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措施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措施范文1

【摘要】目的 杜绝和减少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制订手术室安全措施,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 方法 分析手术室存在的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制订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结果 通过认真落实实行有效的全防范措施,有效的控制和减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结论 做好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是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和差错的关键。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护理 潜在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涌现,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出了高效、高质量的要求,而手术室是医院实施手术治疗和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容易发生差错事故和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我科针对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有效地杜绝和减少了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了手术安全。以下就手术室护理的一些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进行探讨。

1 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1.1 防止接错患者和手术部位的错误:手术当日到病房接病人时,应根据手术通知单和病历认真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手术部位、麻醉方式及术前准备情况,并和手术医生一起在手术部位做标志,确认无误后方可将患者带入手术室。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和麻醉师再次核对患者的详细信息,核对无误后带入手术间。洗手前由手术医生、巡回护士、麻醉师三方再次共同核对病人信息和手术部位。在接台手术较多时,或者患者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时,特别容易接错患者,要特别关注。各个环节层层把关,杜绝差错发生。

1.2 防止患者摔伤、碰伤、坠床:要经常检查手术推车是否平稳,是否有故障。接送别人时,特别是老人小儿、神志不清的患者,要专人看管,必要时加上约束带,拉上床档,注意肢置,防止坠床、坠车、挤压及撞伤等意外的发生。

1.3 防止不当造成损伤:巡回护士和手术医生在摆放时,应遵循安全、舒适、术野充分暴露,不妨碍呼吸为原则,根据手术部位正确摆放。使用束缚带固定时不可过紧,防止过分外展或牵拉引起神经损伤。对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要加强术中观察,注意观察肢体末端的血运,给予适当的按摩,防止压疮的发生。

1.4 防止器械准备不全或损坏造成意外:器械护士应根据手术通知单准备器械,并检查其性能是否良好、配件是否齐全、数量是否充足;实施重大特殊或新手术时,要求术者于术前一日到手术室挑选所需的特殊器械,并检查其是否齐备适用,以免影响手术操作;对术中器械损坏及不好用的器械,应及时更换。

1.5 防止用错药、输错血:用药前必须核对瓶签,用过的空安瓿,应保留至手术结束后方可丢弃,以备查对;紧急情况下执行口头医嘱用药时,在执行前后必须复述一遍,并嘱麻醉医生及时记录。输血前后应该与麻醉医生共同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以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血袋号、保存期。密切观察输血后的反应,及时发现异常。输血完毕,血袋冷藏保存24h备查。

1.6 防止器械、纱布遗留体腔:器械、纱布遗留体腔内是最严重的医疗事故。首先要规范器械敷料登记护理记录单,然后在各个环节认真核对。我们在手术切皮前、关腔前及缝合切口前后三次查对,由器械和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并做好记录;术中需要增加或减少用物时,由台上台下共同确认并及时记录,清点无误后方可缝合切口皮肤。因此手术室护士一定要具备清醒的头脑,建立严格的清点制度,有效的杜绝物品遗留患者体内事故的发生。

1.7 防止术中仪器使用不当造成的损伤

1.7.1 使用高频电刀时,要严格控制输出频率,严禁超安全范围使用。在用消毒液消毒皮肤时,消毒液不可过湿,特别是酒精未干时不可使用电刀,以防诱发燃烧。接触患者的电极板要紧贴患者的皮肤,固定于远离心脏的肌肉丰厚处,患者身体其他部位避免与手术床上的金属部分接触,防止灼伤患者。

1.7.2 使用气压止血带时,要严格掌握禁忌症,掌握好工作压力,成人上肢压力为80kpa,下肢为40kpa,小儿上肢为30kpa,下肢为40kpa。止血带充气后,应注明开始时间,时限1h,最长不超过1.5h,每次间歇5-10min,使用中每15min检查一次压力指数,及时提醒术者止血时间。

1.8 防止标本遗失或错误:手术中取下的标本,器械护士要妥善保管,及时放入有固定液的标本袋中,核对标签,病理检查单、标本送检袋与标本登记要一致,器械、巡回护士及手术者在病理检查送检本上登记并签名,及时送检。手术中取下的任何组织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丢弃;连台手术的标本取下后,应马上固定并做标记,以防丢失和混放。

2 总结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完善了手术室各种岗位职责及制度,加强了对全科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及业务技术培训,培养她们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每周集中学习业务知识,每月进行差错事故分析会,不断查找工作中的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制定防范措施,警钟长鸣,有效地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和差错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手术安全。

参考文献

[1] 魏革,刘苏.手术室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74-183

[2] 姜正荣.浅谈手术室最易发生的差错事故及防范措施.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2) : 191-192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措施范文2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08-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倒置出台后,护理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而手术室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职能部门,是为患者通过外科手术途径解除病痛的场所,常成为医疗事故和纠纷的易发之地。因此,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防范差错事故及护理安全隐患,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1 手术室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1.1制度不健全: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旧的制度需要及时修订或添加制度,如手术室安全制度、查对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手术室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标准等。只有科学的操作规范和健全的制度,才能保障正常的护理活动,才能减少或避免护理差错事故。

1.2技术方面:手术室护士所承担的是一项特殊的工作任务,知识范围要广,业务能力要强,应急能力要快,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的开展,新的医疗仪器设备的大量应用,导致手术室护理人员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1.3操作方面:手术安置方向有误,安置不当导致压伤。约束带过紧或上肢过度外展,造成神经压迫。衬垫不当影响病人循环、呼吸。术中仪器使用不当,准备时未试机,临时故障,电凝器电极固定不牢,造成脱落或污染。电凝器不能直接与病人皮肤相接触,也不能放在潮湿的地方,以免造成电灼伤。

1.4接错病人:特别是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

1.5清点物品有误:术前、关闭体腔前后,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操作不当导致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器械完好性被疏忽。

1.6用药有误:输血输液查对时有误,药物摆放有错,标识不清导致误用。手术病人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病人坠床,术后病人X线片、CT片等贵重物品遗失,给日后医疗纠纷埋下了一根导火线。

2 提高手术室护理的防范措施

2.1加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为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医院要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人人通过考核。科内不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实例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科内护士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自律性和慎独精神,强化责任心,从而降低了护理职业风险,既维护了患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又保护了自己。

2.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系统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术前要做到六查、十二对、四到位制度。六查:即接病人时查;病人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执刀时;关闭体腔前后查。十二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需药品、药物过敏情况、灭菌器械、用物是否齐全等;四到位即:急救药品、吸引器、氧气、电凝止血器。

2.2.1患者查对:到病室接患者时,根据手术通知单,应认真查对病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将患者送入规定的手术间内,并由该手术间巡回护士、麻醉师及手术医师仔细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及手术部位等,确认无误后方可麻醉、手术。

2.2.2查对手术部位,合理安置:为确保部位准确无误,询问患者病变部位并查对病历、手术单和X光片等相关资料,手术前与麻醉师核对手术部位,摆放后与术者再次核对方可手术。摆放手术时需保证患者的安全舒适,避免血管、神经、肌肉的损伤,特别对俯卧位、截石位、侧卧位等易造成意外损伤的手术更应注意。

2.2.3手术物品的查对:术前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纱垫等数目并记录。术中保持术野整洁,器械放置有序,用后及时收回,术中需临时增加物品时,必须核对清楚并及时记录。关闭体腔前,洗手护士要与巡回护士认真核对准确无误方可关闭。关闭后两人再核对一次数目。

2.2.4抢救患者药品的查对:术中抢救患者时分秒必争,护士应熟悉掌握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与配位禁忌等,以利于配合抢救。执行口头医嘱时应要向医生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空安瓿抢救后再次查对,及时补记医嘱,手术完毕方可弃去。

2.2.5防止病理标本丢失或混放:标本是提供患者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妥善保存和处理标本尤为重要。病理标本需贴上标签,注意患者姓名、床号、病理标本名称,连同病理单按指定位置存放,由专人送检。水中冰冻切片标本取下后立即放入备好的标本袋,贴上标签、注明患者姓名、床号、标本名称、取标本部位,由专人立即连同病理检查单送病理科检查。如取标本较多时,应按顺序排列,做好标记并与医生共同核对,不可混入。

2.2.6防止输错:输血应仔细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3遍,取血人在血库对1遍,麻醉师与巡回护士对1遍,加血者对1遍。取血人每次只能取1名患者所需的血。输血时需两人共同核对并签名,密切观察输血反应。

2.2.7防止电灼伤:使用高频电力前要检查仪器性能是否良好,负极板置于患者丰满处与皮肤紧密接触,一般先大腿、小腿或臀位,术中防止负极脱位、移位,避免灼伤患者。有心脏起搏器者,一般不用高频电刀,以免发生意外,避免与手术床上的金属部分接触,肢体用床单包裹,以防烧伤。

2.2.8防止切口感染,加强空气消毒监控:术前30min开启层流空气净化系统,并严格控制进入手术间的人数,尽量减少人员流动。无菌手术与感染手术严格划分,行感染手术人员不可随意到其他手术间走动或参观手术,防止交叉感染。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无菌观念。

2.3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书写: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病人病案的一部分,是具有法律依据的举证材料,它记录了病人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工作,因此记录应严谨、字迹清晰、医护一致、严禁涂改、避免漏记、误记,要保证记录内容的客观、及时、真实、完整、准确性。无菌包灭菌指示卡、植入性产品标签均必须粘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并注明文字说明。

这样增加了手术室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避免了举证倒置困难。

参考文献

[1] 张嘉阳,刘宇.手术护士工作压力与工作疲惫感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3):401.

[2] 洪瑞乔,黄华兰,应文娟,等.手术室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护理杂志,2003,9(9):676-678.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措施范文3

关键词 骨科手术;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通过我院手术前后的护理记录案例对骨科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可以给其他的医疗机构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资料与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骨科患者108例,男56例,女52例,年龄16~68岁,其中上肢骨折40例,下肢骨折28例,骨质增生16例,股和关节化脓性感染14例,其他骨科疾病10例。

研究方法:因为这次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需要手术的患者,而在调查资料中明显需要进行手术的有上肢骨折和下肢骨折这两大类共计患者68例,所以最终研究对象就是这68例患者。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和临床记录分析两种:①骨科手术护理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主要内容有非常满意、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②术后恢复情况的调查问卷,主要有身体机能、活动情况、术后伤口的愈合度、患者的情绪。至于临床记录的分析,只能以68例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记录为准。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组间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结果

68例骨科患者在术后的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39例,满意20例,较为满意10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92.65%。

68例骨科患者在术前术后的恢复情况调查,手术后患者身体机能、活动情况、伤口愈合度和患者情绪均优于手术前(P

护理人员临床观察记录:17例护理人员中,有3例专业知识不够,5例护理经验不足,7例护理时间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90%的患者对骨科手术护理的工作给予了一定认可,但仍有约7%的患者对骨科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工作不是很满意。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因为统计的人数较少,因此调查的数据往往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在根本上还是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经验不足、护理不当等问题。换一种角度说,也就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患者的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还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康复风险。

再结合表1进行分析,从表中可以简要看出除了伤口愈合度之外,其他3项测试指标在手术前后均有较大的变化,这也是在说明骨科手术前后的护理有着重要的作用。表1中有一项是患者的情绪,这一项在测试值的变化上较为明显,若从中要细分析原因,这个就必须要结合这68例临床患者的观察记录才可以得出较为详细的结论。

结合表2对骨科的护理进行说明,从表1中可以简要地看出护理对于骨科手术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但是从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记录来看,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问题,也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进一步影响着患者恢复过程中的进度。如在上述提到过患者的情绪,这是患者恢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很多医学资料或是研究表明患者的情绪会影响到患者在患病期间的恢复速度,也就是说,患者如果在治疗期间手术前后都有一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那么患者在术后的恢复速度就会快一些,恢复效果也会好一些,此外如果有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术前术后对护理人员的配合度就会明显地高于心态不好的患者。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措施范文4

[关键词] 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规范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2-145-03

手术室是实施麻醉、开展手术、抢救治疗急诊手术患者的重要场所,其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手术效果[1]。眼部结构精细,即使轻微损伤都可能引起患者视力减退,甚至视力丧失,在眼科患者中,手术病例占到总病例的93.2%[2]。眼科手术具有精细、手术时间短、手术量大的特点,常出现连续接台手术[3],且手术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老年患者沟通困难、基础病多、行动不便,因此,眼科手术室的护理风险较高,一旦出现失误,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规范化管理措施的制定能有效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护理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医护纠纷发生。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1853例眼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因素,并提出对策,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眼科手术的185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90例、女963例,年龄2~92岁,平均(66.1±12.3)岁。其中白内障摘除术1050例,玻璃体切除术51例,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外路)61例,斜视矫正术50例,抗青光眼术168例,眼外伤手术121例,其他眼科手术352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853例患者眼科手术期间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规范化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手术期间安全事故统计结果

1853例手术中,出现显微镜灯泡突然烧坏2例、冷凝机无法制冷3例、激光机无法开机2例,经立即维修后顺利完成手术;出现器械遗失2例,经重新清点查找,核对无误,未影响手术;出现人工晶体度数核对错误1例,发现及时手术顺利完成;出现眼心反射1例,因紧张、尿急致血压升高2例,经

对症处理后顺利完成手术;出现缝针刺伤1例,术中医护人员接手机谈话引起患者不满1例,经耐心劝解未引起纠纷;出现术后感染2例,术后患者撞伤1例,经对症治疗后无影响。见表1。

2.2 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分析结果

回顾性分析1853例眼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结果显示眼科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相关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配备不完善,知识和技能单一,法律意识淡薄;手术室监督意识薄弱,后勤保障欠缺;及医疗制度不够完善。

2.2.1 护理人员方面 (1)人员配备不完善。眼科手术室手术时间短、手术量大、贵重精密仪器种类繁多,需要护理人员相对固定,熟悉眼科手术器械使用和手术流程,并具有较强的眼科专业知识。而目前专业的眼科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对缺乏,手术咨询、准备、人流控制等工作做不到专人负责,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无法及时到位,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护理的安全隐患;(2)护理知识和技能单一。眼科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大多为中专或大专学历,眼科专业知识欠缺,工作中多数是被动执行医嘱,科学、独立、变通处理眼科手术室护理问题的能力较差。眼科手术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其往往伴有其他合并症,或部分患者经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会引起心率加快、高血压、胸闷等症状,需要护理人员掌握多种合并症的处理方式,而部分年轻护理人员因知识和技能单一而无法独立处理。多数护理人员认为手术室护理是单纯性配合医生的工作,缺乏积极学习新护理技术和方法的主动性,一旦需要综合处理新术式和新仪器时,往往会束手无策;(3)法律意识淡薄。手术室是医患纠纷、护患纠纷的多发地,且随相关法制规章的不断健全和媒体对医疗纠纷的关注,患者的维权意识和医疗护理要求不断提高[4-6],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章,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为护理安全埋下隐患。

2.2.2 管理方面 (1)缺乏手术室人员间相互监督意识。手术室的各项操作均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尤其是眼科手术室,眼睛生理功能特殊,解剖复杂,需严格遵守术前术中各项操作的规范。个别医护人员自我主导观念较强,不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会威胁到护理安全。(2)后勤保障欠缺。手术室工作的联系范围较宽,需要多科室、多人员共同协调完成,尤其对于手术量大的眼科手术室,器械和布类等物品需要及时灭菌处理和补充,后勤保障工作尤为重要。本研究中,出现显微镜灯泡突然烧坏2例、冷凝机无法制冷3例、激光机无法开机2例,虽经及时维修后没有影响手术进行,但是术前检查工作不够到位,也增加了护理安全隐患。

2.2.3 医疗制度方面 旧有制度没有及时修订,灭菌消毒制度、手术患者接送和交接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标本管理制度、术中医嘱执行制度等新制度没有及时添加,使得实际护理中的一些活动缺乏有效依据,从而引发潜在护理安全隐患。

2.3 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的规范化管理

2.3.1 护理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1)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服务意识。加快医疗配套改革,明确护理人员分工,重视护理人员的梯队建设,综合培养护理人员反应力、眼力、体力,使护理人员从超负荷的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全方位保证眼科手术室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2)重视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医学理论、新的医疗器械以及新的手术方式应运而生[7],不断应用于临床实践,护理人员必须强化医疗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外最新医疗动态,拓宽知识面,并积极参加各种仪器操作学习和讲座,同时医院管理者应组织各种类型的医护知识培训和比赛,增加医护人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组织和督促护理人员学习医疗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8],并将其应用于工作实践,有效保障护理人员和患者双方权益,减少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处处以护理质量为中心,时时以患者安全为己任,对于合并高血压、高血糖等其他基础疾病的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在处理眼科问题的同时,加强对其基础疾病的治疗,避免因基础疾病恶化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2.3.2 护理安全的规范化管理 (1)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监督力度。在人性关怀护理人员和保障护理人员权利的基础上,赏罚分明,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从而调动护理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和手术主治医师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提高手术护理安全。(2)加强后勤保障力度。眼科手术室管理者要与其他各部门保持积极沟通和交流,加强后勤巡查和监督,满足手术相关机械供给,保证医疗机器的平稳安全运行,消除各环节不安全因素,使得手术顺利进行[9]。尤其要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严格区分内眼、外眼手术标准,避免交叉感染,固定物品摆放,限制非手术人员进出手术室,防治医源性感染。

2.3.3 完善制度 施行眼科手术患者的视力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且行抗青光眼术、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听力、运动、感觉等功能降低,连台手术时容易出现错答错应、混淆排号等情况,因此要建立和执行术前七查、十二对、三到位制度[10-12],术后患者需敷料包扎术眼,因此安全制度的建立对降低术后意外伤害至关重要。管理者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的各项医疗法规,结合本院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符合眼科手术室运行的规章制度,并在执行过程中洞察缺陷与不足,及时调整,不断完善,使各项职责有章可循,最大限度减少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3 小结

眼科手术高、精、难的手术方式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发展和创新,对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对1853例眼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包括:护理人员配备不完善,知识和技能单一,法律意识淡薄;手术室监督意识薄弱,后勤保障欠缺;及医疗制度不够完善。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了适合我院眼科手术室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合理配置护理人员,重视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监督力度和后勤保障力度;同时完善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 瞿静文.影响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隐患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5,4(3):63-64.

[2] 惠延年.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3] 谢斌.基层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的分析与防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0):2857-2858.

[4] 欧雪芬,蒋维连.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4):124-125.

[5] 李会娟.浅析手术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J].中国实用医药,2013,17(2):116-117.

[6] 赖丽君,刘荣.手术室潜在护理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46-47.

[7] 刘耀梅.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0):111-112.

[8] 李莉燕,万明玉,肖育梅.眼科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9(5):87-88.

[9] 黄雪玲.基层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717-718.

[10] 曾木兰.手术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8):156-157.

[11] 唐秀花,张军红.影响护理安全的隐患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5,22(3):69.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措施范文5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b)-137-02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其和多个临床科室密切关联。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新的治疗项目不断增加,临床对手术配合、管理工作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的法律意识,维权观念增强,护理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必定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延误手术时间,造成经济浪费,不仅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伤害,同时还影响医院的名声及社会稳定。因此,不断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增强与相关临床科室合作,提高服务质量,将有助于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1]。

1 安全隐患

目前来说,绝大多数医院都有手术室相关规章、规范,但是规范必须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重点是落实到位。常见隐患有手术台次、部位、术式错误;手术患者错误;血液运送保管错误;手术器械、敷料遗留体内;患者坠床、坠车等意外伤害发生;手术患者低体温;手术不安全、舒适;患者皮肤损伤、压伤、灼伤;术中引流管折叠、脱落、断裂;输液针头脱出、液体外渗;患者物品丢失;手术标本丢失、错放;物品交接不清;不能合理使用电外科设备;术中线路损坏、突然停电;院内感染的发生等。这些事故绝大多数都可以通过制度完善、落实,责任到人等手段来避免。本院结合广东省卫生厅手术室专科护理小组提出的2009中期评估手术室十大患者安全目标和本院具体情况,对相关隐患制定了相应的对策。

2 防范对策

2.1 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

使用腕带作为手术患者身份识别标识,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出明确标识,并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参与认定,避免发生患者、部位、术式等错误。相关临床病区与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身份、手术名称、术前准备及带入手术室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殊用药等)等进行核查及清点,双方确认后交接。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

2.2 清点制度

严格把握手术器械、敷料清点和核对时机,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在术前、关闭体腔前后、缝合皮肤前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等并记录,同时应注意器械、敷料的完整性,缝合皮肤前再次清点无误后签名确认。清点物品时必须是手术医师或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共同执行,并注意清点并记录手术中追加的器械、敷料。发现器械、敷料数量与术前不符,立即通知手术医师并仔细查找,必要时借助X线照射查找。

2.3 接送安全制度

建立、健全患者安全接送工作指引及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接送患者应有专人负责,根据不同的病种,有针对性地使用保护工具。病情稳定的患者由病房护士或相关医务人员护送。术前使用镇静剂或麻醉前用药的患者用平车接送,接送患者的车、床应设有安全带或护栏。烦躁不安、意识不清或麻醉复苏期躁动的患者应有专人守护及使用约束带。意识不清、儿童、病情危急的患者应有经(主)管医生或麻醉医生共同护送。留置引流管的患者接送前应注意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并注意留置管管道按要求固定好后方可移动患者。

2.4 严防手术患者低体温

进行防止手术患者低体温相关知识的培训。手术室室温宜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宜在50%~60%,并应按保暖设施使用指导,正确使用保暖用具,避免烫伤。如非手术特殊需要,输入液体及冲洗液宜加温至36~37℃后,方可在手术中使用。

2.5 手术摆放

科室应开设手术摆放方法的相关培训,并购置防范损伤的保护用具。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营养状况、手术时间、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情况等对受压部位皮肤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建立压疮报告制度及预防措施,若已发生压疮,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2.6 药品安全与管理

严格遵守《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药品管理制度,品、第一类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品、第一类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做到专人、专册、专柜、专锁、专处方。常用药、急救药品、消毒液、静脉液体必须严格分开放置,手术台上使用的药物必须粘贴完好无损的标明药物名称、浓度、剂量的标签,在第一种药物未做好标识前,不可加第二种药物上台。手术台下用药必须粘贴注明药物名称、浓度、剂量、有效期的标签,并由抽取药物者与核对者签名。术中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者须大声复述1遍,双人核对确认后方可执行。安瓿保留至手术后方可丢弃。

2.7 手术植入物安全

建立外来器械及手术植入物的管理制度,所有植入物使用必须符合《医疗器械和药品准入制度》及相关规定。

2.8 手术标本管理

安全、正确留置手术标本,标本储存间应有独立功能,标本留置液应由医院药剂科统一管理,设立手术标本存放专柜,建立标本留置、送检制度及操作流程,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中切下的任何组织,严防丢失或弄错标本。建立标本送检交接登记本。

2.9 设备使用及管理

建立电外科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备有使用和维修登记本,定期做好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对护士进行电外科设备相关理论及操作培训,避免在有挥发性、易燃、易爆气体的环境中使用电外科设备。

2.10 严防手术室的医院感染

科室应有针对感染发生处理的应急预案,有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人员应对感染预防的知晓率达100%。根据手术患者的年龄和手术部位不同,手术野皮肤消毒选用合适的消毒剂。手术后的废弃物处理,应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器械消毒、灭菌的使用及监测:清洗消毒及监测工作应符合卫生部2009年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及《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操作流程。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安全规范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有保障的手术操作的基础,针对安全隐患,必须紧跟医学发展方向,随时健全手术室的规章制度。护理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往往潜伏于易发环节、易发时间、易发因素和易发人员身上[2],需以预防为主,制定预防对策与纠正措施,查找并及时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形成制度,持续质量改进,将可能的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手术室工作量大、时间长、专业性强,任何一个环节都有潜在护理风险,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预防差错事故,提高护理质量[3]。了解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提高硬件设施及人员的素质,将管理细化,责任到个人[4-5],不忽视任何微小的隐患。护理人员应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综合业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210-216.

[2]王国芬.浅谈手术室安全管理[J].工企医刊,2008,21(4):53.

[3]王桂霞.手术室管理[J].现代保健-医学新研究,2008,5(17):91.

[4]郝春香,郝立新.安全管理在防范护理缺陷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2005,19(2):368.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措施范文6

【关键词】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是妇科疾病处治的地方,是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患者的人身安全,加强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安全性,院方采取安全护理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通常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每天接待的患者颇多,治疗时间长,工作上具有一定的繁琐性和重复性,而目前在部分妇产科门诊手术室里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生硬,专业技术不到位等等,都会造成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出现安全隐患,降低患者的满意度。为此,加强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

1.1 护理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部分医院并没有引起院方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建立健全合理的制度要求对护理工作进行完善。同时旧的护理制度也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无法使护理工作更具规范性,实现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很容易出现护理差错。

1.2 护理工作的风险意识不高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的工作负责,对于产前观察、产后出血或者是新生儿的护理,都是需要护理人员来担当的,但是很多护理人员并没有很高的风险意识,护理工作马虎大意,对产妇和婴儿的看护不够谨慎,对其症状观察不够仔细,很容易使产妇和婴儿造成伤害。

1.3 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足 很多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工作的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不高,对待新技术、新的医疗仪器并不能完全地掌握和控制,很容易造成护理人员在工作上操作错误,出现医疗仪器毁损、延误手术等不良现象。

1.4 缺少有效的护理方法 很多护理人员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工作时,并没有专业的护理能力,护理的实践经验不足,缺少有效的护理方法,而且态度生硬,缺少与产妇及家属的沟通,容易产生与患者的纠纷,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妇产科门诊手术室预防和解决安全隐患的护理措施

2.1 建立健全相关的护理制度 医院应该加强对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相关的护理制度,在制度修正的过程中要多听取护理人员的意见,要把护理制度落到实处,能够切实完善护理工作的流程。使护理工作更加具有规范化和制度化,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则制度办事,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安全隐患。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里存在很多容易感染性的病毒,这些病毒能够威胁到产妇和婴儿的身体健康。为此,护理人员要提高对感染病毒的预防意识,做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工作,要全面掌握控制病毒的操作技巧,要定期检查并记录手术室的感染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障手术室的低感染率。

2.3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院方要加强对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培训,把先进的护理知识和技术传授给护理人员,同时还要把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现场实践中,全面提高其专业技能。还要定期实行考核制度,对待优秀的护理人员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起工作积极性,给其他护理人员树立典型榜样,更好地提高护理质量。

2.4 采用有效的护理方式 护理人员要想使患者能够提高其满意度,就要大力提倡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善于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工作上要认真负责,态度要和蔼,平等地对待一切患者,充分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提高患者的预防意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医患纠纷,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

3 结语

通过以上对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可以看出,加强护理安全工作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中的重要意义。随着医院护理水平的不断发展,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也要得到相应的提高,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医患纠纷,给患者造成人身伤害,影响着医院的声誉。因此,在加强安全护理工作上,医院要提高护理意识,建立健全护理安全工作机制,实现护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养,提高其护理技能,确保在妇产科门诊手术室工作中能够及时地预防和解决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切实保障患者的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安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何丽贞,孔碧华,梁焕棠,麦雪红.妇产科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J].《现代医院》,2011,(07):16-17.

[2] 尹珍爱,冯立.手术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1):123-125.

[3] 杨淑梅.护士素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2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