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代文化常识汇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代文化常识汇总范文1
关键词:现代环境;中学文言诗文;授课成效;学习策略
一、引言:素质教育实施以来,
中学语文教师更肩负起了一种“传道,授业,解惑”的深层内涵,也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一份热爱、一份担当之情,将古老文化传统不断生发并赋予时代意义。从《诗经》中我们品读到了先人在劳作与生活中的抒发的忧思之情;品读《离骚》,我们又可以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唐诗宋词更是会给后人带来一种别样的诗文情韵。因此,激发中学生对于文言诗文学习的兴趣是一种对文化的传承,充分发挥现代环境下对于文言诗文教学的促进作用,对于推进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发挥现代教学优势,优化文言授课效率(意义)
(一)活化文言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师在讲述授课范围涉及到的文言诗文的时候,还是将应对升学考试作为授课指挥棒,在遵循讲述文言诗文的文学常识、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以及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基础上,按部就班的进行着课堂授课。介入现代教学环境之后,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用具,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知识,使得课堂变得更为多彩,也就激发了中学生学习文言诗文的兴趣。
(二)扎实考试要点,提升文言水平
中学生本身就处于情感、思维比较活跃的人生阶段,他们对于充满新鲜感,能够充分调动其感官活动的外部环境有着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师在教授文言诗文的时候,配以与传授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辅助授课手段,就会将考试要点形象化的传达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其自发学习文言文的意识,提升其文言水平。
(三)感受人文精神,体味美妙文字
文言诗文是古代文人墨客文学才华的一种彰显,其中也蕴含着一种对于时代的感悟以及个人对所经历事件的一种感受,这些流淌出的情感,不乏对故国、家乡的忧思,对亲情的讴歌,对人生志向的表白。这些情感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处于完善阶段的中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体味传统教学症结,汇总文言诗文
(一)授课模式枯燥,情境创设呆板
长久以来,文言诗文在很多师生的脑海中都存在着一种文段描述偏于文言,常常让人有一种不如白话文那样易于理解的感觉。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一些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畏难情绪,没有较浓厚的兴趣,也就不能为教学带来具有时代特色的活力,通常只注重单纯的文句翻译,忽略利用其他教辅工具创设生动情境,本应成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却成了机械记录文言知识点的“小书童”。
(二)偏重知识强化,忽略诵读美感
古人就曾经说过“书读百遍”,其中所蕴含的真谛自然就会显现在读者的脑海,在向中学生传授文言诗文知识点的时候,亦应强化诵读教学的优势。但是,在高考指挥棒的左右下,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侧重的是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出现的实词、虚词辨识,查找文句所蕴含的“采分点”的训练。
(三)师生互动不强,匮乏古今衔接
新课改也是现代教学环境的一种彰显,它更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积极的引导。但是传统的语文授课模式下,语文教师往往起到的是一种主宰的作用,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下达的识记指令,双方没有构建起一种有效的沟通机制,在文言诗文讲述完毕之后,往往忽略对学生情感的升华,这样就匮乏了一种古代知识以及情感当今时代之间的衔接,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除了应对考试,所学非所用的错误观点。
四、扬现代环境之优,提升文言诗文水平(策略)
(一)介入现代教具,精彩导入文段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便捷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教学用具的出现,更是为语文教师在进行文言诗文授课的时候,提供了活化课堂,提升授课效率的有效依托。写文章讲求的是“凤头”,语文课堂授课也需要一种精彩的导入,再配以教师饱满的情感表达,学生对于文言诗文学习的欲望就可以被引导出来。
(二)发挥小组优势,强化诵读鉴赏
新课改实施之后,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了很好的体现,分组学习讨论的形式,更是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授课的积极性,为了活化看似过于枯燥的文言诗文授课模式,语文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优势,在小组之间建立起一种竞技交流的平台,给予学生自由诵读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感受文言诗文中的美感。例如,在讲授完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念奴娇》等篇章之后,教师就可以在小组之间开展一次诵读比赛,让学生们体味伤感之情的宣泄,豪放之感的抒发在诵读上的表现特点,学生们通过反复诵读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增强了对文言诗文的热爱。
(三)巧设相关情境,体味古文情感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环境,包括多媒体的辅助手段,分组协作的有效促进,它们都可以成为提升教授文言诗文的一个有力凭借。教师就像一位电影导演,充分的利用身边的教学环境,巧妙的设计与文章相关的情境,就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文章的情感。
五、结语:经济水平的提升,
时代的进步,为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进程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们在欣喜于祖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为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具体而言,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更应当不断的探究现代环境下提升文言诗文授课效率的有效途径,以期找到教授文言诗文以及利用现代教学环境的最佳契合点,进而,为今后的语文教学注入更多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唐连根,略谈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中旬),2011年09期
[2] 于大鹏,浅议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3] 阚德云,让学生主动学好文言文[N],大连日报,2008年
古代文化常识汇总范文2
关键词:民间画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3-0175-03
在我国古代的绘画遗产中,除了名家所画的珍贵原作外,还有一批没有题名落款的“画样”和主要依靠口传心会的方式来传承的“画诀”。战国时期,画诀和画样广泛流传于画家师徒之间,到了唐代,画诀更臻完备。由于历史演变、战火兵灾,再加上文人画兴盛起来,工笔人物画衰落,画样和画诀便成了作坊里的画工塑匠赖以谋生的“秘宝”,由此世代相传,形成了各家各派“画行”里的一套课徒教材,很少流传到外界,更不肯外传。
这些画诀所谈及的画理、画论和技术常识,顺口成章,通俗易懂,总结性极强,对实际创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不过由于民间艺人文化偏低,不善于著录,民间画诀只能口耳递传,逐渐失传。故古代珍贵的画诀和画样,已成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遗产里有待深入发掘的宝物。作为一种口传文学,民间画诀在朝代更迭的过程中不断吸入多民族的文化习俗,不断进行着自我融合,成为民族生态文化中的一部分,也逐渐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和体系。
一、草根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碰撞
高尔基说过,“艺术的创始人是陶工、铁匠、金匠、男女织工、油漆匠、男女裁缝,一般地说是手艺匠。这些人的精巧作品使我们赏心悦目,它们摆满博物馆。”埋藏在广大劳动者内心美好的感情因素是我们生活和艺术创作的基础,其实劳动者是我们生活的创作者也是艺术的奠基者。那么从民间画诀的传承中我们透视过去,就会发现它虽是一个庞然大物,也是一个有多头起源多方受众的庞大体系,但草根性是其内涵中富有的根本属性之一,在中国民间艺术传播史上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亲和力,如同天枰的两端,一面是淳朴的乡情,一面是精妙的画意,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民间艺人在旧社会地位卑微,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与压迫,所以他们的画诀也不被重视,而在古代中国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中,民间文化的传承是以家族为基本单位的,民间工匠的技艺通常是靠“祖传”获得。民间画塑作坊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遵循一个规律,“能赠十锭金,不撒一句春”,这里的“春”指的是画画的技能即画诀。所以从古至今我们的民间艺人一般是不会将自己手艺的核心部分予以外传的,他们的这一做法,同时也是保障自己的谋生手段和赖以生存的地位的一种手段。当时,行业里广为流传的一种隐喻,又称“切口”。比如:“通天手”一般指画神佛像,“搠彩”象征着画笔意思,“搠彩生”是用来形容“画家”,“劈青”用来形容画人像之称谓等等。这些,在画行之间也有行规,互不相泄。而外人,很难明白这些晦涩的切口,这就注定了民间画诀与生俱来的草根性。
而民间艺人创作出来的未必都是“俗”作,但从配色来讲,这里所涵盖的就不仅是画意,更是代表一种情感。比如画界人士常挂于口的“红花扶绿叶,配色不能污”;“红配黄,亮堂堂”;“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红间黄,喜煞娘”等等,这些都是民间年画艺人的配色讲究。由于我国传统民族的民俗文化所呈现出来的比较深沉的审美文化心理,直接影响了民间艺人们在民间美术创作过程中的习惯,他们一般都偏向于使用色彩纯度比较高、艳丽而且热烈的表达方式,这和水墨画的以墨代色大大不同,却恰恰体现了底层人民在生活中,环境物质条件极其简陋艰苦的情况下,不断的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这种极其鲜明的对比色彩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积极向往和那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以,这种配色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要求,更是艺人感情的凝聚,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活及精神理念的具象表现。这种由自发的创作而体现出的艺术,往往是民间画诀最珍贵的特色之一。
二、诗韵和匠心的提炼编纂
民间画诀是人们根据艺术实践中积累并提炼出的经验而编制的口诀,如果积累下来的是画技与画法,那么提炼出的则是诗韵和匠心。正所谓“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绘画口诀生于民间,自然要通俗,不能生僻,更要易于流传易于理解,那么如何在不违背易懂这个大前提下而尽可能的将口诀编的出彩,编的富有诗韵,就是一个浩瀚且丰伟的工程了。而我们古代的劳动艺术家们却很好的完成了这种编纂,着实值得后人敬佩。
“见短勿诋,反求其长;见巧勿誉,反寻其拙”,“观花竹者,尚艳丽闲端,观禽鸟者,尚毛羽翎拳”,“青衫兰缎话愁肠,锦衣纨绔思故乡”。这些自民间绘画口诀中信手采撷出一二的片段,抛去其绘画指导思想层面的字面意思,细细品味,或发人思辨,或诗韵绵长,每一句口诀都承载着一种意境,而这种意境之下,偏偏又是近乎直白的画法和画技,不禁令人称绝!
画诀又是匠心的凝聚。以年画观之,人物形象的论述最为丰富,种种规则将粗线条的概括、归纳与具体人物定式的描绘相结合,既传神写意又呈现出程式化、符号化的特征。最典型的莫若“文人一根丁,武人一张弓”话人物诀。比如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神仙道士中文武财神形象,他们各有寓意,“文财神”的形象为:“丞相冠,如意翅,蟒袍玉带五绺髯,脚蹬朝靴,手托元宝钱”,“武财神”的形象则表达为:“将军盔,满脸髯,护肩包肚袍包玄,虎皮高靴手托鞍”。寥寥数语,就勾勒出文武财神的身貌特征以及由这些特征所体现出来的人物的精神世界,无疑是画师独具匠心所在。
三、艺术形式的衍生史
口诀语言往往打破时代、空间限制,杂取种种,暂时的定格为某种程式。这种程式描绘出来的样本又可称之为“粉本”,它是民间画工们进行创作的样本,后来的底稿便依此描摹,很少改动。年画中的人物朝冠服饰一直表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历史时代已经不是一种限制,武将中较多者为唐代的甲胄兵器,文官中多为宋朝官袍,后又融合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历代服饰加以综合,并以固定搭配诉诸画面。这样随意取舍的概括综合,也都是以人们的审美眼光和时尚趣味为依托,在主观随意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程式,也同时促使民间画诀形成了具有程式化特征的画论。
民间画诀涉及绘画方面的各个因素,其中包括画人物决、小说人物、鸟兽山水、楼台界画、画样分科、戏出角色、道释神仙、合作方法、观画诀法、色彩笔法、传真画像、秘戏春画等,综合了各种画样分科,论述全面,不仅人物鸟兽山水有法可依,其它如朝服品级、岁时节令、壁画名数、坐骑诸色、室内摆设、亭台楼榭、三教九流、十八般武艺等亦有画诀可循。如岁时节令:春有早晚和雨雪(早春雪,暮春雨),又如花卉点景时节(早春画梅,晚春画梨),夏令时节有大暑和小满(未夏时节经常挥扇避暑,初夏时分大多举伞避雨),秋风带早暮与风月(暮秋有徐徐秋叶萧瑟之象,初秋有皎月规划之佳色),冬有小雪与大寒(小雪尚暖,大寒结冰)等等这些都是画诀所体现的画理、画论的最佳呈现。
经过我国广大劳动者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过滤、不断积淀的审美心理成就了民间画诀。它取之于现实生活,经过概括、综合的艺术加工,去表现高于生活的美妙境界。在杨柳青的传统年画作品《发财还家过新年》就将新年的喧闹气氛充分描绘出来,并与民间画诀要求相印证,正与画诀所描绘的那样:“迎新岁,贴挂钱,燃爆竹,嵌窗花,贴春联,送财神,悬灯彩,以消灾,包饺子,合家欢,陈供果,签八仙,迎春鼓,又一年。”这些活动场面都是年俗内容,但是它表现形象画面时,并没有照搬所有内容,而是按生活的原有样貌进行描绘,这也就需要艺术家的个人理解了。
智者创物,能者述焉,不得不承认,民间画诀的传承和存在从本质上就是一种艺术形式的衍生史,民间画诀之于画艺,是一种参考和补充;而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艺,对于广大的劳动艺术家来说,这画诀更如同一种启发,一种点悟。我国四大传统艺术,系篆刻、书法、绘画、诗歌。其中绘画部分尤为考究积淀。对于一个有悟性的艺术家来说,每一种心情,每一丝感悟,每一份经验,都会不苟分毫的反映到作品当中去,成为作品色的精华所在,也成为作画者精神在方寸片纸上最完美、最真实的体现,是画者的心境体现,可见民间画诀的传承就越发的重要了。因为画诀体系,就像是一部亿万人的绘画心得汇总,虽然发乎于古代民间,但是绝不应当止于时代尖端,而是应当更好的传承下去,完成其更长久的传播,使得当今我们广大的艺术家可以汲取营养。
四、研读历史的百科书
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反复体现出这样一种观念,文化是历史的符号,人文是时代的印记,而中国民间画诀贯穿了多个朝代,历经千百年的积淀,自然布满了历史的痕迹,略加关注你便会发现,那一幅幅年画,一尊尊佛塑,一幕幕舫景,一页页插画,都仿若浸侯在历史长河之中,等待着被打捞。从口诀中透露出的庞大信息,无疑是人们了解以前风土人情社会状况甚至是品味取向的教科书。
画诀中描述的美人标准是:“瓜子脸,樱桃小口蚂蚱眼,鼻如胆,勿L手,慢步走,要笑千万莫张口”。这里的“美人”已不是单纯的外在形式了,更包融了封建社会对女子行为举止的要求。
再例如描写世俗生活时样节景题材的画诀:“北京新正逛广甸”“腈川阁重阳赏菊”“丑末奄出”“瑞雪丰年”等,都是从民间风俗习尚中选材而作并以形象记下人们岁时的活动实况。生活情趣较浓,并且也符合过去人们的生活实况。虽然偏重于写生,然而也带有装饰性和吉祥的意味。而这类题材的画,也多供于广大农村贴于室内或北方的墙上,作为常年欣赏的美术用品。这样的画虽没有高尚的意境,但也叫人感到亲切如真。这类的题材,也必然需要画师从生活中长年积累,否则也会难于将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观者也必然能够从中领悟到中华民族文化生活的一二来。
常言道,“窥一斑而知全豹”。解读民间画诀可谓是观沧海而感鸿儒,万千景象,应有尽有,宗教、服饰、民风、朝堂、建筑、书籍等等,画诀渗透在每一个方面,不愧为研读历史的百科书。
五、艺术教育的自省
在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中,人们在经历各种艺术思潮的冲击与洗礼后,当代视觉艺术在现代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大家开始反思艺术本质的问题,人们也在思考艺术的表达是要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反省,用来追求内心返璞归真的美学理想,还是像民间艺人所说一样:“我喜欢啥就画啥,只要心中有,看不到的东西也可以表现出来。”
传统绘画从视觉规律和空间概念来表现绘画的再现性,而现代绘画与之恰恰相反,从主观单纯强调画面的平面化和单纯性来达到一定的装饰性,大胆的采用更为自由的表现形式来对待创作。所以似乎画诀这种口口相授的传承方式显得过于陈旧,现代艺术教育,都是以统一的教材排版出统一的入门基础,没有跨越。学生们在学习了入门的基本功后,修行就全在个人了。
但直白的说,绘画的本源其实是一种意识形态层面的具象化,是一种对于世界的认识,然后通过画笔来无声的表达出来。由此看来,绘画的本身就是有所依附的,第一依附于人类的主观认识,第二依附于人们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第三依附于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交汇碰撞。把视角切回到我们民间画诀上来,其绘画技巧暂且不谈,这种教授形式其实是有其可取之处的,首先它很好的吻合了艺术创作的交流与发展这一本质,它的存在正是为了让画坊里的人们可以直观的领悟到制画的门道,大大减低艺术创作的门槛,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对绘画萌发兴趣,并且迅速入门,而不会“空闻深山晚来风”觉得无从下手。这样也从侧面推动了绘画的发展和进步;其次,画诀的创作之初就融合了很多前辈艺术家的创作心得,不同艺术风格间的对话从得知口诀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或褒或贬,或学或戒,都各有所得,这就从另一方面提升了绘画艺术的质量与品位。所以古代民间画诀之于现代艺术教育是有一些独特启发的。
现代的艺术创作,刚性的大众认同需求远远大于软性的自我认知需求,既然本身就需要把作品交给社会来审视,来评估,为何在艺术家们学艺之初,创作之初不多给予其一些别的创作者的创作心得呢?更确切的说,就是当艺术家慨于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时,是不是也可以将自我的心得和经验也适当的公布和分享呢?创作过程的独立是一种心境,创作的技法却是可以传播的,如果当今的艺术教育能有一些这方面的整理和提炼,假以时日,这必将也会是一部恢弘浩瀚的艺术巨著。当然,因为涉及到很多艺术家个人权益,或者版权等因素,操作起来,势必会有困难。但这其实也是一种理念,一种复古的艺术教育理念,民间画诀赋予我们一种思考和启发,对于艺术教育的创新和发展,我们还只是站在起点上。
六、历史与时代的选择
民间艺术是构成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文化证明和物质表现形式,它同样也展现了人类发展的精神内涵和历史脉络。民间画诀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艺人专用的画理塑法。由于民间艺人的政治地位低下,加之于艺术世家的偏见,民间画诀长期以来未被纳入正统的艺术理论之列。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民间画诀在历史的动荡中被保存了下来。这是否是命运的安排呢?
现代社会发展正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和信息网络化社会转型升级中,世界一体化的进程飞快。在接受社会发展带给我们极大红利的同时,曾经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民间艺术正在受各种各样的冲击与危害,以民间画诀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慢慢消失于我们的文化中。这是一种文化的缺失。虽然已有一些文化保护组织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已采取相应措施保护这些民族文化,如京剧、黄梅戏等,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法律来保护这些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民间画诀作为一个依附于口口相授的艺术分支,是无法被纳入任何类似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组织的,所以其消亡的速度在当今社会是加快的,除了在一些电脑排版印刷的春节年画里还能看到民间画诀的身影外,在其他地方基本已经很难看到了。至今,仍然沿用并且保存民间画诀的地域只有西北和东南的少数地区了,比如山东高密的扑灰年画、泥塑等等。
民间画诀是历史阶段产生的特殊的文化遗产形态,对于研究中国艺术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当代学人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握最后的机会,有组织、有计划地向优秀的民间艺人请教、收集,将口述性的素材转化为文字性的文本,才可以使其永久性地保存下来,从而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传承这些优秀的民间艺术供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借鉴、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树村.中国民间画诀[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
古代文化常识汇总范文3
关键词 多媒体 助教助学 自主学习 学习平台
一、软件介绍
“文言文单元教学应用平台”是一款使用当代主流软件设计技术,实现语文文言文学习的助学、助教功能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一)设计思路
文言文单元选自人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五单元,涵盖了《劝学》、《鸿门宴》、《谏太宗十思书》等古代散文,单元要求以欣赏的方法传承中华语言之精髓。大纲要求掌握文言知识,了解构思、内涵。但是中职一年级,学生对文言文阅读不多,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加之教材文言文部分内容抽象,很难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二)软件特色
本平台创设知识查阅系统,引导学生诵读,扫清阅读障碍,突出重点;通过吸引力强的阅读系统,帮助学生分析结构与人物,提高兴趣,突破难点;设立辅助教学资源库,做学教结合,达到助教、助学效果。
平台运行灵活,操作简便,支持外网,结合任务导学,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轻松。
(三)软件功能
为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本平台分别建立了教师资源管理模块和学生自主学习两个大功能模块。其中教学资源模块是本系统的基础,它可以实现资源的手工录入,管理和。为保证模块的实施,在平台运行前要求语文教师严格根据教育课程需要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效支持,从而保证模块正常运转;自主学习平台模块式本系统的核心,它利用现代教育支持,学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自己的特点,条件和兴趣选择学习相应的内容。每个模块分工明确,相互支持共同实现系统功能。
1.自主学习应用子模块介绍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设置了“情境引入――诵读感悟――文言解析――赏读思考――练习提高” 五大学习模块。
情境引入:可打开任务书,查看任务。系统提供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资源帮助学生进入文本。使学生直观感悟文本内容的同时,提高浓厚的学习兴趣。
诵读体会:平台使用“智能阅读器”实现范读,学生听读、仿读的功能,扫清文言障碍,进入文本。可使用朗读动画,听读、跟读,如遇难解字词,则在右侧查询;进入仿读界面,上传跟读音频,与课文原声朗读反复比较,通过系统评分,帮助学生读对、读准,初步形成文言语感。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与文本对话中,学生疏通文意。水到渠成进入重点学习。
文言解析:学生在“重点字词”栏目中查阅重点实词虚词用法,通过正误判断,将掌握的文言知识汇总提交,结合“课文串讲”音频下载助学ppt,掌握文言知识。随后进入“行文结构”,以填空游戏形式梳理情节。此环节学生动手练习,正确处理“文”与“言”的关系,培养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赏读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突破难点。把文学文化常识融入自编故事中,提高兴趣。结合习题完成任务;通过自主阅读选文,把对 刘邦和项羽两大阵营实力内容对比的理解,以表单形式上传;并通过 “名家讲坛”提供多位学者对经典的解读视频,开阔学生眼界,使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
练习提高: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试牛刀、登堂入室、硕果累累”三项难度递进的测试对成果检测。将答案上传,即得系统评价。帮助学生反复演练,掌握知识。如想进入下一步练习,必须保证前一环节满分,这样的闯关设置,有助于提高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讨论区
学习的过程是自主的,同时可选择点击下方讨论按钮进入讨论区,展开师生、生生间多元化、多层次交流沟通,提高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教学资源模块
在用户管理中教师可以授权。在课程管理中即可添加扩展新课内容,也可修改调整旧课资源。信息管理提供更多功能:通过“成绩直方图”宏观把握学生成绩;也能够通过查看学生上传作业,分析指导;甚至检查到每个学习步骤任务完成情况,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方便教学流程调控。“教学资源管理”包括图文音像等多种资源,内容全面,提供上传下载功能。
二、服务教学
基于中职生形象思维好,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本软件的使用环境设置在多媒体机房。设计目的在于改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任务栏设置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中职语文新大纲明确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因此,在软件右侧功能区独立设置了可折叠式任务栏,学生可以通过打开任务栏查看每一学习步骤的任务,有序完成。
任务设置包含整课的学习目标,以导学任务书的形式明确地指出期望学生获得的学习成果。如本课的知识目标是“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在“重点字词”这一学习环节,任务要求就是“根据给出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成语用法,整理出文言知识积累表,以表单提交”。这样的设置,将知识点分步骤简化、细化,既符合大纲要求,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因基础差,缺乏兴趣而造成的厌学情绪问题。
每一任务完成,系统均给与反馈,即使是错误提示,也使用的“输入文件格式有误,请试试其他文件”之类鼓励性的对话方式,问题提出、回答方式及反馈易为学生接受。
(二)资源库选取涵盖本单元教学内容
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共享资源,创设学习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将自主学习应用子模块确定为学习系统的核心。它在教学资源模块的支持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使用原创游戏动画,以难度适当的象棋游戏教学,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情感的培养。
另外,在后台建立了教学资源管理的资源库。使用大量美图,美文,生动的音视频以及动画资源。符合中职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还扩充学习内容和知识面,可读趣味性强。最大程度上保持学习内容,风格前后一致。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班级学生特点重新选择使用资源,并适当添加内容,可行成本校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校本教材。
(三)导航功能键使用囊括整个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平台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欣赏历史散文的能力,养成思辨的习惯。因此在软件地教学流程根据中职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了“情境引入――诵读感悟――文言解析――赏读思考――练习提高”五个连续的任务型功能键。
这种流程设置有别于传统教学过程,体现出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的特点,学生既可以按照顺序完成学习流程,也可以根据提示先选择完成简单任务,再通过资料查阅和讨论区合作探究完成难度较大任务。这样的流程设置实现人机对话、用户调控教学过程、及时反馈、个别化学习,可以取得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效果。
“情境引入”和 “诵读感悟”选取大量优美音视频,“行文结构”使用原创动画游戏,内容和表现形式吸引力强。
任务完成的提交设计有效地引导学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具有启发性,不但学习到文言字词用法,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也能可通过“赏读思考”中“疑问解析”和“名家讲坛”两步骤展现作品思想分析,达到语文人文性要求。符合教学原则,特别要重视直观性、量力性、发展性、巩固性、自觉性与积极性和因材施教等重要原则,展现思维的全过程。便于控制学习进程;可以通过练习实现自我评价。
三、信息技术运用
1.在程序运行上,本平台采取BS架构,支持网络运行,运用.NET开发技术,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在正常条件下,可以无故障运行,如果用户未按规定使用,会有错误提示;如果页面出错,关闭当前页面不影响程序继续使用。
2.在用户界面上,导航清晰,可以方便灵活控制软件进入退出。帮助信息根据任务栏进行提示,通用性好。
3.信息呈现中,界面风格使用大量风格一致的国画山水、花鸟元素,配以悠扬的背景音乐,视、听觉配合和谐,有美感,符合文言文学习要求;切换动画采取“清明上河图”“屈子行吟图”“富春山居图”等名作,从人文、山水全方位展现文言文内容丰富,贯穿古今的特点,有利于学习过程美育渗透。合理利用水墨动画和导学视频,结构和组织形式适合学习需要。
四、资料整理
图文音像包括动画资料完整,包含完成学习任务的背景图案以及教学课件制作所需大量插图,所有图片均经过图像处理软件加工,下载直接使用;
每一学习步骤的文本材料均在后台体现,并附有其他多项可替换资料。为了辅助教师备课,同时上传大量教学设计和ppt课件,可下载,可上传。
音频视频动画均使用处理软件加工制作,内容丰富,语言图标表达清晰无歧义。
五、设计反思
当然,此教学软件设计还是稍有几点有待商榷的地方。文言文内容涵盖广泛,博大精深,如果可以针对不同类型文本设置个性化的动态背景,学习方法和情境,会更加提高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章朝辉.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 当代教育论坛,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