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尤其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和素质的培养。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过分的强调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习惯于使用强制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背诵和记忆,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想政治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约束性。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的探索和突破,在科学的教学思想下进行创新。因此,在现代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强调对学生的育人功能的培养,通过科学的方法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最有效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真正的价值。
1教师要平等的对待学生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教学,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当做是考核的唯一的标准,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能会带有有色眼镜来看待学生。其实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平等地对待学生,将每一个W生都当成是可造之才。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积极的和学生进行沟通,给学生关心和爱护。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也要积极给予学生帮助。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讨论,针对某一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感到自己是跟教师在平等的对话。同时,在学生回答完以后,教师要认真点评每一个学生,就每一个学生的看法谈一谈自己的意见,不要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而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的回答。此外,在考核学生的时候,教师不要完全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考核学生,而是从多个角度来考核学生。比如说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等各个方面来考察学生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达到现代素质教育要求的育人功能。这也是发挥好现代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价值的最有效的办法。
2改变强制性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比较强调强制性的教学,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直接画出书本上所谓的知识点,也就是考试的时候经常会考察的内容,然后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背诵的作业。在下次上课的时候,教师会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其实这样的教学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的打击。巨大的学习压力会使得学生对小学思想品德学习产生消极的抵触的情绪,同时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比较累,可能其考试成绩也不会很理想,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价值,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轻松愉快的学习。比如说在教学《和学生友好相处》这一部分的内容的时候,笔者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实际生活的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此外笔者还会和学生一起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排演舞台剧,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排演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有效地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思想品德学习的魅力。
3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尝试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是因为单纯的理论教学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产生疲劳,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比较大的消极的影响。但是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和自己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同时还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检验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活实际情况和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思考,并且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教师就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现代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思想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好现代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范文2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50余年,但是它作为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对社会经济和发展的影响却越来越大。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许多国家意识到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必要性,努力把人工智能列入技术类教育的教学内容中。作为师范类院校,教授人工智能课是有必要的。?
(1)为部分优秀的学生将来做更深入的研究打坚实的基础。在面向知识经济的今天,研究获取、表示和使用知识的人工智能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人工智能研究被列为中国高技术领域的重点之一。以专家系统为代表的智能化系统在信息技术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和智能化系统的研发,不仅是计算机科学的应用,也是促进各学科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使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普及和深入,教育重心必须要下移,即从研究生教育向本科教育普及。开展本科层次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在本科高年级开设相关选修课。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高等院校的育人和科学研究功能,而且能为学生拓宽专业路径,扩大自主学习空间和发展个性创造条件,同时也为营造一个使学生不仅有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且具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环境。?
(2)为将来从教的学生积聚大量的知识。英国早在1999年,人工智能课程已经作为选修课出现在中学的信息与通讯技术(ICT)课程中。许多中小学还通过机器人竞赛活动来激发中小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兴趣,使学生不仅提高了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多种思维方式,获得了更多的创新空间。美国现行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中,将人工智能的内容作为“媒体与技术”层面对12年级学生的要求。澳大利亚的部分中学开设的信息处理与技术课程,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算法和程序设计、社会和伦理道德、计算机系统分别作为5个主题共同构成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该课程的大纲中规定,人工智能部分的教学内容在高中第3学期为12年级的学生开设,教学时间为10周。?
在我国,多年以来中学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中一直包含有人工智能相关的题目,涉及启发式搜索、博弈、智能程序设计等问题。2003年4月,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首次在信息技术科目中设立了“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标志着我国高中人工智能课程的正式起步。?
我国的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教育部评审并通过了分别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广东高教出版社、地图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和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5套高中《人工智能初步》教材,并开发了相应的教辅材料,包括教师用书和配套光盘等。为了配合中学人工智能课程的实施,国内也推出了一些适合中学生学习与体验的人工智能软件和网络资源。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也逐步关注中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并将其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选题。一些师范院校适应形势要求,已为师范生开设了与此相关的选修课程。?
2 人工智能的教育及教学条件现状?
通过对本人多年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我校的《人工智能》课程教育现状可总结为如下几点:?
(1)理论知识充裕。但与实践相脱节,特别是在智能科学技术的教育教学方面。尽管知识面相当广泛,而人工智能理论的普及教育以及智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仍然十分滞后。?
(2)同其它普通高等院校一样,在本校,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尚未普及,甚至比不上其它院校。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创造精神。?
(3)缺乏配套实验教材,实验教学内容缺乏,无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开设实验项目,才能使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具有研究性和综合性。?
(4)对中小学智能教育的深度及教学方式、教学特点缺乏研究。做为师范类院校,我认为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要紧抓中小学智能教育的特点对师范类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与培训。?
相对于教育现状,我校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条件现状要稍好一些,其状态如下:?
(1)教材使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此教材非常系统地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技术,适合本科及研究生使用。在我们的授课过程中,也会适当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国内其他先进教材,如中南大学蔡自兴教授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等。?
(2)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准备了多种类型的扩充性学习资料,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包括:课程相关杂志和书籍目录,以及部分重要的参考文献,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网络资源如优秀BBS、新闻组、网址等。 它们包括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本领域研究的前沿动态等。 使用表明,学生非常乐于查阅这些资源。 使学生能通过使用这些资源进行一些人工智能程序设计,探讨一些问题,在课堂讨论中展示他们的收获。?
(3)校园网的普及与不断优化使本课程有优良的实践性教学环境,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我们拥有较充足的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为实现本课程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在网络资源建设方面,全校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都以宽带网相连,这些硬件设备对本课程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本课程教学质量得以明显提高。?
3 人工智能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针对我们现在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存在许多不足,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偏重理论讲解等,为此,提出以下教学方法的改革:?
(1)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受到学生兴趣和参与意识的影响。一般来讲,《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前沿课程,开始学生学习兴趣很大,当开始接触到抽象理论知识及部分算法时,学生往往感到不易接受。 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鼓励学生参与某部分知识的扩充性资料查找,预留一定时间请学生负责对此内容进行讲解,布置学生对某个基本成型的实验进行纠错及验证,降低问题解决的难度。学生因此产生兴趣从而做更深度研究。?
(2)进行启发式教学。 我们可以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求解这些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决方案,然后摆出教材中的解决方案,并与同学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比较,这足以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辩论与交互式教学。 组织课堂辩论,讨论的议题可定位为譬如人工智能是否能超过人类智能等有争议的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激发了学习潜能,明确了学习目标。当然师生间的交流方式还有很多,如邮件互发、QQ留言等,也可在课程网站中的互动平台进行交流。?
(4)分层次因材施教。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对每个具体学生的学习进度、课堂作业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学习建议和指导, 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对优秀学生探讨,可以在教学设计和实验设计中要求其选作部分探索性、创新性的功课和实验,以发挥学生个性优势。对于有意于将来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学生可以在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等知识层面对其做问题讲解。而那些看似缺乏兴趣的学生,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人工智能相关电影及科学小片引起其兴趣,实行逐步引导的教学过程。?
另外,我们可以尝试双语教学。 采用中文教材和讲授的同时,注重在课程中的关键词同时用英文表示,并适当指定英文参考短文和英文参考书。使学生能够接触国外文献资料,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获得更宽广的知识。我们也可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一些人工智能网络上的虚拟实验给学生进行课外上网练习,从而使学生了解算法的具体运行过程, 通过参与达到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方法和技术。?
根据现有的条件,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丰富表现形式,利用网络课程的交互性、情景化等特点,构筑以学生为主体的《人工智能》课程现代教学模式。 对于抽象知识,可通过动画和视频演示,通过声音和图像展示人工智能的历史、人物和前景,做到学生直接而深刻地看到知识的内涵外延。网络课程能较好地实现交互并使学习过程情景化,通过网络课程的课堂练习和章节练习,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学生提出学习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力和创新力。我们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中学《人工智能》课程课堂教学录像,以使学生看到初高中学生的知识范围及深度;同时给学生播放现有的《人工智能》科学成果,让学生看到理论背后的实践;也可以播放科幻片,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从而有兴趣把人工智能作为将来深造的方向。《人工智能》是一门较新的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要靠教师,也应增加硬件设备的投入。如果人工智能能采用智能辅助教学系统或机器人辅助教学过程逼真、形象,一目了然,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人工智能实践教学设计的探讨?
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量开设一些实验和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降低理论的抽象度,提升理论的实用性。在近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适量加入一些人工智能语言的教学过程。例如,在讲解了“野人与传教士过河”等问题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使用Visual Prolog或者C ?++?对算法进行实现;在讲解 TSP 问题的遗传算法解决案例后,指出编码方案、初始种群大小、进化代数、交叉率变异率等因素对求解结果的影响,并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分析、理解这些问题,并提出“寻找更有利的解决方案”等问题。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后,为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会在课外主动查阅相关文献、相互讨论以实现他们所设计的方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善于钻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熊德兰,李梅莲,鄢靖丰.人工智能中实践教学的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08(1).?
[2] 何元烈,汪玲.“Visual C ?++?”在“人工智能”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范文3
(岭南师范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摘要:结合岭南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及东软睿道软件学院的建设过程,介绍地方师范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协同创新改革的有效解决方案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提出建立一系列质量保障机制。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师范院校;地方院校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粤教高函[2013]113号);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4YJCZH161);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项目(11JXN026)。
第一作者简介:吴涛,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智能信息处理,wutao@whu.edu.cn。
0 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地方师范院校的生存空间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1-4],迫切需要以协同创新为驱动,进行新型应用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随着信息产业的迅速持续发展,目前计算机人才市场呈现伪饱和状态[5],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这是一种典型的供求结构性失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把握自身定位,在分析地方实际的基础上,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反映地方院校特色、拥有制度保障并能促进建立师范和非师范方向共赢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模式的建立在按需调整专业结构、拓展学生就业市场、辅助地方经济产业转型、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创新特色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学院采用国际通行的计算机专业通识教育模式,在现有基础上,根据学生毕业时的流向分为师范教育类、工程技术类、理论研究类3个类别,以培养基础厚、能力强、特长突出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积极研究高等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走产学研合作发展道路,从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实践体系、评价体系等4个方面探索创新改革的方案,从学习环境、工程能力、师资队伍等方面保障改革顺利进行,从而实施“宽口径、厚基础、有特长”的创新特色教育。
2 创新特色改革的方案
据调查显示,2009届毕业生认为高校教育最应该改进的3个方面分别为实习实践不够、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不够[6],地方师范院校也应从上述几个方面展开创新特色改革。
2.1 课程体系改革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学院采用“2+2”的培养模式[7]。考生在高考时报考计算机学科,入学后前2年不分专业,只进行学科大类培养,第4学期末开始专业分流,在最后2年接受专业培养。课程以专业限选课为主,按照师范教育类、工程技术类、理论研究类等方向拓展学生知识面。
1)兼顾基础性与前沿性,保证教学与科研协同创新。
计算机专业具有理科和工科交叉的特性,表现出科学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并存等特点。计算机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必须具有超前性,学院要设置一些当前计算机行业发展前沿的课程,以便学生毕业工作时能够迅速适应行业的发展,如计算机前沿知识讲座、物联网概论、云计算、计算机游戏开发技术、手机开发等。
2)兼顾科学性与技术性,保证专业与学科协同创新。
作为典型的应用型工科专业,该学科需要较深的理论基础,也具有极强的实践背景。以数据库系列课程为例,从基本的数据库原理到实用的数据库技术,再到商用大型数据库技术以及高级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甚至是最新的大数据,内容深浅不一、繁简有别。
3)兼顾师范性与综合性,保证师范与非师范协同创新。
地方师范院校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在同一专业中,既有面向传统教师教育的师范类方向,也有面向工程教育的非师范方向。以人工智能新技术为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因此,师范教育类学生主要开设机器人课程,阐释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新技术,同时也有非师范类技术课程讲授。与此对应,软件工程类的课程以人工智能算法设计与软件应用为主,网络工程类的课程以云计算、物联网等智能应用为主,同时,也要兼顾地方师范院校的特色,增加与师范教育有关的部分课程。
4)兼顾地方性与区域性,保证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
粤西是广东省信息化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隶属于泛珠三角的边缘,IT企业较少,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信息产业发展缓慢。岭南师范学院地处粤西,主要培养应用本科人才,服务粤西的地方经济发展。随着广东省新一轮产业转移,大批重点项目开始启动,计算机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服务于各行各业信息化建设、参与和推动粤西IT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高级计算机技术人才,为泛珠三角地区同类高校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提供示范作用。
2.2 教学体系改革
学院将学生按照教学体系定位分成师范类和非师范两种,建立灵活的选课机制。在师范类学生的培养中,我们强调以实习基地为载体,加强与中小学或职业学校的协同创新;在非师范类学生的培养中,强调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加强与企业的协同创新。针对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中小学广泛需要机器人足球、机器人灭火竞赛方面指导教师的情况,我们新建了机器人实验室,并建设有软酷卓越实验室、奥翔湛师实验室、湛江市软件研究所专业实习基地以及湛江市档案局大学生实践基地;加强与湛江市教育局、科技局以及信息产业局合作,建立若干个中小学信息化示范基地。针对非师范类软件外包服务方向学生的需要,我们以广东省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东软公司的协作;培养方案的制定以企业(东软广州基地)为主、学校辅助,教学人员由校企双方共同提供;学生在大学四年级进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和项目实践,在校企双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2.3 实践体系改革
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主要来自于实践教学环节,本专业在加强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强化实践教学与创业教育,设立创新学分和创业教育学分;构建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实习实训—第二课堂4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的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与产业发展及企业岗位需求进行适应性融合。同时,学院从计算机学科专业实践教学和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强的软件人才需求出发,引进东软集团、东聚电子科技集团、广州传智博客有限公司、广州拓胜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业内企业的实训人才培养体系、教学管理以及质量保证体系,利用正常教学学期的期末和寒暑假结合,每学年构成4~8周的实践小学期,基于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单项实践能力、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专业实践创新能力4个不同层次能力,建立包含实验教学、工程实训、课程设计和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在内,覆盖计算机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多层次开放式的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由公司和企业独立实施专业课程的教学,确保实践上实现零距离就业;此外,成立大学生创新基地,为学生搭建创业及创新发展平台。在开展通识教育的同时,更加注重拔尖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努力为拔尖学生创造精英型人才的培养环境与实践条件,积极培养精英型人才和特色人才。
2.4 评价体系改革
学生评教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方式之一[8],这既是学生作为教育受众的权利,也符合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要求,但却与教师教学的自由存在内在关联与矛盾。因此,学院需要改革现有评价体系,将学生分为师范教育类、工程技术类、理论研究类,对于不同的培养定位,采取不同的评价体系。以工程技术类为例,针对非师范应用工科人才的特点,我们在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主旨,以职业规格要求为指导思想,以企业需求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学习借鉴国际软件人才的培养经验,按照产业发展的需求设置灵活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重组和优化软件服务外包专业的课程结构;建立科学的教学监控和保障机制,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评估与激励体系,规范教学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3 创新特色改革的实施
岭南师范学院与东软集团共建广东省示范性软件学院,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中开设软件服务外包新方向,2013年9月正式招收首届学生,试图实施校企联合办学,推进学校计算机专业转型,加快新型应用工科人才培养。在建设过程中,学院以信息技术产业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为切入点,探索和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保证基础理论教育和专业知识教育,强化校企联合实践培养,将校企合作引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新赋予理论、实验、实践、实训、毕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以新的内涵。
3.1 保障学习环境的构建
学院以信息学院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和被评为全国优秀校园活动的IT科技节为载体,强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能力与特长的培养;依托广东GDICPC软件设计大赛、中国软件设计大赛、国际ACM程序设计竞赛等学术科技活动以及国家计算机软件水平认证,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团队意识,建立专业素质拓展体系;在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将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等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成融科研、教学、创新活动、培训、技能鉴定与技术开发和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开放性实训基地;新建软件开发校内实训中心,按实际软件开发流程对学生进行实际软件开发训练;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与东软集团等共建一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及研发中心,通过订单式培养使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贴近岗位的要求。
3.2 保障工程能力的培养
学院大幅度增加企业实际应用内容和实际案例课程,摒弃过时落后的标准化的教材与课件;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为核心,扎实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实训条件、师资队伍、专业教学资源及社会服务等工作并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实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与专业群内其他专业的共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对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辐射与带动作用。
3.3 保障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院大量兼职聘请在工业界一线资深工程师作为教师授课和指导,构建专兼结合、校企结合、内外结合、多元结构的师资队伍,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优化专职师资队伍结构,通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培训和软件项目开发等方式,不断提高专职教师的工程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逐步建设具有双师型特长,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合理,能与兼职教师相结合满足计算机人才培养需要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授课教师或兼职指导教师,使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要求。
4 创新特色改革的成效
在协同育人方面,学院通过举办IT科技节引入企业,进一步丰富校园科技文化生活,推动IT前沿知识的学习和传播,树立正确的校园IT理念,促进学生与IT产业的沟通,营造良好的产学研氛围;使大学生理解科技内涵,了解科研规律,感悟设计智慧、激发创新思维,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为实现零距离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协同育人的实验教学特色鲜明,提高了学生在实验、实训、设计等实践环节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效果显著,科技创作与竞赛成绩优良。近年来,学生考研率明显增长,就业率稳步上升,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在校生在各项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了良好成绩,领先于同类院校,其中省级以上竞赛获奖80余项,如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蓝桥杯Java/C/C++软件开发本科组竞赛、全国多媒体大赛、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广东省挑战杯竞赛、广东机器人大赛等。
5 结语
伴随着地方师范院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内涵的延伸,学院努力建立并完善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反映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特色、拥有制度保障并且能促进师范和非师范专业和谐共赢发展的创新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结合岭南师范学院的实际,探索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若干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一般的地方性本科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普遍性的参考意义。下一步笔者将以建设岭南师范学院东软示范性软件学院为契机,以软件服务外包方向为载体,探索校企合作为基础、实践主导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其他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提供示范。
参考文献:
[1] 金其桢. 论盛宣怀“西学中用”“实学实用”的教育观和人才观[J]. 江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4(5): 90-94.
[2] 金义富, 邓明, 孔艺权. 地方院校计算机师范本科专业培养模式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11(14): 12-16.
[3] 彭昱忠, 元昌安, 李文敬, 等. 西部民族地区普通院校IT人才培养的策略思考[J]. 计算机教育, 2013(15): 98-102.
[4] 文斌, 吴丽华, 韩冰, 等. 师范院校软件工程专业特色定位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J]. 计算机教育, 2013(11): 91-94.
[5] 麦可思研究院.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0.
[6] 麦可思研究院.中国2009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EB/OL]. (2013-09-30)[2014-09-13].http://mycos.com.cn.
[7] 金义富, 胡文泰, 杨志华. 地方院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1,22(6): 100-103.
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135-01
要想将信息技术完全融入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将语文课转变为图片展示课或音乐影视欣赏课,同时还要重视语言文字的体验,深入扩展语文课的泛语文化内涵。笔者综合自身多年来的教育实践,立足于信息技术角度,深入探究其如何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策略,旨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 优化小学语文三维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无须全方位体现能力、知识、态度、情感及价值观,只需体现目标即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Who”,即为学习者;(2)“What”,即为学习行为;(3)“Condition”,即为学习条件;(4)“Behavior”,即为行为标准。此外,基于把握新课标教学目标、优化三维目标,要以学生合作、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为培养目标,积极联系学生社会生活实际,提高信息素养。
以《》为例,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经由视频资料所产生的冲击感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相关环境描写,深入分析文章中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内涵,抓住动作、神态描写,从而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诵,领悟语言表达技巧;(2)经由小组合作、自学勾画以及交流汇报等方式进行课文品读,联系上下文,领悟面对危机形势而展现的视死如归、大无畏的精神,从而理解文章主题的深刻含意;(3)在背景音乐的引领下,强化语言文字训练,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崇高民族精神的熏陶。
二 完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而言,主要分为两个步骤,在第一次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教学重点开展,综合激情导入、音乐渲染、合作交流、抒感等环节。但考虑到小学学生难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尤其是对环境描写类语句难以理解到位,故无法明确人物形象。基于此种形势,必须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教学再次设计,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调动各种感官,从而强调分析与评价,从而使学生把握文章主旨。
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再现情境,促使学生领悟环境的恶劣。播放关键视频资料,经由视觉冲击,促使学生领悟到当时情景危机。(2)角色扮演,展现人物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促使学生感受环境、人物描写背后所抒发的无私、无畏的精神。基于此,信息技术主要发挥着气氛烘托作用,通过情境图片展示,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神情、动作、心情,掌握文章内容。(3)音乐渲染,重视情感宣泄,促使学生头脑中再现英勇牺牲的画面,促使其感受语文所带来的精神魅力。
三 强化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反思
要想促使信息技术完全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要重视教学反思。首先,要积极发挥媒体作用,强化情感铺垫。从本质上来讲,在媒体音画冲击作用下,可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补充其认知空白,为理解全了情感铺垫。其次,必须要带有感情地进行课文朗读,为亲近、感受文本及获取语感的体验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基于小学生认知水平低下等因素的束缚,某些句子所蕴藏的内涵难以理解,尤其是情感浓厚类型课文,小学生难以采用贴切的语言来表达自身感悟,但却能将这种情感融入朗读中。在借助信息技术营造的学习气氛中,播放感染力极强的画面,加上音乐渲染,引导学生经由角色扮演进行课文朗读,刺激学生体验情感,可实现教学目标。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把握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基础上重视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借助大量形象图片强化直观体验,进行实时对话,调动其生活经验。同时,借助大量视频资料,增强直观体验,拓展学习视野,积极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学习目标,概括新知。语文教学作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建构情境认知,重视情感体验,可确保学生全面理解与掌握文章内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宁.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目标层次、影响因素与培养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罗先慧、李云文、孙建龙.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基于2012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的统计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3(7):75~83
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核心素养;教师
语文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都必修的一门课程,到了初中阶段,这一时期正处在链接小学和高中阶段学习的关键环节。在语文教学中,小学阶段教学的重难点训练是学生的拼音识字、基础的读与写能力,进入初中后则是在小学六年的学习后更进一步,从更高层面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它要求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综合教材知识内容与个人情感态度与思维能力等深层知识体系,使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得到拓展和深化,为高中阶段更深入地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学科的价值引领和情感教育作用使很多学生自幼受到熏陶,并成为其人格思想发展的重要启蒙课程,到了初中阶段,学生身心记忆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语文教师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优化语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参与学习中认识语文、重视语文和热爱语文。
一.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基于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作用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我国学生最早接触的一门学科,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的综合性实践课程,它对其他知识的学习及今后工作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当前,知识经济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并以其快速高效的方式取代了人类的部分工作,若要不被替代,从基础层面加强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是切实而必要的。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语文是基础性学科,也是他们展开日常活动的交际性工具,学生只有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形成良好的个性与健全的人格,才能在各个领域知识的学习中做到得心应手,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基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的科学认知初中教学任务繁重,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较为关键的一环,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其写作技巧、文体知识、口语交际能力等,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兼顾到所有的核心要点[1]。其次,作为一门感性思维较强的课程,语文不像数理化课程那样有准确的界定结果、明确的概念界定和清晰的操作流程,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是在师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流互动中达成的,因此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科自身特点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2],注重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能力、思考角度之间的联系,善于从辩证角度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及时改进和优化自己在课堂中的教学模式,开展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创新性教学,使学生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中切实得到成长与进步。
(三)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下的课堂教学人本主义学习的理论中指出人类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全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以尊重、平等为原则展开教学,顾及、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该理论对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做了清晰而明确的划分,即学生始终是课堂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处于辅助地位,要尽量避免越俎代庖,明确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助推者。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初中生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情况,结合当地教学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在可允许的条件内将语文课堂扩展在教室之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在与自然、人事、文学的交流互动中学会辩证思考,这样就由教师单向传递信息的模式向师生共享、同学之间互相探讨的合作型交流模式转变,另外,此理论还强调情感在教师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与导向作用,这在语文的学习教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语文学习的理想状态就是学生在阅读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中使学生体验文学的文化价值意蕴与文学美感,因此初中语文课堂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在文字与文学的熏陶中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便在认知与情感的有机融合中得到培养。
二.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与措施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扬弃传统教学方式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兼具文学性与工具性的双重属性,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课堂中,教育工作者更多的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着重锻炼学生的应试技巧,在授课时也只是单纯利用传统教学工具,如粉笔、黑板、教具等通过灌输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学方式循规蹈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逐渐偏离了语文学习的最初目标。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文学素养、对文字美的感受的培养也是当前教学方式中所忽略的一点,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出发点固然好,而对学生如何阅读、如何辩证思考和理解的方法却只字不提。实践证明,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如若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势必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造成一定的制约。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需继承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摒弃其糟粕,从根本上转变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结合现代化教学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发挥最大效用。语文课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同时也是学生接触文学经典的导入口,教材包含的内容囊括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要让课堂有活力,就要以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为导向,将语文教学与文学、与实际生活、与学生的爱好尽可能地融合在课堂中。例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导入与语文课堂相关的影视剧、歌曲、话剧等,通过学生热衷的方式来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中了解语言文学艺术,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
(二)翻转教师教学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传统的教学实际中,大部分情况都是老师教、学生学,教师按照既定的课时计划向学生笼统灌输语文中的文学常识、人物形象和主题分析等知识,学生在台下聆听、做笔记、完成作业,将知识点囫囵吞枣地吸收,这样被动的状态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大大削减。在新形势下,教师要摆脱传统知识灌输型的教学方法,做一个善于启迪、善于引导的艺术教育家,在能教与会教之间做到得心应手,以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炉火纯青的教学技巧应对初中语文课堂,在教与学、师生互动的教育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科学合理的初中语文教学理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导者,让传统的“灌输型”授课模式结合“启发型”、“讨论型”、“自学型”的新型学习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学习热情。实践表明,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的交流探讨中,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和深入。因此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大胆将课堂交给学生,例如,可以分组让学生来讲述一个与课本有关的故事,分析一个人物形象,学生可以通过演讲、辩论、多媒体演示制作演示等形式来参与课堂,在加强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的同时也使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历练。其次,教师还可运用语文教材内容的角色扮演,让学生来改编小说的一个情节或者扮演戏剧中的一幕,让学生尽可能地融入剧本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作品情感,融入语文学习,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运用能力与拓展能力。
(三)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拓展课外学习能力元代关汉卿曾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意思是说只要做了一天的老师,就会终生受到学生们像父亲那样的尊敬。可见,师长在我国固有思想意识中与严父的角色相当,部分学生秉持着唯师是从的理念。当然,尊师重教自古便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值得人们始终如一的继承。但是,如若将“尊师”演变成“惧师”,这便与提倡尊师的出发点相悖,无法形成健康良性的师生关系,势必会对学生的整个学习体验大打折扣。新形势下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合作者,交流探讨的互助者,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与学生构建平等交流、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给学生提供自由、轻松的语文学习情境,留给他们自我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与个体间差异,激励学生克服胆怯和畏难情绪,充分表达自我观点和见解,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另外,在充分调动课堂氛围,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应充分挖掘学生课外活动与语文学习的衔接点,拓展教学内容,通过课外作业、小组讨论、开放式讨论等多样化形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成长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是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的熏陶,教师作为教学课堂的主导者,要创新语文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深化对中国语言文字的了解与热爱。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对现存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做到足够的重视,并对问题根源进行深入的剖析,意识到优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及采取相应的方法措施进行教学模式的优化后能够带来优异的教学成果,这样才能创新教学思路,培养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