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中考考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范文1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x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的城市。
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37、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8、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9、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40、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41、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42、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的瓷都。
44、南宋时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5、宋朝的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侨胞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6、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48、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
49、北宋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50、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51、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5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5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4、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政府加强对的管辖,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5、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56、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57、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58、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我国元朝时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范文2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中考的改革,物理实验考查已作为一项必考内容,也使物理实验教学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可以把物理实验分成如下几种类型:教师演示学生适当参与型实验,课堂学生实验,课后学生实验。当然这几种类型的实验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教师演示学生适当参与型实验
物理教师在上课时,绝大部分的演示实验都是教者自己动手操作,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确定性和精确性。但如果每个实验都由教师演示势必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他们的动手能力。我认为有些实验可由教师动手演示为主,中途让学生适当参与进来,不能只让学生当个旁观者。
在大气压强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纸片盖在杯口上,按住纸片把玻璃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学生一致回答:纸片会掉下。教师把手放开之后,纸片没掉下,学生一个个都傻眼了,一张纸竟然能将一杯水托起,与平时的生活经验大不一样,会惊讶不已。这时有学生会感觉老师准备的器材是经过处理过的,教师可利用学生提供的较小的饮料瓶再次重复实验,现象还是一样。再让学生上讲台做示范,有的学生能成功,有的手一放纸片和水全掉了。学生感到很奇怪,教师可趁机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纸能托起水,有时却不行?到底是什么将水托起来了?这个实验此时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导入作用,将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压强变得鲜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气压的兴趣,也让学生知道了在人眼不能观察的地方也存在着很多物理知识。
二、学生实验
在实验课中最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莫过于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了,特别是一些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看到实验课,大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教师在这时就要注意引导,让他们把做实验的激情转化为学好物理的动力。当然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肯定会多多少少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影响到实验结果。我们在实验前可以先让学生好好预习实验过程,让他们在做实验前对实验过程先有个大体印象,再加上教师的恰当指点与引导,可让学生尝到实验带来的乐趣。
比如:在变阻器这一节的实验中,由于学生已经有一部分电学知识的基础了,教师可先让学生自习有关滑动变阻器的内容,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按照书上的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再根据课本所提供的各种不同接法,改变滑片位置,读出每次的电流值,再分析电阻的变化情况,总结出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律。教师注意点拨滑动变阻器使用时的注意点,如:电路连接好,闭合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自己分析领悟。最后教师对各组实验情况做个简单小结,指出不当之处,让学生在错误之中加深印象,更好地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三、课后学生实验
课后学生实验是物理课堂的延伸,由于会受实验器材的限制,主要以一些小实验为主。这些小实验将物理与生活和社会联系起来,抓好这部分实验能更好地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物理知识。
如:汽化这一节书后小实验“纸锅烧水”,在没有做实验之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纸很容易燃烧,用纸锅不可能把水烧开。学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对该实验比较感兴趣,课后亲自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不但证明了用纸锅能把水烧开,观察了水沸腾时的现象,了解了液体沸腾的条件,而且加深了对燃烧的条件“着火点”的认识。自己总结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温度为100℃,而纸的着火点为183℃,此时温度达不到着火点,因而纸不燃烧。学生明白了学习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范文3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历史教学 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77-0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提出,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改观,提高了中学历史的教学质量,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但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审视:历史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改革的问题和不少值得我们忧虑和关心的问题,如教学设施与师资水平没得到同步提高;教学目标的固定化与封闭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教学评价的片面性和单一化等等。为此,笔者根据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思考。
1 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和多元化。
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历史教育功能的深入挖掘,要求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和完善。要使历史教学与时展同步,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就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旧的模式,实现开放性和多元化。
第一,要充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首先是将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对人的发展而言,态度和价值观相对于能力和知识应该更受到重视,在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教学目标时,应首先予以考虑。
第二,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学史使人明智”。“明”可以说是对历史规律、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认识;“智”既包括鉴古知今的认识智慧,也包括开拓未来的创新智慧。“明智”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式,对重要的历史问题、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的认识过程。这个认识既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也说明了各项目标间开放、渗透和融通。
2 确立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就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过程。
第一,认识主体,就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认识主体还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和身心特点安排教学,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尊重主体,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教学民主性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许多思维的火花就是在尊重中绽放。尊重主体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尊重主体就要在课堂上关注到学生基础、智力和爱好特长的不同,使他们都能参与教学活动。
第三,发展主体,探索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活动程序是客观存在的,它受制于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自觉行动,首先,要注意不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质量;其次,要保证学生活动的足够时间和空间;再次,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变换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可使更多的学生有独立观察、思考和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3 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首先,转变观念。要改变已往把现代教育技术仅仅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看法,要看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说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相联系的。
其次,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从目前绝大多数教师上公开课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看,其设计思想基本上还是以“教”为中心,主要作用仍然是辅助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讲授,而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种设计实际上同多年来统治我们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关。这也告诉我们,教学模式不改变,仅仅是内容、手段、方法的先进,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的。
4 明确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改进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范文4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素质教育;创新;多样式学习
在2011年版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它以三维目标为依据,以教材为素材,让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生成探究主题,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实验、总结等一系列的过程,再现物理知识或规律的生成过程,并得出我们所应该掌握的结论,目的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可以用探究式教学的,而且效果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好的多,例如,在“压强”这一章节中,我们就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从压力到压力的作用效果,再到压强的概念.类似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这样会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
一、如何选择探究内容
探究式教学日益成为初中物理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是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改革成果,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真正落实好探究式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所教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更要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思维突破点在何处,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如何解决探究过程中的细节问题等.我觉得要完成好探究活动,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好探究内容,并且在选择的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探究内容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式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探究的内容必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动机,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选择满足学生现实需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知识作为探究点,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的能力,同时,在兴趣的引导下获取知识,将大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可用浇不灭的蜡烛的演示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内容应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物理教学的重点通常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体验、感悟知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自己的认知结构趋于合理化和系统化,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刻把握,更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比如,力学中有密度概念、压强概念、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杠杆平衡的条件等,这些概念与规律都是适合探究式学习的内容.
3.探究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一般来说自主探究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如,具体形象的内容易以研究的形式呈现,而抽象概括的内容先要具体化,分层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的时候,学生在探究“影响电路中电流的因素”以后,已经初步认知影响电路中电流的因素,再去定量研究其中的关系,难度大大降低,遵循了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4.探究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要符合科学,能揭示自然现象,反映现实生活与实际,同时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等在现有条件下能够满足探究要求.如“大气压强”的测量,各个教材都进行了多次改革,删去了托里拆利实验,而改编成注射器测量、小吸盘测量等,虽然目前的各个版面的测量不一样,但是都使得这个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更适合学生探究,而且探究更安全,器材更简单.
二、如何正确处理探究和其他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整合运用多样式学习方式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范文5
一、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演示实验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物理现象可以获得生动、深刻的物理印象;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完成分组实验的能力;掌握操作技能。
1.通过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若干倍。在课堂上做好演示实验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抽象复杂的物理概念生动地显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易理解、易掌握。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精心组织教材每一项演示实验。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和有趣的特点,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最直观的物理情景,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等方面作出最直观的铺垫,使学生感受鲜明、记忆深刻。
2.演示实验同思维相结合才能得出完整因果关系
演示实验的过程是短暂的,多数演示实验也只能反映事物的一个侧面,至于事物的发展过程、事物实质等等,则需要与学生思维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余地。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确保演示实验与学生思维的正确性相结合。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需要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与思维相结合。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注意利用演示实验的技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3.确保演示情景成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演示实验主要是由教师操作表演,有时候也可以请学生上讲台充当教师的助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那么,要使演示实验情景获得成功,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掌握实验原理,才能准确地抓住关键,成功地进行演示。在实验之前,要估计到各种可能的不利条件,以便预先作好好充分准备。为了确保演示成功,课前必须充分准备并进行试做。试做时,不只是考虑试验如何成功,还需要考虑实验可能的教学效果。所以演示实验要求简易方便,包括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和演示现象推导出结论时的解释或推理简单。同时,演示现象要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楚,为此仪器的尺寸要足够大,演示的仪器要放在适当的高度,使全班学生都看到。这样才能达到情景交融,以情景促效果的目的。
二、演示实验教学中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1.学生是演示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
例如刻度尺、天平、电压表等,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察看铭牌或说明书。弄清:(1)测量范围;(2)最小刻度;(3)零点及其调节方法;(4)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以上四点,才能保证实验精确的完成和仪器、人身的安全。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时,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更好。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2.重视实验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
实验探究一般都是分组进行的,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例如甲负责操作,乙负责记录。另一方面,组内角色要转换,例如第一次甲操作乙记录,第二次乙操作甲记录。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
3.教学中应将可转化为运用探究性实验来进行教学的实验内容,设计为探究性实验。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发挥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研究与探索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让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
三、课外实验活动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小实验、小制作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益活动。例如,当学生看到自制的潜水艇在水中悬浮、上浮时,就会兴趣盎然,于是,有的询问老师,有的翻阅有关潜水艇的书籍,了解现代化潜水艇的构造和操作过程等等。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一个人的创造精神必须从小培养。物理课外实验集科学性、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于一体,而且不同于实验室里的学生分组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套的仪器设备,也没有教师亲自指导,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步骤,自己动手完成,出现故障还要自己排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创造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例如,学生自制电铃,先要制作电磁铁、衔铁、铃锤、开关、电池夹等,设计好电路,然后合理安装,正确操作,才能正常发声。
3.有利于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能研究所有的物理现象,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给物理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观察大气压随天气的变化,则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甚至不同的季节进行长时间的观察。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范文6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地基处理;思考
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对建筑工程地基的要求也提高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加关注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当今时代,房屋建筑层数多、形式多变,这对地基提出了硬性要求:必须扎实牢固。这也就要求施工人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仔细做好地基处理工作,选择适当的处理措施,确保地基扎实牢固,进而保证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
1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存在的问题
1.1 地基中的土质状况。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大、范围广,致使地基处理存在着复杂特性。各个地域的地质条件有着很大的差异,如软土地、冻土地、盐碱地、砂质地等等。外加各地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其气候条件的不同,有些地区(特别是在山地地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在北方地区和高原地区普遍存在着冻土层,当建筑物地基础处在冻结土层的区域内时,冬季土层的膨胀会是房屋向上拱起。等到天气变暖和冻土层解冻时地基又会下沉,使得房屋长期处于抬升和下沉的不稳地状态,给房屋建筑的地基处理带来很大的影响。
1.2 地基处理质量差。地基是整个建筑物的基础和根基,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密切联系,相互依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不恰当,将会给地基处理留下潜在问题,使得建筑工程在日后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质量和安全隐患,严重的可能导致建筑物发生垮塌,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阻碍社会经济发展。为了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我国的房屋建筑基本上都是处在一定的区域内,周围存在着其他的建筑物。对于使用同一地基的两栋相邻楼房,对地基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新建房屋的埋藏地基要比原来的房屋地基浅,两栋楼承载着不同的压力,极易使地表发生变形,致使建筑物受到破坏。
2 地基处理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
地基作为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建筑物竖向所有重力,必须牢固扎实才足以支撑整栋建筑物。建筑物的持久性、稳定性和抗压性取决于地基的稳定性,对地基的质量要求有着重要意义。由于不同区域的地质状况不一样,对于建筑物地基的处理就要求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择地基处理方法。对于一些软土层、冻土层、淤泥地等凝固性不好的地基,要是想在其上修筑建筑物,就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使其具有抵抗危险性、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加强地基的抗压能力。此外我国有大部分地区的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地下地质状况极不稳定,要是建筑物的重力太大,易产生有害变形发生坍塌。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地基的承载力,保障房屋建筑在有限服务年限内的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为社会经济建设节约一定的资源。
3 建筑施工中地基的处理方法
3.1 碎石柱法和强夯法结合。在施工的过程中,先将处理好需要用来填土层的碎石柱体,接着根据需要选择要加固的地区内的强夯点,利用强大的冲击力击散碎石柱体,使碎石通过柱径被挤入周围的护土层中加固地基,形成坚硬牢固的地基,这样才能达到对建筑物地基的强度要求。强夯法在施工中的难点是夯击次数、夯击深度和夯沉量等,如何更好地把握这些难点,决定着夯击效果的发挥。在夯击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地基的土壤属性和结构类型,以及夯击的深度等问题,根据地基土层的性质确定好夯击次数,进而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稳定性的要求。
3.2 换填型地基处理。这种方法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利用高强度的地基土取代原始的低强度土层,加强地基的强度性能。通常是利用碎石、粉砂、砂石、灰土、矿渣和其他的一些具有高稳定性、强抗侵蚀能力的地基材料替换掉原有的土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施工人员对原有土层进行挖离,将强度好的地基材料进行回填,并对回填的材料进行夯实。这种方法在增强地基承载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固土层提高其性能强度,可以有效的避免地表变形现象的发生,提升地基的承载力。
3.3 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是在软土层地基的承载作用下,通过设置砂井、塑料排水袋等竖向排水井,将软土层中的孔隙水逐步排出,减小土层的孔间间隙度,使地基发生固结,增强器抗剪强度和有效应力,从而解决地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目前主要使用的有:(1)电渗排水法。通过在土层中插入金属电极,然后接上直流电,利用直流电场的作用,将水从土层中排出;(2)砂井法。在软土层地基中,通过建立一系列砂井,采取相关的措施,增加排水通道来缩短排水距离,从而加速土层的固结。
3.4 预压法。在建筑物建设施工之前,利用堆在预压法给地基施加一定的负载,使之形成形成一定的负载力,压实地基。在地基被压实不再下降和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之后,去除地基上部的负载物在进行建筑施工。施工时要注意控制好预压负载和设计负载、建筑物底面宽度和堆载物的顶面宽度的关系,以及选择好需要的作业方式。也可以利用真空预压法在软土层地基表面铺设一层砂石,使用土工薄膜对其进行遮盖,保持密封状态,然后利用真空泵进行抽气,造成良好的地基负压,是地基土层变成固结状态。或者利用抽水泵,抽去一定量的地下水,是地下水水位降低,减少孔隙水的孔间压力,提高地基承载力,保证形成良好的地基预压。
3.5 振冲法。振冲法是通过使用水冲和振动对土层进行加固,是地基处理中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按照有无添加回填材料分为振冲桩法和振冲密实法。这两种方法适用于两种不同的环境:振冲密实法一般用于致密性差的砂土地基。当地基土层中粘粒量小于10%时,适于采用振冲密实法对地基进行处理。此方法可以减少地基的孔隙密度,消除地基的液化,使地基内部更加密实稳定;当地基土层中粘粒量达到30%时,地基内部的孔隙密度小,土层透水性差,其中的含水量也比较少。由于振冲密实法存在着不能有效地减少地基土层中的空隙密度,对于加固地基仍无法达到要求,所以需要加上振冲桩法进行施工。由于碎石石料间的空隙比粘土大得多,这些空隙可以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加速地基水的流动,减少地基内部的积水,进而提高低级的强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地基处理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把握好地基的处理工作,对于确保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几点思考存在着不足之处,也不是很全面。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结合地基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处理技术,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根据现在社会市场的需要,使用最佳的地基处理方法。避免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进而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为让人民放心的工程。
参考文献
[1] 汝鑫.简析地基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J].科技风,2013(1).
[2] 杨万华.浅谈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及应用[J].四川建材,20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