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优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教育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教育优势

智能教育优势范文1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幼儿教育 语言教学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

在传统智力理论中,智商将语言能力及数理逻辑能力作为核心评判标准。智商的变体,是我们常说的“学业能力测试”,它将语言和数学两个部分经过测试后的分数相加,作为评定个体智能高低的依据。同等条件下,智商高的学生可以取得较高分数,从而得以进入高等学府进修,并获得较高社会地位。其他学生有可能因“一分之差”而产生云泥之别。也许这种“英才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选拔出人才,并且从公平程度上来看,这种选拔方式似乎是很合理的,因为每个人面对的都是相同的试卷、试题和时间,但究其根本,这种教育方式和选拔模式只关注了学生部分领域的智能。因此,许多心理学家在对个体进行研究以后,对这种“一元智力论”提出了批评。

在对人的认知过程、大脑损伤病人及特殊儿童群体进行研究以后,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学说。在“多元智能理论”背景下,加德纳将“智力”定义为“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加德纳一改传统的智力理论中把数理逻辑能力和语言能力放在首位的方法,而将智力看做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种创造社会产品的有效手段。应该注意,“多元智能理论”并不只是一个静止不动的概念,它是随着个体的生长而不断进步的。也就是说,教师应当用发展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智能。教师不仅需要有一双发现学生除了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的其他智能的眼睛,还应该有引导学生由自己擅长的智能领域向其他薄弱智能领域发展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教学特点

1.关注个体差异

传统教育中,我们的目光大多数只聚集在传统的学科分数上,这使得一些在数理和语言上表现不好的孩子失去对学习应有的热情和信心。多元智能中所强调的发现每个孩子身上所蕴藏的个性智能,能够帮助家长和老师关注不同孩子的发展特点,并且能够深入挖掘不同孩子大脑深处的智力潜能,同时针对孩子不同的兴趣点给予帮助和支持,以培养出有着不同个性发展的孩子,为孩子锻造出一条能够建立起孩子认同自我价值、悦纳自我的钢铁之路,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绿叶,尊重孩子的个性,承认孩子的差异性,是每个教师都应该学会的基本技能。同时,个体的差异性向老师提出了一个挑战,在设计课程及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该让课程呈现不同的特点,使课程能够适应不同孩子的智能生长需要。将不同的智能模式进行整合和多向迁移,使智能表现内容以多种方式呈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实力潜能。

2.进行全面评价

评定学生学习行为时,应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智能特长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将评价的过程和学习活动的具体情景相结合,从实际出发,改变以往的老师评价学生的单一模式,多采用学生一对一的互评、小组成员互评、学生自评、学生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智能优势域,改变传统中对于“差生”的称呼方式。在“多元智能理论”模式下的评价体系中,每个孩子都是优等生,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教师的关注。

3.课外适当延伸

教育的本质在于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各级各类的优秀人才。传统的教学视角中,成绩优异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好孩子”犯错时,教师通常不忍苛责并为其开脱,这就是教育常出现“高分低德”儿童的原因。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让孩子尽情展现天才思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供一个生动的场所。加德纳认为,应该创造出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就是因为个体智能结构不同,使得他们在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时会各有特色。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地观察学生,对于学生的智能长处了然于心,对于在传统智能中表现不太突出的学生要重点关注,挖掘他们潜在的智能,帮助他们建立学习信心,找到适合的学习领域。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应该从内容着手,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确定课程的切入点,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作为课程开场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点,使之能够迅速掌握新知识。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不代表一定要求某一次或某几次的教学活动就网罗所有智能领域,对于智能的过度探求和延伸,会使学生再一次失去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

1.课程目标完全整合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将各种优势智能的核心整合优化到一整个教学单元中,并且根据不同的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每单元首先使用和发展的核心智能。但我们应该看到,假如为了追求智能目标的完全整合而忽视整个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反而会对学生的智能发展造成困扰。没有明确的课程制定目标,智能地硬性插入会使整个单元的学习更像是某种游戏而非课程的完成。教师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将智能和课程目标准确而适宜地结合,是帮助学生发展的关键点。

2.课程资源优势整合

在幼儿园的语言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将大量的能够启发儿童运用多项智能的素材巧妙融合在语言课程中。这些能够开发孩子多项智能的各种素材不应该被冠以名字后直接呈现在孩子面前,而应该将素材改造成孩子所熟知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玩具,促使孩子能够将素材自发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例如,在儿童区域活动过程中,开设一个语言活动区,投放的素材可以按照语言发展阶段的需求改造成类似于动物的形状、生活用品的形状,甚至可以是孩子每天看到的物品的形状。并且这个改造的过程可以完全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这些教具。这些教具在改造完毕后,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运用这些素材,依据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故事的编造和讲述,在编故事的同时,将这些教具素材进行模型建造,可以将这些素材依据故事的发展构建一个完整的模型,这样就可以在培养孩子语言、戏剧想象能力的同时,整合他们的空间智能和身体―动觉智能,在整合这些智能的时候,孩子们可以掌握与其他孩子沟通、交流的能力。因为每个孩子的智能优势领域不一样,在语言建构或者是建筑模型建构的过程中,孩子相互帮助,以优势智能带动滞后智能,使得孩子们的多项智能都呈现齐头并进的势头。

3.课程内容迁移整合

在幼儿园的语言学习中,我们应以儿童的智能强项作为有力切入点,带动幼儿学会转移或者迁移智能强项,因为智能作为我们大脑和身体的一部分,既然能够生成优势智能,那么弱势智能应该也能通过练习达到平衡的水平。例如,假如孩子的优势智能领域在于音乐,教师可以将比较难发音的字词或者是多音字自编成顺口溜或者简单的歌曲,利用打击乐的演奏教会孩子认识并习得相关字的发音。假如孩子的优势智能领域在于美术,教师可以将拼音和文字通过夸张的绘画方式表现出来,并引导儿童对自己的画面进行语言描述,教师对于儿童的语言描述过程中出现的逻辑和语法词汇错误都可以提出修改意见,促进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快速发展。

四、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对于教育界来说,就像一阵飓风过境,它对于传统智商论的挑战使得教育者开始反思自己对于学生的挑选方法,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同时,将“多元智能理论”有效融入幼儿园的课程中,真正做到将幼儿的快乐放在第一位。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不要单纯使用传统的讲授法和跟读法进行语言交流活动,只有将多种课程技能融合,才能不违背“多元智能理论”的初衷,让传统科目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2]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视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智能教育优势范文2

关键词:幼儿教育 整体观 多元智能视角

在幼儿教育改革中,培养完整儿童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要求,在改革的进行中,按照教育部门的规范要求,幼儿教育机构必须树立整体教育的思想观念,积极地践行整体观,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与整体观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对幼儿教育整体观的树立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的。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1.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传统上,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智能是多元的,人的智能包含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在加德纳的理论中,每个人的智能都至少包括七方面的智能,语言、音乐、逻辑、身体、空间、人际、自省。在这七种智能的外在表现上通常是由不同的智能组成不同的组合,最终形成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特点。

2.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

首先,智能是多元的,这是智能的基本性质,上文提到智能是由多项能力共同构成的一组能力,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多元的组合结果。人的这种多元智能实际上从幼儿教育阶段就已经存在。其次,智能具有差异性,由于智能在表现上都是以不同的组合方式表现出来的,因此由于个体的不同,表现出来的智能也是不同的,智能是有差异的。按照加德纳的其中智能观点,每个人的智能在生活中都是十分复杂的在进行组合,这与个体所处的教育环境和受到的指引是分不开的。再次,智能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多元智能理论内在的包含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新的产品的创新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上,每个人表现出的特长是不一样的,能力程度也不同,但都内在地归为实践性和创新性。最后,智能还具有情境性和可开发性,这也是智能多元理论能够运用在幼儿教育整体观的原因之一。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与人们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价值背景有着重要的关系,通过环境的改变对于幼儿智能的开发也是可行的,因此一定要为幼儿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二、幼儿教育整体观的多元智能视角

幼儿的发展必须是全面的、整体的发展,这就要求在幼儿教育中必须树立整体的教育观,整体观强调对幼儿教育的相关要素进行整合,而多元智能理论对于树立和实践幼儿教育整体观都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的。

第一,树立幼儿教育目标的整合观。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幼儿的智能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幼儿表现出来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但都有其个体的特色,因此在教育目标上要面向全体幼儿,为每个有才能的幼儿都创造适当的教学环境,给每个幼儿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积极地促进每个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第二,树立幼儿教育内容和形式上的整合观。由于不同的幼儿智能特征不同,在学习中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也不同,因此幼儿教育就要为不同的幼儿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在教学中将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并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让所有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特长。

第三,对教育资源进行多元整合。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幼儿的智能是多元的,同时不同的幼儿又会展现出自身多样化的智能,在这些智能中有强弱差异,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整体发展,就要对幼儿的弱势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利用资源为其全面整体发展创设有利的发展环境。在幼儿教育阶段,资源的丰富性是十分重要的,对幼儿的智能全面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也正因为如此,资源的整合是重要的一个改革内容。

第四,在幼儿教育评价上要树立整合观。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幼儿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每一个幼儿的每一智能都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对其进行评价需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评价不能是单一的标准,要体现多元智能的理念,按照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和内容等进行综合性的系统评价,实现科学的评价,保证幼儿教育的全面、整体性发展。

参考文献

智能教育优势范文3

[关键词]图书馆;高职;职能发挥

一、高职图书馆的教育优势

高职图书馆的教育,是以教育学和图书馆学为基础,以文献资料为主要手段,以读者自学为主要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其优势如下:

1、文献信息的资源优势

图书馆丰富的高品位的藏书和提供丰富的知识,显示着它的教育实力和地位,是素质与创新教育的重要保障。高职图书馆的藏书普遍都有几十万册,同时还有几千种中外期刊、资料及非书资料。大量的书刊资料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不断学习和汲取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方法奠定了基础。

2、获取知识的时空优势

素质教育注重整体的多渠道的全面发展。大学生仅仅接受教师课堂上和实验室里所传授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除了专业课及选修课之外。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来源于自学。在学校,图书馆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最好去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在知识传播和创新环境下的图书馆的功能和服务方式将发生多元变化。电话、电传、光盘、校园网、电子邮件、因特网等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利用,图书馆将突破时空限制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中心和数据库的优势,促进高等职业教育。

3、良好阅读的环境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图书馆拥有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有着安静肃穆的阅读氛围、清新、整洁、明亮的读书环境,能提供良好的文献资料服务。这里各种文献资料摆放整齐有序,阅览室自习室清洁明亮、安静幽雅,读书环境和气氛良好。图书馆优美整洁的环境使人心旷神怡。图书馆为大学生提供了有利于独立学习、思考和研究的良好条件和环境,安静浓厚的学习气氛,特别是图书馆自由宽松的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

4、“第二课堂”的作用日益明显

图书馆是学校的知识宝库和文献信息中心。基于素质与创新教育的高职教学资源配置与重组,将从过去依赖课堂教学的灌输,转向包括图书馆在内的第二课堂,寻求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图书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教育形势更为灵活。它既能通过图书资料帮助学生在专业领域里迅速提高,又能通过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过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弥补专业知识过窄之不足,培养独立获取知识、检索文献信息的能力。

二、提高图书馆教育的方法

图书馆实施的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具有受众的社会性、时间的全程性、方式的灵活性、内容的全面性。其教育活动兼备学院正规教育模式和非正规教育模式,能够为全校师生提供诸如学历教育、在职继续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休闲娱乐教育等各种形式的教育。因此,图书馆的教育应当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队伍素质,优化馆藏资源,坚持多层次、全方位的原则,满足各类读者的需要。

1、提高队伍素质

美国学术界研究表明,图书馆的价值构成,5%在馆舍设备,20%在文献资源,75%在馆员,可见馆员是图书馆价值构成的主体,馆员是图书馆自我教育的对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还应当建立科学馆员制度,许多名牌大学都建立了科学馆员制度。由于科学馆员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图书馆教育队伍的建设,提高了图书馆自我教育的能力。

2、优化馆藏资源

要全面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必须坚持馆藏建设“三原则”。其一,知识资源共享和分配公开的原则。知识成品性文献与信息资源性文献兼收并蓄、合理配置;其二,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兼顾的原则。其三,多载体化的原则。超文本的虚拟网络资源,可以快捷方便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为读者提供了无限的资源空间,但也不能取代印本文献,坚持多载体化的原则,特别对教学参考书、基础理论、文学名著等印本文献的收藏,不能削弱。

3、规范管理制度

图书馆的制度是图书馆全体成员和广大读者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通过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明确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规范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目前图书馆教育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管理不到位,缺的是精益求精的管理。我们要把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图书馆管理中来,使图书馆教育管理做到“精、准、细”。

4、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智能教育优势范文4

关键词:区域活动执教能力幼儿

一、绪言

幼儿园区域活动既要发展幼儿个人的知识能力,又要发展幼儿的交往与合作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幼儿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幼儿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自主地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活动伙伴,并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速度、习惯去操作实践,在活动中轻松愉快,并能体验战胜环境的成功感。随着学习贯彻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作用。近两年来许多幼儿园把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的执教能力建设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来进行研究。

二、幼儿区域活动和教师执教能力

区域活动是开放性的教育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游戏,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一般认为,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中为幼儿没置的一定的教育环境即活动区,让幼儿通过主动活动来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总之,幼儿区域活动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多样的活动环境,提供多种活动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地选择活动和操作。使幼儿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同时,教育内容的选择、环境的创设、幼儿活动的调控等方面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改革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执教能力的措施

1.创造丰富多彩的幼儿区域活动环境

为了丰富和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幼儿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周围生活中的多种建筑,感知各部位的名称、形状、结构特征、组合关系与色泽特点,并将结构游戏与图书角、美工区进行整合,让部分幼儿自由地在图书角查找相关的建筑物图片资料,在美工区当设计师,把看到的建筑物画在纸上,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此外,幼儿区域活动中还可以利用手工操作制作幼儿结构游戏的材料。例如在美工区,幼儿可以设计图纸、制作街上的宣传广告;在手工操作区,幼儿可以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如纸盒、可乐罐制作各种各样马路上的汽车。

2.加强和幼儿之间的积极平等合作

“玩是孩子天生的一种需要,是孩子发现自我的桥梁”。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要采用开放的模式,为幼儿创设一个愉悦宽松的氛围。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区域活动来促进幼儿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发展,重视让幼儿体验交往与合作后的成功喜悦。对幼儿交往与合作过程中适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小到一个幼儿帮助另一个幼儿拿玩具,大到几个幼儿合作用积木拼搭公路、铁路或编出一串连续的故事,教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幼儿从老师和同伴的肯定、表扬、奖励巾,亲身感受到了自己参与交往与合作的成功喜悦,必然增强了幼儿“再参与”、“再合作”的兴趣和信心。

3.采取幼儿区域活动中多样化执教方法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以问题为线索来激发幼儿的多向思维,不断创新区域活动教育方法和具体策略。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幼儿在区城中的活动情况,通过有目的的“设问”与幼儿展开讨论,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幼儿因受不同发展水平、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无法给予积极的应答。这时教师可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帮助幼儿解决表达上的困难,进一步捕捉兴趣点,以推进幼儿的活动发展。在区域活动的策略上,教师要在活动中通过观察了解本次参加活动的几个孩子处于什么水平,他们的兴趣点在哪,对材料的使用情况等。

4.幼儿教师进行适当的区域活动指导帮助

教师是幼儿区域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要帮助、指导、培养和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重点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区域活动结束后,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孩子相互讲述自己高兴的事情。如“你是怎么玩的?‘心里感觉怎样?”这一环节,一方面让幼儿与同伴感受心灵交流的快乐,一起分享成功的果实;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孩子喜欢表达、愿意表达的愿望。例如教师可以设置操作式的问题情境:有一盆水,旁边放了一个较大的术块和一个很小的铁块。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惊奇地发现大的术块飘浮,而小的铁块却下沉了。于是幼儿就可以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多方面探索活动。

四、结语

智能教育优势范文5

关键词: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能力;英语口语能力的构成;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中国人已经意识到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幼儿园开展英语教育顺应时展的要求。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将小学英语正式纳入小学必修课程。而幼儿园英语教育在如何做好幼小衔接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英语教育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专业师资的合理组织。众所周知,幼儿语言发展关键期为3-8岁,幼儿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幼儿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决定幼儿英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显得尤为重要。但幼教工作者发现幼儿教师英语口语存在很多问题:幼教专业毕业的教师语音语调不标准;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缺乏必要的幼儿英语教学法的指导,不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不易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的非英语、幼教专业毕业的教师专业知识不过关。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幼儿英语教学质量。

幼儿教师英语口语能力的构成是指在幼儿园中从事幼儿英语教学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英语口语能力。它包括:英语专业知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英语语音、英语语调、英语读写能力、英美文化知识等。

幼儿园英语教师主要有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幼教专业毕业的教师、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的非英语、幼教专业毕业的教师三种。针对当前幼儿英语师资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培训目标,安排针对性强的培养培训内容。

1.培养培训目标:培训完成后,要求幼儿英语教师能够胜任课堂的教学工作和贯穿幼儿一日生活的英语教育工作。如幼儿的游戏活动、常规活动等。

2.培训内容:由于师资来源不同,培训课程也有所不同,如下:

(1)幼教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学前教育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毕竟没有经过英语专业教育和熏陶,在英语专业上有所欠缺,对这部分教师的培训,可聘请高校外语系的讲师来本园培训,利用业余时间授课,内容是:A.语音、语调:培训教师将48个国际音标逐个培训给幼儿园的受训教师。培训教师首先讲解英语和汉语的发音部位的不同,然后将每一个国际音素的发音部位、与汉语音素的异同详细地给受训教师讲解;给受训教师讲解陈述句、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的语调及一些特殊语境下的特殊语调,每个句子中单词的重读、次重读、弱读等。让教师模仿正确、地道的发音。B.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听说:可选用《新概念英语》教材,从第一册开始讲解,使受训教师掌握《新概念英语》教材的内容,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都有所提高。语言知识的教授应该与传统的英语语言知识教学法区别开,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法是单纯地、大量地教授,而今应当在运用中感知语言知识,在运用中点破语言知识,在交际中掌握语言知识。②将语言知识点放在情境中、交际中教授,提高受训教师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力和英语听说能力;模仿强记、反复操练对外语学习的作用是不容否定的。③因此,学习者掌握语音知识、提高听说能力、掌握语法规则都要经历一个从模仿强记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各种真实的场景,模拟真实语言环境,引导受训教师进行交际性训练从而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提高英语听说能力。C.幼儿英语教育内容:教师将教育内容背熟,包括课堂上的教材内容,幼儿一日生活的常用语,培训教师记录受训教师的发音有何错误或不规范,然后逐一纠正。遇到不懂的语法点,培训教师要讲解。D.文化背景:学习者不具备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势必影响其学习效果,所以学习英语,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培训教师要把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向学生加以介绍,必要时还要把它们同中国的文化特点进行对照。

智能教育优势范文6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政府职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027―02

一、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政府职能的缺失

1.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管理体制上采取的仍然是从计划、招生到学籍和毕业证书发放都由政府控制的模式,学校的办学自受到限制。集权与放权的内容、方式有待进一步科学化,全国性的招生考试与招生的计划性、地方性之间的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权力主体依法办事的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政府对成人高等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全日制本科、研究生的发展较为重视,而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重视不够。由于受传统正规教育思想影响,很多政府官员认识不到从一次性教育理念转变到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把成人高等教育看做学历补偿教育,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视和扶持力度不够。许多管理者不是把成人高等教育当做为成年人提供继续教育的平台,而是把它看成为普通高考落榜生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重创收、轻管理,重规模、轻培养,办学思想不端正。

3.政府的经费投入不足。经费投入不足是制约成人高等教育摆脱“普通教育化”命运的因素之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的人员编制、事业经费、工资基金等都与普通在校生规模挂钩,普通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缺乏相应的经费投入,处于“以教养教”状态,难以摆脱“普通教育化”的命运。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家对高等教育包括成人高等教育的拨款不足,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经费日益紧张,根本无力投入足够的经费改善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环境,探索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4.政府的办学目标定位不确切。成人高等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培养目标应立足于区域经济和社会需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目的是为地方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但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实际需求脱节,在确定学制、设置专业、制订教学计划等方面都与实际需求不符,套用普通教育的方法。

5.政府的宏观调控出现偏差。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对教育集中计划与直接管理的行政体制,政府承担办学任务,排斥社会参与。直到今天,这种局面仍改变不大。另一方面,主办学校没有自,极大地制约了成人高等教育社会化与市场化的进程。此外,各级政府对成人教育的整体定位和持续发展缺乏指导、规划与监控。各级地方政府大多把主要财力和精力投入到容易见效的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上,对成人教育放任自流,导致成人教育发展无序,质量不佳。

二、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优化

1.改革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当前,在我国绝大部分成人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是办学机构与管理机构合二为一。这虽然有利于完成办学目标,但也容易导致管理者出现偏差,事与愿违。例如,实行成人高等教育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忽视了教育的地方差异,不利于对受教育者因材施教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因此,管理者不应一味地热衷于掌握招生计划、验印、发证等权力,而应把精力放在为办学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办学环境方面。高等学校的办学自是其最重要的权力。1995年,国家教委的《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若干意见》规定,办学自包括教育教学权、人事管理权、自主招生权、资产管理权、科研开发权、对外交流权等,主要是招生权和管理权。由于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拥有计划控制权,因此,高等学校的自主招生权是有限的,学校不能自主应对生源的变化,无法根据市场进行调节。当前,应让社会公众拥有质量监督权以实现办学的市场调节,利用社会的认可和学生对高校的自主选择引导高校的办学行为。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应该向政府监督、权力下移、宏观调控、市场调节、自主办学、法规管理的柔性管理体制方向发展。

2.调整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方向。政府应制定政策,让成人高等教育成为我国教育系统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应把成人高等教育放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中去认识,把成人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放在终身学习的概念中去构筑。当前,就业模式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要求人在其一生中不断地更新知识和技能,因此,成人高等教育要为人们开阔视野、提高自我、培养创造能力提供机会。此外,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的逐步升级,要求我国大力发展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要关注服务业、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以面向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同时在教学上不断增加现代技术和现代服务的知识和技能。当前,大多数成人高校陷于非学历教育推进迟缓、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生源不足的困境。原因在于他们未能结合自己的特点定位培养目标,过分注重学历教育,与普通高校抢夺同一生源,忽略了成人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的配套,从而放弃了一部分生源。事实上,成人高等教育并非没有自身的优势,其职业化、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普通高校不具有的。当前,我国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的创新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必须重视市场需求调查,调整办学思路,重视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应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针,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模式。

3.强化对办学秩序的管理和调控。目前,政府在规范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秩序方面尚有欠缺。近年来随着生源竞争日趋激烈,无序竞争逐渐现身。主要原因在于,成人高等教育虽然较早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但管理机制改革却较为滞后。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声誉,不利于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秩序的管理。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秩序管理的重点是对办学行为进行管理,这是建立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的重要环节。目前,一些高校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行为较为混乱,在建立校外函授教育站点时,不注意考察合作对象的办学条件、办学能力、办学资历等,只考虑生源多少,结果造成成人高等教育出现恶性竞争以及不良发展境况。应当规范办学体制,引导成人高等教育进入良性发展轨道,提高生源质量。教育部虽然了《关于加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和办学秩序管理的通知》(教发[2007]23号),但该通知既没有给出有效的解决手段,也没有给出全面、系统的解决办法,因而无法改变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必须对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行为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整,实现公平竞争,以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