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口腔医学;牙体牙髓病;临床教学
牙体牙髓病科是口腔医学的基础学科,临床实习是口腔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应予以高度重视,而牙体牙髓病科教学有其独特之处,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要重点突出,着重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因材施教,培养合格人才。根据多年的带教体会,针对牙体牙髓病科的教学特点进行简要分析。
一、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水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带教老师必须热爱本职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经过正规的培训,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并具备一定的教育技巧理论,联系实际,把一种牙体牙髓病的症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临床实习兴趣【1】。教师要德才兼备,做好指导学生学习的榜样。带教老师应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不断开拓,吸取新知识新理论,这样才能够培养出优秀的牙体牙髓病科人才。
二、 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性的潮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必须把握和体现这一时代脉搏。为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要对实习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可以通过开设人文课程、人文讲座,开展社会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2】。首先使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做事思维创新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做事、做人,学会与人共处,把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融为一体,这样才能有利于医学发展和进步【3】。
三、 加强对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对于实习医生来讲,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把实习医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作为构建医生职业特性的一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临床医生的手段。医患沟通是诊断的需要、是治疗的需要、是有利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在实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医患沟通的方式方法,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牙体牙髓病科的临床治疗一般需要患者复诊,操作过程复杂,许多患者对治牙有恐惧感,不配合治疗的患者大有人在,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让患者了解治疗的过程,治疗费用,预后情况,患者才能配合治疗。在牙体牙髓病实习阶段,注重学生这方面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具备良好的服务措施,深化的服务内涵,才能让患者满意。
四、 临床实践方法的培养
(一)注重理论基础知识
临床实践是靠理论来指导的,只有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才能指导实践。当学生进行牙体牙髓病临床实习时,首先要把理论基础知识系统地进行总结,重点突出,把知识融会贯通,运用于临床。例如,龋病的治疗,先让学生把龋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的知识掌握好,然后再进行治疗,这样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和理解龋病的诊断及治疗要点,做好从学生向医生的转换。
(二)实践技能的训练
牙体牙髓病科是以临床实际操作为主的临床科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对于生产实习的学生,在为患者治疗前,应在离体牙上进行基础训练,一是训练操作技能,二是基本方法的正确培养。要在离体牙上进行操作,包括X线片的投照、各类洞形的制备、揭髓顶、根管预备、根管充填、充填术等,培养学生治疗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只有达到一定的规范要求,才能确保医疗安全,才能为患者服务好。同时培养和训练学生对牙体牙髓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的思路、治疗方案的设计等。提高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圆满地完成临床实习任务。
(三)遵守规章制度,认真书写医疗文书
牙体牙髓病科的规章制度在学生的实习过程重要贯穿始终,严格要求学生按上班的规章制度去做,培养他们严格自律的能力,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注意书写各项医疗文书,特别是病历的书写尤为重要,病历书写的训练,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临床实际相结合的检验,也是基本素质的体现。作为临床教师,应吧正确书写病历的格式教予学生,为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定期进行病历讨论及专题讲座
在临床实习阶段,要进行一些典型病例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通过讨论总结经验,是临床实习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通过专题讲座,把牙体牙髓病的最新动态及新技术新疗法展示给同学们,使他们开拓视野不断进步。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增强临床工作应变能力。
(五)建立定期成绩考核制度
考核是为了更好地提高。每实习一段时间,带教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通过理论考评与实际技能的考察,找出差距及不足,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做好传帮带,才能有助于学生的进步提高。另外,考核与考察不能一概而论,要排除一些客观条件,要真实准确地反映他们的学习情况。有些同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实际操作能力不强,而另一些同学则相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因材施教,查缺补漏,使同学们的实习效果整体提高。
总之,牙体牙髓病的临床实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圆满地完成实习任务,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杨运田,王德茹. 浅谈提高口腔内科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1996, 17(3):185-186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总结范文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职业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教育的整体发展,影响着幸福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不仅在政策层面向职业教育倾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也逐渐增加,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百所示范高职院校便是最好的体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广告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就是通过专业培养能够胜任广告设计、策划、制作以及广告等工作,具备广告设计、创意和制作的能力,书籍装帧和产品包装的设计能力,企业策划和广告文案书写能力的各类平面设计中、高级的实用型设计人才。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如何顺应社会的发展,如何确立完善的设计教学体系,如何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如何完善学科建设,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信息化、数字化走向大众的背景下,对广告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告设计行业是一个充满创意的行业,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渊博的文化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高职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教师,肩负着专业人才培养的使命,深感责任任重道远。本人从事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多年,通过对教学工作的不断反思和总结。发现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而且这些问题在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专业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人现就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结合专业教学实践,简要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学的策略,希望对改进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学有所帮助和参考。
二、高职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中常见问题分析1.教学理念上:重技能训练,轻理论学习
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造就为生产建设一线服务的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强调专业技术能力的教育本无可厚非。但是,广告设计专业教学并不应是完全强调掌握技术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广告设计的时候,还需要先进的科学理论的指导。当前,有相当的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育者们还没有意识到广告设计基础理论教育的重要性,依然只是重视广告设计中的技术应用,这就必然导致培养出的毕业生缺乏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使得广告设计专业教学的整体水平难以提升,不利于培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当然,由于教育大众化,高职生源素质下降,给理论教学带来了较大困难。
2.教学手段上:现代化教学设备更新较慢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新兴媒介也随之涌现出来。计算机、电视、广播、报纸媒介依然是广告的主要传播媒介,但是新型的广告传播媒介也正在快速兴起并迅速应用到行业,例如手机、车载LED显示屏、空中飞艇气球吊篮等。新兴媒介的大量涌现,使得广告的教学也必须及时做出改变和调整。然而,在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依然占主导地位。在广告教学中缺乏现代化教学设备或是更新过慢,使得广告设计的专业教学滞后于广告行业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3.教学方式上:实践教学明显不足
职业教育就是要求学生掌握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等实用型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教学时,必须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以增强高职生动作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部分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或多或少存在与广告实践脱节的问题。教学内容与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难以对接,难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学生毕业后,还需要花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才能胜任岗位需要,实现对口就业,不利于高职生的实习、就业和职业发展。
三、改进广告设计专业教学的合理化建议
1.重视理论教学,提升广告理论的科学性与先进性
理论是行为的先导。广告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广告设计是综合的、创新的思维过程。把广告设计理解为纯技术专业,不利于高职生科学的广告设计理念的形成。实践证明,高职生缺乏相关的专业理论基础,在广告设计的实践中难以有较好专业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因此,专业教师对广告理论知识的教学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学生能够在广告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增强对广告流程的认识,合理构建他们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广告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营销学等诸多理论知识。对于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加强相关理论学习,掌握广告基础知识,开阔视野,提升广告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跨学科性是十分必要的。
2.加大教学投入,提高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利用率
在广告设计的专业教学中,必须加大经费投入,购置和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对广告色彩、图像、声音等方面的敏锐度和洞察力。借助多媒体设备和信息技术手段,在专业教学中展示成功的广告案例,及时介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行业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更新知识,提高专业认识和学习效率。
3.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生的广告专业知识技能需要到实际的广告设计工作岗位中进行验证、巩固和强化。作为专业教师,我们不能等到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来验证学校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是不可逆的。因此,在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在专业实践中不断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同时,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实现工学交替,合作共育。采取多种渠道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有效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高职广告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应引起职业教育者们的重视和反思。在教学实践中重视理论学习与创新,加大投入,优化专业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提升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参考文献: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总结范文3
一、案例教学的相关概念以及可行性
案例教学并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说明一定的概念或者理论知识所进行的举例分析,而是一种比较新型的互动、开放的教育教学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案例教学首先要进行严密的计划设计和相关准备,其次选取特定的案例来指导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最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形成一种互动的交流与探讨。案例教学方法要在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展开,以期能够达到思维的碰撞以及思维发散的最终目的。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主要要求是让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中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初中政治教师为了达到上述要求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可以满足教师的相关要求,在初中政治的课堂教学中实施此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对初中政治课堂产生出极大的兴趣,势必会求知欲旺盛,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探索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方法同时具有生活化、经典化两种特点,尤其是在学习初中法律知识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更大。案例教学方法将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逐渐转变为简单易懂的知识。根据相关资料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往往对有情节的小故事比较感兴趣,教师将一些比较经典的案例讲给学生听,学生一般会比较容易接受,所以在听的过程中会认真思考。教师可以在讲完相关故事后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继而对学生的看法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小组讨论发言的方式总结出对知识的理解。上述方式方法能够让中学生更容易接受,因为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相关结论,与此同时,这也加强了师生的良好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让整堂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得到质的飞跃。
二、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1.正确选择案例,科学合理确定教育教学目标
在案例教学方法的案例预习这一环节中,主要注意内在影响因素以及外在影响因素,从中分析出谁是整件事情的决策者,另外还要注意影响角色以及目标的问题是什么。案例预习之前要选择合理的案例,继而能够通过案例教学法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例如,小明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回到家后又被父亲骂了一顿,而此时小明的心情非常糟糕,只想砸东西或者找人打一架,在此时身为小明的好友应该如何来劝解小明?此时需要充分考虑小明的心理情绪变化。首先,身为小明的朋友,需要站在小明的立场上想问题,可以帮助小明调节好不良情绪,可以陪小明去打球或者听音乐,合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上升到暴躁的情绪当中。其次,站在小明的父亲立场上想问题,父亲批评小明也只是为了让小明更加努力,其本意都是出于爱小明。最后,小明需要冷静分析自己的错误点,学会归纳总结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把握教学时机,将经典案例呈现出来
正确把握好教学实际,需要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案例能够与理论基础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呈现经典案例的过程中,不能够以格式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与理论基础知识脱离的案例,势必会导致教学目标与讨论的相关内容不一致,因而需要将所讲的知识结合起来呈现。这既可以在讲完本节课的相关内容后联系相关故事以及经典案例,也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穿经典案例或者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初中政治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详细介绍本文的案例,继而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充分展现给学生看,与此同时也可以发放一定形式的文字资料,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组合成自己的语言。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训模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036-02
一、引言
目前,我国机械工程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一直以学术型为主,学术型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较扎实,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当前研究生培养模式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培养模式,成为了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
自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我国机械工程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一直以学术型为主。每年毕业的机械工程研究生主要为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及高等教育工作。而学术型机械工程研究生主要以基础理论为主,存在工程实践方面不足等问题。目前,以市场化为主导的国家经济模式使机械工程研究生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机械工程毕业研究生数量使高校和科研单位饱和,多数研究生将以大中型企业等单位为就业的主体。因此,为了适应当前大中型企业及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对研究生工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并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内容。
综上所述,在研究生工程能力的培养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制约了研究生的培养效果,达不到社会对研究生的期望值。因此,很有必要对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和科研工程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为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提供一种有效地、可行的教育模式。
本文主要对基于工程项目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实训模式进行研究,结合本人所指导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企业项目案例为平台,对其科研工程意识、科研工程知识及科研工程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使其具有较强的创新素质和科研工程能力,为其他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培养
科研基础知识和科研意识是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科研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与研究方向相关的机械和电气控制方面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应用软件方面的知识,如机械原理、高等数学、理论力学、现代控制理论、二维和三维工程绘图软件等基础知识和应用软件;科研意识主要是指科研工程项目的前瞻性能力和创新欲望。
(一)基于实际机械系统的学习模式
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仅仅是工程项目实施的基础知识,将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项目的实施,还需要不断提高科研工程知识。本项目以6-DOF串联机械臂系统为例,指导和加强研究生学习与机器人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工程项目实施方面的知识,了解国内外机器臂的发展动态,加强掌握科研基础知识,增强研究生的科研工程项目实施的意识。
以首钢莫托曼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制的6-DOF串联机器人系统为例,启发和诱导研究生掌握该机械人研制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工程实施中关键工程工艺问题等,包括运动学、动力学和机械系统设计等方面。针对每部分关键科学问题和工程实施中关键工程工艺问题等,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机械臂进行系统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种通过实际案例的学习方法可以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学习内容可视化,直接验证理论学习的可行性,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了理论知识在工程方面的应用,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基于已实施的科研工程项目,探索性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已实施的国家基金项目“串并混联拟人机械腿的力约束及动载协调分配问题研究”,指导学生探索性学习机械工程项目实施方面的知识。首先,引导学生掌握该项目立项的依据,即项目实施的工程和科学意义,同时使学生了解该项目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内容及创新点提出的工程科学意义。然后,针对研究内容,引导学生展开研究,启发诱导研究分组进行运动学、动力学、机械系统设计等方面的实践,进一步提高科研工程实施能力。最后,研制串并混联拟人机械腿样机。
(三)科研工程培训总结
对已进行的工程案例进行总结,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提高相关科研理论知识和工程项目实施方面的能力,写成科研工程论文,以提高研究生的总结能力,对研究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上述学习方式,巩固了研究生的科研基础知识,增强了研究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科研动力及兴趣,有利于研究生激发出创新思维,也有利于营造一种和谐向上的学术氛围。
三、科研专业知识及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研工程专业方面的能力主要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理论知识及工程实践经验等的运用能力。本文主要通过探索性实践的方式,来检验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掌握程度。以一种新型双轴颚式破碎机的设计为例,增强研究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首先,对目前颚式破碎机进行调研,发现现有破碎机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其次,基于现有破碎机的不足之处,提出新型颚式破碎机方案,解决现有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新型颚式破碎机进行性能研究并进行设计方法研究;最后,研制样机并进行实验研究。
通过对当前颚式破碎机的调研,发现当前颚式破碎机存在破碎物料不均匀、破碎效率低、颚板磨损厉害、很难实现超细破碎以及耗能大等缺点。为克服传统颚式破碎机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轴复摆颚式破碎机。
对这种新型双轴复摆颚式破碎机的行程特征值、运动学、动力学等性能进行研究,给出各性能的分布规律。首先,应用遗传基因方法对新型双轴复摆颚式破碎机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给出合理的结构参数,同时考虑加工与装配工艺性,设计了一种双轴复摆颚式破碎机样机;其次,对这种样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样破碎500kg的物料,单轴机需要269s,而双轴机只需要52s,只占单轴机破碎物料所需时间的五分之一;然后,在细料占总成品的比例上,双轴是单轴的2.5倍,在每小时的生产能力上双轴是单轴的5.2倍;最后,在衡量破碎机产能的指标值S上,双轴是单轴的2.5倍。因此,综合上述的分析和数据认为,新型双轴复摆颚式破碎机的性能明显优于单轴破碎机,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四、结论
本文基于实际工程项目的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等,研究生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研究生研制了拟人机械腿、颚式破碎机等样机,提高了工程能力。同时,还撰写和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授权了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参考文献:
[1]张红,张翼宙.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科研素质[J].中医教育,2007,26(3):54-57.
[2]林秀英,杨炳钧,刘邦凡.试论研究生素质教育与英语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1):57-60.
[3]李薇,喻良文,吴文如.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380-382.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教学 天气 价值 情感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2(a)-0100-01
1教材分析
本章知识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前面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节内容是在前面知识基础上,从生活实际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常见天气系统。同时本节内容还为第四章《自然灾害》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
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天气状况
2.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实时天气资料,尝试做一次简单的天气预报。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天气形成和变化的兴趣和动机,使学生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观念。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冷、暖锋的形成及其移动过程中的天气现象。
难点:冷、暖锋对天气的影响及原因。
4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
5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
6教学过程
6.1激趣、导入锋面
播放了含有冷锋内容的天气预报,让学生感受冷锋对天气的影响,学生对冷锋并不了解,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6.2合作探究、学习锋面
6.2.1气团及分类(为学习锋面系统奠定基础)
(1)概念:
(2)分类:
[设计意图]为学习锋面系统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总结能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能学习、会学习的能力。
承转:气团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如果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相遇就形成了锋面。下面我们共同学习锋面系统。
6.2.2锋面系统
(1)锋面的概况(投影展示锋面图)
①基本概念:锋面、锋线。
②锋面是倾斜的还是直立的?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加快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锋面的基础知识。
(2)冷、暖锋的特点
列表比较冷、暖锋特点(如表1)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比较分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列表比较冷暖锋特点,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绘图:绘制冷锋和暖锋天气示意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多动眼、动手、动脑,加深对知识理解。
6.2.3锋面活动与天气变化
读图分析:填充冷暖锋对照表(如表2)
[设计意图]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是教学难点,FLASH动画让学生直观的看到锋面过境引起的天气变化,降低了学习难度。
教师:展示地面天气图和卫星云图,并讲解天气状况。播放冷锋云系移动路径视频。
学生:据所学知识,预报未来几天天气变化情况。争当预报员。
设计意图:学生亲身体验一次天气预报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6.2.4典例赏析、巩固锋面
[设计意图]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家乡的天气,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地理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6.2.5拓展延伸,实践锋面
作业:请同学回去搜集有关寒潮的资料(包括寒潮发生的时间、影响的区域、具体的危害举例、减灾措施)。
[设计意图]拓展学习空间,增强社会实践,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总结范文6
本文针对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岩体力学》教学现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理论实践并重、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知识结构等为一体的优化改革方案,教学实践表明,效果良好。
关键词:
采矿工程;岩体力学;教学改革
一、《岩体力学》教学现状
《岩体力学》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岩石工程(井工开采、隧道、地下空间工程等)中一些力学现象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接受矿山开采和岩层控制基本理论和试验技能的初步训练,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及从事理论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岩体力学》一般在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弹性力学、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等)完成后开设,在学生学习本课程时,不仅可对先修课程进行系统回顾,又可有效运用前期基础课程相关分析与计算方法分析宏观工程问题;同时,该课程的学习可为《采矿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主干专业课程的学习夯实理论基础。但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及分析方法的多元化,岩体力学所涉及研究范围及方法日趋复杂,这也要求高校教师对岩体力学知识掌握更加全面,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传统教学过程中,有关《岩体力学》的教学多以课堂原理的讲授,已不再适用于本科生的教育及行业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因此,结合现有条件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适应工科专业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势在必行。
二、《岩体力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力学基础相对较弱,即使之前已对相关基础课程进行了学习,但由于前期多为应试型学习,且理论性较强,导致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多为“碎片式”,无法有效形成知识网络,导致学生学习《岩体力学》时非常吃力。此时,若依然按照传统教育模式采用灌输式讲授方法,则事倍功半。总结传统教学方法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易形成被动接受方式。《岩体力学》是对前期相关力学课程的延伸学习,若前期基础力学知识及运算方法掌握不牢,将导致学生学习过程形成停顿感,由于课程逻辑性较强,一个知识点产生卡顿,学生对于后续知识的学习将产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习效率低下。
2.教师课堂讲授方法单一,不易于接受。资料显示,目前非力学专业教师采用的《岩体力学》课件大同小异,均是对课本一些原理及方法的罗列,讲授过程中多采用灌输式,导致课堂教学环节枯燥乏味,缺乏与专业特点的联系,学生不易参与其中,知识点也难以接受。
3.教学方法机械性较强,难以融会贯通。《岩体力学》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与岩石力学实验,对于实验部分,一般由实验老师授课,学生容易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验独立开来,因此,实验作为揭示岩体力学现象的一种有效手段,无法让学生理解其独特含义。
4.传统理论讲授过多,新型技术所占比例少。随着科技发展,行业内涌现了大批岩体力学分析软件,这些软件借助于力学原理,在分析工程问题中得到了普遍推广应用。高校教师分析岩体力学问题时,可充分利用新型技术,将问题分析方法多元化,辅助学生学习力学,又可拓宽学生知识面。
三、课程教学改革方法初探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跻身世界岩土工程大国,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对于工程类学生,掌握岩体力学分析方法及相关理论,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及科学研究铺垫良好的基石至关重要。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岩体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提出了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课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由于《岩体力学》内容相对枯燥,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应注重方法,提高课堂效果。讲授内容时应充分结合本专业工程实例,循序渐进,让学生理解所讲知识的来龙去脉。如讲授平面应变问题下巷道弹塑性分析时,可以具体教学实例进行切入,首先对弹性力学中平面问题进行回顾,进而对问题进行假设简化,最后引入弹塑性力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不仅对前期所学知识进行了复习,同时应用于解决现场工程问题中去,事半功倍。
2.注重基础,构建知识框架。采矿专业学生由于力学基础相对薄弱,甚至对一些专业术语掌握都不够准确,给课程后期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教师需注重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讲授,讲岩体力学中复杂的理论知识及工程实践成果浓缩在有限的课时内。同时,注重课本知识的统筹规划,强调基础的同时,合理规划授课内容,突出重点,构建知识框架,促使学生对知识内容形成一个宏观的认识,利于融会贯通。
3.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学习感知。《岩体力学》具有理论复杂和实践性强的特点,理论复杂体现在不确定性上,实践性强则因与工程实践密不可分。岩石力学实验则是连接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的桥梁,因此,在教学环节应注重对实验的教学,同时,实验应在授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共同参与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
4.做好通识教育,触类旁通。岩体物理力学特性受外界条件及自身结构影响极大,不同行业接触的岩体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不同专业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因此,应结合专业特点,对讲授内容突出侧重点,例如,边坡工程、地基工程及地下工程所涉及岩体力学问题求解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非专业知识课简单讲授原理,专业知识则重点讲授,做到触类旁通。
5.创新教学方法,未雨绸缪。在《岩体力学》教学过程,可适当引入一些新型分析软件和方法,如有限元、离散元及有限差分等软件,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辅助学生理解一些复杂的原理,学生对于一些数值分析软件的理解可为工作及深造后岩体力学问题的分析提供新的解决路径,做到分析问题针对性强、操作应用快,理解容易,易于自身能力的提升。结合工科采矿类本科学生的实际特点,加强《岩体力学》课堂讲授与工程应用的联系,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结构面,让采矿专业学生掌握岩体力学问题中涉及相关理论及分析方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工程问题中找到突破口,提高授课效果,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期工作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上具体方案,经过教学实践,授课效果得到良好改善。
作者:王猛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鲍先凯,冯玉芹,王英浩.岩石力学教学改革与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中国冶金教育,2014,(05):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