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的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教育的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教育的应用

智能教育的应用范文1

1多元化智能理论的简要概述

相对于传统的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更高层面上的人类智能理论,主要包括: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等多方面的智能内容。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智力的单一性,颠覆了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狭隘观点。因为多元化智能理论旨在充分尊重个体的独立性,并且实现个体发展和整体发展的有机统一,最终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2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1设置计算机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最好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刺激其不断学习、探索。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的计算机教育逐渐向着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向不断发展,拥有基础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衡量每位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重要标志。考虑到计算机教育是一门更多的包含实践性内容的科目,因此学好的关键点就是能否对计算机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起爱好。因为很多学生接触计算机的初衷大都是因为用计算机玩游戏或者上网,加之很多学生只是在初期接触过计算机而并没有激发出其继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就使得计算机的多元化智能理论实践应用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综合来看,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不仅包括学生的智力水平。其中,学生的心理结构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需要切实重视好认知因素的重要作用,逐步引导学生对于认知的需求认识,让学生迸发出对于计算机教育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应该要重视好学生认知因素的重要性,用外部的手段和方法来减轻学生自身的内因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且要切实根据学生对于计算机学科的学习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2.2设计、开发计算机教学案例

计算机案例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掌握计算机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技术上进行的课堂内容设计。这需要教师在计算机教学整体目标的规划下,将多元智能化理论引入到实际的计算机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当中,尝试利用典型案例争取将学生引入到需要的事件和场景当中。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集体讨论形成进一步探究、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多元智能化理论案例教学法是综合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法,会随着实际教学实例的开展而不断的发生变化。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依据不同的情况进行计算机教学设计分析,进而研究出适合不同学生特色的案例。在具体的计算机课程进行过程中,要分阶段的制定每个任务,同时要融入学生的行为品行以及审美使之完成教学目标。但同时要保证教学案例的实施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个性、能力以及特长,还要让学生在计算机学习的过程中要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教学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制定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活动兴趣,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调动起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一步步实现计算机学习的任务。

3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带到现代的计算机教学当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开发创新的能力,在其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的推广,引导学生不仅仅要停留在完成计算机的学习上,还要提升自身自主学习能力。

3.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多元智能理论在计算机教学当中的应用要求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变教学的主导者向着引导者角色过渡。使得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探究知识,然后让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培养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智能教育的应用范文2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艺术》中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真正适应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和国际化人才。现代教育技术是伴随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电子、通讯、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也是现代教育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代表,人工智能(AI)技术已经或正在颠覆性地改变着许多行业和领域,而教育就是其中之一。来自谷歌的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团队将AI的智能l展划分成了三级:第一级是“弱人工智能”,只能够专注在一个特定领域,如下围棋;第二级是“强人工智能”,能够达到或超过人类水准;第三级是比人类聪明1000万倍的人工智能。

目前,“弱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搜索引擎、实时在线地图、手机语音助手、智能客服等都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尽管人工智能要从感知、行为和认知三个维度全面模拟甚至超越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目前的AI凭借强大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大数据处理能力,已经改变着传统教育模式与教育形式,在破解教育资源不均、提高教育效率和教学质量、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教学、优化教育评价系统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于长斌认为,人工智能下一步应用可能是远程教育、自我强化教育,甚至是教育领域的机器换人。从人工智能现阶段研究成果来看,机器人做数学题、英语题完全没有问题,有科学家还成功用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科研和学术论文,其中有一些甚至被期刊录用。

高考机器人

在今年6月7日的“高考”中,人工智能机器人AI-Maths在数学科目的两套试题考试中分别取得了105分和100分的成绩。整个答题过程中,机器人不联网、不连接题库、无人工参与,全由机器人独立完成解答。研究人员表示,由于AI-Maths在识别自然语言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导致部分考题失分。

AI-Maths先后解答了2017年数学科目高考的北京文科卷和全国Ⅱ卷的试题,分别用时22分钟和10分钟,北京文科卷得分105分,全国Ⅱ卷(数学)得分100分。对这台机器人来说,解答一道题目的时间最快不到一秒。此前总共做了不到500套试卷,大约12000道数学题。而一个中国学生,按照每天10道数学题估算,到高考前已经做了大约30000道数学题。

考试结果显示,这台高考解题机器人在不依赖大数据的前提下,逻辑分析能力远超人类,但在文意理解、多样性思维上要比人类逊色得多。参与阅卷的资深数学老师表示,AI-Maths相当于中等成绩水平的高中毕业生,失分主要是因为“读不懂题目”,遇到一些人类语言(而非数学语言)时,无法理解。

专家指出,这次机器人不得高分的原因较多,首先这个机器人并没有代表机器人的最高水平,其次机器人没有联网,不能够联想自己的知识,这样得低分也是理所当然的了。经过更多的训练和学习以后,未来AI-Maths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该机器人是由成都准星云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以自动解题技术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系统,诞生于2014年。该公司参与了科技部的863“超脑计划”。

同时进行的另一场机器人高考测试中,学霸君的Aidam首次与6名高考理科状元在北京同台PK,解答2017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Aidam的成绩为134分,6名状元的平均分为135分。Aidam答题耗时9分47秒。为了展示,Aidam当天答题放慢了六倍速度,平时每道题完成时间应该在7-15秒。

从2014年开始,国内人工智能引领者科大讯飞就联合了包括北大、清华等在内的超过30家科研院校和企业,共同开启了一项隶属国家863计划的“高考机器人”项目,他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研制出能够参加高考并在2020年考上北大、清华的智能机器人。“超脑计划”汇集了国内近60%的人工智能专家,其重点就是要研究突破机器的知识表达、逻辑推理和在线学习能力。

目前,高考机器人在英语学习方面也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翻译,已经能够让翻译能力达到高考入门水平。二是在广东地区的英语高考、中考场景中,在发音准不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你懂不懂知识上,机器已经超过人工。三是口语作文实现突破。比如给学生一个题目《My Mother》,现在AI机器的评测打分已经比人类打分更精准。

有人提出了一个十分滑稽的问题,那就是人工智能要是通过高考考上大学,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就是考试的机器?这个问题的逻辑不一定严密,但巧妙地折射出了现行教育体制的一些问题。如果以应试为主的教育方式不改变,智能机器取代老师几乎是必然。更可怕的是,这样的教育培养出的人也将被智能机器淘汰。

AI阅卷批改作业

面对庞大的考生规模和多种多样的考试,专家和老师阅卷成为一个独特的景观。从传统的纸笔阅卷到网上阅卷,再到今天的机器智能阅卷,AI可以轻松解决繁重复杂的阅卷难题,大大提高阅卷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对试卷进行数字化扫描、格式化处理,转换成机器可识别的信号,机器就能按阅卷专家的评判标准,进行自动化阅卷,还可以自动检测出空白卷、异常卷,并给出最终的评阅报告及考试分析报告。原来三个月的工作,现在一周就能完成,而且更准确、公正。

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对“超脑计划”的阅卷工作进行了验证,结果是,在“与专家评分一致率、相关度”等多项指标中,机器均优于现场人工评分。

除了代替人工阅卷,人工智能还可以帮老师做批改作业、备课等重复枯燥的工作,不仅节省大量时间,还可以减少工作量。

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的进步,使得自动批改作业成为可能,对于简单的文义语法,机器可以自动识别纠错,甚至是提出修改意见,这将会大大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

今年两会期间,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提案中提到,科大讯飞的英语口语自动测评、手写文字识别、机器翻译、作文自动评阅技术等已通过教育部鉴定并应用于全国多个省市的高考、中考、学业水平的口语和作文自动阅卷。而基于国家“十三五”863“基于大数据的类人智能关键技术与系统”阶段性成果构建的“讯飞教育超脑”已在全国 70% 地市、1 万多所学校应用。

国外也有多个智能测评公司和实践案例。GradeScope是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一个边缘性的产品,它旨在简化批改流程,使老师们更专注于教学反馈。目前有超过150家知名学校采用该产品。MathodiX是美国实时数学学习效果评测网站,算法会对每一步骤都进行检查、反馈。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是世界上最大的私营非盈利教育考试及评估机构,已经成功将AI引入SAT和GRE论文批改,同人类一起扮演评卷人角色。

计算机科学家乔纳森研发了一款可进行英语语法纠错的软件,不同于其他同类型软件的是,它能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全文,然后做出判断,例如各种英语时态的主谓一致,单复数等。它将提高英语翻译软件或程序翻译的准确性,解决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问题。

虽然人工智能可以阅卷、批改作业,但诚如《信息时报》刊发的《推广“机器人老师”可为广大教师减压》一文所言:教育需要尊重“异质思维”,同样的问题,学生会给出差异化、个性化的答案;目前“机器人老师”在阅卷、批改作业的时候会有明显的局限性,可能更适用于客观题却不适用于主观题。

不可否认,最初机器是用来辅助人工教学的,未来的趋势则是人辅助机器,而这个过程会一次次重塑考、学、教、管的服务流程。未来,当进入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更像是老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越老师。

机器人当老师

城乡、区域教育鸿沟,择校问题,学区房问题,都是教育教学资源不均衡导致的,归根到底是优秀教师的稀缺,而智能教育机器人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工具。“机器人老师”不仅有助于解决师资不足和师资结构不合理等难题,还能大大缓解社会矛盾,促进教育公平。

目前国内已涌现出像魔力学院这样的创业公司。几年前魔力学院创始人张海霞从北大毕业时,她的毕业论文是国内最早对人工智能教学进行研究的学术论文,同时在上大学期间,她就已经是新东方出国留学部最好的英语老师。这种雄厚的技术和教学背景,让她成为国内最早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

“与大多数互联网教育领域的产品不同,魔力学院从一开始,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用人工智能机器替代老师进行讲课。曾经有很多投资人建议我们妥协一下,暂时用真人老师讲课,后面再一步步地进化到人工智能老师,但我们从来没有妥协。”张海霞说。

直到2016年3月,魔力学院第一个商业化的版本上线,企业开始有了第一笔收入,成为全球在人工智能老师这个领域第一家产品上线的创业公司,也是第一家实现了持续收入和盈利的创业公司。至今,在人工智能老师这个领域,魔力学院的相关产品仍然是惟一能从教、学、练、测各个维度提供人工智能老师教学的公司。

目前在新东方也开始这样的实验,教室里没有人类老师上课,机器人将重要知识点经过搜集和教学设计后,用非常幽默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很愿意听”。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认为,未来10年内,教师七成教学内容一定会被机器取代。不过,缺少人类老师的教学必然不完整,因为课堂教学不光是把知识点告诉学生,更需要对学生开展知识融合、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能力训练。对于这些思维方式的训练教学,机器人老师还无法胜任。“未来的课堂将是机器人智能教学、老师情感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及学生学习的三者结合。”

除了民办教育在积极引入机器人老师,我国的“福州造”教育机器人已在部分城市的学校开始“内测”,今后有望向全国中小学推广。这款教育机器人除了帮助老师朗诵课文、批改作业、课间巡视之外,还能通过功能强大的传感器灵敏地感知学生的生理反应,扮演“测谎高手”角色。一旦和“学生机”绑定,可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对于机器人老师,国外早有应用。2009年,日本东京理科大学小林宏教授就按照一位女大学生的模样塑造出机器人“萨亚”老师。“萨亚”皮肤白皙、面庞清秀,皮肤后藏有18台微型电机,可以使面部呈现出6种表情。她会讲大约300个短语,700个单词,可以对一些词语和问题做出回应,还可以学会讲各种语言。“萨亚”给一班10岁左右的五年级学生讲课,受到新奇兴奋的孩子们的极大欢迎。

教育是塑造灵魂的特殊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具有不同个性情感的学生,在价值观塑造和创新思维启发方面,“机器人老师”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尽管机器人老师不知疲倦,知识渊博,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加上它的特殊身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然而机器人永远无法完全替代“真正的人类教师”。

当老师们从繁重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实际上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上。比如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情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成为有美好人格和创新能力的个体。

实际上,老师充当的是一个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老师做的应该是“准备环境-引导孩子-观察-改进环境-再引导-退出-再观察”。极少干预和不断引导,让孩子能最大限度地拥有独立性、专注度和创造力。

机器人进课堂是大势所趋。不久的将来,人类老师将负责进行情感、心理、人品、人格上的健康教育和品德教育,以及各类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习方法的引导、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知识教育这部分,将会以“机器换人”的形式让渡给人工智能。这将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为除知识教育外的这些教学内容,需要由真正有能力的老师来传授。“老师要避免被机器取代,就要先避免自己成为机器。”

可见,教师需要快速适应现代化教学需要,熟练使用各类领先科技产品,提升综合素质,这将决定教师本人的去与留,更是教育希望与未来的关键所在。

个性化教育

因材施教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但在我国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来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真是说易行难。当传统思想与尖端科技相结合,因材施教的可行性有了大幅提高。人工智能介入后,个性化教育有两条实现途径。

一是构建知识图谱。构建和优化内容模型,建立知识图谱,让学生可以更容易地、更准确地发现适合自己的内容。国外这方面的典型应用是分级阅读平台,推荐给学生适宜的阅读材料,并将阅读与教学联系在一起,文后带有小测验,并生成相关阅读数据报告,老师得以随时掌握学生阅读情况。

Newsela将新闻与英语学习融为一体。通过科学算法衡量读者英语水平,抓取来自《彭博社》《华盛顿邮报》等主流媒体的内容,由专人改写成不同难度系数的版本。LightSail也是相同应用,不过它的阅读材料是出版书籍,它收集了适合K12学生阅读的来自400多个出版商的8万多本图书。

2015年底Newsela用户量超过400万,LightSail和纽约市教育局、芝加哥公立学校、丹佛公立学校等机构达成了合作,而目前我国没有如此规模、与官方达成合作的个性化阅读学习平台。

二是自适应学习。人工智能可以从大量的学生中收集数据,预测学生未来表现,智能化推荐最适合学生的内容,最终高效、显著地提升学习效果。当一个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题时,系统会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给出相关资料。系统知道应该考学生什么问题,什么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系统还会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保留学生信息,以便未来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帮助。

在美国乔治计算机学院,有一门课叫“人工智能概论”。这门课是艾萨克・格尔教授创建的。他有一个教学助理叫吉尔。这个课程的特点是以问答方式授课,学生提问,老师和助教回答。第一年就有大约1000多名学生参与,提出了超过1万个问题,其中40%的问题是由助教吉尔回答的。让学生惊奇的是,吉尔竟然是一个机器人,而且教了他们整整一个学期。格尔教授采用IBM沃森界面,创建了这个AI驱动的BOT交互系统,也开发了整个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智能教育的应用范文3

关键词:多元智能;多元智能教学;多元智能环境;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9-050-02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即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发挥出来。

一、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与潜能的多元智能环境

要想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就要针对他们的智能等的差异设计课堂情境,使他们自信、欣赏自己,认识自己的强项,能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长处。

(一)让多元智能教学走进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兴趣就是培养一种积极的学习情感,兴趣愈浓,追求得也就愈执着,学习效率也就愈显著。研究表明,不少在传统智能测试中表现不佳的学生,当课堂教学中运用了艺术、运动、音乐等活动时,竟然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这就表明这些可能在言语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呈劣势的学生,在视觉空间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肢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等方面却有着明显的优势,并能弥补其劣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构建多元智能课堂,如给文章配乐,上千年来,知识通过歌唱和吟诵的方式一代代传下来。在20世纪,广告商发现音乐可以帮助人们记住他们的产品。但是教育者们却迟迟意识不到通过音乐学习的重要性,其结果是,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广告音乐,却很少有与学校有关的乐曲,其实无论你教什么,都可以将它以说唱的形式,例如,我们在学习了《将进酒》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音乐,并且进行配乐演唱;学习了课文后,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概括编写,编成快板等形式,在课堂上传唱,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将音乐智能教学、肢体动作智能教学、视觉空间智能教学、自我认识智能教学与言语语言智能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更佳。音乐可以帮助人记忆,更可以使人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三)创设各种活动情境,给学生成功的机会,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体验成功是每个学生的共同愿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塑造的均等机会,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能显露头角,体验成功。为此,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活动情境,激发或支持学生进入学习的思维状态,如背诵、朗诵、演讲、辩论、读书、唱歌、舞蹈、讲故事、听讲演、画画、欣赏音乐、写作、访谈、合作学习、表演课本剧、设计手抄报以及制作手工艺品和小发明等。当然,活动的设计一定要顾及到学生现有智能水平的差异,要尽可能涉及一些不同的智能领域,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挫折多于成功,沮丧多于快乐,被群体冷落的学生,教师更要为他们提供机会和创设条件来体验成功,让学生享受到“智能公平”。

二、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各种智能组合的教学方法、专题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结构特点将多种方法优化配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培养学生的多种智力,真正做到“为多元智能而教”。这样安排设计教学过程,使多种方法有机结合,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了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又使学生的言语语言、视觉空间、音乐空间、音乐韵律、肢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智能都得到较好的培养。

多元智能理论为达成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借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将认知过程用于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进而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生存和养成健全人格。学生运用一系列的方法解决问题,其答案相应也是一系列的,也就是说方法和答案都是多元的。提出这类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有一定难度,因为语文学科首先就不像数理化那样有非常明确的方法和固定的答案,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是通过积累、感悟和潜移默化的熏陶。但是,总有一些相对明确的方法和答案等待我们的探索。例如,我在讲解《故都的秋》时,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古今中外的人都会“悲秋”?为什么作者说“中国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学生从季节变化、身体感受、风俗节日三方面回答了第一个问题,进而又从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君主专制制度、科举制度、封建礼教、战乱割据等角度解答了第二个问题,得出了多种多样的答案。从而实现了多元化思考。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方法和答案都是开放的,这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又进了一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提出这类问题并不困难,难在学生的解答,因为此时的学生已经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了。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这一类型的问题,往往是与多元智能理论相结合的。排演课本剧有利于提高学生肢体运动智能。肢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排演课本剧与认知发展、语言发展和情绪发展密切相关。学生排演课本剧的投入是全方位的,能够同时训练学生的肢体语言、口语和书面语,促进语言与肢体的配合,动作与表情的协调。演出一场课本剧,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能力。比如擅长表演的,就当演员或导演;擅长丹青图画的,就搞布置或化妆;会乐器的,就配乐、伴奏;懂电工的可搞音响和照明:会电脑的,就搞文字编辑或录像剪辑……这些工作无一不促进学生肢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增长学生才干,发展学生个性。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每一种智能的发展实际上都有其独特的轨道,有的发展得早些,有的发展的晚些。比如:自我认识智能,各人的感悟能力不一样就说明了这一点。不仅如此,在每一个个体身上,智力的结构组成也不相同,因此,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特别是一些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故事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不论是听故事、讲故事、编故事,他们都津津乐道。故事是语言最广泛、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上,我们往往把故事当成课堂上的娱乐活动,当成调节课堂气氛的手段,忽视了故事的语言性这一重要特点。认识了这一点后,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将一个个有鲜明故事情节的课文改编成丰富多彩的故事,让学生进行接龙,改编,辩论……通过故事情节,运用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智能。

(二)日记

传统的日记侧重于记录学生自己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日记的内容也多以语言表述为主,接触到多元智能理论后,我们将日记内容进行大胆改革,丰富了日记的内容。例如,日记不仅可以记录自己一天感受最深的,也可以记录教学方法对你的影响,还可以记录各科知识给你带来的困惑……日记的表现形式也可以丰富多彩,如:绘画、照相、剪报、歌词、数学题、摘抄等。

(三)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接到一个任务,遇到一个问题,让学生集思广益,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进行归类分析,思考评价各种想法,从而比较公正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意见;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交流、分离,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多种多样的方法,在灵活的活动方法中,学生的语言智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四)重视人际交往智能的培养

人际交往智能是指与人交往合作,准确辨别、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创设了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要让学生自愿组合,根据不同性格、不同学习层次,甚至不同生活环境、不同爱好、不同性别、不同能力进行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这样的学习形式强调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满生命的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智能。

(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创建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平台

智能教育的应用范文4

关键词:多元智能;教学模式;多元评价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重要内容。现行的教育模式重视学生智力单一性的培养,忽略综合素质教育(即多元智能)的培养,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潜能,以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多元智能的潜力,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呼唤有智慧的教育,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已成为当今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本文结合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从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两方面探讨多元智能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设计合理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多元智能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通常仅将智力范围局限在语文与逻辑方面,忽略智能的多元发展,造成许多具有其他方面的天赋与才能的学生受到了贬抑与忽视,采用单一的课程教法,以及“标准化”测验来对待所有学生,而忽视了个别差异的重要性,不利于学生的教育与发展。对职高生的教育而言,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因为职高生文化基础知识较差,长时间处于学习的劣势使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因此,在课堂上就经常出现老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台下学生自顾自,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枯燥,教学效率低下。“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可以轻松而有效率的,学习者本身也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发展,获得成就感。这就要求老师设计出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每个学生的差异,发展他们方方面面的智能。

在实际教学中,我多次采用多元智能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在教授高一英语Television:Good or Bad这课时,我指导学生课前做调查,研究学生看电视的时间及所看节目占的人数比,这是运用“逻辑—数学智能”让学生意识到电视对学生生活的影响;通过讲述现实生活中自己看电视所获得的得失经历,谈论电视的优缺点;听电视歌曲或学生唱歌展示一些好的电视节目说明电视的重要性,这是运用语言智能和音乐韵律智能来表达对电视的优缺点的进一步论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题为“Mobile phone,Good or Bad”的课堂辩论,反省如何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并充分利用好它们的优势,这是运用语言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处内省智能深化对待任何事物所应持的态度;通过讨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是运用“肢体—动觉智能”来自觉树立合作意识……这样,不同智能结构的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如下:

课程名称:Mobile phone:Good or Bad。

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此种模式,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和分析事物。

对学习者的预期成果:学生能以视觉、逻辑、语言或音乐等方式理解学习的主动性对学习的巨大帮助,并将之与他们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

教室资源或材料:展示受电视影响的事例、辩论材料、教科书、多媒体课件等。

学习活动:

语言——学生讲述现实生活中看电视的经历。

逻辑——数学——做一份调查,了解学生看电视的情况。

空间形体——设计或提供几条名言警句。

肢体——动觉——讨论或辩论,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音乐韵律——聆听歌曲放松。

人际关系——小组讨论对电视和手机应有的态度。

内省——通过课后写小作文,反省自己看待事物应有的态度。

课程序列:1.语言活动;2.逻辑数学活动;3.肢体—动觉活动;4.空间形体;5.音乐韵律活动;6.人际关系活动;7.内省活动。

二、充分发挥多元评价机制,以促进学生智能培养

发展多元智能的同时要有相应的多元评价机制来确认和支撑。长期以来,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纸笔测验手段。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极易导致学生片面、不健康地发展,极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造成心理问题,尤其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他们的优势智力不是用纸笔测验可以测量出来的,考试或智商测验在预测学生在学校的成绩方面可以相当准确,但在预言他们走出学校后的实际情况时却无能为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就需要有新的评价方式。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评价学生要善于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所属文化提供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主张采取情景化的学生评价方式。在英语课中运用情景化的学生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实施形式。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价。教学过程本身也就是一个评价的过程。因此,应把情景化的学生评价融入教学方法中去,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评价学生。比如在辩论、采访、小组讨论、社会调查时,都应该积极评价学生。二是进行专门以评价为目的的评价。评价者要根据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设置多种情景,让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能以自己的智能强项来展示所学。比如,同是学习一项内容,对言语智能强项的学生可以要求他进行口语表达,对空间智能强项的学生可以要求他进行一项活动设计,对音乐智能强项的学生则要求他进行演唱表演,对人际智能强项的学生则要求他组织活动或辩论等。让学生以自己的智能强项展示所学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然,情景化的学生评价方式,并不是多元智能评价观的全部内容。如多元智能理论还强调评价的主体多元,评价的主体包括:学生自己、同学、家长、教师、社区人士等。多元智能理论还主张使用多元智能档案袋来记录学生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郭福昌.多元智能在中国.首都师范大学,2004.

智能教育的应用范文5

一、 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加德纳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种教学中。这个理论强调的是人们生下来就有着各自互不相同的能力,并且也有着不同的智能组合,而正是由于这些智能组合各不相同,就决定了人们各自的智力水平不尽相同。从他的这个理论中,我们可以知道,人们的智能是存在相对独立性的,与此同时,各个智能之间还有着差异性,它是由人脑中不同的管理系统来协调或者管理的,基于这些原因,人们的智能就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别。比如说有的人对音乐具有更强的感官能力,这就表明这些人的音乐智能系统在其大脑中的位置较为突出。

我们将人的大脑分为左半球与右半球,其中,左半球一旦受到伤害,常常会影响人的语言功能,而音乐与空间等能力却不会受到很大伤害。反之,右半球如果受到伤害,就会出现与左半球受损相反的结果。这些不同类别的智能是独立存在的,但是也会经常一起组合起来去解决问题。所以,智能就是人们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应该在人们受教育的时候得到重视与发展。于是多元智能理论便应运而生,它所强调的是要注重学生的可塑性,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不同的特质,在英语教学中去发掘学生的智能特性。

二、 多元智能理论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 建立利于学生智能发展的教学环境

中职英语教学的模式一般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授课形式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听后虽然可以对一些基础知识进行掌握,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不知道如何去应用。所以,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第一个应用就是可以建立有助于学生智能发展的教学环境,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英语知识,还能让学生很好地使用英语,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中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中职学生自身的英语技能,以及其职业修养,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学习英语作为自身的爱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英语思考,最终的目标还是希望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与他人交谈。所以教师应当多注重培养学生的智能,创设出一些与实际情景相似的教学情景。例如,中职英语教师可以从英语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进行一些虚拟情景的设计,而这些情景一定要能够被学生所接受,然后借助这些情景进行下一阶段的英语教学。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在完成日常英语教学任务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英语思维,促使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英语。

2. 实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智能组合,而基于这些不同的组合,人们的天赋也各不相同。所以,在进行中职英语教学的时候,教师应当正确对待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那些基础好的学生,学习英语就显得很轻松,而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就会学得很吃力,这个时候,教师更要改变一些老套的英语教学方法,借助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满足中职英语教学的要求。这就要求中职英语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入手,进行分层教学。这是因为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如果强加给基础差的学生一些难以消化的知识,只会让这些学生加大消极学习英语的情绪。英语教师要从此入手,来设置难度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有梯度的教学目标,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分层学习,进而使学生的英语技能与知识储备有一个很大的提高与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特性与知识基础情况,以便在分层次教学时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层处理。

3. 根据智能差异性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智能教育的应用范文6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多元智能理论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关键内容

一般来说,每一个正常的人拥有的智能最少有八种。因为环境和遗传方面存在的差异,每个人在发展各种智能上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并且个体不同,也往往会利用各种不同方式对这些智能实施统合。在发展智能的过程中,文化是关键要素,每一种文化或者社会所评价的各种形式的智力,致使在发展智能方面个体出现了不同的动机,也造成在某个智能上某一社会群体的发展。

二、教育中体现的多元智能理论

教育工作体现出了极高的个别化。教育需要与每个学生的智能组型积极配合。各个学生拥有与之对应的心智组合,并且利用各种方法实行知识的回忆学习。教育需要帮助学生积极构建与自身相符的学习方案目标。教师对学生认知自己风格应当充分尊重,并且为学生制造机会使其对自己的学习实施管理。

三、高中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英语教师在开始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时,可以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潜能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可以作以下简单说明:

教学素材:(1)语言智能:课本、电脑;(2)数理逻辑智能:游戏、图表;(3)感知空间智能:多媒体设备、电影电视;(4)音乐智能:录音机、多媒体等;(5)肢体运动智能:师生自身;(6)人际交往智能:角色扮演所需物品。

教学方法:(1)语言智能:听说读写;(2)数理逻辑智能:实验;(3)感知空间智能:画图、目测;(4)音乐智能:唱歌;(5)肢体运动智能:演出;(6)人际交往智能:协作。

能够应用的教学手段:(1)语言智能:记日记、头脑风暴;(2)数理逻辑智能:数字游戏、比较、逻辑顺序排列;(3)感知空间智能:联想、绘图思维;(4)音乐智能:播放音乐、学唱歌曲;(5)肢体运动智能:游戏、戏剧表演等活动;(6)人际交往智能:辩论和模拟竞赛等。

下面以Cultural Relics为例详细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写出主题。英语教师应当充分理解课本内容,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一个主题进行关注,最后写出这一主题目标:言语、逻辑数学、人际、空间、音乐、肢体运动、自我认知。

2.指出问题。在设计课程时围绕一个主题或者话题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建立一个中心,紧密联系一个主题。言语:使用怎样的书面或者口头语言?逻辑数学: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把数字、分类、计算进行引入?人际:如何促使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分享或者是集体模拟?空间:如何对素材、色彩、图表艺术进行应用?音乐:如何很好地应用背景声音或者音乐,更好地在旋律框架内引入教学关键内容?肢体运动:如何很好地应用动手或者肢体练习?自我认知:如何激起个人的记忆感受,或者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

3.选择方法。(1)语言智能:讲解故事、分析讨论;(2)逻辑数学智能:批判性思维和分类;(3)交际智能:融入集体合作学习;(4)空间智能:电影、多媒体播放、视觉表演;(5)音乐智能:使用歌曲;(6)肢体运动智能:表演。

4.头脑风暴。头脑风暴的重要原则是举出课堂教学中所能联想到的任何事情,这样做可以对教师的思维进行刺激,积极开拓教学思路。(1)语言智能:要求学生讲解相关的世界文化遗产的传说;让学生听某些地方的简介,告诉学生联系一些关键词语猜测地名;要求学生创造一个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海报;展开讨论。(2)逻辑数学智能:鼓励学生对某地的文化遗产的新闻报道进行阅读,让他们写出一份研究目前文化遗产的报告。同时分类全部文化遗产保护时产生的问题,以便获得解决方法。(3)交际智能:把学生划分为每组4人的小组,彼此协作,科学分工,明确任务;模拟访问相关学者专家。(4)空间智能:教师使用投影机对某些文化遗产的典型图片进行播放,要求学生制作世界文化遗产标志图并且对全部地点进行标注。(5)音乐智能:将各个主要的文化遗产名称编写成歌词,填写学生比较喜欢的歌曲。(6)肢体运动智能:要求学生对某些文化情况进行积极考察,并且利用小品的方式对社会上不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的现象进行体现。(7)内省智能:安排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并且踊跃进行发言。

5.确定活动。通过以上操作,选择在教学中具有可行性的活动,例如,综合教学相关条件确定具体教学措施。

6.组织教学。每一种智能都紧密联系着我们的感觉器官,可以通过其与感官感受联系,激活具体化的智能进行练习。所以,综合教学重点内容,可以根据智能发挥的作用,划分教学过程为若干步骤:(1)唤醒智能:学生为全班介绍搜集的文化遗产资料,教师将一些文化遗产的图像在投影仪上进行播放,同时要求学生猜测资料信息是哪些文化遗产。(2)扩展智能:在Speaking环节要求学生分析文化舱中的物品是什么。让学生自己设计一期有关文化遗产的海报。具体内容为三个课文中听力部分的cultural sites,以及宣传圣彼得堡的旅游册,需要图文兼并。(3)迁移智能:课下划分学生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多个小组,使他们彼此协作,申报一个自己喜欢的文化遗产,并且利用模拟场景,促使学生朗诵材料并讨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