练学生有效倾听,在听的过程中判断内容、抓住中心主题,在听后针对重点进行概括;训练学生使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做笔记、记重点,积极勾画心理图式;培养学生资源策略,鼓励学生涉猎教材以外的资源(如词典、英文报刊、图书馆资源、互联网信息等),使他们在不同阶段达到相应的资源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他们发展语言智能。
(二)指导阅读训练,促进逻辑数理智能
逻辑数理能力涵盖数学、科学和逻辑三个领域,它主要指数学和思维方面的能力,包括推理和运算的能力。外语属于文科,似乎与逻辑数理没有联系。其实不然,外语学科同样拥有某些数学概念,如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掌握这些概念可以促进外语习得。
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阅读训练中,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提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预测和改变逻辑结果等能够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逻辑数理智能在思考和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指导学生根据语篇线索(如注释性线索、同义词、近义词线索、反义词线索和语境线索等)猜测不熟悉的语言现象,理清句子基本结构,整合文本的意义;根据语篇中已知的信息推理故事情节的发展;根据字面意思、语篇的逻辑关系以及细节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态度,深层理解文章的寓意;根据所读内容用文字按逻辑顺序表述主题。这些阅读练习具有挑战性,能够锻炼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
(三)运用空间表征策略,开发视觉──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指对结构、空间、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包括用视觉手段和空间概念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利用真实空间、借助现实物理空间(如教室或物体的位置)进行直观教学(如教at,in,on等方位介词)是培养空间智能最直接的手段。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视觉──空间智能。利用二维平面内的空间关系,创设人造图表空间,可以把教学内容视觉化,达到空间表征。
(四)营造音乐环境,培养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广泛应用于开发个体各种智能与潜能。青少年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因此,利用教材或课外的音乐资源,把音乐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主渠道。教学的方式有听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唱与教材同步的英文歌曲或与生活联系密切的抒情歌曲。
研究表明,听歌会促进输入、内化和习得目的语;唱歌既可以提高音乐的理解力、增强节奏感,也可以学习语音、语法和句法,增加词汇量,还可以增强语感和语言文化的熏陶、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在外语学习中配合音乐会使记忆课程变得轻松、简单,适时地安排学生听、唱英文歌曲能够消除疲劳、活跃课堂学习气氛、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认知与情感水平。
(五)加强动觉训练,提高肢体──运动智能
肢体──运动智能指个体控制自身的肢体、运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思想感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与认知发展、语言发展和情绪发展密切相关,在玩中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智能发展;在玩中看、听、说,体现了“在做中学”的原则。有资料显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有10%的知识是从读中学到的,20%的知识是从听中学到的,而70%的知识是从读、看和说的协同中学到的,而90%的知识是通过一边肢体动作、一边说学到的。现行教材把课堂游戏纳入教学内容,其中演示类游戏较多。演示类或戏剧游戏属于动觉游戏,能够同时训练学生的肢体语言、口语和书面语,促进语言与肢体的配合、动作与表情的协调。
(六)开展合作学习,塑造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人的智能最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指与人交往合作,觉察、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做出适当的反应的能力。创设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营造轻松自如的学习气氛、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学生之间愿意沟通,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教师可以对小组指导或提供帮助,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形成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
(七)认识元认知要素,开启自我认识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是关于建构正确的自我知觉的能力。自我认识智能者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反省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能力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元认知是智能的核心,元认知意识能鼓励学生做出成功的选择,并有效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学习者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元认知水平的高低。
(八)训练观察技能,改善自然智能
自然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培养自然智能是各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外语学科也不例外。教学中可以利用环保与生态题材的课文,引导学生学习植物、动物和环境方面的知识,并联系实际就某一话题展开调查或讨论。培育学生的自然观察者智能,可提高学生对大自然和户外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天气、季节、动植物等变化的敏锐性和观察力。
六、实验成效
实践证明“多元智能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必然调动学生多种智能活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快乐,从而拉近了英语与学生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成效
申报者孔海兰老师在初高中从教16年,多年来尝试初中“多元智能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验中,把理论和自己的学科,自己的学生,自己的条件等实际结合起来,创造了丰富的课堂,发现了一个个学生的才能。现已被学校其他英语教师所认可并推广应用于本县初中英语课教学中。
七、推广价值
初中英语教学中,无时无刻不用到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初中英语老师多样化、丰富多采的方式去理解人类认识智能,并将这些智能结合起来提高我们对个体学生学习的可能性的认识和有效性意识。通过此教学模式,我们就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开放的、有众多学生参与的课堂情境中,教师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创新的教学设计上及教学进程的导航与调控上。教师课堂的引导与调控水平关键体现在对学生思路、兴趣、情感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多元智能和英语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使教师能更好地开发、培育学生的智能,做到使学生的优势得以发挥利用,弱势得到加强和提高。
我校为牧区中学,学生家长绝大多数为牧民,他们几乎不懂英语,学生除了在英语课堂中接触英语外,在家基本不可能接触英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传统的、英语课堂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所以只有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效率,通过本教学法研究,促使我校乃至我县英语教师对新课标下教学方式转变的思考,改变传统、单一的英语课堂模式。“多元智能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推动我校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从根本上做到为学生减轻学业负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美]加德纳.智能的结构.兰金仁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美]加德纳.多元智能.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
多元智能教与学范文3
全人教育;多元智能;教学目标;设定
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这八种智能且有着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1]造成人与人差异正是人们智能中相关的强项与弱项的差异。要使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成功的应用,决定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应是多元的。若让教学目标只关注学生语言与逻辑——数学智能,拥有这两种智能较弱的学生就会遭到教学上的轻视或被称作差生,从而影响其完整人格的形成,最终与实现个人心智与体魄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的全人教育背道而驰。因此,从多元智能理论取向的教育目标入手,并以该目标为导向实施的教学,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全人教育。
一、多元智能理论取向的教学目标界定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2]多元智能理论追求总的教学目标是——为理解而教。加德纳“哈佛大学零方案”的协同主持人柏金斯认为,所谓“理解”是指个体可以运用信息做事情,而不是他们记得什么。[3]因此,“理解”是指要让学生在变化的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仅仅记住所学知识。
二、多元智能理论取向的教学目标设定
教学目标以一定的课程内容为媒介,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紧密相连。
(一)切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定全面可行的多元智能教学目标
“全人”从字面上理解可以看作是具有整合人格,得到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发展过程中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有所偏失。因此,教学目标既要考虑多方面发掘人的潜能,同时要考虑其可行性,以便教学活动的顺利完成,学生能学有所得。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对称图形》一课为例,[4]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方案一:
(1)通过看、做、比,学会辨认对称图形。
(2)通过剪、拼、画等操作,体验学习的快乐。
方案二:
(1)使学生在感受美、探索美的过程中,认识对称图形。
(2)探究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初步的审美能力。
方案三:
(1)通过找、剪、说等,逐步认识对称图形,会找对称轴。
(2)探究对称图形和现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对称的美与实用性。
(3)通过想象,适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方案一中教师提出的目标仅锁定在对学生身体运动智能的培养上,但“通过剪、拼、画,体验学习快乐”这一目标的设定过于单一,未考虑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很可能会使这节课成为一堂“手工课”,忽视对课堂内容的真正理解。
方案二中因为目标过于片面、远大,太强调“感受美,探索美”。为实现这一目标有很大难度,难度表现在如何让学生理解对称美与培养处理信息能力,因此这些目标的设定欠缺可行性。
方案三中教学目标的设计较之一、二更为全面、可行。因为它的设定既有助于教学任务的落实,又能突出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培养。例如,第一条通过“找、剪、说”的方式,来达到认识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目的。也就是说身体运动智能、语言智能在学生自己的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而且课时教学任务也能得以很好的实现。该方案涉及的智能较为全面,照顾到学生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发展。如,第二条涉及学生的自然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第三条涉及到学生逻辑——数学智能和空间智能等。
(二)教学目标设定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全人教育主张以学生为核心。要实现全人教育,教学目标也应以学生为中心。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应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基础,让学生参与对自我发展的规划,预期学习后应达到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过于远大,容易使学生感到达到目标可望而不可及,因而失去积极努力去实现的热情;目标过于窄小,其结果就会使学生陷入机械的活动中,产生枯燥和厌腻感。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通俗来说就是“跳一跳,够得着”),教学目标应确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例如,关于《背影》的教学目标设计:[6]
方案一:
(1)能掌握本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2)能正确把握文章段落的划分。
这种目标设计在教学中很好操作,但仅局限于书本知识,忽视学生兴趣的调动和内部情感需要以及学生之间的个体智能差异,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无益。
方案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体会文中父亲的爱子之情。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4)尝试同学间交流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对自己的爱。
这种设计切合学生实际情感,关注到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发展,且难易适度,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去,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语言智能方面占优势的学生提供表现机会;“理清文章结构层次”为逻辑智能等方面占优势的学生提供;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占优势的学生可自信地实现第三、四条目标。可见,这些目标的设定能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可以实现这些目标,自然而然他们就会主动地朝着这些目标去努力。
(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根据教学实际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伴随着师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课堂教学会生成新的目标,超出教师课前的预设,所以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有一定的灵活性。教学目标必须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情况,鼓励在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5]这一课时,教师既定的目标之一是通过鉴赏巨人这一人物形象,渗透善与分享的观念,发展学生自我认识智能。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学生提问:“没经过花园主人的允许,就进入花园,孩子们难道就没有错吗?”这一问题在课堂上立刻引起讨论,也促使老师再思考,便就问题重读课文又生成一新的目标:语言智能、人际智能的发展。若这位教师仅停留在最初所定的教学目标上,对学生的提问置之不理,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四)以“育人”目标为导向设定多元智能教学目标
全人教育倡导以“育人”为本,强调以开发人的理智、情感、身心、美感、创造力和精神潜能为教育目的,主张在人的培养过程中,不仅关注物质世界,而且注重学习过程的愉悦、与人交往的和谐、自我良好品格的养成。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与学生的内部需要相一致。只有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内部需要时,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引起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7]教学目标的设计主体不只是教师,应该有学生的积极参与、选择和决策的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是开放的、多元的。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才能制定出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目标。
一方面,教师要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明确学生必备的基本知识技能,才能有的放矢地设定好教学目标。除了教师主导设定教学目标外,也可尝试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深化他们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成为自发的学习者、思考者和创作者。
另一方面,教师应信任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注意鉴别并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根据多元智能理论,除了大脑受损的人,所有的人具有所有的智能,只是每个人的优弱势智能不同而已。所以,教师应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充分展示其智能长项的同时,将其优势领域的意志品质等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从而使其弱势智能领域得到发展。
总之,教学目标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发现学生潜能和智能的差异性,科学灵活地设定。一旦教学目标确定好后,教师、学生通常会专注于教学目标的内容,而相对忽视那些没有列为教学目标的内容。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在完成预定的教学内容以外,还要有意识地注意目标以外有价值的学习契机和内容。在一定的时期内,全人教育及其培养目标还可能是一种理想,一种可能不会完全实现的理(下转25页)(上接14页)想,但又是一种不能放弃的理想追求。[8]设定多元智能取向的教学目标不失为实现这个理想的一种尝试,一种探索。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2004:6.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8.
[3] 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 (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423.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68.
[6]陈振华.如何设计好教学目标[J].基础教育课程.2006(06):24-25.
[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41-44.
多元智能教与学范文4
关键词 多元智能 个性化 英语教学
一、元智能理论的内涵与特征
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Har-v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发展的,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包括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视觉空间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身体运动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观察者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8 项智能,但每个人各项智能的发展却表现出不同的优势或优势组合。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力并非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着的一种思维,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力。这一理论尤其重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的其他方面,如音乐、美术、人际交往、肢体运动等潜在能力的开发。学生的学习也是各种智力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不能只用认知智力去衡量学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实实地从多元角度去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力与潜力,使教育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出多元化人才。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个性化英语教学活动形式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将极大地丰富英语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发挥各项智能优势的机会,也为教师提供教学策略的选择。以下是一些体现多元智能的个性化英语教学活动形式及具体操作办法。
(一)英语课堂小组讨论。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讨论获得的信息量是从教师课堂讲授中获得信息量的5倍。心理学家做过关于知识记忆和保持时间的实验,结果发现人们一般能记住所听到内容的20%,所看到内容的30%,既听到又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和讨论中自己所表达过的内容的70%。如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用目的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将得到提高,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尊重和张扬。
(二)角色表演。
角色表演是激发学生运用英语的一种非常好的教学策略。由于学生是对真实活动的模拟,所演角色是在剧情提供的较为真实的语境下使用英语,他们对语言表达的理解与感受比较准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师生可以将精读课文或听说课中的对话作为素材进行改编和再创作,然后用于角色表演。每次角色表演活动都要经过精心策划,主要步骤为:计划、排练、演出和评估。
(三)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内涵包括五个层面的内容: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目标导向活动;合作学习是以各小组在达成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依据的;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
合作学习体现在组织小组讨论、小组设计、小组合作写作、角色表演、竞赛、辩论赛等活动中。
总之,调动学生多项智能,使其积极参与学习的教学方式符合认知规律。多元智能理论并不要求同时将八种智能都融入一次课堂的教学中,而是主张按照认知规律,从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中寻找切入点,改变单纯讲授的教学模式。
三、结束语
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动态;其次,教师应具备全能意识与技能,创设能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为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最有说服力、最具示范性;再则,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元化教学技能,而教师个体能力毕竟有限,很难集全能、多面手于一身,客观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多元智能教与学范文5
关键词:新课标 多元智能理论 体育与健康课程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1-0031-03
前言
随着国家对中小生健康的重视,2012年的《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应运而生。《新课标》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加突出强调了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和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但是在现实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中,由于过于依赖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得不到有效重视,学生自身潜能被严重限制的问题较为严重。而多元智能理论则是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置于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把智力的结构看作是多维的和开放的,把智力看作是有待于环境和教育激活及培养的潜能。多元智能理论为《新课标》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了一个平台。
本研究在认真解读新课标的前提下,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和评价中,探索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评价的多样性,旨在为相关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 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解读
《新课标》突出强调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1.1教与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新课程改革教育的预期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它不仅是一切知识和技能所开出的鲜艳花朵,而且也是一切“教”与“学”所结出的最终果实。现在的信息时代更加需要有创造能力、身心协调的人才。
1.2教学内容的更新
由于《新课标》对学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使得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应选择使学生情思跃动、想象驰骋、运动活跃、生命力得以张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得内容。
体育游戏是由一定的情节、形式、规则和结果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课堂活动和运动练习方法。根据《新课标》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体育游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所占比例应该加大。正是有了这种种努力,课堂教学综合化多元化的程度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
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实践中,要以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扩展了其体质、个性、能力发展的自由空间,“主动学习、愉快发展”就成为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
1.3教学方法的改进
教学方法就是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面,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针对小学生的求知欲强、活泼好动、喜欢新奇、善于表现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小新闻、小游戏、小图片、小舞蹈、小竞赛、小奖励、小谜语等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中愉快教育的功能,调动小学生的运动参与积极性。
2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加德纳认为,人有7种智力: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和自我认识智力。在其《智力的结构》一书中,他把智力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是:智能是多元的(有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等智能),每个孩子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几种智能的潜能,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明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育要认真对待,个体差异在可能的范围内使不同智能的孩子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校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同时,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力的多元化,注重个体差异和创造力,这与《新课标》精神理念正好相符。多元智能理论为《新课标》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中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
3 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中的应用
针对《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解读,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到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质量,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为《新课标》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
3.1多元智能理论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1采用多元方式导入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以不同智能类型和学生理解事物的方式为起点,调动起学生多种智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运动参与积极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每堂课的开始导入部分,必须利用新颖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智能,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提高运动参与性。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践课堂中,教师可利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运动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或借助某些音乐、玩具等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可以先让学生们听当前风靡全球的“江南style”这首学生们都很感兴趣的歌来激发兴趣,通过教做简单的“骑马舞”,从而达到课程导入的目的。
3.1.2提倡多元化呈现模式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类有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和语言智力等7种智能,而且每个孩子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几种智能的潜能。《新课标》也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教学,特别是在新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呈现语音、视频、图片等方式的多元化,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这也符合《新课标》精神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将人的空间智能、言语智能和逻辑智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系统参与学习,有利于加大课堂的知识密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上,应多利用多媒体等方式,使得教学内容呈现呈多元化发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果。
3.2多元智能理论在课程评价中的应用
课程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课程设计、课程组织实施的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课程设计和组织实施的科学程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依据多元智力理论,每个人都具有多方面的智力,因此评价的方法也应该是多元化的。
3.2.1评价主体多元化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具体实践参与者无外乎就是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就决定了课程评价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分为教师间的互评、教师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三部分。教师间的互评可以建立教师同事间的监督和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参与热情;教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每个教师对自己工作建立纵向时间的比较和完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有利于教师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学生的评价,应根据学生年龄、学段的特点,评定方法也有所差异。注重学生的纵向时间成绩比较,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的体现。
3.2.2评价内容多元化
多元智能教与学范文6
多元智能理论(the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是由美国心理学家HowardGardner在其《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他在书中指出人的智能应该是多元的,包括语言智能、数理智能、肢体运动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在个体上的存在有其相对性,而且与其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现有的知识范畴相联系。其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多元智能论打破了以往的二元论的假设,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身上除了突显的一两种智能以外,还存在其他潜在智能,这些潜在智能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实践性和开发性四个特征。因而,成功的教育应该适当地培养潜在智能,使各种智能得到充分开发。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由于人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潜能,因此作为学生其个性差异也很大。那么多元智能理论的宗旨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能够不断获取新知识、全面发展的终身学习者,这也是开放教育的最终目的。可见,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过程同学生素质的培养过程是一致的,而开放公共英语教学注重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借助多元智能理论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开放教育公共英语课程特点
1、教学形式多样化
远程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与普通高校教学形式有很大的差别,普通高校以面对面的教学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并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借用辅助教学软件或工具。但是远程开放教育则是以文本、音频、视频、图像等信息化教学形式为主,面授课程为辅的特殊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并且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依托,这种特殊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了师生间的地域、时间的限制,可以实现跨时间、跨空间的交流互动。但是对于英语教学来说,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特别是在听说教学中,教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听说能力的学习情况,不能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错误。
2、教师队伍多元化
基于远程开放教学形式多样化这一特点,远程开放英语教师则由传统的面对面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讲授、引导、督促、协调、组织等多角色教师。教师的多元化能力则包括首先教师要完全熟悉所授教材体系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便充分利用面网交互的教学形式,达到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还要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合理利用媒体辅助软件制作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轻松掌握知识脉络,并及时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交互,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3、学生构成个性化
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主要是在职学生,他们从年龄结构到职业状况、基础学历、入学水平等都有很大差异。有的学生年龄偏大,有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由于开放教育的网络教学特点,有的学生相对缺少相应的计算机使用技能。但是学生们的共同特点是学习目的明确,理解能力、整体把握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相对较高,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具有良好的控制力。学生构成的个性化,导致英语教学要适应学生的特点,开展灵活性、多样性、层次性的教学,并且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照顾到每个学生,保障教学的质量。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开放教育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创新兴趣化导学
导学是教学过程中首要的环节,是引导学生获得学习策略和认清学习目的的过程。普通高校的课程导学主要集中在课堂面授课环节中,而开放教育公共英语教学则完全不同。由于面授课程有限,开放英语教学的导学主要是网络环境下对学生的指导或引导。而由于开放教育学生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不容易将注意力转移到英语学习中来,那么作为开放教育教师应该随时创新导学方法。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论述,教师可以考虑调整导学模式使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某项智能,从而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引入个性化助学
助学是开放教育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由于学生层次参差不齐,那么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构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助学方法,体现出分层教学的特点。此时的教师角色应该从传统的课堂统治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可以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分析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利用其智能优势来设计有针对性的助学手段。以学生的学习风格作为教师助学的依据,因为利用学生最擅长的智能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3、重视模块化促学
在对开放教育学生进行教学时,由于大部分时间是师生准分离的状态,做到及时监督和督促学生的学习状况一直是难题。尤其英语课程的中心是重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即听说读写的应用技能,那么教师则应该在促学环节中针对开放学生进行模块化的教学。模块化教学侧重从学生的不同起点和不同需求出发,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模块,从学习时间、教学内容、学习方式上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由于开放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较多,集中的面授课程相对较少,以单元形式的模块化促学不适合开放大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以整本教材为基础整合教材中的重点语言点开展模块化促学可以将要学生掌握的各项智能完全包含,可以达到学生都可以适应的促学效果。
4、培养协作化评价
教学评价是判断学习者是否达到预期学习效果的必要途径,传统的开放英语课程评价采用的是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开放课程的学生大多都具有一定学习能力和判断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协作化评价,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学生的平时形成性考核作业分享到教学论坛,请学生们参与互评、讨论,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教师在该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们的讨论给予及时的肯定或者及时的讲解,同时,学生还可以随时针对老师的讲解进行评价,使辅导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重点,为学生做好学习支持服务。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