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战略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战略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战略论文

公司战略论文范文1

(一)公司产品的长期性和无形性要求寿险公司树立品牌,作好长远规划

首先,寿险公司为消费者提供的主要产品是人寿保险,从订立保险合同到合同终止往往历时几十年,作为先销售后生产的企业,保险公司能够持续经营是消费者得到应有保险保障的首要前提。虽然我国保险法对寿险公司一旦发生破产,如何保障投保人利益不受影响作出了明确规定,但试问一个连自己的持续经营都无法保障的公司如何承诺为客户提供终身、优质的服务?无疑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会构成消费者选择保险公司的重要因素。其次,从产品形态来分寿险产品作为一种保险保障服务,属于无形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无法直接接触与鉴别,只是通过保险公司的品牌形象、产品介绍来进行比较判断,主观成分占很大比重。因此公司的诚信建设、文化理念不仅会影响到已有客户得到服务、实现自身权益的质量,更会成为吸引或失去潜在购买者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居民对保险的认识接受程度还很低,保险意识水平不高,推广产品必须先推广保险理念,居民对保险的品牌认知度也仅限于几家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而树立保险品牌在保险销售中的重要意义为中小保险公司推广产品带来特别的挑战。

以上产品的特殊性要求寿险公司作好长远的规划,公司整体形象、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公司业务的发展之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而且这种依赖要强于一般企业。

(二)战略管理符合保险行业的特殊性

保险业恢复以来快速发展,具体来看,寿险保费收入2008年全国总计6658亿元,我国2008年保险密度达到736.74元,保险深度为3.25%,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监管体系逐步完善,市场主体从一家国有到21家中资、26家外资寿险公司,同时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中介公司也逐渐增多。但是,经过仅仅二十几年的发展,保险市场完善程度、保险公司管理水平及保险产品开发、核保核赔以及提供其他服务的各个环节都有待提高,发展中的问题仍然不断出现。在行业发展尚不成熟、变化较大的前提下,保险公司更应该有自己的发展战略、长远规划,保证在未来变化的形势下,公司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不会因外界变化而严重影响到公司的生存和正常发展。

(三)公司的不成熟需要战略管理的支持

保险公司一方面,因为整体行业的不成熟而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我国寿险公司自身成立时间短,经验不足,缺乏人才,如何面对未知的市场、应对变化的环境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自身竞争力对于保险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在当前的客观环境下,怎样分配资源,平衡各方面不足,集中力量创造自身优势,立足于中国保险市场,需要各公司有合理长远的规划。战略管理不同于普通管理,更能帮助公司实现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之前的协调和统一。

二、我国各寿险公司当前长远战略分析

(一)从企业愿景看公司战略

各寿险公司都纷纷提出公司所培养、秉承和追求的企业文化、企业使命及企业愿景。本文选择各公司所公开的长远发展目标按照构成要素的不同进行如下归类分析:

1.顾客

即寿险公司的目标客户群。大多数保险公司笼统表述为“客户”或是“中国客户”,泰康人寿则较明确提出其市场定位——“融入21世纪大众生活,为日益崛起的工薪白领提供高品质的寿险”。虽然寿险标的不及财产保险标的差异显著,但不同产品针对的需求群体在年龄、经济状况、生活负担等方面仍然有较大差别。对于中小保险公司,分析公司选择客户方面的优势,然后集中资源针对特定群体开发产品并全力经营,实现规模经济不仅是占领市场一席之地的当今策略,即使是长远战略考虑,中国特定群体的潜在保险需求都有很大开发空间,公司也可以在形成的客户资源、特定人群的品牌效应基础上进一步发掘满足保险需求,为凭借专业化经营、提供高品质服务和特色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提供帮助。

2.产品和服务

根据公司的目标产品和服务,可以把我国寿险公司的战略目标分为两类。一类提供专业化高品质的保险保障服务,如招商信诺详细列出“我们的使命是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国际级品质的、价格合理、购买便利的人寿、意外以及补充医疗保险和服务,为客户及其家庭提供意外或疾病情况下的财务保障。”最终目标产品定位于寿险的还有泰康人寿、华泰人寿、信德人寿、华夏人寿、中意人寿、中英人寿、友邦、海尔纽约等。另一类公司将同时提供保险保障和理财方案或进行全面理财规划作为目标,走综合化道路,如新华人寿的愿景是“在更广阔的领域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风险保障和投资理财服务”;合众人寿明确订立目标“2010年发展成为国内前七大人寿保险集团,2020年成为国内十大金融企业集团,最终发展成为一流的综合金融企业集团。”金盛目标“成为财务保障和资产管理公司中的领军力量”;信诚、光大永明、瑞泰人寿、中美大都会等都以提供全面的投资理财服务作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愿景。产品和服务是公司存在的核心,一个公司产品的不同直接决定公司的整个运营体系的差别,同样保险公司不同的战略目标会影响当前公司发展的重心及业务发展中的战略合作伙伴的选择。

3.市场

即公司在哪些地区发展业务,可分国内和国际两种。外资公司多作为股东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而定位于中国,中资公司中国寿股份“推进国际一流寿险公司进程,创建‘学习创新型、资源优化型、成长增值型’企业”是目标国际化的典范,而且公司当前发展进程也在一步步靠近该战略目标,太平人寿“成为中国寿险行业管理、流程和制度的标杆,使太平人寿进入国际A级企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杰出品牌,并打造成为中国金融保险业中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百年老店’”。同样体现出走国际化道路的目标。其他中资公司多以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公司为愿景,在当前公司实力状况下是切合实际的,国际市场的复杂是需要一定实力作为保障的。

4.技术

即公司的技术状况及对技术的追求。保险属于服务业,技术体现在专业人才上,不少公司尤其是合资公司提到“专业经营”、“专业服务”,其中中意人寿“创建知识型人寿保险公司”较有特色。产品开发、优质服务及公司治理上如果能形成核心优势将是保证公司持续发展、占领市场的重要技术。我国寿险技术较国际先进水平仍然落后,导致公司产品同质化严重,老百姓想买的产品买不到,同时保费高进一步加剧保险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在保险市场持续竞争发展的背景下,摈弃恶性竞争,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乃至人才的竞争才是未来保险发展的趋势。

5.对生存、成长和赢利的关注

中国人寿目标中包括“成长增值型”;平安“以价值最大化为导向”;民生人寿希望“把自己建设成为成长性强、富有特色的一流保险企业”;华泰“努力建设一家效益和品质最好的寿险公司”,太平洋安泰“以卓越的绩效,提供高品质的寿险服务,成为客户的最佳选择”;信泰“做稳健于世的百年金控蓝筹”;英大人寿“秉承‘专业规范、高效稳健’的经营理念”。可以看出,公司价值最大化是保险公司一致的追求,这符合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会因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是盲目扩张市场损害公司的长远利益。从近年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到华泰人寿追求“效益”并将其定为战略目标对公司的经营指导作用显著,在业务质量、投资收益上都有较好的控制。

6.基本信念、价值观

泰康目标成为“最具亲和力、最受市场青睐”公司;生命人寿“秉持‘内诚于心,外信于行’的核心价值观”。除公司多提到诚信这个保险业的最基本最重要理念外,中资公司的价值观中加入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如合众人寿以“和合”为企业理念基石,在核心价值、企业文化中都予强调,并最终目标实现“和睦共生、和谐共事、和美共荣、‘司和万事兴’的完美境界”。基本信念、价值观是一个企业文化的核心,体现了公司经营、人员工作的共同信念,一个得到员工和客户认可的公司价值观可以加强公司凝聚力,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7.定位

平安“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联泰大都会“依托全球领先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很多公司在战略表述中并没有指出自己的优势,但不代表它们缺乏优势,不同的背景下各公司正确定位可以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优劣势,认识企业所处的环境,意识到自身的威胁识别出机会。比如根据股东及公司规模不同,表1分别选择中国人寿、民生人寿、友邦、中意人寿和太平洋安泰五家公司的优劣势进行粗略总结。

8.对公众形象、社会影响的关注

生命人寿肩负“携手提升生命价值”的企业使命,奉行“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经营理念,英大人寿“发扬‘责任心’理念,服务客户、成就员工、回报股东、回馈社会,争取为中国保险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与品牌建设相一致,各公司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树立良好公众形象,这将是公司一直携带的标志,体现着各公司的价值观。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矛盾与一致,社会责任的承担是保险公司必须面对平衡的难题,一味强调其一都会将公司下一步的发展置于困难境地。

9.对雇员的关注

正德人寿“为把正德人寿建设成为一家‘让消费者满意,股东放心,员工幸福’的一流寿险公司和百年老店而努力奋斗,为创造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国华人寿将”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最能为客户、员工、股东创造价值的金融保险集团”。中宏人寿“成为一家令客户、股东、人和员工信赖并为之骄傲的公司,为大众提供最佳保障产品和服务”。公司员工的忠诚度是公司长期储备人才的保障,人才的竞争又是公司竞争的核心,如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是公司必须作出的战略规划。保险公司中一类特殊的人员是保险营销员,保险营销员的定位当前存在很多的不完善,致使营销员流动性大,出现大量孤儿保单,同时客户源也随营销员不断流失变化,不利于公司锁定目标群,且不利于公司进行长期培训。保险营销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明确定位,同时保险公司也要重视营销员的长期稳定性。

各公司在制定公司战略时侧重点各有不同,如注重产品类型、关注市场开拓、看重股东雇员利益等,反映出公司在追求公司价值的过程中欲培养的核心竞争力上存在的差别。通过对我国寿险公司长远目标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按照市场占有率区分,市场占有率高的公司(中国人寿、平安寿、太保寿、新华寿、泰康寿)更强调公司的向外发展,如向国际化看齐、综合服务平台、追求卓越等,中小公司更多强调提高客户满意度、树立品牌;按照公司性质分,外资公司更多强调提供专业性、高品质服务,中资公司则强调社会效应、传统文化的相对较多。

(二)实际问题体现

保险公司的战略要看它们公开信息中的明确阐述,更要关注公司的实际运行情况。从2008年人寿保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分析,国寿股份一家占到市场总保费收入的40.28%,前五家寿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78.54%。市场份额差距显著、外资公司背景差别大,按理保险公司各自资源优劣势有很大不同,公司战略目标也应有自身特色,但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公司战略雷同现象却较严重。而且雷同的战略导致了雷同的行动。近两年井喷式增长的投连险大大压缩了保险的保障成分,许多保险公司盲目跟随资本市场,实现暂时保费规模的虚增长,但随股市的下跌出现亏损、不负责的承诺予投保人的收益无法实现,破坏消费者眼中保险业形象的同时更损坏了保险公司的品牌。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战略,不负责任地盲目跟随,无法培养公司竞争力,如此下去只能使得其市场份额逐步缩小,毫无发展前途。

总体来看,我国寿险公司要想长远发展,应该加大战略建设的力度,放远眼光实施战略管理。在有确定合理战略的前提下制定各职能战略,指导人才引进、业务开发与运行、公司治理等具体行为。通过制定适合公司实情的战略、完成战略实施、评价结果,用战略管理的方法管理公司,指导公司向着既定战略发展。

公司战略论文范文2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内涵现状原因策略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即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选人)、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员工个人的发展,要保证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要维护与激励组织内部人力资源,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要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与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普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落后。我国企业中大多存在重视解决企业内部的物质、资金、技术等问题而忽视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认为人力资源部门不懂技术与管理,甚至不清楚企业的运营状况,认为人力资源仅仅是在需要时才发挥作用。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眼中,他们仅是政策的执行者,甚至还被认为是员工的对立者,他们远离生产与销售,是被边缘化的部门。于是企业出现重视员工的拥有和使用、忽视员工的激励与培育,重视企业的制度执行性而忽视企业内部矛盾的协调等问题。

其次是在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人力资本投资是投资者通过对人进行一定的资本投入(货币资本或实物),增加或提高了人的智能和体能,这种劳动力的提高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人力资本的投资意识,只关心眼前为企业补充人员,发放工资等,不敢轻易培训员工,只怕“为别人做嫁衣”,很少作长期的人力资源预测、规划和开发。

第三是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权限高度集中。有的企业要么由于机构庞大,各部门、各行业不能根据各自业务工作的性质、难易程度等特点,分门别类、灵活有效、有针对性地管理,从而造成责权分离,管人管事脱节。有的企业要么由于管理不民主,老板一言堂,权限过分集中,而忽视了制度建设。管理模式的单一与管理权限的高度集中都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之所以沦落至此,与其自身的性质和外部环境的有关。首先从自身来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很难量化。这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并不具备经济学上的量化考核性,也无从找到人力资源管理与实现企业目标之间的清晰的函数关系,这就直接导致了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不重视。其次是人性管理的复杂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从事的是人的管理工作,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具备关于人的心理、行为、本性的知识,并且在此基础上要能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做测评以及技术分析,懂得怎么样科学测量与分析,还要有职务分析的技术能力,这些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但人性本身是复杂的,对人的分析难以真正做到客观、公正,这就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本身就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问。再次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利益关系性。虽然人力资源管理远离生产销售,但是其工作范围与每个员工、每个利益主体的现实戚戚相关。在薪酬方面应该是保证公正基础上的效率优先,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扮演着平衡利益的重要角色,可以说任何一条政策制度的制定都涉及到不同利益主体如股东、经营者、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利益,这也决定了人力资源工作的复杂性。最后是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不准确。这和以上分析的3条原因有关,正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无法量化,其效果与企业发展没有明确的函数关系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高难度性与复杂性,使得很多企业没有准确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三、强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首要的工作是制定留住人才的管理措施。这点的有效实施依赖企业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创造企业发展新环境,只有在这样适宜人力资源管理大显身手的环境中,留住人才的措施才能得到有效制定和实施,留住人才的措施包括:(1)建立合理的有竞争力的分配机制,竞争激励作用明显,考核合理有效,才能真正留得住人才。(2)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需要使每位员工人尽其能、实现员工的最大发展与获得最大的利益,这就需要企业有一个科学完整的制度环境,在招聘、培养、使用、选拨、考核、定薪、奖励、淘汰等各方面有制度可依,让员工有用武之地,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实现与企业的双赢。(3)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环境。人的满足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还表现在精神世界的满足,企业文化环境能约束人、激励人、鼓舞人、吸引人和留住人,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人才的归属感。

其次是建立激励机制。这里的激励机制并不一定是物资的刺激,如薪水和福利的增加。因为现代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员工的薪水和福利在不断增加,而员工的热情却反而在下降。因此,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增强员工的内驱力是促动员工积极主动做贡献的有效手段。员工内驱力来源于哪里呢?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基础来分析,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实现自我需要是相对于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而言更高层次的需要,也是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优势需要,如果能满足员工的优势需要,则能使员工不断保持较高的工作积极性。而优势需要是单纯的物资刺激满足不了的。因此,企业管理中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还需要对考察人性,围绕人的需要的全面满足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真正做到发展人、实现人,由此带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公司战略论文范文3

国内大众对雀巢咖啡的认识,也许大都是从它那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味道好极了!”开始的。其实,很多业内人士也熟悉它的一个经典掌故,那就是雀巢咖啡在诞生之初,曾因过分强调其工艺上的突破带来的便利性(速溶)而一度使销售产生危机。原因在于,许多家庭主妇不愿意接受这种让人觉得自己因为“偷懒”而使用的产品。那是1938年4月1日,雀巢公司开发的喷雾干燥咖啡粉末的工艺正式在瑞士投产,世上最早的速溶咖啡诞生了。很快地,雀巢咖啡便在法国、美国、英国及其他国家进行销售。

如今,雀巢咖啡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中销售,每年的消耗量为17亿杯。尽管公司将近24%的营业额、l10亿瑞士法郎来自饮品,然而雀巢并非只是一个速溶咖啡、果汁、矿泉水的制造商。1990年,雀巢公司的营业额为460亿瑞士法郎,而在1997年,头10个月的营业额就已高达569亿瑞士法郎,比去年同期增长217.5%。1994年底,雀巢被美国《金融世界》杂志评选为全球第三大价值最高的品牌,价值高达l15.49亿美元,仅次于可口可乐和万宝路。它在各个事业领域的营业额分配是:饮品(23.6%)、麦片、牛奶和营养品(20%)、巧克力和糖果(16%)、烹饪制品(12.7%)、冷冻食品和冰淇淋(10.1%)、冷藏食品(8.9%)、宠物食品(4.5%)、药品和化妆品(3%)、其它制品和事业(1.1%)。它被誉为当今世界在消费性包装食品和饮料行业最为成功的经营者之一。

在中国,雀巢于199O年投产奶粉及婴儿食品。产量从1990年的316吨猛增到1994年的l万吨,销售额达2亿美元,到2000年预计达7亿美元。

本文主要讨论雀巢公司最重要的品牌——雀巢咖啡(它占据了公司营业额的15%)的传播战略。并在最后,从总体上概括雀巢咖啡公司成功的市场领导者策略。

一、雀巢咖啡的国际传播原则

从消费者的观点看,国际品牌应该意味着一位旅行者在每个国家都能找到同样的产品组成、同样的类型。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雀巢咖啡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品牌?事实上,雀巢咖啡这一品牌到处是一样的,标签上的图案也可能是一样的,但产品的类型,实际的组成和口味在各国却是不同的。雀巢咖啡有100多个品种,它们的口味根据各国消费者的嗜好而改变,这使得旅行者很难识别产品。因此,或许把雀巢咖啡作为一种国际概念比把它作为一个国际品牌更为恰当,因为它所有基本元素的标准还都是一样的。

就食品而言,采取根据各地的口味和偏好而生产产品的策略获得了极大成功,而遵循统一的国际策略往往是不可行的。雀巢咖啡就是一个最具说服力的例子。如同雀巢公司的经营理念所体现的,它在结构和组织上遵循“权限彻底分散”的原则。这也是雀巢公司里“市场头脑(MarketHead)”说法所表达的——就是想法要和市场实况连结在一起,采取的行动和手段都力求能合乎当地的需要和要求。雀巢公司的主席兼首席执行长HelmutMaucher先生强烈感受到:雀巢的各地公司能够最好地做出分析,判断公司在食品方面的各种产品如何适应当地的口味习惯和偏好,并兼顾到各国与食品相关的法规。

然而,要使一个品牌成为市场的领导者,正如雀巢公司在欧洲的执行副总裁RamonMasip所持的观点,必须成为一个“低成本的制造商”。一个公司要在营销和广告中取得更高的效率,就应该使它的产品与消费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方式更为一致和简化。例如在欧洲,方法之一就是在这样的定位下为整个欧洲开发一种新产品,而且使它在各国的包装和标签都完全一样。

雀巢公司根据欧洲市场在未来更加一体化的趋势,就采取了这样的一种新策略:在尽力使新产品达到更大的一致性外;同时也接受品牌呈现在各地的细微差异。

近几年、雀巢公司已采取了大量的措施,这反映在公司制定的长期计划中。计划的目标有;为雀巢公司最重要的战略品牌;如雀巢咖啡制定基本的传播战略;为这些战略品牌制定关于包装和标志符号的方针,以产生更大的一致性;通过减少为每个品牌效劳的广告商的数目,以提高同消费者沟通的效率和效力。

雀巢公司的300多种产品(不仅是咖啡)在遍及61个国家的421个工厂中生产。公司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小都市贝贝(Vevey)总部对生产工艺、品牌、质量控制及主要原材料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而行政权基本属于各国分公司的主管。他们有权根据各国的要求决定每种产品的最终形成。这意味着公司既要保持全面分散经营的方针。又要追求更大的一致性,为了达到这样的双重目的,必然要求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这是国际性经营和当地国家经营之间的平衡,也是国际传播和当地国家传播之间的平衡。如果没有按照同一基本方针、同一目标执行,没有考虑与之相关的所有因素,那么,这种平衡将很容易受到破坏。为了正确贯彻新的方针,告知分公司如何实施,雀巢公司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文件。内容涉及公司战略品牌的营销战略及产品呈现的细节——

标签化标准(LabellingStandards)只是一个指导性文件,它对标签设计组成的各种元素做出了明确规定。如雀巢咖啡的标识、字体和所使用的颜色,以及各个细节相互间的比例关系。这个文件还列出了各种不同产品的标签图例,建议各分公司尽可能早地使用这些标签。

包装设计手册(PackageDesignManual)是一个更为灵活使用的文件,它提出了使用标准的各种不同方式。例如包装使用的材料及包装的形式。

最重要的文件是品牌化战略(BrandingStrategy)。它包括了雀巢产品的营销原则、背景和战略品牌的主要特性的一些细节。这些主要特性包括:品牌个性;期望形象;与品牌联系的公司;其它两个文件涉及的视觉特征;以及品牌使用的开发。

二、雀巢咖啡的广告及商

为了更好地实现品牌传播的一致性,雀巢公司早先就已决定大量减少它在全球的广告机构。现在,与公司密切合作的机构减少到了5个,分别是麦肯、智威汤逊、PubilisFCB、奥美以及灵狮,它们形成了一个国际广告机构网络。雀巢公司的总部为每个战略品牌指定了优先考虑的广告机构。有关雀巢咖啡优先考虑的公司是麦肯和智威汤逊。各地分公司可以从这些机构中作出自己的选择。实践表明,如果采用更集中的广告服务,效果将更加令人满意。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雀巢咖啡的广告经历了三个阶段:

1.一开始,雀巢欣喜于工艺的突破给传统喝咖啡方式带来的革命,广告自然想到要强调因速溶而带来的便利性,却未曾料到这与许多家庭妇女的购买心理有悖一一买速溶图方便?是否表明自己不够贤慧?这可不是男人期望的妻子形象。因为当时处于男尊女卑的三四十年代,妇女缺乏自信,她们把照顾丈夫和孩子作为生活中的要务。随着时代的进步,妇女的解放,速溶咖啡这种既方便又能保持原味的优势终究大放了光彩。60年代进入日本市场,就立刻受到广大家庭主妇的欢迎,尤其对家里没有磨豆道具的家庭来说,更是喜爱。

之后,当这种优势由于省时省力机器的逐步推广而被削弱时,再过分强调这种便利性显然不会有效了。

2.于是,广告的重点转向表现产品的纯度、良好的口感和浓郁的芳香。因此,各国的分公司都采用了产品导向的广告,强调雀巢咖啡是“真正的咖啡”。这也与五六十年代普遍流行产品导向广告的大背景相一致。

3.当人们逐渐认可“咖啡就是雀巢咖啡”后;雀巢咖啡广告的重点转变为生活型态导向,广告尤其注重与当地年轻人的生活型态相吻合。例如,在英国的广告中,雀巢金牌咖啡扮演了在一对恋人浪漫的爱情故事中一个促进他们感情发展的角色。

1961年,雀巢咖啡进人日本市场时,当初采取的是产品导向的广告战略。电视广告首先打出“我就是雀巢咖啡”为口号,朴素明了,一时间反复在电视上出现,迅速赢得了知名度。之后,紧接着于1962年,根据日本消费者以多少粒咖啡豆煮一杯咖啡来表示咖啡浓度的习惯,开展了“43粒”的广告运动,可谓典型的USP(独特的销售主张)策略。广告片中唱着“雀巢咖啡,集43粒咖啡豆于一匙中,香醇的雀巢咖啡,大家的雀巢咖啡”。由于其旋律优美,竟变成了大街小巷的儿歌。

雀巢咖啡(Nescafe)这个名称,用世界各种不同的语言来看、都给人一种明朗的印象,和消除紧张、压力的形象结合在一起(而在汉语中,“雀巢”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和“家”有强烈的相关性)。70年代在日本,“了解差异性的男人”的广告运动表达这样的概念:“雀巢金牌咖啡所具有的高格调形象,是经过磨炼后的‘了解差异性的男人’所创造出来的”。广告营造了“雀巢咖啡让忙于工作的日本男人享受到刹那的丰富感”的气氛,至今让许多日本人印象深刻。

雀巢咖啡在我国的广告战略可分为两个阶段。80年代早期,首先以“味道好极了”的朴实口号作面市介绍,劝说国人也品品西方的“茶道”。那时候,对于许多年轻人,与其说他们是品尝雀巢咖啡,还不如说他们是在悄悄体验一种渐渐流行开来的西方文化。“味道好极了”的运动持续了很多年。尽管其间广告片的创意翻新过很多次,但口号一直末变。它几乎成了80年代每个广告人津津乐道的成功范例。

最近,雀巢咖啡投放了新版的系列电视广告,主题是“好的开始”。广告以长辈对小辈的关怀与支持为情感纽带,以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为主角等,表达雀巢咖啡帮助他们减轻工作压力,增强接受挑战的信心。

这是在意识到90年代中国年轻一代的生活型态微妙变化后,雀巢公司作出的反应。

当今的年轻人,他们渴望做自己的事,同时又保留传统的伦理理念;他们意识到与父辈之间的差异,但他们尊敬他们的家长;他们渴望独立,但并不疏远父母;虽然两代之间有代沟,但有更多的交流与理解;他们有强烈的事业心,但也要面对工作的压力和不断的挑战。这就是当今年轻人的生活型态!也成了雀巢咖啡“新的开始”广告的沟通基础。

三、雀巢公司的市场领导者策略

在维持本公司在本行业市场内的领先地位上,雀巢公司堪称成功的典范。它的成功并不局限于某一局部战场,而是着眼于整条“战线”上的胜利。下面,我们以雀巢公司在亚洲的出色表现,总结它雄踞市场领导地位的一贯原则。

1.战略眼光与原则

长期展望与持久毅力。雀巢公司花大力气分析任何一个可能的市场机会并据此研制出最佳食品,然后努力使之成为一项成功的长期投资项目。雀巢公司为了进人中国市场,竟与中国坚持长达13年之久的对话,才受到黑龙江省的邀请,准允在那里生产奶制品,足见它的耐心程度。1990年,雀巢公司终于在我国建立了第一家奶粉及婴儿麦片厂。它不利用当地紧张的铁路和公路来取奶及传递奶制品,而是在27个村庄和工厂取奶点之间建立了自己的“奶路”。公司迅速付款给农户,以鼓励他们生产更多的牛奶和购买奶牛。于是,一个只装载雀巢产品的货车传运系统建立了。分析家认为没有哪家公司愿像雀巢那样在中国投资。

彻底了解顾客。雀巢公司通过坚持不懈的市场营销研究和搜集信息来研究自己的顾客,包括最终消费者和交易的情况。它拥有自己遍布全球20家的研究机构。广泛进行消费者偏好调查。例如。公司意识到亚洲人对食品有着更高的标准要求,他们不希望只图方便而降低要求(其中对方便面和速溶粥是一个例外)。因此,雀巢生产出了调味料和肉汁,可以储存起来在烹饪时拿出来使用。现在,雀巢已帮助像斯里兰卡、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建立起了本国的乳品加工业和对咖啡饮品的消费偏好。

2.产品与品牌

产品革新。雀巢公司是一位积极的产品革新者。它在亚洲地区聘用的首批食品技术专家便是当地精于家庭、餐馆烹饪的厨师。然后再将食品提高到大规模生产的水平。同时,公司对研发人员进行2至3年的培训,与其它雀巢机构互相交流提高。

质量策略与生产效率。产品一经推出,公司便长期不懈地致力于改进、提高产品质量。例如,亚洲人开始逐渐反感人造调料而倾向于天然调料,因此公司便不惜花费研究预算的25%,开发出一种可通过诸如发酵这样的生物过程提取的肉类调料。公司具有生产制造方面的高超技艺,努力保持其成本在同行业中最低。

产品线延伸。雀巢公司生产不同规格、不同形式的品牌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偏好。这样可以使雀巢品牌在货架上占据更多的空间,从而有力防止了竞争者的入侵。

多品牌策略。雀巢公司认为,一个精心策划的品牌将使公司受益终身。在每一市场中,雀巢公司都要从其l1个战略品牌组合中的8000多个品牌中挑选出2至3个品牌。此举旨在降低风险并将攻击力集中。

3.销售渠道

良好的合作关系。雀巢公司坚信贸易伙伴是在亚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它一贯与它们保持亲密的关系。雀巢在日本首先使用了销售网点推销活动,与当地的批发零售系统完全融为二体。同时还把二部分促销活动转由一定的销售渠道和批发商来组织。在泰国,为了与当地的超级市场建立牢固的关系。雀巢向它们提供了最新的库存管理系统,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

4.沟通与促销组合

大量广告。在创造消费者的强烈品牌意识和偏好方面,雀巢公司从不吝惜花钱。这使公司很快赢得较高的市场份额。例如,在韩国,雀巢仅用7年时间夺得35%的市场份额,击败了卡夫(Kraft)通用食品公司长期以来的垄断地位。这主要靠大规模的广告战。

公司战略论文范文4

[关键词]海口市;典当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2-0040-03

1典当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使中国典当行业重现生机。但与此同时,典当自20世纪80年代复出以来,就一直饱受争议,各方观点毁誉参半。赞成者把典当誉为快捷融资新干线、解困救急特种兵,主张继续促进其发展;排斥者则认为典当是“三高”行业,即门槛高、利息高、回报高,是旧社会的残渣,主张予以限制。矛盾的思想状态使得国家的相关政策也出现了摇摆,一方面,典当牌照发放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对业务的禁锢太多,典当法规的法律地位也一直处于低级层面,对逐步放开的业务范围似乎还有收窄的念头,甚至在仓促试水对典当有明显替代作用的小额贷款公司,还欲放开民间借贷等。典当行规模扩大导致行业内部开始竞争,而投资、信托、担保、寄售、租赁、拍卖等其他行业的介入,则为加剧行业之间的竞争推波助澜。上述行业受监管的力度与典当行业相比,要小得多,可以更加灵活地打政策的球,令方兴未艾的典当行业有被严重边沿化的趋势。典当行业的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还未形成一定规模,使得典当行很少主动地进行营销,没有较为系统的发展战略思想,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取得优势。就海口市而言,人口少、加工企业少、经济总量比重小这几大因素制约了典当行业的发展。所以针对现状进行系统研究,寻找行业发展出路,制定出长远发展战略是当务之急。

2发展战略的选择和规划对企业良性向上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在了解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拟要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进行了必要阐述,之后,对海口市典当行业发展战略选择研究和实践研究进行了叙述,并以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最后,笔者通过访谈,全面分析研究海口市典当行业目前的发展环境、存在问题对今后发展的利弊、应确立什么样的发展战略才利于发展,在SWOT分析的框架下,提出海口市典当行业的发展战略,并对发展战略的实施进行深入研究。

3波特理论是本文的理论基础

迈克尔·波特教授认为:竞争战略是“一个企业在同一使用价值的竞争上采取进攻或防守行为”。他于1979年创立出著名的波特五力分析模型,指出决定企业利润的五因素分别是——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它们共同作用产生结果。

企业的首要目的就是赢利,也就是具有超出成本的平均收益率的能力,这种能力正是由上述五种竞争作用力综合决定的。不同行业,五力的综合作用力不同;行业在不停发展的同时,五力的综合作用力也随之变化。不同行业企业间,其内在赢利能力是不一样的。

五力对于成本、价格、收益等方面都产生影响。比如,如果卖方的议价能力高,则能将成本涨价的部分成功转嫁给顾客方;行业内对手竞争强,则能更好地进行价格竞争,而且需要设法提高顾客对本企业产品的品牌忠诚度;当面临替代品的威胁,就必须以低价进行抵御,并加大投资以防御入侵。

企业如果想要改变市场竞争规则,增强行业吸引力,就必须通过实施战略措施,对同行业竞争者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以及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这五种作用力施加影响,从而影响所在行业的竞争优势(Michael EPorter,1979)。

波特提出的决定企业赢利能力的这五种力量,孕育出后来被世人熟知并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广泛运用的三种成功的竞争战略思想,即:总成本领先战略(Overall cost leadership)、差异化战略(Differentiation)、专一化战略(Focus)。

这三种竞争战略都可以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用,用来抗衡竞争作用力的可行方案,在采用时,除了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还要准确地预计风险。因此,企业只有在投入不同资源、力量、组织安排及管理风格的条件下,才有成功贯彻上述每一种战略的可能性。

4海口市典当业的发展战略选择的研究

本文通过访谈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和诸家典当行的负责人,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的理论依据与笔者的从业经验,对海口市典当行业发展战略选择进行研究分析。

研究的第一个方面,是从历史表现、经济特征、对资本数量的要求、市场竞争结构与获胜因素、进入与撤出行业的难易程度、行业前景等若干方面对典当行业发展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包括两部分内容,即:

研究问题一:中国典当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态势。

研究问题二:在当下发展环境中,海口市典当行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研究的第二个方面,是在行业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最为适合海口市典当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重点研究形象塑造、产品优化、扩大规模、沟通协作、人才建设、能力创新等方面。即:

研究问题三:海口市典当行业发展战略实施与发展前景。

5保障典当业选择的发展战略及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升温与金融体制改革在金融机构结构方面的不断探索,根据对海口市典当行业经营现状的分析提出的相应的营销战略,海口市典当行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做好职能性的工作,着力完善现代典当企业公司制度、进一步严格新设典当企业准入审批制度、审批后的准入教育和开业培训制度、市场退出制度。指导典当企业建立良好的公司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防范机制。

二是加快步伐,培育、净化典当市场,培养行业龙头,进一步提升行业健康发展的能力。

三是着力做好监督核查和年审工作。实行动态监管,将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将年审工作与日常监管、规范核查、调查研究和指导服务相结合,对典当企业在经营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要全程监督规范企业经营与管理的行为。

四是着力提高典当行从业人员素质。建立健全行业从业人员长效学习和继续教育机制,每年开展和举办考察、交流、研讨、培训等活动不少于2次。

五是加快市场开拓和专业市场建设。整合专业市场和典当企业资源,加快新兴专业典当市场建设。与主要银行和海南新鲜蔬菜和水果农产品流通企业合作,建设农产品果蔬典当市场、花卉典当市场;与国有银行和国内典当企业合作,建设二手机械设备典当市场;与主要汽车生产、流通企业合作,建设二手车典当市场。大力开发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典当业务。

思想政治观念的转变、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典当行业发展的良好条件。在海口市典当行业的发展道路上,可尽量绕开国有银行及其他经营大宗融资业务的金融机构,在其经营业务的夹缝和空白领域中谋求生存和发展空间。

6结论

结合分析结果,本文认为:改革开放政策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使海口市典当行业重现生机,然而由于还未形成一定规模以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典当行很少主动进行营销,没有较为系统的发展理念和战略,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取得优势。当前,海口市各典当行资产规模和业务范围不同,管理水平不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各典当行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由于国家调控的限制,海口市典当行业仍属于零散型产业。在海口市典当行业中还没有企业掌握足够的技能和能力以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即使没有别的阻碍集中的壁垒,海口市典当行尚不能走成本领先战略。对于当前还没有取得主导地位的典当行业而言,在较长的时间内还是应以苦练内功为先导,不可以将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要以抢占市场快速增长为既定目标。而当其竞争地位取得明显提高之后,定将改变这种目标,转而以追求最大利润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目前,海口市有一批刚成立不久、规模较小的典当行(包括海口市周边市县新成立的典当行),这些典当行完全可以发挥自身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优势,积极与地方相关部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在不断扩大市场影响的同时,尽可能地联络客户群体并加以有效开发,以此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业务利润。

参考文献:

[1]曲彦斌中国典当史[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2]潘群峰,王月玮典当业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0).

[3]傅苏颖商务部:截至6月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12800亿元[N].证券日报,2012-08-25.

[4]王新我国典当业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金融科学,2000(3).

[5]官荷芬中国典当法律问题探析[D].武汉:武汉大学硕士论文,2005(5).

[6][美]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1版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7][英]理查德·科克企业战略——高效能管理者文库[M].1版李欣,李景华,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8]吴志军企业战略的基本特征[J]. 经营与管理,1987(3).

[9]罗珉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创新[J].财经科学,2001(1).

[10]叶克林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与创新——综论80年代以来的三大主要理论流派[J].江海学刊,1998(11).

[11]叶克林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江海学刊,2005(3).

[12]戴明商业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3]王育豪企业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的风险分析[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7(6).

[14]吕巍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5]李全喜生产运作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6]邱复兴孙子兵学大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7]熊依洪孙子兵法在商战中的运用[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1).

[18]曾逾东福建典当行发展战略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7(11).

[19]庞涛北京宝恒典当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7(3).

[20]陈博论对我国小额贷款机构的监管[D].长沙: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5).

[21]何嗣江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策略研究[J].上海金融,2000(5).

[22]蒋国泉略论典当业的经营管理创新[J].上海管理科学,2003(10).

[23]赛晓光典当连锁经营待破局全国仅14家获准增设分支[J].中国拍卖,2003(1).

[24]李寿生现代典当理论、法规与实践[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25]危惊涛现代典当经营管理[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

[26]蒋国泉略论典当业的经营管理创新[J].上海管理科学,2003(10).

[27]梁勤星,熊万良,方艺四川寄售行、典当行的现状及规范发展对策[J].西南金融,2006(10).

[28]何东云我国典当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对策浅析[J].商场现代化,2007(11).

[29]袁彬借鉴国外经验推动中国典当业发展[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2010(6).

[30]金宏,马怀树典当业务创新探析[N].金融时报,2011-05-16.

[31]李维庆近现代中国典当业之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09(5).

[32]陈明星典当业前景[J].资本市场,2001(8).

公司战略论文范文5

1.房地产的概念。在我国所谓房地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固着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离的部分和附着于其上的各种权益(权利)的总和。这些固着在土地、建筑物上不可分离的部分,主要包括为提高房地产的使用价值而种植的花草、树木、或人工建造的花园、假山;为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安装在建筑物上的水、暖、电、卫生、通风、通讯、电梯、消防等设备。它们往往被看作土地或建筑物的构成部分。因此,房地产本质上包括土地和建筑物及附着于其上的权益两大部分。房地产由于其位置固定、不可移动,通常又被称为不动产。

房地产主要有三种存在形态。其中土地指的是地球陆地表面及其上下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建筑物是一种土地定着物,具体是指人工建筑而成,由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和建筑设备等组成的整体物。包括房屋和构筑物两大类;其他土地定着物指的是建筑物以外的土地定着物,具体是指固定在土地或建筑物上,与土地建筑物不可分离的物,或者虽然可以分离,但是分离不经济,或者分离后会破坏土地、建筑物的完整性、使用价值或功能,或者会使土地、建筑物价值明显受到损害的物。

房地产是实物、权益和区位三者的综合体。实物指的是房地产中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例如外观、结构、装修、设备等;权益指房地产中无形的、不可触摸的部分,包括权利、利益、收益(如使用权、所有权、抵押权等)。在我国,就房地产开发经营来说,附着于土地和建筑物上的权益包括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以及在其上设置的他项权利,如抵押权、典当权等;房地产区位指的是房地产的空间位置。具体的说,一宗房地产的区位是该宗房地产与其他房地产或事物在空间方位和距离上的关系。房地产的总体概念可总结如下:

房地产概念图

2.房地产营销概述。房地产市场营销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必然产物,市场营销是房地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强有力的房地产市场营销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地区的经济繁荣,还有助于将计划中的房地产开发建设方案变成现实,使每一宗物业顺利出售或出租。从事房地产营销需要清楚地了解营销策略,辨别外界环境的发展变化,通过系统分析及时改变营销策略。

房地产市场营销包括有开发商和经营商、营销人员、营销中间商和顾客几个组成部分。

房地产开发商和经营商,首先要对市场变化和需求等做出预先反映,并在公司长期营销战略中得到体现。同时房地产业与资源和原材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开发商就要在制定营销计划时将资源和原材料的价格波动考虑进去。房地产公司的营销人员,不但要熟悉市场环境等市场经济知识,还应具有关于保护竞争、消费者和社会更大利益等主要法律知识,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给房地产目标市场带来的不同需求。对于房地产的开发商和经营商而言,为了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公司将联合一批供应商和营销中间商来接近目标顾客。

房地产营销策略论文

二、房地产营销策略的发展史

市场营销理论于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菲利蒲?科特勒被誉为营销学之父,他提出了最早的营销4C理论,是现代营销的基石,4C包括产品、价格、促销、渠道,从这四点出发,衍生出新的营销方法。

在市场营销过程中,目标消费者位居于中心地位。企业识别总体市场,将其划分为较小的细分市场,选择最有开发价值的细分市场,并集中力量满足和服务于这些细分市场。企业设计由其控制的四大要素(4C)所组成的市场营销组合。为找到和实施最好的营销组合,企业要进行市场营销分析、计划、实施和控制。通过这些活动,企业观察并应变于市场营销环境。

营销简单的说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市场上的需求,并用科学的方法来生产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

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房地产营销层面的竞争也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激烈而日益激烈。我国房地产营销策略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六个阶段。

1.建设观念阶段——标准规划。计划经济时代,只有简单的“房地产”概念,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住宅建设一直是学习前苏联模式,而且住宅的建设标准由政府统一制定,造成所有的设计全按标准图进行建设,形成千楼一面的现象。

2.楼盘观念阶段——

销售策划。在这个阶段,房地产刚刚走向市场化,大部分项目的开发意识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策划往往依赖于企业领导或几个设计院专家的“大脑风暴式”讨论,而没有进行市场调研、消费者需求调查的意识,开发的项目充满了主观臆断。 3.推销观念阶段——概念策划。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与楼盘空置的现实,使开发商认为消费者缺乏理性,有一种购买惰性或者抗衡心理,必须主动推销和积极促销。在1997年~1999年大多数所谓房地产策划仅仅是“广告策划”、“销售策划”而已,策划人选择楼盘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显着特征,向消费者加以强调和宣传,使消费者对楼盘建立起概念认识,引导消费者在众多楼盘的选择过程中,比较容易选择自己偏好的楼盘,以达到促销目的。

4.准营销观念阶段——卖点群策划。随着社会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居住条件的需求层次日益明显,房地产市场供应量的增加,导致需求相对减弱及消费者理性购买,为有效的满足用户的各种需要,适应卖方市场和消费者理性选择,开发商认为必须以用户为中心。因此,策划人把众楼盘之长集于一身,极尽所能地向市场罗列无尽的卖点一时间环保住宅、绿色住宅、智能住宅、生态社区等等,虽然提升了楼盘品质,但使得开发商成本高于售价。

5.营销观念阶段——全程策划。围绕用户展开的营销,并没有使供需缓和、楼盘空置减少,开发商逐渐认识到实现销售的关键在于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和欲望,并且比竞争对手更效、更有利地传送目标市场所期望满足的东西。使开发商不再只关注于产品的本身,转而关注市场需求。

6.整合营销观念阶段——整合策划。整合营销是企业经营目标兼顾企业、顾客、社会三方的共同利益,各种营销技巧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所构成的企业市场营销理念。整合营销要求企业的所有活动都整合和协调起来,企业中所有部门都在一起努力为顾客的利益而服务,企业的营销活动成为企业各部门的工作。

房地产营销策略论文

三、房地产营销策略的现状

目前,我国常用的房地产营销策略主要有房地产企业直接销售、委托销售和网络销售三种。

1.企业直接销售策略。它是指房地产企业利用自己的销售部门对房地产商品进行直接销售。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都是采用这种销售渠道。最常见的形式是派出销售人员,在一个固定的场所现场售房。这种策略的优点是销售渠道最短、反应最迅速、控制也最为有效。

2.委托销售策略。它是指一般开发商委托房地产商寻找顾客,顾客经过商中间介绍来购买物业的销售渠道方式。相对于直接销售模式,委托销售降低了开发商的风险,通过商的服务性质,更易于把握市场机会,能更快地销售房产。

3.网络销售策略。网络营销策略是利用现代电子商务的手段,实现房产的销售。与传统的销售策略相比,网络销售策略可以降低房地产企业的营销成本,可以实现零距离和全天候的服务,更方便地和消费者沟通,可以树立房地产企业意识领先、服务全面、信息完备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增加房地产企业的无形资产,有利于消除销售的地域性等优势

房地产营销策略论文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主要有以下特点:

品牌领导形象震撼——确立市场地位,引起市场关注,锁定目标消费群;

把握时机高昂入市——抓住有利时机,高姿态低价格进入市场,迅速掌握市场主动权;

分期分批卖点不断——分期开发分批销售,步步为营,组织储备卖点群随销售阶段适时引爆,带动价格走高,达到持续热卖效果;

进度跟进迭起——紧跟工程进度(奠基、正负零、封顶、竣工、样板房开放、园林开放等)制造阶段性销售,实现阶段性销售目标;

以质论价升值诱人——以户型、朝向、楼>!

物管跟进后顾无忧——物业管理提前介入能迅速树立项目形象,强化认同感,购买者无后顾之忧,达到促销效果。

房地产营销策略论文

四、房地产营销策略的创新

在新形势下,随着市场的成熟、制度的健全以及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问题,我国的房地产营销策略遭遇了有力的挑战,这就要求房地产企业积极思考,探索营销策略的创新。

在房地产营销策略的创新中,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的因素。第一,项目开发前的市场调查工作。市场调查对房地产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场调查需要对国内外宏观经济的波动与政策变化、房地产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的金融环境、住房制度的改革动向等等做深入的调查。第二,强化产品策略在营销组合中的地位。由于房地产商品的特殊性,要求房产设计上要符合消费者的喜好,建筑材料选择要合理,物业管理信誉要好,已解决业主的后顾之忧。第三,突出企业差异。突出本企业的产品、服务和品牌差异,可以提高房地产产品的价值,形成竞争优势,其中产品差异是最基础的,也是要首先考虑的。第四,合理利用价格策略。房产的定价要注意消费者的心理价位和承受能力,同时要根据项目本身的开发目的确定。第五,积极拓宽营销渠道。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环境下,开发商应从坐商观念转变为行商观念。

目前,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发展都处于期,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较大,对于各大房地产商,这无疑是利好消息;但是,由于房地产市场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开始转向买方市场,所以,根据目前的市场状况,各大开发商必须要注意房地产营销策略的创新,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品牌营销。建立良好的品牌对房地产营销十分重要。目前,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房地产品牌的作用日益凸现。品牌不仅是企业或产品标识,更是宝贵的无形资产,能强化企业在市场和行业中的地位,并且在企业的兼并收购、投融资等对外合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经营效益。

要建立良好的品牌,必须要以优良的品质,适合的价格提高品牌美誉度;同时,兼以完善的售后服务提高品牌忠诚度以及适当的树立品牌形象的手段提高品牌影响力,以及参加各类大型的房地产展销会展示公司形象,推销公司的楼盘等。而在现实的房地产营销中,由于资金的周转,市场的激烈竞争等问题,导致房地产开发商不注意进行品牌效应的积累,往往只是针对在建或竣工的个别楼盘借助媒体或广告的力量进行炒作。而品牌的创造和维护应该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不是个别的,而是整体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品牌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另外,企业往往将品牌理解成为案名,只要案名好就能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其实案名只是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应该注意“内外兼修”,即要有好的案名,更要有好的质量及服务,做到“名实双具”。这样创造出来的品牌,才是真正的品牌,才是能促进商品房销售的品牌,才是人们信赖的品牌。

2.人文营销。房地产营销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为顾客创造良好的环境,体现人文情怀。文化是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厚的文化底蕴或高品位文化景观和楼盘的结合可以给顾客以享受。人文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在房地产开发商与顾客的关系建立上。“顾客就是上帝”,对于现在正处

于买方市场的房地产企业,应该更加注意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与顾客形成互动,展示企业形象的同时,更让顾客感受到关怀,在选择时倾向性更加明显。人文营销的第三个方面体现在为买主提供最大便利上。所以,从房地产开发到售后的过程完整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提升销售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知识营销。目前,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他们对房地产的理解往往只是限于“一栋房子”这样浅显的概念,而想了解,又苦于没有途径。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应当本着诚实的原则定期开展相关知识的宣讲会,在宣讲会前可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消费者在此方面的困惑,在宣讲会上可以针对调查结果要求相关专业人员先进行房地产行业概况介绍,然后认真耐心地回答消费者对房地产行业或有关楼盘的任何问题,最后总结以上的内容,达到让消费者获得知识的目的。可见,宣讲会是沟通房地产商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向顾客介绍知识的同时,又宣传了企业的品牌,提高大众的认知度,增加购买欲望;同时,对房地产有了认识的顾客又会对房地产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促使房地产开发商运用新技术,创造新工艺,推动市场的前进。

4.绿色营销。居住环境的质量已经成为人们购房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于是,开发区域的绿地覆盖率也就成为楼盘的卖点。于是,企业纷纷提出以环境保护为营销理念, 以绿色文化为价值观, 以绿色营销为核心的营销战略。

在绿色营销上,对于单纯的绿地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而针对目前能源紧缺而提出的绿色节能住宅的概念,同样要运用到绿色营销中,增加社会效应。虽然目前节能住宅的单价相对普通住宅要高,但由于“发展节能住宅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绿色节能住宅的发展将成为趋势,也将成为卖点。

5.合作营销。和其他商品一样,对于商品房的销售同样可以采取合作营销的战略。房地产开发商与很多单位存在利益关系。

首先,应该积极与下游供应商进行联系,由于长期的合作,可以给开发商带来一定的折扣,减少成本;同时,消费者购买商品房之后进行装潢,开发商可以推荐房主使用与其合作的供应商的售卖的材料,既为房主提供了优惠,同时会给供应商带来不少的收益。第二,开发商积极与金融信贷部门进行联合,前期可以通过宣传开发项目优势的方式,向金融信贷部门请求贷款或通过项目融资的方式邀请进行项目合作,利用金融信贷资金进行开发建设;在后期的销售过程中,与金融部门沟通,为顾客设计贷款或按揭的组合方式,为顾客提供多种丰富的支付手段。第三,与其他开发商进行联合造势,形成双赢的格局。

6.服务营销。对于房地产产品的服务也分为售前、售中、售后三个服务阶段。在售前服务阶段,首先应该向每位潜在的消费者提供真实的关于楼盘的资料,热情地接受他们的咨询,让他们对所感兴趣的楼盘有全方位地了解,从而有了初步的认知和倾向;售中服务是开发商必须提供符合协议规定质量合格的商品房给用户,并协助他们办理相关手续;在现实中,消费者往往能获得前两个层次的完美服务,但是,房子一旦拿到手出现差错却无人接手进行处理,导致产生纠纷,这对企业的声誉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开发商应当注意商品房产品的售后服务,对业主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地反馈与维修;并自己成立物业公司或委托第三方物业管理, 为业主提供安全、舒适、美观的理想人居环境,这是时展的必然,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7.社会营销。社会营销观念是随着现在流行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出来的,主张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或短期欲望,而且要符合消费者的长期利益,不忽视社会利益。注意到企业发展中的社会效益,对于企业提升其形象是十分重要的。企业的形象提高了,销售量和利润也自然得到提高。

公司战略论文范文6

关键词: 学术期刊 标题动词 句法 语义 语用

所谓标题,是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标题语言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书面语体,它具有许多不同于通常行文的特点,已经引起语言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尹世超可以说是在这方面研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领军人物。其所著的《标题语法》一书,不仅第一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了现代汉语的标题语法,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而且在内容和方法上独具慧眼,具有无可争辩的独创性(邵敬敏、周娟,2003)。另外,刘云的博士论文《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也系统、深入地阐述了篇名的作用。其中标题语境中动词在句法、语义、语用上具有和非标题语境中的动词与众不同的特点,因此,相关论著或文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标题中的动词的特殊用法。然而,就研究现状而言,标题语境中的动词研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显得较薄弱。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标题”和“动词”为检索主题词,仅搜索到32篇单篇学术论文及6篇硕士论文以“标题语言”为专门研究对象,其中很多都涉及或谈到“标题动词”的问题。其中专门以“标题动词”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研究,目前只发现王同伦(2008)和刘晓燕(2012)两篇。尹世超先生在《标题语法》中专章探讨了“标题动词”的特点,但是尹先生只是阐述了标题动词的一般特点,还缺乏深入的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另外,现有的标题动词研究,多为语体杂糅式的研究,即所谓的标题语言,包括新闻标题、报纸标题、期刊标题等。事实上,即使均处于标题语境中,动词在不同的语体中会显示出更细微的差别。因此,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学术期刊中的“标题动词”进行了专门研究,深入挖掘了标题动词的特色,以丰富现代汉语标题语法的研究。

1.学术期刊标题动词内涵及分类

所谓标题动词,是只用于标题或多用于标题且有特定意义与用法的动词,是对动词语用功能进行考察,从语境角度给动词分出的一个次类(尹世超,2001:19)。据此定义,我们将本文所要论述的动词分为三大类:非学术期刊标题动词(以下简称非标题动词)、唯学术期刊标题动词(以下简称唯标题动词)、准学术期刊标题动词(以下简称准标题动词)。

就目前所调查的结果看,学术期刊中的唯标题动词主要有:浅论、浅析、浅解、浅介、浅考、浅释、浅说、浅述、浅谈、浅探、浅析、浅议、略论、初探、试析、试谈、试论、试议、试证、琐议、琐谈、琐记、刍议、刍论、补论、初论、概论、再论、粗论、管论、简论、杂论、杂议、漫论、漫谈、漫议等。现各举几例如下:

(1)浅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程妮,现代情报,2004.01);

(2)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联盟浅论(宋小华、涂湘波,图书馆学研究,2004.03);

(3)浅析语码转换的社会及心理动因(王楚安、徐美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02);

(4)以色列民族政策浅析(刘军,世界民族,2007.01);

(5)浅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构成(马丁,价值工程,2010.35);

(6)嵇康与嵇喜两组诗浅解(韩格平,文学遗产,1999.03);

(7)浅介发达国家投资银行在公司并购中的作用(梁春申,中国纺织经济,1998.02);

(8)陆维民膏方经验浅介(杨柯列,中医临床研究,2011.22);

(9)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万业馨,世界汉语教学,2000.01);

(10)中国传统译论范畴及其体系略论(张思洁,外语外语教学,2007.05);

(11)初探非热力杀菌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赵玉生,赵俊芳,周NN,食品工业科技,2006.09);

(12)苗族传统生态文化初探(周颖虹,康忠慧,贵州文史丛刊,2006.03);

(13)试析谐音双关法在商标词汉译中的运用(曾立,中国科技翻译,2003.03);

(14)豫南地区二里头时期遗存的相关问题试析(徐燕,华夏考古,2009.02);

(15)试谈嘉兴历史文化传统的主导取向(史晴,嘉兴学院学报,2003.05);

(16)语文单元教学原则试谈(宋小平,平顶山师专学报,1994.02)。

笔者重点分析学术期刊中的唯标题动词,并根据需要,附带比较讨论准标题动词和非标题动词。

2.学术期刊标题动词的句法特点

一般来说,学术期刊中的标题动词都有相对应的非标题动词,比如浅析/试析/――分析;试论/简论/粗论/――讨论/商讨;漫议/试议/浅议/刍议――议论/商议。所谓非标题动词,即不在或不一定在标题语境中使用的动词。以“浅析――分析”为例,通过检索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发现,“浅析”共有97个用例,全部为标题语境中的动词用法,且均为现代汉语用例。而“分析”有66812个用例,绝大多数均为非标题语境的动词用法,且“分析”最初是两个同义动词连用,有“分开、分离”的意思,直到中古时期才出现现代汉语所谓的“分解、辨析”的意思。

因此,我们将前者成为标题动词,后者称为非标题动词,下文所展开的标题动词的句法特点分析主要是与非标题动词的对比中得出的。

2.1偏正式为主

张国宪(1994)将动词的内部构造方式分为“联合式、支配式、陈述式、补充式、附加式”五种。所谓附加式,即“修饰成分+动作”,也即偏正式。从内部构造方式看,学术期刊的合成的标题动词(包括准标题动词)主要有偏正式、联合式和陈述式三种。结合尹世超(2001)的用例,我们进行了补充和调整,具体示例如下。

2.1.1偏正式

浅:浅谈、浅析、浅论、浅议、浅说、浅评、浅话、浅介、浅释、浅探、浅考、浅辩。

试:试谈、试析、试论、试议、试说、试评、试介、试释、试探、试考、试辩。

简:简谈、简析、简论、简议、简说、简评、简话、简介、简释、简探、简考、简辩。

漫:漫谈、漫析、漫论、漫议、漫说、漫评、漫话、漫释、漫探、漫考。

略:略谈、略析、略论、略议、略说、略评、略话、略介、略释、略探、略考、略辩。

琐:琐谈、琐论、琐议、琐说、琐评、琐记、琐忆、琐探、琐考。

杂:杂谈、杂论、杂议、杂说、杂评、杂释、杂话、杂探、杂考、杂记、杂识。

小:小谈、小论、小议、小评、小话、小介、小释、小探、小考、小辩。

散:散谈、散析、散论、散议、散说、散评、散释、散考。

初:初谈、初析、初论、初议、初说、初话、初介、初释、初探、初考、初辩。

再:再谈、再析、再论、再议、再说、再评、再话、再释、再探、再考、再辩。

又:又谈、又论、又议、又说、又评、又话、又释、又探、又考。

粗:粗谈、粗析、粗论、粗议、粗说、粗评、粗话、粗探、粗考。

闲:闲谈、闲论、闲议、闲说、闲评、闲话。

2.1.2联合式

论析、析论、评述、述评、评析、析评、辩析、辩述、辨析、评议、评注、考辨、辨考、考释、释考、赏鉴、鉴赏。

2.1.3支配式

说略、述略、论略、探略、记略、述要、论要、探微、探实、拾零、拾掇、辨伪、辨谬、辟谬、辨讹。

从以上示例可以看出,学术期刊标题动词主要以偏正式为主。

2.2语序的活化

对此观点,笔者不太同意。通过考察,笔者认为,和非标题动词相比,标题动词的语序活化是其鲜明的特点之一。所谓活化,是指标题动词既可以前置,又可以后置,例如:

(1)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吕部,特区经济,2008.01);

(2)英国养老保险制度浅析(刘璇,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02)。

当然,虽然标题动词的语序非常活化,但具体涉及某个标题动词时,还是具有不同的前置或后置倾向的。比如“试析”是一个有非常明显的前置性倾向的标题动词,通过对中国知网的检索,笔者共找到标题动词“试析”的用例46651个,其中前置性用例46389个,后置性用例262个,前置性语序占绝对优势。不过正如尹世超(2011)所指出的,标题动词在总体上具有后置倾向,也就是说,在标题动词中,只能后置或主要是后置的标题动词占绝大多数。

另外,在语序的灵活上,唯标题动词和准标题动词就具有非常鲜明的区别。试举几例如下:

(1)试析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孙衍安,改革与开放,2011.06);

(2)英语中以-ly结尾的副词的翻译方法试析(王勃,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4);

(3)隐喻认知的联想方式分析(吴本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03)。

如果“分析”前置,变成“分析隐喻认知的联想方式”就只能出现在非标题语境中。其他诸如“研究”、“讨论”等准标题动词在标题语境中只能出现NV格式,而排斥VN格式。关于语序的活化,尹世超先生给出解释:“作为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的语序,通常不可随意变动,否则或是意思变了,或是不成话了。但在标题这一特殊的语用环境中,有些语序可以前后颠倒而无关宏旨。这里语用环境成为背景条件,语义关系成为决定性因素,由于它的支撑,语法格式的变换获得较大的自由度,可以更好地、灵活地适应表达的需要。”(尹世超,2001:31)具体的原因我们将会在下文中阐述。但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在标题语境中,V+N是动宾结构,语序变异后N+V为偏正结构。

2.3动词的弱范畴化

在标题语境中,“V+N”结构中V作为动词的身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语序异化为“N+V”时,V的动词身份有没有跟着变异,即V有没有名词化?就学界研究现状而言,主要分为两派,一派认为V已经由动词转变为名词,另一派则坚持认V仍然是动词,尽管V在“N+V”结构中的动词性和一般的动词相比有所不同。在这方面,笔者赞同王冬梅(2002)的观点。她利用Hopper & Thompson(1980)的及物性(transitivity)理论考察V的及物性,得出V是及物性较弱的动词即是动词性较弱的动词的结论。

笔者拟选择几个方面考察标题动词的弱范畴化。所谓弱范畴化,即和普通的行为动词相比,标题动词(包括准标题动词)体现出更多不同的特色,动词性弱化,不能作为动词的典型范畴,虽然并没有完全转类为名词,但是和非标题动词相比,其动词的诸多语法特征确实大大弱化。在语法形式特征上,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3.1动作性不强

“把”字句要求动词是能对受动物产生完全的影响的动词(张伯江,2000),通常动作性较强。能够作为学术期刊标题的动词都无法进入“把”字句,试比较:

(1)a.空间维度下的中国城市史研究(陈蕴茜,学术月刊,2009.10)。

b.*把空间维度下的中国城市史研究。

(2)a.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王晨,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5)。

B.*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浅谈。

2.3.2不能加体标记

时间性是动词的基本范畴特征之一,在汉语中主要借助体标记“着、了、过”或时间副词“已经、正在、即将”等表示。和常规语境中的动作性较强的动词相比,标题动词不能加体标记,即不能在标题中体现出时间范畴。试比较:

(1)浅释药源性疾病(李美惠,中国医药指南,2009.11)*浅释着/了/过药源性疾病。

(2)公文可读性试论(阎杰、高鸿雁,档案学通讯,2012.06)*公文可读性已经/正在/即将试论。

2.3.3一般不能重叠

标题动词一般都不能重叠,比如不能说“浅析浅析”、“试谈试谈”之类的说法,某些准标题动词,在通常的文体中,原本是可以重叠的,比如可以说“分析分析”“研究研究”,但是在标题语境中,这些动词也变成无法重叠的标题动词。只有少数单音节准标题动词可以有重叠形式,如:

(1)谈谈实用文体翻译中的美学(陈雪艳,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

(2)说说汉语的“很”话(郑庆君,汉语学习,1997.05)。

(3)论论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与改革(任红,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1)。

3.学术期刊标题动词的语义特点

3.1语义虚化

在标题语境中,动词在句法和语义上均出现虚化现象。上述的标题动词的句法特点已经显示了其在句法功能上的虚化现象,而其语义上的虚化表现很明显。有些动词如“记”、“论”、“思考”、“研究”、“探索”、“区别”、“调查”、“反思”、“考察”等,“本来属于反映思维活动的普通动词,但因科学知识的探讨往往与这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密切相关,因此这些动词逐渐地变为标题词语,在标题语境中使用时,成为标题标记动词”(刘钦荣,2005)。这类虚化的动词大都是表示思维认识等抽象意义,绝大多数是双音节的。

3.2概念层次较低

虽然标题动词和通常行为中的行为动词相比,其语义虚化,表达的多是抽象意义,但是在标题语境中,唯标题动词和准标题动词在概念层次上还是有所区别的。所谓动词的“概念层次”(category level),即某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概念在人们的民俗分类(folk taxonomy)系统中所处的层次位置。李晋霞(2004)根据语义内容由抽象到具体的程度把汉语动词大致分出三级,即(1)比较抽象的动词;(2)具体度适中的动词;(3)比较具体的动词,那么可以发现直接作定语的动词以具体度适中的动词居多。如:

(1)比较抽象的动词:予以、成为、给予;

(2)具体度适中的动词:收藏、信任、观看;

(3)比较具体的动词:珍藏、深信、凝视。

按照李的判断依据,准标题动词“分析”“研究”等联合式动词属于(2)类基本层次范畴,而“浅析”、“简论”、“漫议”之类的附加式动词则属于更具体的下位范畴,即(3)类。处于基本概念层次的(2)类动词的及物性强于(3)类动词,因此,(2)类动词性较强,概念层次较低的(3)类动词动词性较弱。也就是说,偏正式的唯标题动词和联合式的准标题动词相比,动词性较弱。

4.学术期刊标题动词的语用特点

4.1称名性

作为文章内容的概括,标题都有报道性;作为言语产品的名称,标题都有称名性,但根据报道性和称名性的强弱,标题仍可划分为报道性标题和称名性标题两种类型(尹世超,2001:106)。不过两种类型的标题适用的范围有所区别,前者主要用于新闻语体中,和一般所说的“一句话新闻”很相似,而称名性标题适用范围很广。在学术期刊语境中,称名性是标题的突出特点。

这种称名性的语用特点,给标题动词在形式上的变化创造了外部环境。比如,称名性的要求使得标题动词不能加上时体标记,很多准标题动词在进入标题语境后通常后置,形成“N(的)V”结构。这里我们着重谈谈上文曾经提到的为何唯标题动词语序较灵活,可以前置,可以后置,而准标题动词却只能后置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标题语境的称名性制约。

由于联合式动词的动词性较强,在进入标题语境中便只能后置构成“N(的)V”格式。在这样的定中式的标题构式中,V的动词性受构式压制,体现出一种去动词化。如果像唯标题动词一样可以前置,那么所构成的动宾结构“V+N”则正好“迎合”了V本身的述谓性,该结构成为报道性很强的谓词性结构,与学术期刊标题的称名性的整体要求相悖。称名性的语用环境让“研究”、“探讨”之类的联合式动词无法像动词性较弱的唯标题动词那样可以双置(前置或后置),而只能乖乖地待在“N(的)V”标题构式中,实现称名性的语用要求。而且,很多时候,定中结构的标记“的”经常省略。因为从认知角度而言,加上“的”的组合式偏正结构的概念距离肯定大于不加“的”的偏正结构。因此,删除“的”,N与V的结合更加紧密,在功能上更偏接近于一个单个的名词,其称名性更强。

此外,在标题语境中,后置用法的动词占绝大多数,也就是说,标题动词主要作为定中结构的中心语后置,受前面的名词修饰语修饰。这样的使用频率,也是为了适应标题称名性的需要,因为这样的“NV”定中偏正式结构属于名词性偏正结构,和动词性的“VN”动宾式结构相比,其称名性显然要强。

4.2谦虚原则

从上文所列举的学术期刊唯标题动词可以看出,其修饰性的语素在语义上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表示一种自谦的情态,是比较“低调”的语素。因此,从整个标题的组合效果看,便带上了一种谦虚的语用色彩。很多文章明明论述得非常深刻、透彻,有理有据,甚至堪称某个领域的经典力作,但标题却往往冠以“浅析”“浅论”“简议”之类的词语。

学术期刊是科研工作者交流的有力平台,学术论文便是在这一平台上“互相对话”的载体。作为一种“不见面”的学术交流,必然要遵守相应的会话原则。“谦虚”便是会话“礼貌性”的体现之一。科研工作者更应该具备“虚怀若谷”的心态,因此,在学术期刊论文的标题中,谦虚原则便成了标题动词选用的一大语用特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标题语言便以其独特性吸引语言学家的目光。虽然,20多年来,标题动词的研究已经涌现很多成果,研究方法多样,研究视角独特,但是总体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标题语言的历时研究不足;二是重描写,轻解释;三是缺乏对比性的研究,比如汉外标题对比、不同语体的标题的对比。这些将是未来标题语言研究可以继续挖掘的“富矿”。

参考文献:

[1]尹世超.标题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刘云.汉语篇名的篇章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3]尹世超.标题中动词与宾语的特殊搭配[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1).

[4]尹世超.汉语标题的被动表述[J].语言科学,2008(3).

[5]王同伦.标题语境中动词语法变异及动因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6]刘云.篇名中的结构助词“的”[J].语言文字应用,2004(1).

[7]尹世超.标题用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8]张国宪.双音节动词功能增殖探讨[A].邵敬敏.语法研究与语法应用[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9]邵敬敏,周娟.填补空白的力作――《标题语法》[J].语文研究,2003(4):29-31.

[10]张伯江.“把”字句的语法关系和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2000(1).

[11]王冬梅.“N的V”结构中V的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4):55-64.

[12]刘钦荣.标题词语琐议[J].语文知识,2005(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