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得分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考历史得分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考历史得分技巧

高考历史得分技巧范文1

历史是高中文综中相当重要的一门课,好比是理科中的物理,有的文科同学为怎样学好历史而头疼。那么,高中文科历史怎么学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怎样学好历史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中怎样学好历史方法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1.读目录.

2.读章前提示语.

3.读每一节的标题.

4.读课本正文.

5.读课本小字、注释、图表、引言。

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解题方法与技巧

1.解答历史选择题的方法.

2.解答材料解析题的方法与步骤.

3.解答问答题的方法.

训练组织语言的能力:

1.能从语文的角度找出(概括出)每一段的中心句;

把每一段划分为几个层次,能简明扼要地叙述出每一层的含义。

2.识记课本中或者试卷的答案中一些精辟的语句。

3.做练习的过程中,先自己组织语言,然后再与答案相比较,力求答案最精炼。

二.高中历史怎么考高分1.历史基础知识是根本。

将大事件按照公元纪年的方式按顺序记录在纸上,随身携带方便记忆。纸张不用过好,反复背诵默写有助于加强记忆。

2.选择题型:在大型考试中,基本杜绝了靠选项排除选项的可能,但排除法依然十分好用,首先将错误项排除,提高正确率。

3.论述题:一般情况下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展开论述,若分值较高还需要从历史、地缘、科技、军事等多方面论述以囊括得分点。

每一小项记得分条论述。

4.检查:试卷完成后在检查阶段中基本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只加不减。

意思就是即使同一题中的两小项互相矛盾也没必要删掉一项,因为阅卷只看有没有得分点。选择题切忌在交卷之前临时改换答案。

5.在对历史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去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因谁而起,因什么事情而起,又是在当时什么样的社会情况影响之下。

历史是事件的组合,一个个的事情,还是很有意思的。

三.如何学好高中历史一、全面归纳历史阶段特征,贯通基础知识。为了贯通基础知识,学生们应全面归纳总结某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以及下属相关知识点。基本维度大致包括该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变迁、科学技术创新、世界形势变幻以及选修相关内容等。

二、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提高解题能力。现行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是"知识抽样,能力覆盖".只有大量知识而缺乏解题能力无法取得高考最终胜利,因此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要有重点地进行限时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

应重点训练在给定时间范围内、在较为紧张的状态下、较为快速准确地将题目答完;应重点训练正确解读、充分利用给定材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以及欧化语言材料的能力;应重点训练分析能力;应重点训练概述能力;应重点训练比较能力;应重点训练评述能力;要在答题角度上下功夫;要在关键词上下功夫;要在训练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历史答题方法。

高考历史得分技巧范文2

一、根据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考核的目标与要求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人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根据考核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必须达到这几项要求:(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和答题要求;(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考试内容往往通过文字、图表、数据、图片、符号等表现出来,主要考查:探究、信息、原因、意义、认识和比较。所以,解答主观题除了掌握史实外,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二、如何审题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如何审题,概括地说就是要细心阅读、从题目本身的文字中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判断试题的类型,确定答题的中心和要点。

1.精读设问部分

这是解题的前提。先读设问,再看材料。带着问题读材料,明确答题方向、目标范围。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思路清晰明确,了解答题的要求和方向。

2.审范围

所谓“范围”,指的是问题所涉及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及在分析论述时涉及的论点、论据。审题内容: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求答项。换言之,就是要审清试题的具体要求,问题所涉及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要注意问什么,答什么,将试题比较复杂的设问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简洁明了的、而且符合试题要求的设问。否则,便容易跑题。审题要冷静、细致,保持清醒的头脑,迅速梳理知识,抓住要点,然后精心作答,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3.区分两种不同的设问

(1)依据材料回答问题。答题要以材料为主,所学为辅。例如2013年省质检38题:据材料三,指出英国饮茶群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解答时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答案在材料中就能找到。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这类问题的解答难度较大,除了从材料中找答案外,还要联系所学知识才能全面、正确地回答。例如2011省质检38题: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促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卫生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

4.在材料中找答案

这是解题的关键。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那么,如何在材料中找答案呢?

(1)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用,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以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2)读懂、读透材料。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如果材料由几段文字组成,那么每段就是确定要点的主要依据;如果是由一段文字组成的,那么确定标点符号。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要素。

(3)阅读材料时,应注意从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重要信息。因此,“省略号”前、后的内容往往就是答题所需的重要信息。

(4)读懂数据图表型和图片、图表的名称,表中具体事项的名称,图片中文字信息往往就是解题关键。

三、掌握规律

1.原因型

抓阶段特征,以面带点;回答这类问题,要从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切入。根据问题的类型,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环境、历史、地缘等角度着手分析和说明。主要有以下类型:(1)“历史背景”的范围通常包括国内和国际。(2)“历史条件”与历史背景分析基本相同,但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事件原因”要从主观原因(内因)和客观原因(外因)两方面分析。主观原因包括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客观原因包括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要点。答题时,可依据“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的思路依次叙述。

2.比较式

比较式问题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限制条件,对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分析试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回答。(1)属于历史事件类型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2)属于历史制度类型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3)属于革命历史类型的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4)属于历史人物类型的应列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3.变化型

变化型问答题主要有两种类型:(1)从材料1到材料2发生了什么变化?回答格式就是由什么变为什么。(2)材料3发生了什么新变化?答案在材料3中就能找到。

4.特点型

特点类问题的解答,要求运用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所分析对象的面貌特征、发展趋势、存在的不足等。

5.影响(评价)型

影响类问题多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在回答这类问题时,紧扣题意是前提,分门别类是关键,根据要求是基础。要全面综合地观察问题,深入分析才能正确回答问题。

6.启示、看法、认识这类开放性问答题

解答开放性问答题要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能否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的观点。首先,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充分支持自己确定的观点。其次,论述要全面,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最后,必须对回答的问题适当小结,升华自己的观点。

四、答是解题的落脚点

在动笔答题时,考生心里要清楚答题的格式和得分要点,理顺思路,制订答题策略,做到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1.书写要端正,答案组织要做到“三化”,即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子标出序号)、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做到条理清楚,一目了然。

2.答题要言简意赅,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不滥用文学语言。

3.表述要严谨,语言要规范,使用历史性语言和专业术语。

4.注意分值,基本确定要点数量。

总之,在考试中,为避免学生束手无策,盲目作答而导致无谓的失分,一定要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答题技巧,才能让学生灵活应对高考。

高考历史得分技巧范文3

针对体艺生历史知识储备的严重不足而言,他们学习起来更为困难;又因课外勤奋不够,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及时巩固,更加不能把握历史整体框架和历史基本线索,所学的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因此,老师在每一章节复习时都要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以理清线索。如,必修二专题七“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节,教材做了这样的安排:第一标题是“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第二标题是“农业全盘集体化”,第三标题是“斯大林模式”。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线索,在复习时,我会对本节知识结构做如下的调整:①利用课题揭示“斯大林模式”的含义;②介绍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③让学生找出斯大林模式确立的标志;④理解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在工业化之路和农业全盘集体化中形成;⑤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征;⑥评价斯大林模式。通过整合,本节课各知识点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帮助体艺生更好地把握线索,理解知识。对于和这两处内容不论是三本必修还是人物选修都进行了详细学习,在复习时也可将同一历史事件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将三本必修的内容一次性透彻复习。这样做是为了让教学内容紧凑清晰,不致以被割裂开;可以节省重复学习的时间,减少了学生的烦躁心情,有利于体艺班学生迅速掌握基本内容、寻清线索。

二、课堂留出一定的复习巩固时间,让学生胸有成竹

针对体艺生课外复习巩固的自觉性不够和对知识需要内化的特点,老师要当堂留出适当的时间针对重难点知识让学生进行巩固,时间大致可在5~10分钟左右。如,学习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时必然要碰到对英、法、美、德四国近代政体的对比,这个问题既是本专题的重点内容,也是本专题的难点,因此在课堂上,我先留5分钟时间让体艺生照着表格进行记忆,再留3分钟时间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提问抽查,最后让学生对于自己还没掌握的知识用红笔进行标注,便于课后进行巩固复习。课堂上留5~10分钟让学生自行消化是必要的,这有助于学生趁热打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让学生体验到课堂上学有所成,愉悦的情绪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三、加强解题指导,让学生应试心中有方法

高考历史得分技巧范文4

2014年福建省高考文综历史卷第38题考查科举制度,试题内容涉及科举制的主要特点、积极影响和概括对科举制基本看法及分析梁启超议论目的、评述科举制在中西不同的命运。

考生的得分点集中在“科举制的主要特点”和“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两个问题上,而“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评述科举制在中西不同的命运”失分较多。主要答题不足在于:(1)获取材料信息能力不足。关于科举制的主要特点无法归纳出“不断发展完善;公平(公正)”;对于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很多考生无法概括出“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2)审题不清。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答成科举制的影响,包括消极影响。(3)答题不完整,尤其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的问题。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一些考生答不出“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 ,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无法答出“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4)阶段特征把握不够。科举制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回答中无法归纳出“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5)答题规范化不够,书写欠整洁。组织答案没有分点分步,只是答案简单的罗列。书写没有按规定范围,有的考生仍超范围答题;答题书写模糊,在试卷上乱涂写。(6)缺乏学科语言,用口语回答。

二、教学及复习建议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把握主干知识。福建高考历史题侧重考查主干知识,试题测量的难易度以中档为主。做到注重分析教材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分析章与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分析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注重中外历史联系;注重历史阶段特征的归纳和历史各阶段特征的比较;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重新构建历史复习新专题。普通学校历史问题分析只要掌握基本要求,历史四项能力目标中关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应用知识”的提升训练;重点学校历史问题分析可适当拓宽、深化,历史四项能力目标要重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两项能力目标要求和训练。

2.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新课程高考命题方式呈现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趋势,试题命制体现了“理在教材中,题在教材外”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清楚历史高考对能力考查的要求,再根据学生存在的能力不足进行有针对的训练。在日常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结合高考的命题取材多样化的趋势,多给学生材料、图片、地图、表格等形式多样的训练题,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一些高考经典题目进行分析、训练、讲解,让学生体会命题者意图、感受答题过程、提高答题技巧;总结答题要点。

3.注意文字书写的规范。别字太多,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对书写的要求。特别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历史名词,在新课教学时要对在历届学生考试中易出现错误的字进行提醒,并让学生训练,对一些易错的字可进行一些归纳、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平时考试中,对学生出现的错别字要严格要求,该扣分的扣分,让学生在平时就引起注意。对于平时考试卷面书写整洁、清楚的学生要进行口头表扬、卷面分奖励、试卷粘贴示范,引导学生规范答题。一是注意答题分层次,条理清楚,答案呈递进关系。做到一问一答,将每一问的答案分成不同的段落,如果某个问答案要点不止一个,就应该把答案分成若干个的要点,并在每一要点前标上序号,并将这些序号上下排列,沿左侧照齐,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二是答题时一定要按要求将答案写在规定的位置。如果不小心写错位置,就可在答案前标出序号,同时划去试卷上原告的序号,便于阅卷老师发现后处理。三是做到答题时字迹工整,如果字迹潦草不易辨认,势必就会对答卷造成不良的影响;四是文字正确,一份错别字此起彼伏的答卷,极易令阅卷者产生一种不信任感,从而影响成绩;五是使用恰当的学科语言,紧扣题意。(1)学科语言既要能体现原理的观点,又要体现材料的观点,切忌教材观点的罗列、材料的重复及原理与材料的分离。(2)逻辑严密,要点的顺序要体现思维的过程,不能杂乱无章。(3)答案内容“广度第一,深度第二”。做到占分少的少花时间,答案简略些;占分多的多花时间,答案详细充实些。

高考历史得分技巧范文5

关键词:高中政治 主观题 得分率

一、审题技巧

审题是答题的前提,审题不准不全就会答错答偏。审清题意就是要细心读题,推敲题意,掌握已知条件,看准未知条件;判断该题属于哪部分知识范围,明确解答该题需要哪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联想它与过去做过的习题有什么异同。经过这样的审题后,对一般问题就能思索出解答的方法。审题时一定要做到:一不漏掉题,二不看错题,三要看准题,四要看全题目的条件和要求。要细而又细,反复推敲。尤其是看来较容易的题目,更要字字认准,句句看清,严防错觉。对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更要严防疏忽大意,造成错漏。审主观题要注意的一般步骤:

1.审类型:文字材料、图表、混合型。

2.审材料:首先要审清材料的意思、层次和关键词:其次要注意审背景,要审一下这个题目的时间、地点、人物、数字以及隐含背景。

3.审设问:数量(分别、以及、各、和、并);范围(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方向(是什么——原因、道理、依据、问题、现象,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意义、作用等,如何——认识、说明、理解、分析、评价,解决、处理、进行、启示、设想、措施、对策等)。迁移、筛选知识,及时渗透时政语言和题目信息。

二、答题技巧

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中心及分论点,确定论据。在读题时,首先要抓住试题提供的答题要求和条件,明确答案是从试题的文字中分析出来的。其次要明确中心,只有围绕中心答题,才能与题意的口径相符。然后将中心论点按题意分成几个有机联系的分论点。最后要确定用来分析说明中心论点或是分论点的根据。

2.归类对号,落实课、节、框。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教材的内容。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

3.规范答案。答题时一定要使用教材书面用语,而不能使用自己创造的语言或流行的俗语。只有用教材书面用语答题,才能做到表述规范、准确、科学、简洁,才能和阅卷老师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形成共识、减少误解。

三、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技巧

1.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要认真审题,.逐字逐

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同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闻。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排除思维定式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已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方式去答题。

高考历史得分技巧范文6

【关键词】高中政治;复习方法;培养能力;提高技巧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高考试题来看,依然是以单学科独立知识和学科内综合知识为主,跨学科的综合知识相对较少,即使是在跨学科的综合题中,也有一部分是应用单学科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重点抓好学科知识的复习,夯实学科知识。根据这一要求,在政治学科备考的过程中,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从高三学期初到高考前划分为三个阶段,阶段推进,三轮互动,每一个阶段的复习内容、复习方法与要求等都确定好。不仅要求教师明确,同时也要让学生清楚,不至于漫无目的。实践证明,这种复习策略取得了较好效果。

1 夯实基础,注重整合,构建知识网络。

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的指导思想下,近几年的高考题让人无法妄加揣测,惟有抓好基础,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政治科高考在试卷中所强调的关注现实生活、发挥创新意识的要求也是建立在对知识的扎实掌握基础上的。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所以抓好基础,既能保证高考中占80%的基础题、中档题的得分率,又使提高能力成为可能。抓基础必须重视知识的落实。“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每题被扣分”,说明了对教材基础知识落实的重要性。教师讲了多少并不重要,关键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所以复习越到最后,教师越应狠抓落实,越应为学生创造抓落实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做到对“双基”融会贯通。

在复习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第一轮复习中我对课本知识分了五个层次,即课题――节题――框题――问题――问题阐述,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帮助学生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对于规定的知识内容,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还要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弄清每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在第二轮复习中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做好“知识整合”,实施“立体复习”,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优化组合教材知识,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地进行知识梳理。例如,对于《哲学常识》的学习,根据各个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然后再从宏观上形成对哲学的整体印象,帮助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对于每个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懂得"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只有真正懂得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为此我重视了对知识的挖掘,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把一些看起来不相干的知识加以归类,使之网络化、序列化和专题化,提高学生从变化中找不变,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2 关注热点,迁移知识,培养各种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概括地讲就是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各种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以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培养各种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中心工作,它既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标,又是我们教学的落脚点,同时,也是我们适应高考试题改革的需要。高考作为国家级考试,必然要体现国家意志,试题中设置的新情况、新背景、新材料和新问题必然会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现实性。高考改革已经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并且将继续深入下去。

《考试说明》在规定考查知识范围同时,也规定了对考生的“能力要求”。 如果说,《考试说明》中“考查的知识范围”对考查内容的广度作了要求,那么“能力要求”规定的就是高考政治对于考试内容深度的要求。因此,在完成基础知识复习(即第一轮复习)的前提下,培养能力和强化能力训练是热点专题复习(即第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还必须善于引导学生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关注热点,学会迁移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关注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如果学生在学习中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重视知识的迁移,而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那是肯定考不好的。

基础打牢了,并不等于能力和素质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要提高能力和素质,除了首先要夯实基础外,还必须把所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即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生命力所在,也是高考政治科命题的重要原则。政治科高考命题注重基础知识和热点问题的融合,倡导“现实问题的知识性关注,理论问题的现实性追问”,既反对知识化倾向,也反对时政化倾向,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为此在备考过程中,我十分关注党的各种会议的召开及其报告的主要精神,努力将之与思想政治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教材进行增删、整合,对知识进行更新。并把社会热点问题与教学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训练,查缺补漏,提高解题技巧

政治试题的主、客观题目往往都是通过运用新材料、设置新背景来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的,因此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筛选信息、找到切入点等都需要通过进行针对性训练来培养和提高。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了对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在教学中,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突出抓好知识的落实,抓好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多给学生留下展示自己的时间和空间。适时开展学科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以实现“师生互动、共同提高”。

当然,作为文科综合有机组成部分的政治学科,决不能隔绝与政治、历史学科的联系。在备考过程中,我还注重了与历史、地理两科教师的密切协作,加强了集体备课,统一相关的重点问题及热点问题等。

以上是我在思想政治课备考工作中的一点做法,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备考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新蔡一高 禹连一;浅谈高中政治知识分类教学[N];学知报;2010年

[2] 河南郏县一高 史晓延;高中政治教学中怎样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N];学知报;2010年

[3] 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杜雪阁;学好高中政治的方法策略[N];学知报;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