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养殖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养殖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养殖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1

1、“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2、凡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设施,员工有权向上级报告,遇有危及生命安全的情况,职工有权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领导处理。

3、生产操作人员未经安全教育和不合格者不准参加生产和主力操作。

4、工作中应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不准擅自把自己的工作交给他人,严禁酗酒者进入工作岗位。

5、凡员工违反上述安全生产守则者,视情节轻重酌情处罚。

二、农场生产过程管理制度

1、严格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

2、配备专职监管员,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3、投入品使用安全规范,采收符合安全间隔期和休养期要求。

4、积极应用物品防治,合理使用生长调节剂型。

5、禁止使用禁限用农(兽)药或其他化学物质。

6、使用的相关药剂符合国家有关强制性技术规范。

7、制定应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图,积极参加生产技术培训,自觉接受监管部门检查和消费者监督。

三、农场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

1、农业投入品实行专库专储,配置明示标牌。

2、库房防潮、防鼠、防火,物品分类摆放,排列有序,整洁卫生。

3、农业投入品来源清楚,消毒药等药剂“三证”齐全。

4、实行专人专管,规范做好物品出入库登记记录。

四、农场主负责制

农场主统揽全场工作,主要是拟定发展目标和计划,制定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管理,有序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加强财务审核审批,协调解决农场重大事宜,争取各项扶持政策,开展工作考核和总结评比。

家庭农场规范化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全市家庭农场规范化发展,切实发挥其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中的骨干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到县、乡农经管理部门备案的家庭农场适用于本制度。

第三条家庭农场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并到村民委员会和乡镇农经管理部门备案登记。

第四条家庭农场可以领办或以成员身份加入农民合作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五条家庭农场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规和政策。

第六条家庭农场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家庭农场自主经营权和内部事务,不得强迫家庭农场接受有偿服务,不得违规向家庭农场收费、摊派和罚款。

第七条家庭农场登记注册事项发生变动的,应及时向有关部门申请变更登记,换发相关证照。

第八条家庭农场应自觉接受农经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认真执行《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暂行办法》,应当于每年6月30日前,通过工商部门设立的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报送上一年度报告并公示。

第二章岗位责任制度

第九条家庭农场从业人员要有明确的分工,结合自身实际,设置生产主管、销售主管和财务主管等岗位,明确工作职责。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各部门经理。

第十条家庭农场实行农场主负责制。农场主统揽全场工作,主要是拟定发展目标和计划,制定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管理,有序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加强财务审核审批,协调解决农场重大事宜,争取各项扶持政策,开展工作考核和总结评比。

第十一条生产主管岗位职责:拟定并落实家庭农场年度生产计划,制定并实施生产技术规程;组织所需的生产资料,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和培训,抓好病(疫)虫害防治;组织标准化生产并负责完善相关记录,建立质量追溯机制;加强农业机械设施设备检修维护和仓储运输工作。

第十二条销售主管岗位职责:拟定并落实年度销售计划,预测销售市场,开辟销售渠道,寻求定向合作,探求订单销售和网络销售方式;负责签订销售合同,规范销售凭据,回收销售款项;坚守公平竞争和诚实守信商业道德,保证产品销售质量和数量,维护家庭农场整体形象;努力降低销售成本,最大程度地实现家庭农场既得利益;建立销售台账,及时报告销售业绩。

第十三条财务主管岗位职责:拟定并落实年度财务计划和预算方案,制定并执行家庭农场内部财务监督管理办法;遵守财产物资采购审批程序,加强财产物资安全领用、保管;建立健全财务会计账簿,组织财务核算,按时提交、报送财务报告。

第十四条家庭农场各岗位之间要精诚合作,建立奖勤罚懒、评先创优机制。

第三章标准化生产制度

第十五条家庭农场必须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有稳定的生产基地,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有配套的设施设备,有醒目的标识标牌。

第十六条家庭农场应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科学制定生产操作规范,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农产品。

第十七条家庭农场应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使用。

(一)种子、种畜管理使用:严格控制种子来源,购买和使用的种子必须具备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引进种子必须有检疫证明;有专门的种子仓库和保管人员,种子应有详细的进库、出库记录,过期种子应及时清理。引进种用畜禽的,在引种之前,须向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引入后及时向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报检点报告,并按规定进行隔离、观察,期满后经检疫合格再合群。

(二)农药、化肥管理使用:严格按照国家《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执行,严格执行禁(限)用农药以及安全间隔期的规定,不得超范围使用农药和随意加大用药量。设立专门的农药仓库和保管人员,保管人员应核对农药的数量、品种和“三证”后,方可入库。积极使用生物农药,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或有关技术部门的病虫预报,规范用药,做到适时防治,对症下药,并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以提高药效。及时做好农药使用的田间档案记录,配合检测部门开展检测,严格防止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严格执行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以多元素肥料为主,单元素肥料为辅;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必须购买“三证”齐全的产品,不施用城市垃圾。肥料应按种类不同分开堆放于干燥、阴凉的仓库贮存。

(三)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和使用:认真审查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标签和说明书,检查包装,符合国家规定的方可购入并妥善保管。严禁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氯霉素、呋喃唑酮等禁用药品。严格按规定使用性激素、镇静剂等。禁止在饲料中直接添加原料药。遵守兽药休药期规定,未满休药期的畜禽不得出售、屠宰,不得用于食品消费。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购入、使用、诊疗按要求进行记录。

第十八条家庭农场应按照产地环境保护、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要求,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管理。有条件的要聘请固定的生产技术人员或专家顾问,专门负责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和监测服务。

养殖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范文2

近年来,萧山区围绕“五大农业”建设目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粮食为基础,蔬菜、花木、水产、畜牧、茶果五大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已充分凸显出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2009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9.06亿元,其中五大特色产业产值59.2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5.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5个百分点。

1萧山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现状

1.1产业结构渐趋优化

1.1.1粮食产业稳定发展通过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产示范工程建设,确保粮食生产能力。2009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75.11万亩,总产量26.55万吨,完成市下达的考核任务。

1.1.2主导产业优势明显蔬菜生产效益稳定,2009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44.64万亩,总产值14.90亿元;花木面积稳定在15万亩,实现产值15.40亿元;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生猪饲养量205.66万头,家禽1699.51万羽,产值19.63亿元;水产养殖发展较快,面积15.87万亩,产量4.76万吨,产值7.03亿元;林特茶果生产平稳,全区有2.04万亩茶园,4.7万亩果园,产值2.27亿元。

1.1.3休闲农业持续“升温”全区已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省级6家、市级8家。2009年全区31家具一定规模的休闲观光农业点投入资金13.41亿元,净资产达5.31亿元,面积2.95万亩,从业人员2450人,接待游客90万人次,收入10.5亿元。

1.2生产条件日益改善

1.2.1农业基础建设稳步推进全区三年累计改造中低产田50879亩。改造池塘40000亩,年作年修池塘5000亩。41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已完成面源污染治理,2009年又完成45家生猪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和350家养殖生猪200头以上的专业户(场)的治污设施建设。15个村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净化处理,20个村完成清洁能源村建设,全区共安装太阳能5.17万台,137个村实施清洁能源利用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1.2.2设施农业迅速发展全区已建有蔬菜大中棚设施栽培面积3.1万亩;花木容器育苗和大棚栽培0.6万亩;茶果园设施化栽培进展良好;规模猪场全部实行设施化养殖;甲鱼工厂化温室养殖18万米2;南美白对虾一年二茬设施化养殖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实现亩产量1000公斤,亩产值3万元,分别比普通养殖提高3倍和5倍。

1.3产业化经营凸显成效

1.3.1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2009年共编印10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图30万多张,建立市、区级农业标准示范园区7个、农产品标准化模式图示范基地8个,推广面积4万多亩,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39个(7.5万余亩)。

1.3.2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升2009年全区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1家,有绿色食品企业32家、续展认证企业6家,产品107只。有效使用国家无公害标志产品107只,有效使用省级无公害基地证书134家,面积19.09万亩。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41家,产品170只。2009年检测留地蔬菜634批次,合格率99.53%。抽测生猪尿样2700个,均为阴性。

1.3.3优势产业带基本形成花卉苗木、生猪、蔬菜和南美白对虾等四条产业带基本建成,全区累计建成农业园区48个,面积5.7万亩。“杭州湾南美白对虾加工业示范基地”被列入农业部第三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义蓬街道和新街镇、河庄街道和宁围镇分别被市政府命名为2008年度和2009年度蔬菜、花卉苗木状元镇。

1.3.4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全区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1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48家、区级148家,年加工销售产值210亿元,农产品出货值79亿元,连接农户20万户,连接生产基地85万亩。

1.3.5产业集聚度提高2009年全区有50亩以上的蔬菜种植大户141户,面积3.42万亩;50亩以上花木种植大户687户,面积10.06万亩,占全区的67.1%;50亩以上水产养殖专业户(场)732户(家),面积11.1万亩,占全区的70.7%;37家生猪规模场饲养量达169万头,占全区生猪饲养量的82%。有专业合作社136家,联系农户8.6万户,联结基地15万亩。

1.3.6网络营销逐渐兴起2009年全区有312个行政村、44家农业企业开展了“百村联网”工程建设,有451个村注册了域名和网站。组织41家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参加了全省首届网上农博会,全区实现网上交易额1.2亿元,节约营销成本800万元。

1.4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1.4.1加大了农技推广力度2009年全区引进、示范、繁育名特优新农作物新品种116只,建立各类试验示范基地1.14万亩。每年推广先进适用技术54项。2009年加强推介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扩大了实用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的覆盖面。

1.4.2创新了农技推广体系全区建立起以10位首席农技推广专家、32位农技指导员、64位责任农技员为骨干,社会化农技人员为补充的农技推广队伍。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制度已成为农技人员开展科研、技术推广的良好平台,三年中有274位责任农技员开展了199个农业科技创新项目。

1.4.3提高了农业信息化水平2009年萧山农网总访问数达59万人次,网上信息1.24万条;浙江农民信箱注册用户数达5.24万人;印发《萧山农技与信息》报9.6万份,农技110信息咨询1.51万人次。全区已建成以区农业信息中心为龙头、26个镇街信息服务站和460个村级信息服务点为支撑的三级网络体系,实现了全区农业信息“村村通”。

1.4.4扩大了农技服务覆盖面实施“百场千户”科技示范工程,命名了30家农业科技示范场和79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通过科技下乡、科技咨询“、一帮二联三送”和结对帮扶“、空中课堂”、网上论坛、科普讲师团等形式,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科技知识。全年开展农民素质培训6200人次。

2存在问题

2.1资源要素制约日益加剧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优质耕地被大量征用,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工业“三废”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生产也造成较大影响。还有农业生产成本偏高、粮食比较效益偏低,土地流转不快。#p#分页标题#e#

2.2设施装备水平相对滞后

部分农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设备老化、功能衰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面源污染治理率较低。全区除畜牧业设施化养殖程度较高外,其他产业设施化程度偏低,农业抗灾能力弱。

2.3产业引导力度不强

全区南北发展不平衡,农业三产比例欠协调,休闲农业所占比重偏低。农业标准化水平不高,部分农业标准尚是空白。知名品牌不多。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对主导产业的政策引导、扶持力度偏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重发展、轻管理,辐射带动作用不强。

2.4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动物防疫体系较为薄弱,基础设备亟待加强。对千家万户自产自销的农产品还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农产品质量安全仍有隐患。基层农技队伍青黄不接,村级农技推广队伍线断网破。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劳动者素质不高,与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3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1加快发展理念转型,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着力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3.1.1努力稳定粮食生产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粮油作物高产创建工程,完善责任考核,加大政策扶持,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高标准建好市、区、镇三级38个粮食生产功能区。发展相对高效的粮油作物,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减少冬季抛荒,提高粮田复种指数。抓好市级低产田改造示范工程,提高粮油生产能力。

3.1.2提升五大特色产业一是做强蔬菜产业。实施南北联动发展战略、科技增收战略和标准化生产战略,积极发展设施蔬菜,稳定蔬菜加工基地。二是做优花木产业。调优花木业结构,发展高档观赏花卉;大力推广容器育苗、组织培养等新优技术;合理运用机械化,培养植物造型。三是做大畜禽产业。在稳定生猪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肉禽、特禽和草食牲畜,走生态化、专业化、规模化养殖之路。四是做深水产产业。增加名特优新品种养殖比例,以南美白对虾、甲鱼等产业化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养殖品种优良化、养殖技术科学化、养殖模式立体化。五是做精林特茶果产业。坚持精品化发展战略,以调优品种、提高品质、突破加工为重点,提高萧山杨梅、青梅、蜜梨和茶叶四大优质产品知名度。

3.1.3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在优化提升产业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农业的生活、生态、文化功能,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融为一体。通过举办花木节、杨梅节等节展活动,建设一批以经营野生动物、休闲垂钓、花卉观赏、林果采摘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和休闲农庄,规范经营管理,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提高经营水平。

3.2加快生产方式转型,实施设施化战略,着力完善现代农业支持保障体系

3.2.1加大农业扶持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出台更加优惠的激励政策,扩大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落实支农扶持资金,加大对设施农业、农产品基地、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农业和重点项目的补贴扶持力度。结合萧山区农业发展实际,加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3.2.2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建设高产稳产粮田,减少抛荒。健全标准农田养护长效机制。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加强畜禽排泄物治理和病害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设施和镇村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3.2.3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合理利用产业扶持政策,重点向设施农业倾斜。要继续推广防虫网覆盖、遮阳网覆盖栽培、穴盘育苗、高效节水灌溉、大棚栽培和养殖、容器栽培等先进设施和技术,提高设施农业水平。

3.2.4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继续实施“沃土工程”、畜禽规模场生态化建设工程,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要提高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率,抓好清洁能源村建设,开展太阳能应用、“三沼”综合利用。保护动物资源,开发林业资源,做好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和规范20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

3.3加快经营主体转型,实施外向化战略,着力完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3.3.1多途径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带动农民增收多的龙头企业。加快培育生产经营型、加工流通型、外贸出口型、科技供给型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集团。积极引导工商企业、民营资本投资农业,兴办农业经营服务实体,促进企业整合兼并、抱团发展。

3.3.2多元化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批事业心强、善于经营管理、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的合作社带头人。积极引导农业企业、专业大户、供销合作组织等,联合农民组建生产型、流通型、服务型专业合作社。完善合作社内部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提高规范化运行水平,增强凝聚力、生命力和竞争力。

3.3.3多渠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开展先进实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引导有志于农业、年纪轻、文化高的人员,转化为职业农民。

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居民和工商业主带信息、带技术、带资金创办农业实体,成为新型农民或农业企业家。

3.3.4多模式创新经营机制完善土地承包政策,加快土地流转,探索新形势下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方式。引导组建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健全流转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流转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度,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发展订单农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实行专业化、区域化、社会化生产。

3.4加快科技体制转型,实施科技化战略,着力完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3.4.1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充分依托省高科技农业园区、省花卉研究所、区农作物引种科研中心等平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推广步伐。

通过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空中课堂等载体,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和成果转化率。

3.4.2加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继续深化以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和社会化农技推广人员组成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吸纳有知识、有技术的大中专毕业生加入到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来。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加大科技创新项目投入,激发农技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3.4.3深入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加强新品种的引进繁育,加大地方种质资源保护力度,积极培育、筛选和示范推广适应萧山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与市场开发前景的优新品种,并在资金扶持上向名特优品种项目倾斜。加大对企业、基地科研育种工作的支持力度。扩大良种繁育基地,加快蔬菜、畜禽、水产、茶果等良种更新推广步伐,促进技术集成。#p#分页标题#e#

3.5加快服务机制转型,实施信息化战略,着力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3.5.1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继续实施“农民信箱”万村联网工程和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以萧山农业信息网、浙江农民信箱、萧山农技与信息报、农技110四大平台为依托,积极开展电子服务、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扩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营销大户、生产经营大户的信息服务覆盖面。继续夯实基层农业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基层信息服务站(点)建设,积极培育农业信息应用示范户。

3.5.2加强营销对接服务通过花木节、杨梅节、茶艺节、农展会等,提升全区优质农产品知名度,促进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要积极搭建网络促销平台,开展网络营销,拓宽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逐步解决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3.5.3开展农业专业服务积极探索镇街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农业服务新模式,扩大科技服务覆盖面。鼓励专业大户、农业企业成立植保合作社、粮油合作社,开展专业化统一服务。引导科研单位和社会力量向农业服务领域延伸,促进农业服务市场化。

3.5.4加强金融保险服务完善农业保险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体系,扩大农业保险的试点范围,进一步增加险种。鼓励金融机构政策向“三农”倾斜,实施小额信贷、委托贷款,不断推进农业信用体系建设。

3.6加快管理机制转型,实施标准化战略,着力完善现代农业管理体系

3.6.1加强农业环境资源管理加强标准农田地力和利用状况调查,设立永久性保护标志,及时做好农业设施的修复和更新。及时处理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管理能力。探索开展风险评估,完善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强化农业安全生产管理。

3.6.2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制订和完善农业主导产业标准体系,达到主要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全覆盖。广泛开展标准化生产,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推行高效、生态、清洁、安全生产模式。强化农产品质量源头管理,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全力开发优质农产品,实施品牌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