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的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的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的重点

高中语文的重点范文1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师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考的空间。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分析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寻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对策,调查分析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状况,以求准确把握学习主体的需求和特点。让我们以更开放的眼光更发展的思想面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本文主要结合以下几点进行说明: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及问题反思

新课改根据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中,要求教师根据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然而,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部分教师不善于学习,仍使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本人在多年的教学教研中对上述问题有一些粗浅的认识,现表述如下,供广大读者们交流、商榷。

(一)不问学情,教学活动实行一刀切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由于学生阅读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也千差万别,这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况且有的作品本身就具有多重含义,而我们不少教师仍采用单一的、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如填鸭式、齐步走等。这些旧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春秋时期的孔子尚且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那么,新时代的教育更应重视适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二)课堂教学陈旧老套,没体现新课改精神

这个问题突出表现在传统教学中“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亲身探究的机会。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讲台下死气沉沉地听、记,语文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殆尽。这种教学方式与新课标的要求格格不入,背道而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手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三)学生自主性过度,课堂纪律涣散

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一些选修课教学,不少教师过度放开学生,致使部分学生把现代阅读、古诗词赏析等高中语文选修课当成了活动课,课堂纪律涣散,缺少明确课程目标,更缺乏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评价。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课堂气氛过度活跃,一会儿是书画展示,一会儿是音乐欣赏;不是多媒体展示,就是影视欣赏。花样频出,令人眼花缭乱,哗众取宠似乎成为了教师在公开课上的追求。华而不实的教学活动只能让教学带来一阵热闹,毫无把握地让学生讨论,结果却收不回来,反而乱了教学阵脚,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教学改革要脚踏实地,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否则语文教学之路只会越走越窄,让学生对语文更加不感兴趣,远离语文。那么,语文教学应如何改革,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找准角色,正确定位

有些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尝试过程中,不是把自己当成了旁观者,就是把自己当成了监督控制者,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不是失去控制,就是被局限其中,打不开思维。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新课标要求教师发挥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探究。

(二)要多种元素相结合

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由于传统的教学习惯,教师往往偏重讲课,生怕漏掉任何一个考点,尽力使自己做到面面俱到。然而,讲得越多,学生越觉得厌烦。本来语文学习的兴趣很大一部分来自学生自己的阅读、写作、探究,现在这条路被堵住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从何而来呢?所以,语文课上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各种感官,听说读写都尽量用上,这样比一成不变地静坐在教室里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效果要好得多。

(三)多用心,少用课件

教学设备的改进,网络的盛行,为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少用电子课件似乎与现代教育背道而驰,其实不然,事实上,不少教师并没有领会课件使用的真谛,往往过于追求形式,部分教师上课过度地使用PPT、Flash等课件,甚至用它们替代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缺少了师生之间眼神的交流,言语的对话。当美丽的粉笔字和包含情感的声音被机械的鼠标、炫目的视频取代时,学生还能体验到语文的美感吗?不如师生一起用声音去阅读,用眼神去交流、会意,用心去感悟,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才会收获颇丰。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现阶段教学改革冲击着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成为了教学的重中之重,大家现在已经意识到,创新是时代的需求,是民族的希望。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按照时代的需要、新课标的要求,责无旁贷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谈一下自己的总结,望能抛砖引玉,引起大家重视。

(一)“问题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问题是新思想的萌芽,是创新的摇篮,在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中,一个学生如果不会提问题,也就不会去创新。所以,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抛弃过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能为了应付考试去单纯地学习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探究多元化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大胆质疑权威的探索精神,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全面辩证地去思考,能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主角的理念。我们目前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讨论,加之教师的适当引导、穿针引线来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良好的语文素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还对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都产生重要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学不能够把所有的教学目标都集中于高考,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字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的重点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新课标

一、研究《新课标》,了解新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是确定教学内容、编写教材、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的根本依据,课标中规定了选修课的课程目标,对五个系列的教学提出了建议,在附录中还有一些选修课程的举例。这些是我们教学的依据和参考,必须熟悉。《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归结起来就是:内容要求高,专题意识强,授课形式活,课堂活动多。

根据教材设计理念和教材特点,各选修系列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着眼于提供多样化的选择空间,重点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选修教材在编写中突出导向性、自主性、趣味性和适用性,所以作为教师必须深挖教材,立足教材,适当拓展。

二、兼顾理论学习,更重实践活动。

不同系列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课标“教学建议”据此提示我们:“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选修课主要立足于语文活动,致力于实际的应用;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仍是必须的,但要对学科知识和理论下一番精选的功夫,以服从于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需要,因而教学内容一旦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起来必会兴趣盎然。新课标关于选修课系列的“教学建议”中也提出了一些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在教学中有选择地借鉴,也可因地制宜,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自己创造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努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学好选修课,扣紧必修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选修课程大部分是在必修的基础上的延伸与提高,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随时联系必修课所学内容,用必修课中所学的知识与能力来指导选修课程的学习,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做拓展与提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选修课也应该体现基础性”。因此,凡是必修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都适于选修课的教学。我们绝不需因为这是一个新生事物,而必须抛弃原有的成功的教学方法而去创造另一套新的教学方法来与之相配合。

四、学问应拓展,延伸须有度。

选修课学习是对必修课的延伸和提高,教学内容更具有选择性,教学方法更应体现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在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应比必修课有明显的拓展。只有有所拓展才能真正体现选修课对必修课的补充作用。在选修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上的处理要适宜。高中不同于大学,高中学生的语文选修是初步的接触、了解和学习,不是高校中文专业专门化、深入地研究,要防止类同于大学课程,不宜深挖、深究。教学要量力而行,对教材的内容要做适度取舍。由于模块学习短时间、小容量、快节奏、多板块、个性化,不宜对学习做很高要求,不能贪多求深,不能求专求难,有了一些涉猎,能突破一些重点内容、顾及其他内容即可,要以学习实效为重。

五、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创造性。

课程改革要求还课堂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必修课上如此,选修课就更应该做到。老师不能把课堂变成“讲堂”,不能以老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内容,给足够时间让学生发表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很多练习也是开放的、延伸的、是多样化可操作或理解的。高中新课程的一个理念,是尊重和突出学生的学习愿望与学习个性,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这也是选修课程开设的初衷之一,自然也成为教师开展选修课教学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的重要性在于通过选修课教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不同的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而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

六、能力要提升,高考不能忘。

我们当前的教学改革也只是一种尝试,而最终衡量教改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高考的结果,因为这是学生所关心的,也是家长和社会最为关注的。

所以选修课的开设不能脱离考试的需要,在教学中教者要在选修课的内容和高考的考点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虽然我们要搞素质教育,但还有高考这个指挥棒存在,社会和家长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成绩。况且,如果一味地追求让教师发挥特长,就有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一些学术性的电视节目,只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迎合大众心理,甚至哗众取宠。

七、遵循选修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

不同的模块系列,其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应该有一定的区别。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的重点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古典诗歌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44

对高中生古典诗歌的教学,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高中生在经过了多年的基础诗歌的背诵和学习,对诗歌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固定思维和学习习惯,因此,为了深入拓展高中语文的古典诗歌教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们加大对古典诗歌学习的重视。除了要求学生们完成必要的诗歌背诵和默写之外,重点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尤其是引导他们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了解整首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文人心态,实现对诗歌的全面了解,将对诗歌学习的技术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继而拓展学生们古典诗歌的艺术视野,丰富语文基础知识储备。笔者认为,对高中生古典诗歌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

一、古典诗歌的字词教学

高中生对古典诗歌的学习,首先是要弄清古典诗歌中相关字词的意义和语法用法,继而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诗歌句子意义的理解。一般情况下,高中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和掌握到常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这对他们今后独立完成古典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针对学生们的字词教学,可以从字词的类别来进行。高中生所学习的古典诗歌主要分律诗和歌行体,对诗歌中各句的结构划分应该有一定的语言辨别能力,继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对个别字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白居易的《琵琶行》时,要引导学生们对诗歌中的七言歌行进行语法和语义的划分,这种划分基本上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语义的基础上实现对部分实词虚词的理解,继而为接下来的翻译和鉴赏诗歌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还可以从字词的对仗技巧的角度教授学生们学习古典诗歌字词理解的互文。中国古典诗歌往往会追求对偶的特点,因此,在分析和解读古典诗歌时,语文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们掌握基本的字词分析方法,还可以利用诗歌中的前后文实现对相关字词的巧妙解读。这种教学方法既是字词解析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以应用到其他古典诗歌的学习过程中,在提高古典诗歌教学效果的同时,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强大魅力和技巧性。

二、古典诗歌的翻译教学

高中语文教师在完成了基础的古典诗歌字词教学之后,还需要引导学生们完成对古典诗歌的翻译。一般情况下,古典诗歌的整篇意义是可以为读者读懂的,但是一旦涉及到将古典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白话文,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翻译技巧,力争做到信达雅的翻译效果。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们针对所翻译的诗歌中的句子,进行重点标记,遇到模棱两可的句子翻译时,应该回归到全文或段落中进行反复对比和思考,继而得出最合适的翻译效果,这就是古典诗歌翻译中的精准,也就是信的体现。这是诗歌翻译的基础,也是诗歌翻译的重中之重。学生们只有做到了正确的诗歌翻译,才能在接下来的诗歌翻译中保证信达雅的艺术层面的标准。

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合理编织现代白话语言完成古典诗歌和诗文的翻译,在保证语言通顺的同时,尽量体现语言组织的逻辑和优美。优秀的诗歌翻译,往往能够进一步升华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同时也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古文和现代文之间的相通性。例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杜甫的《登高》这首诗时,不仅仅要求学生明确诗歌翻译过程中的语义的准确翻译,同时还需要深入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态,以第一人称的翻译视角感受作者的语言写作的张力,继而在现代文的翻译中加以体现。学生们在这种翻译教学中既可以巩固所学的字词类知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诗歌写作翻译的技巧和能力,从而提高学生鉴赏语文古典诗歌的能力。

三、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教学

相较于初中阶段古典诗歌基础知识和技巧的教学,高中阶段的古典诗歌教学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教师锻炼学生对诗歌艺术的鉴赏和分析能力,这是对传统诗歌教学内容的升华,也是现代教育模式下诗歌教学手段更新的体现。学生们在这样的教学训练中,一方面可以实现对古典诗歌的深入认知,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诗歌欣赏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对诗歌中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征的分析,学习和了解古代诗人诗歌创作的基本要素,感受中国古典诗歌严谨性的同时,体会他们语言的表现力。尤其是针对部分诗歌中作者的炼字和炼句的艺术技巧,思考作者选取该类字词的原因和意义,继而从语义和语法的层面探究和鉴赏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例如,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们进行诗歌艺术鉴赏时,可以鼓励学生们从诗歌的体裁、语言表达、形式技巧等层面进行分析,锻炼和提高学生独立鉴赏和思考的能力。

高中语文的重点范文4

关键词 电子白板;高中语文;电子教学系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5-0084-02

电子白板是交互式电子自板的简称,也叫做数码互动白板,也被很直观地称为电子黑板。电子白板是在传统黑板上的延伸,既包括传统的黑板,又有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设备,这几种设备集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高科技的电子教学系统。其中以电子白板为主要设备,把信息技术应用在其中,共同实现教学。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电子白板系统已经成为全球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装备的主流模式,它的便捷是最受广大教育工作者欢迎的一个特点,受到师生的青睐。

1 电子白板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必须使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才能实现跨学科学习,实现不同学科资源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新一轮课程改革,加快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步伐,实现了课堂教学信息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有效整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挖掘了课堂教学的内在潜力。实践证明,新课改要想抢占课堂教学改革的制高点,那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必须灵活使用电子白板,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传统的教学工具以黑板为主,这就限制了教师在黑板上展示的内容,教师在黑板上只能展示简单的内容。教师如果想展示更丰富的内容,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由于黑板的限制,教师展示的内容非常死板,不能形象化。电子白板参与教学的使用,对这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利用电子笔在电子白板上可以随意书写、标注,任意擦除,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利用电子白板丰富的教学资源,突出重点、难点,创设情境教学。音频、视频的介入,可以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并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 电子白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著名的媒体技术专家克拉克曾说:“是教学设计而不是用来传递教学的媒体,决定了学习者的学习。”交互白板的应用也不例外。教学过程是个动态多变的过程,无法预设。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过程更是呈现出多样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这就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有了严格的要求。

教师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 电子白板要想在语文课堂中成为语文教师的得力助手,要求教师不仅可以熟练使用交互白板的各种功能,而且能够有意识地非常恰当地将白板的交互能力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理念中,并能够将已有资源非常熟练地和自主设计的白板资源整合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此时,课堂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是否使用了良好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成为制订教学策略时主要考虑的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 由于交互白板的易学易用,加上现在信息技术教育的日益普及,学生参与意识的增强,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

高中课本中选取的文言文大多文言词汇较多,阅读难度较大,学生学起来非常枯燥乏味,往往产生厌学的情绪。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展示难以理解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教材,通过对比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质疑,把不懂的地方统一记录下来告诉教师,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重新设置教学的重点、难点,然后再引导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课件内容 实践证明,学生一般都喜欢版面整洁、美观,新颖、有趣并能巩固知识、拓展学习内容的课件。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师应该深入教材,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简洁生动,让学生觉得新颖而不呆板的课件。

3 电子白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有的教师课件做得非常漂亮,一上课就把学生的目光都吸引到了白板上,但其效果适得其反,学生过度关注白板,就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减少,无意中阻碍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思维和情感交流。太过于强调形式的课件削弱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尤其语文学科,情感交流色彩比其他学科更为强烈。在语文教学中,特别讲究教师能引导学生共同创造学习环境,产生教学的共鸣。但是有的教师把教学过程完全依赖于电子白板,整堂课忙着放音乐、换图片、播影片,学生看着挺热闹,但实质上思维的层面并没有打开,也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仅仅是个观众,仅止于浅层的欣赏。这样,电子白板的功能就流于形式。

笔者认为,交互式白板的使用必须为新课程服务,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得力助手。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使用电子白板后,课堂教学仍然要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否则电子白板就失去了引入的必要。高中语文课如果一味追求白板的功能,学生和教师的眼光主要都集中在白板上,显然就违反了教育的规律。应当合理应用媒体,在教学的最佳时机恰到好处地使用白板,才能真正发挥白板的作用。

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重点仍然应该放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上,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电子白板的使用,永远都是为教学服务的,在课堂教学中绝对不能喧宾夺主。所以在电子白板教学中不能为了展示白板而过分强调形式,应立足于教学,有机整合。

如果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技术而忽略电子白板和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势必会造成电子白板使用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要真正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摆正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教学的思维,要做到电子白板在使用过程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

总之,电子白板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更加简洁、明了和直观,能由浅入深地理解比较抽象的知识。同时,电子白板中容纳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任重道远,不仅仅要深入研究电子白板的操作技巧,更要深入探究教材,真正构建高中语文的有效课堂,并形成具有本学校教学特色的多媒体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胡先喜.发挥电子白板优势,创设语文高效课堂[J].成才之路,2011(11).

[2]杨志,孙国栋.使用交互电子白板 激活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中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4).

[3]孙雨阳,刘健.让“白板”助黑板一臂之力:浅谈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2011(2).

[4]蒋利军.发挥电子白板功能,彰显语文本色魅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24).

高中语文的重点范文5

新课程的教学强调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发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传统的教学观主张教学活动以教师为本,师道尊严,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与主体,学生围着教师转,绝对服从教师。上课时老师讲学生听,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厌烦、疲倦,缺乏思维和积极性。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是师生平等、民主,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指导者、引路人。

2.选修课的教学要立足实际,联系高考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高考仍然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因此,高中语文选修课在教学要求上,仍要体现基础性,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思维发展,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增强语言运用能力,学用结合,为终身发展夯实语文基础。另外,立足实际,在选修课的教学中适当与高考相联系,这也是破除选修课程边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做法。如教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在学生学习古代诗歌时,教师联系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强调一些方法,进行比较阅读;学习古代散文时,联系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进行一些高考相仿试题的随堂练习,并请学生讲解。教学《外国小说欣赏》时,可以和高考散文阅读的能力相联系。这些做法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选修课的动力,帮助学生提高了阅读能力。

3.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知识和方法,只凭传统的教具演示,学生很难理解,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多媒体技术利用有效演示可以使许多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不但能给出结论,还能演示变化的过程,使那些原来需要绞尽脑汁却表达不清的问题,现在变得一目了然,通俗易懂。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制作成直观的画面,化繁为简,帮助高中生加深理解、突破难点,激发学习兴趣。

4.教师要善于用生活丰富学生的思想

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对文本分析时,教师少不了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等方面的内容。如果学生没有必要的生活积累,就不可能有充分的思考基础。这些学生在探究中往往会人云亦云,毫无自己的思想见解。这种状况会导致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只让学生盯着几本教科书、练习卷,那么,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将很难有进步。高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审视生活,发现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等角度观察,关注学校的教学楼、操场、宣传橱窗、食章、宿舍等区域的人物活动、场景等,也可以关注家人的一言一行,分析他们的心理性格,更可以关注社会中某些地方的风土人情,然后把自己的所教所闻、所思所感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在发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的同时,也对生活拥有了自己的思想、看法、主张。

5.关于记叙文写作

5.1注重审题与选材。记叙文写作中出现的选材不当、写作重点不突出、记人记事不分,其主要原因是审题不当、对标题把握不准。审题通常指的是,审体裁、审范围、审重点(题眼)、审人称等。不少同学常常忽略审重点和审范围。例如,《变化在我身边》写作的重点是我身边的变化而不是我本身的变化,《一句名言鼓舞着我》重点不是一句名言的内容及由来,我在名言鼓舞下的思想和行为,《值得回忆的一个人》写作的重点是主人公之所以值得回忆的思想和言行,为了突出重点,表现中心,选用的材料必须典型。选用的材料可根据标题酌情安排。例如,写整体(像《温暖的班集体》)选材力求点、面结合;写个人,则或选一件典型事例,或写某人2―3个生活片断。

5.2语言清晰、形象地表达是关键。语言,是语文教学的中心,更是作文教学的核心。语言的表达能力,不但直接关乎语文的作文教学,而且与教师作文评价休戚相关。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作为个体语文知识和语言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记叙文写作中,语言能力最重要的特质是语言的形象性。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训练学生流利地书面表达,写出语言通顺的文章。开展记叙文的写作教学是一个系统、循序渐进的过程,语言表达从“通不通”过渡到“好不好”,是一个质的突破。能否达到清晰形象的语言表达水平,是高中生记叙文语言表达能力从量变到质变成功过渡的关键。

6.语文教师要广泛阅读专业内外的书籍

要给学生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应该是活水而不是死水。陶行知先生曾说:“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对经典的态度会感染学生,对经典的理解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品位,对经典的阐释会塑造学生的灵魂。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具有深厚而广博的知识,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搞好语文教学。

7.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虽无定法,但需要讲究教学方法。学生经常评价哪个语文老师的课上得有劲哪个课上得没劲,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尽管很多,但和教师是否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有密切关系的。如果每堂课都是教师讲到底,学生只是个木偶,那么有谁愿意节节课陪你“演戏”呢?如果每堂课都是问到底,那么学生的神经也受不了。因此,教师每节课要有针对性地选用教学方法并且注意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推陈出新的课堂,使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创新带来的学习乐趣,并将这种学习乐趣进行到底。

高中语文的重点范文6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学效果 思考

现在,具有较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已成为谋职成功的一个先决条件。而目前大家对大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普遍感到忧虑,纷纷要求在大学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这是一条教学长河;大学是下游,中小学是上游。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造成大学生语文水平每况愈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板子只朝中小学语文老师身上打,这是很不公平的。这也不是说当老师没有责任,而是说真要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反思总的教育思想、教育政策。当然,这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但是我们不能坐等,有责任思考在职责范围内如何不断改进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我就如何改进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谈谈看法。

一、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集体教研

教师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应悟有己见,教有己识。这需要全方位地锻造自我。教师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不断学习、求新。教师个性特长得以发挥,自然形成教研组整体教研优势。奖优促后,适当的压力可以化作改进提高的动力,充分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教师的教学创造力,扎实做好教研工作,形成团队合力。

1.加强有意识的自我阅读,不断学习求新。读书学习是语文老师自我提升的最有效手段。新课程的选修模块与选修教材涉及相关文学、文化、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几乎与语文构成联系的领域都有涵盖。只懂得语文教材,甚至只精通选修教材对新课程语文教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需开阔阅读视野、学习领域。诸如相关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选修教材领域、相关史哲学科内容,甚至理科科技类等著作,都应当有所涉猎,尽可能在学科“业专”的基础上做到广博。

2.扎实推进实践教研,营造研究氛围。教学研究以实践研究为主,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做到“有效教研,促进教学”。采取集体教研与个人教研相结合的方式,既利用集体智慧,又发挥个人特长。首先,开展组内常规教研课活动,每个学段内每个学年组开展一次集体教研课活动,由设计、讲课、说课、评课、教学反思等五个环节组成,年级组内选择内容,教研组研讨,最后教师撰写教研文章,组长进行总结。其次,切实做好学校承担的国家、省市级语文学科的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积极参与专题研讨和教研论文评审、教学竞赛等活动,并做好研究的阶段总结和课题结题工作。

二、教学中潜移默化,提高思想教育的渗透强度

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受教育者一旦发现自己正处在被人进行严肃教育之中时,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宜以渗透、熏陶、渲染为手段,在“润物细无声”之中完成德育任务。保持学生愉悦的心境,可以极大地增强德育效果。语文课堂教学有许多寻常环节,学生往往处于无意注意之中,如果教师能捕捉机会,巧妙地“借机”发挥,就可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新的层次。

三、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我们要让学生获得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得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信心,而且大大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四、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思想,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中追求效益,从指导中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中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地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项: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