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方面的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审计方面的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审计方面的知识

审计方面的知识范文1

【关键词】建筑屋面;防水渗漏;原因;防治措施

建筑屋面是建筑物最上层的护构件,主要的用途为抵挡自然界的刮风、下雨、下雪以及太阳辐射等不利的因素对于建筑内部造成的影响,从而保障建筑内部能够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下。因此,对于建筑屋面的要求相对来说也是比较高的,必须要满足坚固耐磨、防水功能、保温功能、一定的隔热性等功能方面的要求。而建筑屋面的防水工程一般包括屋面的卷材防水、屋面的涂膜防水、屋面刚性防水以及屋面接缝处防水等等等方面[1]。建筑屋面防水的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防水材料以及所采取的施工方法必须要与施工环境、气温条件相互适应。

一、当前建筑屋面防水质量的现状

受到气候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建筑屋面的防水工作十分复杂化、多样化。而建筑屋面的防水工作又是整体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因此,对于建筑屋面防水的质量问题必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如此,我国的建筑屋面防水渗漏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近些年来,防水材料的种类更新非常快,但整体的质量提升速度却不尽如人意。虽然政府和相关部门都制定了相关的标准,但由于新型的防水材料种类繁多,数量也是巨大的,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大困难,因此,防水渗漏的问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有许多种,包括材料的质量问题、设计水平的问题、施工的技术问题以及后期的管理和维护问题等等,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业主和施工企业在防水材料的选择上,更加看重材料价格和施工成本方面,却忽略了材料质量这个重要的参考因素。然而,低价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质量上的降低,因此,建筑屋面的防水渗漏情况仍然层出不穷。

二、建筑屋面防水渗漏的原因

(一)建筑屋面防水材料的问题

防水材料的质量好坏是整个防水施工质量的基础,同时,也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在当前的防水材料市场上,种类非常多,其质量也参差不齐。除了防水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以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挑选和使用的过程中,不同种类的防水材料应使用在不同的位置和环境,按照每种材料不同的特性来判定其所适用位置和环境。但是,有些销售人员在营销过程中片面地介绍防水材料的适用范围,这对于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障碍和影响,一旦将不适合的防水材料应用在防水施工的建设中,必然会对建筑屋面的防水质量产生不良影响,造成防水渗漏。

(二)建筑屋面防水的设计问题

在防水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该建筑的使用功能与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从而判断所使用的防水材料的种类以及具体的施工技术方法等等[2]。还有一些建筑,其屋面整体的刚度都不是非常高,而建筑物各部分的刚度相差也非常大,导致屋面的变形、裂痕的产生,出现防水渗漏;还有一些建筑,屋面的坡度设计过小,同时排水管的设计也不合理,导致屋面的排水不顺畅,加速防水层的变性和老化,发生防水渗漏的现象。另外,一些设计人员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对于一些新型防水材料的性能、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条件等方面不是很了解,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当之处,施工之后往往会出现因为选材不当或是未结合具体情况而导致的防水渗漏的现象。

(三)建筑屋面防水施工的问题

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中,对于屋面防水这项具体的施工项目,专业的施工队伍相对来说比较缺乏。同时,由于建筑工程的复杂,防水工作尽管重要但也只是一个方面,并且防水工作的质量问题通常要完工之后才会表现出来,因此,在施工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有一些施工企业在抢工期的时候,就会从防水施工的过程中缩短时间,比如常见的存在找平层还没有干就开始铺设防水层,但并未采取有效的排气屋面等措施,使得铺设的防水层在后期易出现鼓包、腐烂等情况。还有一些施工队伍对基层处理剂的涂刷不够均匀,出现薄厚不一的情况,还有的地方会被漏掉没有涂刷到,对后期涂层与基层之间的粘结造成严重的影响,而最终的后果就是产成建筑屋面防水渗透的现象。

另外,结构防水的的问题也是导致屋面防水渗漏的一个重要原因。结构防水是指混凝土屋面结构层本身的自防水功能,在混凝土中加入各种掺杂剂,达到使浇筑后的混凝土更加细致、密实的效果,从而保证水分子难以从混凝土中通过,起到防水的作用。然而,在结构防水方面,存在着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影响了防水效果,产生渗漏。常见的问题包括屋面结构的振捣不够密室或是厚度不够、混凝土中的各种填料比例失调、密封材料的嵌入和填封不够紧密等等。

三、建筑屋面防水渗漏的防治措施

(一)防水材料的选择

想要防治建筑屋面防水渗漏的问题,选择质量合格的防水材料是基础的保障。首先是采购环节,不能够单单从成本的因素考虑,更是要结合建筑方法、建筑的使用功能以及建筑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多方面的权衡,最终选择最适合的防水材料[2]。另外,当防水材料进入建筑施工现场以后,相关的质检部门要对材料进行复检,最大程度上控制防水材料的质量,避免劣质材料被应用在防水施工过程中。

(二)设计方面的防治措施

相关的防水工程方面的设计人员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遵循相关的技术指标来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实际情况同时结合着业主的具体要求,来对防水工程进行设计。合理地确定防水等级,并且制定出系统的、完整的、周全的施工设计方案,将各方面影响参数进行最优化设计。同时,设计人员还要亲临现场对于施工人员进行专门的指导,尤其是一些防水工程中较为细致、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的问题,更是要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法。

(三)施工方面的防治措施

对于建筑屋面防水质量的提升,加强施工管理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对于施工人员必须要加强专业方面的培训,制定相关的施工规范条例,提升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另外,对于进行防水工程施工的人员要进行资质要求,保证从事防水施工的人员是具备专业水平和能力的人员,从这方面来保障施工质量。在建筑屋面的防水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格外注意的是防水层与找平层之间的粘结面积以及粘结强度,这是保证防水工程质量以及防水工程使用寿命的关键性技术[3]。相关的管理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加强监督,定期地巡查,保证各个步骤的质量,最终防止防水渗漏的发生,同时,也保证了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针对结构防水中出现的问题,要注意的是严格控制混凝土中各种填料的比例,混凝土中的掺量是水泥重量的5%,接缝粘合的施工必须要保持均匀和连续,同时保证足够的宽度。

(四)后期的管理和维护

在工程验收之后,施工单位以及物业管理部门要对防水工作的质量进行检查,并且保持长期地、定期地检查,一旦发现局部的质量问题就要立刻进行修复,避免大面积渗漏。同时,在每年的雨季来临之前要特别对屋面防水的情况进行检查,冬季雪后也要及时进行清雪工作,以免雪水对防水层的性能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 金文. 浅析建筑屋面防水渗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 工程与建设, 2008(03).

审计方面的知识范文2

[关键词]墙面砖;渗水;原因;防止措施

建筑外墙饰面贴面砖,具有外表美观、寿命长等优点,尤其与其他饰面材料搭配使用时,从质感、色彩、色相、材料对比度上更能显示建筑外表深动、丰富、美观之效果。然而,有很多建筑贴外墙砖而渗水,有不少住宅小区每幢建筑外墙都严重渗水,室内墙面潮湿、发霉,用户烦恼,开发商头疼,而修补难,效果也不灵,即使涂上防水涂料,能保持几年不渗水呢?因此很多业主怕住宅楼贴外墙砖,特别是采用外墙外保温的墙面,内墙出现渗漏、潮湿还不能查出具置,要修好更难。

我们经过长期的检查发现,粘贴面砖时勾缝不密实,外实内虚、空缝、假缝是渗水的主要原因。经施工现场观察,原因在于施工人员没有按工艺要求正确操作,造成空缝、虚缝,面砖背部空腔不实,雨水沿缝渗入,并滞留在空腔内渗入室内。其次勾缝没有采用专用的外墙面砖粘贴勾缝剂,只是用普通的水泥砂浆。主要有以下几点:

1、面砖粘贴砂浆不饱满,空隙大,勾缝挤浆不严,形成空腔。

2、勾缝采用普通砂浆刮浆法,用铁板夹刮几下就清理墙面了事,是形成虚缝、空缝、空腔造成大面积渗水的主要原因。

3、有些施工人员在操作时,虽然也在刮浆后,用6mm钢筋头勾了一下缝,但只勾通长缝(水平缝),不勾短头缝(竖缝),所以检查时,我们发现一般短头缝空、虚颖现象较严重。

4、砂浆用砂偏细(细粉砂),而且用砂量偏少,不按1:1配制砂浆,造成干缩裂缝。

经过以上问题的成因分析,为防止贴外墙面砖墙面渗水,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1、墙面外粉基层刮糙后,用水冲洒墙面湿透,面砖浸湿晾干,不留明水。

2、有条件最好在外墙面基层上涂刮4mm厚丙乳砂浆防水层(稍增加一点工程造价),或粉刷一层抗裂砂浆,洒水养护稍干隔天后,再贴面砖。

3、面砖预排时,拼缝宽度不得小于8mm,避免勾缝工具挤不进缝内,一般宽度在8~10mm。

4、粘贴砂浆用砂不应用粉砂,应选用细砂为好。这样,砂浆级配好,密度大。还应控制好水泥、砂1:1的配合比例,水泥用量过多,容易产生收缩裂缝。

5、粘贴面砖砂浆应饱满均匀,饱满度达90%左右,面砖四周稍卧浆,不溢出面砖四周为度,粘贴后及时初次勾缝,砂浆要挤压密实,并留出一定勾缝间隙。

6、面砖粘贴后应48小时内洒水养护(根据气候情况),避免砂浆快硬收缩裂缝。

审计方面的知识范文3

【关键词】

早发型;子痫前期;终止妊娠;分娩方式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子痫是围产期母婴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根据发病的时间,多数学者将子痫前期分为早发型(24~34周)和晚发型(≥34周)。本文对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60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早发型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科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60例,年龄21~40岁,其中初产妇42例,经产18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胎妊娠;诊断标准参照第6版《妇产科学》妊娠高血压的疾病分类。根据孕周将60例患者分为A组9例(24~27周),B组17例(28~31周),C组34例(32~34周)。

1.2 观察指标 入院后观察患者的血压,每1~4 h测量1次,尿蛋白定性试验每2天测量1次,24 h尿蛋白定量每2~3 d测量1次,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眼底检查、B超检查、胎心监测等;记录患者入院孕周及终止妊娠的孕周、孕产次、分娩方式、年龄、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及围产儿死亡情况。

1.3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主要有解痉、降压、镇静,有指征者给予扩容、适当利尿,适时终止妊娠,并积极处理并发症。解痉药物首选硫酸镁,24 h总量20~25 g,监测镁中毒的指征;舒张压>110 mm Hg时,给予硝苯地平10 mg口服3次/d,血压控制仍不满意者,给予酚妥拉明,控制舒张压在90~100 mm Hg;镇静:患者子痫抽搐发作,给予地西泮10 mg静脉注射,然后给予20%甘露醇250 ml静脉快速滴注;当出现终止妊娠的指征时给予积极治疗,病情控制24~48 h后终止妊娠。孕周

1.4 终止妊娠指征 经采取积极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尤其是舒张期血压持续高于110 mm Hg;持续性剧烈头痛和视觉障碍;心衰;肺水肿;血小板进行性减少;肝功能明显异常;子痫反复发作;胎盘早剥;早产临产;B超监测提示胎儿宫内生长停止等。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 结果

A组9例患者中,经阴道分娩3例,剖宫产分娩6例;B组17例中,经阴道分娩5例,剖宫产分娩12例;C组34例中,经阴道分娩8例,剖宫产26例;三组分娩方式没有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三组的生产方式来看,临床多选择剖宫产;三组围产儿预后的比较:A组9例中,新生儿窒息轻度2例,重度7例;低体重儿9例,围产儿死亡9例;B组17例中,新生儿窒息轻度4例,重度13例;低体重儿12例,围产儿死亡6例;C组34例中,新生儿窒息轻度3例,重度2例,低体重儿8例,围产儿死亡5例;通过本组观察,三组新生儿窒息率逐次降低,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病因主要为:子宫内膜及子宫浅肌层准备不足;滋养细胞侵入障碍子宫螺旋动脉重塑不良;滋养细胞团对缺氧环境的调控不良等;有研究表明早发型子痫前期通常伴有胎盘血管和绒毛形态的异常,包括绒毛间隙、绒毛量及面积均有所减少;早发型子痫前期对母婴危害较大,只有去除病因才能彻底控制其发展。选择最佳时机和方式适时终止妊娠,对降低母婴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具有重要意义。终止妊娠越早预后越好,但若孕周过小,胎儿发育不成熟,窒息率及死亡率会比较高。随着孕周的增加,新生儿的体重会随之增加,窒息率和死亡率会随之下降。因此

参 考 文 献

[1] 王敬.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方式.济宁医学院学报,2009,32(6):417-419.

[2] 肖兵.早发型子痫前期的病因研究进展.实用妇科学杂志,2010,26(11):803-804.

[3] 陈海霞.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探讨.现代妇产科进展,2007,16(9):715-716.

审计方面的知识范文4

【关键词】 基层医院;重度妊高症;终止妊娠时机;分娩方式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203

妊高症作为妊娠期妇女常见的疾病, 也是其特有的疾病, 临床上的主要病症表现为高血压、心肾功能衰竭、水肿、蛋白尿、抽搐等症状, 从而对母婴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妊高症患者中, 特别是重度妊高症患者, 临床上可发生多种并发症, 例如肾功能障碍、胎儿宫内迟缓、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等[1]。 加强重度妊高症防治、合理选择终止妊娠时机及方式是对抗妊高症、确保母婴健康安全的重要途径, 因此,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60例重度妊高症患者的资料,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治疗的60例妊高症患者, 其中48例患有先天性子痫, 12例患有子痫, 年龄24~38岁, 平均年龄(24.0±4.7)岁, 孕龄:5例27~31周, 4例32~34周, 43例35~39周, 8例39~41周, 平均孕周(35.0±5.3)周, 所有纳入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 具体情况如下:轻度妊高症, 出现血压轻度增高, 可伴有轻度蛋白尿和(或)水肿;中度妊高症, 血压≥15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

1.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 对患者的体征进行详细的检测并记录, 主要包括患者的心肺功能、生化全套、尿量、凝血功能、血压以及体重等。若需进行手术结束分娩的, 在术前, 还需对胎儿发育情况、胎心胎动次数进行监测, 密切关注胎盘的变化情况。对所有确诊需住院进行治疗的患者, 主要使患者处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休息, 使患者身体保持解痉、镇静的状态, 降低患者的血压以及缓解心理压力。对于营养不良、孕周小的孕妇予以白蛋白、脂肪乳补充治疗。孕周

1. 3 判定标准 终止妊娠过程出现死产、死胎及新生儿死亡视为围生儿死亡;胎盘早剥、子痫、 肾功能衰竭、妊高症性心脏病、颅内出血、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等均为并发症产生。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妊娠时间越长, 新生儿体重越高(P

3 讨论

孕产期是妇女的特殊生理时期, 妊娠高血压引起机体状态发生变化, 从而对孕产妇的心理与行为造成影响, 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担忧、紧张、急躁等情绪。有根据研究显示,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是造成妊娠高血压的发生主要病因, 其使血管对血管舒缩因子的反应性改变, 特别是增高了血管紧张素Ⅱ的敏感性, 减弱了一氧化碳反应性, 从而引起患者的机体发生变化, 导致患者全身小动脉痉挛, 产生功能障碍, 机体多种器官缺血缺氧, 凝血功能减弱, 促使患者血压升高, 出现蛋白尿等并发症, 对于妊高症患者来说, 选择适宜的时间终止妊娠极为重要, 最佳时机应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 把新生儿新生儿窒息率和母婴死亡降到最低[2, 3]。

本研究发现妊娠时间越长, 新生儿体重越高, 且妊娠时间越短, 分娩过程新生儿窒息以及围生儿死亡的发生率越高(P

综上所述, 剖宫产避免孕产妇在产时及产后颅内出血、子痫等并发症的发生, 基层医院重度妊高症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 孕后36周是重度妊高症终止妊娠最佳时机, 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最佳。

参考文献

[1] 钟秋兰. 基层医院重度妊高征终止妊娠时机与分娩方式的选择. 医学信息, 2013, 26(6):180-181.

[2] 崔改莲. 80 例妊娠高血压分娩结局临床分析.吉林医学, 2013, 34(14):2683.

审计方面的知识范文5

福建省厦门市长庚医院妇产科,福建厦门 361022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2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160例(28~36)+6周为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病历资料,依据孕周分为小孕周组和大孕周组,其中小孕周的孕周为(28~34)+6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大孕周为(34~36)+6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结果 小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大孕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小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潜伏期时间大于大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潜伏期,小孕周组和大孕周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孕妇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孕周组和大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产褥感染发生率以及产后的出血量进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同时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 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孕周一旦<35周,应及时的治疗,同时>35周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应积极的终止妊娠,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应对产科常规加以遵循。

关键词 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潜伏期;终止妊娠;分娩方式;母儿预后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b)-0020-02

胎膜早破作为孕妇围生期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常伴有较高的早产率、宫内感染以及产褥感染率等,进而严重影响着产妇和胎儿以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1]。临床上将孕周<37孕周的胎盘早破成为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2]。该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2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160例(28~36)+6周为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病历资料,并探讨分析未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有着一定的价值发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60例(28~36)+6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所有孕妇入院时均符合胎膜早破的相关诊断标准。将(28~34)+6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分为小孕周组,小孕周组有80例。(34~36)+6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为大孕周组,有80例。小孕周组:80例(28~34)+6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最大年龄为42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30岁。大孕周组:80例(34~36)+6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最大年龄为41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为31岁。

1.2 方法

所有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均进行体温、脉搏、血压、血常规以及胎心等监护,小孕周组中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对其宫缩加以抑制,并借助于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进而促进胎肺的成熟,采取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44024479)肌注2次/d,6 mg/次,连续使用2 d。建议:给予胎膜早破的患者给予预防用抗生素,大孕周的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娩方式选取。对比分析小孕周和大孕周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潜伏期长短、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产褥感染发生率以及产后的出血量。

1.3 统计方法

该组资料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小孕周和大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并发症以及潜伏期情况

小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2%,主要为脑瘫、神经受损、脊柱裂等。而大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仅仅出现脑瘫这一并发症。小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大孕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小孕周和大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潜伏期时间大于大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潜伏期,小孕周组和大孕周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孕妇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小孕周和大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产褥发生率以及产后出血量的比较

小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有20例发生产褥感染,发生率为25.0%,产后的出血量为(401±203)mL,大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有19例发生产褥感染,发生率为23.8%,产后的出血量为(400±210)mL。产褥感染发生率相比,χ2=2.150,P>0.05;产后出血量相比,t=1.96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小孕周组产妇有28例选择剖宫产,占总病例数的40.0%,2例选择阴道助产,占总病例数的2.9%,40例选择阴道顺产,占总病例数的57.1%;大孕周组有66例选择剖宫产,占总病例数的36.6%,5例选择阴道助产,占总病例数的2.8%,109例选择阴道顺产,占总病例数的60.6%。两组产妇在剖宫产、阴道助产、阴道顺产发生率方面相比有χ2=1.24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无明显差异。

3 讨论

现如今,对于未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对母儿预后的影响的研究始终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3]。当前胎膜早破发生的病因并不明确,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处理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同时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不仅仅影响着孕妇的身体健康,同时对于新生儿的生命也有着一定的威胁[4]。

该院通过对未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对母儿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小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大孕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小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潜伏期时间大于大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潜伏期,小孕周组和大孕周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孕妇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潜伏期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孕周组和大孕周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产褥感染发生率以及产后的出血量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同时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无明显差异。

妊娠(28~33)+6周的PPROM胎肺发育不成熟, 无感染征象、无胎儿窘迫, 排除绒毛膜羊膜炎可期待治疗。通过促胎肺成熟可以降低NR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通常首剂给予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24~48 h 内起效后能持续发挥作用至少 7 d, 但孕期总疗程不能超过2次[2]。若胎肺成熟或有明显感染时, 应终止妊娠。张春霞[5]等研究发现潜伏期较短的新生儿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潜伏期延长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较高;经促胎肺成熟处理后分娩的新生儿其NR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郝海英等[6-9]研究(28~33)+6周的PPROM患者则发现,保守治疗明显增加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但早产儿相关并发症并未降低[5]。该研究显示潜伏期>48 h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较<48 h组明显下降, 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上升趋势。在母体方面>48 h组剖宫产率较<48 h明显上升, 产褥感染、羊膜腔感染的发生率也有上升趋势。说明(28~33)+6周的PPROM患者应尽量延长孕周, 争取促胎肺成熟时间, 以降低NRDS的发生率, 降低早产儿死亡率。同时破膜超过12 h应预防使用抗生素, 并密切监测体温、母儿心率、白细胞等指征及时发现感染征象, 通过积极的处理降低新生儿感染和宫内感染的发射率, 并适时终止妊娠。由于(28~33)+6周的PPROM患者往往先露高浮,宫颈不成熟、部分潜伏期较长的伴有明显羊膜腔感染、胎儿窘迫,剖宫产往往是较合适的选择。

综上所述,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孕周一旦<35周,应及时的治疗,同时>35周的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应积极的终止妊娠,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应对产科常规加以遵循。

参考文献

[1] 孙红敏,米鑫,李凤清.未足月胎膜早破52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14,(5):89-90.

[2] 石前.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1,17(19):3029-3031.

[3] 张碧云,华晔敏.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分娩方式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6):695-696.

[4] 毛月华. 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临床诊治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186,188.

[5] 张春霞.宫颈锥切术后不足月妊娠胎膜早破致败血症1例[J].医药前沿,2014(20):367-367.

[6] 郝海英. 足月胎膜早破80例妊娠诊治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3):202.

[7] 姚美娟,赵丽英,吴彩芳,等.减少192例足月妊娠胎膜早破母儿并发症的措施 [J]. 医药前沿,2014(12):12-13.

[8] 吴合平.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原因及结局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4 (3):74-75.

审计方面的知识范文6

一、计算机审计风险的成因

引发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因素是众多的,但具体可概括为3个方面: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和审计环境方面的原因。

1、审计主体方面的原因。(1)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计算机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审计,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只依靠审计人员过去的知识和技能是难以胜任的。此时,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会计、财务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硬件、会计软件、信息处理技术及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如果审计人员不同时具备这些知识,则在审计取证的过程中,在进行人机对话时,很可能出现审计人员所得与所想的会计信息存在偏差,而这当中也可能隐藏了重要的审计线索,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与传统手工审计相比,计算机系统下的审计风险的内容或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或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集中表现在计算机审计风险隐蔽性强、可控性差、破坏性大等特点上。审计人员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仅仅为了完成审计任务,而不考虑审计风险内容及其内涵的变化,必然会导致审计质量不高或降低审计效率,从而无法客观、公正的评价被审计单位审计期间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公允性,加大了审计风险。

2、审计客体方面的原因。(1)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通常表现为手工控制,这种控制形式责任明确也便于审计人员的调查和作出客观评价。而在计算机系统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内容发生了变化,控制的方式由手工控制变为手工控制和计算机控制相结合。手工控制主要通过设置不同人员的权限来实现,由于现行会计软件多为商品化软件,被审计单位对程序的设计缺乏足够的参与认识,这样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被审计单位在人员权限设置上的科学性。另一方面,计算机控制又受到程序设计的影响,程序审计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计算机控制的效果。不法分子也可能通过篡改程序或嵌入非法程序来影响计算机控制的效果。再有,被审计单位的组织形式可能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不同程度地调整,在手工会计系统中,被审计单位可以根据需要适时地、轻易地实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改与完善;而在计算机系统环境下,就难以满足这样的要求。(2)被审计单位故意隐瞒审计所需信息。审计是审计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据审计准则对被审计单位相关资料进行鉴证的过程,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必须取得被审计单位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在审计取证过程中,如果被审计单位不积极提供充分的资料或隐瞒一些重要的变更事项,如会计程序的变更、人员权限的变更等,势必会影响到审计人员所取得审计证据及其对审计证据评价的客观性,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3、审计环境方面的原因。(1)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扩大。在计算机审计中,审计的内容不仅包括传统手工审计环境的内容,还包括对会计软件运行的评估和审核及对程序中安全控制措施的审查,如人员权限的设置等。审计内容和范围的扩大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审计线索隐蔽化。在传统手工审计环境下,审计线索都是以纸质形式存储的,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是可见的,需要时取得也较为便捷。而在计算机审计环境下,会计信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存储在磁性介质中的,它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时必须通过人机对话,从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调出所需会计信息,才能加以阅读。会计信息存储的隐蔽性导致信息取得的复杂性,必然会加大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3)会计软件的多样化。市场中会计软件的品牌、版本众多,审计人员不可能完全熟练地操作所有的会计软件。同时会计软件的升级,也会影响审计人员对历史数据的提取。软件公司基于保密的考虑,一般也不会轻易地向审计或其他外部人员透露其软件设计程序。这又势必会影响到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的生成与传递及内部控制的评估。

二、降低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对策

在审计工作中,针对上述计算机审计风险的发生与表现,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具体对策如下:

1、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应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准则的实施和执行。不断更新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在新的审计环境下,尤其要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学习,培养复合型的审计人才,以更好地适应审计环境变化,出色地完成审计任务。

2、强化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降低计算机审计风险。审计机构要在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下建立自律性的运行机制,要大力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的取得。完善自身的质量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同时,应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强化风险意识,严格依照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降低审计风险。

3、注重计算机审计的事前与事中审计,强化对内部控制的了解。通过事前、事中审计,可以加强审计人员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会计信息的产生与传递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完善与否有一个充分、深刻的认识。这样有助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被审计单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作出合理的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将计算机审计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