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国有企业 资金管理 使用控制 创新策略

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保障,否则企业的资产就无法形成,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也就难以进行,更别谈发展,国有企业亦是如此。资金是国有企业的血液,国有企业的正常运作离不开资金这个纽带。资金管理与使用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是对国有企业的现金流、资金结算、资金调度和资金运作等方面进行的系统化管理,涵盖了国有企业资金运行的全过程,从资金的计划(预算管理),资金的来源(筹资管理),资金的流向(投资管理),到资金的运转过程(现金一存货或应收账款),再到资金的分配。它既包括了资金在企业内部的划拨、使用和分配,也包括了企业内部与外部的资金联系,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极为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方面出现存在一定滞后性,必须对其进行改进与重新,从而强化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与使用。

一、资金管理与使用的特点

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是以提高资金周转、实现资金增值为目标。在资金运转过程中,各种不同形态的资金相继以相对独立性的运作参与企业再生产过程。资金运作应带来一定的价值增值。因此,企业的资金管理,必须以加速资金周转和实现资金增值作为控制的行为目标,对资金供应的及时组织,保证其周转通畅无阻,并合理节约,能够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价值增幅。

二是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以资金计划或资金预算来实施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控制标准来进行控制,以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

三是企业的资金管理与使用必须以资金和物资二者相结合的运行为控制对象。资金的货币表现即是物资,企业资金运动是随着物资运动而产生的,资金的使用同物资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资金运动是以价值形态表现企业的再生产过程,而物资运动是以实物形态表现企业的再生产过程,二者的关系既一致又相背离。

四是资金管理必须通过相应的控制手段对资金运动实行经常性的监督与检查,及时纠正偏差,防范未然风险。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资金管理与使用的重要性

在我国,财务管理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在改革开放之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基本都是国家拨款建立,生产经营后的利润又上缴国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更多的被国家财政职能所代替,财务管理水平较低。到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环境转变,国有企业有了一定的自、经营权,财务关系也细化、复杂化,这使得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显现,国有企业的发展需要财务管理提供支持与服务。

在经济日新月异的今天,国有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经济关系的越来越复杂,资金成本更是不断攀升,每个企业都在向企业管理要效益要发展,资金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稀缺资源,其地位可见一斑,现代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的基本要求是高效、安全、标准、内控和信用这几种价值观,成功的资金管理可以帮助国有企业最大限度减少资金存量,缩短企业资金的周转周期,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资金管理与使用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资金管理是指企业对未来一段经营时期所需资金的来源和使用进行预算、调整、控制、考核等工作的总称。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在逐渐进入市场经济时代,我国的国有企业将面临日渐复杂的市场环境,国内企业的相互竞争,国外企业的入侵使得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水平的高低在这样的环境下显得格外的重要,资金管理水平高的企业能够利用合理的资金管理方式规避资金使用风险、有效控制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特殊时期尤其是在经济转型时期甚至于关乎国有企业的生死存亡。

三、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现状

(一)缺乏资金管理的内部环境

受计划经济影响,许多国有企业管理层的价值观和管理风格延续改制前的"官本位"观念,形成了重人情、多变通、关系导向的内部环境,董事会的职责不明确,内部人控制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决策权和经营权不分离导致企业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治理结构的不健全也决定了资金管理责任主体的不明确,造成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内部驱动力不足,缺乏主动进行资金管理和使用控制的意识。资金管理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国有企业整体资金管理的水平,如果对此不加强对重视,势必造成国有企业内部资金管理的责任不够明确、资金回笼延期、资金被挪用等现象的发生,这将给国有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二)资金管理分散,使用效率低下

部分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分散,没有形成合力,国有企业整体资金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资金有沉淀,调剂额度不足。各项目与业务开展资金需求及冗余程度不一,内部闲置资金无法充分调剂,系统内存量资金不能有效利用,造成资金的沉淀和浪费,导致资金整体利益的损失。

特别是一些国有集团企业由于下属子、分公司众多,银行账号较多,成资金分散,总部无法及时了解资金的全盘状况。各级下属企业经营地点多面广,开户的需求多样,管理方式不一,部分地区的小规模子分公司、驻外办事处甚至还处于手工管理的阶段,国有集团资金管理信息集成管理非常困难,不能及时准确地为各级公司的资金管理决策提供信息。许多国有集团资金信息基本靠各级单位层层汇总上报,存在信息汇总缓慢且严重滞后、一些单位汇总缺失等因素,资金信息也不准确,无法为公司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资金信息。国有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难度大,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下,集团汇总资金呈现存款、贷款“双高”现象。成员单位间资金分散,管理水平不均衡,资金预算和资金监控很难实施,资金风险管理无法有效开展。

(三)管理工具和手段落后,缺乏强有力地信息技术支持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实施了电算化信息系统,但是往往局限于某一个业务环节或部门中,如单单应用于会计核算环节,尚不能形成企业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缺少ERP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合同系统、OA系统等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甚至现有国有企业管理只基本实现了简单的电算化,信息的准备性、安全性、完整性、全面性、共享及互通受到制约,带来信息的不对称以及沟通成本较大。造成工作效率低,时效性较差,国有企业无法利用现有的信息系统实时动态掌握单位资金状况,资金管理涉及大量的动态信息,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与保障,实现资金管理目标尤其是动态的资金管理目标,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就会成为空谈。

四、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创新策略

在当今新的经济时代背景下,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让国有企业在新的竞争中存续并得以发展,就必须从多角度强化财务管理,突出资金管理与使用,随着新的形势发展也需要建立新的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创新策略。

(一)资金管理预则立

凡事预则立,资金管理与使用也是同样,所以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要建立预则立的新理念。即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要与业务发展紧密联系,不能因为受到资金紧缺的限制而错过最合适的发展机遇,其次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要注重资金使用风险的管控,清晰把握资金流向,第三要统筹安排资金计划,尽量降低所需资金的资金成本,富余的现金也要考虑其经济效益,合理安排,创造较高的资金效益。

精细化的管理给国有企业管理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资金管理方面同样我们也要求精细化的管理,并开始逐步强调。为了实现资金管理的精细化,就需要专业的人员为我们提供专业的管理,在兼顾企业整体资金链和现金流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未来一段时期的现金流向和流量做出准确的分析和预测,便于管理者做出更合理的决策,这样的预见性可以帮助企业控制风险、创造利润。

要想准确的把握国有企业的现金流必须掌握企业的业务信息流,资金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与业务流吻合的资金计划的编制和资金收支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资金管理一体化就必须提高企业全面预算的能力,提高对业务流、资金流的预测能力,并实现用信息系统实时监控业务流才资金流,适时地削峰填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利用财务集中管理,加强资金归集与利用率

大型的国有企业集团都想要推行财务集中管理,因为财务集中管理的模式有利于实现资金管理的高度集权,尤其是在投融资方面,进而规避财务风险,其次财务集中管理便于对国有企业资源进行集中控制,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再次统一财务会计制度,完善内部控制机制,既有利于全面控制财务风险,还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务集中管理并非单个层面的集中而是财务管理层面和财务执行层面的双层集中,必须两个层面的集中才是真正的财务集中管理。

资金成本越来越高且融资难度大的情况下,资金短缺会让国有企业面临风险。如何有效的利用资金这种稀缺资源,让资金获得最大效益,是国有企业管理者或者是财务管理者需要关注的问题。所以采用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加强国有企业的财务集中化管理,实现企业的内部银行管理,可以大大降低企业成本,降低成本就等于增加了企业财富,实现有效的资本配置,盘活企业的剩余资金,另一方面积极开发各种增值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

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国有企业集团各分公司,子公司下个月的资金计划在每个月的月底汇总提交母公司,由母公司根据公司资金使用制度和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做好资金的平衡,统一规划,每周举行一次由资金管理部门组织,资金使用部门参与的例会,严格审查和批准分公司、子公司的资金使用计划,做到优化企业资金配置,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求集团中的所有子公司、分公司都在国有企业集团公司下统一开立资金结算账户,将资金结算账户集中于国有企业企业集团接受统一的监管。

分公司、子公司统一在国有企业集团总公司开立账户,并将分散在各个子公司、分公司的银行账户进行统一管理。首先,从分公司、子公司银行账户中的结算活动我们可以及时的掌握并监管着下属企业的资金流向,并由资金流向看出下属企业的经营状况,其次国有企业集团公司能及时掌握公司内各个账户的资金流量和流向便于集团公司充分发挥管控能力,监控资金流动的同时帮助下属企业发掘和完善管理重点、难点。

(三)推动信息化建设,构建资金管理平台

企业管理已经进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益,所以未来国有企业资金管理的趋势也是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的财务信息系统要能满足预算、核算、资金管理、财务分析等的需求。通过信息化平台的运用不但对国有企业已经发生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准确的记录,更重要的是能够利用系统内的数据对国有企业未来的业务流和资金流做出合理的预测,并能够实时进行分析。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平台的建成能够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集成,使集团总部和子公司、分公司都集中到统一的平台工作,采用固化于系统内的统一流程,资金管理平台建立时应该将资金管理延伸到业务源头,将业务与财务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并将关注点由静态的资金收支总量延伸至动态的资金收支的流向和流量等关键要素,对资金的每笔收支进行实时监督和控制。

(四)利用全面预算,强化资金预算管理

强化资金预算管理是提高国有企业财务及其资金管理的重要措施,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反应企业经营过程中优缺点及发展趋势。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国有企业管理者可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和资金需求预测来挖掘资金使用的深度和广度,根据企业短期和长期的资金需求来动态的评估企业整体资金状况,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使用过程进行预测、跟踪、监督和评价管理,通过资金预算来监督资金开支进度,有利于资金开支的控制,确保财务活动的有序进行,避免财务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

尽可能的提高资金周转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得以发展。

在国有企业内部资金全面预算实质上也是对企业整体运营情况一种动态监管,对资金预算的整体把握能确保企业经营最大限度的实现战略目标,对资金预算执行的监控,有利于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及时调整战略规划,对资金预算的有效评价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控制作用,及时纠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金管理的层次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优劣。良好并适合国有企业发展的资金管理与控制可以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长盛不衰。本文从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入手,系统地讨论了资金管理体系及其对国有企业的重要性,指出了我国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并提出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的创新策略,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使用控制水平,以保证国有企业的良好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峰.浅谈国有企业资金管理与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2,08:70-71

[2]张蓓.浅论提高国有企业资金管理效率的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5,06:141+143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企业年金 信托制度 信托型企业年金

我国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于1979年,相对于其它各类金融业务而言,我国的信托业务规模一直比较小,经营状况较差。为了有效地控制和化解风险,国家从1999年开始用3年的时间对信托公司进行了5次的整顿,整顿后,全国的信托公司数量从原来的300多家降为80家,但是,这些保留下来的公司仍然因缺乏独具特色的经营主业,经营优势不明显,目前发展大都还处于停滞不前的地步,成为我国金融业所含的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4大行业中发展最为薄弱的“短板”。

2004年5月1日,我国《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两个《试行办法》)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契机,对我国企业年金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将起重要的促进作用。两个办法都是建立在信托关系的基础上,确定委托人和受托人之间是一种信托关系,从而为我国信托业经营企业年金业务同时也为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信托型企业年金制度是现阶段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最佳选择。

企业年金制度概述

目前,世界上企业年金的法律组织形式主要有信托型、契约型、内部型、公司型、互助型和基金型等形式。信托型年金主要流行于英语语系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澳洲和爱尔兰及英国的一些前殖民地国家,我国香港地区采取的也是信托型年金;而欧洲大陆国家采取的则是互助型、内部型和公司型等企业年金形式。

美国、英国和欧洲大陆的有些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年金制度,其实施的效果大相径庭,对资本市场的要求或发生的作用也截然不同。

信托型企业年金

实行信托型企业年金制度的代表国家主要是英美等英语语系国家。信托型企业年金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发起人雇主的利益与受益人雇员的利益相分离。立法保护受益人利益,受益人的获利目标至高无上。在养老基金资产的管理与投资过程中,各种专业化金融机构的内控与外控措施和结构不断得以优化,它们各得所需、各享其利,不断发展成熟,为资本市场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由于信托制度的这些特点最适合企业年金发展的要求,它对企业年金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企业年金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

契约型企业年金

荷兰是实行契约型企业年金的代表,其特点是提供商是混业经营的金融联合体,它们直接与企业雇主取得联系;董事会成员间相互兼职,许多最大的养老基金既是金融业的消费者,同时又是金融服务提供商;而账户管理服务和投资管理服务在许多情况下也都是由同一个金融机构提供的。因此,年金的独立性和安全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和影响。

公司型及内部型企业年金

瑞士是公司型企业年金制度的代表,而德国则是内部型企业年金制度的代表。在这两类企业年金中,养老基金与银行和精算公司具有长期的业务关系,作为发起人的雇主,其本身对养老基金金融服务的提供就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年金的各类管理主体不能象信托型企业年金的管理者一样,通过委托代理协议对年金进行独立自主地操作和管理,年金运作对金融创新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有限。

从各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美英等英语语系国家的年金制度非常发达,资本市场也很发达;相比之下,欧洲大陆国家的情况就逊色一筹。这与这些国家实行不同的企业年金制度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信托型企业年金的制度选择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一切,甚至包括公司的治理结构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目前我国的年金制度还几乎是空白,覆盖率仅为参加强制性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人口的5%-6%,加上我国的资本市场又不发达,在这种情况下,信托型年金制度应当是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第一选择。

信托型企业年金制度比较优势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信托制度的特点最适合企业年金计划运行和发展的要求;并且,信托型企业年金制度能够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实现良性互动,信托投资公司管理企业年金具有其它类型管理主体所没有的独特优势。

信托资产受法律保护,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安全性高。我国信托法规定信托财产独立于委托人和受托人财产之外,企业年金一经信托,即具有债务免追索和破产隔离功能,不受委托人、受托人自身经营状况好坏的影响及债权人的追索,使其能在相对封闭、安全的环境下运行,保持了信托资金的相对独立性,安全性高。而如果通过商业保险则无法回避通货膨胀和保险公司倒闭的风险,而且一投定音,中途无法退保。通过年金信托,主动权则掌握在资金所有者手中,可以在合同设立时,事先商定当信托公司所做的投资净值低到一定水平时,资金所有者可以把资金转到其他信托公司。

信托资产能发挥专家理财的专业优势,投资收益稳定。信托投资公司是专门从事资产管理的专业金融机构,借助于专家理财,能够灵活利用各种资金运用方式和渠道,以稳健的投资组合来管理资金,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多层次的投资需求,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多元化投资,谋求良好、稳定的投资收益,确保企业年金实现长期、稳定地保值增值。

信托资产具有独特的合同管理优势,能够满足企业年金个性化设计和操作复杂的要求。“信托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结构弹性,既能满足年金“长期性资产管理”的要求,又可根据管理协议及时调整合同事项,比如员工人数、参加金额、年金进出、领取时间、退出等,实现流动性、灵活性和长期性的完美结合。 信托型企业年金的多样化投资要求,促进金融创新,催生并刺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繁荣的资本市场又会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从而带来更加可靠的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从英语系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信托型企业年金制度在造就一大批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的同时,极大地刺激了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的创新,促进了资本市场的繁荣发展,信托型企业年金与资本市场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信托投资公司经营企业年金的业务发展重点

企业年金信托是以信托的方式管理企业年金的制度模式,根据有关法律,信托型企业年金资产是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帐户管理、托管人、投资管理人和其他任何为企业年金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法人或机构的资产。由信托公司管理和运用企业年金,可以充分发挥其投资领域广、风险分散的优势;同时,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也可解除员工对企业破产或解散后资金安全性的忧虑。

那么,信托投资公司如何拓展企业年金业务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呢?笔者认为:可以在托管人、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三块业务上实现“一条龙服务”,从而谋取经营效益的最大化。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民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一、 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的民营企业也趁势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政府的扶持下,由家庭式小作坊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已做大做强成功上市的例子也不少。但我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管理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资金管理方面的能力让人担忧。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缺乏健全的机构设置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此外,之前的经济危机等原因致使银行收紧银根,提高了贷款的条件,许多民营企业因此陷入资金链断裂的窘境。因此,探讨我国民营企业现存的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加强民营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对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 民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概述

营运资金也称营运资本,主要分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资金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资产的变现和盈利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只有高效的管理资金,做到效益最大化,才能在现今激烈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但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不够重视资金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大影响作用,缺乏高效管理资金的专业人才和专业能力。

资金管理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通过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减少企业现今流入与流出的不同步和不匹配性,进而减小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遇到的不确定性,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有效地循环周转;二是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企业的营运风险。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企业流动资产、流动比率及净营运资金的管理控制,保持企业良好的偿债能力。同时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喝存货的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能力,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 我国民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资金管理意识薄弱,管理者素质不高

我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的权利过于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而这少部分掌握权利的管理者自身素质普遍不高,任人唯亲现象比较严重,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大多数的管理者是凭借主观的陈旧思想管理企业,财务人员的缺乏基础的业务水平,同时相应的财务硬件投资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资金管理系统,缺乏资金管理制度。不能建立起资金的有效估算,片面追求产品的产出,容易造成资金链的断裂。

(二) 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低下

我国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重销售、轻财务的现象,认为销售才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实际利润的部门,不注重日常营运资金的管理,盲目地追求生产和销售,缺乏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信用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长期居高不下,同时材料等的预付款又占用大量资金。过多的产成品积压也占用了大量的营运资金。这样就导致了表面上企业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实际上企业已面临“无米”的尴尬境地。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三) 内部控制缺乏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有家族式经营发展而来,内部控制制度往往不受重视,有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私自挪用资金侵占资产现象也较为严重。尽管一些民营企业也设计了内部控制制度,设置了审计监督的部门,但在实践当中大多只是发挥了“摆设”的作用。由于未能形成健全的内控制度,企业无法准确地预测和监督资金的占用情况,这就造成了一方面资金被大量不合理的占用,一方面许多较好的投资项目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

(四) 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部融资度不足、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过高及融资结构不合理等。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民营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稳定性较差,平均寿命短,落后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及较弱的抗风险能力等。这些都直接使得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所以在向传统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存在较大的困难。同时,民营企业还存在着信息透明度小、信用缺乏等问题,这就更加加深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抵触心理;2、银行等对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歧视性。没有为民营企业专门设置的贷款技术,为了防范他的信贷风险由一味地要求增加抵押或是上调贷款利率等,这些又加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3、政府方面的原因。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金融服务机构较少及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这些都在客观上影响了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

四、 应对策略

(一)增强资金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者素质

管理者首先要意识到资金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改变自身的陈旧观念及时更新财务知识,同时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为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创造成熟的主观条件。其次,通过利用财务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研究,是企业的营运资金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率。

(二)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

民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建立起其特有的企业文化,打破或预防形成管理者“独大”的情况。其次要加强营运资金运转中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的分析工作,对工作总结后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资金的管理。

(三)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首先,应该从企业自身出发,解决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使资金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从内部缓解资金带给企业的压力。同时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增强其信息的透明度,让银行等金融机构提高对企业的信任,改善银企关系;其次,银行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创新融资工具,简化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审批程序。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完善政府的融资服务体系。

五、 结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的作用和地位越发显现,同时其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也越发激烈。只有完整地解决资金管理这个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民营企业才能再今后的国际大环境背景下,展现其不可忽视的实力和作用。(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资金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概述

(一)资金管理概念

资金管理是对企业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进行计划、控制、监督、考核等工作的总称,它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进行资金管理就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资金进行统筹,调节资金流量、流向,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满足企业投资需求,为企业创造效益。资金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组织资金供应,保证生产经营活动不间断地进行;不断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节约资金;提出合理使用资金的建议和措施,促进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在管理体制、经营方式、风险管控等方面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特殊性,其资金管理普遍存在管理分散、计划效应、预算管控不严、“存贷双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因而,加强国有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有企业集团加强资金管理可以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目标:第一,资金有效均衡地流动,资金的流向是否正确,通道是否顺畅是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有效管控资金有利于资金流向既定的方向和目标,实现资金的均衡,是资金管控的核心;第二,帮助企业集团统筹资金调控,在集团各子公司、各部门之间实现按需分配,降低财务成本;第三,帮助企业集中资源优势,在银行授信、多筹资渠道等方面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第四,可以保障资金安全使用,降低资金滥用、不明流向、舞弊等风险。

二、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通常投资规模比较大,需要的资金量大,对资金管理要求高。强化资金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及时解决资金管理和使用中的问题,使得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缺少资金规划

不少企业缺乏合理的战略规划,尤其是国有企业,长期依附于政府,以政策为导向,没有建立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规模不明晰,有的甚至盲目扩张,进而资金的使用缺乏控制,盲目的投资,大量资金投入到风险不可控项目,增加了企业资金使用风险,没有合理地安排资金筹集计划,缺乏资金成本管控意识,增加了企业的经济负担。

(二)资金管理制度不规范

资金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部门的有效协调与合作。但是,国企改革进程缓慢,国有企业发展速度慢,对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普遍较弱,资金使用效益差。国有企业往往资金管理制度不规范,各下属部门对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资金管控意识,过分强调自己的利益得失,没有对结果负责的意识,使得资金使用无效率。资金审批流程不完善,资金管理规章制度流于形式。

(三)资金管理方式落后

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向集团化发展,传统的资金管理方式过于单一,已很难满足集团化企业的发展需要。集团公司往往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拥有众多下属公司,缺乏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各子公司各自为政,企业集团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缺乏资金流动性,往往造成有的公司资金闲置,不能充分利用,有的公司资金不足,需要依靠外部筹资的情况,增加了企业额外的财务支出,致使整个集团公司负担较高的资金成本,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

(四)资金筹集方式复杂

随着金融业改革和企业多元化发展,企业集团内部资金需求加大,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降低融资成本成为国有企业资金筹集的发展方向。但是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方式也为企业的资金管理带来了困难。银行授信、股东注资、发行债券、复杂信托,各种租赁业务五花八门,企业如何在多种筹资方式中选择资金成本低、条件适中的筹资方式是一门大学问。即便同样是银行授信,不同银行规则不一,也要通过多方比较谈判才能确定最佳贷款。日益复杂的筹资方式加大了国有企业资金管控的难度,很难对其评估与控制。

(五)资金管控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中对资金管理的评价不到位、不全面,大部分的企业仍以利润额和利润率作为企业业绩评价、领导考核的主要标准,忽视了净资产收益率、资产周转率,使得很多企业出现国有资本回报率低,甚至低于企业资本成本的问题。这种弱化资金使用效率的绩效考核体系淡化了资金管控力度,很有可能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不利于国有企业转型,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三、完善企业资金管理相关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针对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首先应建立完善的适合企业发展的资金管理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既定的战略规划,建立完善资金的授权、审批、执行、监督等管理制度,要明确各个层级的级别权限及岗位职责,在企业资金筹集、投出、运营等方面加强内部控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资金活动,形成有效的内部牵制,保证资金安全,提高使用效率。对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专项资金应分项管理,切不能相互挪用,混为一谈。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平台和财务管理软件已逐步成为优秀资金管理模式的有效载体。借助ERP系统优势,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效率,强化资金监管势在必行。ERP系统强化了企业各环节的联系,简化了业务程序,提高了数据信息的交流,这就可以实现资金流在各个业务环节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强大的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及时调控调拨资金,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节约资金使用成本。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领导层应重视信息化管理,资金管理部门要及时掌握信息技术,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建立适宜企业发展的信息化资金管理模式。

(三)实施全面预算管控资金

越来越多的企业做大做强,集团向多元化发展,对于国有大中型集团企业,实施全面预算是推动其发展的有力保障。以预算控制强化资金收支,从采购、生产、销售、投资各个环节加强资金管理,对于资金预算的使用、编制、审批、执行及考核严格管控。在预算内,统筹安排资金筹措使用,使得资金进出有据可依,可以防止浪费,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实施全面预算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于偏离预算的收支查明原因,必要时调整预算。每年末,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及时掌握企业集团整体的资金收支及分布,向公司管理层及治理层提出资金筹集使用状况报告,据此更加合理地规划资金,为下一年度资金规划提供合理依据。

(四)拓宽资金融资渠道,降低筹资成本

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资金来源通常是政府补助和金融机构贷款。同时,企业也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可以通过应收款项、长期资产质押,融资租赁等形式从自身资产发现融资渠道,也可以发行债券、寻求民营企业融资合作,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考虑风险投资、股权融资等多元化创新方式。在融资渠道上注意长短期贷款相结合,建立预警机制,依托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同时注意控制财务风险,降低成本,筹集资金。

(五)强化资金管理有效监督

首先,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严格监控投融资事项的事前审批、事中执行和事后评价,重大的投融资项目一定要集体决策。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认真梳理日常的采购、销售、库存、费用等环节的资金使用流程,建立可以实时监控风险的预警机制。其次,加强企业的内审职能。企业的内部审计是严格监督、考核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强化监督约束机制,使预算取得实效的保障。国有集团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变过去的“事后监督”为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实时监督,围绕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年度预算,对公司资金流向、财务状况实施全过程跟踪和监督。

总之,国有企业要加强资金管理,盘活资金存量,利用信息技术、全面预算等手段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作者单位为青岛高新区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杨安富.实体投资风险管理[M].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

[2] 张巧兵.对国有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策略分析[J].财经纵横,2014(8).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长期停留在简单的记账和管账上面,这对于国有企业确立现代企业制度,将产生不利影响。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下,厘清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任务和目标、发挥财务管理对于企业战略的支持作用已经成为国有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一)真实反映企业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准确记录企业收支情况,根据会计科目归结为账目,并生成会计报表,通过会计报表来反映企业的资金、资本情况,为企业评价生产经营行为、明确发展方向,提供决策依据。评价财务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是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只有同时具备这些要求的财务数据才能为决策提供较为准确的参考。企业以实现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决策,而决策必须以财务数据为支撑,因此,财务管理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二)负责融资和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财务管理的另一核心功能是掌管企业血液――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有效的财务管理可以根据企业战略和生产经营发展需要,提前筹划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财务管理部门能够通过各种融资手段筹集资金供企业使用,同时还能够通过财务数据来分析企业的资金使用成本和效率,从而在分配和使用资金时为企业提供重要参考意见,以保证企业正确合理的使用资金和资金链衔接顺畅。

(三)加强内部控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的资产和资金归属于财务部门管理,因此加强资金控制,避免浪费或资金流失成为财务部门的重要职责。财务部门对企业资金和资本的控制,主要是利用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作为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内容,能够有效监督企业的各类资金使用,达到节约开支、避免浪费的目的。

二、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目标定位不准确

从目前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目标定位不准确,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以偏概全,分不清主次,不少国有企业以基本的财务收支记录和账目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在内部控制和投融资方面则发挥作用甚微;二是忽视资产管理,不讲求提高资产资金的使用效率,很多国有企业依赖思想较为严重,在思想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缺乏资金的时候首先想到找上级主管部门,没有想到通过转让或抵押等方式去盘活自己手上的资产获得资金。

(二)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执行效果差

由于在财务管理上目标定位的偏差,不少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内控制度建设上也出现了抓小放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常规的一些报销和审核制度较为完善,而投资、融资管理和监督办法,以及大额资金使用制度等一系列内控制度缺失。这样一来,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重大风险。另外,还有的国有企业虽然制度了相关的内控制度,但是在执行上却存在有制度不执行,领导意志超越制度规定等问题,或者内控制度只讲形式不重实质形同虚设,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制度根本无法落到实处,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三)企业投融资管理落后

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的成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为了筹集资金,企业必须积极作为、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受管理体制和意识的影响这方面是多数国有企业的弱项。国有企业班子成员大多来自于政府部门,部分领导市场经济意识不足,遇事喜欢请示上级主管部门。企业机关作风严重,管理因循守旧,既怕担责又不充分授权,导致内部决策程序冗长,特别是投融资项目。国有企业受限于内部决策机制和薪酬平均主义,致使企业缺乏实质性的创新环境,企业活力不足,导致大量国有企业守着优质的资源却日趋衰落。面向市场进行传统银行借款以外的融资对于不少国有企业来说,既缺少动机也缺乏经验,所以国有企业在投融资管理上远远落后于股份制企业或私人企业。

(四)财务部门整体业务能力较弱

国有企业财务部门整体业务能力较弱的根本原因在于,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能力不强,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国有企业在用人上往往体现领导意志,容易受到各种关系影响,最后选用的不是能力强而关系硬的人;二是因为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方向和工作内容局限,财务管理人员长期从事的就是记账管账工作,没有从事过投融资等重大财务管理,缺少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和锻炼。

三、改善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人才选拔,明确财务管理目标

人是推动一切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只有选好人用好人,才可能推动工作开展,实现工作目标。因此,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取得实效,必须加强相关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在财务管理人才的选拔上,必须排除干扰,坚持按“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财务管理理论知识扎实、管理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过硬、个人品质良好的人员充当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在财务管理人员的使用上,既要大胆授权又要加强监督,使其充分发挥工作才干,对其收入要纳入企业的薪酬管理,严格按照实际贡献来确定和发放。另外,国有企业还要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和定位,要把内部控制和投融资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大目标任务,纳入目标计划,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进行落实,在年中和年底,还要对这几个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总之,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发挥其功能,必须在工作目标上走出过去的既定模式,把现代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要求纳入工作日程,坚持目标导向,为国有企业的资金管理发挥作用。

(二)加强内控制度建设,提高财务监督能力

内部控制作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监督资金使用、规避企业风险有重要意义。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首先要做好制度建设,内控制度的建设主要要求三点:一是可行性,财务管理部门在制定制度时必须根据上级相关规定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制度要有可操作性;二是严密性,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管理对象是资金和资本,而资金和资本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国有企业在内控制度建设上必须注意严密性,对应该管理和监督到的地方必须详细规定,明确工作责任、工作程序;三是避免重复和繁琐,制度建设好坏的衡量标准之一是是否简便可行,好的内控制度在程序上简单适用,在管理上又得恰到好处,既能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又能有效发挥作用。除了内控制度建设以外,国有企业还必须重视制度的执行,没有落到实处的制度是不会产生作用的,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在制度执行上必须不遗余力,随时监督制度执行情况,并将财务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企业内部的考核,对于拒不执行或执行制度不到位的部门和人员要给予惩罚、对于执行制度得当的部门和人员要给予奖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制度落地,才能真正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

(三)加强企业投融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为了实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功能,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需的资金问题,必须加强投融资管理。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要随时掌握企业的资金状况,并对企业的资金需求有一个比较详细和准确的计划。对于企业资金不足的,财务部门要积极利用企业的资产来筹集资金。同时,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还要掌握相关业务技能,通过股权融资、无形资产入股等方式来为企业发展提供条件。在对外投资风险的把控上,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要积极介入,把握好投资结构,加强事前、事中监督,落实好各项监控措施,控制好各个阶段的资金投入,并监控好相应的工作进度。对已经产生回报的投资项目,要及时回收资金。为了控制好对外投资项目的风险,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针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经济审计,以保证将风险降低至最小。

四、结束语

为了解决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国有企业必须多管齐下,选拔相应的人才充实到财务部门,明确财务管理目标,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和投融资管理,以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秦毓.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2]汤树林.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32:101-102.

[3]齐馨.论国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财经界(学术版),2014,18:225.

[4]孙世奇.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3,28:127+129.

国有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范文6

一、国有企业的资金风险

(一)国有企业资金概述

所谓国企资金,就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由国企全权支配的各种物资,以及各种货币总和,是国有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与管理的根本前提,是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要素。对于国企资金有着不同的划分依据,根据筹资性质可分为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根据筹资时间可分为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根据筹资渠道可分为外部融资和内部融资。

(二)国有企业的资金风险

所谓国有企业资金风险,就是国有企业在各种不确定性财务因素作用下带来企业损失的各种可能。国有企业的财务决策具有很强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特别是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这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国有企业资金风险具有几大显著特征,包括客观性、全面性和不确定性。具体来讲,客观性就是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并始终存在。换句话说,资金风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是避无可避,难以消除的,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规避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率,将由此带来的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全面性就是资金风险贯穿于企业财务管理始末,在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分配等诸多环节,都有可能出现资金风险;而不确定性就是资金风险的发生是无法预知的,在某一阶段、某种环境下,它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

客观来讲,国有企业资金风险不仅包括资金活动中的风险,而且包括资金管理中的风险。通过对国有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深入分析和清晰定位,然后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有助于国有企业制定针对性较强、行之有效的风险管控计划与措施,有利于最大程度地降低国有企业的资金风险,进而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粮食企业主要的资金风险

(一)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的风险

目前,尽管国有粮食企业已经构建了相对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并且具备了相对成熟的规章制度体系,但许多制度、政策和方法却无法得到全面贯彻落实,造成许多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而这无疑会加大企业的资金风险。此外,部分规章制度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现实发展要求,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发挥不了丝毫作用。还有部分规章制度规定不明确,业务流程不固定,造成实际工作中风险发生率很高。

(二)粮食收购阶段的安全风险

国有粮食企业在收购粮食的时候,需要大量现金做支撑,而无论是在现金提取过程中,还是在现金支付过程中,无疑都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风险。

(三)粮油贸易过程中的资金风险

随着国有企业粮油贸易业务量的不断加大,贸易粮油收购所需的资金量也随之加大,这就需要向外部借款,如果贸易粮油存货持续增加,那么贸易粮油购销借款也会随之增加,这样一来,势必会加大国有粮食企业借还款的资金安全风险。

(四)赊销风险

国有粮食企业在进行粮油销售时,通常是先付款后交货的,但也存在着赊销现象,而有赊销就会有坏账的风险。

(五)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要想实现制度的充分执行与贯彻,就必须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国有粮食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残次不齐,整体偏低,尤其是资金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亟待提高。

三、国有粮食企业资金风险防范对策

(一)建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在当前的企业制度中,法人治理已经成为核心机制,对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就是以企业制度建设为根本依据,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议事制度,明确各大利益主体的职责权限,采取领导人员的追责制和聘任制。董事会成员由股东会决定,经营管理队伍由董事会组建,而具体的用人权则由经营管理者行使,形成企业内部明确的职权分工,建立企业内部不同机构间的制衡关系,确保国有粮食企业资金活动和管理活动风险的最低化,避免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确保机构设置科学合理

企业内部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及责权分配的科学性,无疑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前提。国有粮食企业内部机构主要由权利机构、监督机构、经营管理机构和领导层机构组成,四大机构的组织框架是企业内部控制形成与实现的根本前提。国有企业必须明确四大机构的职权,做好彼此分工,明确各自地位,形成有效的制衡关系,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并确保信息畅通流动,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管理能力,将国有粮食企业资金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收购资金管理

正如上文所述,国有粮食企业在收购粮食时,由于需要大量现金,通常会与银行事先打好招呼,然后派押款车进行现金安全押运,最后通过网银进行转账支付,虽然这种做法有效降低了部分资金安全风险,但无论是在哪个环节依然存在着较高资金风险。对此,国有粮食企业必须加强收购资金管理,加强与各大商业银行的合作,研发一个资金交易平台,并由国家农业发展银行进行全程监管,包括收购付款、银行开户等。这样一来,国有粮食企业只需在合作银行开一个临时的收购账户,然后在国家农业发展银行的监管下将资金存入该账户,在进行粮食收购时,企业财务人员结算后直接给合作银行发送付款指令,这样卖方就能够拿着企业给的专业凭证到企业开设的收购账户进行现金提取。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大额现金提取与支付的风险,而且有效降低了卖方直接收取、携带现金所带来的风险。

(四)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培养

打造一支高水平、业务强的财务队伍,是提高国有粮食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根本前提。财务人员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企业资金活动是否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国有粮食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培养,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就显得尤为关键和必要,特别是,随着当前国有粮食企业业务量的不断增加,资金管理业务量也随之加大,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范围也不断扩大,这就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国有粮食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强化他们的资金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为推动国有粮食企业资金管理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