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范文1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传统教育观;突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

笔者爱思考,在教学工作之余,常常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文本读解的程式化,文本有机整体的破碎化,文本主题理解的传统化,教学内容的规范化,教学方法的模式化。凡此种种,学生觉得闷,厌得滞,学得了无兴趣。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桎梏了学生的思想,摧残了学生的个性。最近,我读到的多元智能理论使我对传统中职语文教学的反思以及未来的努力方向有了更深的认识。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内容

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针对传统的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能是解决某一问题或制造某种产品的能力,而这一问题或产品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点环境中是被认为有价值的”。他先后提出了: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多种不同的智能。他指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具有四个重要特征:

(1)注重整体性。八种智能是一个整体,同等重要,教育者应对这八种智能给予相同注意力。

(2)强调差异性。尽管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但由于不同的环境及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

(3)突出实践性。多元智能理论最终的目标及考核的重点是实际的应用能力,以及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他所注重的是主观能动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4)重视开发性。人的多元智能发展水平关键在于教育者的开发。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更全面的发展,这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发

(一)对学生作出正确的定位

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教学关系密切,其内涵极其丰富。把多元智能理论融入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教师对学生作个性化分析,对他们的智能作准确的定位,本着一个“人无全材,人人有材,发展个性,便是人才”的观念,明确每个学生的绩优股和潜力股,明确每个学生的现在时和将来时。并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把智能开发与语文教学重点联系起来。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优势智能和潜能是什么。

(二)对教学过程认识的突破

程式化的传统教学是一种静态模式的教学。与之相反,多元智能理论以其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的特点使教学活动呈现出动态性和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更具放射性,探究的结果更具多解性。它更重视学习的过程与个体的积极参与。加德纳在进行多元智能教学设计时,提出了学校的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场景化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景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条件的可以深入社区进行学习。

(三)对教学目标认识的突破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使语文教学的目标由单一性到多元性的发展成为现实可能。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通晓基本学科的内容和技巧,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特定学习主题的深入理解的能力,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一)多元智能理论要求中职语文改革教学内容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从事不同的职业,各职业有着不同的智能要求。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根据专业所需具备的智能不同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专业学习和提高专业所需智能紧密结合起来。调整更合适的方法帮助他们去学习,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长盛不衰。

(二)多元智能理论要求中职语文改革教学方法

在多元智能理论中,多元智能的潜能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但是在发展程度上每个人都有所不同;并且,对于不同的专业,智能要求也是不同的。就拿导游专业来说,对于他们的语言智能要求较高;而对于会计专业来说,对他们的数理智能要求较高;而对于商贸专业来说,对他们的人际智能要求较高。

四、多元智能理论要求中职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应更新观念。霍华德的明朗化经验与麻痹化经验可以运用到中职语文教学中。明朗化经验如民主平等而富有亲和力等能够开启学生智能,促进智能的发展。相反,麻痹化经验如公开的羞辱,愤怒等负面的情绪通常会阻碍学生的智能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看到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没有“好生”与“差生”,只有智能的不同。必须留意每一个学生只会在某一、两方面的智能特别突出;而当学生未能在其他方面追上进度时,不要让学生因此而受到责罚。要多些表扬,少些批评,用更多的耐心与爱心来进行教学,这样才会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开启及发展。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广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不同智能、不同智能发展水平的学生在教学中提出的要求。再次,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智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能力。

以上是我在学习了多元智能理论后结合本职工作的一点体会,错误之处,敬请指教。

参考文献:

[1] 石颜萍: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启示 [J]. 西安社会科学,2009,(05):154-155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范文2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差异教学 教学策略 英语语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高职高专英语专业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传统的语法教学采用演绎途径, 翻译是它的重要手段, 学习语言就是学习语法, 由此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20 世纪70 年代初出现的交际教学法是以语言功能为纲,着重培养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 它强调语言的意义和实际运用,语法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减弱。语法教学一度成为过时、落后的英语教学的代表。许多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忽视甚至摒弃语法教学, 从而导致了学习者能够开口, 但错误百出, 无法用英语进入深层次的交流, 英语写作能力滞后。2000年《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和2003 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实施以来, 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速度有了明显提高,但是英语语法教学仍然没有应有的地位。

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简称 MI Theory)由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于 1983 年在《智能的结构》一文中提出后,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教育的“革命性”变革。我国于 20 世纪 90 年代引进多元智能理论,国内有专家认为,多元智能理论无疑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在努力推崇的“素质教育的最好诠释”。

本研究力图引入该理论,采用课堂实证研究,紧跟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以能力发展为导向,在英语语法课堂中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七项智能为依据,考察、发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减少理论教授,强化学生语法应用能力的培养,认真对待教学过程,注重改革实效。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让语法成为高职学生主动、乐意去学习的一门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实际语言应用的能力,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水平和个体差异,同时,对于高职英语语法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参考与推动的作用。

1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语法学习的现状

笔者从我院的英语语法授课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英语语法基础差,入学时英语高考成绩差异性大,学习兴趣低,生源复杂;学生的语法学习动机不高,普遍认为语法课非常枯燥,学习语法就是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缺乏整体的语篇理解能力,实际应用能力薄弱。再加上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自学和自我复习的意识,提炼、总结能力欠缺,很难系统、全面地掌握语法知识点,从而导致对英语语法课失去学习的兴趣,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法学习中来,英语语法知识混乱,对接下去其它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造成极大影响,句子结构不会划分,阅读理解读不懂,英语口语水平停滞不前等。

而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英语语法教师,有些即使在交际语言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了语法的重要性,也苦恼于怎么教这一问题,最终只好将英语语法教学陷入“讲解规则,举例说明,练习印证”的刻板教学模式中,从而让语法教学处于尴尬的境地,主要表现为:讲解过多次的语法知识点学生依然记不住,甚至不理解;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也提不起教学兴致;只能按着教材内容刻板教学,缺乏课堂互动与创新;对同一个班级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难以做到因材施教;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不良等。

2在高职英语语法课堂上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的必要性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造力,最重要的观点就是要认真考虑人类的个别差异,强调发挥人的特长,发现并培养人的智能强项。笔者发现,我院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存在英语语法基础薄弱,水平层次不齐,缺乏学习热情与自觉性,只会做语法选择题,实际运用能力不强的情况。而多元智能理论就是强调以能力为导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与我们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应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实际语用能力的要求相一致。

加德纳认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每个人至少有七种智能,即:

(1)语言智能,就是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能力,或运用于听、说、读、写中的能力。

(2)数理逻辑智能,就是有效运用数字、逻辑推理、科学分析的能力。

(3)视觉空间智能,就是指对结构、空间、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包括用视觉手段和空间概念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4)音乐智能,就是运用于歌唱、欣赏、创作乐曲的能力,有对音高、音色、旋律、节奏等的敏感性。

(5)身体动觉智能,利用肢体动作解决问题,创造“产品”或表达意见和感情的能力。

(6)人际关系智能,善于与别人合作、保持良好的关系,善解人意的能力。

(7)自我认识智能,自我分析、自省的能力,了解自我并为自己计划设定目标的能力。

事实上,这些智能就是指人的七种能力,在英语语法教学课堂中,完全可以基于学生的多元化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能力为导向,来设计教学内容,提高语法在语言环境中的具体使用能力,而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展现出来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都能在多元智能理论的七项智能中找到对应的能力,符合高职教育的模式。

现今,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将多元智能理论的七项智能内涵加以研究,注重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许多高校教师也开始在英语词汇教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异教学策略,但该理论被运用到英语语法课堂的教学实践却鲜有研究。

本文试图通过探究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个体差异观这一重要观点,发现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高专英语语法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最后总结出在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下,高职高专英语语法课堂实施差异教学策略的具体途径。力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钻研问题、探究创新的兴趣和能力。这对高职英语语法课堂教学来讲,是一种创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利于提高英语语法教学的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3高职高专英语语法课堂实施差异教学策略的具体途径

3.1 初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

以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七项智能内容(分别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为切入点,在正式授课前,认真查看学生入学时的英语高考成绩,或者可以选择调查问卷的方式较为深入地考察、摸索学生的个体特征差异,主要有:兴趣爱好、擅长的智能、学习偏好、英语基础等方面,为接下来的英语语法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2 实施弹性分组

根据前期的准备,在授课一周后,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特别是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在全班进行弹性分组。例如:本人在这学期13级的应用英语131班中,根据前期的摸底,把全班50名学生分成10组,每一组都会有擅长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等各方面的学生,尽量做到优势智能的均衡分布。然后为每个学生制定一份“个人档案”,每堂课都会给积极发言、参与课堂活动或者是表现突出的学生做好加分记录与评价;且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者是提出的疑问也会相应做好记录,注重过程性评价。

3.3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因材施教

结合英语语法的教学知识点,努力发掘学生的七项智能,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导,注重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课堂实践活动的参与度。定期为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较为准确的阶段性评价,以促使其加油和改进。

首先,以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七项智能内容为能力导向,选取教学内容。本人在最初的调查中发现,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不擅长数理逻辑智能,擅长的能力集中偏重于语言智能和人际关系智能。

其次,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尝试针对不同智能偏向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挖掘和延伸学生的劣势智能。

例如:视觉空间智能一般是指人们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认知外在和内在的图像的能力。在教学上,我们强调通过视觉刺激引发学生好奇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操作体现在教师讲授语法知识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涵盖语法知识的小动画,这样的资料在一些英语学习网站就可以查到。笔者在讲授冠词、介词时,就使用了语法小动画,学生反映学过以后印象深刻,有趣味性,对原本规则多而不好理解的语法知识有了直观的认识,学习起来简单、易懂,记忆扎实,并且能够活学活用,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又如:在语法课堂上,为了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可在进行完语法讲解后,针对所讲语法点进行对话练习。在讲时态时,可就讲解的“过去”、“现在”、“将来”进行情景对话。要求学生按照弹性分组,由组长分配对话人员,可特意把平时不爱讲话的学生分和相对有交流能力的学生分为一组。老师应要求每位组员都参加讨论。这样可带动所有组员都参与讨论、交流,既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又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

而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较不擅长的数理逻辑智能,教师也可利用学生的小组合作来提高此能力。例如:笔者在分析课后练习的时候,先不急着公布答案,让各小组成员开展内部讨论,每个成员需说出自己选择该选项的理由,然后共同分析、推导,最后由组长进行汇报小结,教室听取后再做出评价分析。

3.4着重学生英语语法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发掘、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偏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增强课堂实践环节的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探究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定期开展学生座谈或让学生分享学习体会,及时做好总结与反思。

此外,改变课程评价方式,不能单一以理论考试的成绩为主,而应看重学生对英语语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结合每个学生七项智能的发展,采用过程性评价,作为英语语法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

4结论

本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差异教学策略,在高职英语语法课堂上针对学生的不同智能偏好,探究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实例展现把该理论融入英语语法课堂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激发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范文3

(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11)

【摘要】分析了目前《机械CAD》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解决思路。并创造性的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全方位的阐述了具体的分层策略。经教学实践,该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水平上均得到提高。

关键词 机械CAD;分层教学;多元智能理论

0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我校的生源背景依据

我校面向全江苏省招生,生源情况复杂,学生家庭教育、自身素质、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都具有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因材施教。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所提高,对接受能力弱的学生不歧视、不放弃,要协助他们树立信心,逐步提高能力,完成基本教学目标要求。

2)心理学理论依据

学者华国栋、姜智认同学生的认知结构存在差异性。认为差异教学应坚持“导优补差”,给每个学生提供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内容,以期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1-2]。

3)分层教学策略研究的意义

目前,我校《机械CAD》课程授课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教师的教学设计很难兼顾每一个学生个体,普遍出现“同目标、同进度、同内容、同考核形式、同评价标准 ”等“一刀切”作法,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严重防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优生“吃不饱”,任务很快完成后,无所事事;学习困难的学生“难消化”,焦虑、急躁甚至自暴自弃。为了改变上述情况, 我在《机械CAD》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尝试。

1《机械 CAD 》课程分层教学实施

1.1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

在机械CAD课程的学习中,学生会运用到多种智能。根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人类的智能分为以下八种:语文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动觉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我从多元智能角度出发,观察他们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参与程度,作业完成情况,提问层次高低,实际操作技能熟练程度,自我监控能力,隐性地将他们分组,并将各种能力水平互补的学生调配到各组中。这样,各组之间的学生能力保持均衡,而组内学生有层次之分。这种分层方式为之后分层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摸索创造出来的。

1.2课程目标的分层

课程目标的分层就是将原来过于死板的统一性教学目标,改为学生自主选择的弹性目标。但是不能一味的降低目标,必须以“保底不封顶”为原则。在开学初最好进行预测试,让学生明白自己目前的水平,也让教师掌握更多的学情,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培养模式。

在《机械CAD》课程的分层教学中:

基本教学目标为:能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中等难度零件的三视图。如轴套类零件图样的绘制与识读项目中,能绘制出加键槽和加螺纹轴零件图样。

中等教学目标为:能使用AutoCAD软件绘制中等难度零件图、装配图。在基本教学目标中添加齿轮油泵装配图。

高等教学目标:能用Auto CAD软件绘制中等难度的零件图、装配图,以及中等难度零件的三维图,可在中等教学目标中添加三维图的绘制。

1.3教学内容的分层

按教学目标的要求,将课程知识点分层次划分为五大项目:项目一,AutoCAD常用命令及基本操作;项目二,轴套类零件;项目三,盘盖类零件;项目四,箱体类零件;项目五,产品总成。

在项目一中,对应基本教学目标,对于需要提高的学生,以增加练习题目数量来满足。在项目二至四中,添加拓展项目,增加不同形状的零件图样绘制,从装配图中拆画零件图等较高层次的训练;对于空间感较好、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添加三维图绘制的训练。项目五本身即为拓展项目,不纳入基本考核目标,为学习困难的学生降低了应试的难度,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该项目可以采用附加题的形式进行考核,激发学生争优评先的学习积极性。

1.4课堂教学的分层

第一个项目的教学初期,学生训练过程中,细致地观察学生的表现,从情绪、动作、完成时间、完成情况、完成后通常进行何种行为。一开始,挑选出那些执行操作准确到位的学生,指导并鼓励他们练习,并提高速度。

当几次练习结束后,让绘图习惯良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将他们分至各组,座位固定在第一个,每次复习时,随机抽2至3名组长进行演示。

第一个项目进行到中期,要重点关注敢于挑战,人际智能较强的学生,将他们进行调整,均分在各组,并在适当的时候,让他们出出“风头”,并鼓励他们与组长多沟通,共同提高绘图速度。这类同学的人际沟通能力强,既能“不耻下问”,又乐于助人,是各层次同学间的剂,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可以顺利的开展小组合作。

第二个项目开始时,可以对学生进行授权,组长或第一名完成任务的同学,可以在小组内进行指导,此时,教学指导层次化初具雏形。教师除了关注组长还应关注绘制进度最慢的学生,往往他们身上出现的问题恰恰是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如果某组的慢进度学生较多,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组间平衡,这样更利于小组学习与合作学习。

对于拓展项目五,采用网络教学的模式[3],将学习材料挂到校园网上,这样对于有学习需求的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不会占用正常教学时间。

此外,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也要注意有层次区分,对于基本层次的学生可以多提选择性答案的问题,或者将较大的问题分为几个小问题进行提问;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可以多提开放性答案的问题,促进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同样,课内外作业也应适当分层,这一点已被教师们广泛认可[4-5],此处不再赘述。

1.5考核模块的分层

合理的考核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程应该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并重,采用课堂学习记录、单元学习成绩、期末成绩、小组作品汇报、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多层次多样化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2结语

经过2个学期4个班级的分层教学尝试。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法优化了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不同层(下转第225页)(上接第170页)次的学生在各自的水平上都得到提高:优生更出类拔萃,后进学生能达到基本目标。在教学活动中采用隐性分层策略,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本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姜智,华国栋.“差异教学”实质刍议[J]. 中国教育学刊,2004(4).

[2]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4.

[3]张红艳.基于分层目标的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以“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3(4).

[4]廉亚峰.《机械CAD》课程分层教学初探[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3).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范文4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中英语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个性化教学,指出英语教学应“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任何学科如果能以最大程度的个性化方式进行教学,那么该学科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多元智能理论为实施个性化教学创造了条件。多元智能观的核心是在于认真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同样好的教育,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智能的差异性特征支持了新课程中“三个发展”的理论。任何人都或多或少拥有多元智能,只是个体的智能、性格、气质和兴趣不尽相同而已。有的人某些能力比较突出,某些能力却相对薄弱,教师应注意个体能力倾向的差异,分析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仅仅依据学业成绩或传统的智商测验结果评价学生智能程度高低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正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客观事实,组织开展能够展示学生多方面能力和特长的活动,消除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隔阂,让所有的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多元智能理论内涵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又作多元智力理论),突破了传统智力学说的束缚,坚信每个受教育者都是独特的,每个受教育者都能以个别的方式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有价值的贡献。这种理论必将对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早在1983年,加德纳就针对传统智力理论的弊端,提出了多元智能的观点。1993年,他又根据10年来学术研究的新进展,出版了5种多元智能一书,全面阐述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至少有七种智能,后来增加到八种:即,1)语言——文字智能,具备这种智力的人善于记忆信息、与人交流思想、阅读和写作等;2)数学——逻辑智能,具备这种智力的人善于分类、推理、归纳;3)视觉——空间智能,具备这种智力的人善于把握空间关系,能敏锐地捕捉细节和色彩,爱好通过视觉学习;4)身体——动觉智能,具备这种智力的人善于动手操作、表演和运动以及进行实践活动;5)音乐——节奏智能,具备这种智力的人不仅长于听音乐、唱歌,而且还着迷于读谱、写歌、作曲;6)交往——交流智能,具备这种智力的人,能与人合作、调节冲突和带动他人,善于通过交流学习,并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7)自觉——自省智能,具备这种智力的人很清楚自己的优缺点,并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欲望、企图和愿望;8)自然观察智能,对生物的分辨观察能力以及对自然景色敏锐的注意力。因此拥有此项智慧者在辨认和分类自然界以及人为的现象特别杰出。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多种智能,如果说哪一种智能重要,哪一种不重要,片面地训练或发展某一种智能是不可取的。各种智能在个体的智能结构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处于同等的地位。智能的普遍性特征意味着智能多元化,客观上要求教师应开展多样化、开放性的教学,全面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把多元智能理念融入英语课程中,研制多元智能课程模式与教学计划,是多元智能理论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最佳的切入点。下面以高一英语课本(Senior English for China)为例,谈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几种智能。

1.发展语言智能。语言智能是指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能运用听说读写进行交流、讨论、解释、说明、创造知识、建构意义以及对语言本身进行反思的能力。

语言技能的发展对学生取得任何学科学习成绩的成功都有显著的影响。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作为课程的目标。在教学中融入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四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他们发展语言智能。

转贴于

2.促进逻辑数理智能。逻辑数理能力涵盖数学、科学和逻辑三个领域,它主要指数学和思维方面的能力,包括推理和运算的能力。

3.开发视觉──空间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指对结构、空间、色彩、线条和形状的感悟能力,包括用视觉手段和空间概念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采用电影、电视、投影片、多媒体、挂图、图解、图表等形象化工具辅助教学,有助于激活视觉──空间智能。

4.培养音乐智能。音乐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音乐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广泛应用于开发个体各种智能与潜能。青少年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

5.提高肢体──运动智能。肢体──运动智能指个体控制自身的肢体、运用动作和表情来表达思想感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与认知发展、语言发展和情绪发展密切相关,在玩中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智能发展;在玩中看、听、说,体现了“在做中学”的原则。在学习Unit 8 Sports时让学生做猜词游戏,采取竞赛的方式把学生分为两大组每组每次推选一位学生,教师给这个学生给出一个体育运动的单词让他或她在课堂上表演出来让本组去猜,如果猜到了可以得分,通过竞争使学生去记忆单词,同时可以锻炼运动智能。

6.塑造人际交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是人的智能最重要的方面,它主要指与人交往合作,觉察、体验和解读他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图,并能据此做出适当的反应的能力。创设积极的人际交往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7.开启自我认识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是关于建构正确的自我知觉的能力。自我认识智能者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反省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能力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元认知是智能的核心,元认知意识能鼓励学生做出成功的选择,并有效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学

8.提高了解自然智能。自然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三、多元智能应用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多元智能理论对英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更新知识结构,善于学习、接受新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学动态。其次,教师应具备全能意识与技能,创设能鼓励各种智能发展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因为教学中教师的身教最有说服力、最具示范性。再则,教师之间必须加强团队合作。多元智能教学需要多元化教学技能,而教师个体能力毕竟有限,很难集全能、多面手于一身,客观上要求不同或相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多元智能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金莺主编.2003,《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范文5

论文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无论从本质上还是从方式上都已经不再适合当今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而把目光投向多元智能理论和由其引伸出的主流多元教学评价无疑是解决传统课堂评价的最佳途径。从主体多元化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和多元化课堂教学结果评价两个层面入手的多元教学评价虽然目前在我国实施起来尚有一些难。但是,由于多元化教学其自身的优越性和时代性,我们不难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代传统的教学评价,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方法和标准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二是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目前,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存在如下两个问题:从评价本质上看,目前的评价活动中,存在着仅凭课堂表面现象进行评价的情况。如果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关注这些表面指标,容易失去评价的实质。从评价方式上看,重结果而轻过程。现实的课堂教学评价往往依赖于考试和测验所得的分数,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区分学生及教师的“等级”,这种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方式严重阻碍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把视线转移到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所提出的多元教学评价上来。 

一、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的。他认为,智力并不是某种神奇的、可以用测验来衡量的东西,也不是只有少数人拥有。他指出,每个人至少有八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加德纳认为传统的智力观之所以狭窄,是因为把智力主要限于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两方面,忽略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方面。 

实践证明,多元化教学评价模式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更强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使学生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对学生来说,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才是关键。于是,学生不再死啃书本,而是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潜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二、如何实行多元化评价 

基于多元化课堂评价的理论,我们在制定评价标准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评价主体在评价中的地位,它对评价标准的理解及对评价对象的评判所起的不同作用。 

1.学生评教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最有发言权,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加强师生的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此外,学生人数众多,具有广泛性和公正性的特点,应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来源。但是,某些非理性或理性因素的误导可能使学生的评教失真。 

2.督导专家评教是对学生评教结果的矫正 

从督导专家的角度对授课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评教,主要考察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学能力以及责任心。评教指标体系的级指标包含教学准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状况等几方而,其中权重较大的指标主要是教学态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督导专家评教能够修止和弥补在学生评教中出现的偏差,督导组评估也就成为教学评估的主要形式。但是,督导组评教也存在些问题,如督导组的教师因专业限制,不可能对所评估的每门课都有研究,他们的知识更新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3.同行评价是对评价结果的有效补充 

同行评价是指教师与教师间的互评。“同行评价”并非完美无瑕,它也是利弊各有。同行评价的优势在于:同行评价看重教学的科学性;同行之间加以互相切磋,这样能够极大地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教师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导致同行评价的结果效度较低,因为同行评价极容易受人际关系的影响,情感和面子等因素直接影响着评估结果的可靠性。第二,同行在评价中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可能会按照自己的教学偏见而作出有失公允的评价。 

总之,如何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一定要考虑评价的最终目的,只有明白评价目的,才会围绕目的设计合理的评价标准,当然评价标准的制定一定要结合评价者的作用以及知识和能力结构。此外,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不断去研究总结。根据许多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督导专家、同行三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3:2。我们认为这种评价方式的结果仅仅作为对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决策提供参考,而不是奖惩的唯一指标。 

三、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评价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从主体多元化课堂教学过程评价和多元化教学课堂结果评价两个层面入手。

1.主体多元化课堂教学过程评价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智力观中,智力的生存环境是特定的文化或社会,强调了一种实际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也应该是自然的学习环境中,或者说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使评价在个体参与学习的情景中轻松自然地进行,而不是在一学期学习时间的剩余部分中外加的内容,仅仅针对其最后的结果所进行的静态评价。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进行相互间的评价。对于学生学习评价,可以由多元主体评价。 

(1)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就其相关智能的发挥情况作出判断。这种过程性评价,侧重于质性上的衡量和评判,使评价更自然轻松,不僵化,体现了一种人文性。 

(2)同学之间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样,属于一种外部的评价,多个外部评价主体可以使外部评价不单一、多元化和合理化。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相处的时间较多也较灵活,特别是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学,他们的交流讨论可以加深彼此的了解,也容易对其他同学作出非盲目性的评价。这个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的提高。 

(3)学生的自我评价。这种评价属于内部评价形式。未来社会,要求每一个人能够成为自主的终身学习者,学校学习只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有机会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使学生不只是对外部评价中向被动地接受,自己也能主动地参与其中,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这个过程同时有利于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提高。 

学习过程评价补充了学习结果评价,使评价具有情景性和动态性,接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使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2.多元化课堂教学结果评价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为他们提供有关智能强项和弱项的信息,以及提出以后继续学习方向的建议。因此多元化的学习结果评价方式更有利于课堂教学评价的开展。 

如何实施多元化的学习结果评价呢?举例来说,对于教师出的用于检查学习结果的试题,学生可以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有把握的智能形式来完成试题,而其他智能形式的答题表述可以只作为最后评价的一种参考,这与传统的只通过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在评价中,我们不能说哪个学生更聪明,只能说他们利用各自的智能优势最后都达到了学习目标,而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也符合多元智能理论所谈到的教育教学观点之一即利用多元智能来教与学。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优势智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另外,课堂评价中老师尤其应该注意鼓励性而非否定性要素。 

传统教育评价以否定性评价为主要手段,学生感到的是挫败感,教师要学会用人本化语言评价学生,“你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你可能会发展得更好!”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激励使学生受到鼓舞,掌声使学生体验成功,肯定使学生自信。这就是鼓励性评价的实质。 

进行鼓励性评价,一是实行事后百分制。当学生的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正,直到自我满足,再进行奖励评价。二是改革对学生的德育评价。许多专家呼吁,对学生进行奖励评价,应取消“三好学生”的评选,设“进步奖”,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 

四、多元评价方式在我国实施尚存在许多难点 

结合我国实际进行冷静思考,多元评价方式在我国实施尚存在许多难点。 

1.有关时间与经费的问题 

多元评价一般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因而在实施和记分上花费时间较多,与纸笔测验相比,多元评价相应的操作过程需要设备和物资的支持,费用较大。 

2.关于评价专业知识的问题 

多元评价需要教师掌握较多有关多元评价的专业知识,教师要能确定观察评价的重点,测定和掌握适当的评分标准。因此,在实作评价之前,应加强教师培训,否则,实作评价可能被误导或偏离评价目标。 

以上难点与我国国情和教育现状密切相关,因此可见,在全国积极倡导多元教学评价有不少的困难。但是,由于多元化教学其自身的优越性和时代性,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取代传统的教学评价,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james bellanca,carolyn chapman,elizabeth swartz.多元智能与多元评价——运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m].夏惠贤,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第三版)[m]. 霍力岩,沙莉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卡罗琳·查普曼.在课堂上开发多元智能[m].致庭瑾,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howard gardner.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多元智力[m].霍力岩,房阳洋,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5]宋玉连.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数学教学评价观[j].数学通讯,2005,(1).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范文6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把智能定义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出有价值的创造和服务的能力。并在1983 年出版的 《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八种多元智能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在加德纳看来,表现在个体差异上的智能,包含着对于怎样用最有效的方法教育每个人的见解。在今天强调发展人的综合素质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重视这八种智能,并且结合不同的场合来选择重点进行发展。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汽车电气技术教学的启示

目前汽车电气技术课程大多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在项目引入、制订计划、实施项目、检验评估等一系列过程中,我们的目的是尽全力发掘学生解决问题的潜能,并促使其在实践能力上有所突破。但不可否认,项目式教学法只是选取有代表性的问题来进行解决,期望以点带面进行知识的拓展,进而让学生的潜能发挥出来,但是效果有限,基于此,我们有必要借助其他方式和方法来发掘学生的潜能。因此,我们应该将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进行细化,也就是将项目式教学法进行分段实施,并在过程中引入发展学生智能的相关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提高自己的相应能力。比如汽车电气技术中诊断和排除启动系统故障这个项目,首先引入发动机不能起动这个现象,接下来就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来查找原因,原因分为三种:起动机电源系统故障、起动机控制系统电路故障、起动机结构故障。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要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既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又能发掘学生的潜能。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汽车电气技术课程的整合

刚才我们借助多元智能理论使汽车电气技术的教学效果更加完整,但是由于汽车电气技术同汽车构造及汽车诊断与检测课程在理论知识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有必要对汽车电气技术进行一定程度的整合。课程整合必须兼顾垂直组织与水平组织,垂直组织即纵向的衔接,指学习内容的先后次序安排,有两个主要原则:其一为顺序性,除了指学习内容的先后次序之外,还应对同一题材做广度、深度层面的处理;其二为继续性,指课程中所包含的要素在不同学习阶段予以重复,让学习者有继续发展、重复练习的机会,以避免遗忘。水平组织即横向的联系,让特定的课程内容能够和其他课程内容建立融合一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各种课程贯穿起来,了解不同课程彼此之间的关联性,以增强学习的意义性、应用性和效率性。由于课程开发涉及职业资格研究、学习领域描述以及学习情境与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下面分三部分对有关整合的知识做如下阐述。

1.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准绳,深入研究职业资格内涵

由于汽车电气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汽车构造及基础电器诊断与排除故障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深入企业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分析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对相关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并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深入挖掘其内在含义,对照现有的课程开发内容分析确定需要改善的地方。由于职业教育的任务是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能力从完成简单任务发展到完成复杂任务,因此针对不同的认识阶段,我们应该对工作任务进行整合,要理清重点发展的多元智能,同时还要体现学生的个性,最终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2.学习领域描述

学习领域描述主要涉及学习领域的名称以及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描述。学习领域的名称描述要体现工作对象及执行的动作。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则要再现企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并且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认识阶段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职业有导向性作用。在这里我们应该重点发展逻辑智能与语言的能力,做到实事求是、言之有物。

3.学习情境与课业设计

学习情境是典型工作任务经过“教学化”处理的结果,主要包括学习任务的设计及学习情境的设计。由于学习任务是项目式教学法的基本单元,它既要体现教育和教学的价值,又要体现完整的工作过程。学习情境的设计应根据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应根据学习任务类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比如:对于职业定向性任务,我们应该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中的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来阐述它的基本原理;对于程序性任务我们应该发展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来解决怎么样的问题。所以学习情境的设计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类型进而来侧重发展相应的智能。

课业设计包括课程作业及学习材料。课程作业体现掌握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相应的反馈作业;学习材料主要应体现学习任务的设定依据,此外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特点将相关知识融入其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显然这部分我们侧重发展逻辑智能以及语言智能。

本文通过多元智能理论对项目式教学法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坎贝尔.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新华出版社,1999.

[3]Gardner Howard.Multiple Intelligences:New Horizons[M].

Beijing: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11.

[4]R. W. Tyler.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03.

[5]黄政杰.课程设计[M].东华书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