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学理论;启示;借鉴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趋势下,英语的应用与学习更加重要。特别是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之下,对英语教学所提出的要求越发严格与具体。为了满足更加严格与全面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利用语言学理论,为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及完善提供动力,从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一、隐喻认知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在人类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当中,隐喻是最常见的语言表现之一。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手段,隐喻认知是人们以具体经验为重构复杂并且抽象性概念的一个过程。在语言应用的过程当中,人们通常倾向于使用自己比较熟悉的概念来理解相对陌生的事物,从而不断丰富对世界的认知。从这一角度上来说,隐喻认知理论实质上强调的是自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发展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许多语篇文本中(可能是情感,时空、人体等多种因素)均含有一定的隐喻思维内容。教师若能够准确应用隐喻认知理论,就能够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充分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句:“Avian influenza:perfect storm
now gathering?”在以上有关“禽流感”的语句中,将“禽流感”病毒的危害性与大众所熟悉的“暴风雨”概念等同起来,将“禽流感”与自然灾害相似的破坏性形象展示出来,使读者能够认识到“禽流感”所具有的巨大冲击力、侵袭性和蔓延性特点。利用这种概念隐喻认知理论,使陌生概念与熟悉概念之间形成了一种平行对应的关系,这种连贯性的方法能够有助于预测未来的不确定性。而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这种理论的合理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发掘语篇中关键词汇的深层次含义,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效率而言非常重要。
二、生态语言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生态语言学作为近年语言学中关键理论之一,以全球语言以及文化的和谐共存作为关注对象。当前,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应用非常广泛,且已经渗透至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当中。在这一背景之下,如何正确处理英语语言学习与本民族语言文化维护之间的关系,是高校英语教学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在当前,汉语中也开始充斥大量的英语音译词汇,如“派对”对应“party”,“雷射”对应“laser”,“蕾丝”对应“lace”,“曲奇”对应“cookies”,“培根”对应“bacon”,“芝士”对应“cheese” 等。除英语音译词汇外,也不乏一些汉英夹杂的变形语句,例如“I服了U”“e网情深”,等等。在文化渗透的背景之下,以生态语言理论为指导,能够使英语教学更好地维护本民族语言文化,同时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英语语言的学习技巧,了解西方语言文化。
具体策略如下:第一,针对学生热衷于过西方节日的习惯,教师可以在节日来临时鼓励学生上网查询这些节日的文化渊源,在了解西方文化背景的同时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而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也需要引导学生对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进行了解,兼顾中西方文化认知水平的提高;第二,需要及时指出学生所使用的音译外来语中存在的错误,例如,“粉丝”一词来源于“fans”,而“fans”在英语中是复数形式,因此“我是XX的粉丝”这种语句实质上是错误的,只有在母语中无法找到对等词的时候才能够使用音译词,以免因错误使用音译词而给交际带来不良影响。
作为一门有着高度实践性特点的学科,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以及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求以语言学为主导,利用语言学关键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为英语教学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促进英语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提高及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金华.文化策略与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183―184.
[2]承 雨.论英语教学中的跨语言策略[J].医学教育探索,2010(04).
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范文2
中介作用理论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以色列心理学家与教育家费厄斯坦等提出并不断发展完善的理论概念,该理论认为中介作用是指儿童身边对他有重要意义的人在其认知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中介作用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应用于语言教学的产物,在社会互动学习理论中占重要地位,它重新强调了教师在课堂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为之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依据。其精华是:中介者不直接教给学生知识,而是通过各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加以“中介”。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达到教与学的良性发展的效果。作为中介者的教师与传统的仅仅作为信息传递者的教师有着根本的区别:中介只是赋予权力,即帮助学习者获得发展自身、拓宽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适应某种文化情景和社会变化,以及应对各种新的和无法预知的挑战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策略,其最终目的是努力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人(王革英,2004)。
随着中国推行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的教育工作者自本世纪以来也逐渐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一领域,并就其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张智(2001)根据维果茨基中介概念的有关文献将中介作用分为元认知中介作用和认知中介作用,并介绍了国外就元认知中介概念和认知中介概念的研究和发展。杨宏飞(2002)认为,当前的中介学习理论过分强调认知成分分析,忽视整体发展水平的评价失之偏颇,也不利于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评价学生的整体认知发展阶段,如何能把认知功能评价和训练渗透到具体的学科当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领域。曲文婕(2004)等则认为教师对中介作用的看法和做法是基本一致的,但大部分教师并未很好地起到中介作用或者作用极为有限。
二、中介作用理论的重要启示
中介作用理论对英语教学有重大意义,中介作用理论能够帮助广大英语教师透过复杂的表象,认清外语教师的根本任务,从而为信息时代英语语教师的角色定位提供依据。如果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很好地运用中介理论,尝试使课堂个性化,适应不同个体的需要,通过发展和鼓励学生的个性、能力感、挑战和应对变化的意识这些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从而帮助语言学习者顺利达到下一层次的知识技能水平,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当中介者的角色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和有效思考者。
(一)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的价值和意义。
根据中介作用理论,教师应有足够的能力根据学习者对任务的不同认知和情感反映来分辨和识别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求的不同,教师并能够有所对应地调整授课目的和协调学习活动。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呈现某个学习任务时,应作出明确的指示,将学习的任务和步骤告知学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生一定能理解他们需要做什么、怎么做,要听取学生的反馈,让学生能够充分明白教师提出某种学习任务的主要意图。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清楚自己选取某项教学任务的意图,教师在设计每次课的任务时都要思考到这项课堂任务对学生个人的意义和对学生的未来的意义,要思考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然后教师要设法把这一意图清楚地转达给学生,并且要从学生的反馈中了解到学生者是否对这一意图已经清楚。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一边解释学习任务,一边演示,然后让学生来重复自己的说明,或者自己在解释的同时,让学习者来进行演示,这些方式都可以帮助教师来充分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明确了教学任务的意图。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胜任感。
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形象,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勇于面对任何挑战,敢于克服任何困难,并且坚信任何困难都有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学生坚信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预期目标。英语教师要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的亲和力,在课内创设一种增强自信、轻松亲切的语言氛围,积极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多用鼓励、肯定、表扬等方式,逐步使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不怕犯错,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课堂学习效率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善待每一个学生的发言,让他们参与、让他们表现、让他们发现、让他们成功,让每一位学生都充满自信。在课堂上,要教导学生学会表现自己和学会欣赏别人,给自己和他人以积极的评价,共同促进、共同提高。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思维灵活性的发展,提高其学业成绩,而且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甚至对其今后整个身心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努力创造学生相互合作的条件,培养学生英语合作学习能力。
在探索性的群体学习中,在尊重学习者个性和独特性的同时,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互帮互助意识,培养英语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理解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他们懂得合作可以使问题更好地解决,并且合作还可以增强学习者归属某种文化或团体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的氛围会使学生更加自如坦然的面对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不仅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要强调合作性,还要创造合作环境,以形成合作、互助意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对话学习、分组学习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合作,以达到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益处的目的。教师要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每个学生创设开发潜能和表现才能的机会,提高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在发挥优秀学生带动作用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后进学生的帮助,多给予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意识。通过学生个体交流和竞赛合作发现英语语言学习的差距,达成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四)加强学习策略和技巧的指导,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介理论从社会互动理论出发,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英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帮助学生构建有效的学习策略。在教学活动的前期教师要引导学生预习,使学生逐渐适应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在每个教学环节着重指导自学,使学生从依靠教师传授知识,转变为依靠自己,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自我快速提高的本领,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教师主要设计好教学任务,提供学习过程的指导,并对学习任务进行及时的检测与反馈。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自己安排学习时间,自己检查学习效果,并且主动找教师征询意见,请教师帮助解决困难,定期向教师汇报学习状况,提出自己的计划并与教师共同探讨。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引导到最有利于认识和发展的情景中去,善于设计问题并以问题为契机和策略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主动研究自己的学习过程,主动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调节,使学生学习活动经常处于积极有效的自我调控状态。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高科技手段来掌握运用新的知识,学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大量信息,除了掌握老师教的知识外,课外要利用各种各样的条件和教育资源来提高和发展自己。
三、结语
中介作用理论对外语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发挥中介作用,有效促进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呼唤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认真学习中介作用的基础上,应更为深入地思考如何才能结合自身情况,将中介作用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进一步深化中介作用理论从而能够有效地协调各个因素,使教学过程顺利完成,成为一名有效的中介者。(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 郝鸿耀.费厄斯坦中介理论的解读与应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6).
[2] 曲文婕.大学英语教师课堂中介作用调查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2004(1).
[3] 孙建蕾.中介作用理论与英语课堂教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4).
[4] 孙绪华.英语教师中介作用调查与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2).
[5] 王革英.“中介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4).
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范文3
关键词: 高校; 体育理论课; 教学现状; 问题;
Abstract: 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teaching statu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problems;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eory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 e. the course content is numerous and jumbled,course time is limit,teaching content arrangement is random,and the teaching form is single; and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i. e. to enrich teaching form,improve teaching level,transfer teaching thinking and rationally arrange teaching content. Phys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positive influence on improving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physical exercise,training the attitude and ability of lifelong physical exercise,and improving physical literacy. And it provides guarantee for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phys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hysical theory course; Teaching situation; Problem;
人的发展,身体素质是基础,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加强锻炼身体意识的重要内容,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更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体育锻炼精神,提升体育文化素养,理解体育与生命的重要关系,领悟体育与人生态度的紧要关联,通过体育理论知识学会卫生和伤病预防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理论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精神风貌、思想品德素养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1 、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庞杂、课时有限
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较为庞杂,包括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竞技运动项目的技术分析和技术要求、竞技过程中的裁判规则和裁判法、体育锻炼与学生德育发展的关系、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体育理论课程的重要价值、任务、作用以及体育理论课教学目标、目的等内容。从理论上而言,体育理论课内容对学生了解体育理论知识,提高体育理论素养,增强体育锻炼意识,深入理解体育理论与体育内容的关系,体会体育理论对人生发展的影响,以及通过体育理论知识认识体育竞技要素,加强竞技精神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从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却因课时限制、教师自身体育素养和能力不足等导致高校体育理论课无法发挥其价值和重要意义。
1.2、 教学内容安排存在随机性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教学内容安排存在随机性,抑制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体育运动受天气影响较大,雨雪、风暴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体育课的教学进度。在强雨雪、风暴等天气中,户外体育课程往往要改为室内理论教学,导致体育课程的内容安排处于较为松散、无序的状况中。体育教师直接掌握课程内容的安排,课程内容安排存在随机性,体育教学内容的前后关联、理论课与运动项目的教学关系并不密切,即便一段时间不参加体育教学,也不会像其他文化课一样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学生不会因为没有参加体育课的学习感受到强烈的落差。教学内容安排的随机性、教学形式的随机转换、体育理论与体育实践的分离导致体育理论课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体育锻炼、体育运动及体育课程重要意义的认识,致使高校体育理论课的积极价值与作用受到严重抑制。
1.3 、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教学形式较为单一,呈现出固化形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更为重视体育运动项目或体育运动内容,对于体育理论课,往往因其与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不能立竿见影看到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而备受轻视,进一步造成体育理论课教学形式的单一,不能激发学生体育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2、 解决对策
2.1 、丰富教学形式
教师要在充分理解和领悟体育理论内容重要性的基础上,开展内容与形式兼顾的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展示体育理论课的作用与价值。男生对体育竞技运动的兴趣更为浓厚,教师可以从竞技比赛的规则对竞技运动的重要意义,竞技的裁判法层面剖析对竞技运动的看法,为学生打开利用体育理论观察体育竞技、理解体育运动的窗口。女生对体育健身与健美的关注更多,教师可以从健身、健美与健康等方面开启体育理论课教学,从实际需求中强化体育理论课的重要作用,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指导使学生重新理解体育精神与体育运动,提升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素养。
2.2、 提高教学水平
高校教师的体育理论课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价值与意义的认识,也影响着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运动技能的掌握,甚至影响着学生体育运动观念的树立。为此,高校应当重视对体育教师在体育理论方面的素养培养,提高教学水平。高校可以为教师提供体育理论素养培训,为体育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提供助力。体育教师应当加强自身体育修养,不断从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并从体育技能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对体育理论的认知,深化对体育理论的理解和领悟,逐步提升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能力。
2.3 、转变教学思想
高校体育教师应当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理论课时中以生动的实例、丰富的网络教学素材,优化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认识,加强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重视,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在体育运动实践过程中,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深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趣、有内涵的体育运动,为学生提升体育理论素养、强化体育运动观念等方面奠定基础。
2.4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教师要系统规划教学内容,且对教学内容进行轻重缓急的处理与安排,保证体育理论课在较为科学的秩序中推进,从课程内容的衔接性和关联性、内容展现的丰富性等方面强化学生对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的重视,提高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特征及班级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力求理论教学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教学具有实际操作性,且具备指导体育实际需求的价值与作用,从而在理论结合实践中强化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体育理论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3 、结语
高校体育理论课既是对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所接受的体育教育的延续,也是提升其体育观念和体育素养的途径,更是一门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和素养,关系学生精神风貌乃至体育能力终身发展的重要课程。因此,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更应当受到师生乃至校方的高度重视,循序渐进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不断地丰富教学方法,提升体育理论课教学效率。高校体育理论课内容庞杂,理论教学脱离实际生活、脱离体育运动实践的现象较为严重,且其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僵化,为此,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从实际生活及体育运动实践出发,促使体育理论教学能够与实际需求密切相连,强化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认识,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孙仕舜.重庆市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2]刘凯.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C]//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2009.
[3]章亚玲.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若干问题的认识与梳理[C]//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论文报告会论文集,2008.
[4]王则珊.论从战略上认识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再提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建议与方案[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1):5-7.
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生活世界幼儿教育生活化启示
文/刘琳,邓怡,邓怡(1991.01-),女,汉族,湖南常德,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论。
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曾在《欧洲科学的危机和超越现象学》一文中提出“生活世界”这一概念,他强调科学的基础是人们日常的活动和生活。具体来说,他认为客观的科学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发展而来的,以“生活世界”为基础,两者休戚相关,反对“科学世界”有意识的把自己和“生活世界”划分开来。当前,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育常常被看成是幼儿生活以外的一个因素,在幼儿教育中外加一些与幼儿生活关系不大,甚至是无关的教育,他们认为外加的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忽略了幼儿教育就是幼儿的生活世界这一事实。值得庆幸的是,当前还是有一些儿童学习理论十分重视儿童的生活世界。如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杜威的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等。在这些理论和胡塞尔“生活世界”理论的指导下,使我们对生活世界的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幼儿教育生活化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一、生活世界的教育
在讨论“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启示之前,我们必须先从整体上认识生活世界的教育的基本“面貌”。
(一)生活世界的教育:自然的教育
何为自然的教育?正如现象学大师胡塞尔说的那样:“生活世界始终是在先被给予的,始终是在存在着而有效的,不是根据某个普遍的目的而有效的。”通俗来讲就是生活世界的教育不管教育本身是否有自觉的、明确的目的,他都是在自然地状态下进行的,摆脱任何研究的态度。生活世界的教育往往以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方式对人的发展产生作用,潜移默化的对人产生影响。生活世界的教育就是一种自然的教育,这种教育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幼儿,他们并不会时刻感觉到自己在接受教育,甚至身处其中却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二)生活世界的教育:直观的教育
生活世界中,直观的教育就是我们在感性的、具体的存在状态中所接受的教育。在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中提出过:“属于感性直观物体及其在实际的和可能的经验中存在的具体的如下事实,即这些感性直观物体在自身的本质变化中是被结合在一起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由日常生活或活动中的一些直观要素构成的,形态各异、精彩纷呈的万事万物,都如实地、直接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科学世界中那些抽象概括的点、线、面,都只有回到现实的生活世界才能显现出来。
二、“生活世界”理论对幼儿教育生活化的启示
(一)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本的幼儿教育
教育应遵循“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理念,幼儿教育也不例外。幼儿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世界为教育的本源,只有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让幼儿依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在不拘束、无压力的状态下寻找快乐,享受童年的美好时光。孩子不是机器,他们也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幼儿教育不能剥夺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权利,因此,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以儿童生活的世界为本,在此基础上安排教育内容,选取教育手段等,这样才能维护孩子的探索欲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孩子想学、乐学,而不是厌学、恨学。
(二)幼儿教育应循序渐进
成人应理解到儿童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儿童的成长也是这个道理。成人中尤其是教师和家长必须了解儿童生活世界的这个特点,为儿童生长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儿童舒适自由的成长。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这是违背规律的教育方式,都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典型。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这些都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很多幼儿园现在都在提倡“去小学化”,因为很多研究已经表明,在学前教育阶段识字较多的幼儿,也许在入学的第一年语文成绩会优于其他孩子,但是步入二年级后,其他孩子就与他不分上下了。现在看来,“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多半是精明商家为吸引家长眼球而创造的广告语,迎合了家长的需要,导致许多家长却盲目跟风,被广告左右。
当我国还在为此争辩时,国外的许多国家已明令禁止超前教育。在杨佩昌的《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别把孩子大脑当硬盘》一文中,他提到欧洲许多国家已有相关法律规范学前教育,学前教育走在前列的德国甚至把“禁止家长在幼儿园的教学之外给孩子补课”写进基本法里。随着我国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教育界逐渐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主要目的就是遏制拔苗助长。
(三)生活化的幼儿教育模式
生活化幼儿教育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一些带有生活气息的教学资源引入幼儿教育之中,让幼儿在真实可感的生活情境中锻炼和培养综合能力。因为幼儿的身心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此时如果将孩子禁锢在教室这一狭小的空间内,无疑是对孩子童真、童趣、好奇心的扼杀。因此让儿童回归自然,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学习更为有效,更能满足孩子的需要。作为教师,就应抓住幼儿的这一成长特点开展教学。在春天或秋天,教师可组织孩子们外出登山或郊游,欣赏大自然的绝美景色,聆听自然界中各种美妙的声音。冬天,教师可带领孩子们赏雪,玩雪,堆雪人或打雪仗自是必不可少,让孩子们体会冬季的美妙与乐趣。现实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时,也不能局限于口头传达给孩子这方面知识。平时生活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会告诉孩子遇到危险要打110找警察叔叔,遇到火灾要打119请消防员叔叔来灭火。这些口口相传的顺口溜式的安全知识,在危险来临时又能起多大的作用呢?而德国恰好与我们相反,他们提倡实践出真知,德国的孩子在为期3年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会带领孩子参观警察局,学习报警和自救技能;走进消防队,学习躲避火灾和灭火本领;跟老师去超市购物,学习选货品和付钱……3年的积累,当孩子们走出幼儿园时,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生存技能。幼儿教育生活化强调自然即教育,社会即教育,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能力。
(四)幼儿园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生活世界是一个相对主观的世界,它始终在相对的运动中,也就是说生活世界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得出教育应建立在生活世界基础之上。因此,生活世界的随机性也是幼儿教育中应该考虑的因素,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采取随机教育。但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往往背道而驰,按照教学要求,他们会事先写一个一日生活流程表,按时间段安排好幼儿全天的学习和生活,然后照流程表行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上,教师也会依照教案机械执行,面对活动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教师总是想方设法地把幼儿往预定的目标上引导,忽视或制止儿童的提问,扼杀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儿童偏离教师教学目标的提问,在教师看来是毫无价值的,甚至是扰乱课堂秩序的。教师忽视了儿童的体验,不尊重儿童的认知特点,用教师的权威剥夺了儿童平等对话的机会。
教师要想做到随机教育,必须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事物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儿童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热衷于表达自己的具体经验,教师应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在我实习期间就见到过一位善于随机教育的老师,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教师正组织孩子们进行语言活动,突然窗外下起了瓢泼大雨,哗啦啦的雨声搅得孩子们心神不宁。此时中班的这位老师放下手中的展示板,领着全班的孩子们到屋檐下欣赏下大雨的情景,引导孩子们观察大雨,比较大雨和小雨的不同,让孩子们仔细聆听雨打在地上的声音,孩子们兴致勃勃,开心极了。随机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把幼儿园的环境和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教材,但教师往往对这些教材不屑一顾,并压制它,为计划“让路”。这样便发生了科学世界的教育与生活世界的教育的断裂。
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非指导性教学;国际汉语教育;教师角色
上世纪60年代,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R.Rogers 1902-1987)创造性地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这套理论以“停止教授、开始出击”为口号,独辟蹊径、别具一格,有着相当浓厚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
一、“非指导性”的含义
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在英语中是nondirective,前缀non-表示“非”,与表示完全否定的其他前缀不尽相同。directive的含义是指导、指示、详细说明、命令等,nondirective相对directive而言,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暗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非指导”是罗杰斯用来表示与直接告诉、简单命令、详细指示等传统“指导”思想和方法相区别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指导的艺术。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观念中的教师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威权形象:教师是耳提面命的长者,是发号施令的上司。罗杰斯对此强烈抨击,他竭力反对教师以“教导者”“训练者”的面孔出现,而力主用“Faci1itator”(辅导者、方便学习的人)称谓“教师”。罗杰斯形象地将教师扮演的角色比喻为“音叉”,意指应学生之呼声而共鸣。教师不再起到组织、训导、批示和评价的作用,只以平等的姿态,以学习活动咨询者、合作者,学生情感接受者、反应者的身份,作为普通一员融入学生之中。
国际汉语教师向外国留学生讲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时,由于母语天然优势,容易逐渐演变为“一言堂”。与其他学科不同,实现无差别无障碍的沟通与交流本身即语言教学的目的所在,那些试图使学生熟练掌握某些艰深复杂的理论体系或枯燥繁冗的条文规则的做法实属本末倒置。教师应放开手脚,解除学生背负的心理包袱,让出更多的话语空间,使学生大胆发言、大胆讨论,切实从教师“讲”转变为学生“说”。
三、良好关系的建立
罗杰斯主张,教师要尽可能在情感领域同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朋友”关系,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内驱力。因而,在处理师生关系中坚持真诚、尊重和理解三大原则尤为重要。真诚是指开诚布公,不加伪饰。尊重,是指教师将学生视为有价值的独立个体,宽容不足、赞许优点,维护人格尊严。理解,是指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推心置腹、肝胆相照。
1.真诚。汉语博大精深,在诸多问题上并没有定于统一的标准答案。教师不可专横霸道、唯我独尊、垄断真理,不分青红皂白将学生提出的其他可选项一律斥为错误加以否定。甚至还有一些教师为保持“一贯正确”的“英明形象”不受损害,明知犯错也要固执己见、一错到底,或者巧言令色、强词夺理。这样做,不仅会适得其反地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准和育人品格产生怀疑;而且也会让对这些知识点本身就不甚了解的学生更加不明所以。教师即便达不到闻过则喜的程度,至少应该知错能改、有错必纠。
2.尊重。尽管同处一间教室,但由于先天(语言天赋)或后天(用功程度)等种种因素,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往往参差不齐。在每节课朗读生词和课文的环节中,有的学生一气呵成、顺畅通读;有的学生更是成竹在胸、倒背如流。而有的学生磨磨蹭蹭,一字一顿;有的结结巴巴,含混不清;有的索性“沉默是金”,三缄其口。这时,教师就需要接受每位学生的客观水平,认可他们哪怕是一星半点的努力,多加褒扬、鼓励。而不要打棒子、泼冷水,挫伤其积极性。同时,也要尊重学生提出的无论多么“幼稚可笑”的问题,耐心予以解答。
3.理解。学生来自五洲四海,有着迥然相异的文化背景和个性特征。一般情况下,汉语教师对东亚文化圈(日本、韩国)的学生更为欣赏,他们尊师重道、循规蹈矩,待人接物彬彬有礼。而在西方文化浸濡染中成长的欧美学生则不拘小节、风趣幽默,爱开无伤大雅的玩笑,在课堂上时常打断教师、岔开话题,偶尔还有些小动作。相较规行矩步的日韩学生,自由散漫的欧美学生难免使我们产生接受障碍。教师不一定认同,但应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和气魄,理解、包容这种文化差异。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人的价值得到体现,潜能得到发挥,学生愉快学习,充满自信,不断涌现新思想。以教授语言知识、传扬中华文化为己任的国际汉语教师,应从中汲取宝贵养分,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建构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国际汉语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曹树真.论罗杰斯的师生观[J].外国教育研究,2000,(12).
[2]傅海峰.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刍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03).
[3]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范文6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课堂教学、演示实验和实习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见图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际操作,以实际操作促进理论的掌握。理论是演示的依据,演示为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奠定基础。演示是实际操作的前提,而实际操作可提高演示效果。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图1 课堂教学、演示实验和实习操作的关系
一、运用演示法,提高教学效果
演示法是指教师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
演示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对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演示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例如在进行化油器工作原理的教学中,运用全自动程控彩灯电动电教板进行演示教学,能清楚地说明化油器各装置的工作情况和在发动机各工况下化油器的工作情况。如汽车行驶时,驾驶员猛踩加油踏板,节气门突然打开,且开足(全负荷),此时化油器中的哪些装置在工作呢?若只从理论方面进行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而结合全自动程控彩灯电动电教板演示进行教学,可直观地观察到全负荷时的情况,使抽象问题变得直观化。在演示中,引导学生把感知印象转化为理性认识。
运用演示法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一是目的明确,慎重选择教具,切不可哗众取宠。二是有目的地观察。教师要指明学生观察什么和怎样观察。三是预先准备教具,选择适当时机出示教具进行演示。四是演示要同讲解、谈话等结合起来,以利于分析和归纳,作出正确的结论。
二、加强实际操作,提高学生技能
实际操作要求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以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对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情感的陶冶和意志的锻炼都有重要作用。教学中若过于偏重理论,对机修专业课程而言很难达到教学目的。适当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把理论知识和实操有机地联系起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理论问题感性化,为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打下紧实的基础,从而达到更好的实际教学效果。
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项要求:
1.拆装实习课前
应大体了解该部分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确究拆装方法,做好工具和场地的准备,按照拆装顺序和要求依次进行。拆装时要注意观察各零件的正确安装方法、方位,否则很易出现漏装、反装、错装,甚至无法装。
2.在实操中
应认真听从教师的指导,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在拆装过程中,自始自终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多人进行作业时应注意密切配合,有条不紊地操作。
另外,要教育学生爱护各种仪器、模型、工具和挂图等教具。在实操后应要求学生按规定内容完成实习报告。教师应认真批改实习报告。
三、理论、演示、实操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类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把理论、演示、实操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讲授汽油泵的工作原理时,充分运用演示教学和加强实际操作,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首先,根据教材讲解汽油泵的构造,接着现场分解一只EQB601型膜片式汽油泵,进行理论与实物对比,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其构造。再利用全自动程控彩灯电动电教板(汽油泵)进行演示教学,清楚的表现出机动泵油时、手动泵油时和燃油高于油平面时汽油泵的工作情况,直观地了解汽油泵是如何吸油和泵油。
此外,如果在汽车构造教学中适当有所选择地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实行动态计算机演示,可以使汽车构造的教学更具直观性、趣味性,教学效果会更好。如在讲发动机的四个工作循环时,用多媒体系统教学可使问题直观化,可清楚地观察到各工作行程(进气、压缩、作功、排气)活塞的运动方向和进排气门的开闭情况,使四个工作循环紧密联系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在汽车构造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演示教学,加强实际操作,把理论、演示和实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南方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