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艺术传承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艺术传承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潮剧;传承;保护;重要;具体;实效
中图分类号:J614.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059-02
潮剧是我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东省潮汕地区和台湾、东南亚各国。其历史悠久,艺术积淀深厚,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对潮剧的传承与保护,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艺术课题。然而,对潮剧的传承与保护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广,触及的层面深,为此,本文将这一复杂系统工程分解为以下三大理论层面,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解读。
一、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对潮剧传承与保护的第一个层面,是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
这是一个更改认知系统,但又是一个智力支撑系统与动力之源系统。因为只有在理性上充分认识到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才会在正确的理性指导下做好传承与保护的各项具体工作,才能在传承与保护的具体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出色地完成传承与保护的历史重任。
潮剧是全国十大剧种之一,广东三大剧种之一,素有“南国奇葩”的美誉。它的历史十分悠久:“明中叶已形成,当时称‘潮调’,也叫‘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戏’,用潮州方言演唱。嘉靖年间已有剧本流传,现尚存有嘉靖刻本《荔镜记》,以及稍后出版的《摘锦潮调金花女》和《苏六娘》等剧本。潮剧属宋元南戏遗音,其声腔受弋、昆、汉等剧种的影响。音乐唱腔以联曲体为主,也吸收板胡腔体的上下句式,有一唱众和及帮腔的形式;保留了较多唐宋以来的古乐曲,又不断吸收当地的大锣古音乐、庙堂音乐和民歌小调,音乐曲调优美动听,管弦乐和打击乐配合和谐。伴奏乐器中的低音‘深波’(一种独特的大锣),最具特色,善于表现低沉气氛、悲怨情绪。”[1]
潮剧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各有应工的大戏,各行当表演细腻生动、程式规范、技巧娴熟。其中,尤以旦、丑两行更为丰富。正旦又称“青衣”,潮剧俗称“乌衫”。潮谚有云:“小生拿折扇,花旦抛目箭,乌衫同汁嗒嗒滴。”
潮剧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存活于舞台上的生动例证,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更是潮汕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还是联络世界各地潮汕人的文化纽带。民族文化乃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对潮剧的传承与保护,就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潮剧以其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含量与深厚的艺术积淀,以及较高的审美价值,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此可见,对潮剧的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勿须赘述了。
二、传承与保护的具体性
对潮剧传承与保护的第二个层面,是传承与保护的具体性。
理性认知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的目的是做好潮剧传承与保护的各项具体工作,也就是把传承与保护工作抓牢、抓全、抓细、抓紧、抓到底、抓到实处。要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指导,重在行动。
具体而言,潮剧的传承与保护的具体工作内容,有以下几项:
(一)剧目的传承与保护
剧目是潮剧的载体和中心,也是潮剧的凭借和依托,没有剧目就没有潮剧。因此对剧目的传承与保护,是潮剧传承与保护的第一要务。潮剧剧目数百出,经过甄别筛选,传统的经典剧目与保留剧目也有数十出。例如《荔镜记》《苏六娘》《扫窗会》《芦林会》《辨木》《闹钗》《刺梁冀》《闹开封》《陈三五娘》等。这些剧目情节紧凑,立意高远、唱词文雅、文学价值很高;音乐唱腔优美动人、感人至深;人物形象丰满;表演艺术细腻典雅,程式规范。另有一些新编历史剧目,如《袁崇焕》《辞郎州》《文天祥》《大义状元》《月莲救母》《梅花公主》等。还有整理改编的一批剧目,如《石榴花》《节义夫妻》《钦差无旨》《乱世鸳鸯》《唐伯虎》《程咬金救薛仁贵》等。上述剧目均在传承与保护之列。
(二)剧本的传承与保护
剧本乃一剧之本,是剧目的“设计图纸”,即表演与导演的文本依据和基础。因此,对上述剧目的文学剧本,要收集整理齐全完备,并一律记录存档,录入电脑。
(三)音乐唱腔的传承与保护
音乐唱腔是潮剧的重要艺术元素,戏曲戏曲,无曲不成为戏。因此,要千方百计将所有传承与保护剧目的唱腔音乐收集整理齐全完备,一要以文字符号形式形成文本资料与曲谱;二要以音频与视频资料为参照,并一律录入电脑。
(四)对传承人的保护
潮剧有许多优秀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的“潮剧”词条中,就提到谢大目、洪妙、姚璇秋、李有存四位;而在戏曲演员的人物词条中,又收入潮剧演员洪妙、郭石梅、姚璇秋三位名家。洪妙擅演老旦、女丑,唱腔圆润优美,做功细腻生动,自成一家,代表剧目有《辨本》《老少配》《包公会李后》《香罗帕》等,因在《辨本》中饰杨令婆尤为出色,故有“活令婆”之称。郭石梅擅演丑和老生,代表剧目有《程咬金》《李晤直》《金来清》《清官艳史》《秦德避雨》《荔镜记》《苏六娘》《辞郎州》《奸商马文明》等。姚璇秋擅演青衣,唱腔圆润清晰,做派稳重大方,代表剧目有《荔镜记》《苏六娘》《扫窗会》《辞郎州》《江姐》等。其中《荔镜记》《苏六娘》已摄成影片。如今她已八十岁高龄,仍健康矍铄。
三、传承与保护的实效性
对潮剧传承与保护的第三个层面,是传承与保护的实效性。
实效性即注重实际效果,不搞花架子,不玩花拳绣腿。以实际效果为出发点和归宿。具体来说有以下几项措施:
(一)通过剧目排演进行人才培养
先后投入排练并演出的传统经典剧目有《陈三五娘》《苏六娘》《刘明珠》《换偶记》《王茂生进酒》《续荔镜记》等,由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和国家级传承人姚璇秋、方殿荣等对青年演员言传身授,使传承工作与剧目生产相结合、新老相结合,收到良好的实效。
(二)成立专门的传承保护机构
为了做到组织落实,汕头市成立了专门的潮剧传承与保护机构,将原广东潮剧院院部及三个演出团体划转设立“汕头市潮剧研究传承中心”,继续保留“广东潮剧院”的牌子,专门承担潮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也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三)加大演出力度
演出是传承与保护的最佳方式。潮剧工作者先后举办“潮剧节”、“潮韵流行风”、“潮起粤东”、“潮剧优秀剧目展演”、“潮剧经典唱段民族交响音乐会”、“广东省青年潮剧演艺大赛”、“潮剧票友演唱大赛”等10项重点演出活动,助推了潮剧的传承与保护,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传统艺术传承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艺术设计 民间传统艺术
我国是文化大国,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经历了长时间的沉淀和发展之后,已经成为我国民族文化方面重要的代名词之一。就民间传统艺术在设计艺术中的有效运用来说,不仅能有效提升艺术作品的艺术内涵,为作品融入典型东方文化的气息,同时还能对传统民间艺术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一、在艺术设计中对民间传统艺术进行有效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艺术设计过程中对传统民间因素进行有效的利用,不管是对于艺术设计来说,还是对于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对艺术设计发展领域的有效推动
就我国民间传统艺术来说,形式多种多样,并且极富民族特色。比如就民间的一些编织工艺或者是刺绣工艺来说,都是通过纯手工打造的天然事物,如果将这些要素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如图中所示,这些果篮不仅能盛东西,同时在设计上还颇有一番讲究,除了使用之外,还能发挥一定的装饰和点缀的功能。将民间传统文化元素放在整个设计艺术领域,不仅能推动艺术设计形式的发展,同时还能对我国的民间艺术进行有效的发展和保护。
(二)设计价值观的有效转变
就我国民间传统艺术来说,大多比较简朴,对于推动绿色设计的理念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设计者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民间传统艺术进行有效运用的话,长此以往,不仅可以改变设计者的相关设计理念,同时还会影响使用者或者体验者的审美标准。比如在绿色文化盛行的当下,人们越来越注重环保的设计元素,如果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采用一些重型或者是原材料较为贵重的材料,会给人极其浪费和奢侈的感觉,客户或者使用者在接受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某些顾虑;但是如果设计者在对使用者爱好和倾向进行有效了解之后,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利用一些民间工艺画龙点睛,不仅可以改观整个艺术设计的风格,同时,对于营造一个绿色的社会生活氛围也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对民间传统艺术的有效传承
在艺术设计过程中对民间传统艺术进行有效利用不仅能够有效拓展艺术设计的领域,增加更多的设计元素,还能对我国民间的传统艺术起到一个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作用。就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发展来说,现阶段正面临着严峻的传承难题,许多民间传统艺术随着时间的推动正在渐渐消亡。因此,在艺术设计过程中对民间传统艺术进行有效的利用,不仅是对艺术设计领域的推动,同时也为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相应的空间和机会。
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在设计过程中对民间传统艺术进行更好的利用
通过上文的相关论述,我们已经了解到现阶段在设计艺术中对民间传统艺术进行有效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那么,在具体的运作环节,究竟应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将民间传统艺术运用到具体的设计艺术中呢?首先是绿色观念的普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生活品质的追求上经历了一个由简朴到奢华,再到简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设计领域也开始面临返璞归真的境遇。在这样一个时代条件下,在设计艺术中对民间传统艺术进行利用,不仅是时势所趋,更是对群众审美需求的满足和应允,但是,在设计领域,我们可以看到,有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依旧采用高调奢华的装饰风格,除了个别是因用户要求之外,其他很多都是自行设计的。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潮流,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树立相应的环保理念,只有对相应的设计理念进行转变之后,才有可能将民间传统艺术元素真正运用到具体的设计艺术中;除此之外,一些设计师协会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到设计理念的问题,依据时展要求,对民间传统艺术元素进行有效利用,应落实到具体的设计要求里。其次是转变群众审美理念。需求产生市场。在设计艺术中对民间传统艺术进行有效的利用除了转变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之外,还应对民众的审美标准进行有效的转变。作为设计师来说,如果在为客户设计的过程中,客户已经明确提出了设计的要求,那么设计师是没有理由根据自身的喜好对整个设计风格进行调整的,除非是在说服客户的情况下。基于这样的情况,在对民间传统艺术进行有效利用的时候,还应对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念以及审美标准进行有效的提升和转变。
除了这两个前提条件和铺垫之外,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如果想要对民间传统艺术元素进行有效利用的话,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清楚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具体内涵
就当代的艺术设计来说,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时期,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对各种设计元素可谓是信手拈来;而就民间传统艺术元素在设计艺术中的运用来说,还属于新鲜元素,设计师在对其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相应的难度,主要原因是设计者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些具体含义并不了解。鉴于此,如果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想要对民间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有效利用的话,首先应对民间传统文化的内涵要素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在了解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设计者在具体的设计中才知道在哪些地方适合用哪些元素。
(二)设计手法的转变
民间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元素有着很大的区别,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设计内涵之外,还体现在设计的手法上。在设计艺术中如果对民间传统艺术进行利用的话,必定要选择一种适合民间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手法,追求设计的整体和谐度。如果设计的主元素是民间传统艺术,但是却又过多采用现代设计手法进行操作的话,不仅无法实现利用民间传统文化元素的初衷,还有可能带去相反的效果。因此在对民间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利用的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手法与元素之间的搭配程度。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就民间传统艺术在艺术设计中的有效应用来说,不仅是艺术设计领域的拓展,同时也是对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在设计艺术的过程中对一些传统的元素进行有效利用,不仅能够对现阶段社会的绿色环保口号进行号召,同时还能对整个艺术设计界的设计趋势发挥重要的影响作用。设计者在利用民间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民间传统文化元素内涵的理解,争取在充分融入民间传统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将设计艺术和民间传统艺术融合到最佳境界,从而提升设计的艺术美感、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质感。
参考文献
1段洁馨.论民间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延续[J]. 文教资料,2009,(02).
2何庆华,许佳,马云林.对中国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的探索――中国高校设计艺术教育与中华民族传统艺术资源的关系[J]. 家具与室内装饰,2012(01).
3 杨蕾. 浅析民间传统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发展与传承[J].美与时代(上),2012(09).
传统艺术传承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新媒体;传承;传播;文化;戏剧
一、新媒体的重要性
随着时展,古代民间的艺术,即戏剧戏曲艺术,已经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戏曲戏剧艺术渊远流长,到了现代却已经丢失了大半,很多人只知道戏剧戏曲却不知道具体代表什么。而古代的传承和传播也是非常的困难,都靠口口相传与图画书本的形式一代一代传下来。且很多地方,由于流派、方言等限制,一样的戏剧戏曲却有很多的唱音、唱法和在舞台上不同的表演动作等,因都是以口口相传及书上的图画这样的方式传承,很少有手把手的传授,导致很多地方流派的唱法、唱音及其舞台上表演的动作都已失传。
而古代戏剧里面融入了歌唱、舞蹈、音乐等表演,演出是融合了多个方面的综合性质的艺术,它包括了文学方面与民间戏曲方面的同时,还有音乐方面与舞蹈方面的艺术,一个戏剧要完整的演绎,不仅要有剧本,同时还应有表演人员在舞台上的演出。
所以戏剧要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不仅仅是要有剧本,还需要演员在舞台上长时间的排练。而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也非常的多,各个地方语言与当地的音乐也是非常的繁琐,再加上地方表演人员在舞台上表演不同,效果也是不一样。所以我国的戏剧是非常驳杂的,而表演人员在台上的表演动作、音调以及表演的技巧都是靠书写与画图来实现的,其中有很大的理解难度,而且还不准确----猜测就占了一部分,因此靠着书籍作为主流的传承方式,弊端很大。但是到了现代,新媒体的出现让这种情况出现了转机,完全改变了古代的传承方法,结合现代科技,就有了现在的戏剧影音、戏剧录音这些形式,而靠着录音与录制电影等形式,能将戏曲、戏剧完整的保存下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开端。在此戏剧舞台有了长足发展的空间,而且表演后都有影音的设备来储存,正是符合传播的需要,有了现代科技的电子储存设备的铺助,使传播古代、现代戏剧具有了不失真的效果,可以非常完整的流传,而且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方便地下载,大大的增加了戏剧的传播机会,减小了时代上传播的差距。新媒体的重要性在于与现代科技结合,让古代戏剧艺术与现代艺术戏剧能广为流传,这是历史性的转变。
二、戏剧的意义
戏剧与戏曲是一个国家的国粹,一个国家的发展写实,通过戏剧内的一段表演与语音或者文字、动作等都表达的是一个时期或一个时生的重要事件,这是一个国家记忆真实的象征,每个国家都有象征历史性的戏剧,正是这些戏剧一直随着人类的发展,一同进步,一起印证国家发生的事情。在戏曲戏剧的世界里,人类创造了辉煌壮丽、宏大璀璨的景象,不仅深深的影响着我们,也是我们最为珍贵的、精神上的和戏曲艺术上的巨大宝藏。戏剧、戏曲是每一个国家的国粹,它全面的体现了国家民族文化的发展、生存上的状态与生活上的方式及其对待未来的追求和规划,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是一种有着非常丰富的、精神层面上文化现象的历史,是由多个方面、多个层次、多个结构、多个空间组成的巨大框架的整体。
戏剧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段历史的发展,是现代和古代社会的化身,是一个生动的历史,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代表。
如果戏剧的发展没落,被人们遗忘,将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戏剧的意义、戏曲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演员在舞台上生动的表演,更不是看过就忘记的泡沫剧情,它是具有国家历史性记忆的一种体现,是一部活着的历史,通过戏剧世界告诉我们,那个时代我们出现了什么事件,影响了多大的范围,这是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可忘记的教训,如若不然我们将重蹈覆辙。请牢记本文主旨,多看戏剧、曲艺了解其中的意义,不是玩闹,它是一个国家发展成功与否的借鉴。
三、戏剧的传播途径与传承发展
当我们了解了戏剧的意义与戏曲的意义时,新媒体的重要性便体现出来。但现代戏曲及其戏剧艺术的发展和传播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多个国家泡沫式的影音攻击,将我们带到像是温水煮青蛙的前期状态,没有任何危机感,只是知道国家安定,也并不做未雨绸缪之事,而在这个时代出生的孩子们,早已忘记“勿忘国耻,还我河山”的口号了,所以戏剧艺术及其戏曲艺术要想传承发展,必须纠正现代人安逸、得过且过的这种思想,不是电视上不播放戏曲艺术及其戏剧艺术,而是现代人打心眼里就不去接受,必须让现代人知道戏剧戏曲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不能忘记戏曲及其戏剧艺术是最为关键的。
当然在什么情况下也是不缺乏其中的明白人,只是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甘愿为之奉献一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虽然不能强制性的去发展与传承,但是必要的传播是很需要的,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且了解戏曲及其戏剧的意义,必须让人们明白这是活着的历史,是人类发展的借鉴。通过新媒体的传播,了解戏剧戏曲意义的人便多了,再加上互联网的随时下载、方便的影音播放,不仅让人们认识到戏剧及其戏曲的重要意义,也让人们学习和发展戏剧的积极性提高了。有了很好的传播途径,戏剧和戏曲艺术就能得到很有效的传承-,当人们认识到戏剧的重要性,学习戏剧的人就渐渐地增加,其推广面积也就开始扩大,积少成多,戏剧、戏曲艺术便可继续大力发展。
四、结束语
结合以上的几大观点,我们不难看出戏剧的重要性,现代人现在的观点上就没有与戏曲有关的,还是以网络流行的为主,很少有人主动来学习戏曲,而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促进了艺术多元化的发展,也让人们意识到戏剧的重要性,以往的安逸思想被开放,自身开始接受戏剧文化艺术---这说明网络的传播及其人们的认识与认知、戏剧的传承和新媒体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传统艺术传承的重要性范文4
任何交流都像是对话,必然是双向的,我们既要承认西方现代设计教育理论的优势,也要确保民族文化根脉的活力。让我们高校师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情境的重要性及对学习的影响,从社会和个体角度来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本文试图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更好地进行教学与实践。
【作者单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关键词】: 传统民间艺术、现代艺术设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正文】:我们江苏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造就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来说包括三大类别:1.工艺设计类(如苏州灯彩、无锡惠山泥人、扬州漆器南通风筝、蓝印花布、织毯等);2、建筑园林类(江南民居、苏州园林等);3、民间绘画类(如木刻版画、邳州农民画等)。
传统民间艺术的产生、传播、发展都是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江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了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然而,在西方强势文化传入的背景下,这些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曾经一度被人淡忘、甚至抛弃。如蜚声海内外的苏州桃花坞年画、无锡纸马、南通扎染、常州挑花、南京白局、扬州清曲等都已经消亡或即将消亡。幸而在盲目崇洋的喧嚣之后,许多人认识到了“传统文化”失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大力提倡“本土文化”的回归。但是,江苏的现代设计教育并没能及时适应这种可喜的转变,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现代设计教育理念中仍旧是一个断层。不仅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设计理论没有形成,甚至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以西方三大构成为设汁基础的教育体系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我们既要承认西方现代设计教育理论的优势,也要确保传统民族文化根脉的活力,让我们高校师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情境的重要性及对学习的影响,从社会和个体角度来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
一、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实践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6年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为基础组建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可以看作是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开端。上个世纪80年代后,当西方现代设计理念,尤其是三大构成理论引人之后,我国的“工艺美术设计”开始转变为以西方现代设计理论为基础的“美术设计”。
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在改革开放后短暂的二十年间迅速地与国际“接轨”,呈现出跳跃性发展的特征,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无论从设计形式到艺术语言都受到西方现代设计的强烈影响.传统的图案式样与审美趣味快速地被抽象的、几何的视觉符号所取代。这样的过程和经历在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留下了清晰的轨迹,直到今天问题仍然显得非常突出。在专业院校的设计基础课程中“三大构成”取代了传统图案与相关传统课程的主导地位,大部分学生对于江苏传统艺术元素的了解和认识,仅仅限于美术史或艺术鉴赏中笼统的印象,以及逢年过节时张贴或悬挂的中国结、福字年画、窗花等等,对其所蕴涵的传统意义,承载的传统观念认识偏颇,即使在设计中运用了传统图形,也只是简单的挪用,机械地复制,设计语言苍白乏力,既缺少时代精神,也没有传统意趣。这些无疑导致了现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二、将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带入高校课程的实践性尝试
目前江苏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主要是西方模式的“三大构成”,缺少民族性、地方性和民间性特点。把江苏省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带入高校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是一种新的尝试,并具有现实意义和一定理论价值。
我们以江苏省传统民间美术资源研究为切入点,在反思、批判与思辩的过程中提高认识与理解,突破仅从认知角度的知识传授,重视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将传统民间美术资源导入课程教学,以教育的方式去传授,理解传统民间文化,进而达到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宣传、保护与弘扬,是对传统民间文化的“活态保护”。这一尝试既可有效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又可拓展原有的课程教学空间,让我们高校师生认识到传统文化情境的重要性及对学习的影响,从社会和个体角度来理解文化传承的意义,并收到保护与传承民间文化的实际效果。
我们在课程设计中通过相关专业师生集体讨论,对江苏省传统民间艺术资源进行认真筛选,以调研方式对部分典型进行专题研究。如扬州漆工艺; 无锡惠山泥人;宜兴紫砂;邳州的农民画、剪纸;南通风筝、蓝印花布、织毯;南京秦淮花灯的专题研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组织师生按照各民间艺术资源分布地进行调研活动。并采用文献研究法、影像记录法、图稿绘制法等,尽可能以图文形式留存有关传统民间美术工艺流程与作品特征;组织师生以采访方式,尽可能对民间艺人进行访谈,了解其身世背景、制作工艺发展演革等。最后对采集的资料做分类梳理,对传统艺术资源的形态依据现代精神进行重新分解组合,以期达到古今融合,革古鼎新的效果。
这种运用新方法、新角度将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引入课程的研究,可以通过学生展览、报告会或其他自由形式介绍给家长、管理者及其他社会成员。突破了以往对此类资源的单纯鉴赏与评价,着力于探究传统民间艺术资源的课程价值,整合传统课程形式与民间美术资源特色课程。针对目前大专院校艺术设计课程研究现状不足的情况,提倡实践性研究,有效利用传统艺术资源的课程开发与研究,体现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特点,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对本土艺术的学习不需要靠前人抽象的解释和复杂的分解,而主要是通过传统文化环境的耳濡目染和不断地尝试来理解、掌握的。这种艺术学习没有什么抽象的艺术概念,更多的是依赖学习者与学习环境、材料的一种互动体验,而这恰恰是一种生态学的艺术教育方式,是一种更人性、更符合艺术教育本质、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方式。”[1]将传统民间艺术资源引入课程开发,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建立民间艺术教育体系,将会促进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产生、流变、种类、造型、色彩及其审美特点,培养对民间美术的感情,使他们成为民间艺术的欣赏者和传播者,可持续的保护与传承传统民间艺术。
三、结束语
我们通过研究不难发现,社会需要传统民间艺术创新,而传统民间艺术自身更需要创新,民间艺术的保护不能是密封式的,而是积极地、开放的,只有创新才能找到在新时代生存下去的根本。现今社会,设计艺术已成为我国不容忽视的巨大产业,现代设计的成就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公认,而传统民间艺术与设计艺术无论造型手法还是创作思维都有相似之处,两者的沟通几乎没有障碍,这也为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最直接的路径。民间美术的传承其实就是元素的传承。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理论化、系统化地研究,建立起传统民间艺术的理论体系,使民间艺术得以良好地保护和传承。注重原创精神与文脉传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才能构建出既有自己独到之处又不落后于国际潮流的设计理念与教育体系,才能找到为世界认同的“中国设计”。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杭间:《艺术向度》,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出版
2.张道一:《美术长短录》,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1992年出版
3.赵农:l:《设计艺术概论》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
4.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出版
6.潘鲁生:《民艺学论纲》,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
7.李群:《传统美术》,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8年出版
传统艺术传承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传统文化艺术;美术教学;融合;运用
发展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新型美术教育是我国中专美术教育实现自身创新及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优秀文化艺术灿若星辰,并随着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得到不断的丰富。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育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渗透,是发展“中国元素”创新型美术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分析
传承、发扬和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及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各种西方艺术文化思潮不断冲击着我国民众的价值观以及文化观,以中专生为代表的青年主体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西方思潮的影响,因此,在对其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更需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育的融合,在与时俱进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
基于此,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实践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学生独特美术风格形成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水墨画、木版画等不仅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亦是世界文化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占据着独特的地位。美术教学不仅是绘画理论、绘画技能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美术精神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合进中专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魅力,更能引导其在美术基础理论和绘画技能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中国美、创造中国美,并深入体会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
(二)对现代文化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作用
中国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既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基底,又吸收了其它因素,形成了具有现代化风格的文化艺术,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则需要吸收现代文化艺术中的一些精华因素以保持与时俱进。
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华,增添美术教学亮点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有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但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精华。
我国古人在艺术上一直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反应在文化艺术中即为意境表现,如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松”意味着坚韧不拔、“梅”意味着品节高尚、“荷”意味着出淤泥而不染等。
(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美术教学“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彰显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艺术的深厚积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既包含有古人的艺术精神追求,亦包含着许多与生活、风俗习惯等有关的文化艺术,如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中国结、剪纸等,都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因此,在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入中专美术教学过程时,既要注重与美术本身相关的知识教学,亦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延伸,将美术教学与实践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合中国结欣赏及编织、剪纸以及插花等实践性艺术教学方式,即通过开展美术手工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深入理解民族文化内涵,以更好的将“中国元素”融入自身美术学习中。
(三)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拓展美术教学空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集中表现。因此,在中专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时,要通过多媒体展示、艺术博物馆实地考察等形式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如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传统写意画中的“神似而非形”、工笔画中勾勒出的细腻线条、建筑艺术中的“天然去雕刻”等,以不断丰富美术教学的艺术表现形式,拓展美术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从多层次、多领域以及多样化的艺术表现空间内丰富自身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具有明显的民族审美特征,将其适当的运用在中专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有利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亦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为往后的美术创作及就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传统艺术传承的重要性范文6
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对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尤其作为历史文化底蕴基础,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不仅表现在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而且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对发展群众文化过程中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作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
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发展;群众文化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是促进社会文化传播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群众的精神文化也可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尤其其中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本身具有明显的民族历史文化气息,通过与现代群众文化建设的结合,可使我国文化特色得到进一步发展,为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因此,对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群众文化建设中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的功能分析
群众文化建设的开展已逐渐取得群众的广泛认可与重视,原因在于群众文化在性质上本身作为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无论在文化艺术内容或形式上,都可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得以承递并创新。从我国当前许多以固定形式传承的传统文化活动便可发现,即使经过漫长的岁月,但文化活动在特征上仍维持原有的风貌,如我国许多地区所沿袭的赛龙舟便为典型的文化承递例证。也有其他许多民族传统节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已成为一种为人民所喜爱的文化传统,其不仅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展现出来,更向世界各民族展示我国丰富且悠久的文化艺术。以举世闻名的户县农民画为典型代表,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通过将传统美术形式如剪纸或雕刻等的结合,使农民画独具艺术风格,被国内外许多艺术家高度赞扬。所以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将传统文化艺术中涵盖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充分体现出来,在传承与保护的同时,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以此使其成为复兴中华民族的重要内容。从群众文化特点分析,具有明显的独特性、民族特征、地域特征以及共同性等,其在不断建设发展过程中表现极为强烈。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群众文化本需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文化以及物质与精神文化等内容。其中物质文化为群众活动建设的基础,而制度文化则具有中介的作用,能够将群众的行为规范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同古人所说“大江流日夜,波澜动远空。”在历史文化的不断推进过程中,群众文化建设活动只有注重与传统民族文化的结合,才能如同江河一样奔流不息,传承的同时做到与时俱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保持永远绚烂。
二、民族文化的传承是群众文化建设的必然途径
提及传统民族文化艺术,需对文化的概念进行分析,其具体可理解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能够将社会经济形态与政治形态充分反映出来,因此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应注重发挥文化的功能。而具有明显时代烙印的民族文化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其体现的时代特征与民族特征极为鲜明,如传统的民族习俗、服饰特色、忠孝观念以及民间传唱等。许多民族文化在历史不断推进过程中,可能昙花一现,或固化为明日黄花,也可能在内容与形式上被不断革新。但其存在仍具有一定的价值,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其中能够传承至今的历史文化传统都能够影响现今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我国文化艺术之所以绚丽多彩,文化底蕴之所以深厚,主要得益于广大人民群众。换言之,精神财富的创造无法脱离广大群众。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多元文化背景的冲击下,单纯依靠传承与保护传统民族文化艺术远远不够,应注重对我国各民族间的多样文化进行整合并不断创新,使其满足时展要求。而能够推动传统民族文化艺术进步的途径便需利用群众文化活动,从我国目前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提倡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观念便能说明,传统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可使群众文化建设中能够融入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促进我国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群众文化的建设具有明显的历史继承性,如前文所述,群众文化在以物质文化为基础的同时,自身也保持独立的特征,即使传统经济体制消亡的情况下,民族历史文化依然得以流传。因此群众文化发展中要求尊重民族历史,避免与历史割断。在实际继承文化遗产过程中,不仅包括民族文化艺术内容,而且包括民族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从群众文化发展内容角度,需将对劳动的赞美、纯真爱情的歌颂以及对祖国的热爱思想等融于其中,并保持在传承过程中不断进行充实。而从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角度,许多民族文化艺术形式如古诗、戏剧等都是群众艺术智慧的结晶,即使传承至今也未在体裁上发生明显的改变。另外其他许多群众文化形式也仍以原有面貌存在如挂彩灯、舞龙舞狮或杂耍等,都是群众文化活动中深受喜爱的重要内容。但也需注意在民族文化遗产中也包含许多封建性的糟粕如宗教迷信或传统道德规范等,应对其采取批判性的继承方式。而对于世界各民族文化艺术,也需汲取优秀成分,这样才可使我国群众文化活动更为丰富。发展群众文化需要在继承民族文化艺术的同时进行不断的改造与创新。通过除旧布新使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得到不断发展。例如,在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方面,以舞龙舞狮为电表,其传统文化思想代表祭祀神灵并将邪恶驱除,是封建迷信活动的重要体现,而现今的舞龙舞狮寓意为吉祥如意或对丰收的喜悦。因此,创新过程中应将继承作为基础,而继承需以创新作为目标,这样才可使群众文化的发展避免出现停滞不前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