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式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式范文1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自主学习 培养方式

1.自主学习的内涵与意义

对于学生而言,自主学习是一种自觉性的明确学习目标,同时自主进行学习方式设定和选择,自觉进行学习监控与进行学习结果的评价。一般情况下,分为三个内容:(1)自己设定规划学习相关活动;(2)对于实际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3)对于实际学习活动进行控制与调整。自主学习的特点表现在有效性、能动性、反馈性、调节性等。学生可以自觉选择最合适的学习方法与习惯,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具有学习主控能力,对于学习相关要求有自我控制能力,细化到方法与实施。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精神与未来发展趋势。一方面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2.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式

2.1培养学习兴趣

所有的自觉性学习如果有兴趣做引导,则往往事半功倍,其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首先需要在教学的开端上下工夫,运用巧思设计提高学生对于教学的关注度,运用学生较为感兴趣,同时操作容易简便的方式执行具体操作。可以是富有趣味性、激情、亲切的交谈,或者与课文相关的故事、谜语等提升学生的关注度,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教学内容中,做好教学过程学生注意力的转化过渡操作,避免硬生生地进入到教学内容。

在课程教学中,要进行有特点的疑问设置激发学生兴趣,并且达到启发其思考的功效。可以通过课文的实际内容进行趣味性的问题设置,从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热情,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从而让其自主能动地实现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不能呆板化,尽可能要借助多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无论是多媒体还是其他教学资源,可以充分运用让学习活动更加多元化,也可以听取学生意见变化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想象力与兴趣,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2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积极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身自主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这样可以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基础背景。如果要激发学习自主性,在环境的营造上就不能采用呆板的旧方法,可以打开思维,解除传统制约性观念,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给学生营造较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学习束缚,让其身心得到发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能动性。同时可以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内容的吸收度,强化整体学习效果,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3指导学生了解有效学习方法

教育本身教授的不仅仅是内容,更是方法,包括思维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方法、执行的方法等。高中语文教师一方面要教授课本知识内容,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寻找属于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好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降低学生因无法有效学习而产生的学习抵触情绪,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在新课程开始前,要对整体脉络有全面认识,然后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设定,做好时间安排;多鼓励学生进行课程预习,鼓励学生对预习结果进行自主的言论表达,对于合理的想法应予以肯定,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有偏差的理解应该作积极的正确引导,避免过多偏差。此外,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总结、巩固与反思,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整体学习方法更加完善。

2.4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要想自主学习达到高效,就需要养成习惯,形成一种稳定的状态。要将这种学习状态设定为学习目标倡导,深入到教学各个环节中,例如提倡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动笔,遇到问题在思考无果的情况下积极提问,关注新老知识点的串接,这些训练等都需要长期锻炼才能完成。

2.5自主学习模式创新

传统的灌输型教学让教学过程显得压抑、沉闷,缺乏高中学生应有的活力与热情,压抑了学生本该有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其思维的发散性有很大的约束性。新课改提倡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传统教学方式应该改变,建立新的被学生认可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案例收集总结,也可以通过实际学生情况和需要进行创新,但是都要围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思想上发展。

总而言之,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需要与时俱进,适应当下学生性格特点和时代的需求,充分调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虽然最终的目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只要坚持改善,就会提高成效。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式范文2

一、信息化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用信息化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具有识记性较强的特点,部分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而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可以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二是应用信息化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信息化教学方式可以将一些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形象而直观的表现出来,让学生融入到学习的情境中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三是应用信息化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促进我国教育更快更好的发展。应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和一些其他的多媒体设备,同时也要求教师转变自己传统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最终促进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原则

应用信息化教学方式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

1.实用性原则

信息化教学方式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一定要坚持实用性的原则,根据教材的内容、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方式,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

2.适用性原则

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落脚点就是实现教学的目标,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点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思考,而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

3.自主性原则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信息化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策略

1.提高对信息化教学方式的重视程度

目前,虽然很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是很多教师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或者是认为应用这种信息化教学方式会浪费很多时间,因此,这些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少利用多媒体技术,甚至根本就不去应用。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主动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顺应时展的潮流,提高对信息化教学方式的重视程度。首先,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信息化教学方式应用的重要性和重要价值。其次,教师一定要转变自己比较落后的教育理念,主动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为应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奠定基础。

2.将信息化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整合

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教师存在过分依赖信息技术的情况,甚至将信息化教学方式提升到主体地位,这种情况不仅不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认清信息化教学方式的辅助地位,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整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方式的积极作用。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虽然很多教师认识到应用信息化教学方式的重要性,但是还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只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思想认识下,教师将课本内容生硬的搬到了多媒体设备上,将传统的“人灌”变为“机灌”,这种做法,同样会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厌恶感。因此,教师要想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方式的优势,就一定要注意利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信息化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进而快速掌握,当然这离不开教师的努力。首先,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课件,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各种手段来诠释课本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或视频来展示作者所描述的意境。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质疑,让学生共同来讨论,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4.坚持“适时、适量、适当”的原则

在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中,坚持“适时、适量、适当”的原则十分必要,只有做到以上三点,才可以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教学方式的优势。所谓的适时,就是要求教师要找准切入点,不可生搬硬套;适量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的利用而不是过度依赖信息技术;适当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选择的利用信息技术,用在精彩之处。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式范文3

关键词:古典诗词;知人论世;品味意象;推敲炼字;展开想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251-02

一、古典诗词鉴赏的重要性

从《诗经》的微言大义到魏晋风骨的慷慨悲凉,从唐诗的大放异彩到宋词的璀璨夺目,古典诗词承载了作者寥廓的精神世界,抒写了永恒的人生主题,是中国人性情气质、思维方式、人生智慧的诗意表达。

高职学生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已经接受过古典诗词的熏陶,但是仅限于熟练背诵和了解大意,并不能做到较深入的鉴赏分析,因此古典诗词的教学亟待寻求更为务实有效的鉴赏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古典文化的精髓。结合语文教学实践,本文拟论述四种较为有效的鉴赏方法。

二、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指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万章篇》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李白生活在盛唐,性格豪放,足迹遍及名川大山,其作品飘逸自然、豪迈奔放,正是时代与品性的折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大胆的夸张、神奇的想象,与其豪迈的性格交相呼应,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壮丽无比的画面。

杜甫生活的历史背景是唐朝由盛而衰,个人经历了为官遭贬、仕途不顺、生活漂泊、居无定所等困境,因此在他的诗中,没有了李白诗中的浪漫主义、豪情壮志,而悲天悯人的情怀更加浓烈。《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安史之乱之后,国家破亡,杜甫被叛军所俘,身陷逆境,此诗表达了强烈的忧国思家情绪。其中“花溅泪”、“鸟惊心”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国破家亡的悲情推向极致。《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写于杜甫五十六岁时,老病缠身,生活困苦,寄居异乡,他独自登上高台,看着萧瑟的秋景,想到自己飘零的处境,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诗作。李白、杜甫生活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性情迥异,因此折射到诗作中的内容、风格也相差甚远。

因此,鉴赏诗词,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品格、所处时代,才能读出作品的深层含义。教学中,学习一首诗词之前,在预习环节,需要布置学生利用图书馆或者网络查阅作者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思考作者的经历是否投射到作品之中,是否影响了作品主题的表达。

三、推敲炼字

古代诗人、词人非常注重炼字,会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的境界。

如宋代张先的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就非常有表现力。云飞月出,月光普照,微风过处,花影摇曳,婀娜多姿。“弄”字将云破、月出、风过、影动等动作联系在一起,使天地间的花月焕发了活力。花儿顾影自怜,景物具有了人格化的魅力。在一天将尽之时,诗人暂忘了一天的愁闷而体会了宁静的意味。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用古典诗词形式书写现代精神的词作。“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击”和“翔”用得非常巧妙。“击”本义是敲击、敲打,用在这里突出了老鹰在天空展翅翱翔的矫健有力。“翔”本指鸟盘旋的状态,在本词中突出了鱼在水中游得轻快自在。如果将这两个字换成“飞”、“游”,表现力就极大地削弱了。结合写作背景,进一步分析,这两句词象征了青年革命家争取自由的革命理想。

所以,通过推敲作者使用的动词、形容词、量词等,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一字之妙,境界全出。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关键词语的表现力,感受它们创作的作品的魅力和张力。

四、品味意象

意象指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客观物象。诗词中的一景一物,已不仅是本义,也有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作者常用的表现手法。因此,鉴赏诗词时要格外关注作者选取的意象,通过意象揣摩作者的心绪。

月亮这一意象常用来表达离别思乡之情,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国”,用月亮这一意象,表达了亡国之君的伤痛之情。“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书写了中秋望月怀人的心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其中“梧桐”这一意象浸润了作者的愁绪,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在秋霜中傲然盛开,所以诗人常常赋予它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这一意象饱含着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与世同流合污的品质。

相同的意象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作者不同、心绪不同,所以对意象的观照也就不同,同一种意象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感彩。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描写的是离别的伤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物的赞美。同是“柳”这一意象,却传递出不同的心声。

意象可以分为自然意象、人或事意象。自然意象如月、水、风、霜、梅、兰、竹、菊等。人或事意象如舟、湖、镜、灯、登楼、吹笛、饮酒、登楼等。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常见的意象介绍给学生,并结合古典诗句,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事物的移情,体会意象蕴含的情感及作者对万物的观照,体会意象所形成的深远意境。

五、展开想象

别林斯基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作过程只有经过想象才能够得到完成。”书画中有留白这一技法,诗词也是一种留白的艺术,作品的完成离不开作者的艺术想象,同时作者给读者留下了大量的想象空间,读者在鉴赏诗词时可以通过读、想、补、调、猜等方法,把诗词所描绘的整体画面呈现出来,获取审美体验。

诗词由于篇幅的限制,它不像散文、小说、戏剧,可以洋洋洒洒千言描绘一个场景,它必须高度凝练,用词极为讲究,广阔的空间留给读者去创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描绘了一幅清幽寒冷的画面:千山寂静,万径无迹,江中孤舟,老翁独钓,漫山遍野,白雪皑皑。读者只有经过想象,经过再创作,才能感受到这种万籁俱静、苍茫悠远的意境和波澜不惊、苍凉孤寂的力量。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描写的是恋人离别的场面,没有嚎啕大哭,有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表面写分别的场面,通过想象、读者的加工,可以想到两人此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由此不禁联想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诗,但是两句形成鲜明的反差,更增添了离愁别绪。

每一部作品,都需要读者的再加工,通过想象形成艺术形象。“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诗词的意境形成与艺术形象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用画笔描绘出来,也可以用歌声呈现出来,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作品,更真切地获得了审美体验。在《沁园春・长沙》的鉴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画笔描绘想象后形成的艺术形象。中流砥柱的独立寒秋图、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图、意气风发的峥嵘岁月图、勇搏风浪的中流击水图,在学生的笔下栩栩如生,气象万千。通过绘画这一再创造过程,学生对青年的革命豪情有了更直观、更真切的体会。

六、结语

古典诗词的四种鉴赏方法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灵活运用,在教学中仍需不断探索其他有效的鉴赏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走进诗词、品味诗词、热爱诗词,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璀璨的中华文明,承担社会责任,不负未来使命。

参考文献:

[1]鲁原.文学批评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式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基于传统学习方式而提出的,尤其是摒弃以被动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即相对于传统教学“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而提出“自主学习”,相对于传统教学的“个体学习”而提出“合作学习”,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接受学习”而提出“探究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的教学目的是为促使学生从单一的学习方式走向多样化,从统一走向个性,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让高中语文教学呈现出新的面貌

1.个性思考,品味感悟

阅读和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写作是学生心灵的自我对话,而这些活动都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发挥出自身的个性特长,让思考更具有个性活力。如在阅读中只有自主才能够促使学生主动结合自身的经验更加深刻地感悟文本,并真实地创作文章,这样的学习才能让学生拥有独具个性的语文素养。

2.集思广益,互相启发

自主学习是为了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体验,而合作学习则是为了促使学生能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学习活动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在教学中针对某些问题展开合作学习,不仅可以集思广益、共享资源,还能够起到互相启发的作用,从而促使师生共同提高。

3.挖掘潜能,生成构建

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潜在的审美、鉴赏潜能,引导学生在思考、感悟中生成,构建新的文本和生活、人生意义。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构建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自主探究

第一,教师在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生学会发“问”。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走向文本,向文本提出问题“是吗”(怀疑式发问)、“怎样”(理解式发问)、“为什么”(探究式发问)。

第二,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发“问”。教师要对学生多一些鼓励,让学生敢于把自己探究的问题提出来,为师生、生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机会。

第三,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探究,通过互动交流,获得成果。

从上面三个方面来看,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强调关键在于“探究”,而从整个阶段来看,学生“自主探究”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而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师生的集体探究则是起到一种辅助作用。

2.合作探究

第一,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第二,学生对“自主探究”第一阶段中的疑难问题作为讨论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讨论和探究。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当然,教师要找准时机,在适当的条件、合适的学习内容中展开,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式范文5

关键词:新课改;标准;高中语文;要求

一、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关的理论主要涉及两对概念,即“过程”与“结果”、“情境”与“形式”。从探究性事实的角度来说,“过程”是指学生为探索和发展知识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支持下进行的。“结果”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语言描述、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等。“情境”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具体问题,“形式”则是指学生对获得学习结果的形式化描述。因此,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也是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二、以课外学习巩固构建的高效高中语文课堂

只靠课堂中的教学来对高中语文的学习还是不足的,需要课外时间来加以学习。课外学习可以有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课外学习主要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后延伸学习。课前预习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外延伸学习是巩固课堂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延伸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

课前预习也有很多方式,方式可以采用通读全文、设置疑问、收集疑难等。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程心中有数,在教师授课过程中能迅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点。课后延伸学习可以采用复习课程、阅读相关文章、课外练笔等方式。通过延伸学习,学生对学过的课程加深了理解,充分消化所学知识。坚持课外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阔视野,以此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改革课堂模式,优化教学环节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环节的构建、情景模式的设置,对学生学习的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应给以重视。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教学关系,将教与学进行有机的结合,教师在课堂中起到组织和指导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地参与讨论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而后,我们要优化教学目标,分年级、分层次确定教学目标,做到既有总的目标,又有教学课时目标,如知识储备、情感体验、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目标。目标要明确具体,要恰当、完整,要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将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在教学中发挥到最大限度,让语文走进学生的心里。对语文学科的课堂改建,以及教学环节的优化,其基本要素是我们对语文学科要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学大纲能够正确地把握。渗透课本,科学地编排教学内容。我们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性,大胆运用开放型动态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四、因材而设,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重点突出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师教的指南,又是学生学的指标,也是语文课堂评价的依据。语文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一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上课前就要“瞄准最后的结果”,这个目标要根据教师选取的教材内容而定,这就要求教师吃透大纲精神,用好教材,研究学生,写好教案,做到脑中有纲,腹中有书,目中有人,胸中有案。其次,目标越明确,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就越紧凑,教学效果就越明显,教学的目标要重点突出。一堂语文课不能面面俱到,目标确定了,讲什么,练什么,既要全面又要保证重点。所谓全面,是指在课堂40分钟内能够解决的最大范围;所谓重点,是指从面面俱到的任务中找出占主导地位的任务。优化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又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语文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知识、情感、学法、实践技能提出相应目标。

高中语文的学习方式范文6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实施,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向。本文主要对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作用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 研究性 作用分析

1 研究性学习的概述

随着高中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从一个新生词汇到教师们口口相传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研究最终得到结论。这种研究性的教学方法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相反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单纯的进行讲解,把一些语文的知识和概念以被动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学生也是被动的接受。其实高中语文不同于其他课程,是一个比较开放并且自由的学科,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很多条条框框,语文旨在给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思想境界,所以相对的教学方式也要更加的灵活和多变。在研究性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是引导者,只能引导和帮助学生,但是不能替代学生。研究性教学让语文教学的本质不断的变化,给现代语文教学带了新的机遇。

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能启发学生的心智,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它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新的教学关系。教师从传统的知识灌输者和指导者变化成为现在的启发者和引导者,而学生由过去的被动的、传统的接受成为现在的主动参与者,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自主研究的学习意识,同时也是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2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2.1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语文课程任务量大,学习内容多而且难度也很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加大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高中语文中的很多文章比较难懂,需要学生全面理解也比较困难,而短短的一节课时间也不能让学生完全读懂。而且高中语文对学生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也有比较高的要求,还要一些文言文要学习。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是一味在课堂上让学生记笔记,虽然学生学习了这些知识,但是都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去认真思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就是通过让学生自主研究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一味的灌输只能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语文学习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文章,然后提出问题,可以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后以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再加以补充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加语文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说在学习高中语文鲁迅的《拿来主义》时,首先教师应该对鲁迅宣扬的思想和写作风格进行讲解,让学生有个大致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去阅读,提出以下问题:

1.理解文章中“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这句话的意思?

2.“送来”与“拿来”在本质上有哪些区别?

3.思考文章中为什么要举尼采的例子呢?

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带着问题思考,然后可以要求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讨论,最后让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再给予指导和帮助。

2.2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意识

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系列相关联的课程构成的,需要一些辅助的教学手段才能全面实现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师应该在结合课程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后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性教学过程,语文学习的灵活性很强。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研究性学习不够系统,不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学习内容的层次性和教学进度的递进性。但是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意识。很多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候,往往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学习高中语文课本中《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考虑到有些学生已经看过红楼梦的电影而后相关书籍,所以在教学开始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林黛玉进贾府的电视剧片段,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在学习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熟练阅读,然后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教师只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去创造,语文原本就是自由的,思想原本就是开放的,没有必要一定要拘泥于一些教学形式和学习方法。在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自己自由的选择要朗诵的诗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通过这种研究性的学习就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意识。

3 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从传统的被动学习到现在的自主研究学习,让语文教学焕发着新的色彩。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以提升,为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做了很好的铺垫。所以研究性学习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得到不断的推广和优化。

参考文献:

[1]何跃.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特性及运用[J].中学语文.2011,(24).

[2]陈向阳.论新课标下网络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J].成功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