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范文1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使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十分值得研究。因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这个现象既影响了初中历史课程的向前发展,更阻碍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的原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什么存在低效化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一是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尽管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使得初中各科教学包括历史课程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在教学方式上与以往教学模式有了改变。但是由于一些教师仍然延续着以往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做笔记,然后教师布置作业。这种老套的教学模式完全忽视了学生这个教学主体,无法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逐渐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是教师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准备不充分。教师仍然沿用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这种教学内容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意,无法调动学生主动思维、主动探究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三是学校对于初中历史课程不重视,初中历史课程相比较语文、数学、英语来讲是一门副科,存在课程设置少的特点,加之许多学校对于历史教师的培养不重视,对于历史课堂教学设备等没有给予很大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造成了初中历史教学低效化。四是由于有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没有突破,不重视因材施教,特别是不能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类教学,使学生存在学习倦怠、畏难等情绪。

二、解决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问题的对策

1.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有自己的特色。首先,相关内容或者事件时间上比较久远,这种久远往往使学生感到一种难以逾越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化教学模式可以利用网络、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因素,将久远的历史故事或者实物以视频等方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在我身边这种感觉,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将故宫、颐和园、圆明园等名胜古迹通过计算机以视频教学方式投射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这些承载当时历史的名胜古迹,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历史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2.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的责任感

初中历史教师要重视教学的责任感,不能认为自己教授历史这门副科而缺乏教热情。教师的教学热情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教授课程时特别是在课堂设计上、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和作业布置上都存在松懈懒散、对付的心态,那么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就不佳,愿意学习的学生可能会慢慢丧失主动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要能够不断增强教学的责任感,将历史课程作为自己奋斗的事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拓宽教学内容,以学生学习为出发点,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课堂上那种蓬勃向上的精神,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不断提高。

3.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反馈

所谓课堂教学反馈,指的是教师要能够掌握学生课后对于课堂教学知识掌握的情况。教学反馈既能够帮助教师真正了解课堂教学效率,更能够找到发现、解决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因为,课堂教学反馈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极其重要。教师要能够在课下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使学生能够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直接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能够通过各种教学测验、兴趣比赛等方式检验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结合相关测验、比赛的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和学习情况后,教师要能够制订科学合理的计划,采用更新颖、更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三、结语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阻碍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更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历史教学。各级初中历史教师要能够及时总结相关工作经验,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广阔。

作者:安中娟 单位:兰州市第二十中学

参考文献:

[1]朱秋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J].成功(教育),2013,22.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范文2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学习动力;学习兴趣

一、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积极性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地提升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地为学生创设历史学习情境,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可以开展分角色扮演活动,在学习《外交事业发展》这一课时,挑选三名学生,分别扮演尼克松、、,表演签订《中美联合公报》时的情境。同学们对这样的“穿越”游戏表现出兴趣,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师生情感,提高学习动力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历史课堂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如今,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要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例如,对待落后的学生不带有感彩,做到一视同仁;在课下主动找学生交流,解答疑难问题等。在师生交流活动中,改进师生之间的相处方式;通过调控师生双方的互动性,促进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三、开展知识竞赛,提高学习兴趣

在课堂中应用教学游戏能够增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益智性、挑战性。因此,要充分利用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探索存在于历史游戏中的历史知识,享受学习历史的乐趣。

例如,一个教师在期末考试前对历史知识复习的过程中,准备了一些经典的历史练习题,然后把班级里的学生平均分成五组,给学生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反复,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一节课过去后,教师提问:“请问二战的时候同盟国和协约国各是哪几个国家?”学生为了回答问题,热烈地讨论问题,最后最先抢答出的小组获胜。通过竞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创新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能力

参考温献:

[1]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5).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范文3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的主要场所便是课堂,这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教学不只是传授给学生知识与方法,更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创建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便成为重中之重,这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参考标准。但是,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仍然停留在知识传递阶段,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那么,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丰富教学内容

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笔者了解到,不少学生认为学习历史较为枯燥,学生难以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知识点较为琐碎,记忆难度增大,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兴趣不足,上课提不起精神,而这正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笔者经过反思,认为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教学不注重方法,照本宣科,不能还原其具体的历史背景。而当前的历史教材为了教学的可操作性,编写者已经删减了大量的历史细节,将历史抽象化了,而初中历史教师未能认清这一点,仍然完全按照课本进行教学。学生对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缺乏了解,也就难以理解课本上的知识,历史学习也就变得枯燥乏味。因此,笔者建议,历史教师应当努力发掘历史教材,补充相关的历史背景材料,如林则徐,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当时英国贸易入侵,白银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安定,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要求禁烟,分析了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这一历史背景。教师还可向学生展示林则徐当时所上的奏文,加深学生对鸦片危害的认识,体会到禁烟刻不容缓的历史背景。如此还原历史背景,丰富了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了课本上所没有提供的知识,使干瘪的历史知识变成丰富生动,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响应教师的要求,和老师、其他学生之间积极互动,为创建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工具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合理使用教学工具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更能培养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过去的历史课堂上,教师讲解历史知识主要以课本为参照,以教师口头讲解,结合板书教学的形式展开,这种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且大量的板书既对课堂气氛的效益不大,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走进校园,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初中历史教师也可在课堂上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具有强大的视听说功能,能够提供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实现的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应的历史图片、文字材料、视频材料等等,以此丰富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英法联军时,教师可在网上搜集有关这一段历史的纪录片,并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文字、图像结合,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记忆知识的效率,加深学生的印象。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创建轻松活跃的课堂。当然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需要保证多媒体教学的质量,使内容和形式相吻合,合理规划课堂。

三、生动有趣的教学风格

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大因素,青春期的学生的自我意识还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个风趣幽默、知识渊博的教师很容易获得学生的好感,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教师也需要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善于利用自身作为教师的榜样优势。首先,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传道授业解惑”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具备较高的教学机智。最后,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有趣,不能过于死板。例如,教师要善于发挥想象力,利用谐音法、口诀法等等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如在记忆历史朝代时,教师可这样编顺口溜“: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这样不仅使历史知识变得朗朗上口,学生在背诵时也减轻了负担,能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师生沟通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这样的教学法方式能够使学生感到教师和蔼亲切,继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教师发挥影响力。

四、开展探究性教学活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范文4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课堂教学;内容拓展

课堂教学拓展旨在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在深度和广度上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兴趣,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探究方法,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初中历史教材限于篇幅,信息量有限,因无法年年更新而显得滞后。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拓展、充实相关材料,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显得很有必要。如何把握好尺度,怎样让课堂张弛有度,这是每一位历史教师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此谈几点注意:

一、围绕课标要求,把握学生实际

课堂的拓展,一定要以课标要求为基础,注意课堂的时间分配,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程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教师一定要发挥 “主导”作用,切忌为了迎合学生一时的所谓“兴趣”而忽视了我们的教育目的、教学目标。比如,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这一课,讲到“”和“化”这两个栏目时,我给学生投影一部分资料、图片,作为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教师都知道,这个时期发生的事情是多么的荒唐可笑!如果不做限制的话,学生们会在一堂课中哄笑过去。基于此,本人在提供相应的历史图片资料后,要求学生分组探究:“”和“化运动”给我们的教训分别是什么?学生在兴奋之余大声展开讨论,很容易达到教学效果。总之,课堂的拓展要适度,要围绕教学目标,我们在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要放弃了“主导”作用。历史课堂的拓展是为了服务教师的教和学生更好地学。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更要注意到不同的学情,考虑到学生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不能太肤浅更不能太深奥,分层次进行拓展,也许对于学困生来说,掌握基本的目标就是“拓展”。

二、注重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所谓传承,简单地说,就是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合理成分和成功的教学方法。例如: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传输;帮助学生建立合理、完整的知识结构、整体框架、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脉络;注重对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比较;组织有针对性的习题进行训练,加强对知识的落实和检测等。而创新主要是指教学思想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传承与创新的有机统一。

新课程改变了历史知识的内涵,学生学习的历史知识不再单纯是过去的人与事,历史不再孤立,而是与现实的统一。历史教师的使命就应将历史拉到学生的身边,让学生走进历史,再成功地返回现实,让历史发挥其应有的不可替代的“史鉴”作用。的胜利一课,为了达成最后正确对待和处理中日关系、维护国家的情感升华,引入一段关于问题的视频文件用于拓展,该视频是网络人士用了我们都很熟悉的几个电影片段重新配音录制而成,开始诙谐的语言、熟悉的电影明星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慷慨激昂的对白加配乐激发了学生心中的爱国情结,明确了坚决维护国家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尽的责任,反对和谴责日本的各种否认侵华事实的言论和行为。同时,让学生掌握正确对待和处理中日关系的方法,以史为鉴,展望未来。当然,中日关系问题较为敏感,为此历史教师在课堂中涉及此问题时要注意引导。

另外,历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要过于迷信课本上的结论,而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做到钻研教材,把握教材中的精髓,体味教材中的意境,将情感教学融入课堂,与学生产生共鸣;其次,要经常关注史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新闻热点问题,在课堂上做适度的补充,如在讲“”时,可以补充“国家公祭日”,让学生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三、梳理联系点,提升“应试”能力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是学了新知识忘了旧知识。当然,有学生记忆力不强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他们总把学过的历史事件看成是孤立的、零碎的,没有意识到这些事件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因此,在历史教学课堂拓展中,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梳理课本体系中前后存在密切关系的联系点,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中,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从而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有关于建国后农村政策的变化与农业的发展这部分知识点是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也是测试中经常考查的知识点,在课堂讲解中,必须要分阶段归类总结,并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深入理解几次政策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变化产生的影响。再如九年级下册关于工业革命这个知识点,讲解时必须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联系起来,通过列表的形式分析说明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深刻影响、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样的讲解、拓展,让学生加深了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中外联系,从而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拓展是要求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在用好教材的同时,要对教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注重开发课程资源,适当拓展利于学生的学和理解。拓展的内容、途径是多方面,对于教师来说仅有教材、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平时要多阅读一些名人传记、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等,拓展自己的视野,多向其他教师学习教学方法,提升理论水平,从而打造属于自己的精品课堂!

【参考文献】

[1]程欣荣.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拓展策略初探《考试(教研)》.2011年07期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范文5

一、必须要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

凡事无趣则无爱,无爱则无学甚而厌学,更何况初中学生多视历史课为“副科”而轻视历史课。这就必须要想办法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喜欢学,这样才具备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的前提。

一是教师要切实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搞好小组教学。我们一些老师的教学主要缺陷在于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容易导致学生生厌,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缚,阻碍能力发展。为了上好、上活历史课,就必须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针对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启发式、学习式、问题式、讨论式、研究探讨式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观点,充分利用小组教学调动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成为学生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二是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老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巧设疑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不管答案正确与否,都应该鼓励,关键是正确引导,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收获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二、深钻教材,精心备课,精准设计教学方式方法

要提高课堂效率,这就要求教师一要在备课上下工夫,深入钻研教材,并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学生喜欢的知识。二是要讲到点子上,条理清晰,学生一目了然,更容易接受。三是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培养学生联系已知历史,运用发散思维,将知识点串通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三、创新多媒体的使用,让教学充满活力与魅力

老师要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有关历史的文字、声音、图形、视频、动画和图像等结合起来,使其产生直观、生动、形象等声像效应,使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历史事件变得具体直观、具有感染力,使得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再就是老师善于多做课件,有创造性地展现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

四、课堂教学要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历史课与政治课一样,也应努力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实”,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比如初三学生实际状况,可分别为三种类型学生提出有所区别的要求: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记忆;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加强基本训练,力求学一点,当堂复习,当堂巩固。“活”,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就是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准”,即以大纲和教材为准。讲课时,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以及重点、难点,尽量避免违反科学性的错误。“精”,即要求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地讲解,做到化难为易,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

五、重视第二课堂,讲课本向课外和网络、社会延伸

如组织学生学习时事、讨论课、报告会,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很好地收到实效。

六、加强学生课堂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主要依据大纲和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点与难点,并对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反对照抄照搬,搞题海战术。在讲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如何纠正,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巩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三对口:教材与大纲对口;练习与学生实际水平对口;练习与中考试题题型对口。力求做到:听得懂、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考得好。

七、积极转化和辅导学困生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对学生全面负责,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既要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更要注意去积极转化和辅导学困生,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八、探索和创造多种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范文6

关键词:合作探究;团结协作;个性发展;社区历史资源;社会综合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

一、 注重学生团结协作,构造富有生命力的学习环境

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的趋势,形势的发展要求人们具备开放性思维与创新精神,需要人们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我经常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点进行综合评定,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1)确定议题(2)合作学习讨论(3)形成共识(4)汇报成果。课堂上引导学生轻松大胆全身心投入到小组互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乐观、自信、豁达的心境;引导学生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是他们逐步体验到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而且可以解决很多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二、创造寓教于乐的教学情境,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现在的初中生对新事物的兴趣浓,积极主动探究事物本源的欲望强烈,能针对一些问题或现象进行研究和探讨,自己动手亲身实践,以此得出一些结论。在现在的教科书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可供学生探究。针对学生这一年龄个性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设置悬念,增强趣味性和探究性。通过类似的实践活动,提高和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出结论,从而形成一种主动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方法。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新课程下历史课程的人文色彩越来越浓,强调个性是现代社会的标志。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学双方的互动,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往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缺少自信、恭顺,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在实际的实践中,我尝试以下做法:〈1〉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导学案等方式指导学生自学,学生自学过程中要对自己自学成果和产生的疑问做适当的记录,以便展示、提问。学生通过说、谈、写,展示自学成果,教师通过学生的展示进行评价、更正、点拨,引导深入和拓展。确实改变教师讲、学生听,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课堂上教师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突出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2〉尽量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多媒体介入到课堂教学中,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动态,化抽象为具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历史与现实的限制,降低学习的难度,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优化。这些活动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搜集和处理材料信息、语言文字的组织能织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在课堂的主动能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色。

四、以社会综合实践为载体,在社会课堂中有更多的收获

初中阶段是培养有责任感的生活、有意义的生活、有个性的生活的关键阶段,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初中生不满足于单纯书本知识的学习,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这要求教师拓展初中历史教学活动的空间和内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学习,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要不断让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汲取营养。现代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但其历史的脚印是有迹可寻的。为此,在教学中,我拟定了社区历史资源:《康美古城堡的探究》、《走进寡妇村》、《东山关帝文化与台湾历史渊源》等社会综合性课题让学生去考察,对考察结果进行统计整理,形成文字材料。将调查报告、意见整理、写出反馈给考察对象。通过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增强社会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明显地提高,在合作集体中既独立思考,又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彼此协作;乐于活动,勤于实践和不断探索的时代精神得以充分体现。

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设计的历史作业与教学有效结合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很多教学管理部门和学校针对作业都提出了“少讲多练”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很多教师却走进了误区,将“多练”理解成了“多做题”。其目的是通过机械性的重复训练达到对知识的准确、熟练记忆和理解,以便在考试中能够进行准确的复述,取得优异的成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我尽量让设计的作业体现知识的巩固过程,也体现新的学习情景中体验历史,获得新知识、新见解和进一步提高能力的过程。

六、结束语

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努力创新实践,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课程改革把学生的学习场所从学校拓展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转向主动的探究和发现,把课堂知识学习和社会体验结合起来,使教学得到不断的更新,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我相信教师通过精心准备、细心观察是可以营造出一种融洽、欢愉、开放的教学气氛,学生的创造力之花才生能开得鲜艳夺目,真正起到寓教于乐,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历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