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中考考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范文1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x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的城市。
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37、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8、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9、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40、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41、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42、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的瓷都。
44、南宋时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5、宋朝的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侨胞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6、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48、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
49、北宋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50、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51、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5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5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4、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政府加强对的管辖,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5、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56、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57、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58、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我国元朝时的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范文2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7―0067―01
历史是初中阶段重要的课程,初中历史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水平,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知识,对学生日后学习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工作经验,简要分析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变革,期望能够创新历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我国历史教学的创新发展。
一、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观念
在传统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被动记忆,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文化知识,无法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但是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要想真正顺应新课改的发展需求,则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观念。
首先,要积极转变学生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展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要形成良好的关系,并且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学习特点制定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而创造出一种分析历史问题的机会与氛围,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学习的热情。
其次,要积极转变师生关系。众所周知,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比较冷漠,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只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学生则安安分分按照教师的规定将历史知识进行背诵。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及时转变教师的职能,让教师能够从传统的知识灌输中解放出来,以此用来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尽可能减少学生的压力,重视学生的思维模式。
最后,要重视教师的研究能力。在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下教师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需要教师以理论科学为基础,对教学实践进行设计,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尽可能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真正提高研究能力。
二、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从历史史实出发,进一步明确历史史料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具有代表性的历史知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重视历史史实的应用,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部分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开展任务性学习。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留下历史任务,比如安排与历史人物、历史教学主题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课下查阅资料,提高对本节课程的印象等;再次,教师要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有规划地扩大教学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三、积极整合历史资源,提出历史教材重点
1.加强对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当前历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历史资料与图片、视频等内容进行整合,并利用动态以及逼真的视频冲击学生的视觉,让几千年的历史鲜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2.积极创设情景
在历史教学中,有很多的历史事件需要利用文字、图片以及视频进行展现,由于历史教学中会涉及到非常多的历史人物,包括历史年代以及历史事件等,这些内容都难以让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积极创设相关的情景,利用相关历史材料为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在抽象的文字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范文3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历史教学 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77-0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提出,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改观,提高了中学历史的教学质量,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但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审视:历史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改革的问题和不少值得我们忧虑和关心的问题,如教学设施与师资水平没得到同步提高;教学目标的固定化与封闭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教学评价的片面性和单一化等等。为此,笔者根据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思考。
1 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和多元化。
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历史教育功能的深入挖掘,要求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和完善。要使历史教学与时展同步,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就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旧的模式,实现开放性和多元化。
第一,要充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首先是将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对人的发展而言,态度和价值观相对于能力和知识应该更受到重视,在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教学目标时,应首先予以考虑。
第二,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学史使人明智”。“明”可以说是对历史规律、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认识;“智”既包括鉴古知今的认识智慧,也包括开拓未来的创新智慧。“明智”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式,对重要的历史问题、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的认识过程。这个认识既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也说明了各项目标间开放、渗透和融通。
2 确立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就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过程。
第一,认识主体,就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认识主体还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和身心特点安排教学,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尊重主体,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教学民主性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许多思维的火花就是在尊重中绽放。尊重主体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尊重主体就要在课堂上关注到学生基础、智力和爱好特长的不同,使他们都能参与教学活动。
第三,发展主体,探索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活动程序是客观存在的,它受制于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自觉行动,首先,要注意不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质量;其次,要保证学生活动的足够时间和空间;再次,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变换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可使更多的学生有独立观察、思考和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3 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首先,转变观念。要改变已往把现代教育技术仅仅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看法,要看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说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相联系的。
其次,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从目前绝大多数教师上公开课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看,其设计思想基本上还是以“教”为中心,主要作用仍然是辅助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讲授,而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种设计实际上同多年来统治我们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关。这也告诉我们,教学模式不改变,仅仅是内容、手段、方法的先进,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的。
4 明确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改进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范文4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素质教育;创新;多样式学习
在2011年版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主要途径,它以三维目标为依据,以教材为素材,让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生成探究主题,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实验、总结等一系列的过程,再现物理知识或规律的生成过程,并得出我们所应该掌握的结论,目的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可以用探究式教学的,而且效果比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好的多,例如,在“压强”这一章节中,我们就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从压力到压力的作用效果,再到压强的概念.类似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这样会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
一、如何选择探究内容
探究式教学日益成为初中物理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是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改革成果,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真正落实好探究式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所教物理知识的重点难点,更要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思维突破点在何处,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如何解决探究过程中的细节问题等.我觉得要完成好探究活动,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好探究内容,并且在选择的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探究内容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式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探究的内容必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内在的动机,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选择满足学生现实需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知识作为探究点,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的能力,同时,在兴趣的引导下获取知识,将大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可用浇不灭的蜡烛的演示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探究内容应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物理教学的重点通常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体验、感悟知识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自己的认知结构趋于合理化和系统化,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刻把握,更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比如,力学中有密度概念、压强概念、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杠杆平衡的条件等,这些概念与规律都是适合探究式学习的内容.
3.探究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一般来说自主探究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如,具体形象的内容易以研究的形式呈现,而抽象概括的内容先要具体化,分层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的时候,学生在探究“影响电路中电流的因素”以后,已经初步认知影响电路中电流的因素,再去定量研究其中的关系,难度大大降低,遵循了初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4.探究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要符合科学,能揭示自然现象,反映现实生活与实际,同时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等在现有条件下能够满足探究要求.如“大气压强”的测量,各个教材都进行了多次改革,删去了托里拆利实验,而改编成注射器测量、小吸盘测量等,虽然目前的各个版面的测量不一样,但是都使得这个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更适合学生探究,而且探究更安全,器材更简单.
二、如何正确处理探究和其他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整合运用多样式学习方式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范文5
一、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演示实验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物理现象可以获得生动、深刻的物理印象;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独立完成分组实验的能力;掌握操作技能。
1.通过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若干倍。在课堂上做好演示实验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抽象复杂的物理概念生动地显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易理解、易掌握。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精心组织教材每一项演示实验。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和有趣的特点,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最直观的物理情景,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等方面作出最直观的铺垫,使学生感受鲜明、记忆深刻。
2.演示实验同思维相结合才能得出完整因果关系
演示实验的过程是短暂的,多数演示实验也只能反映事物的一个侧面,至于事物的发展过程、事物实质等等,则需要与学生思维相结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余地。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确保演示实验与学生思维的正确性相结合。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需要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与思维相结合。在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注意利用演示实验的技能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3.确保演示情景成功,促进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演示实验主要是由教师操作表演,有时候也可以请学生上讲台充当教师的助手或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那么,要使演示实验情景获得成功,首要的条件就是要掌握实验原理,才能准确地抓住关键,成功地进行演示。在实验之前,要估计到各种可能的不利条件,以便预先作好好充分准备。为了确保演示成功,课前必须充分准备并进行试做。试做时,不只是考虑试验如何成功,还需要考虑实验可能的教学效果。所以演示实验要求简易方便,包括仪器结构简单、操作简单和演示现象推导出结论时的解释或推理简单。同时,演示现象要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楚,为此仪器的尺寸要足够大,演示的仪器要放在适当的高度,使全班学生都看到。这样才能达到情景交融,以情景促效果的目的。
二、演示实验教学中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1.学生是演示实验教学中的主体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
例如刻度尺、天平、电压表等,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察看铭牌或说明书。弄清:(1)测量范围;(2)最小刻度;(3)零点及其调节方法;(4)使用方法。只有掌握以上四点,才能保证实验精确的完成和仪器、人身的安全。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时,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更好。总之,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2.重视实验探究中的交流与合作
实验探究一般都是分组进行的,组内的角色分工要明确,例如甲负责操作,乙负责记录。另一方面,组内角色要转换,例如第一次甲操作乙记录,第二次乙操作甲记录。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不能由少数学生包办代替。这样既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机会均等的全面练习,又能充分体现工作中的分工与协作。
3.教学中应将可转化为运用探究性实验来进行教学的实验内容,设计为探究性实验。突出实验的创造性,发挥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作用,使学生学会研究与探索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让学生成为新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
三、课外实验活动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小实验、小制作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益活动。例如,当学生看到自制的潜水艇在水中悬浮、上浮时,就会兴趣盎然,于是,有的询问老师,有的翻阅有关潜水艇的书籍,了解现代化潜水艇的构造和操作过程等等。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一个人的创造精神必须从小培养。物理课外实验集科学性、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于一体,而且不同于实验室里的学生分组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套的仪器设备,也没有教师亲自指导,完全由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实验步骤,自己动手完成,出现故障还要自己排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没有创造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例如,学生自制电铃,先要制作电磁铁、衔铁、铃锤、开关、电池夹等,设计好电路,然后合理安装,正确操作,才能正常发声。
3.有利于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能研究所有的物理现象,也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给物理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观察大气压随天气的变化,则需要在不同的时间甚至不同的季节进行长时间的观察。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历史中考考点范文6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听力教学 实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基础英语教育界十分关注的课题。在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举足轻重。诸多教学案例反映了广大初中英语教师越来越重视听力教学。然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听力教学的实效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问题集中体现在:(1)许多教师认为:既然听力是四项基本技能之首,平时就应该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听力教学,结果搞题海战术,过分强调多听、多做练习,一味求量不求质。(2)听力训练方法单一。大多数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往往放一至两遍录音,放完后逐一核对答案或者逐题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听力目标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差异性。(3)使用先成的配套听力练习,难以进行内容丰富的、有针对性的听力训练。(4)一些教师不注重听前活动和听后任务的设计,从而把听力教学纯粹定位在“听”上,无法让学生将通过听所获得的知识转化成综合能力。(5)部分教师课堂用语错误以及语音语调不准,导致学生不能获得真实可信的语言输入。
要走出听力教学的误区,使听力教学发挥它有效的作用,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讲究策略,以此来切实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实效性。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与同行们一起探讨。
一、重视基础训练
在听力训练中,很多教师过多关注学生听力技能方面的训练、对听力内容的理解以及心态的调节等,忽视了语言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忽视了听力的基础训练,结果部分学生读音不标准,其固化的错误读音影响了自身的听力水平。因此,要从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听力习惯,让学生区分和模仿准确的语音、语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强化学生扎实的语音知识, 要能正确区分单词的重读, 弱读,爆破及失去爆破, 要能辨别句子的连读,节奏以及语调等发音技巧方面的变化,尽可能做到每个音节、单词、词组和句子的语音语调准确。同时,教师要强调朗读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连读、句子重音、意群划分等的训练,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听音判断的准确性。通过朗读单词、词组、意群和核心句式,熟悉掌握各种特定条件下的特定句型,在大脑中储存足够的语言材料。长此以往,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能从大脑中灵活地调取相关的信息,提高听力理解的正确率。另外,平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单词、习惯用法和固定结构的积累,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对未曾见识过的单词与固定结构肯定无法听懂,对输入的语音编码不能产生真正的意义理解,也就不能达到听力训练的目的。
二、注重听力策略
2.1听前活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对听前活动的意义作了相关说明:明确听的目的;激发兴趣和欲望;熟悉话题;预测大意;处理关键词和布置任务。笔者认为初中教师也要在听力活动开始前认真分析听力材料的中心话题,找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补充能有效减轻学生理解负担的文化背景知识来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背景知识与信息,激发学生想听的愿望。听前活动不是简单的介绍知识,而要尽可能地采取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个体与集体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预测的方法,教师可利用情境、图片、视频或某些情节使学生提前熟悉和了解听力材料中所涉及的词汇、句型等,引导学生对所听内容进行预测。
2.2听中要求
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抓住主题大意和主要信息,并且要能进行合理的推理以及抓住细节;听音时要培养记忆的习惯,记住一些人名、数字、地点等等。教师所设计的听力活动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太容易的听力活动会让学生兴趣索然,无法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反之,太难的听力活动又会让学生产生不安及害怕的心理。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听力活动的难易度,使之循序渐进,形成有效的听力任务链。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泛听与精听相结合,可要求学生只听懂听力材料的大意,注意听关键词和关键句;也可要求学生完全听清听力材料的所有内容,不仅能听懂每句话的意思,而且还让他们关注连读、同化、弱化、失去爆破、重音和习惯表达等等。精听和泛听的有机结合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听力水平。
2.3听后延伸
听后可将听力材料的主题进行联系生活实际的延伸,教师要深入挖掘听力材料中所蕴含的信息和意义,设计考查学生说、读、写技能方面的一个或多个的延伸任务。
三、规范课堂用语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常常不经意间使用错误的课堂用语。因此,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更需要精心准备教学的每个细节。
四、结束语:
要想切实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实效性,就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认真设计听力教学的各个环节,创造性地进行符合学生实际的听力训练,找出更多适合于学生听力训练的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把通过听所获得的知识转化成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