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创手术的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创手术的护理范文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予优质护理,并认真记录每位患者的护理全过程。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创手术中实施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优质护理理念,达到了医生、护士、患者三方满意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微创手术;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微创手术以其诊断直观、准确,操作精准、彻底等优点,已经被医生及患者广泛接受。我院自2012年开始对微创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以来,分级培训考核手术室护士,全部掌握了优质护理的流程、方法和注意事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51.2±12.1)岁,其中关节镜患者20例,腹腔镜患者26例,胸腔镜患者14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2.9±11.7)岁,其中关节镜患者16例,腹腔镜患者31例,胸腔镜患者1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术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手术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访视要重视,不要懈怠
巡回护士仔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感受,向患者仔细讲解微创手术的方法和优势,介绍同类手术的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增强患者的信心,从而消除患者对手术的焦虑恐惧心理和不安全感,提高手术治疗的依从性[1]。
1.2.2器械准备要充分,不要缺失
术前护理人员应准备好各类腔镜手术器械,对进入腹腔的器械均需进行高温高压灭菌[2]。同时,术前护士要对各种手术器械进行例行检查,对一些不常用的特殊器械一定备齐备全,对所需的关节镜、腹腔镜等逐一认真调试,保证微创手术的正常使用。
1.2.3术中护理要严谨,不要马虎
巡回护士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医生摆好患者的手术;严格无菌操作,对手术部位消毒铺巾,对各种器械仔细冲洗擦试消毒;术中,器械护士各项护理操作要做到稳、准、轻、快,确保手术持续进行,尽量缩短手术时间;要随时观察室温、患者生命体征及各种仪器的使用情况,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及时做好护理记录。手术完成后,要注意对患者的保暖。
1.2.4术后处理要细心,不要粗心
术后,将患者送入病房观察,交待注意事项。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清点检查手术器械、仪器等,并对清点结果逐一登记,避免发生器械丢失的问题;按照手术器械的规格、使用频率分门别类进行存放,保证每位使用人员都能够随时找到;术后,还需要对腔镜、关节镜等仪器进行科学维护保养,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2.5术后随访要跟上,不要拖拉
手术护士根据患者的术后情况,包括患者情绪、切口疼痛、有无感染、有无压疮及其它手术并发症等,分别对临床医生、麻醉师、临床护士和患者填写满意度调查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的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临床医生、麻醉师、临床护士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心理感受等,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讨论随着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在医学中的运用,医学科技得到了飞速发展,微创技术在临床逐渐得到推广普及应用,给治疗带来了便捷和进步。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3~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关手术室护理的研究表明,优质的手术室护理在微创手术中能够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从而加快患者术后恢复[5]。制度化是实施优质护理的前提。为做好优质护理工作,保证医疗安全,经过摸索实践,结合实际情况,科室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每一项操作、每一项流程、每一项口令,都通过规章制度明确下来,切实让每一位职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化是实施优质护理的保障。通过规范流程与行为,严抓环节质量管理,“让规范成为习惯”形成一种文化,融入科室每一位员工的意识里、行动中:
(1)强化学习培训,器械或巡回护士要熟练掌握标本管理、器械敷料、术后回访和切口标记的方法,掌握各项微创手术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2)器械管理要规范,由专人负责,加强腔镜等手术器械设备的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术后随访要规范,随访完之后,要与临床护士就相关事项积极沟通。只有规范化了,才能更好地与手术医生、麻醉师密切配合,优质高效做完每台手术。人性化是实施优质护理的内涵。患者作为我们的特殊服务对象,要把患者作为自己的亲人,不仅要治愈身体上的创伤,更要注意心理上的阴影。不论是术前、术中还是术后,每一个细小的环节,比如术前的交流、术中的保暖、术后的安慰,都要把人性化理念贯穿于始终,人性化的关怀让患者更加满意。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微创手术中实施制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优质护理理念,达到了医生、护士、患者三方满意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高晔.膝关节镜手术循证护理的应用观察.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9(6):90~92.
2肖思建,胡三元,张光永.经脐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7):501~504.
3陈敏,林鹏.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微创手术治疗优势.海南医学,2012,23(17):61~62.
4郑召民,郭家伟,刘尚礼.内窥镜辅助下颈椎微创手术.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3,3(4):284~285.
微创手术的护理范文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1年3月~2009年7月急诊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经微创治疗患者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39~78岁。均经CT检查确诊;高血压病史3~25年;出血部位:脑叶10例,外囊11例,基底节及内囊28例,丘脑及其他部位5例,出血量50~110ml。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脑出血患者通常就诊时血压及颅内压均高,清醒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严重影响围手术期的准备、处理和术后康复[1]。故应及时评估患者情绪变化,针对不同个体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介绍手术原理、必要性和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消除顾虑和担心,树立信心,配合手术和治疗。②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完成各种检查,如出凝血时间、血型、穿刺点CT定位等,保持呼吸道通畅、留置导尿、剃头、备皮、遵医嘱禁食、给予镇静剂、完成交叉配血、药物过敏试验等。
术中护理:器械护士做好手术中使用物品的准备工作,准确传递器械;巡回护士随时与清醒患者沟通,指导进行深呼吸或慢节律呼吸等以分散或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给患者心理安慰,消除其恐惧心理,使其配合手术。
术后护理:①一般护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住院时间长,遵医嘱给氧,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保持会清洁,防止压疮与感染的发生[1]。控制病室内温度与湿度,保持空气新鲜;计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大便通畅。②病情观察:动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防止再次出血。术后每0.5~1小时测生命体征1次,必要时给予心电监护,准确记录各种资料。③伤口护理:保持头部敷料清洁干燥;手术伤口1次/日活力碘消毒;引流管乙醇纱布敷盖。拔管后的伤口无须缝合,只需每日常规消毒更换敷料。④引流管的护理:引流袋应低于穿刺部位20~30cm;遵医嘱每2~4小时开放引流管1次,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引流量及颅内压波动情况,若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时可提前开放;置管期间检查引流管有无脱落折曲或受压,保持其通畅;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⑤防止并发症:防止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防止压疮。⑥加强胃肠营养:高血压微创清除术的患者,通常是放置胃管进行肠内营养[2]。按医嘱进行胃管饲入营养时将床头摇至30°~45°以防止患者肠内营养物反流,应少量多次灌注,温度适宜,以免损伤胃黏膜。⑦康复护理:脑出血患者大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或语言功能障碍,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应注意早期肢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并鼓励患者主动活动,待卧床患者术后生命体重恢复正常后尽早进行功能锻炼,指导或协助患者行患侧肢体运动及语言功能训练。⑧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病情稳定后,在家中一定要继续进行恢复期的康复训练,对患者家属讲解锻炼的方法、意义和效果;嘱患者经常测血压,使其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保持大便通畅;戒烟戒酒,注意劳逸结合;培养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定期随诊。
结 果
死亡3例,存活51例,随诊1~12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价:Ⅰ级16例,完全恢复日常生活自理;Ⅱ级20例,部分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或可独立生活;Ⅲ级8例,需要人帮助,扶拐可走;Ⅳ级5例,卧床但意识清醒;Ⅴ级2例,植物生存状态。
讨 论
通过护理观察发现,采取手术治疗的同时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能协助患者建立治疗的良好心理适应,提高手术耐受力,使手术危险性减至最小程度,避免或减少手术的并发症,使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围手术期护理与手术技术同样是手术治疗的关键,可以挽救部分患者生命,改善其预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微创手术的护理范文3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护理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为一侧面部不自主地阵发性抽搐,通常情况下仅限于一侧面部,因而又称半面痉挛。常从眼轮匝肌抽搐起病,向鼻周、口周肌肉和颈阔肌发展,发作时眼裂不能开大,面部紧缩,口角上提而出现一种怪异面相,使患者长期处于难以言状的精神痛苦之中[1]。绝大多数系由面神经出脑干区受责任血管长期慢性刺激压迫,造成局部脱髓鞘/神经纤维接触传导及神经冲动“短路”,面神经过度兴奋所致[2]。hfs虽无生命危险,但往往病程迁延,使患者饱受病痛折磨。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手术治疗hfs的首选方案,有效率为87.5%~ 99.3%[3]。我科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对78例hfs患者实施了mvd术,效果满意。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8例中,男32例,女46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6岁。左侧32例,右侧39例,两侧7例。病程3~15年。全部用过药物、针灸封闭等治疗过。术前检查头颅mri、ct均无异常,排除了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引起的面瘫。
1.2 手术方法
患者气管插管全麻后,取侧卧位,乳突乙状窦后小骨窗开颅,骨窗直径约3.0~3.5 cm,充分暴露乙状窦的起始部,“v”形、“y”形或“+”形打开硬脑膜并悬吊硬膜,保护小脑,探查桥小脑角,找到岩静脉,必要时电凝处理岩静脉,完全暴露面神经起始段,确认导致面肌痉挛的血管,辨清血管与面神经的关系。锐性分离粘连,在面神经的根部确定责任血管后,将血管游离并推移,将适当大小的tflon棉垫在责任血管和脑干之间。冲洗后逐层关颅。
2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当日停止抽搐69例(88.46%),术后2~4周抽搐逐渐减轻至停止7例(8.98%),2例面肌抽搐症状减轻(2.56%)。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3.1.1 术前准备:详细询问过敏史,进行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心肺功能、听力、面肌电图等相关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此外,还需注意观察有无呼吸道感染症状,排除手术禁忌证。术晨备皮,做抗生素皮试,留置导尿管。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用药控制使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
3.1.2 心理护理:面肌痉挛是阵发性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严重者呈强直性抽搐,发作时不能睁眼和说话、精神紧张,疲劳时发作次数增多、发作时间延长,患者心烦意乱,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4]。面肌痉挛患者由于长期不自主的面容常影响人际交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加上病程迁延,反复接受针灸、药物治疗,对手术治疗及术后效果缺少必要的了解。因此,我们应耐心、热情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方法、效果以及术后注意事项,让其参观术后的成功病例,解除患者的心理疑虑,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正确认识和接受手术。
3.2 术后护理
3.2.1 清醒前护理:麻醉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反流引起窒息。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患者清醒后意识又变模糊甚至昏迷,提示有颅内血肿发生,应立即通知医生陪同ct检查。 麻醉清醒后如无头晕,抬高床头15~30度。及时发现处理低颅压或高颅压症状,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注意翻身时保护头颈部。注意观察刀口周围敷料的情况,一旦有渗出及时寻找原因及时处理。术后24 h禁食水,以后给流食逐步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3.2.2 清醒后护理:患者清醒后,及时评估面肌痉挛的频率、强度及持续时间,并记录面肌痉挛停止抽搐的时间。术后复查肌电图、mr,协助医生判断手术的疗效。面肌痉重的患者,术后即可见到患侧眼裂较术前增大,此乃病因解除后原先紧张的面肌松弛所致,而非面神经损伤所致,是手术成功的第一征兆。但术后即刻无效并不意味着治疗无效。mvd术虽然解除了血管压迫,但面神经根髓鞘的再生修复和面神经运动核兴奋性趋于平稳需要一段时间来完成,术后疗效的还需观察一段时间。
3.3 并发症的护理
3.3.1 低颅压:常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及非喷射状呕吐,同时血压偏低、脉率加快,放低头位后症状可缓解。发现低颅压症状后给平卧位,头偏向健侧,血压偏低时适当加快补液速度;症状严重者取头低脚高位,每日可适当增补0.9%氯化钠溶液,减少脱水剂用量,能进食者鼓励多饮淡盐水以减轻症状。
3.3.2 颅神经损伤:主要为周围性面瘫、麻木、听力下降等颅神经损伤并发症。听神经损伤表现为同侧听力下降;面神经损伤表现为同侧面肌无力、表情肌瘫痪、眼裂扩大、眼睑闭合不全。患者听力下降时,护士要关心体贴患者,使其保持良好的情绪;尽量在健侧与患者沟通,避免噪声刺激;同时遵医嘱及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患者出现面神经损伤时,要做好眼部护理,用油纱布覆盖双眼:每24小时更换1次,抗生素滴眼液滴眼每4~6 小时1次,以保护角膜,预防角膜炎的发生。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创伤小,治愈率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完全保留血管、神经功能。因此,成为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安慧琴,安英杰.肌电图对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评价.河北医药,2007,29:927929.
2 barker fg,jeannette pj,bissonette dj,et al.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for hemicim spasm.neurosurgery,1995,82:201210.
微创手术的护理范文4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伞堵;护理;微创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的20%,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胸+体外循环直视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微创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闭合伞封堵术是近年来开展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O)的一种新手术方法,它和传统的手术方法比较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无需体外循环、无需输血等优点。与导管介入手术方法比较仅需心脏超声监测,避免X射线照射,适应症更广,不受年龄和体重限制,术后残余分流发生率低,是一种集导管介入和传统治疗方法优点于一体的新手术方法[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组86例,年龄5~36岁,术前心脏彩超确诊为房间隔缺损,无合并其他畸形,其中中央型ASD63例,下腔型ASD23例,6例伴有重度肺动脉高压。在全麻插管下行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伞堵术。手术时间40~60 min,伞堵成功患者无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术毕均拔除气管插管送回病房,术后5~7 d康复出院。
1.2方法
1.2.1用物准备 常规心脏手术包、电刀1把、小胸撑1个、套管1个、进口笔式持针器1把、4-0普理灵线2根、7×17和4×12无损伤线数板、4-0三角针微乔1根、20 ml注射器2付、各种型号国产封堵伞及输送系统。
1.2.2手术配合 全麻插管后取平卧位,右侧垫高15°;取右前胸第4-5肋间斜切口入路,有齿镊23号刀片切皮,小拉钩拉开皮肤,电刀依次切开胸壁各层,小号胸撑撑开切口;暴露心包,剪开心包并用7×17无损伤缝线悬吊,蚊式钳固定,右侧心包缝在一块纱块垫上用蚊式钳固定在胸壁铺巾上,暴露右心房。在经食管心脏超声指导下,主刀医生手指触摸到右心房表面找到距房间隔缺损最近部位,用4-0普理灵做荷包,线引子套上套管蚊式钳夹住;然后根据ASD大小选择适宜型号的封堵伞及输送系统,协助医生检查封堵伞及输送系统的功能,安装封堵伞及输送系统,在左右心房面封堵伞打开时输送柄的两个位置上分别用7号丝线做标记,并准备好一碗水,来回推动封堵伞输送系统排出封堵伞内的气体。用11号尖刀在荷包线内戳1小孔,递备用封堵伞,在超声心动图监视引导下将安装好的封堵伞输送系统从右心房经房间隔缺损口进入左心房,打开左心房面伞,轻轻回退,遇阻力后超声提示无返流式打开右心房伞面,两面伞贴合后,观察心脏适应情况,5~10 min后无特殊情况予逆时针旋转输送系统释放封堵伞,退出输送系统,边退变抽紧荷包线打结,4-0普理灵再缝合一针,麻醉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主刀医生止血,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放置12号脑室引流管代替胸腔引流管,止血后常规关胸,4-0三角针微乔缝合皮肤。
2 结果
86例手术成功79例,7例术中封堵失败后立即在体外循环下行直视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成功的79例均在术后7 d后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效果良好。
3 护理
3.1术前护理 术前1 d到病房访视患者,查看病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解除患者的焦虑与恐惧心理,介绍手术的安全、无痛性及优越性,告知患者禁饮食的时间,术晨穿好病号服,取下假牙及各种配饰,说明手术、麻醉方法与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措施,尽可能解除患者的疑问与不安[2]。
3.2术中护理 器械护士将术中所用备用物品准备齐全,巡回护士术前垫好变温毯,配合麻醉医生建立深静脉置管和动脉置管,以备术中中转;术前将B超诊断仪放置于既便于手术医师观察又不影响超医师操作的位置,通常放在床头麻醉机旁;检查好所有可能使用的仪器设备是否完好处于备用状态,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台上所有物品的数量性能及完整性;调节室温,在即将打开各种一次性特殊物品时,应与术者、器械护士核对物品的型号,伞状堵塞物的大小,严格无菌操作,避免造成物品的浪费和污染。协助术者进行伞状堵塞物放置前,查看堵塞物工作情况,用无菌盐水冲洗应与术者默契配合。
术中备好各种急救用物,如除颤仪以及意外情况下建立体外循环所需的体外循环器械和各类用物等。术中密切观察心脏节律,控制牵拉心房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一旦出现血压骤降节律变化或者封堵伞脱落,应立即备好急救药物并通知体外循环医生,随时准备建立体外循环。
4 体会
4.1在常规体外循环直视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虽然安全可靠,但患者创伤大,疼痛重;行右胸微创封堵ASD,无需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康复快;易接受。
4.2实施微创心脏外科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封堵器治疗ASD的适应症包括:食道超声测量直径≤35 mm的中央型ASD,缺损边缘距房室瓣冠状动脉瓣≥5 mm,左向右分流的ASD.治疗对象必须经过食道超声检查筛选,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在未确定封堵器位置是否影响房室瓣之前,不能撤除输送器,以免失去补救机会;封堵器置入前排尽空气和术后抗凝治疗是预防栓塞并发症的关键[3]。对于胸廓呈桶状的成年患者,特别是肥胖者,选择要慎重,右胸有手术史或者胸膜右明显粘连者进胸较困难,左肺有明显病变者右胸进入也需要慎重。
4.3手术中采用半量肝素化,1.5 mg/kg,活化凝血时间300 s,缝合心包时给予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术后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3个月后逐渐减量[4]。
4.4该类手术为植入性手术,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术中使用的房间隔缺损伞堵伞现打开现用,防止在空气中暴露过久,术前使用抗生素,选择空气净化装置的手术间进行手术,控制人员数量,防止感染。
4.5预防并发症 手术是在食道超声监测下进行,耦合剂不仅增加了信号的传导,而且起着作用,因此,术后除了监测常规呼吸功能外,要加强呼吸道的管理,拔管前和拔管时要彻底吸净气管及咽部分泌物,防止误吸及肺部并发症;此类微创手术操作导管距离短,操作直接,伞堵成功后能及时判断封堵器有无脱落和残余漏,术后可能由于外力的作用引起封堵器移位或者甚至脱落,因此在过床及麻醉苏醒时防止病人挣扎用力过猛。
4.5手术护士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熟悉当前心脏手术的发展趋势,提高理论水平及业务素质,术前参与手术讨论操作要做到准确轻柔敏捷,力求医护配合默契,以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陈志毅,林乌拉,陈家松,等.胸壁打孔房间隔缺损伞堵6例治疗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05,27(1):63.
[2]金艳,张静,T红梅,等.经胸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配合及监护[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2):134.
微创手术的护理范文5
1临床资料
本组44例均为高血压脑出血,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1岁;昏迷24例,昏睡12例,嗜睡5例,神智清3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①术前准备: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共同阅CT片子,术前讨论。安排一名工作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护士配合手术,确保手术质量,入科后护理人员及时测血压,吸氧,头部备皮,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及时翻身叩背1次/2 h,垫气垫床,以预防褥疮。②CT室术前湿式清扫后用紫外线照射60 min,手术医护人员穿无菌手术衣,戴帽子、口罩。③物品准备:HY-1型颅内血肿穿刺包,无菌电钻,吸引器、吸痰盘各一个,心电监护仪一台。
2.2术中护理CT定位以后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如患者躁动时用约束带固定肢体或遵医嘱给予安定10 mg静推,持续吸氧2 L/min,做好护理记录。术中要严格观察患者瞳孔、意识、生命体征情况及血氧饱和度。如患者出现头痛、呕吐、血压升高、意识改变等情况,则提示颅压升高,要配合医生处理。如有呼吸不畅时,应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2.3术后护理病人回到病房床头抬高15°~30°,减轻脑水肿,以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吸出分泌物,定时翻身、叩背,以利于痰液的排出,并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的通畅。做好基础护理,留置导尿者应保持尿管通畅,定时行膀胱冲洗及消毒尿道口,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3.1观察患者意识及瞳孔意识状态是判断病情及愈后的重要指标,每15~30 min观察一次,通过回答简单问题及对疼痛刺激了解患者意识状态。神志清醒转入嗜睡或由嗜睡转为昏迷则提示颅内出血或颅内压升高,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处理,如GCS评分大于7分,则愈后较好。
2.3.2体温脑出血患者给予头电动冰帽可使脑代谢率降低,耗氧量减少,有利于脑功能恢复和减轻脑水肿。对于体温高达39℃~40℃以上,躯体温度高,不出汗,用解热镇痛剂降温效果不佳时,一般为中枢性高热,除给予冰帽、冰毯外还可在腹股沟、腋窝及颈动脉等大动脉处夹冰袋,并结合药物冬眠降温。也可以用冰盐水灌肠,在灌肠过程中,每30 min测体温一次,并观察皮肤颜色及降温效果。
2.3.3血压本组44例脑出血患者均有明显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血压高。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次出血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术后血压的测量颇为重要,术后血压高者适用于降压药,使血压降至脑出血前原有水平,但降压不可过快、过低,应用药物降压时每15~30 min测量一次血压,并调整床头,血压过高时可抬高30°~45°,如血压过低则将床头降低。
2.3.4降颅压颅内压的高低可作为病情愈后的重要指标之一,护理人员要严格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甘露醇或速尿静点。
2.3.5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术后2~4 h开放穿刺引流袋,观察引流管高度在穿刺点以下,固定在床旁,保持引流管通畅,并观察有无新鲜出血征象,与脑室相通的血肿引流管注意抬高引流袋高度,引流袋顶端高度距离孟氏孔10~15 cm。保持穿刺引流通畅,避免引流液逆流,防止颅内感染。在给患者翻身治疗和护理时,应动作轻柔、缓慢,患者头部活动幅度不可过大,并固定好穿刺针,暂夹闭引流管,防止逆行感染及引流管脱落;随时检查引流管是否受压、扭曲、打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持穿刺针敷料干燥无污染,一般每天换药一次每日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及时准确记录引流液颜色、性质及量,进行各种治疗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3.6饮食护理清醒患者术后2 d可进流食,术后一般禁食1~2 d,长期昏迷患者待3 d后,肠鸣音恢复时可采用鼻饲流食,为防止鼻饲饮食返流,鼻饲速度不可过快,并测量温度39℃~41℃适宜,鼻饲前先充分吸痰,鼻饲后将床头抬高30°,短时间内尽量不吸痰,不叩背,以防引起呕吐,在出现胃液返流时可适当减少每日鼻饲量,严重者暂禁食。拔管时注少量空气以免食物在抽出时落入气管,当吞咽反射恢复后,开始锻炼用勺喂水,确定吞咽功能正常后可进半流食、普食。
3出院的护理干预
出院患者由责任护士制定肢体功能锻炼计划指导方案一份,并附患者亲情卡一张。卡上有科室护士长及责任护士的电话号码,方便患者随时联系。责任护士通过电话进行护理干预并随访3个月,以督促患者锻炼提高生活质量。
4小结
微创手术的护理范文6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手术; 护理
随着人口老龄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成为骨伤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共收治42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27~63岁,平均45.3岁。手术前均行CT扫描或MRI检查,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并经手术证实。
1.2 方法
1.2.1 术前检查冷光源、监视器、摄像系统、内镜头、光纤及双极电凝仪器性能,并根据仪器特点作相关灭菌处理。备16 G 150 mm静脉留置针。
1.2.2 特殊器械:椎间盘镜器械一套,包括定位导针、扩张管、通道管、自由臂、枪状咬骨钳、髓核钳、骨刀、微型剪刀、解剖器;神经根拉钩、球形探头、神经剥离子、拉钩型吸引头、刮匙等。
1.2.3 麻醉与: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后,取俯卧位(将患者置于拱形轨脊柱手术支架上,可使腰部平直、椎间隙增宽,以利于手术视野的暴露和定位)。同时护士准备椎间镜物品,连接、检查、调节好内窥镜手术系统。
1.2.4 手术配合:主要是洗手护士配合。常规消毒皮肤贴手术薄膜,在C臂透镜下,以L4~5椎间隙为准做中线切口,长约2.5 cm[2]。用5级扩张器依次插入至椎板,建立工作通道管,使自由臂与通道管连接到手术床轨道上。然后(借助于自由臂固定通道管)将内镜套入,深达椎板,剥离组织暴露右侧L4~5椎间隙。用椎板咬骨钳咬开椎板入黄韧带,可见脂肪及硬脊膜。扩大右侧窗,拨开硬脊膜,用髓核钳将突出的椎间组织钳出,并用神经剥离子上下探察椎管及神经根孔,畅通无阻后,盐水冲洗。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无硬脊膜及神经跟损伤后,退出椎间盘镜,拔出通道管,放胶片引流,4号线缝合皮肤。
1.2.5 巡回护士配合:密切观察病情,由巡回护士建立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血氧饱和度并注意出血情况。询问患者感觉反应(靠近神经根时感觉),多关心患者,保障患者舒适(脚、胸、腰部必要时放置软垫)。
检查术中所需设备摆好到位,并调试设备功能到正常状态,准备好器械及麻醉物品。按术者要求摆放患者呈俯卧位,垫腰桥架摇低床头和床尾,使床略呈弧形,并瞩患者双上肢伸展于托手架,以利于手术操作。连接各种仪器导线、电凝器、冷光机、视转换器及吸引器,最后打开仪器开关。术后过床和护送时,妥善保护伤口,身体贴近手术床边缘,将患者从手术床经转,并注意患者的保暖。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根性疼痛很快消失。术后随访8~45个月,平均24个月,42例患者中优25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良11例(下肢仍有麻木区),6例临床症状较术前减轻,优良率为85.71%。10例术后神经支配区有不适感,主要出现感觉异常,如酸胀麻木,但直腿抬高(-),经治疗得以改善。2例出现腰部不适,考虑为合并侧椎管狭窄,术中减压时上关节突切除过多所致,经腰背肌锻炼明显改善。1例术后出现椎间盘炎,经保守治疗好转。
3 讨论
腰椎间盘是人体组织中最易发生退行性变的部位,腰椎间盘突出后破坏了原来脊柱及椎间力的平衡,造成脊柱内外平衡失调,腰椎间盘手术的成功和预防术后复发,有赖于优质的护理配合[3]。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治疗的成功与否和许多因素密切相关。但在护理方面,术中的护理与配合非常重要。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对不同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应适当、适时地改变护理模式,突出患者的健康需求,不断地完善和充实护理内容[4]。
腰椎间盘镜手术由于其手术及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引流量少,因此手术后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手术后的不适症状的产生亦相应减少。随着微创手术在骨科的发展,后路镜椎间盘镜手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术式之一,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第2天可抬高下肢30°~70°,戴腰围可下床活动,5~7 d痊愈出院。手术护士做好配合工作,作到配合熟练,才能保证手术成功,则更有利于病患的痊愈。
参 考 文 献
[1] 刘健,高伟,武玉玲,等.骨科手术后创口内负压引流管的护理.中医正骨,2004,16(2):62.
[2] 李淑霞.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的护理.中医正骨,2005,17(8):78.
[3] 胥少汀.骨科手术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