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创新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创新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创新教学

高中语文创新教学范文1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1.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1 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 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2.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 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2.3 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3.1 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 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3 以自能作文为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高中作文教学就是为了学生自己能写作文。因此,优化作文课堂教学结构,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写作文为目标。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尽可能地使作文教学过程与作文过程接近,使训练过程与实用过程一致。作文教学的流程,可以概括为这样七步:开源导流,理论指导,范文引路,写作实践,反复修改,专题讲评,自我总结。

高中语文创新教学范文2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1.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1 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1.2 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2.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2 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转贴于

2.3 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3.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3.1 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3.2 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中语文创新教学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意识到,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表现为国民科学素质高低的竞争,尤其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质量和数量的竞争,而是否且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新时期衡量人才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要靠教育,尤其是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其意义就显得尤为深远。而高中新课程改革也即将全面推开,创新教育必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推行创新教育尤为重要。反过来讲,汉语言文学的蕴涵深厚丰富、博大精深,需传承,更需深入挖掘,只有创新的教育才能使其发扬光大。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在此,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发表个人的一些浅显的见解。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新教育实施的前提。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形成,往往以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好奇心作为基础。

学生只有在和谐、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才能敢想、敢说、敢于批判,才能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任何正常的学生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而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背景下,“居高临下”、“一言堂”、“惟我独尊”,对学生“管、卡、压”,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作为一个人具有的思想、情感、意志和品质,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没有心理安全感,生怕说错了做错了遭到教师的批评、讽刺。久而久之,学生有了问题不敢问,不愿问,不敢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少年老成,唯唯喏喏,人云亦云。长此以往,必然禁锢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个性不能获得自由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培植学生的自信心、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对学生标新立异的想像和异想天开的探索精神要保持欣赏和鼓励的态度,对学生细微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恰当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尤其对后进生的错误回答,千万不能说出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话,更不能体罚学生。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赞赏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对每一个学生都不能抱有成见或偏见,所有的学生都是好学生,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学会欣赏、赞赏学生。尤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建议,都应予以赞赏,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问,敢于向权威挑战。

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打击或挫折,使得高中生不愿动口,不愿回答问题,更不愿提问。我所教的普通高中的学生尤其如此,好像已经习惯于你教我学,不想或者不敢去独立思维,这样就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敢于向权威挑战就尤为重要。

三、不断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丰富的联想、大胆的想象,人的思维才能超越时空,才能不受外界的羁绊。神话中的仙人,莫高窟的飞天,古人插翅欲飞天……唯有这些神奇的想象,才有了今天的飞机,才有了今天登陆月球的探索。联想和想象与创新关系最直接最密切,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重要的环节。在语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去联想和想象。

四、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才华。

高中学生,写作的任务观念逐渐淡薄,力图用作文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法上不满足简单的模仿,而是力求结合前期的写作知识,有所创新。有位高中三年级的学生这样说:“我也很喜欢作文,因为作文能渲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写作文时间过得最快,往往不知不觉一小时就过去了,写完后有一种成就感,感到是自己创造的成果。”应当注意到,这种“成就感”实际上就是创新的基础。

写作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相对集中的训练过程,具有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写作之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五、在语文课堂内外,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浑厚的兴趣之后,才有可能有所创新。在讲习题时,曾遇到过对李商隐的《柳》和曾巩《咏柳》的比较,题目设置比较枯燥,课堂气氛沉闷。我便改变方式,不从设置的题目出发,而是让学生讨论诗中的柳是什么节令的柳,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通过引导,归结到正确的理解。并打开思路,让学生分析课中柳的特点,从而水到渠成地归结到题目的设置上。

课堂内如此,课堂外也应是如此。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不仅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在于进一步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活化课堂所学知识,并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开展征文、演讲、辩论、读书活动、诗歌朗诵等活动,创办文学社刊物,为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积极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语言教学义不容辞。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高中语文创新教学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创新教育;探究热情;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12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1.083新世纪所需要的人才不是知识的机械记忆者与运用者,而是探究者、发现者与创造者。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再机械的传授教材知识,而是将创新教育无形渗透于教学中,彻底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的枯燥灌输式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平台,以探究为主的自主启式教学,引导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活跃的思维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展开有深度有广度的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构建知识、提升技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成为探究的主体,成为真正的发现者、探索者与创造者。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创新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并不是可以忽视的,而是学生认知的内在动力与强大推动力量。可以说,学生对认知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探究的深度,关系着认知活动的成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这样学生的探究热情才能更高涨,探究思维才能更活跃,才能在教学中有更多的发现与创造。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要以新颖、富有吸引力与感染力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1.引入生活活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新课改非常重视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明确提出:要从学生所的生活现象与生活事物入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要重视教材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生活素材,将语文教学带入宽广的生活空间,以生活的活水来为语文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更具趣味性与形象性,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不再是枯燥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而是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能够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之中;不再是单一的信息传递,而是以生动的图片、直观的画面、动听的音频来综合传递信息。这样的教学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更能以音乐的感染力与画面的渲染力使语文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处于这样的教学之中,才能不断激起学生参与的主体性与思考的主动性。

二、巧妙设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教学只是将现成知识单向地传递给学生,并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独立性与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只是在机械地接受知识。要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要扭转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地位与机械状态,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探究才能成为学生的主体行为,才能使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地解决问题,有更多知识与技能上的增长与提高。

1.提出富有探索性的问题。问题是探究的主线,问题是否具有探索价值直接关系到学生探究的深度,决定着探究的成败。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所要学习的新知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提出问题,这样的问题才能既有一定的深度,能够引发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又与学生的基础密切结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成功地学习新知。

2.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正所谓“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学生的探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阻碍着学生的思维与探究。要突出学生在探究中的主体性,就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思维困惑无法继续探究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问启思,以此来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与方向来展开思考,帮助学生完成探究,这样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与灵活性。

三、鼓励质疑,增强学生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且,解决问题只是对知识的运用,而提出问题则代表着学生思维的全过程。因此,鼓励质疑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在阅读时也往往会产生许多的独特见解与感受,与教师、与教材、与学生有着不同的意见,但是在课堂上却很少听到来自于学生的不同声音,不是学生没有问题,而是畏于教师与教材的权威不敢提问。为此,教师要打破专制教学,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平等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打消心中的顾虑,勇敢地发表个人不同见解,勇敢地提出问题。

高中语文创新教学范文5

关键词:异步教学法 高中语文 教育教学 创新 作用

异步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创新性教学思想和教学规模的教学方法,是现阶段高效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我国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贡献。异步教学法在高中阶段教学实践表明,其教学功效很大,教学成绩显著,正符合我国现行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政策性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对我国高素质和高能力人才的不断培养。异步教学法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一改教学中教法的新面貌,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减轻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之间的双重负担。同时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成绩,达到更高层面的教学要求,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能独具创新作用。

一、异步教学法在高中语文创新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教育改革已经发展到更高的层面上来,实现更快的素质教育发展新目标。素质教育的主要实现目标是以提高受教育群体的整体能力素质,引导受教育者能够具有自立自强、自主创新和独具主观能动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异步教学法正是在教与学多向互动的情况下实现对学生自身能力培养的目的,通过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能够自觉地、自主地思考问题并主动去解决问题,达到自立自强,活泼欢快的快乐生活和学习新目标。

异步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一直贯穿着创新这一条教学主要思想,无论是教育方式、教学方法,还是学生学习方式或者是学习方法,都鼓励和提倡创新,从而不断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不断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不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从点到线再到面的不断发展,以至于扩展到整个教学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成绩,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由此看来,异步教学法在高中语文创新教育教学中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二、异步教学法在高中语文创新教育教学之中的作用探微

(一)促进高中语文创新教学长效发展

高中语文知识是小学、初中两个阶段语文知识的进一步延伸,是大学语文知识的敲门砖,高中语文知识面的博和广不言而喻。要在短短的三年高中教学时间里完成相当任务的高中语文知识教学,仅仅靠课堂那些45分钟的课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的是师生课堂内外互动教学,实现学生课堂内外的自主性学习,在点滴时间空隙里实现学习思维的不断延伸,从而扩大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达到创新教学的长效发展。

(二)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与不断提高

异步教学法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诱导学生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与学习习惯中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思维和行为习惯。例如在一堂高中语文课中,总体课堂教学时间为45分钟,在实施异步教学法中是这样分配教学和学习时间的。教学第一步,教师先用20分钟让学生自主复习上一堂语文课所学的知识并温习这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在这过程中教师用10分钟左右在黑板上板书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思考题,让同学们自主地在下面学习和探讨这些思考题,教师在板书完成后和学生们达成探讨伙伴,自由性地进行分析探讨;教学第二步,教师运用20分钟主要精讲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并实现这堂课与上一堂课知识的有机链接,同时实现思考题的探讨,让同学们畅所欲言,鼓励并发现学生们提出的具有创新思路的学习和解题方案,达到择优发展;教学第三部,余下的5分钟,教师故意实现有无意识性地诱导学生们学习知识的实用性,运用文学思维刺激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细胞,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教学的目的。异步教学法提倡少布置课外作业或者不布置课外作业,给学生更广阔的的自由学习和课外兴趣阅读空间。这样,在长期的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下通过教学氛围的不断渲染,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素质,达到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教改成绩。

(三)能够动态地实现新型现代化人才的基础性培养

异步教学法实则是一种动态的创新的高效教学方法。实现异步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能够活化语文思维中的文学性创造思维空间,激活学生内心的文学潜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素养。这对现代化新型人才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改革作用,我们应大力发展异步教学法,使其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

三、结语

总之,异步教学法在高中语文创新教学中得以实现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是实现我国教学新改革的重要教学方式和教学新方法。它作用于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为新一代文学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这种教育方法对高中语文创新教育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创新教学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创新

随着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进步,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创新中,这些趋势都为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新课改趋势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显得更为重要,这不仅可以促进我国高中语文教学水平的发展,也可以提高专家学者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研究的积极性。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现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进行论述。

一、高中语文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坚持新课改长期性和艰巨性

高中新课程改革虽早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也都基本上适应了新课程教学要求,但也还存在着沿袭保守教学方法、教师凌驾于课堂和学生之上、极度追求升学率、急功近利等现象。但是很多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对教学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没有仔细研读新教改,想当然、盲目地进行所谓的新课改教学。而在寄希望于目光短浅的改变教学现状的简单做法没有成功后,就陷入了语文教学课改的死胡同,并产生了畏难心理,使得新课改难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这种“盲目”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仅仅满足于书本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学会重新思维和探索。高中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和领会新课程的精神,有机、灵活地探求新的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仅要系统地掌握基本技能技巧,还必须学习教学科研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积极投身于教学实践。

二、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课堂

目前,普遍存在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教师不能做到对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过度重视课堂教学,而不是突破课堂教学的约束扩展到课堂外的社会之中,不重视语文同其他学科知识信息以及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除此之外,学校还只是把教学的重心放到高考现实和学生分数,而轻视在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高中新课改的另外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和养成健康人格。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改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师生关系,打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地位,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质疑精神。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在教学环节中的传授者、讲解者地位,而转变教学中处在配角地位的引导者。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导地位,调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把学生学习的质量和学习的收获作为判定教学效益的标准。新教改要以学生为本,语文教师要始终牢记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变“传话筒”为“对话者”,变“单面教授”为“平等交流”,正确对待和引导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提供在学习和交流中自我展示的各种机会,引导学生把感受和思考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和能力,不断增长知识信息提高和素质能力。

三、高中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

(一)提高学生综合语文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将走出教科书与请进课堂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思想引导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把语文课堂教学与当今复杂多变的世界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在学到丰富知识和文化熏陶的同时,提高创新思维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锻炼学生怀疑性思维能力

要在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养成怀疑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怀疑自己的不足,在实践中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逐渐适应自己知识探索者的角色,充分调动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课堂上能提出一个好问题,就如同抛砖引玉,激发同学们自主思考,逐渐自己解答出答案。

(三)设立情景式语文教学课堂

每一种课程都需要教具,语文也不例外。不过随着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都在普及多媒体技术。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通过生动具体的环境或是道具,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投入到书本中的愿望。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图片,也可以使用实物道具,同时配上相应的对白和音乐,重现作者创作时的情境,让同学们犹如是身临其境,产生联想,体会作者作文时候的心情。

(四)引导学生创新阅读

读和写是学习语文的核心,只有阅读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学习水平。通过语文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指导,应选取一些具有文学代表性强、并能够锻炼创新思维的文章或书籍。也要加强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外阅读的机会,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性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四、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

当今教学实践中,教学越来越多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以达到使语文课堂教学容量变大、传授知识和吸收信息的效率提高的目标。在新课改形式下,在课堂内外创造出一种浓厚的趣味性语文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教学内容中学习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另外,语文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阅读相关文章查找相关资料,使得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互相补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法,适应高中新课改的要求,努力使自己成为新课程的行家里手。

参考文献:

[1]杨鑫.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创新教育[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12期

[2]杨雯.语文学科中的创新教学尝试点滴[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