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1
关键词 尝试教学 数学思维 发展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技能的掌握。学生有了良好的数学思维将对他们的数学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我校开展的尝试教学改革中,我结合实际运用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育理论,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下面是我在数学尝试教学实验中的收获:
一、课前预习,打下思维基石
数学知识具有连续性和体系性。新的知识总是与以前学过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尝试教学强调课前预习,特别是到中高年级,要求学生回家做预习工作。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遇到问题。这会促使他们主动学习,通过回忆以前旧知识的学习思考的全过程,为新课的预习、学习打开思路。
以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为例。我在上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通过预习后能正确笔算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986÷2。学生在预习时会想到以前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46÷2的笔算方法“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哪一位不够商一就商0”,再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帮助思考,能很快地得出986÷2笔算方法。
二、基本训练,赢得思维效率
数学双基教育理论认为,只有把基本的运算和基础的思考化为“直觉”,能够不假思索地进行条件反射,才能赢得时间去进行更高级的数学思维活动。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数学学习不只是简单的计算,更为重要的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有些复杂的问题需要很多时间去审题、分析、解答,所以要学好数学就需要有一定的计算速度,以便能留出更多时间去思考、解决问题。尝试教学课堂中安排5分钟的基本训练,包括口算、解决问题、公式进率基本训练等。
在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经常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视算、听算练习,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运算方法和思考方法,甚至看到题目后不需思索计算方法、不用背乘法口诀,直接能得出答案。为后面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打好基础。原因在于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中需要学生不断地式商,而式商的关键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熟练程度,如果学生能很快式商,就可以多留出时间思考什么时候商的中间或末尾要加0?为什么要加0?这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因此,把基本训练弛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每堂课中,让学生能够不假思索地进行条件反射,才能留出更多时间去思考、解决问题,理解数学的本质。
三、尝试练习,探求思维方法
尝试教学课堂中的尝试练习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探求思维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不应该仅用在记忆上,而应该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在教学《梯形面积》时,学生已经有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经验,所以我直接让学生尝试探究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经验,积极思考(或思考不出,看书自学)后,通过动手尝试,用割补法来推导公式。有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有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用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这些图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四、学生讨论,拓展思维空间
俗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一个人的想法往往不够全面,不够长远。在尝试教学课堂上,学生讨论是重要的环节。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大家一起探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争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思维空间。
还是以《梯形面积》教学为例。学生积极思考或看书自学后,通过动手尝试,用割补法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但有的同学只得到一种推导方法或者只知道公式,对推导过程还不理解。在学生尝试探究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在全班展示自己的推导方法,讲解自己如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和同学展开讨论,让全班同学都能在讨论中得到启发,拓展思维空间。
五、教师讲解,提高思维能力
我们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能忘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尝试教学课堂中,有教师讲解这一环节。对于一些学生不能很好理解或小结的知识要点,老师要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其本质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校园绿化面积》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华风小学校园里有一块草坪,你能算出它的面积有多大吗?”我先让学生独立审题,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再让学生思考可以怎样解答,并交流思考过程,学生得出以下结果:①s长方形+s梯形;②s三角形+s长方形;⑥s三角形+s梯形;④s长方形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2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我国农村信息技术课程存在许多不足,每周课时数少,教学设备缺少或者根本就没有。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上机实践。学生差异大,有的学生很少或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老师为这样参差不齐的学生而实施教学难度很大。所以笔者从 “演示与操作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入手探讨当前初级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1 演示与操作教学法
演示实物和计算机操作的演示,分别是在讲计算机实体或硬件和讲具体操作的演示[1]。演示实物在计算机教学中不容忽视,如计算机各硬件组成教师用实物给学生观察就一目了然。计算机操作的演示是信息技术教学重要手段,教师通过投影机、多媒体教学软件(如极域电子教室、科教2000电子教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演示操作的步骤,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获得知识和学习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辅导。
演示教学法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所以其过程可以归纳为:教师示范演示、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和师生归纳交流。演示与操作法具有以下优点:
①教师的示范性操作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操作技能要点,使学生在自主实践时减少错误,以节约上机时间。
②演示与操作法强调的是学生动手实践活动和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做而不是教师灌输,引导学生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形成。
2 任务驱动教学法
2.1 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
任务驱动(task-driven)是奥苏伯尔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指导的具体教学原则之一,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国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模式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是“提出任务解决任务产生新任务”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课时任务,创设教学情景,将任务以情景的形式出现,学生分析了由教师创设的情景后明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和协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进行适时的指导,进行共同研究的任务。[2] 合理运用该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在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能力。此外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使课堂内容灵活,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从而可以培养他们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
在具体设计任务时,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同时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初一学生在学习“表格制作”的内容时,先让学生参照课程表设计一个10行5列的空表格”。这个任务就包含插入空表格、合并单元格、表线添擦等子任务,在完成这些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表格的插入、行列的删除、表线的处理等操作就会逐步熟悉,从而达到本课时“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单表格方法”的教学目标。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要做好对学生上机过程中的个别指导和答疑工作。
3 发现教学法(又叫探索教学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3]。”探索是学生求知的本能,而“探索发现式教学法”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设置疑问为出发点,以学生探究问题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思维,通过情感体验、实践尝试、独立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完成知识的学习。“探索发现式教学法”一般分为四个环节:设疑——探究——解决——发现。
例如在学习利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排出期中考试成绩单,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是用哪个函数求和?,确定了函数(sum)类型之后,通过分组协作,每个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成绩单的排榜,学生为自己的成就而感到自豪的同时完成本节知识点的学习。
4 实践启发式教学法
实践是创新的重要基石,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工具性较强。“实践启发式教学法”的本质是以教师启发为激励手段、以学生实践运用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三个环节:①提出问题; ②分析问题;③解决问题。
“实践启发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的时候有着明确的目的性,用实际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教师的逐步启发和有效引导完成知识点的学习。[4]
5 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即为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尝试是学生听教师精讲,或自己阅读教材,参考资料之后的产生预测和疑难,进行上机实验的过程。尝试教学法的教学包括:①讲练结合法,此方法的重点在练,老师在预习的基础上精讲。②练讲结合法;③练习讨论法,教师不作总结,而让学生分组去讨论总结,教师只作顾问和控制进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讨论研究,对好的方法,正确地思路要给予及时的肯定,鼓励学生向“机器”提问题,向老师提问题。
总之,尝试教学法是针对计算机软件发展快,种类多的特点,在一种软件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对其它软件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经过培养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技能和对新知识的探索能力。[1]
6 作品展示法
在每一节实践操作课结束时,把一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通过交流、探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此外在教学中可以展示历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作品活动中获奖的作品,比如电子板报,也可以展示教师、校内外同学制作的动画、网页等电脑作品,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审美、创新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开阔视野。
结束语: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知识点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组织实施,有时甚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防止单调地使用某一种方法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各种教学方法是互相联系的、互相渗透的。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采用综合性原则,使用的时候要根据具体需要结合各种教学方法。[5]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努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方法和习惯,使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成为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 李龙景,叙述演示教学法,《计算机教学法基础》,1999.11
[2] 伍文庄,“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3
[3]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3
[论文摘要] 由江苏省特级教师邱学华创立的尝试教学法,其思想是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模式,主张“先练后讲”和“先试后导”的探究学习模式。本文阐述了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实施尝试教学法,分析了尝试教学法能提高教学质量,是因为它把“知识传授、方法学习、思维训练、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且落到实处。
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基础课程,与临床护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目前,人体解剖学的教育明显滞后,主要原因是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仍仿照临床医学专业模式,已不能适应实用性技能型护理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实用性护理人员,护理解剖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校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改革解剖学教学内容。
1.以系统解剖学为基础,删去部分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教学要以与护理专业有密切联系的知识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删减和压缩对护理工作来说不重要或运用较少的内容。为此我们对传统的系统解剖学内容进行综合和删减,精选教学内容。在对各章节内容删减时,要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注重实用,同时要保持知识的连贯性。
2.把部分局部解剖学内容融入系统解剖学中。
普通专科护理专业,由于学制较短、学时的限制,我们没有单独开设局部解剖学,但局部解剖学中的部分内容又是护理专业必须应用的基础知识,在系统解剖学的基础上,我们把局部解剖学里与护理临床应用密切的内容进行精选,实现系解与局解的融会贯通。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了解剖学内容的同时,又熟悉与护理操作技术相关器官所在区域的层次,有利于护理知识的掌握。
3.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内容。
调查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不是不敢操作就是盲目操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究其原因是与护理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的解剖结构、毗邻关系不清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增加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将应用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护理操作中的解剖学要点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
4.增加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实验内容。
解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护理技术操作的实现是建立在正常人体解剖学基础上。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我们增加了模拟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解剖实验内容,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改革解剖学教学方法和手段。
1.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解剖学具有教学内容多、专业名词多,记忆知识多等特点,学生常感到难学、难记,易使学生厌倦而影响学习效果。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据不同教学内容,我们采用了不同教学方法,例如,“问题式”、“导入式”、“启发式”、“演示式”、“讨论式”、“比较式”教学法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教学语言,绘声绘色而又幽默的教学语言,能吸引和感染学生,活跃课堂气氛,使解剖课鲜活起来。
2.在教学中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我校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的建立,应用多媒体与网络进行解剖教学已经成为可能。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信息量小,教学效率低,远没有发挥教师的智力潜能,为此我们在校园网上增加电子教案、建立自测题库。制作解剖教学课件,购置了多种多媒体教学光盘,并充分应用于护理解剖学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改革评价方法。
我们经过多年努力,建设了完备的解剖学试题库,逐步完善护理专业学生考核办法。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实验操作考核成绩三部分构成。理论考试从试题库随机抽调,施行教考分离,考后集中密封阅卷,理论考试成绩由原来占总分的70%调整到50%。我们更加注重了实验考核,我们增加标本考试的内容及分数比例,注重与护理密切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考核方法应用试题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考核成绩由原来占总分的10%增加到30%。学生的平时成绩仍占总分的20%。 转贴于
(四)取得成效。
1.优化了课程内容,创新了教学模式。
通过教学改革,解决了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缩短了解剖学和临床护理的距离。学生通过学习,普遍反映激发了学习兴趣,开发了智力,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快师资的培养。
由于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的创新,大多数教师缺乏护理专业知识,不能将解剖学知识和临床护理操作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解剖学特点。为此我们加强了与护理工作者的合作与交流,掌握护理工作中所需要的解剖学知识,以适应解剖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3.加强教材建设。
编写出高质量的护理专业使用的解剖学教材是推动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制定出了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计划、实验指导、自测题库等教学文件,参编的护理专业使用的解剖学教材(将由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正在编写中。
4.加强了实验室建设。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4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
当下的新课程改革正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初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于是,给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观念、开拓创新和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的艰巨任务。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呢?
1.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数学素养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除了具有素质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精确性、思想性、开发性和有用性等特征。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即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应认清“应试教育"体制给数学教育带来的弊端。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数学教育重智轻能、重少数尖子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的现象非常严重。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要求教师应树立教书育人的数学观、教育观,不能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育人于教书中,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成为数学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参与数学化过程,充分发挥数学的形式训练价值及应用价值。同时应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的实际,把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始终贯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2.加强心理沟通,促进学生发展
在目前的学习压力下,普遍的心理困扰有:学习竞争激烈,课业压力过重,各方面的期望过高,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等造成厌学情绪加重。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方法、战胜困难、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障碍。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自信心的确立,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充满关怀以及和谐气氛下学习成长。
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当前,在数学学科教学中,“离教现象”较为严重。所谓“离教现象”,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离教现象”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消除学生的“离教现象”呢?笔者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有理数”一章的小结时,同学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笔者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能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上完“二次根式”一章时,笔者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同学把各自找到的错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同学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
4.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青少年,特别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不容忽视,就是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之以恒,具有间断性的特点。第一次集中注意力只能持续十几分钟后开始发散。第二次十分钟左右,依次递减。针对学生这种特点,教师应当把握好讲课时间。例如,"平行线的判定"其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做了这样的尝试:引先导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然后让学生完成与判定公理相适应的练习,加予讲评。这样学生在注意集中时接受了判定公理,在练习中精神得到放松,使已经产生的疲劳,通过练习的时间得到消除,为下面的内容做好了准备。再分析内错角在什么条件下满足判定公理,得出判定定理: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配合与之相适应的练习,最后小结。学生在讲与练交替的过程中,显得精神饱满,不仅能很快掌握知识要点,还能正确地应用知识解题。如此讲练结合,能抓住教材重点把知识讲明讲透,在此基础上加予练习,就能避开听觉疲劳的毛病,又能当堂消化新课,对新知识进一步巩固、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5
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修订本)和调整后的课程标准都指出: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课堂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提高其有效性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于是我把课堂搬到操场上,尝试着开展地理课外活动与等高线的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以完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要求。下面,我就谈谈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
一、操作过程
首先把学生分成5组,确定组长,每组一把铁锹、红毛线若干、直尺、角尺。每个学生拿两份表格表一、表二。课前教师在操场沙坑上做了表一中最基本的地形堆砌示意图。
第一步:由形到图
上课伊始,同学们叽叽喳喳,听说要到沙坑去上课,很是兴奋。来到操场,我对自己做的模型的各个部位做出解释,说明什么地方是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然后在学生的协助下,用直尺和角尺在沙盘上以10厘米分段,找出10厘米、20厘米、30厘米……等高点,用红毛线把高度相同的点连接起来便构成等高线。等高线的定义就这样学完了。等高线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总结了一大堆。
那么地形的各个部位怎样转化成平面图呢?此时要求学生在堆砌图的正上方观察红毛线的分布情况,完成表一对应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图。绘制好后,再由学生总结等高线图中是如何表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等地形的。
理论知识学得很轻松,但给出一张地形图,学生会不会指出具体的地形部位呢?我们还需要实战一下。
第二步:由图到形
学生分组后,按照指定的组图,在沙坑内堆砌相对应的地形模型。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互相讨论,商量着高度如何控制,怎样做到精致,到底表示的是盆地还是山地?小组内研讨、协作,完成地形图的堆砌。
等高线图最大的难点在于识图和实际运用。可是现在这个等高线图到底与实际有哪些联系呢?对我们而言,应用知识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具体的知识还需要升华。
第三步:教学与实际
地形图到底有什么用呢?这个时候需要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思考。
比如,第二组堆的实际图形很容易看出有一“口袋形”的地形。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利用这样的地形来修建水库,会在哪个地方修大坝,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修建大坝或水库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为什么,你能举个你知道的例子吗?
教师一连串探究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讨论完了,你会在图上进行标注吗?标注得对不对呢?再次完成由形到图的转化。
用第一组的实际图可以解释水系、水文问题(河流流向、水系特征、积水面积等);用第三组的实际图解释坡面上的凸凹问题;用第四组的实际图解释交通选线和野外考察问题;用第五组的实际图解释陡崖的计算,海拔和相对高度问题。
二、教学心得
尝试教育理论要点范文6
不难看出,现行大纲中的这一规定,对中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不是仅仅局限于对教材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的简单教学,而且希望一方面通过试验改革英语的教学,找出一条能较快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几个方面技能的教学法的新路子;另一方面借助于目前“应试教育”的手段来达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如今新老教材的自然过渡,各方面英语教学的改革的成功经验,充分体现了英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原理和我国传统的学习心理思想,我们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向母语语言能力已经形成的学生提供两个环境,以促使外语语言规则、结构的内在化。首先是提供了解、熟悉外语语言结构的环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和规则。为此,我们在课堂中要使学生熟悉课文句型,即在提供了了解、熟悉外语语言结构的环境的基础上,主要是进行句型变换练习。我们觉得,用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和口语法(Oral Approach)进行句型操练,不但能促进听说技能的形成,而且能促进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此外,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对新教材的教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语言输入,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心理过程、特别是学习过程,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知识的技能是通过尝试――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把语言视为一个整体,把听、说、读、写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尽量用英语讲课,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鸦另一方面,教师少讲学生多练,注意不同句式在不同场合的应用,特别是同一意义不同句式的句型操练。我们知道,某些句型多用于正式的场合或口语中,另一些句型则用于正式场合和书面语中,这一点,学生在进行句型操练时教师应给予辅导。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多方位促进自然教学
自然教学是促使学生以自然学习的方式掌握外语的教学活动和方法,其优势在于能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使学习过程生动、自然、高效。当前我们提出要实现英语教学从语言知识传授到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转化,特别是要完全过渡到新的义务教育英语大纲及新教材的教学,这一方面就显得更为重要。自然教学的两项主要内容涉及学生语言输入和以内容为中心的语言活动,自然教学的结果是培养学生流利、地道的外语交际的能力。因此,凡是有利于以内容为中心的语言活动的教学方法,都是为促进自然教学服务的,其结果会是达到外语教学的高效化。
三、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同时,在教学中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于组织好课内外各种活动和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为他们选材、解疑,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
为此,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要适应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以及英语学习的规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多渠道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科竞赛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其学习效果。
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